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研究,
教育科学学院 范蔚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料有:
? 丛立新, 课程论问题,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廖哲勋, 课程学, 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
? 施良方, 课程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靳玉乐, 现代课程论, 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
? 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钟启泉等,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
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课程概论
? [教学目标 ]
? 理解 课程的概念;对不同的课程定义做出
评价分析。
? 了解 课程产生发展的历史;
? 了解 制约课程的制约因素,理解课程与影
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课程的意义
? 一、课程的概念
? 1、本义:课业及其进程安排;跑马道。
? 2、狭义的课程:
? 单一学科或学科的总和;活动或活动过程;教学
活动预期的结果;学生获得的经验;书面的计划
(课程表) 。
? 3、广义的课程:
? 全部教育性经验的总和;
? 学校中学科、活动和环境的总称;
? 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 4、其他:
? 文化的再生产;社会改造的过程。
为什么有不同的课程定义?
? 课程本身的复杂性;
? 研究者的研究视角、
方法、水平
? 社会发展,教育功能
的增扩,导致课程的
发展变化
? ……
? 在一个“共同体”内,
要不要对课程的定义
达成共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程就不只是, 文本课程,,而更是, 体
验课程, ;
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
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
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
,生态系统, 和完整文化。
二、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核心地位,,中介, ;
? 指南、规范的作用
第二节 课程的产生发展
? 一、古代社会的课程
? 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课
程内容贫乏,以生产生活经验为主(生
产劳动课程和生活课程)
? 阶级社会:文字产生,学校出现,分科
课程,以人文学科为主。
? 例如:孔子开分科课程之先河。
? 西方, 七艺,
?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
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 ——,学记,
?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
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
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
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
焉,息焉游焉。
? ——,学记,
二、近现代社会的课程
? —— 西方
? 资本主义的兴起,机器大生产的出现、
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推动了学校课程
的发展。
? 学校课程开始走出文雅教育的象牙塔,
注重为个人生活需要和社会现实需要做
好准备,科学技术 进入学校课程,设置
劳动教育 和 职业教育课程 。
例如: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开设“百科全书
式”的学科课程 ;
?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主张依据受教育者的
多种兴趣开设相应的学科 ;
?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是最有价
值的,并根据实际社会需要来安排有关学
科 ;
? 美国教育家杜威反对学科课程,力主活动
课程 。
—— 中国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课程中既有, 讲经读
经,,又有外国语、数理化等学科。
? 蔡元培 主张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
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为教育方针,
设置了修身、历史、地理、算学、物理、化学、
图画、唱歌、手工、游戏等课程,把课程作为实
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 陶行知 提出,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劳
动即生活,,教学做合一, 等主张,认为课程和
教材要能够引导学生去实践、引导学生去思考、
引导学生去创造。
三、当代社会的课程 ? 学科课程的结构化、综合化
? 注重活动课程、潜在
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
用。
? 主张科学课程与人文
课程的协调,科学世
界与生活世界的整合。
? 提倡学校课程适应不
同学生的需要,课程
具有弹性,可以自主
选择。
第三节 课程的制约因素
?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 二、科学技术
? 三、文化、教育传统
? 四、学校的性质、任务
? 五,教师和管理者的素质
? 六,学生的特点
? 七、办学条件
古德莱德认为,可以区分出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
? ( 1)理想的课程
? ( 2)正式的课程
? ( 3)理解的课程
? ( 4)运作的课程
? ( 5)经验的课程
理想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
理解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
[作业题 ]
? 1、为什么有众多的课程定义?如何理解课
程的概念?
? 2、影响课程的因素有哪些?
