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课程评价论
?[教学目标 ]
?识记 课程评价的概念;
?了解 课程评价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理解 确定课程评价标准的依据和构成;
?运用 课程评价的有关原理设计课程评价方
案, 并能够对中小学课程进行具体的评价;
?了解 课程评价的模式;
?了解 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课程评价概述
?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系
统各个部分以及整体
系统所进行的各种形
式的价值判断。
二,课程评价的领域
?1,对课程设计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
?2,对课程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3,对整个课程系统的评价
?三、课程评价的功能
? 1、调控功能
? 2、管理功能
? 3、研究功能
四、课程评价的过程
? 1、确定评价对象
? 2、设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 3.运用评价工具广泛地收集课程系统的信息
? 4.处理评价资料
? 5.作出评价结论
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标准
?课程评价的标准是指人们用以确定课程系
统的状况, 进行价值判断所依据的基本
,尺度, 。
?一, 确定课程评价标准的基本依据
?课程评价的标准与课程的价值, 与价值标
准密切相关 。
需要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价值?
?谁是价值主体?
?不同价值主体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冲突对立?协调一致?)
?课程的价值标准所体现的是课程与学生、
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二,制定课程评价标准的步骤
? 1.对课程作整体
的价值分析
?2.分析课程目标
?3.建立课程评价标

?4.进行系统论证
三,课程评价标准的构成
? 1.课程价值的评价标准
?( 1)社会发展价值( 2)个人发展价值
?2.课程设计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标准
?( l)课程设计过程评价标准,包括指导
思想正确度、程序合理度、科学原则遵
循度、设计人员调配适宜度等;
?( 2)课程设计结果评价标准,包括结构
合理度、纵横联系度、发展反映度和标
高适宜度。
3.课程实施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标准
?( 1)课程实施过程评价标准
?课程表是否科学、任务是否恰当、教学方
法是否合理、教师有无创造性、教学气氛
是否和谐、教学组织形式是否灵活等。
?( 2)课程实施结果评价标准
?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群体的发展、教师
的发展、投入产出比等。
四、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
? 1.评价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将评价标准具体化
?体现了各种评价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利于制定各种评价量表
2.设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1)一致性(与评价标准)
?( 2)可测性(具体、可操作)
?( 3)相互独立性
?( 4)完备性
?( 5)可接受性和可行性(能准确理解)
例:教材评价表(片断)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量级 权

优 良 中 差 很差
科学

内容正确
符合学生认知规

教材
结构
循序渐进、有系
统性
重点突出,便于
学生学习
3.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
?个人经验法
?因素分析法
?目标分类法
第三节 课程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程评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
?4,准确性原则
二、课程评价的方法
1、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三、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评价模式
?(一)泰勒的目标达成模式
?①建立广泛的目的或目标;
?②将目标加以分类;
?③用行为术语界定目标;
?④寻找能显示目标达成程度的情境;
?⑤选择和发展测量目标的技术;
?⑥ 搜集学生表现的资料;
?⑦ 将搜集到的资料与行为目标比较。
?(二)目标游离评
价模式
? 评价的重点:课程的
实际结果
? 方法:收集有关课程
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
?(三)差距评价模式
? 确定课程标准
? 确定课程表现
? 对标准和表现进行比较
? 确定差别是否存在
(四)外观评价模式
描述和判断
描述矩阵 评判矩阵
前提条件 打算做的 观察到的 标准 判断
相互作用
结果
? ( 五 ) CIPP 评价模式
? 背景评价
? 输入评价
? 过程评价
? 结果评价
? ( 六 ) 鉴赏评价模式
? 评价者个人 依据自身
对教育的认识和在教
育方面的修养, 对教
育现象进行观察和专
业的评价 。
? 从整体上 了解教育现
象, 从具体事实中得
出对具体的教育现象
的 总体看法 。
(七)族志学评价,相互作用的方法,非
相互作用的方法。
?相互作用搜集资料
的方法,
? 1.参与性观察
? 2.关键人物访谈
? 3.个人经历记录
? 非相互作出资料搜集
的方法,
? 1.非参与性观察
? 2.档案与统计资料的
分析
? 3.实物搜集
四、当前我国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 1、过分强调学生的学
习成绩在评价中的作

