弯曲内力
典型习题解析
1 作图示简 支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并求出
max
S
F 和
max
M 。
解题分析: 作剪力、 弯矩图的基本方法是写出每一段梁上的剪力、 弯矩方程, 根据方程描点
作图。 在能熟练地作剪力、 弯矩图后, 可采用如下简便作图法: 在表中列出特殊截面 (如 有
位移约束的截面、 集中力作用截面等的剪力、 弯矩值, 再根据载荷集度与剪力、 弯矩之间的
微分关系判断各区段的内力图形状, 连线相邻特殊截面对应的点。 下面按两种方法分别作图。
解 I: 1、求 支反力
qaF
Ay
= , qaF
Cy
2=
2、将梁分成 AB、 BC 和 CD 三个区段
以 A 为原点 ,向右取 x 坐标。
AB 段,如图 d:
qaFF
Ay
==
S
,( ) ax <<0
Fs
(+)
(-)
(+)
2qa
qa
qa
3qa
2
/2
qa
2
x
x
M
(c)
(b)
(a)
q
F
Dy
D
C
F=qa M
A
a
B
a
F
Ay
a
A
(d)
x
F
Ay
(e)
q
B
x
F
Ay
A
M
F
S
F
S
F=qa
q
F
S
M
A
(f)
B C
F
Ay
x
q
题 1 图
1
qaxxFM
Ay
== ,( ) ax ≤≤0
BC 段,如图 e:
)2()(
S
xaqaxqFF
Ay
?=?×?= ,( axa 2<< )
)/2()/2)((
22
axqaxaxqxFM
Ay
+=??+= ,( axa 2≤≤ )
CD 段,如图 f:
)()(
S
xaqFaxqFF
Ay
?=??×?= ,( axa 32 << )
)/2()/2)((
22
axqaxaxqxFM
Ay
+=??+= ,( axa 32 ≤≤ )
3、按照步骤 2 所得各段梁 的剪力、弯矩方程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 b 和 图 c。
4、计算剪力 和弯矩的最大值
qaF 2
max
S
= ,
2
max
2
3
qaM =
解 II: 1、计算支反力
qaF
Ay
= , qaF
Cy
2=
2、将梁分为 AB、 BC、 CD 三个区段,计算每个区段起点和终点的力值。
力区 AB BC CD
起终点 A右 B左 B右 C左 C右 D左
F
S
qa qa qa
0
- qa -2 qa
M 0
2
qa
2
qa
2
2
3
qa
2
2
3
qa 0
3、根据载荷情况及微分关系,判断各力区的内力图形状,并以相应的图线连接起 来 ,
得到剪力图和弯矩图。
力区 A 截面 AB B 截面 BC C 截面 CD D 截面
载荷 F
Ay
向上 q=0 无集中力 q=负常数 F 向下 q=负常数 F
Dy
向上
F
S
突跳 F
Ay
水平 (+) 连续 下斜线 (+) 突减 F 下斜线 (-) 突跳 F
Dy
M 0 上斜线 相切 上凸抛物线 转折 上凸抛物线 0
4、计算剪力 弯矩最大值
qaF 2
max
S
= ,
2
max
2
3
qaM =
讨论 :利 用 剪力弯 矩方 程作图 时, 注意坐 标轴 x的正向 一般 由左至 右。 有时候 根据 需要,可
2
以取为由右至左,但此时必须注意 q, F
S
和 M之间的微分关系在正负号上有变化。
2 作图示梁 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qa
2
q
解题分析 : 不分段列剪力、弯矩方程,只计算特殊截面处的剪力、弯矩值,根据规律连线。
解: 1、求支 反力
qaFqaF
CyAy
5
4
,
4
3
==
2、计算特殊 截面剪力值
将梁分为三个区段计算每个截面的 值。集中力作用截面的左、右两侧 值不同。
S
F
S
F
qaFF
AA
4
3
0
SS
==
右左
,
qaFqaF
BB
4
1
4
3
SS
?==
右左
,
qaFqaF
CC
=?=
右左
,
SS
4
1
0
S
=
D
F
3、计算特殊 截面弯矩值
计算前述特殊截面处的 M 值。集中力偶作用截面的左、右两侧的 M 值不同。
0=
A
M
22
4
1
4
3
qaMqaM
BB
?==
右左
,
(-)
qa
2
2
1
4
qa
21
F
S
3
qa
4
4
qa
1
(+)
F
Cy
C
B
a a
x
(-)
qa
qa
2
(+)
4
3
(+)
x
F
Ay
M
a
A
D
题 2 图
3
2
2
1
qaM
C
?=
0=
D
M
CD 段是二次抛物线,抛物线上有极值时应求出。
4、计算最大 剪力和弯矩值
qaF =
max
S
,
2
max
4
3
qaM =
讨论: 采用 上述作图法不能遗漏代表点, 包括载荷变化点、 约束点。 计算极值弯矩时, 可以
先找出该区段剪力为零的截面, 该截面处的弯矩即为极值弯矩。 也可以借助该区段的弯矩方
程计算极值。
3 作图示梁 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并求出
