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论
主讲教师:范 蔚
辅导课程二
(三)布鲁纳的学
科结构与发现教
学理论
? 关于学科知识结
构的观念
? 发现学习的理论
(四)赞可夫的发
展性教学理论
?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持平,落后,超
前)
? 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一般发展, 教学
的指导性原则
第三节 现代课堂教学的价值观
一、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知识中心:让学生掌握教材中呈现的知
识作为主要甚或唯一的任务
2、教师中心:教师围绕学科知识来设计,
安排教学活动。
3、课堂中心:教学过程是预设的、封闭的,
执行预定方案,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
(一)课堂教学的生
命价值观
?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求
知的过程,也是其人格
不断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
书育人的过程也是其素
质不断提升、人格不断
完善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过程
的知识生成与生长
? 教材的知识 —— 教师的
知识 —— 学生的知识
? 静态的知识活化
? 表层的知识深化
? 外部的知识内化
三、建立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
生关系
从哲学层面上讲:
主体,实践 -认识活动的行为者本身;
客体,实践 -认识活动的行为对象。
主体应该具备的条件:
( 1)有自觉意识的人;
( 2)从事有目的的实践 -认识活动;
( 3)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基础。
教师和学生都具备成为主体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成为主体。
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
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要共同参与、
互相合作。(学生主体性的生成依赖于教
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对教
师的主导作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
第四节 教学的基本任务与功能
一、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
(一)教学对社会的发展功能
(二)教学对个人的发展功能
二、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
(一)传播知识与发展智力
(二)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
(三)培养与发展个性
第二章 教学目标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概念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 。
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3,标准功能
4,调控功能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分类
一、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概述
把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发展变化;
用外显的行为动词来表述学生的发展变
化;
把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
能三大领域。
二、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P48-50
三、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P52-53
四、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P53-54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的来源
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
的需要;学科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形式
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三、教学目标确定的一般程序 P64-66
第三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取向
道德主义取向;百科全书取向;文化复演取
向;形式训练取向;唯科学取向;经验取向;社
会取向
二、教学内容选择的准则
基础性
贴近社会生活
符合学生实际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教学内容的宏观组织 —— 课程类型的设计
(一)课程类型概述
(二)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五)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六)微型课程与长期课程
学科课程
含义
优点:
( 1) 纯净简约, 高效便捷;
( 2) 系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及其结构, 形成认知
结构 。
缺点:
( 1) 加剧学科分割, 不利于理解世界的完整图景;
( 2) 容易出现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不利于提高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 。
学科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
关联课程,一组互相密切联系和配合的学
科。
融合课程,同一个科学领域中的若干门分
支学科的内容糅合在一起。
广域(跨域)
课程,不同科学领域的数门学科内容合并
在一 起。
核心课程(问题课程),以问题为核心,以
解决问题为线索,将所有能够解决问
题的知识和技术加以重新组织和安排。
活动课程
含义
优点,( 1)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发展
学生的个性特长;
( 2) 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锻炼学生实际
动手操作的能力 。
缺点,( 1) 条件要求高;
( 2) 课程的组织, 实施难度较大;
( 3) 学生实际获得的知识可能是零
散, 片断的 。
潜在课程
? 含义,学校内部, 正式课程之外的教育性
因素的总和 。
? 特点,教育因素的弥散性;影响过程的隐
蔽性;教育结果的非预期性 。
要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
们期望的教育功能。
—— [苏 ]苏霍姆林斯基
? 案例,某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片段
? 公寓楼,校训, 做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
人。,
? 门厅:, 现在做好身边的小事,长大才能做好国
家大事。,
? 报架:, 小小窗口,大大世界,,, 点点滴滴,
知识成海,
? 操场旁的一面黑板墙:, 这里是你们的天地。画
吧,写吧,给想象插上翅膀,给智慧扬起风帆!,
? 花园:, 谢谢小朋友对我们的爱护。,
