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其他辨证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六经辨证”是哪位医家创立的 A.华佗 B.成无几 C.王叔和 D.张仲景 E.张元素 2.太阳病头痛的特点是 A.两侧头痛 B.头顶冷痛 C.头项强痛 D.头顶胀痛 E.前额疼痛 3.太阳中风证“汗出”的机理是 A.气虚不固,津液外泄 B.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外邪化热,迫津外泄 D.卫阳素虚,肌表不固 E.虚热内炽,蒸津外泄 4.太阳伤寒证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恶寒发热 B.无汗而喘 C.头项强痛 D.有汗脉缓 E.身体疼痛 5.太阳蓄水证最主要的表现为 A.水入即吐 B.发热恶寒 C.少腹胀痛 D.小便不利 E.烦渴欲饮 6.“胃家实”的脏腑定位,下述哪项 最正确 A.胃与大肠 B.胃 C.脾与胃 D.大肠 E.脾胃与大肠 7.阳明经证最不可能出现的症状为 A.脉洪大 B.汗大出 C.身大热 D.大便溏 E.口大渴 8.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鉴别要点为下 列哪项 A.发热的高低 B.神志有无变化 C.汗出的多少 D.腹满的轻重 E.燥屎有无内结 9.少阳病的临床表现下列表述错误的 是 A.神情嘿嘿 B.寒热往来 C.胸胁苦满 D.大便燥结 E.目眩口苦 10.太阴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胸下痞硬 B.纳谷减少 C.腹满而吐 D.时腹自痛 E.自利不渴 11.少阴病的主要脉症是下列哪项 A.脉沉细,四肢厥 B.脉微细,但欲寐 C.脉弦细,面色赤 D.脉沉迟,但恶寒 E.脉细数,不得眠 12.除外下列哪一项外皆为厥阴病的 辨证要点 A.气上撞心 B.心中疼热 C.消渴 D.食则吐蛔 E.腹满而吐 13.由太阳病传变为太阴病,在六经传 变中称为 A.表里传 B.并病 C.循经传 D.越经传 E.直中 14.“卫气营血辨证”是下列哪位医家 所创立的 A.吴鞠通 B.王孟英 C.叶天士 D.陈平伯 E.薛雪 15.“卫气营血”的概念,最早见于哪 部医书 A.《外感温热篇》 B.《疫疹一得》 C.《温疫论》 D.《伤寒论》 E.《黄帝内经》 16.卫分证的基本特征为 A.发热口微渴 B.发热轻恶寒重 C.发热汗出 D.发热咳嗽 E.发热微恶风寒 17.气分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下 列哪项 A.壮热汗出 B.脉数有力 C.口渴心烦 D.微恶风寒 E.舌红苔黄 18.下列哪项是营分证的病机特点 A.热在心肝,伤阴动血 B.热在营分,阴液耗伤 C.热灼营阴,耗血动血 D.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E.热在心营,伤阴动风 19.下列哪项不是营分证的临床表现 A.心烦不寐 B.脉象细数 C.身热夜甚 D.斑疹隐隐 E.舌质深绛 20.温病“逆传”是指 A.营分与卫分同病 B.卫分证直传营血 C.气营两燔 D.病发即在营分 E.气血两燔 21.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下列 哪位 A.叶天士 B.吴鞠通 C.王孟英 D.陈平伯 E.刘河间 22.上焦病的病位是下列哪项 A.肺与皮毛 B.肺 C.肺与大肠 D.心包 E.肺与心包 23.下列不属太阴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是 A.身热不扬 B.神志昏蒙 C.头身困重 D.泛恶欲吐 E.舌苔黄腻 24.“心中憺憺大动”可见于何种风动 之证 A.热极生风证 B.阴虚动风证 C.肝阳化风证 D.血虚生风证 E.以上皆不是 【A2型题】 25.赵某,男,病发一日,见恶寒发热, 头项强痛,体痛,无汗而喘,脉浮 紧。证属 A.太阳中风证 B.太阳伤寒证 C.太阳蓄水证 D.太阳蓄血证 E.表热证 26.孙某,女,日晡潮热,脐腹胀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时见谵语,舌红,苔黄而焦燥起芒刺,脉沉实。宜诊为 A.阳明腑证 B.太阳蓄血证 C.太阳蓄水证 D.阳明经证 E.下焦证 27.张某,男,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舌红,脉弦。此为 A.太阳证 B.阳明证 C.少阳证 D.太阴证 E.厥阴证 28.