? 3、科学技术与课程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 *4、举例说明文化传统对课程的影响 。
第二章 课程设计论
? [教学目标 ]
? 1、了解 课程设计的概念;
? 2、理解 课程结构与功能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 3、识记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的含
义;
? 4、了解 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式;
? 5、理解 课程设计的原则要求;
? 6、了解 课程的分类;
? 7、识记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国家课
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概念;对不同的课程
类型作出评价分析。
? 8、识记 三种课程文件的含义:课程计划、分科标
准、教材;
? 9、理解 课程文件编制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技术;
? 10、了解 课程改革的动向,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原理
?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 为了实现教育目
的,在教育活动开
始之前,对课程的
一种总体规划。
? 宏观:某个学段各种
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
? 中观:每一种课程内
部各子要素之间的关
系。
? 微观:联系实施过程
对课程作更加具体的
设计。
二、课程结构与功能原理
? 1、课程结构与功能的含义
? 课程结构 —— 课程系统各要素的组织形式。
? 课程的功能 —— 课程在一定的环境中(学
校、社会)所发挥的作用。
? 2、课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课程结构决定课程功能
? 课程功能反作用于课程的结构
? (事实上的功能不理想,可能性上的功能
不理想)
合理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
? 基本要素不可或缺;
? 要素之间协调互补;
? 各要素纵向序列与要素之间横向联系的统一;
? 各要素的质与量的统一。
三、课程结构分析
? (一)外部结构
? 各种课程类型按一定的比例关系组合起来的
具体方式。
? 1,管理体制或开发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 2,课程的内容,基础文化课程、艺体课程、科
技课程
? 3,课程要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限定选修、
任意选修)
? 4,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课程外部形态的基本
因素有:(正式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非正式的)潜在课程。
(二)内部结构
? 某种具体的课程内部要素的组织形式。
? 1、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是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
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 2、课程内容
? 是实现课程目标所凭借的基本材料。
? 3、相应的学习活动方式
?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实施课程内容时所采取的
途径方法的总称。
?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专门机构开发的课程。
它反映了国家教育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
个地方、社会中小学教育的共同标准。
? 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专门
机构开发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
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或社会发展的实际
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 校本课程亦称学校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
而开发的课程。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和办
学指导思想而设计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校本课程的含义有三层:
? 一是就课程开发者而言,应该包括学校中的部分
教师、全体教师,或者是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 二是就涉及的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既可涉及
部分课程(即学校中的部分课程遵照国家指定的,
另一部分自行设计),也可涉及学校全部课程;
? 三是从开发的程度而言,除了新编(全新开发)
课程,学校或教师选择、改编的课程,也属于校
本课程之列。
案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实践
?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针对学校的差异性而言的,
其实还有更具体的学生的差异性。国家课程无
法照顾到客观存在的具体学校的学生差异性,
教育要满足这种差异性,只能由校本课程来实
现。
?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指南
课程目标:培育站直了的中国人
个性特征:自信、创新、民族性、现代化、
健康、坚毅
? 任意选修课程建议菜单:科学素养类、人文素
养类、身心健康类、生活职业技能类
? 论证、规范:目标指向、教师条件、学校资源
? 学生选课
? 如:, 垂钓技巧与实践,
? 理由( 1)目标指向“闲暇技能”、现代人高雅休闲
方式之一;( 2)学校特色:江南农村中学;( 3)课
程资源:江南水乡,河湖密布
学科课程
? 含义
? 优点,( 1) 纯净简约, 高效便捷; ( 2)
