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xy.zjgsu.edu.cn
《高级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042412 
学    分 :2 
总 课 时 :3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食品类、生物工程、环境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二、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在有机化学课程学习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在有机合成方面能初步掌握如何
正确设计合成路线并学习几种较常规的合成方法;进一步学习在近代结构分析中占有极其重
要地位的波谱理论,特别是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为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上述基础上,对另一些近代有机理论作初步介绍,以满足学生今后在工作上对这方面知识
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  波谱学概论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要求达到: 
1、对核磁共振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对一些较简单的波谱能够进行结构解析。 
重点内容: 核磁共振谱化学位移与氢核化学环境、电子云的关系,偶合分裂的 n+1 规
则,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官能团与波数的关系。质谱的基本工作原理。 
难点内容:核磁共振谱氢谱的偶合分裂,红外光谱的指纹图谱识别。  
第一章  核磁共振谱(NMR)  
㈠ 基础原理  
㈡ 核磁共振仪  溶剂与样品  
㈢ 信号的数目  等性与不等性质子 
㈣  信号的位置  化学位移 
http://spxy.zjgsu.edu.cn
㈤  峰的面积  质子的计数 
㈥ 信号的裂分  自旋——自旋偶合 
㈦ 偶合常数 
㈧  复杂的核磁共振谱 
第二章  红外光谱(IR )  
㈠ 基础原理 
㈡ 样品的准备  
㈢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 
㈣ 红外光谱图的解析 
第三章  紫外光谱(UV)  
㈠  基本原理 
㈡  各类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㈢  几种效应 
㈣ λ
max
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第四章  质谱(MS )  
㈠  基本原理 
㈡ 质谱图 
㈢ 分子离子峰的辨别 
㈣ 分子式的判定  
㈤ 分子的开裂与重排 
㈥ 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简介 
㈦ 标准质谱图和一些表的作用 
第二部分  有机合成概论  
本部分以怎样正确设计合成路线为主线,以介绍重要的合成方法为主要内容。要求掌握:
丙二酸酯合成法、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导向基方法以及醛、酮、醇、酚、羧酸在合成中的
的保护使用。 
重点内容:逆合成法、导向基、保护基  
第五章  有机合成中的负碳离子 
㈠ 负碳离子 
㈡  丙二酸酯合成法  合成烷基取代乙酸 
㈢ 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  合成—取代和二取代丙酮(甲基酮) 
http://spxy.zjgsu.edu.cn
㈣ 经由有机硼烷合成酸和酮的方法 
第六章  逆合成法 
㈠ 结构分析 
㈡  分子的拆开 
第七章  导向基  保护基 
㈠ 导向基 
㈡ 重氮盐在合成上的用途 
㈢ 保护基 
第八章  反应性差异的利用 
㈠ 不同部位基团反应性差异的利用  
㈡ 不同官能团反应差异的利用 
㈢ 选择性试剂的作用 
第九章  相转移催化  PTC 反应 
㈠ 相转移催化作用原理  
㈡ 相转移催化剂 
㈢ PTC 反应的条件选择 
㈣ 中性条件下的 PTC 反应 
第三部分  反应及机理 
本篇以扩大学生有机反应知识面,对一些重要机理的了解,以及初步介绍共振论和轨道
对称守恒原理为主要目的。 
重点要求掌握:苯炔、卡宾、几种重要分子重排反应以及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在电环反应
中的作用。 
对“萜类和甾体化合物”要求掌握:萜的分类和异戊二烯规律;甾体的骨架和碳原子
编号。 
第十章  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 
㈠ 几个反应实例 
㈡  双分子取代反应 
㈢ 与SN
1
、SN
2
反应的比较 
第十一章  共振论简介 
第十二章  分子重排反应 
㈠ 正碳离子重排  
http://spxy.zjgsu.edu.cn
㈡  Hofmann 重排,向缺电子氮的迁移 
㈢ 烃基过氧化氢的重排,向缺电子氧的迁移  
㈣  频呐醇重排,向缺电子碳的迁移 
㈤ Beckmann 重排 
第十三章  卡宾 
㈠ 结构 
㈡ 卡宾的产生 
㈢  卡宾的反应 
㈣ 相转移催化下二氯卡宾的产生及其反应 
第十四章  分子轨道 轨道对称性 
㈠ 波的一般性质  
㈡ 量子力学与原子轨道  
㈢ 分子轨道,LCAO 方法 
㈣ 成键和反键轨道 
㈤  某些分子的电子构型 
㈥  轨道对称性和化学反应 
㈦  电环化反应 
㈧  环加成反应  
㈨  σ迁移反应 
第十五章  萜类及甾体化合物 
㈠ 萜类 
㈡  甾体化合物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 内       容 时数 章 内       容 时数
一 核磁共振谱(NMR) 4 九 相转移催化  PTC反应 2 
二 红外光谱(IR) 4 十 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 2 
三 紫外光谱(UV) 2 十一 共振论简介 1 
四 质谱(MS) 2 十二 分子重排反应 2 
五 有机合成中的负碳离子 2 十三 卡宾 1 
六 逆合成法 2 十四 分子轨道 轨道对称性 2 
http://spxy.zjgsu.edu.cn
七 导向基  保护基 2 十五 萜类及甾体化合物 2 
八 反应性差异的利用 2    
教学课时合计 32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 30%,期末考试成绩 70%, ;成绩评定为百分制。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钟立人、孙建国主编,《有机化学选论》 ,杭州出版社,2002 年,第一版 
参考书目 : 
[1]、邢其毅、徐瑞仙、周政编,基础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美]R·T·莫里森、R·N·博伊德著,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1992。 
[3]、洪山海编著,光谱解析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1980。 
[4]、赵天增编著,核磁共振氢谱,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5]、[英]T·L·吉尔克里斯特、R·C·斯托尔著,张永敏译,吴钧和校,有机反应与
轨道对称性, 上海科学出版社,1992。 
 
 
                                           执笔人:  有机化学课程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