徐某,男,热病后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少津,脉细数。此为 A.少阳证 B.少阴寒化证 C.少阴热化证 D.胃阴虚证 E.太阴证 29.甘某某,女,身热夜甚,口不甚渴 饮,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 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证属 A.血分证 B.气分证 C.营分证 D.气血两燔证 E.气营两燔证 30.王某某,男,高热三天,心烦口渴,胸痛,呼吸气粗,咳痰黄粘,汗出,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证属 A.风热犯肺证 B.肺热炽盛证 C.阳明经证 D.阳明腑证 E.少阳证 【B型题】 A.三焦辨证 B.经络辨证 C.卫气营血辨证 D.六经辨证 E.八纲辨证 31.张仲景首创 32.叶天士首创 33.吴鞠通首创 A.脉微细,但欲寐 B.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脉 大 C.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 脉弦 D.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 不欲食,食则吐蛔 E.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 脉细数 34.厥阴病证的临床表现为 35.少阴病证的主要脉症特征是 36.少阴热化证的临床表现是 37.阳明病的主要脉症特征是 A.温邪犯表,肺卫失宣 B.邪热壅肺,肺气郁闭 C.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D.邪入气分,热炽津伤 E.热盛动血,心神被扰 38.卫分证的主要病机是 39.气分证的主要病机是 40.营分证的主要病机是 A.身体灼热,肌肤斑疹,吐血衄血, 舌质深绛 B.发热口渴,神昏谵语,舌苔黄腻, 脉象滑数 C.身热夜甚,舌质红绛,脉象细数 D.但热不寒,口渴汗出,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E.发热微渴,微恶风寒,舌边尖红, 脉象浮数 4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4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4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4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A.肺与大肠 B.脾与胃 C.脾胃与大肠 D.肺与心包 E.肝与肾 45.上焦病证的脏腑包括 46.中焦病证的脏腑包括 47.下焦病证的脏腑包括 【X型题】 48.下列哪些对鉴别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有意义 A.恶寒或恶风 B.头痛或头不痛 C.有汗或无汗 D.口渴与不渴 E.脉浮与不浮 49.下列哪些是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表现 A.日晡潮热 B.时有谵语 C.舌苔黄腻 D.舌红苔黄燥 E.腹满硬痛便秘 50.少阴寒化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A.无热恶寒 B.下利清谷 C.心烦失眠 D.脉微肢厥 E.身热面赤 51.下述哪些属于六经辨证中的“传经” A.表里传 B.逆经传 C.循经传 D.越经传 E.逆传 52.气分证的病变部位有哪些 A.手太阴肺 B.足阳明胃 C.足少阳胆 D.手厥阴心包 E.手阳明大肠 53.血分证的病变特点有 A.动血 B.动风 C.耗气 D.伤阴 E.耗血 54.下焦病证的病变部位有 A.手厥阴心包 B.足少阴肾 C.足厥阴肝 D.足少阳胆 E.足太阴脾 二、名词解释 1.六经辨证 2.太阳经证 3. 太阳蓄血证 4. 少阴寒化证 5. 但欲寐 6.合病 7. 直中 8. 气分证 9. 热结旁流 10.逆传 11.太阴湿热证 三、填空题 1.六经辨证分为 病证、 病证、 病证、 病证、 、 病证。 2.脉浮,头项强痛,恶寒,是六经病 证中 的主要脉症。 3.阳明经证是以 、 、 、 为辨证要点。 4.少阳病证是以 、 、 、 为辨证要点。 5.少阴病证可分为 证和 证。 6.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就其病位而言, 卫分证主 邪在 。 7.