系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及其结构, 形成
认知结构 。
? 缺点,( 1) 加剧学科分割, 不利于理解
世界的完整图景; ( 2) 容易出现理论与
实际的脱节, 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 。
学科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
?关联课程:一组互相密切联系和配合的
学科 。
?融合课程:同一个科学领域中的若干门
分支学科的内容糅合在一起 。
?广域 ( 跨域 ) 课程:不同科学领域的数
门学科内容合并在一起 。
?核心课程 ( 问题课程 ),以问题为核心,
以解决问题为线索, 将所有能够解决问
题的知识和技术加以重新组织和安排 。
活动课程
? 含义
? 优点,( 1)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
要,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 2) 丰富学
生的直接经验, 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
的能力 。
? 缺点,( 1) 条件要求高; ( 2) 课程的
组织, 实施难度较大; ( 3) 学生实际获
得的知识可能是零散, 片断的 。
? 当前活动课程开设的情况,
? 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中的活动, 与课外
活动混淆;
? 活动课程设计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1)
目标的针对性 ( 针对内容, 针对学生 ) ;
( 2) 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3) 学
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样性; ( 4) 效果检
测的科学性 。
?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主辅关系 。
潜在课程
? 含义:学校内部, 正式课程之外的教育性
因素的总和 。
? 特点:教育因素的弥散性;影响过程的隐
蔽性;教育结果的非预期性 。
潜在课程设计
? 微观层面 —— 教室内部
? 保加利亚,洛札诺夫“暗示教学理论”
? 无意识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 通过音乐、色彩、光线、游戏等暗示手段,
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无意识活
动能够对有意识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

宏观层面 —— 校园文化建设
?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
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 文化氛围
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活动形式和物
质形态 。
? 观念形态层:学校师生所共同享有的价
值观, 道德规范, 行为模式, 人际关系
与校风传统以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 。
? 制度层:规章制度, 学生守则等 。
? 物化层:校园物质环境, 丰富多彩文体
娱乐活动
要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们期望的
教育功能。
—— [苏 ]苏霍姆林斯基
? 某校校园
? 公寓楼:校训“做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人。”
? 门厅:“现在做好身边的小事,长大才能做好国家大事。”
? 报架:“小小窗口,大大世界”,“点点滴滴,知识成海”
? 操场:“这里是你们的天地。画吧,写吧,给想象插上翅
膀,给智慧扬起风帆!”
? 花园:“谢谢小朋友对我们的爱护。”
? 餐厅:“农民伯伯,炊事员叔叔多辛苦呀,我们绝不浪费
粮食。”
课程目标
? ( 1)课程目标的含义
? 课程目标是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
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 ( 2)课程目标的构成
?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 ( 3)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 三个来源,( 1)对学生的研究;( 2)对当代社
会生活的研究;( 3)学科专家的建议。
? 四个筛子,教育哲学(办学宗旨);教育心理学;
课程理论;教学理论。
( 4)课程目标的陈述
? A,行为目标 。以学生发展变化的外显的行
为来表述目标的达成。
? B,展开性目的 。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
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
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
? C,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
事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结果。它关注的是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
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
课程内容
? ( 1)课程内容的含义
? 观点一:各门学科中的知识、技能;(课程内容
就是学科内容的总和)
? 观点二:学生获得的各种经验;(课程内容就是
经验)
? 观点三:学生在学校里从事的各种学习活动;
(课程内容就是学习活动)
?
? 是实现课程目标所凭借的基本材料。(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文本的、超文本的;)
? ( 2)课程内容的选择
? A、合目的性。
? B、整体性。
? C、适切性。
? D、结构性。
? E、多样性。
? ( 3)课程内容的组织
? 课程组织是指学习经验的
排列、秩序和统整。
? 课程组织的形式:
? A、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
