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论
主讲教师:范 蔚
辅导课程九
第五章 教学原则
第一节 教学原则的意义
一、教学原则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教学原理
规律是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原理是对规律的说明和阐述;原
则是对规律的反映,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人为
制订的基本工作准则。
三、教学原则的意义
第二节 教学原则思想与教学原则
体系
一、中国古代的教学原则思想
(一)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
(五)量力性教学原则
二、中国当代教学论专家提出的教学原则
(自学教材 P143-149)
三、当代国外学者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自学教材 P149-161)
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含义:
提出的依据:教育目的, 教学的教育性原
理
基本要求:
( 1) 保证科学性;
( 2) 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 3) 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
中 。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联系什么实际?
( 科学知识运用的实际;科学技术发展
的实际;本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学
生的实际 。 )
——怎样联系实际?
( 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
3,直观性原则
直观的三种类型:
( 1) 实物直观;
( 2) 模象直观;
( 3) 言语直观
直观是手段而非目的
( 考虑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学生特点,
办学条件 )
注意发挥语言直观的作用
4、启发性原则
--含义:
以学生为主
体, 调动学生的
主动积极性, 启
发学生思维 。
? --如何启发?
? *从问题入手
( 1) 教师置疑,什么样
的 问题? 向 谁提问?
什么时候提问?
( 2) 学生质疑
? **启发学生的其他策略:
? 展示思路, 指导方法,
激发兴趣等 。
5、循序渐进原则
1,循序渐进中的序指的是什么?
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学生心理
发展顺序 。
2,,序, 在哪里?
两种顺序主要是通过教材的序而呈现
的 。
3,教材的序与教学的序: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6,巩固性原则
? --为什么要坚持巩固性原则?
? --如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 *教给方法(尝试记忆、支点辅助、整
分结合)
? **养成习惯(复习、新旧知识联系)
? ***学会运用
7、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 1) 意义
( 2) 措施
教学目标分层次;
课程的弹性化 ( 同科目分层次, 选修课, 弹
性作业 ) ;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 ( 目标教学, 分类指导,
小组教学 ) ;
评价标准 —— 合格 +特长 。
第三节 教学原则的贯彻实施
一、不同流派的教学原则思想和体系的分析
二、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与作用
2、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3、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
与吸收的关系
第六章 教学方法
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
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同类的方法归属到一
起,把不同的方法区分开来,从而清楚地认识
各类方法的特点、作用和使用条件。
关于教学方法分类的不同主张
1、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划分
2、从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划分
3、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划分
4、教学方法的功能划分
第二节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讲解、谈话、讨论、讲读、讲演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探究教学、发现教学
三、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社会实践法、研究性学习法
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补充材料:按教学方法的功能划分
( 1) 注重学生掌握知
识结构一类的方法
? [美 ]奥苏伯尔的, 先
行组织者教学方法,
? [苏 ]沙塔洛夫的, 纲
要信号法,
( 2) 注重培养学生自
学能力一类的方法
? [中 ]卢仲衡的, 自学
辅导法,
? [美 ]布鲁纳的, 发现
法,
( 3) 注重培养学生非
智力因素一类的方法
? [中 ]李吉林的, 情境
教学法,
? [美 ]合作学习法
( 4) 注重每个学生学
有所获一类的方法
? [美 ]布卢姆的, 掌握
学习教学法,
? [中 ]“分类指导, 分层
达标, 教学法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以启发式教学作为选择使用教学方法的指
导思想 。
2,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3,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4,根据学生的特点
5,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
6、根据学校办学条件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第七章 教学组织形式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
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P200-204)
三、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P204-207)
第二节 班级教学
一、班级教学的优点与缺点
——效率高, 经济便利;发挥学生集体的
教育作用;
——容易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不利于
因材施教 。
二、运用班级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P210-215
第四节 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
一、分组教学
优点:
缺点:
二、个别化教学
程序教学
凯勒计划
掌握学习
第八章 教学环境
第一节 教学环境概述
一、教学环境的概念
教师、学生融入其中,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的一切外部条件。
二、教学环境的内涵
物理环境(教学场所、教学设施、教学信息)
心理环境(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
人际关系)
例:保加利亚,洛札诺夫“暗示教学理
论”
无意识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通过音乐、色彩、光线、游戏等暗示
手段,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无
意识活动能够对有意识的学习活动产生积
极的影响
第二节 教学环境的特点与功能
一、教学环境的特点
1、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
2、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
3、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二、教学环境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陶冶功能; 4、激励功能
5、健康功能; 5、美育功能
第三节 教师物理环境的创设
一、教室设计
P237-240
二、座位模式( P240-246)
“秧田型”、“马蹄型”、“圆
周型” …
三、班级规模( P 246-248)
小班化教学
第四节 教室心理环境的创设
一、课堂气氛的创设与优化
课堂气氛又称课堂心理气氛,是指
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群体情绪
状态,能够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课堂心理气氛的三种类型:积极型;
消极型;对抗型。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具有以下特点:
? 静,自觉纪律好,思想集中,教学环
节有序;
? 活,适度的智力紧张,积极思维,交
流畅通,形式灵活;
? 乐,精神愉悦,充满乐趣,有成功感。
二、师生人际关系的优化
1、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
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3、移情性的理解
换位思考
第九章 教学工作环节
第一节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比较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重
教轻学,缺乏针对性)
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
,学生, 为设计的出发点。
