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静定问题分析
典型习题解析
1 试判断下列结构中为几度静不定,给出基本结构并列出相应的变形协调条件。
(a) 解 Ⅰ:梁有四个约束反力,有三个有效的平衡方程,但尚有一个条件,即在中间铰
B 处的内力弯矩为零,故为静定梁。
解 Ⅱ:去掉任何一个约束,该梁成为几何可变机构,所以是 1-1=0 度静不定,即
静定结构。
(b) 解: 图示框架有三个约束反力,又有三个平衡方程式,故支反力是静定的。但框架
某一截面,有三个内力分量,即轴力、剪力和弯矩,是不能用静力方程直接确定的。
所以是内力三度静不定问题。将框架从任一截面截开,即构成基本结构。变形协调
条件为截开处左右边的轴向相对位移、横向相对位移和相对转角为零。
(c) 解: 图示框架有四个约束反力,只有三个有效的平衡方程,为一度外力静不定。每
个封闭圈三个未知内力,两个封闭圈共有六个未知内力,为六度内力静不定。故为
七度静不定问题。基本系统为 c-2。变形协调条件共七个,分别为:在 B 点,水平
位移 0=
B
? ,在 C、 D 截面,左右相对转角为零、左右轴向相对位移为零以及左右
横向相对位移为零。
A
题 1 图
(a)
B C
(b)
(c-1)
A
题 1 图(c)
B A
(c-2)
B
C D
2
(d) 解: 图示结构为一封闭的圆圈,在任意截面截开后,有三个未知内力分量,故为三
度静不定。沿对称轴将圆环截开,由于对称性,轴力等于
2
F
,剪力等于零,只剩
下弯矩
M
未知,故只需补充一个变形协调条件。由于对称,变形协调条件可取为
0==
DC
θθ 。
2 试求图示梁的支反力。
解题分析: 将 B 点铰拆开,则左右两边均为静定结构。而 B 点处有二个未知内力,所以为
二度静不定问题。但是在小变形条件下, B 点轴向力较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实际未知力只有
B 点处垂直作用力一个。
解: 1、写出变形协调方程
设 B 点处垂直作用力为
By
F ,其方向如图示。
设左半边结构 B 点挠度为
1B
w ,右边结构 B 点
挠度为
2B
w ,则本问题变形协调条件为
21 BB
ww = 。
2、计算
By
F
根据叠加原理,有
EI
lF
EI
lq
w
By
B
38
3
4
1
?=
(d-1)
F
F
(d-3)
F
(d-2)
F/2
C D
F /2
F F
F
N
F
S
M
M M
题 1 图( d)
M
A
w
B1
F
By
F P
C
2m 4m
20kN/ m
A
2m
B
40 kN
C
l/2
l
q
D
D
B
题 2 图
w
B2
F
By
l/2
3
EI
lF
EI
lF
l
EI
l
F
EI
l
F
EI
lF
l
w
EI
lF
w
By
By
DD
By
B
48
5
322
2
3
2
323
3
P
3
2
P
3
P
33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θ
由变形协调条件
21 BB
ww =
得
( )
N1075.8
48
N10405
8
m4N/m1020
2
3
48
5
82
3
3
33
P
×=
?
?
?
?
?
? ××
?
××
×=
?
?
?
?
?
?
?=
Fql
F
By
3、计算支反力
分别考虑左、右边结构的平衡,得
() ( )↑=××?××=?= kN25.71N1025.71N1075.8m4N/m1020
333
=
ByA
FqlF
()
(逆时针)m125kNmN10125
4mN1075.8m4N/m1020
2
1
2
1
3
3
2
32
?=?×=
××?×××=?= lFqlM
ByA
( )↑=××+×=+= kN75.48N1075.48N1075.8N1040
333
P
=
ByC
FFF
(顺时针)mkN115mN10115
4mN1075.8
2
N1040
22
3
3
3
P
P
?=?×=
×
?
