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研究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理解课题的评价要求;学会清楚、明确地表述所研究的问题和设计简单的教育研究方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选题的策略和表述问题的方法
第一节 选择课题
“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那里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毛泽东),“课题,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具体研究项目”。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一项完整的研究工作的开端,它决定着研究工作的方向、方法、途径和研究工作的性质。
选择一个好的课题是一半的成功,是研究关键性的一步。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可能是一种方法或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新的可能性,新的假设,则需要想象与创造,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同时选择的课题也是判断科研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严济慈曾说:“初级科研人员在别人指定的领域或课题下完成研究工作;中级科研人员自己选择适当课题独立完成;高级科研人员除自己从事创造性工作外,还具有指导别人科研的能力。”
研究课题可根据目的划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根据深度划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根据来源划分为招标课题和自定课题等。
充分地确定问题是研究过程展开的必要条件。研究的类型不同,对问题的确认程度也有所不同,如实验研究有非常明确的假设和具体的研究内容,而社会学研究则更多是概括性的陈述,其假设是通过整个研究总结得出的。?? 一、课题哪里来? 教育研究的课题来源于社会需要,来源于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来源于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等。我们把它们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直接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社会需要: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疑点或困惑、成功的教育经验中提取课题。如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由农村学生的辍学引发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学杂费免费的研究、由高额择校费引发教育公平性的研究;由独生子女的娇气的现状引发艰苦朴素的调查研究;由改革开放需要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引发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研究等。
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向教育理论的转化:如上海虹口区对张思中外语教学经验的研究,形成“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来源于教育基本理论向教育应用实践的转化:如斯金纳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应用,开发出程序教学模式。
来源于现有教育理论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如杜威对赫尔巴特理论的质疑,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理论来源于对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质疑。
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如用经济学理论,有人提出教育产业化的观点。
在教育研究中,收集和发掘问题的途径可以有多种:
咨询专家 向专家了解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了解学科本身正在研究或有待研究的课题。
文献调研 通这是选择课题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文献是课题的重要来源。通过查阅明确哪些问题已经被研究,进展如何、有何问题和不足,从而找到研究的起点,在别人的基础上少走弯路,起点更高。一般研究论文的总结、讨论部分都会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要求:经常浏览定期期刊,阅读研究报告。
深入实践 深入教育技术应用的第一线,对教育技术专业部门、专门人员采访了解教育技术应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要求,密切注视从教育技术应用实践中冒出来的新问题。如教改中碰到的问题,具体学科教学的具体问题。
学术活动 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讨论,认识新领域,提出新问题,从别人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中获得启示。
教育试验 在进行教育试验、实验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意外之事”,注意从机遇中捕获研究线索。如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就是抓住偶然发现而得到的。
了解规划 向其他有关教育部门和专业会议了解国家、地区部门的发展规划、要求和提出的课题。如“八五”社会科学重点课题“西部女童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引申出“西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子课题。
跨科浏览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把其他学科的新原理、新理论、新技术移植到教育技术领域来,开拓新的研究课题。如由建构主义心理学引发教育资源的研究。
还可以对他人研究过的课题进行重新验证研究,如验证一个典型的研究所发现的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或是通过不同样本检验研究结果的效度,如跨文化研究,就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选择样本进行的重复性研究;或是检验同一个研究在不同时间的发展趋势或变化情况,比如对高中课程发展趋势的研究,几年后进行,发现不同之处,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发展的趋势。重复研究的价值依具体的领域和研究条件而定。 研究问题的确定需要研究者对可能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通过不断的思考,以及与他人探讨方能确定,并且随着研究的展开,问题会不断地修改和再确定,有时问题会扩展,有时被精炼,并且还可能产生与之相关但方向不同的问题。 二、选题策略是什么? 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项原则和技巧:有价值、可行。
可操作性:要完成这项研究工作,经费、知识、能力和时间是否力所能及?是否可能获得所需要的数据?研究方法是否易于处理和可以理解?如何使人相信你能为问题提出“答案”?
