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间相互作用
的特点及意义
主讲 :朱平平
想一想:
?高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哪些特点?(与小分子
相比 )
?高分子间相互作用重要吗?
?为什么高聚物常常在溶解前要先溶胀?
?为什么单根高分子链就能凝聚?
?壁虎为什么能在各种物体表面轻松行走?
?凝聚缠结与拓扑缠结
1.小分子的共价键和次价键
共价键键能:100-900kJ/mol
范德华力作用能: 0.8-21kJ/mol
偶极力:13-21kJ/mol,
诱导力:6-13kJ/mol
色散力:0.8-8kJ/mol
氢键:≦40kJ/mol
小分子间相互作用能 < 共价键键能
2.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大
高分子的特点:大
其中的链单元数:10
3
~10
5
链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力
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高分子间相互作用能 》共价键键能
? 高聚物无气态
高聚物气化所需的能量 》破坏化学键所需的能量
? 不可能用蒸馏的方法来纯化聚合物
? 单根高分子链的行为
通过对稀溶液性质进行研究来获得,而溶液中高分子
链的构象、尺寸受溶剂的干扰
? 单链也能形成凝聚态
内聚能密度 —衡量高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CED E V=?
%
高聚物
CED(J/cm
3
)
高聚物
CED(J/cm
3
)
聚乙烯
259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347
聚异丁烯
272
聚乙酸乙烯酯
368
天然橡胶
280
聚氯乙烯
380
聚丁二烯
276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477
丁苯橡胶
276 尼龙- 66 773
聚苯乙烯
305
聚丙烯腈
991
高分子间作用力与高聚物的使用性能
3
300 /CED J cm<
非极性高聚物:
色散力为主,较弱
分子链的柔顺性较好
例如 : PBu,NR
例外: PE(易结晶而失去弹性)
可用作橡胶
高分子间作用力与高聚物的使用性能
3
400 /CED J cm>
分子链上有强极性基团,或能形成氢键
分子间的作用力大
较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
分子链结构规整,易于结晶、取向,强度很高
优良的纤维材料
例如 : PET, PCN
高分子间作用力与高聚物的使用性能
33
300 / 400 /Jcm CED Jcm<<
分子间作用力居中
适用于作塑料使用
例如 : PS, PMMA
分子间作用力
耐热性
强度
凝聚态结构
使用性能
3.高聚物的溶解过程
溶解前:(相互穿透的多链凝聚态)
? 许多分子聚集在一起
?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范德华相互作用)重要
? 高分子非晶态的 基本物理图像 :几十根链相
互穿透在一起的多链凝聚态
(分子固体中非常独特的一种分子凝聚态)
12
1a
Mρρ∝
溶剂 + 高聚物 高分子溶液
凝聚在一起
的高分子链
稀溶液中的一个
个孤立的高分子