二、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
(一)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二)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三)直线式与螺旋式
第三节 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概述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二)国外校本课程在课程中的地位的
历史变化
(三)校本课程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专门机构开发的课
程。它反映了国家教育标准,体现了国家
对各个地方、社会中小学教育的共同标准。
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专门机构开发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
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或社会发展的
实际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校本课程亦称学校课程,是以学校为
基础而开发的课程。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
和办学指导思想而设计的课程,是对国家
课程、地方课程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校本课程的含义有三层:
一是 就课程开发者而言,应该包括学校中的部分教
师、全体教师,或者是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二是 就涉及的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既可涉及部
分课程(即学校中的部分课程遵照国家指定的,
另一部分自行设计),也可涉及学校全部课程;
三是 从开发的程度而言,除了新编(全新开发)课
程,学校或教师选择、改编的课程,也属于校本
课程之列。
案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
程实践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针对学校的差异性
而言的,其实还有更具体的学生的差异性。
国家课程无法照顾到客观存在的具体学校
的学生差异性,教育要满足这种差异性,
只能由校本课程来实现。
——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指南
课程目标:培育站直了的中国人
个性特征:自信、创新、民族性、现代
化、健康、坚毅
? 任意选修课程建议菜单,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
身心健康类、生活职业技能类
? 论证、规范,目标指向、教师条件、学校资源
? 学生选课
? 如:, 垂钓技巧与实践,
? 理由:
( 1)目标指向, 闲暇技能,,现代人高雅休闲方式之
一;
( 2)学校特色:江南农村中学;
( 3)课程资源:江南水乡,河湖密布
二、校本课程编制方法论
(一)校本课程编制的类型
选择计划,改编课程,课程综合,补充课程
材料,扩充材料。
(二)校本课程编制的一般过程
课程决策 — 课程设计 — 课程实施 — 课程评价
(三)校本课程设计 P98-99
三、校本课程发展的争论、问题与展望
P99-104
第四章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其矛盾运动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过程的矛盾运动
(一)教师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二)教师与学生的矛盾
(三)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主讲教师:范 蔚
辅导课程二
(三)布鲁纳的学
科结构与发现教
学理论
? 关于学科知识结
构的观念
? 发现学习的理论
(四)赞可夫的发
展性教学理论
?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持平,落后,超
前)
? 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一般发展, 教学
的指导性原则
第三节 现代课堂教学的价值观
一、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知识中心:让学生掌握教材中呈现的知
识作为主要甚或唯一的任务
2、教师中心:教师围绕学科知识来设计,
安排教学活动。
3、课堂中心:教学过程是预设的、封闭的,
执行预定方案,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
(一)课堂教学的生
命价值观
?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求
知的过程,也是其人格
不断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
书育人的过程也是其素
质不断提升、人格不断
完善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过程
的知识生成与生长
? 教材的知识 —— 教师的
知识 —— 学生的知识
? 静态的知识活化
? 表层的知识深化
? 外部的知识内化
三、建立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
生关系
从哲学层面上讲:
主体,实践 -认识活动的行为者本身;
客体,实践 -认识活动的行为对象。
主体应该具备的条件:
( 1)有自觉意识的人;
( 2)从事有目的的实践 -认识活动;
( 3)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基础。
教师和学生都具备成为主体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成为主体。
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
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要共同参与、
互相合作。(学生主体性的生成依赖于教
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对教
师的主导作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
第四节 教学的基本任务与功能
一、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
(一)教学对社会的发展功能
(二)教学对个人的发展功能
二、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
(一)传播知识与发展智力
(二)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
(三)培养与发展个性
第二章 教学目标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概念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 。
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3,标准功能
4,调控功能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分类
一、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概述
把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发展变化;
用外显的行为动词来表述学生的发展变
化;
把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
