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行政效率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
所谓行政效率,亦是指所获得的行政效果与所
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之间的比率。即
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开展行政活动,所获得改造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效果,与所付出的物质和
精神代价的比率。
二、行政效率的特点
(一)定性与定量的统一
(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
(四)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
(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行政效率的要素
(一)效益要素
1、行政活动的总方向和性质,即是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发
展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
2、各项行政决策的质量,即是否符合科学规律和现实条件。
3、各种行政工作的质量,即其结果是否符合法律的、计划
的和技术的要求。
4、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行政任务的数量。
(二)经济要素
从经济角度讲,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在于减少入,
即降低行政费用,节约行政开支。
(三)时间要素
1、时间是完成行政任务的基本条件。
2、时间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自然尺度。
3、行政工作要讲究时限。
四、行政效率研究的出发点及其意义
1、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题和宗旨
2、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优劣的综合指

3、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行政效率是行政改革的准绳
第二节 行政效率的测定
一、行政效率测定的基本概念
? (一)效率测定的实施框架
? (二)效率示标
? (三)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
二、行政效率测定的基础
? (一)行政环境
? (二)组织结构
? (三)行政人员
? (四)行政决策的正确程度
三、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
(一)行政管理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原

(二)量与质统一的原则
(三)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统一的原则
(四)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统一的原则
?四、行政效率测定的标准
?(一)行政工作的质量标准
?(二)行政工作的数量指标
?(三)行政工作的时效标准
?(四)行政费用指标
五、行政效率测定的技术和方法
(一)传统方法
(二)工作负载分析法
(三)要素分析法
第三节 行政效率的提高
一、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行政管理中若干因素的综合反映,
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很多,就我国目
前情况来看,主要有行政环境因素、
行政组织因素、观念因素、体制因素、
行政人员因素、决策质量因素、法制
建设滞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等。
二、我国行政效率的现状分析
(一)权力过分集中
(二)组织机构不合理
(三)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四)行政法规不健全或有法不依
(五)党政的不正之风尚待根本扭转
(六)行政人员道德不正、作风不纯
三、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1、增强现代效率观念。
2、推进机构改革,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
3、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使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律
化。
4、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
5、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行政工作人员的积
极性、活力、效率。
6、大力反对官僚主义,转变机关作风。
7、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
化。
8、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二)提高行政效率的方法
1、层次领导方法
2、目标管理方法
3、以点带面、典型带动方法
4、现场办公方法
四、应用信息技术对提高行政效率的意义
(一)政府上网工程的逐步实施,为我们展示了网络
化办公的光明前景。
(二)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改变政
府的传统形象乃至角色。
(三), 政府上网, 有助于改善政府的决策,尽量减
少相应的成本,从而提高乡镇效率。
(四)由于电子政府的发展,加速我国信息产业和国
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