?
?
?
?
?
?
?
×+
×
=?
?
?
?
?
?
+=+?= lF
F
lF
l
FM
ByByC
3 结构如图示,设梁 AB 和 CD 的弯曲刚度 EI 相同。拉杆 BC 的拉压刚度 EA 已知,求拉杆
BC 的轴力。
解题分析: 将杆 CB 移除,则 AB、 CD 均为静
定结构。杆 CB 的未知轴力 F
N
作用在 AB, CD
梁上。为一度静不定问题。
解: 1、写出变形协调方程
力 q、 F
N
作用下, B、 C 点发生向下的挠度,
同时杆 CB 产生拉伸变形。三者的关系为
BCCB
?ww += ,此即本问题的变形协调方程。
2a
2a
A
q
A
q
a
a
B
F
N
C
D
D
a
B
a
C
题 3 图
F
N
F
N
F
N
4
2、计算 CB 杆的轴力 F
N
由叠加原理,得
B 点挠度为
() ( )
EI
aF
EI
aq
w
B
3
2
8
2
3
N
4
?=
C 点挠度为
EI
aF
w
C
3
3
N
=
杆 CB 的伸长量为
EA
aF
?
BC
N
=
代入变形协调方程
BCCB
?ww += ,得
() ()
EA
aF
EI
aF
EI
aF
EI
aq
N
3
N
3
N
4
33
2
8
2
+=?
解得
IAa
Aqa
Aa
qa
F
+
=
+
=
2
3
2
N
3
2
1
3
2
4 图示梁的右端为弹性转动约束,设弹簧常量为 k。 AB 段可视为刚性,并与梁刚性连接。
又梁的变形很小, EI 已知, 试求在力 F 作用下 B
截面上的弯矩。
解题分析: 在力 F 作用下, 梁 B 截面发生转动,
使弹簧伸长 ?。设弹簧拉力为 F
T
,弹簧对 B 截
面的转动有约束。是一度静不定问题。
解: 1、写出变形协调方程
设 AB 段转角为
1B
θ ,梁 CB 的 B 截面转角为
2B
θ 。由于 AB 与 B 点刚性连接,所以有
21 BB
θθ = 。
2、计算 F
T
B 截面弯矩为 aFM
B T
= 。梁在 F 及 M
B
的作用下, B 截面的转角为
EI
alF
EI
lF
EI
lM
EI
lF
B
B
316316
T
22
2
?=?=θ
而弹簧的伸长及 B 截面转角分别为
k
F
?
T
= ,
ka
F
a
?
B
T
1
==θ 。代入变形协调方程
21 BB
θθ = ,
C
F
FT
B
a B1
l/2
C
F
a
B
A
题 4 图
FT
B2
l/2
?
?
5
得
EI
alF
EI
lF
ka
F
316
T
2
T
?= 或
)3(16
3
2
2
T
klaEI
KalF
F
+
=
3、计算 B 截面弯矩
B 截面弯矩
)3(16
3
2
22
T
klaEI
KalF
aFM
B
+
==
5 试求图示双铰圆拱的支座反力及中点 C 沿 F 力方向的位移, EI 为已知。
解题分析: 去掉 B 点水平位移约束,结构变为静定结构,所以为一度外力静不定问题。
解: 1、变形协调方程
去掉 B 点水平位移约束,用未知力
Bx
F 代替,得相当系统如图 b 所示。变形协调方程为 B
点水平位移为零,即 0=
B
? 。
2、确定约束反力
由对称性知, A、 B 两点垂直方向约束反力大小为
2
F
,方向向上,如图 c 所示。
2
π
0 ≤≤? 时, ??? sin)cos1(
2
)( RFR
F
M
Bx
+??=
在相当系统中,去掉所有外力,即为基本系统。在基本系统 B 点加水平单位力,则
2
π
0 ≤≤? , ?? sin1)( RM ?=
由单位载荷法, B 点水平位移(下式利用了对称性,只对 1/ 4 圆积分,然后乘以 2)为
EI
RF
EI
FR
RRRFR
F
EI
sMM
EI
?