二、教学设计的概念与特点
1、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
(各个要素,全过程)
2、教学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
(考虑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3、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
基础
4、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
1,背景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生;
2,教学设计,确定目标、确定学生的起点、
考虑方式方法(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
引起反应、提供反馈等);
3,教学设计的评价,关注结果。
系统分析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四、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P267-271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
目标表述,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
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二)教学内容设计 P272-273
(三)教学时间设计
(四)教学措施设计
第二节 教学实施
一、上课
课的类型,根据教学任务或任务的数量所划分
的课的种类。
课的结构,一堂课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先后顺
序的安排。
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P281-283
二、课堂管理(教学管理、纪律管理)
三、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第十章 教学模式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 —— 模型, 本意是尺度,
样本和标准 。
1,实物模型
2,理论模型或理想模型
3、功能模拟
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 1) 诸要素的组合 ;
( 2) 教学活动展开的逻辑流程 。
注意教学模式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 1) 教学模式即教学程序;
( 2) 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组
合;
( 3) 教学模式即教学组织形式 ;
( 4) 教学模式类似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的结构
1,指导思想 ( 理论依据 ) ;
2,教学目标;
3,操作程序;
4,操作策略;
(5,评价 )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1、概括性;
2、操作性;
3、针对性;
4、整体性;
5、有效性
第二节 现代国外教学模式
一、格罗的阶段性自我指导模式
低自我指导水平、初级自我指导水平中
等自我指导水平、高自我指导水平
二、萨其曼探究模式
选择课题 — 向学生解释探究的程序 — 收
集相关资料 — 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 — 说
明规则,解释理论 — 分析探究过程
三、掌握学习模式
? 定向
? |
? 群体教学
? |
? 检测 A
? |
? 补救教学
? |
? 检测 B
四、合作性教学模式
?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 |
? 检查提问避免冲突
? |
? 布置作业有弹性
? |
? 评分以鼓励为主
第三节 当代中国教学模式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
学生分层 — 目标分层 — 分层施教 — 分层评
价 — 分层提高
二、自学辅导模式
自学 — 讨论 — 启发 — 练习和总结
三、兴趣教学模式( P312-321)
四、试误学习教学模式
设置问题情境 — 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 —
强化教师的指导职能 — 建立合作型课堂
第十一章 教学艺术
第一节 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一、教学艺术的桥梁作用
二、教学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教学的科学性是教学艺术性的基础和依
据;
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在实践过程中的发
挥、创造与升华。
第二节 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
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个性化;实践性。
二、教学艺术的个性特点
? 学科教学艺术的综合性与复杂性;
? 教学艺术的规定性和灵活性;
? 学科教学艺术的高精度与高难度;
? 教学艺术的示范性和影响的直接性。
第三节 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制约
因素
一、教学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
师德修养,认知水平,思维品质,个
性与人格特征。
二、教学艺术发展的外在因素
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教师的社会地
位,学校教与学的环境,学校课程结构和
教材体系,教学对象。
第四节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模仿性教学阶段
二、独立性教学阶段
三、创造性教学阶段
四、艺术性教学阶段
第十二章 教学评价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科
学判定的过程 。
一、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P359— 363)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 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 相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
四、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1、以质性评价整合与取代量化评价
2、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
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3、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4、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
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二节 学业成就评价
一、考试与测验
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二、表现性评价
档案袋评价法、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法、教育鉴赏与批评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
一、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指标
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等级指标
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量表( P382-384)
三、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法
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
第四节 课程评价(自学)
一、课程评价模式
(一)梅特费尔模式
(二) CSE评价模式
(三)应答模式
(四)差距模式
二、课程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一)五 C法
(二)量表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面谈法
(五)观察法
主讲教师:范 蔚
辅导课程九
第五章 教学原则
第一节 教学原则的意义
一、教学原则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教学原理
规律是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原理是对规律的说明和阐述;原
则是对规律的反映,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人为
制订的基本工作准则。
三、教学原则的意义
第二节 教学原则思想与教学原则
体系
一、中国古代的教学原则思想
(一)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
(五)量力性教学原则
二、中国当代教学论专家提出的教学原则
(自学教材 P143-149)
三、当代国外学者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自学教材 P149-161)
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含义:
提出的依据:教育目的, 教学的教育性原
理
基本要求:
( 1) 保证科学性;
( 2) 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 3) 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
中 。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联系什么实际?
