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营养性贫血)
教师:于洁 ( 2003年10月16日上课)
第(1)次课 教学方法(大课) 学时(40分x 2) 专业(医学儿科) 班级(97级)
授课题目:营养性贫血:养性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
本课目的:全面了解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重点: IDA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铁剂治疗
难点: 铁代谢、实验室检查特点
本次课程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七年制儿科系第一版《儿科学》、PPT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及时间分配):
讲 稿 内 容
备注(参考文献、授课形式)
时间安排
(分钟)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N-IDA)
PPT
七年制规划教材《儿科学》、Nelson 16th 版、
50
[概述]
3
1.N-IDA 和IDA 的概念含义
简介
2.临床特点
3.N-IDA的发生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国内外数据比较。
[铁代谢及特点]:
10
1.铁在体内的含量和分布:强调血红蛋白含铁多受缺铁影响大
了解铁代谢过程,理解相关概念,增加铁蛋白受体的新概念。应用图示和超级连接帮助理解,便于讲解。
2.铁的来源:熟悉含铁食物有助了解缺铁的原因
3.铁在体内的吸收和运转:重在理解过程,并且理解相关SI/TIBC/TS等概念。
4. 铁的储存和利用:储存铁的形式和检测有关;红细胞利用铁合成血红蛋白,提出铁蛋白受体的概念。
[病因和发病机制]
10
病因包括:
先天储备不足或丢失;生长发育过快;铁摄入不足;消耗或丢失增加。
讲解和列举小儿常见IDA的病因,强调营养性因素的重要性。归类讲解
发病机制:
讲解铁在血红蛋白合成中的作用、缺铁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产生及缺铁对非造血组织的影响。
利用血红蛋白的结构图和血红蛋白合成过程图讲解
[临床表现]
5
分一般表现、骨髓外造血的表现和其他组织器官的表现讲解。 突出IDA和其他贫血的共性和特性,如年龄、起病的特点。
[实验室检查]
8
分期介绍缺铁不同阶段的特点,包括铁相关检测、原卟呤、红细胞形态等方面的特点。
结合铁代谢的特点,再次提出SF /SI /TIBC等概念及意义;显示小细胞低色素的形态学图片,强调其对诊断的重要性。
1.ID期的特点:骨髓铁染色;SF
2.IDE期的特点:骨髓铁染色;SF +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3.IDA期的特点:小细胞低色素贫血+SI↓/TIBC↑/TS↓
[诊断和鉴别诊断]
4
诊断:根据年龄、病史查体、红细胞指数做出初步判断;铁代谢相关检查可确定诊断;铁剂治疗有效可证实诊断的正确性。
要求掌握
鉴别诊断:了解常见的小细胞或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并鉴别。如感染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铁粒幼细胞贫血
要求了解
[预防和治疗]
10
治疗:包括祛除病因、一般治疗、铁剂治疗、输血治疗。 强调口服铁剂的用法和注意事项。熟悉铁剂治疗后的反应和观测指标。
强调口服铁剂治疗
预防:强调铁剂强化食品、正确的喂养、低体重和早产儿的预防。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Megaloblastic Anemia (MA)
简单介绍该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
30
[概述]
3
1.疾病定义和描述
简介
2.临床特点
3.发病情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少或罕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7
发病机制:讲解叶酸和B12与DNA辅酶四氢叶酸合成的关系;叶酸和B12缺乏时对血液系统和神经精神及其他系统的影响;
利用流程图展示关系,理解
病因:结合儿童特点介绍营养的因素、吸收利用障碍及需要增加的情况。
要求熟知
[临床表现特点]
5
1.一般表现:营养发育、精神等
熟知
2.血液系统表现:介绍与IDA 不同的贫血特点
3.神经系统:强调贫血伴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特点,有神经精神发育减退和神经器质性病变如震颤等。
[实验室检查]
熟知
5
1.血象:红细胞及粒细胞的异常表现及意义
显示外周血象
2.骨髓象:介绍各造血系统的改变及意义,突出红细胞系统巨幼样改变的诊断意义
显示骨髓象
3.血生化:叶酸和B12的血浆水平的改变
[诊断]
熟知
3
诊断依据:年龄及喂养史;大细胞性贫血/伴神经精神表现如震颤;骨髓有典型的巨幼样变的红细胞可确诊。。
强调骨髓检查对于诊断MA的重要性,注意用药前采骨髓
[预防和治疗]
5
预防:通过改善乳母的营养状况、及时添加辅食、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进行。
了解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用法)、输血
了解
总结
归类总结内容,指出要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