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2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神的概念、望神的原理。 2.熟悉少神、神乱的表现和望色十法。 3.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 ①神的判断 教学难点: ①假神与重病好转的鉴别 ②各种神的临床辨识  复习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辨证、辨病、病案四个方面。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有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证求本。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内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伤寒金镜录》、《景岳全书》、《濒湖脉学》等中医著作的学术思想和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学术观点。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收集病情资料、测知内脏病变的一种诊察方法。 望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光线充足,避免干扰:望诊应尽量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无自然光线,也须在日光灯下进行,必要时白天再进行复诊,要避开有色光线及室温高低的干扰。②充分暴露,排除假象:诊察时应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以便能清楚地进行观察。对于个别与整体病情不相符的征象,应认真分析,排除假象。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全身望诊(望神、色、形、态),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望舌(望舌体、舌苔),望排出物(望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及望小儿指纹等五个部分。 一、望神 (一)复习神的含义及神的产生。 提问:神的含义是什么?(明确:神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二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提问:神是怎样产生的?(明确: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精、气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源于先天之精,依赖后天之精的滋养而健旺。神是以先后天之精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并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的。精气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即使有病也多属轻病,预后较好;精气亏虚,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有病多重,预后较差。因此,观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推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提问:根据以上两点,请同学回答望神的意义是什么?(明确: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通过望神就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 (二)介绍神的具体表现。 首先指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主要表现于目光、色泽、神情、体态等方面,其中眼神是望神的重点,然后简要讲述其机理。 第一课时: 15分钟 30分钟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三)神的分类及判断。是望神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全面掌握。 得神即有神,是精气充盛,体健神旺的表现。得神的具体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神态清楚,表情自然;肌 肉不削,反应灵敏。(让学生互相观看) 失神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见于久病虚证或邪实病人。①精亏神衰而失神:表现为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目无光彩,眼球呆滞,面色无华或晦暗,呼吸微弱,或喘促无力,手撒遗尿,肉削著骨,动作艰难,或神昏郑声等。提示精气大伤,机能衰减。多见于慢性久病之人,预后不良。②邪盛神乱而失神:表现为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壮热神昏,呼吸气粗,喉中痰鸣;或卒然昏倒,两手握固,牙关紧闭等。提示邪气亢盛,内陷心包,热扰神明;或肝风挟痰,上蒙清窍,阻闭经络。多见于急性危重患者,属病重。 少神是指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又称“神气不足”。