( 科学知识运用的实际;科学技术发展
的实际;本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学
生的实际 。 )
——怎样联系实际?
( 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
3,直观性原则
直观的三种类型:
( 1) 实物直观;
( 2) 模象直观;
( 3) 言语直观
直观是手段而非目的
( 考虑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学生特点,
办学条件 )
注意发挥语言直观的作用
4、启发性原则
--含义:
以学生为主
体, 调动学生的
主动积极性, 启
发学生思维 。
? --如何启发?
? *从问题入手
( 1) 教师置疑,什么样
的 问题? 向 谁提问?
什么时候提问?
( 2) 学生质疑
? **启发学生的其他策略:
? 展示思路, 指导方法,
激发兴趣等 。
5、循序渐进原则
1,循序渐进中的序指的是什么?
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学生心理
发展顺序 。
2,,序, 在哪里?
两种顺序主要是通过教材的序而呈现
的 。
3,教材的序与教学的序: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6,巩固性原则
? --为什么要坚持巩固性原则?
? --如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 *教给方法(尝试记忆、支点辅助、整
分结合)
? **养成习惯(复习、新旧知识联系)
? ***学会运用
7、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 1) 意义
( 2) 措施
教学目标分层次;
课程的弹性化 ( 同科目分层次, 选修课, 弹
性作业 ) ;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 ( 目标教学, 分类指导,
小组教学 ) ;
评价标准 —— 合格 +特长 。
第三节 教学原则的贯彻实施
一、不同流派的教学原则思想和体系的分析
二、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与作用
2、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3、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
与吸收的关系
第六章 教学方法
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
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同类的方法归属到一
起,把不同的方法区分开来,从而清楚地认识
各类方法的特点、作用和使用条件。
关于教学方法分类的不同主张
1、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划分
2、从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划分
3、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划分
4、教学方法的功能划分
第二节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讲解、谈话、讨论、讲读、讲演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探究教学、发现教学
三、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社会实践法、研究性学习法
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补充材料:按教学方法的功能划分
( 1) 注重学生掌握知
识结构一类的方法
? [美 ]奥苏伯尔的, 先
行组织者教学方法,
? [苏 ]沙塔洛夫的, 纲
要信号法,
( 2) 注重培养学生自
学能力一类的方法
? [中 ]卢仲衡的, 自学
辅导法,
? [美 ]布鲁纳的, 发现
法,
( 3) 注重培养学生非
智力因素一类的方法
? [中 ]李吉林的, 情境
教学法,
? [美 ]合作学习法
( 4) 注重每个学生学
有所获一类的方法
? [美 ]布卢姆的, 掌握
学习教学法,
? [中 ]“分类指导, 分层
达标, 教学法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以启发式教学作为选择使用教学方法的指
导思想 。
2,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3,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4,根据学生的特点
5,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
6、根据学校办学条件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第七章 教学组织形式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
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P200-204)
三、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P204-207)
第二节 班级教学
一、班级教学的优点与缺点
——效率高, 经济便利;发挥学生集体的
教育作用;
——容易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不利于
因材施教 。
二、运用班级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P210-215
第四节 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
一、分组教学
优点:
缺点:
二、个别化教学
程序教学
凯勒计划
掌握学习
第八章 教学环境
第一节 教学环境概述
一、教学环境的概念
教师、学生融入其中,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的一切外部条件。
二、教学环境的内涵
物理环境(教学场所、教学设施、教学信息)
心理环境(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
人际关系)
例:保加利亚,洛札诺夫“暗示教学理
论”
无意识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通过音乐、色彩、光线、游戏等暗示
手段,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无
意识活动能够对有意识的学习活动产生积
极的影响
第二节 教学环境的特点与功能
一、教学环境的特点
1、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
2、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
3、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二、教学环境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陶冶功能; 4、激励功能
5、健康功能; 5、美育功能
第三节 教师物理环境的创设
一、教室设计
P237-240
二、座位模式( P240-246)
“秧田型”、“马蹄型”、“圆
周型” …
三、班级规模( P 246-248)
小班化教学
第四节 教室心理环境的创设
一、课堂气氛的创设与优化
课堂气氛又称课堂心理气氛,是指
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群体情绪
状态,能够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课堂心理气氛的三种类型:积极型;
消极型;对抗型。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具有以下特点:
? 静,自觉纪律好,思想集中,教学环
节有序;
? 活,适度的智力紧张,积极思维,交
流畅通,形式灵活;
? 乐,精神愉悦,充满乐趣,有成功感。
二、师生人际关系的优化
1、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
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3、移情性的理解
换位思考
第九章 教学工作环节
第一节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比较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重
教轻学,缺乏针对性)
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
,学生, 为设计的出发点。
二、教学设计的概念与特点
1、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