能三大领域。
二、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P48-50
三、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P52-53
四、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P53-54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的来源
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
的需要;学科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形式
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三、教学目标确定的一般程序 P64-66
第三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取向
道德主义取向;百科全书取向;文化复演取
向;形式训练取向;唯科学取向;经验取向;社
会取向
二、教学内容选择的准则
基础性
贴近社会生活
符合学生实际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教学内容的宏观组织 —— 课程类型的设计
(一)课程类型概述
(二)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五)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六)微型课程与长期课程
学科课程
含义
优点:
( 1) 纯净简约, 高效便捷;
( 2) 系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及其结构, 形成认知
结构 。
缺点:
( 1) 加剧学科分割, 不利于理解世界的完整图景;
( 2) 容易出现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不利于提高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 。
学科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
关联课程,一组互相密切联系和配合的学
科。
融合课程,同一个科学领域中的若干门分
支学科的内容糅合在一起。
广域(跨域)
课程,不同科学领域的数门学科内容合并
在一 起。
核心课程(问题课程),以问题为核心,以
解决问题为线索,将所有能够解决问
题的知识和技术加以重新组织和安排。
活动课程
含义
优点,( 1)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发展
学生的个性特长;
( 2) 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锻炼学生实际
动手操作的能力 。
缺点,( 1) 条件要求高;
( 2) 课程的组织, 实施难度较大;
( 3) 学生实际获得的知识可能是零
散, 片断的 。
潜在课程
? 含义,学校内部, 正式课程之外的教育性
因素的总和 。
? 特点,教育因素的弥散性;影响过程的隐
蔽性;教育结果的非预期性 。
要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
们期望的教育功能。
—— [苏 ]苏霍姆林斯基
? 案例,某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片段
? 公寓楼,校训, 做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
人。,
? 门厅:, 现在做好身边的小事,长大才能做好国
家大事。,
? 报架:, 小小窗口,大大世界,,, 点点滴滴,
知识成海,
? 操场旁的一面黑板墙:, 这里是你们的天地。画
吧,写吧,给想象插上翅膀,给智慧扬起风帆!,
? 花园:, 谢谢小朋友对我们的爱护。,
二、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
(一)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二)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三)直线式与螺旋式
第三节 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概述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二)国外校本课程在课程中的地位的
历史变化
(三)校本课程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专门机构开发的课
程。它反映了国家教育标准,体现了国家
对各个地方、社会中小学教育的共同标准。
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专门机构开发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
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或社会发展的
实际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校本课程亦称学校课程,是以学校为
基础而开发的课程。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
和办学指导思想而设计的课程,是对国家
课程、地方课程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校本课程的含义有三层:
一是 就课程开发者而言,应该包括学校中的部分教
师、全体教师,或者是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二是 就涉及的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既可涉及部
分课程(即学校中的部分课程遵照国家指定的,
另一部分自行设计),也可涉及学校全部课程;
三是 从开发的程度而言,除了新编(全新开发)课
程,学校或教师选择、改编的课程,也属于校本
课程之列。
案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
程实践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针对学校的差异性
而言的,其实还有更具体的学生的差异性。
国家课程无法照顾到客观存在的具体学校
的学生差异性,教育要满足这种差异性,
只能由校本课程来实现。
——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指南
课程目标:培育站直了的中国人
个性特征:自信、创新、民族性、现代
化、健康、坚毅
? 任意选修课程建议菜单,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
身心健康类、生活职业技能类
? 论证、规范,目标指向、教师条件、学校资源
? 学生选课
? 如:, 垂钓技巧与实践,
? 理由:
( 1)目标指向, 闲暇技能,,现代人高雅休闲方式之
一;
( 2)学校特色:江南农村中学;
( 3)课程资源:江南水乡,河湖密布
二、校本课程编制方法论
(一)校本课程编制的类型
选择计划,改编课程,课程综合,补充课程
材料,扩充材料。
(二)校本课程编制的一般过程
课程决策 — 课程设计 — 课程实施 — 课程评价
(三)校本课程设计 P98-99
三、校本课程发展的争论、问题与展望
P99-104
第四章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其矛盾运动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过程的矛盾运动
(一)教师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二)教师与学生的矛盾
(三)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