? 2、过多地强调定量化
的评价手段,而忽视
定性的研究
? 3、实践工作者很少参
与课程评价,评价变
成少数人员的活动 。
[作业题 ]
?1、什么叫课程评价?
?2、如何确立课程评价的标准?
?3,*收集、交流课程评价的具体方案,归
纳课程评价方案制订的主要内容和操作程
序。
?4,*收集课程文件,运用有关理论对某种
课程文件(如课程计划、教材、学生练习
册等)进行评价。
第五章 课程管理论
? [教学目标 ]
?识记 课程管理的概念;
?了解 国内外中小学课程管理体制及当前课
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向;
?理解 我国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了解 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课程管理概述
一、意义
? 1,含义
? 课程管理是在一定
社会条件下, 有组织
地协调人, 物与课程
的关系, 指挥课程设
计与实施, 使之达到
预定的目标的过程 。
? 2,作用
二、中小学课程管理体制沿革
?1,几种典型的课程管理模式
?( 1) 中央集权制
?( 2) 地方分权制
?2,当前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
? 中央, 地方, 学校三级管理体制
第二节 课程管理原则
?一,科学管理原则
?——按可控系统建立课程管理模式
?可控系统一般具有三个条件:
?被管理的事物有一定程度的组织性;
?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有控制的手段和方法 。
“闭合式”的管理模式,从决策开始,通过
实施,到最后取得结果,然后再 反馈 到决
策或实施,对原决策、实施进行 校正,使
课程系统不断完善。
决策 实施 结果
二,民主管理原则
三,分级管理原则
? 国家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教育部
?—— 制定宏观课程政策,监督地方和学校贯
彻执行。
? 地方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

