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2: 关于货币制度的选择
南斯拉夫曾经是经济改革的先行者,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滞胀,危机日益深刻尖锐。尤其突出地表现在通货膨胀犹如脱僵野马,达到难以控制的地步,有“欧洲的玻利维亚”之称。1987年,南斯拉夫通货膨胀率首次突破三位数,1988年达到251%,1989年12月11日相比通货膨胀率达1255.5%,如与1988年12月相比,则通货膨胀率高达2665%。20世纪80年代,南斯拉夫货币第纳尔的最高面值曾为1000第纳尔,而到1989年则达500万第纳尔,1989年12月30日,1美元就等于54324第纳尔,真可以算得上是超级通货膨胀。与此同时,工农业生产下降,外债负担沉重。
马尔科维奇总理1989年3月16日就职后,采取了稳定宏观经济的一揽子改革方案:
1.改革币制,废除旧币,发行新币。政府决定自1990年1月1日起,每1万旧第纳尔折合1新第纳尔,并与坚挺的西德马克挂钩,二者的比率为7:1,半年不变,币制改革后,任何人都可以按官方牌价在南斯拉夫争银行自由兑换马克,旧币换新币也没有限制。南斯接夫还准备一待时机成熟,就使第纳尔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
2.改革银行体制,禁止用发钞票的办法弥补赤字,管住货币超量发行。1990年1月开始把国家的金融职能与市场的金融职能分开,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但独立于政府,向议会负责。
3.降低关税,放开进口,大部分商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
自此,奇迹居然出现了。
四位数的通货膨胀率从1990年1月以来被遏制到两位数、一位数、零甚至为负数。1990年通货膨胀率1月份为17.3%,2月份为8.4%,3月份为2.6%,4月份已降到零,6月份则是负0.3%,平均月率保持1%左右。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10年中,南斯拉夫经济第一次出现的转折。
更不寻常的是,如此邀进贬值的第纳尔竟然与坚挺的马克挂钩,汇率保持不变,并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依据其章程中第八条款规定,承认第纳尔为可兑换货币。价格放开后,国内市场物价下跌,市场供应丰富。10年来高居200亿美元左右不下的外债,到1990年3月份下降到160亿美元,6月份已降到76亿美元。出口增长幅度较大,1989年出口增长8.3%,全年国际收支顺差达23亿美元。外汇储备也明显增加,1990年前6月个南斯拉夫外汇储备增加30亿美元,到7月底,外汇储备总计有90亿美元,到年底预计可达100亿美元。南斯拉夫一揽子配套综合措施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遏制通货膨胀和保证南斯拉夫的货币成为可兑换货币,这两个目的在一年后都达到了。
讨论题:
从南斯拉夫货币体制改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