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的基本逻辑关系
一、分权制下的中央与地方权力与职能关系
? 在地方分权制国家,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与职能关系
比较一致,也就是说中央与地方各自承担的职能与各自
拥有的权力是统一的。
? 例如:美国在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上属于地方分权制
类型。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凡宪法所未授予
联邦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的基本逻辑关系
二、集权制下的中央与地方权力与职能关系
? 在中央集权制国家,地方政府的权力是由中央政府让予的,
中央政府都有最终决定权。宪法也明确规定了中央与地方
的职权范围,但应看到,这种职权范围的规定所确定的只
是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关系,并没有确定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实际权力关系是由中央政府决定的。
这样,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职能关系与权力关系是很难获得
统一的。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 在众多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中,中央与地
方关系的实质是一样的。中央政府是国家利
益的代表者,而地方政府则是地方利益的代
表者。因此,中央与地方关系实质上就是国
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
小 结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第二节 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
的演变与发展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在毛泽东著名的
“论十大关系”中名列第五,足见这个关系
的重要性。毛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
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
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
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
方办更多的事情。”不难看出,这个关系的
核心就是集权和放权的问题。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一、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
?,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困境
? 地方政府利益的强化:地方力量的兴起所形成的多
元力量格局,改变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治运动模
式,它产生如下弊端:( 1)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
成;( 2)加剧了地方政府短期行为的形成;( 3)
影响中央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二节 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
的演变与发展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二、现状: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
? 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和扩展本地方的利益,在越来越
多的政策领域与中央讨价还价,公共政策制定和执
行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互动的、相互调整的合作模
式逐渐取代单向的、中央命令型决策模式,谈判、
交易和妥协、多元利益均衡逐渐取代中央的权威性
利益分配。
第二节 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
的演变与发展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三、现行中地关系的形成原因
? 美国学者加雷特 ·哈丁“公用地灾难”理论的验证。
? 地方政府在行政分权过程中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机
制获得了实质权力。
? 中央的不合理考核机制助长了地方政府的利益取向
行为。
? 中地关系缺乏制度化、法制化。
第二节 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
的演变与发展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第三节 地方分权是必然的选择
一、现实的约束
? (一)经济增长的约束
? (二)社会稳定的约束
二、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 (一)施蒂格勒“地方政府功能的有理范围”
? (二)特里西“偏好误识”理论
? (三)蒂布特的“用脚投票”理论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
一、国有企业产权界定
?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国有
企业的管理权的不合适。公共行政权与国有
企业产权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但两者的主体
合二为一时,公共行政权必然会代替国有企
业产权。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二、中地关系的制度化与法制化
? (一)明确中央与地方各自专有权力
? 1、中央的专有权力:外交;国防与军事;制定和修改宪法;制定
基本法律;统一度量衡;航空、铁路、邮电通讯的管理;财政与
税收政策制定和划分;国家货币与国家银行;外贸政策;行政区
划;国有财产;司法制度;其它依法应专属中央的事项。
2、地方专有权力主要有: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而制定的本地区
的实施细则;制定地方性法规;管理辖区财政、工商、税收和贸
易;开展地区间交流以及与外国地方政府间的交流;地方交通;
地方教育;地方人事;其它依法应专属地方的事项。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二、中地关系的制度化与法制化
? ( 二)明确中央与地方共享权力
? 中央与地方共享权力主要有:保护人权与公民权;
实施社会保障;维护社会治安;保护自然资源和环
境;其它依法应由中央与地方共享的权力。
? 在法律制约下,中央的随意性行为与地方“对策”
性动作将大有收敛,从而为两者关系的良性互动奠
定了必要的基础。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三、地方利益表达与平衡机制
? 从现代对策论角度,多人对策比两人对策的合作策略机率更
多。当将各省的资源分配纳入中央决策过程时,各省的谈判
地位可以相互抵消,中央的谈判地位反倒可以加强。
? 当一省一票时,各省的独立利益就相互联系,互受牵制,矛
盾和冲突的焦点主要不是集中于中央,而集中于那些采取不
合作策略或欺骗策略的省区,因为他们的作法既损害全局利
益,又损害其他省区的利益。在多人博弈过程中,来自“群
体”的压力以及中央的压力,将会迫使他们放弃不合作或欺
骗的念头。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四、改善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机制
? (一)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问题是中央与地方经济
关系的核心内容,它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财政制度
问题。
? (二)“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博弈”(于小松)一文
一语道破天机:中央需要充足的财力进行宏观经济
调控,省政府要足够的财权平衡省内经济,地市、
县乡也要花钱应付各种事权,谁不想要财权呢?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
四、改善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机制
? (三) 20世纪 80年代实行的财政包干制,在事权没有明确划分
的情况下具有明显的缺陷,其一,它包死了中央,削弱了中央
宏观调控能力,强化了地方利益,加剧了地区封锁和经济割据;
其二,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财政收入,助长了地方对企业的干
预;其三,包干体制随意性大,缺乏统一性,地区间苦乐不均。
? (四)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处理中央与地方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它是指按照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各
自的支出范围,并依据财权和事权相一致原则,合理划分中央
与地方收入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其优点在于:有利于稳定中
央与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调动两者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
有利于消除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力分配的随意性,调节地区间
财力分配;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保证企业公平竞争和全
国统一市场形成。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