其表现为精神不振,思维迟钝,两目乏神,面色少华,暗淡不荣,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肌肉松软,动作迟缓。提示精气轻度损伤,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弱。常见于虚证患者,或疾病恢复期而正气尚未复原之时。 假神是指危重病患者,精气极度衰竭,突然出现某些症状暂时“好转”的现象,称之为假神。如患者本已失神,突然神识似清,想见亲人;或原本目光晦滞,突然目似有光却浮光外露;或本为面色晦暗,却突然两颧泛红如妆;或原本毫无食欲,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等。提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常是危重病人临终前的先兆,古人将其喻作“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四)神乱指神志错乱失常,是狭义之神的异常表现,多见于癫、狂、痫、脏躁等病人。 第二课时: 30分钟 观看望诊图谱, 回顾并组织学生讨论神的含义、神的产生 15分钟   教 案 末 页 小 结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收集病情资料、测知内脏病变的一种诊察方法。 望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光线充足,避免干扰;②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全身望诊(望神、色、形、态),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望舌(望舌体、舌苔),望排出物(望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及望小儿指纹等五个部分。 得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 得神、失神、假神各有哪些表现? 2. 假神与重病好转如何鉴别?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望色的原理、望色的注意事项和望形态的内容;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望色的注意事项和望形态的内容。  实施情况及 分析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3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二、望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望色的原理、望色的注意事项和望形态的内容。 2.掌握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 3.熟悉望色的注意事项和望形态的内容。  教学重点:五色主病 教学难点: 各种色的临床辨识   复习内容: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收集病情资料、测知内脏病变的一种诊察方法。 望诊时的注意事项。 望诊的主要内容。 得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二、望色 由于面部血脉丰富,与内脏的关系密切,所以望色的重点是望面色。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 首先,了解色指皮肤的颜色,包括赤、黄、白、青、黑五种。色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以及疾病的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其次,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来说明面部与经脉气血的关系,从而明晰望面色的意义所在。再次,以面部分候脏腑分属图来说明面部与内脏的关系。 (二)面部的色、泽对判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归纳起来有:①判断气血的盛衰。②辨别病邪的性质。③确定疾病的部位。④预测疾病的轻重与转归。 (三)常色与病色的概念和特点。 常色:是指正常的面色,其特点是明润、含蓄。常色包括主色和客色两种,主色就是一生不变的肤色,客色则是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主色:主色是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又称正色。主色为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终身基本不变。中国人属黄种人,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客色:是指因外界环境因素(季节、昼夜、情绪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特别是面色)。 病色:是以晦暗、暴露为特点。其中,虽有异常,但仍有光明润泽的为善色,枯槁晦暗的为恶色。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提示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故称善色。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提示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故称恶色。  