要求:扬长避短,在所学专业范围内选题;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选择具体的、小的课题。如“新时期的德育研究”对小学老师而言太大,无从下手,需要多学科、较强研究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人组织联合攻关才行。
循序渐进:选题时,注意问题的大小和范围足以达到研究的目的。要求: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由单项到多项,步步为营,逐步发展。有了积累后才会深入下去,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兴趣:你对所要研究问题的范围、具体内容和可能出现的成果确实有兴趣吗?它与你的处境、经历有密切关系吗?它能促使你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吗?你能从研究它而学到更多有用的技术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人克服困难,激发灵感,高质量的工作。
理论与实际的价值:这项研究可以填补一个空白吗?其他的人会承认它的重要性吗?有助于你的专业领域向前发展吗?有出版的可能吗?一般搞实际工作的人对研究结果也会发生兴趣吗?研究成果能促进教育事业有所改进吗?
选题的目标是要找出切实可行,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课题。所提出的问题质量,决定了研究价值的大小,也决定了研究能否取得成功。 三、选题常见问题有哪些?
“惟上”:将政策文件中提到的问题做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理论研究眼高手低,过分偏重理论思辨研究,脱离教育实际问题,难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应用研究则表现为经验的堆积,缺乏理论指导,水平较低
盲目照搬,将国外的资料带回国内,稍加改动,贴上中国标签,表面上看是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实际上严重抑制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怎样才为好的研究问题?(研究选题的评价) 1.价值性(研究意义) 一个问题是否值得研究可以从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考虑。从宏观和微观来看,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教育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来选题。 2.科学性 选题是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事实依据或以科学原理为依据。如牛顿50岁后研究上帝的存在,因为不具有科学性而没有任何成就;有人研究永动机,因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而无任何结果。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要具体化,界限清楚,避免选择大而全的、宏观性的研究问题。简单、明了。 4.创新性 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有创新和独到之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查阅文献,从理论本身的完备性,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高度进行批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
新意从以下可以体现:材料新、方法新、新观点、新问题。 5.可行性 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观条件和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选题,以保证能按质按量地完成课题。客观条件包括与客体相关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方面的条件,以及科学上的可能性,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权衡自己的条件寻找结合点;研究时机也很重要,什么时候提出具体的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
第二节 表述问题
找到了可以研究的问题,还要会恰当的表述。在研究的开始阶段,对问题的陈述可以粗略一些,然后通过查阅文献系统地限制。
问题的陈述可以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问题的形式,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陈述要精确和无可置疑。但课题一般用陈述句形式。课题名称应明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甚至研究方法。下面是一些问题陈述的例子,请仔细比较。
例1 原陈述:小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 修改陈述:发散性思维的得分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智能特点间的关系 问题陈述:六年级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得分与一般智力测量的分数的关系是什么?与阅读成绩测量分数的关系是什么?与动作灵巧测量的关系是什么? (点评: “发散性思维”比“创造能力”更具体,发散性思维的操作性定义就是发散性思维测验中的得分。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内容:发散性思维与学生的智能特点之间的关系 方法:相关研究)
例2 原陈述:学习成绩与教学技术研究 修改陈述:关于三种教学技术对高中学生学科成绩影响的研究 问题陈述: 三种不同教学技术是否对高中学生学科成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点评: “三种教学技术”比“教学技术”更具体。对象:高中学生 内容:三种教学技术对高中学生学科成绩的影响 方法:相关研究)
例3 原陈述:高中生的辍学研究 修改陈述:对有正常学习能力辍学高中生所处学习环境进行社会学研究,以确定潜在的辍学因素 问题陈述:学校环境中的什么因素会造成有正常学习能力的学生的辍学? (点评: “学习环境”更具体,高中生的操作性定义就是“有正常学习能力的高中生”。 对象:有正常学习能力的辍学的高中生 内容:学校环境中的什么因素会造成有正常学习能力的学生的辍学 方法:相关研究)
研究问题的陈述应该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变量)。相关术语必须界定。
第三节 怎样写研究计划?