(各个要素,全过程)
2、教学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
(考虑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3、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
基础
4、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
1,背景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生;
2,教学设计,确定目标、确定学生的起点、
考虑方式方法(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
引起反应、提供反馈等);
3,教学设计的评价,关注结果。
系统分析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四、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P267-271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
目标表述,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
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二)教学内容设计 P272-273
(三)教学时间设计
(四)教学措施设计
第二节 教学实施
一、上课
课的类型,根据教学任务或任务的数量所划分
的课的种类。
课的结构,一堂课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先后顺
序的安排。
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P281-283
二、课堂管理(教学管理、纪律管理)
三、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第十章 教学模式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 —— 模型, 本意是尺度,
样本和标准 。
1,实物模型
2,理论模型或理想模型
3、功能模拟
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 1) 诸要素的组合 ;
( 2) 教学活动展开的逻辑流程 。
注意教学模式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 1) 教学模式即教学程序;
( 2) 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组
合;
( 3) 教学模式即教学组织形式 ;
( 4) 教学模式类似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的结构
1,指导思想 ( 理论依据 ) ;
2,教学目标;
3,操作程序;
4,操作策略;
(5,评价 )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1、概括性;
2、操作性;
3、针对性;
4、整体性;
5、有效性
第二节 现代国外教学模式
一、格罗的阶段性自我指导模式
低自我指导水平、初级自我指导水平中
等自我指导水平、高自我指导水平
二、萨其曼探究模式
选择课题 — 向学生解释探究的程序 — 收
集相关资料 — 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 — 说
明规则,解释理论 — 分析探究过程
三、掌握学习模式
? 定向
? |
? 群体教学
? |
? 检测 A
? |
? 补救教学
? |
? 检测 B
四、合作性教学模式
?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 |
? 检查提问避免冲突
? |
? 布置作业有弹性
? |
? 评分以鼓励为主
第三节 当代中国教学模式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
学生分层 — 目标分层 — 分层施教 — 分层评
价 — 分层提高
二、自学辅导模式
自学 — 讨论 — 启发 — 练习和总结
三、兴趣教学模式( P312-321)
四、试误学习教学模式
设置问题情境 — 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 —
强化教师的指导职能 — 建立合作型课堂
第十一章 教学艺术
第一节 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一、教学艺术的桥梁作用
二、教学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教学的科学性是教学艺术性的基础和依
据;
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在实践过程中的发
挥、创造与升华。
第二节 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
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个性化;实践性。
二、教学艺术的个性特点
? 学科教学艺术的综合性与复杂性;
? 教学艺术的规定性和灵活性;
? 学科教学艺术的高精度与高难度;
? 教学艺术的示范性和影响的直接性。
第三节 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制约
因素
一、教学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
师德修养,认知水平,思维品质,个
性与人格特征。
二、教学艺术发展的外在因素
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教师的社会地
位,学校教与学的环境,学校课程结构和
教材体系,教学对象。
第四节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模仿性教学阶段
二、独立性教学阶段
三、创造性教学阶段
四、艺术性教学阶段
第十二章 教学评价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科
学判定的过程 。
一、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P359— 363)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 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 相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
四、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1、以质性评价整合与取代量化评价
2、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
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3、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4、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
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二节 学业成就评价
一、考试与测验
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二、表现性评价
档案袋评价法、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法、教育鉴赏与批评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
一、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指标
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等级指标
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量表( P382-384)
三、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法
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
第四节 课程评价(自学)
一、课程评价模式
(一)梅特费尔模式
(二) CSE评价模式
(三)应答模式
(四)差距模式
二、课程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一)五 C法
(二)量表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面谈法
(五)观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