第一课时: 45分钟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四)五色主病 1.青色 主寒证、疼痛、瘀血、惊风、肝病。面色淡青,多为虚寒证;面色青黑,多为实寒证、剧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心胸憋闷疼痛者,多属心阳虚衰兼心血瘀阻的胸痹;若心悸、胸痛反复发作,突发剧烈胸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冷汗不止,肢凉脉微,属心阳暴脱。小儿高热,若见眉间、鼻柱、唇周色青者,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 2.赤色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满面通红者,多属实热证。两颧潮红者,多属阴虚阳亢的虚热证。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颧红如妆,游移不定者,为戴阳证,多因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浮越所致,属病危。 3.黄色 主脾虚、湿证。面色淡黄而晦暗不泽者,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面色淡黄而兼虚浮者,称为黄胖,属脾气虚衰,湿邪内盛。面目一身俱黄者,称为黄疸,其中黄色鲜明如橘皮者,属阳黄,乃湿热熏蒸为患;面黄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乃寒湿郁滞所致。 4.白色 主虚证(包括气虚、血虚、阳虚)寒证、失血。面色淡白无华,多属气血不足。面色白光白(面白而虚浮)者,为阳虚或阳虚水泛。面色苍白(白中透青)者,多属阳气暴脱之亡阳证,或阴寒凝滞、血行不畅之实寒证,或大失血之人。 5.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面黑暗淡者,多属肾阳虚。面黑干焦者,多属肾阴虚。眼眶周围色黑者,多属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面色黧黑(黑而晦暗),肌肤甲错者,多为瘀血久停所致。 (五)望色的注意事项。 知常达变,综合判断;整体为主,荣枯为要;排除干扰,辨别假象。 第二课时: 讲授30分钟 望诊图谱及回顾15分钟   教 案 末 页 小 结 望色诊病的原理。 面部的色、泽对判断疾病的重要意义 常色与病色的概念和特点。 五色的主病。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 常色与病色的特征怎样? 2. 五色的主病分别有哪些? 3.面青与面黑的主病有何异同?为什么?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形体与五脏的关系;望形体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姿态与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虚实的关系。  实施情况及 分析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4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三、望形 四、望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形体与五脏的关系。 2.掌握望形体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姿态与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虚实的关系。  教学重点: 望形体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   复习内容: 望色诊病的原理。 面部的色、泽对判断疾病的重要意义 常色与病色的概念和特点。 五色的主病。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望形态 包括望形体和望姿态两个方面。根据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气、神合一的理论,通过望人体形体和姿态来诊察病情。 望形,又称望形体,是观察病人体型、体质和形态来诊察病情的方法。望形体的内容: 1.形体强弱 ①强壮:表现为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结实,皮肤光滑润泽,筋强力壮等,且精力旺食欲佳,提示内脏坚实,气血旺盛,抗病力强,不易患病,即使患病也容易治愈,预后较好。②羸弱:表现为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瘦削,皮肤枯槁 ,筋弱无力等,伴精力差食欲差,提示内脏脆弱,气血不足,抗病力弱,容易患病,且病后迁延难愈,预后较差。 2.形体胖瘦 ①肥胖:若形体肥胖,肉松皮缓,食少懒动,动则气喘乏力,属形盛气虚。见于阳虚脾弱,痰湿内盛之人。故有“肥人多痰湿”之说。若形体肥胖,而肌肉结实,食欲旺盛,神旺有力,为形健气充,不属病态。②消瘦:若形体较瘦,但精力充沛,神旺有力,则属健康之人。若形瘦乏力,气短懒言,多属后天不足,气血亏虚;形瘦多食,多为阴虚火旺;形瘦颧红,皮肤干枯者,多属阴血不足,形体失养。故有“瘦人多虚火,多痨嗽”之说。若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者,是脏腑精气衰竭,属病危之象。 3.体质类型 体质分类,目前一般主张按阴阳三类法进行分类。①阴脏人:表现为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性格内向,喜静少动,食量较少,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动作迟缓,反应较慢。