max
S
F 及
max
析 : 梁 上 有 中 间 铰 时
M , B 处是中间铰。
解 题 分 , 先 自 铰 处 将 梁 拆 分 。 中
矩一定为零。
解: 1、求 支反力
3
qa
2
间铰可以传 递力,但不 能传递弯矩 ,所以中间 铰处弯
在中间铰 B 处将梁拆开两部分,铰处互相作用
力用
By
F 代替,如图 b 所示 。
2
4
7
,
4
7
,
1
qaFFqaF
ByAy
==
4
qaM
ADy
==
2、将梁分为 AB、 BC、 CD 三个区段,计算 A
B、 C D 截面处的内力值。
3、 集度与剪力、 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
4、 CD 段剪力有零点, 根据左负右正, 判断弯矩
图有极小值。
、
、
根据载荷
判断各区段的内力图形状,并用图线连接。
令 0
4
1
)(
S
xF =?= qxqa ,得 ax
4
1
= ,代 入弯
矩方程
22
32
1
)
4
(
2
1
4
1
)( qa
a
qaFxM
D
=+×?=
5、计算最大 剪力、弯矩值
qaF
4
max
S
= ,
7
2
max
4
M =
7
qa
a a a
(a)
BC
M
e
=
q 2
A
D
F
Dy
M
A
q F
By
M
e
(b)
F
Ay
x
F
By
7
4
F
S
x
4
qa
1
4
(d)
32
qa
5
2
qa
2
1
qa
2
7
4
M
qa
4
2
1
(c)
4
qa
x
3
qa
题 3 图
4
4 试作图示 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题 分析: 对于三 角形 ( ) q
0
的 关系, 再列出 剪力 、弯矩 方程 。结构和
载荷均对称时, 弯矩图对称, 剪力图反对称。 所以, 只须取左半边作图, 然后根据上述对 称
解: 1、求 支反力
分布载 荷, 先列出 q x 和
反对称关系,画出另一半剪力、弯矩图。
lqFF
CyAy
==
0
4
1
2、列 、
S
F M 方程
l
x
qxq(
0
=
2
)
)
2
0(
4
1
)(
2
1
4
1
)(
2
000
l ?
S1
l
x
l
x
qlqxxqqxF <<?==
)
2
l
0(
3432
)(
4
1
)(
300
01
xx
l
q
lx
qxx
xqlxqxM ≤≤?=??=
2
l
x = 处 M 为极大值。
2
0
30
)()(
1 lql
lM ?=
0max
12
1
2324
lq
l
q =
3、作 、
S
F M 图
AB 段, 图 为二次抛物线,
S
F M 图为三次抛物线。
BC 段, 图与 AB 段反对称,
S
F M 图与 AB 段 对称。
4、计算最大 剪力弯矩值
q
0
l/4
l/2
F
Ay
l/2
B
x
A
F
Cy
C
q(x)
q
0
(+)
q
0
l
2
/12
(+)
(-)
题 4
q
0
l/4
图
5
4
0
lq
=
max
S
F ,
2
1
lqM =
0
max
12
5 作图示刚 架的内力图
C 铰处拆 开,得:
解题分析 : 刚架有中间铰,自铰处拆开,先求支反力,然后根据对称规律作剪力、弯矩图。
铰处无集中载荷时,铰两侧轴力、剪力图连续,弯矩为零。
解: 1、求支 反力
由于对称 qaFF
EyAy
==
在
ExAx
F
qa
F ==
4
2、作 F 图
N
AB 力区, 直 线 ;
, 区 ,
qaF ?=
N
,
BC CD 力
4
N
qa
F ?= ,直线;
力区, ,直线。
3、
DE qaF ?=
N
作
S
F 图
AB 力区, 0=q ,
4
S
qa
?= 直 线F
C
D B
qa
2
/2
DCD
C
B
B
F
Cx
F
Ax
2a
F
EyF
Ay
qa
A
E
F
Ex
DC B
a a
F
Ax
F
Ay
qa
2
/2
A
( )
A
题 5 图
A
E
/4
qa
(-) (F-) (-)(F
qa/4
A
qa/4
E
M)
qa qa
2
/2
B C
F
Cy
q
(
S
)(
N
) +
E
qa
qa qa
6
BD 力区, 等于负常数, 图为斜线,q
S
F qaF =
max
S
DE 力区, ,0=q
4
S
qa
F = 直线
4、 作 M 图
AB 力 区 ,
S
F 为负常数, M 图 为 斜 线 。
BC 力区, 为斜线,正值,
S
F M 图为二次抛物线, C 处 M 值等于零。
CD 力区, 为斜线,负值,
S
F M 图为二次抛物线。
2
2
DE 力区, 为正常数, M 图为斜线。
S
F
max
M = 。
qa
讨论 : 作 称 性 或 反 对 称 性 可 以 大 大 降 低
工 作 量 。
刚 架 内力图时充分利用刚架的几何对称性、 载 荷 的 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