营分证是以 、 、 、 等为辨证要点。 8.血分证是指邪 、 、 所表现的証候。 9.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曰 “温邪上受,首先犯 ,逆传 。” 10.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 脾的病变,在三焦辨证中归属 病。 四、简答题 1.简述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病机及临床表现。 2.阳明病的基本病机是什么?如何分型? 3.试述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之间的相互关系。 4.简述卫气营血四个病程阶段的传变规律。 5.试述营分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 五、论述题及病案分析 1.何谓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其病机与临床表现如何? 2.试述六经辨证的传变规律,并举例说明之。 3.何谓下焦病?下焦病的证候如何? 4.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的病机及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5.张某某,男,30岁,公务员。三天前因偶感风寒,恶寒,头身痛,无汗,继而发热,昨晚病情加重而来就诊,诉高热(40℃),大汗出,烦渴,咳嗽胸痛。病人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洪数。请写出主诉、证候分析、证名诊断(要求用六经辩证作出诊断。) 6.刘某某,女,5岁。发热,出疹4天,昨起高热持续不退,疹色紫暗,烦躁不安,时有昏谵,剧咳,鼻煽,痰黄稠难咯,尿黄便秘,舌绛,苔黄,脉滑数。请写出主诉、证候分析、证名诊断(要求用卫气营血辩证作出诊断。)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D 2.C 3.B 4.D 5.D  6.A 7.D 8.E 9.D 10.A 11.B 12.E 13.D 14.C 15.E 16.D 17.D 18.D 19.E 20.B 21.B 22.E 23.B 24.B 【A2型题】 25.B 26.A 27.C 28.C 29.C 30.B 【B型题】 31.D 32.C 33.A 34.D 35.A 36.E 37.B 38.A 39.D 40.C 41.E 42.D 43.C 44.A 45.D 46.C 47.E 【X型题】 48.ACE 49.ABDE 50.ABDE 51.ACE 52.ABCE 53.ABDE 54.BC 二、名词解释 1.六经辨证:以六经所属脏腑经络、阴阳气血之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为基础,结合中医整体恒动观,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証候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病性、病位和証候类型高度概括为三阴、三阳六种証候类型的一种辨证方法。 2.太阳经证:指风寒袭表,邪正交争,营卫不和所致的証候。 3.太阳蓄血证:指太阳经邪不解,寒邪化熱,内传于里,深入下焦,熱与血结所致的証候。 4.少阴寒化证:指少阴心肾,阳虚阴盛,邪从寒化所致的虚寒证。 5.但欲寐:指病人神志蒙胧迷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症状。 6.合病:指伤寒热病过程中,两经或两经以上的病证同时出现,称之为“合病”。 7.直中:伤寒病初,邪不经三阳相传,而直入三阴,表现为三阴经証候,称之为“直中”。 8.气分证:指在外感热病中温邪入里,正盛邪实,邪正剧争,热盛津伤所致的証候。 9.热结旁流:热结肠道,既有燥屎结于肠中,又有热邪迫津从旁而下,见下利黄臭稀水,称“热结旁流”。 10.逆传:病邪由肺卫,突陷入心营,无气分过程,谓之逆传。 11.太阴湿热证:指邪从湿化,湿热阻滞中焦脾胃所致的証候。 三、填空题 1.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2.太阳病 3.大热 大渴 大汗 脉洪大 4.寒热往来 口苦 胸胁胀满 脉弦 5.寒化 热化 6.温 肺与皮毛 7.身热夜甚 斑疹隐现 舌红绛 脉细数 8.深入血分 瘀熱内阻 动风动血 9.肺 心包 10.中焦 四、简答题 1.