? 垂直组织 是指课程或教材
前后之间的关系。(纵向
结构)
? 水平组织 是指课程或教材
相互之间的关系。(横向
结构)
? B、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维果茨基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
赞科夫的, 教学与发展, 理论
? 维果茨基把儿童的发展分成两种水平:
?, 现有发展水平, ——儿童能独立完成智力任务
?, 最近发展区, ——儿童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
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
能够解决问题。
? 赞科夫:教学 ——发展?(落后、持平、超前)
? 提出了教学要走在儿童, 现有发展水平, 的前面,
以教学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张。
? ( 高速度、高难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让学
生理解学习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等原则 )
案例
某校初中一年级主题班队活动
? 主题,我和我的集体
? 目标, 1、感受集体的力量,知道集体的的重要性;
2、能针对自我与集体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 ……
? 时间, 1课时
? 活动内容及程序,
? 1、导入部分 ( 1) 教师演示:折筷子;( 2)学生游
戏:拔河(单人对抗,单人与多人对抗)( 3)唱歌
小结。
? 2、自主探究:个人发表意见和看法。
? 3、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归纳。
? 布鲁纳结构课程理论
? 结构:
? 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
基本法则、基本原理等
及其体系。
? 好处 ( 1)理解学科;
( 2)实现迁移;( 3)
方便记忆;( 4)缩小
高级知识与低级知识之
间的差距。
? 教学原则: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 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
? 典型例子的选择:
? 范例性、基础性、基
本性
? 教学程序:
?, 个, 的教学 ——
“类, 的教学 ——“规律,
的教学 ——“方法, 的教

? (方法:特殊 ——一般;
具体 ——抽象;理论 —
—实践)
知识的类别
? 陈述性知识,是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的知识。 如历史事件、名词术语、
公式法则等
? 程序性知识,是说明做什么、怎么做的知
识。 如实际操作的步骤和要求
? 策略性知识,则是学习主体调控自己的认
知活动的知识,也就是学习主体形成的关
于自己在干什么以及如何去干的主观表征。
如记忆策略、解题思路
相应的学习活动方式
? ( 1)学习活动方式
?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实施课程内容时所
采取的途径方法的总称。包括时间空间安
排、人员搭配、方法手段等。
? ( 2)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
? 针对性(目标、内容、师生实际);
? 灵活性(不拘一格,灵活自主)
? 实效性(高效低耗)
第三节 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式
? 一, 有代表性的课程设计
? 1,学科中心设计
? 强调理解学科的要素, 即学科的关键概念, 观点
和原理, 学科的基本逻辑或结构 。
? 2,学习者中心的设计
? 强调学生的个别发展, 以学生的需要, 兴趣和目
的作为课程组织的线索, 内容不预先计划, 而是
随教师和学生一道进行教育任务 ( 称为, 生长, )
而演化 。
? 3,问题中心设计
? 把重点放在个人与社会生存问题的设计上。内容
是以同问题的 相关性 为基础来加以选择的,既强调内容又强调学习者的发展 。
课程设计的钟摆现象
学科 ——学生 ——社会
? * 学科与学生的关系
? (如:知识的发展价值;知识的逻辑顺序
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的统一)
? * 学科与社会的关系
? (如:知识的社会发展价值;科学世界与
生活世界的关系;学以致用)
? * 学生与社会的关系
? (如:学生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
统一)
二、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式
? 1,目标模式
? 是根据课程设计者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
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 。
? 2,过程模式
? 不预先指定目标, 而是详细地说明内容和
过程的各种原理 。
? 3,环境 模式
? 分析环境 ——制定目标 ——设计方案 ——
解释和实施 ——检查, 评价, 反馈和改进 。
第四节 课程设计的具体工作
? 一、课程设计的原则要求
?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 (二)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
? (三)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 (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五)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二、课程文件的编制
? (一)课程文件主要类型
? 1、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
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是对全部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体规划。
? 基本内容,
? 课程设置
? 科目间的比例关系和开设顺序
? 课时分配
?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举例: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 五,四, 制初级中学教学计划