?——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政策,制订具体方
案,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学校的课程实施。
? 学校
?—— 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实行学校
一级的课程创新 。
当前我国课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 课程管理意识薄弱;
? 1,缺乏对课程管理的研究
? 2,重视课程, 硬件,, 忽视管理, 软件,
? 3,遇到问题未能从管理方面找办法
?二 ) 课程管理行政手段多, 技术手段少;
?三 ) 课程管理目标与课程目标相偏离 。
[作业题 ]
?1、什么叫课程管理?
?2、比较三种课程管理体制,分析其利
弊。
?3,*调查中小学课程管理的现状,提
出自己的看法。
第六章 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 [教学目标 ]
? 1,了解 课程研究的大致历程;
? 2,了解 课程论的理论基础;
? 3,理解 课程研究的基本方法;
? 4,理解 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
? 5,了解 课程研究的动态趋势
第一节 课程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课程论的史前期
?1,我国先秦时期教育家关于, 六艺, 课程
的见解:
?,学记, 关于课业进程的安排: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
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2,孔子,中国古代社会学校课程的奠基
人,他曾删, 诗,,书,,定, 礼,
,乐,,演, 周易,,作, 春秋, 。以
,诗,,书,,礼,,乐, 教弟子。
?
?3,古代西方亚里士多德倡导的, 六艺,
课程 。
?
?4,捷克、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人文
主义泛智论, 的课程 ——百科全书式课程。
?
?5,19世纪, 斯宾塞首先使用, 课程, 一词
表示经过组织的教育内容, 并着重探讨了
,知识的价值, 问题, 表达了他的教育
,生活准备论, 和, 功利主义, 的课程观 。
? 二, 课程论的准备期
?在 1890年至 1910年间, 许多重大教育
事件的出现, 强化了对课程问题进行
研究的兴趣 。
?1,1893年, 在哈佛大学校长伊利奥特领导
下的, 十人委员会, 发表了一份报告, 讨
论了必修课, 选修课, 大学预备科和实用
学科等课程问题 。
?2,1895年,“赫尔巴特学会”研讨了学校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等问题。
?3、同期,“小学教育十五人委员会”也深
入研究了小学课程的精简和综合问题。
?4,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学校
从事课程的实验与改革,特别提倡“儿童
中心”的课程设计。
?6、在 1910-1917年间,在 8年内发表了 4
册研究报告:
?( 1)编制算术、语言和代数测验;
?( 2)分析现行教科书和课程;
?( 3)根据人类的实际活动来确定有社会价
值的知识和技能;
?( 4)阐明现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三、课程论的形成期
?1,1918 年出版了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
书,即巴比特的, 课程, 。
? 2、查斯特
? 成人活动分析法
?3,1927年,全美教育学研究会编出两卷本
,年鉴,,, 课程编制:过去与现在, 和
,课程编制的基础, 。
?,课程编制:过去与现在,,对传统教育
中的分科课程、机械学习、强迫训练、
“心智训练说”等,进行十分尖锐的批判。
?,课程编制的基础,,勾勒了理想课程的
特征是:
?( 1)集中于人类生活的现实事务;
?( 2)处理国家、地方和社区的现实问题;
?( 3)让学生对政治制度进行批判性思考;
?( 4)形成和发展一种开放的态度;
?( 5)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 6)处理现代生活和社会文化史方面的问
题;
?( 7)考虑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8)课程组织要强调问题和实践等。
?4、在美国乃至当今课程论史上,规模
最大、意义最为深远的实验研究项
目 ——“八年研究,。
?这是由“进步教育协会”发起,从 1934年
开始到 1942年结束历时八年的课程实验。
?这项中学课程实验计划的宗旨在于:
?( 1)改变传统的中学教育片面强调系统知
识传授的单纯升学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的
情感和认知相互协调的完人发展;
?( 2)寻找打破学科之间界限的方法,改革
传统中学教育以分科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
建构以更统一、更连贯的综合课程为主的
课程体系,使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有意义
的知识领域。
?( 3)建立一种师生合作的教学制度,鼓励
学生的自我指导,提供个别化教学,创造
一种合作开放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
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 4)寻找协调中学和大学关系的有效途径,
建立科学化和公平化的升学考试制度。这
些计划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适应社
会生活。
?为了有效地指导实验学校的课程编制与评
价,“八年研究”初步建构了一个范式,
详细描述了课程编制与评价要考虑的四个
问题:
?( 1)确定教育目标;
?( 2)选择达成这些目标的教育经验;
?( 3)组织这些知识经验;
?( 4)评价教育效果。
5、进步主义者提倡“活动中心课程”,
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
?,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 不是科
学, 不是文学, 不是历史, 不是地理,
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
?( 1)主张以儿童为出发点,把儿童与课
程、个人的天性与社会文化联系起来。
?( 2), 从经验中学, 是杜威, 使教材心
理化, 的根本途径。, 做中学, ——“做,
所得到的知识,才是真知。
? 6、要素主义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美 国
哈佛大学教授巴格莱。
?主张把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永恒不变
的、共同的要素)传授给下一代,以便发
展智力,更好地适应现实的实际生活。
?( 1)设置学术性学科
?( 2)课程内容应以智力训练为中心
? 7,永恒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艾德勒, 利文斯通等人 。
?主张恢复“名著杰出课程”(百本名著计划)
?教育的中心应该是体现在“名著”之中的西
方的伟大传统和智慧
?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关于人性、人的价值、
人的命运的永恒的真理,可以引导我们解决
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可以避免错误和混
乱。
四、课程论的发展期
? 1949年,泰勒的, 课程与教
学的基本原理, 首次出版
? 被评为自 1906年以来对学校
课程领域影响最大的两本著
作之一
?,现代课程理论的经典著作,
是试图理解这个领域的后继
著作的人的必读书。”
? 泰勒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
之父”。
?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
?
?2,塔巴, 1962年出版的, 课程编制的理论
与实际,, 把学习内容和学习经验加以区
分, 并将泰勒的课程编制过程扩展为七个
阶段:对需要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目标;
选择内容;组织内容;选择学习经验;组
织学习经验;建立评价标准并进行评价 。
后发展为课程设计的塔巴模式 。
?3,学科结构课程理论, 认为知识是课程中
不可或缺的要素, 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
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 并且
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
因而通常把学术作为课程的基本形式 。
? 4,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把重点放在当代
社会的问题, 社会的主要功能, 学生关心
的社会现象, 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
划等方面 。
第二节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一、课程论与教学论是并行产生的教育理论
二, 课程论与教学论都具有教育学分支学科
的所有学科特征
1,拥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定
义;
2,适应时代需要并在研究者中形成一定的共识 ;
3,有为大多数研究者所承认的学科创始人, 代
表作和精心营建的理论体系 ;
4,本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是学科创生的条件之一 。
?三,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 分化, 是教
育学发展的必然 。
?四,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 重新整合,
是教育学发展的走向 。
?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 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专家走向教师, 由学科走向学生
?课程就不只是, 文本课程,, 而更是, 体
验课程,
?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 而是教师
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课程的主体,
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
?教学过程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
( 方案 ), 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
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 相互促进, 彼此有
机地融为一体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论
? 教学论
[作业题 ]
?1、对课程研究发展进程中的 3~5个有代表
性的人物和著作(或典型事件)做出述评。
?2、说明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