研究从拟定研究计划开始,在这一讲,我们将介绍研究计划的写作框架,其中会涉及到如何选题。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再分别介绍与研究计划其他各部分,以及与研究实施过程相关的内容,比如在第三讲我们会说怎么写文献综述,在后续章节中会介绍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一、研究计划的基本框架 研究计划(研究方案)是关于教育研究的打算,说明要进行的研究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一研究,以及打算怎么去做。一个好的研究计划是一项研究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保障,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前提。图2.1提供了一个研究计划组成的框架,尽管研究计划的内容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不一样,但是研究计划的基本结构类似。
一个好的研究计划,应该文字简洁,各部分之间衔接连贯,安排得当,描述综合全面而不繁琐,要使读者容易理解研究者的思路。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各部分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注意事项,详细内容请参看有关章节。 确定研究问题 在研究计划中先要阐明所要研究的问题,通常有一些介绍性的评论,包括对一些相关文献的引用,以便为阐明所研究的问题提供来龙去脉。介绍性用语包括:? 本项研究的意图是… 本计划打算研究的问题是… 随后便是相关的假设和有关研究问题的术语定义。描述教育研究问题时所用的术语都必须加以界定,包括任何有可能产生歧义或较宽泛的术语,有时,在用来描述测量的方法论部分中,要提供所测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尤其是操作性定义较复杂时更需清晰地界定。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提供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来龙去脉,使人们认识到研究的必要性,表明撰写人对该领域的丰富知识。
也有人建议在文献综述部分要涉及研究的意义,如果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的需求相关,可以在此陈述,如果意义重大,最后在文献综述后,如计划的末尾附加专门的部分讨论研究的意义。
文献综述应该表明,撰写人对要研究的领域有良好的把握,有能力去选择相关的资料,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为要研究的问题提供一个可以理解的、准确的背景知识,并表明文献的思想与研究问题之间的连续性。 方法和步骤 在研究计划中,方法论和方法步骤是研究计划的核心部分。这部分的内容和长度会因研究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象“设计”、“样本”、“数据分析”这类的标题不仅确定和描述了研究者要从事的各种活动,而且会帮助读者了解各种研究活动之间的连贯性。
比如对定性研究,这一部分应涉及以下的问题:
场所选择和抽样是有计划的,还是随即的实地抽样
研究者的角色
搜集资料的方法:观察、访谈,使用问卷,以及应用三角互证法
资料呈现和归纳分析资料
设计的局限
对于定量研究,除了一般的研究设计,还应包括描述下列具体的活动和材料:
要使用的和要发展的测量手段
参与到研究中的个体(被试)
样本(设计和容量)
实验步骤(如果要实施一个实验方案)
资料搜集的方法
资料分析(要使用的具体分析方法)
不论采取什么方式的研究,都要描述研究设计的局限所在,这将影响问题推广的广度。如果设计有潜在的弱点,或者实际研究工作有潜在的困难,作者要说明准备如何弥补或消除它们。如,自变量中可能混进无关变量,就要论述它们可能产生的影响,指出将怎样控制或消除它们。如果要抽样,就要说明样本的选取和具体的操作定义。
在研究计划中,对方法的论述还包括相应的时间顺序和怎样实施的内容,总之,要具体描述各种活动的细节,他们之间的连贯性要明显。 研究的意义 不论何种类型的研究,都应该为拓增该领域的知识做出贡献。回答下面的问题,有利于提出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
是否填补了某项空白?
是否回答了先前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是否为后继研究提出建议或界定问题?
是否形成了某类数据?
为教育带来了什么改善或改变?
成果对教育实践人员意味着什么?
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是否有影响?