Bx
Bx
s
B
2
π
2
sin1sin)cos1(
2
2
)()(
1
33
2
0
+?=
???
?
?
?
?
?
?
?+??==
∫∫
π
??????dd
(a)
C
A B
R
F
题 5 图
(b) (c)
F/2
R
F
FBx
F
(d)
R
1
FBx
F/2
6
由变形协调条件 0=
B
? 得
π
F
F
Bx
=
3、计算 C 点沿 F 力方向的位移
C
?
在相当系统上,有
2
π
0 ≤≤? : ??? sin
π
)cos1(
2
)( R
F
R
F
M +??= ;
在基本系统 C 点处沿 F 力方向加单位集中力,则
2
π
0 ≤≤? : ??? sin
π
1
)cos1(
2
1
)( RRM +??=
由单位载荷法,得
?
?
?
?
?
?
?
?
??
=
?
?
?
?
?
?
+??==
∫∫
8π
4π8π3
sin
π
1
)cos1(
2
12
)()(
1
23
2
2
0
2
EI
FR
RFR
EI
sMM
EI
?
s
C
?????
π
dd
6 结构如图 a 所示, aBDBCADAC ==== ,已知各杆弯曲刚度 EI 相同。 A、 B 点为刚
性连接, C、 D 点为铰连接。将 C、 D 点用一弹簧相连,弹簧常数为 2k。但由于弹簧短了 ?,
强行相连后,在 A、 B 点加力 F。试问:当 F 为多大时,弹簧回复到其原长?
解题分析: 如果没有弹簧,该结构为静定的。加弹簧后,弹簧受的力未知,为一度静不定问
题。由于弹簧短了 ?,所以在加 F 力之前,弹簧已受拉力;在加 F 力过程中, C、 D 两点间
产生相向位移,弹簧所受拉力不断减小。当弹簧所受力为零时,弹簧即回复到原长。这时的
F 即为所求。
F
1
F/π
1/2
F/2
F/2
F/π 1/π 1/π
1/2
题 5 图
(e)
C C
(c)(a)
a
F
A
D
C
(b)
题6图
x
F
B
F
X
X
F /2
F /2
M
max
7
解: 1、变形协调方程
由于左右对称,只取左半部分研究。将弹簧去掉,用弹簧所受的力的一半代替其作用,得
相当系统如图 b 所示。设 X、 F 作用下, C、 D 间相对位移为
1
? ,则弹簧的伸长变形与
1
? 之
和应该等于 ?。所以变形协调方程为
??
k
X
=+
1
)2(
)2(
或 ??
k
X
=+
1
2、计算弹簧受力 X
以 C 为原点,沿 CA 建立 x 坐标系,则 CA 部分的弯矩为
() xX
F
xM ?
?
?
?
?
?
+=
°°
45cos45sin
2
,
( )
°
=
?
?
45cosx
X
xM
CA 部分的应变能为 x
EI
xM
V
a
AC
d
∫
=
0
2
ε
2
)(
,
左半部分结构的总应变能为
( )
x
EI
xM
VV
a
AC
d
2
22
0
2
εε
∫
==
由卡氏第二定理,得
()
()
324
2
d
2
3
0
ε
1
aXF
EI
x
X
xM
xM
EIX
V
?
a
??
?
?
?
?
?
+=
?
?
=
?
?
=
∫
代入变形协调方程,得
EIka
kFaEIk?
X
62
6
3
3
+
?
=
刚架的弯矩图如图 c 所示,其中
EIka
EIFaaEIk?
M
2622
36
3
max
+
+
= 。
3、计算弹簧回复到其原长时的 F 的大小
令 0=X ,即 0
62
6
3
3
=
+
?
EIka
kFaEIk?
,得
3
6
a
EI?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