? 加热 : 不能克服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 溶剂的作用 : 克服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拆散凝聚在一起的高分子
? 高分子间的内聚力(相互吸引力)很大
? 即使是良溶剂也不能一次完全克服高分子间
的内聚力
特殊的高聚物溶解过程
先溶胀后溶解
特殊的高聚物溶解过程 —先溶胀后溶解
a. 溶剂分子渗透到高分子线团里,高聚物胀大,
就好象链单元间作用着相斥力
(溶剂分子的 单向渗透 ,整个高分子链并没有松
动)
b. 溶剂分子-链单元间的作用 逐步 克服链单元间
的吸引力,直至克服高分子间的吸引力,拆散高
分子 —如同揭下胶布
c. 溶解度与链的柔性:聚乙烯醇+水 溶解
纤维素+水 不溶解
良溶剂-链单元间的相互作用
链单元间的排斥作用
(排除体积效应)
不同高分子的链单
元间的排斥作用
同一高分子内的链单
元间的排斥作用
拆散高分子链(溶解) 扩张高分子线团
4.单根高分子链就能凝聚 单链凝聚态
? 凝聚态:许多分子聚集在一起
? 一个孤立的小分子不存在分子间的相互作
用
? 一个高分子链却存在链单元间的相互作用
形成单链凝聚态
极稀溶液 稀溶液、亚浓溶液 浓溶液 极 浓溶液
(良溶剂 )
Cs C* Ce C
+
~0.01% ~0.5-10% 10
孤立线团 链间相互作用 物理网 相互穿透高斯链
降温
加非溶剂
线团收缩
链内凝聚
紧缩球粒
流动态
多链凝聚态单链凝聚态
极稀溶液 (良溶剂 ): 孤立的溶胀线团(同一高分子链上链单元间的
相斥作用)
稀溶液: C
s
(动态接触浓度 ),高分子链开始感受到其它链的相斥
作用,但并没有接触,溶胀 线团开始收缩,尺寸减小
亚浓溶液 : C
*
(接触浓度 ),但是无法计算 C
*
( )
浓溶液: C
e
(分子链的缠结浓度 ),链开始相互穿透,形成物理网,
分子量的意义失去,链单元空间分布仍不均匀。除了溶剂的溶胀
作用外,还要考虑线团在交叠穿透时发生的屏蔽作用。
极浓溶液: C
+
,高分子链充分相互穿透,链内作用被链间作用完
全屏蔽,呈高斯链形态。链单元空间密度达到一致,随着浓度的
增加,分子链相互穿透的程度逐渐增加。 非晶态固体: 高斯链。
*3
CNR∝
多链凝聚态:
? 几十根链相互穿透
在一起
? 形态:高斯链
多链凝聚态与单链凝聚态的根本差异
单链凝聚态:
? 没有相邻分子链的穿透,
分子链的堆砌比通常的多
链凝聚态要松散些
? 形态:打圈链
(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
g
±
/t构象比值显著增大)
PS:
高斯链 : nm 链纳米球 : nm226R =
6
410M =×
2190
g
R =
壁虎脚结构:
1mm
2
上的刚毛:~ 5000根,
每只脚上的刚毛:~ 50万根
每根刚毛: 400~ 1000根细分叉
壁虎为什么能在各种物体表面轻松行走?
ab
a. 壁虎脚单根刚毛;
b. 每根刚毛末端的细分叉
0.2 ~ 0.5dmμ=
30 ~ 130lmμ=
精确测得一根刚毛的最大粘合力: ~ 200μ N
(与接触面性质无关,无吸盘,无腺体 )
一根刚毛的粘合力
a. 每只脚的粘合力: ~ 100N (~ 10atm)
( 1mm
2
:~ 5000根刚毛,一只脚:~ 50万根刚毛 )
b. 一个细分叉的粘合力: 200-500nN
(每根刚毛: 400-1000根细分叉 )
估算出:
壁虎脚的粘合力-完全的范德华力
真空吸力:
a. 一只脚的粘合力: 100N (~10atm)
b. 真空中
摩擦力: 角阮与硅之间μ=0.25
静电吸引力: 空气离子化并无作用
粘合剂作用: 无腺体
排除:
壁虎脚的粘合力-完全的范德华力
范德华作用力:
2
6
fdw
F HR D=
1Rmμ=
0.3Dnm=
19
10HJ
?