②阳脏人:表现为形体偏瘦,但较结实,面色偏红,性格外向,喜动易急躁,自制力差,平时畏热喜冷,耐寒力较强,动作敏捷,反应较快。③平脏人:表现为身体强壮,胖瘦适宜,寒热中和,性格开朗,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力强,不易感受外邪,较少生病,即使患病可自愈。 先安排30分钟自学,再又学生自己学讲课。45分钟,留15分钟老师回顾与讲解。可以利用望诊图谱。 这部分内容不作为讲授重点,由同学们自学、讨论为主。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望态,又称望姿态。姿即姿势、体位,态即形体动态。是观察病人的姿势和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望诊方法。阳、热、实证病人,机体功能亢进,多表现为躁动不安;阴、寒、虚证病人,机体功能衰退,多表现为喜静懒动。 姿态异常及意义: 1.姿态异常 ①坐姿:坐而仰首,胸胀气粗者,多属肺实气逆;坐而喜俯,少气懒言者,多属肺虚体弱。但坐而不得平卧,或只能半卧,卧则气逆咳喘,呼吸困难者,属肺胀咳喘,或水饮停于胸腹。②卧姿:卧时面常向里,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多属阴证、寒证、虚证;卧时面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自能转侧,多属阳证、热证、实证。仰卧伸足,掀去衣被,多属实热证;蜷卧缩足,喜加衣被者,多属虚寒证。③立姿:站立不稳,其态似醉,伴眩晕者,多属肝风内动或脑有病变;不耐久站,站立时常欲依靠它物支撑,多属气血虚衰。站立(或坐)时常以手扪心,闭目不语,多见于心虚怔忡;若以手护腹,俯身前倾者,多为腹痛之征。④行态:以手护腰,弯腰曲背,行动艰难,多为腰腿病;行走之际,突然止步不前,以手护心,多为脘腹痛或心痛;行走时身体震动不定,是肝风内动,或筋骨受损,或脑有病变。 2.动态异常 不同的疾病可产生不同的病态,观察病人肢体的异常动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患者唇、睑、指、趾颤动者,若见于外感热病,多为动风先兆;若见于内伤虚证,多为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颈项强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常见小儿惊风、破伤风、痫病、子痫、马钱子中毒等。卒然昏倒,不醒人事,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者,属中风。若卒然昏倒,不醒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者,属痫病。肢体软弱,行动不便,多属痿病。关节拘挛,屈伸不利,多属痹病。    教 案 末 页 小 结 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姿态两个方面。 望形,又称望形体,是观察病人体型、体质和形态来诊察病情的方法。望形体的内容:形体强弱、形体胖瘦、体质类型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姿态异常及意义:坐姿、卧姿、立姿、站立不稳、行态等姿势的异常及动态异常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形体与五脏的关系怎样? 望形体和望姿态的内容分别有哪些? 望形体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如何? 4.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虚实的变化导致姿态变化有哪些?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小儿囟门、颜面、目、口唇常见病理形态及意义;发、耳、鼻、咽、喉常见病理体征及意义。  实施情况及 分析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5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望诊 第二节 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 二、望五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小儿囟门、颜面、目、口唇常见病理形态及意义。 2.了解发、耳、鼻、咽、喉常见病理体征及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小儿囟门、目、咽喉部的病症及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 ① 望咽喉的方法。 ② 咽喉的各种异常的辨识。  复习内容: 望形态的内容。 望形体的内容:形体强弱、形体胖瘦、体质类型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望姿态异常的内容:坐姿、卧姿、立姿、站立不稳、行态等姿势的异常及动态异常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的病变可以反映于局部,局部的病变也可影响全身。局部望诊,又称分部望诊,是对病人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的病变。整体望诊的内容包括头面、五官、躯体、四肢、皮肤等。下面我们首先学习望头面。 望头面: 头为精明之府,脑为髓海,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而养发,故头与肾的关系最密切。望头部的意义——主要了解肾气和精血的盛衰。 1.望头部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望头颅。