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第一章 疾病概论
introduction to the disease
3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二、病因学
三、发病学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讲授内容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 (health),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
全的身心状态及适应能力。
疾病 (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某些
特定因素的损害作用,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
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亚健康 (sub-health):存在于健康(第一状
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的状 态 (第
三状态 ),又称为次健康。它至少包含 3
个相区别而延续的过程:
心身轻度失调状态
潜临床状态
前临床状态
二、病因学
病因学( etiology) 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一)原因
引起某种疾病不可缺少的特异性因素。
例:结核病 —— 结核杆菌
种类:生物性因素
理化性因素
营养性因素
遗传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
免疫性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和生活方式
(二)条件
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促使疾病发
生发展的非特异性因素。
例:结核杆菌(病因) 营养不良(条件) 结核病
诱因:即促使某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属于条件范围。
三、发病学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和共同机制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
损伤与抗损伤
病因 损伤 抗损伤反应(代偿反应)
外伤 组织破坏 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收缩
血管破裂 出血 心功能加强
组织缺氧 凝血功能启动 血液凝固 止血
严重失血 缺氧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损伤与抗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过
强
因果交替
病因 损伤性反应 抗损伤反应 结果
外伤 血管破裂 CO 交感神经兴奋 小血管收缩
大出血 BP 儿茶酚胺 BP
组织进一步缺氧
酸中毒
血管麻痹扩张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液外渗
BP
血容量
CO
组织
缺氧
原因结果
局部和整体
局部
(咳嗽、咯血)
肺部病灶:
缩小痊愈
扩大扩散
整体
(发热、盗汗、乏力、消
瘦、血沉加快)
机体抵抗力 ↑
机体抵抗力 ↓
(二)共同机制
1.神经机制:如惊恐、紧张 交感神经兴奋
心率加快、血压上升 高血压病。
2.体液机制:如严重腹泻 体液量
休克。
激素分泌异常 内分泌疾病。
3.细胞分子机制:①细胞机制:如严重缺血
缺氧 细胞坏死、凋亡 器官功能
障碍;②分子机制:如蚕豆病 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异常 溶血。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疾病的经过
潜伏期
前驱期
临床症状明显期
转归期
疾病的转归
康复
死亡
康复
完全康复:即病因消除,症状消失,受损组、
织细胞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即病理损害得到控制,主要症状
消失,但机体仍遗留不同程度的形态结构变化
和功能、代谢障碍,只有通过代偿功能才能维
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脑死亡( brain death)
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包括大脑皮
层功能和脑干功能的丧失。
判断脑死亡的依据:
自主呼吸停止;
不可逆昏迷;
颅神经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或固定;
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附:传统死亡
濒死期
临床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
pathophysiology
第一章 疾病概论
introduction to the disease
3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二、病因学
三、发病学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讲授内容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 (health),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
全的身心状态及适应能力。
疾病 (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某些
特定因素的损害作用,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
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亚健康 (sub-health):存在于健康(第一状
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的状 态 (第
三状态 ),又称为次健康。它至少包含 3
个相区别而延续的过程:
心身轻度失调状态
潜临床状态
前临床状态
二、病因学
病因学( etiology) 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一)原因
引起某种疾病不可缺少的特异性因素。
例:结核病 —— 结核杆菌
种类:生物性因素
理化性因素
营养性因素
遗传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
免疫性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和生活方式
(二)条件
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促使疾病发
生发展的非特异性因素。
例:结核杆菌(病因) 营养不良(条件) 结核病
诱因:即促使某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属于条件范围。
三、发病学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和共同机制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
损伤与抗损伤
病因 损伤 抗损伤反应(代偿反应)
外伤 组织破坏 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收缩
血管破裂 出血 心功能加强
组织缺氧 凝血功能启动 血液凝固 止血
严重失血 缺氧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损伤与抗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过
强
因果交替
病因 损伤性反应 抗损伤反应 结果
外伤 血管破裂 CO 交感神经兴奋 小血管收缩
大出血 BP 儿茶酚胺 BP
组织进一步缺氧
酸中毒
血管麻痹扩张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液外渗
BP
血容量
CO
组织
缺氧
原因结果
局部和整体
局部
(咳嗽、咯血)
肺部病灶:
缩小痊愈
扩大扩散
整体
(发热、盗汗、乏力、消
瘦、血沉加快)
机体抵抗力 ↑
机体抵抗力 ↓
(二)共同机制
1.神经机制:如惊恐、紧张 交感神经兴奋
心率加快、血压上升 高血压病。
2.体液机制:如严重腹泻 体液量
休克。
激素分泌异常 内分泌疾病。
3.细胞分子机制:①细胞机制:如严重缺血
缺氧 细胞坏死、凋亡 器官功能
障碍;②分子机制:如蚕豆病 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异常 溶血。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疾病的经过
潜伏期
前驱期
临床症状明显期
转归期
疾病的转归
康复
死亡
康复
完全康复:即病因消除,症状消失,受损组、
织细胞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即病理损害得到控制,主要症状
消失,但机体仍遗留不同程度的形态结构变化
和功能、代谢障碍,只有通过代偿功能才能维
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脑死亡( brain death)
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包括大脑皮
层功能和脑干功能的丧失。
判断脑死亡的依据:
自主呼吸停止;
不可逆昏迷;
颅神经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或固定;
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附:传统死亡
濒死期
临床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