研究的意义可以建立在预期成果的基础上,预期成果的形式可以是产品或过程。教育研究的成果可以是一个修正后的课程,或关于如何变革特定课程的某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是改善学习的一系列程序或方案。也许教育研究本身并未形成一个课程或方案,但是因为研究为发展提供了基础,人们可以在研究结束后再发展课程或方案。研究也可能会对政策形成发生影响。
当讨论研究的意义时,重要的是要指出预期结果将如何与文献所报告的结果联系起来,计划撰写人要毫不含糊地使用以前在这一点上的有关引证,或者附加参考。预期结果与教育潜在的相关能否实现还有赖于预期结果能否被接受。 二、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上述内容已经包括了计划的主要部分,但对具体计划来说,还要具备一些内容,如立项报告往往还要一些常规资料和经费预算等。下面对这些部分略加介绍。 前言 前言包括计划的介绍信息,计划的名称、计划的作者或调查的基本人员、工作机构。 提要 提要是对计划内容的总的说明,至少要说明研究的问题,有字数限制。
预算 根据立项要求估计预算,不合适、结构不合理的预算都可能导致计划遭到拒绝。 工作人员简历 包括研究方案人员个人的主要经历、受教育程度、发表的作品、研究活动。 附录 与计划内容相关的补充信息放在附录中,如所在机构的资源描述信息。??? H.H. 麦克山(H.H.McAshan)在他所著的一本研究方法的书中提出了一个研究方案的格式,我们引用以供参考。??? 研究方案制定的内容包括: A.?研究问题 1.问题的简述 2.本研究的重要性 3.列出所要进行检验的假设或要解答的特殊问题 B.?研究目的 列出本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和具体的目标 C.?其他有关研究的概述 4.引述前人有关的研究(最好列举5人以上的研究) 5.讨论本研究与他人的研究之间的关系 6.本研究与他人的研究不同的地方 D.?研究步骤 7.总体来源,样本数目,抽样设计。若采用实验法,要说明实验组、控制组的构成 8.资料搜集途径,资料的类型,搜集的方法,若用问卷调查,要说明调查的地点 9.实验设计、模式和采用这种方法的理由 10.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的数学方法的选择及其他分析方法的使用 11.预期结果 E.?研究的日程进度 研究日程进度表通常采用图2-1所示的形式 F.?研究人员 把从事研究的主持人及有关成员的姓名、学历简列出来 G.?研究设备与器材 把从事研究所需要的设备和器材列出,如录像机、数码相机、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以备用 H.?研究期限 本研究所需要时间共××月,始于××年××月,止于××年××月 I.?经费 12.经费的来源(各种渠道均列出) 13.支出项目及预算 J.?其他事项 14.本研究的经费来源是否还有其他机构资助 15.本研究方案是否曾送到其他部门审议 16.本研究是否是前人研究的延长计划等
第四节 研究课题的论证
课题论证即对研究计划的评价,是对拟研究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预测和评价。进行课题论证是进行课题评审工作、作出科研项目立项、获取经费和资助的重要环节。研究者可以通过提交详细的研究计划或项目申请书等书面形式进行课题论证,也可以采用开题报告或立项答辩等口头形式对其进行论证,但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均应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②研究的主要内容;③以往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动向,以及本研究的创新和突破;④研究的主要方法、实施步骤及成果形式;⑤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预算经费等)与研究的可能性。
通常考虑以下问题:研究的意义
对有关解决教育问题的基础知识的贡献
对教育理论的贡献
对开发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工具的贡献
对解决长期和短期教育问题的贡献
预期结论的潜在的普遍性
预期结论对改善教育实践具有的潜在影响
研究的质量
作者对先前有关研究全面了解的程度
先前的研究与打算进行的研究的相关程度
研究设计的综合性和适当性
方法和手段的适当性
预分析的适当性
能否像计划所描述的那样成功地完成研究
另外,作为项目拨款机构还会考察主要调查人员以及研究方案中的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以及研究人员可以获取的设备和资源。
此外,还有一些不言自明的标准,如计划撰写在技术上要准确、熟练。内容要组织得好,各部分内容之间要有较好的连贯性,遵循认可的形式,特别要仔细遵循立项单位的指南。
对于初级研究者的计划书,要求尽可能详细地描述研究方法各步骤的细节,在研究者的能力、资源和时间的限制之内,周全地考虑,这样可以减少困难,防止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