≈
当
时
200
fdw
F nN=
1根刚毛, 400~ 1000个微突起或细分叉:
80 ~ 200 Nμ
干型高分子粘合剂的仿生探索设计
大量的规整微突起结构
壁虎的刚毛结构
可能获得类似于刚毛的粘合力
几种可能的纳制造、微制造技术
()2.00 <≤ε
1. 纳模塑法 (nanomolding)
2. 反应性等离子体干刻蚀法
( dry etching using reactive plasmas)
3. 静电诱导刻蚀法
( electrostatic lithography)
4. 软刻蚀法( soft lithography)
微制造与蜘蛛人
聚酰亚胺 (PI)微突起 的电镜照片
(单个微突起直径 0.5μ m,高 2μ m,
间隔 1.6μ m)
蜘蛛人玩具 (高15cm,重40g)
粘 在水平光滑玻璃天花板上
(覆盖0.5cm
2
壁虎胶带)
单个微突起 :~ 200nN
PI胶带 (干型粘合,反复使用 ) :
1cm
2
: ~ 3N(300g)
200cm
2
: ~ 600N(60Kg) “蜘蛛人 ”
Johnson-Kendall-Roberts方程:
()
32F aera W R=
1. SEM揭示,过于纤细的微突起与物体表面接触
3. 适宜尺寸、合理间隔的规整微突起阵列可望实
现有效的粘合;
4. 微突起还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也要足够柔韧,
使其与表面接触时不折断、不弯曲、不缠结。
时容易倒下;
2. 过于密集的微突起极易聚集成束,导致了粘合
力的减小;
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 胶带与不同性质表面 (憎水的 GaAs表面和亲水的 SiO
2
表
面的粘合力不完全相同 ,壁虎胶带部分利用了范德华
力。
2. PI壁虎胶带的耐久性还有待提高 。
3. 如果胶带的耐久性能够得到改善,提高微突起的密度也
将变为可行,粘合强度可望得到增加。
4. 如果胶带的憎水性提高,甚至就像壁虎刚毛中的角阮
那样强烈憎水,壁虎胶带与刚毛在粘合原理上的差异
也可望减小 。
5.链单元间的相互作用与凝聚缠结
? 拓扑缠结:
高分子链间相互勾缠的缠结
? 凝聚缠结:
由于局部相邻高分子链间的向列相互作用,局
部链单元接近平行堆砌而形成的一种物理交联点
? 非晶态高聚物中: 整体无序而局部有序
6.高分子超分子体系
侧链液晶高分子存在三个问题:
1. 耦合效应
(柔顺主链的热运动干扰液晶基元的有序排列)
2. 聚合困难
(如:含有硝基等官能团的单体)
3. 对外界响应滞后
(大分子运动缓慢)
氢键诱导侧链液晶高分子:
1. 去耦作用 (柔顺主链与液晶基元之间:氢键)
2. 自组装,不存在聚合 ( 含有硝基等官能团的单
体与高分子混合)
3. 对外界响应不再滞后 (功能小分子对外界响
应)
7.高分子间相互作用与 和
g
T
f
T
: 粘流温度,整个高分子链开始运动的温度
PVC:
PS: 较低,易于加工成形
: 玻璃化温度,高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温度
PE: PVC:
f
T
f
T
f d
TT>
g
T
80
g
TC≈?
o
80
f
TC>
o
小结:
?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大
?高聚物常常在溶解前要先溶胀
?单根高分子链也能凝聚
?仿生壁虎胶带—完全利用范德华力的作用
?链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和凝聚缠结
?高分子超分子体系
?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T
g
和T
f
References
1. Autumn K, Liang Y A, Hsieh T, et al. Adhesive force of a single
gecko foot-hair. Nature, 2000,405: 681~685.
2. Autumn K, Sitti M, Liang Y A, et al. Evidence for van der Waals
adhesion in gecko setae. Proc.Natl.Acad.Sci.,USA, 2002,99:
12252 ~12256.
3. Geim A K, Dubonos S V, Grigorieva IV, et al. Microfabricated
adhensive mimicking gecko foot-hair. Nature Materials, 2003-6-18:
1~3.
4. 朱平平,杨海洋,何平笙. 微制造技术与仿生壁虎腿.化学通报,
67(7):506-510, 2004
5. 杨海洋,朱平平,何平笙. 利用全范德华力作用原理制备仿生干型高
分子粘合材料——“壁虎胶带”.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04, 17(4):
684~688.
6. 朱平平,杨海洋,何平笙. 高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及意义.
高分子通报,2002,(5):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