一 二 三 四 上课总时

占上课总时
数百分比
( %)


思想政治 1 1 2 2 200 5.1
语文 5 5 5 5 670 17.0
数学 5 5 4 4 604 15.3
外语 4 4 4 4 536 13.6
历史 2 3 2 234 5.9
地理 3 2 170 4.3
物理 3 2 166 4.2
化学 2 2 132 3.3
生物 2 2 2 204 5.2
一 二 三 四 上课总时数 占上课总时数百分
比( %)
备注
体育 3 3 2 2 336 8.5
音乐 1 1 1 1 134 3.4
美术 1 1 1 1 134 3.4
劳动技术 2 2 2 2 268 6.8
总并开科目 11 11 11 11
选修课 2 3 164 4.1
周总课时 29 29 30 30 3952
活动 1 1 1 1 134
课外活动 4 4 4 4 536
周活动总量 34 34 35 35 4622
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活动指导大纲 )
? ( 1)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
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 ( 2)国家课程标准的性质:
?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
后的 学习结果 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
内容的具体规定。
?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 学科
教学内容 的指导性文件 。
课程标准是国家(有些国家是地方)制
定的某一学段的 共同的、统一的 基本要求、
而不是最高要求。
? ( 3)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 前言
? 课程目标
? 内容标准
? 实施建议
? 术语解释
3、教材
? 教育教学活动所使用的基本材料。
? * 教材的系列化(文本的、超文本的)
? —— 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教学参考资
料、教具(挂图、模型、标本、光盘、磁
带、录象带、录音带、电影胶片等)、学

? *教材的多元化
? —— 一纲一本、多纲多本、一标多本
? (乡土教材)
(二)课程文件编制的技术要求
? 1、内容上的要求
? ( 1)科学性和教育性
? ( 2)全面性和结构性
? ( 3)基础性和先进性
? ( 4)普遍性和针对性
? 2、表述上的要求
? ( 1)文字表述简练、精确、生动、流畅
? ( 2)层次结构分明、要点突出
? ( 3)图表、插图清晰、美观
? 3、装帧上的要求
? ( 1)封面美观、有吸引力
? ( 2)字体大小、篇幅适宜
? ( 3)装订坚固耐用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 1、课程资源的含义
?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
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
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
2、课程资源的构成
? ( 1)从课程资源存在的区域划分,可
以分为学校内的课程资源和学校外的课
程资源。
? ( 2)从课程资源存在的形态划分,可
以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
的课程资源。
3、课程资源的特点
? ( 1)广泛多样性。
? ( 2)客观性 。
? ( 3)间接性。
? 思考,
? 重庆歌乐山(或北温泉)能否作为课程资
源加以开发利用?
? 如何开发利用?
案例:北碚区中小学整合社区课程
资源的尝试
? 北碚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有丰厚的文化教
育底蕴,如晏阳初的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梁漱溟
的勉仁文学院、梁实秋的雅舍、卢作孚的红楼、
复旦大学的旧址等......
? 122中与区图书馆、朝阳小学与重百北碚商场、朝
阳中学与市第九人民医院、梅花山小学与西南农
大、双凤桥小学与北碚气象台歇马观测站等建立
长期的联系......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要求
? 1、紧扣目标。
? ( 1)教育内容的扩充;
? ( 2)典型对象的选取;
? ( 3)课程实施条件的创设。
? 2、讲求适度。
? 3、因地制宜。
第五节 课程结构改革的基本情况
? 一、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转向内容本位、
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的多样化结合
? 二、课程内容的精良化
? 吐故纳新。结构化。综合化。人文化。
? 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
一体
? 四、增加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在课程体系
中的比重
? 五、注意了潜在课程的建设
[作业题 ]
? 1、学科课程的优势与不足。
? 2、活动课程对于学生发展有何意义? *联系实际
说明活动课程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
? 3、如何加强潜在课程建设? *收集和分析潜在课
程建设的案例。
? 4、什么叫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 5、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有何特点?
? 6,*调查了解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 课程实施论
? [教学目标 ]
? 1、识记 课程实施的概念;
? 2、了解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 3、理解 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 4、理解 教师专业化发展对课程实施的意义,
逐步形成教师的职业态度。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
? (一)什么是课程实施?