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均为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所致的証候,二者都有恶寒、发热、头痛、脉浮之症状。太阳中风证为风寒袭表,风邪过盛,卫强营弱,见恶风、汗出、脉浮缓等症状;太阳伤寒症为风寒袭表,寒邪过盛,腠理闭塞,见恶寒、无汗、脉浮紧等症状。二者的主要鉴别点在于有汗无汗。 2.阳明病为太阳病未罢,外邪入里化热,其病机为邪正交争,热盛津伤。阳明主胃与肠,分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两类。 3.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都是针对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六经辩证则主要是针对伤寒病的辨证纲领。前两者都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弥补了六经辨证的论温之不足。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交叉,二者从纵与横的不同角度分辨外感温热病。 4.一般有顺传、逆传两种不同形式。①顺传:即由表及里,病邪由卫分→气分→营分→血分,此乃卫气营血四个病程阶段的最基本的传变规律。②逆传:病邪由肺卫,突陷心营,无气分过程,而直接深入营、血分。此外还有发病径见气分证、卫气同病、气营两燔或气血两燔等。 5.营分证多从气分证转来,或卫分证逆传所致,其病机为“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以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疹隐现,舌红绛、脉细数为其辨证要点。 五、论述题及病案分析 1.太阳蓄水证指太阳经证不解,内传膀胱之腑,膀胱气化不利所致的证候。病机为邪与水结,气化不利。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口渴,或引水即吐,苔薄白,脉浮或浮数;太阳蓄血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寒邪化热,内传于里,深入下焦,热与血结所致的证候。病机为热邪内传,热瘀互结。临床表现为少腹急结或硬满,其人神志不清如狂发狂,大便色黑如漆,小便自利,脉沉涩。 2.六经传变有以下几种方式。①传经:病邪由外侵入,逐步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的病证,称为“传经”。若按六经排列次序传变,称循经传如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若相隔一经或两经相传,称越经传如太阳→少阳;若相为表里的两经相传,为表里传,如太阳→少阴。②合病:两经或两经以上的病证同时出现,称之为“合病”。如太阳、阳明病同时出现,为“太阳阳明合病”。③并病:凡一经未罢另一经病又起,称之为“并病”,如少阳病未罢又见阳明病。④直中:伤寒病初,邪不经三阳相传,而直入三阴,表现为三阴经证候,称之为“直中”。如伤寒病初,就见脘腹冷痛,呕吐,下利等太阴病见症。 3.指温邪侵犯下焦足厥阴肝、足少阴肾,导致肝肾阴亏所表现的证候。邪入足厥阴肝经症见身低热,或五心烦热,心中憺憺悸动,手足蠕动,甚或瘛疭,神倦,舌绛苔少,脉虚或时时欲脱。邪入足少阴肾,症见精神疲惫,形体消瘦,口干咽燥,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红,苔少,脉虚大。 4.阳明经证的病机为邪热亢盛,热盛津伤。临床可见壮热,大渴引饮,大汗出,面目红赤,呼吸气粗,舌红,苔黄燥,脉洪大。阳明腑证的病机为热入大肠,腑气不通。临床可见日晡潮热,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时有谵语,舌红,苔黄而焦燥或起芒刺,脉沉实有力。 5.主诉——发热,咳嗽3天,加重1天。证候分析——初起为典型的太阳伤寒证,继则寒邪入里化热,转为阳明经证。邪入阳明,正邪剧争,故高热;邪热炽盛,迫津外泄,故大汗出;热盛伤津,故烦渴引饮;热邪壅肺,肺气不利,故咳嗽胸痛;热扰心神,故烦燥不安。舌红苔黄,脉洪大,为阳明热盛之象。证名诊断——阳明经证。 6.主诉——发热出疹4天,加重1天。证候分析——里热炽盛,故高热;邪热壅肺,肺失清肃则见咳嗽剧烈,咯黄痰,鼻煸;热结大肠,腑气不通,故便秘,以上为气分热炽。热伤血络,血行滞缓,故见疹色紫暗;血热扰神,故烦躁不安,时有昏谵,以上为热入营血,耗血动血之象。舌绛、尿黄、苔黄、脉滑数,均为气血热盛之征。证名诊断——气血两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