头大可见于先天不足和水液停聚于脑;头小和方头皆可因于肾精,而方头还可因于脾胃虚弱。 第二,望囟门。正常小儿的前门约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后囟门约2—4个月闭合。病理性囟门主要有三种:囟填,囟陷,解颅, 第三,望头发。发黄、发白、脱发,其主要原因多是肾虚或血虚,头发失养而成。脱发还可见于血热。 2.望面部主要讲述腮肿、口眼歪斜等意义。 腮肿见于痄腮、发颐、托腮痈。口眼歪斜见于中风和风邪中络,前者伴有半身不遂,后者无半身不遂。 二、望五官 1.望目:目与脏腑的关系——眼睑属脾,白眼属肺,黑眼属肝,瞳仁属肾,目眦属心。与目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心、肝、肾,特别强调肝。 (1)目神:目神是望神的重点。目的神气之有无,见望神。 (2)目色:目之赤、黄、黑、淡白等色泽的意义同面部五色主病。 (3)目形:常见的目形异常有目胞浮肿、眼窝内陷、眼球突出、眼胞红肿等。主要讲述眼窝内陷和眼球突出的意义。 望诊图谱 30分钟 40分钟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4)目态:瞳孔散大、瞳孔缩小、两目凝视多为危重病候,应注意整体诊察,或结合西医诊断,以明确病情。睡后露睛与胞睑下垂多与脾虚有关。 耳与鼻的望诊: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总结。 2.耳的病变多与肾、肝、胆有关,其中虚证多为肝肾亏虚,实证多是肝胆火盛。 3.梅毒者鼻柱溃陷;麻风者鼻柱塌陷,且眉毛脱落。 4.望口与唇 口疮、口糜、鹅口疮三者都属于口腔粘膜之病变,具有心脾热盛这一共同的病机,注意三者的鉴别诊断是讲课的重点。 口唇干燥,为津液已伤;口唇糜烂,多为脾胃积热上蒸所致;口角流涎,见于小儿多属脾气虚弱,见于成人多为风中络脉或中风后遗症;口腔糜烂,称为口疮,多由心脾积热上蒸所致;小儿口腔粘膜、舌上出现片状白屑,状如鹅口者,称为鹅口疮,多因湿热秽浊之气上蒸于口所致;若小儿口腔颊粘膜(即第二磨牙处粘膜)出现针头大小的灰白色斑点,周围绕以红晕,称为麻疹粘膜斑,为麻疹将出之兆。口唇色泽的变化与面部五色主病基本一致。用前后联系教学法讲述。 5.望齿与龈:若牙齿干燥,为胃阴已伤;牙齿光燥如石,为阳明热盛,津液大伤;牙齿燥如枯骨,多为肾阴枯竭、精不上荣。牙关紧急,多属风痰阻络或热极动风;睡中齿介齿,多为胃热或虫积所致,亦可见于常人。牙龈淡白,多属血虚或失血;牙龈红肿疼痛,多为胃火亢盛。牙缝出血,称为齿衄,兼齿龈红肿疼痛者,属胃火亢盛;若齿龈不红不痛而微肿者,为虚火上炎或脾不统血所致。 6.望咽喉: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咽喉与内脏的关系。二是望咽喉的方法。关于望咽喉的方法,教师讲授并示范,学生练习,相互观看。 望诊图谱 15分钟学生相互望诊和教师回顾  教 案 末 页 小 结 局部望诊,又称分部望诊,是对病人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的病变。整体望诊的内容包括头面、五官、躯体、四肢、皮肤等。回顾各局部望诊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小儿囟门异常有几种?各主何病证? 2.目的异常有哪些?各有何意义? 3.咽喉部的病症有哪些?如何辨别?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颈项、胸胁、腹部的常见病理形态及意义熟悉斑疹的表现和鉴别;腰背、四肢的常见病理体征及意义。  实施情况及 分析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6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望诊 第二节 局部望诊 三、望躯体; 四、望四肢;五、望皮肤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颈项、胸胁、腹部的常见病理形态及意义熟悉斑疹的表现和鉴别。 2.了解腰背、四肢的常见病理体征及意义。  教学重点: 1.颈部病变、胸廓异常。 2.斑疹的辨识。 教学难点:  复习内容: 局部望诊,又称分部望诊,是对病人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的病变。整体望诊的内容包括头面、五官、躯体、四肢、皮肤等。回顾各局部望诊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三.望躯体 1.望颈项:颈项部的望诊以瘿瘤、瘰疬、颈动脉怒张为讲授重点。在讲述过程中,注意瘿瘤与瘰疬的区别,首先,发生的部位不同,前者生于结喉两旁,而瘰疬则在侧颔下;其次,形态上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前者肿块随吞咽而动,后者累累如串珠。颈脉怒张为临床常见,见于心肺气虚、心肾阳虚而有瘀血、水肿的病人。 2.望胸胁:这里重点讲授扁平胸、桶状胸和鸡胸的鉴别诊断。扁平胸的主要特点是胸廓的前后径小于左右径的一半;桶状胸则是前后径与左右径相等,而鸡胸的突出特点是胸骨高起,状如鸡胸。 3.望腹部:膨隆者多属实证,或瘀血,或水肿;凹陷者,多属虚证,气血不足或精气耗竭。腹部青筋暴露见于鼓胀,为血瘀所致。 4.望腰背部:①脊柱后突:指脊骨过度后弯,致使前胸塌陷,背部凸起,又名龟背,俗称驼背。多由肾气亏虚、发育异常,或脊椎疾患所致,亦可见于老年人。②脊柱侧弯:指脊柱偏离正中线向左或右歪曲。多由小儿发育期坐姿不良所致,亦可见于先天肾精不足,发育不良的患儿和一侧胸部有病的病人。③脊疳:指病人极度消瘦,以致脊骨突出似锯。为脏腑精气极度亏损之象。 四.望四肢 望四肢重点讲述两部分,一是四肢形状的改变,如膝部肿大、膝内翻、膝外翻及手指变形等;二是四肢动态的异常,如四肢抽搐、手足颤动、手足蠕动等。教师模仿病人,结合图片进行讲授。①四肢肿胀:是全身浮肿的一部分,见于水肿病。