? ---课程实施是将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
? ---课程实施就是教学。
? ---课程实施是在其现实性上,调和影响课
程目标实现诸因素,平衡课程理想与实施
情境的系列关系,创造教学新文化的过程。
(二)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
? 1、有利于及时发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有
效指导课程实践;
? 2、有利于完善课程理论。
? 3、有利于设计新的课程改革方案。
?二、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
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
课程价值观。
(一)忠实取向
? 1,课程实施 就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
程。
? 2,课程 是指体现在学程、教科书、指导用
书、教师的教案或课程革新方案中的有计
划的内容。
? 3,课程变革 是一种线性过程:课程专家在
课堂之外制定课程变革计划,教师在课堂
中实施课程变革计划。
? 4,教师 是课程计划的忠实执行者。
? 5、量化研究的 方法 。
(二)相互调适取向
? 1,课程实施 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
情境在课程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
的过程。
? 2,课程 不仅包括有计划的内容,而且包括
是学校和社区中的各种情境因素构成的系
统。
? 3,课程变革过程 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
和不可预知的过程。
? 4,教师 是主动、积极的课程实践者和改造
者。
? 5、量化研究和, 质的研究, 方法 。
(三)课程创生取向
? 1,课程实施 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
教育经验的过程。
? 2,课程 教师和学生联合创造的,并且是教
师与学生实际体验到的经验。
? 3,课程变革过程 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
与发展过程。
? 4,教师 是课程开发者。
? 5、强调, 质的研究, 方法 。
第二节 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
制定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方法。
? 二、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 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是不同的,通过教学设计而产生的设计产
品也是不同的。
1、忠实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 ( 1)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 2)教
师在教学设计中发挥的主动性是十分有限的。
? ( 3)学生被孤立与教学设计之外。
? 2、相互调适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 ( 1)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
的实践活动。
? ( 2)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能够在一定程
度上发挥其主动性。
? ( 3)学生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
3、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 ( 1)教学设计是一个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持
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人的解放。
? ( 2)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 ( 3)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三、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 ( 1)明确制定教学目标。
? ( 2)分析教学对象。
? ( 3)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
? ( 4)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
? ( 5)评价教学效果。
? 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比较
?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重教轻
学,缺乏针对性)
? 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 学
生, 为设计的出发点。
第三节 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课程实施的关系
? (一)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
? 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
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
? 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 。
? 1、教师专业 =学科专业性 +教育专业性
? 国家对教师任职有规定的 学历标准,有必
要的 教育知识, 教育能力 和 职业道德 的要
求;
?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 机构,专门 教育
内容 和 措施 ;
?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 认
定制度 和 管理制度 ;
?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 过程 。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 近期目标
? 具备教师 资格 学历 达标
? 学科专业知识
? 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
? 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 端正的工作态度
? ??
中期目标
?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 完善知识结构
? 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 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 深化对教育的认识
? 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态度
? ??
远期目标
? 教育教学技艺日臻娴熟
? 能够创造性地驾驭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过

? 形成热爱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
? 信守教育理想
? 把职业实践与个人的发展完善融为一体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 教师生涯发展的 8个阶段:
? ( 1)职前准备阶段即师范生阶段;
? ( 2)引导阶段,即新教师的适应阶段;
? ( 3)能力建立阶段;
? ( 4)热心与成长阶段(追求专业成长);
? ( 5)生涯挫折阶段;
? ( 6)稳定但停滞阶段;
? ( 7)生涯低落阶段;
? ( 8)生涯结束阶段。
? 福勒和布朗,
? 第一个阶段是关注生存阶段。
? 第二个阶段是关注情境阶段。
? 第三个阶段是关注学生阶段。
? 我国学者,
? ( 1), 非关注, 阶段。
? ( 2), 虚拟关注, 阶段。
? ( 3), 生存关注, 阶段。
? ( 4), 任务关注, 阶段。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 1、职前教育
? 是教师在任职之前必须要接受的专业教
育,一般与学历教育, 挂钩, 。
? 2、继续教育
? 是指教师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重新接受
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以达到更新观念、补
充知识、提高能力等目标的教育活动。
? 3、校本培训
? 是立足于本校和教师自身的工作而开展
的培训活动。
[作业题 ]
? 1、比较三种课程实施的取向,说明课程实
施取向调整的现实意义。
? 2、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
? 3,*联系课程改革的实际,说明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意义和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