②下肢畸形;起立时两踝并拢而两膝分离,称为“膝内翻”;两膝并拢而两踝分离,称为“膝外翻”。皆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发育不良所致。③手指变形:指关节呈梭状畸形,活动受限者,多由风湿久蕴,筋脉拘挛所致。指(趾)末节膨大如杵者,称为“杵状指”,多由久病心肺气虚,血瘀湿阻而成。 望诊图谱 第一课时: 讲授30分钟 见习15分钟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五.望皮肤 皮肤与内脏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望皮肤不但可以诊断皮肤病症,还可以诊察脏腑气血的病变。 (一)皮肤色泽异常: 皮肤赤、黄、白、青、黑五色的意义见望色之“五色主病”。 1.丹毒:本病的特点是皮突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疼痛。其中,发于头面者为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者为游丹。 2.白癜风:四肢、面部发生白斑,大小不一,界限清楚,由风湿侵袭,气血不和所致。 (二)形态异常: 其中,皮肤干燥为常见,多因阴津、营血不足,肌肤失养所致,本症多与口、鼻干燥等症状并见;肌肤甲错是瘀血的重要特征表现;皮肤硬化原因颇多,或因禀赋不足,阳虚血少,或因瘀血阻滞等。 (三)皮肤病症 1.斑疹:斑与疹的鉴别是本节的重要内容。斑即皮下出血,其特点是色深红或青紫,不高起皮肤,压之不褪色;疹指粟粒大小的疹点,高起皮肤,其色红或紫红,压之褪色。 2.水疱:水疱可见于白、水痘、热气疮、湿疹等。白,指湿温病人汗出不彻所致,其特点是色白,晶莹如粟。水痘,是发于小儿的传染病。其特点是皮薄透明,椭圆形的小水疮。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先出现红斑,后形成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等。 3.疮疡:疮疡主要有痈、疽、疔、疖等几种。这些病症都是外科疾病,除疽属阴寒凝滞外,其余三种都因火热毒邪而致。它们各自的形态、色泽的不同,是鉴别的依据。 第二课时: 讲授35分钟 回顾10分钟   教 案 末 页 小 结 望颈项、胸胁、腹部的常见病理形态及意义。 斑疹的表现和鉴别。 腰背、四肢的常见病理体征及意义。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何谓瘿瘤、瘰疬? 2.扁平胸、桶状胸和鸡胸如何鉴别诊断? 3.斑与疹如何鉴别? 4.痈、疽、疔、疖各有何特点?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痰的分类及其 临床意义;涕、涎、呕吐物的表现及意义;小儿常见病指纹及其临床意义;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其诊病原理。  实施情况及 分析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7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望诊 第三节 望排出物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痰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涕、涎、呕吐物的表现及意义 3.掌握小儿常见病指纹及其临床意义。 4.熟悉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其诊病原理。  教学重点: 1.痰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2.小儿病理指纹的辨识。 教学难点: 各种小儿指纹的辨识。  复习内容: 瘿瘤、瘰疬的临床表现。 扁平胸、桶状胸和鸡胸鉴别诊断。 斑与疹的鉴别。 痈、疽、疔、疖各自特点。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第三节 望排出物 排出物包括分泌物和排泄物两大类。其中,汗、月经、带下、二便等在问诊已讲述,这里主要讲述痰、涕、涎、唾及呕吐物的望诊。 一、学生自读教材,总结学习规律。 1、痰、涕、涎、唾及呕吐物各与哪些脏腑有关——痰、涕、涎、唾、呕吐物分别与肺、脾、肾、胃有关。 2、如何辨别排出物的寒热虚实——清稀者多属虚、寒,浊、稠、黄者多属实(湿)、热。 二、.接着分析、讨论痰、涕、涎、唾、呕吐物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痰分五种,清稀白者为寒痰;黄稠者为热痰;少而粘者为燥痰;白滑量多者为湿痰;痰中带血者为咯血,属阴虚或肺热,咯吐脓血者为肺痈。 涕出于鼻,属于肺,见于表证和鼻炎两类疾病。表证流涕有寒热之分,流涕清稀者为表寒证;黄浊者为表热证。鼻炎有两种,一是过敏性鼻炎,中医称鼻鼽,属寒,流清涕;二是鼻窦炎,中医称鼻渊,属热,流浊涕。 涎从口流出,多属脾病。涎清稀者为脾虚;涎粘稠者属脾有湿热。 唾多属肾病,也与胃有关。由肾阳不足,水邪上泛或胃有宿食,唾随胃气上逆而致。 望呕吐物可以辨别胃病寒热虚实,也有助于肝胆病的诊断。呕吐物清稀者为寒呕,秽浊者为热呕,酸腐者为伤食,吐黄绿苦水者为肝胆郁热。 第一课时: 组织学生讨论痰、涕、涎、唾及呕吐物与哪些脏腑有关? 自学结合讨论 45分钟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望小儿指纹是中医独有的一种诊法,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对于诊断小儿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诊小儿指纹的原理及方法 原理:食指内侧络脉为寸口脉的分支,同属于手太阴肺经。故望小儿指纹的原理与诊寸口脉相同。 方法:观察小儿指纹时,令家长抱小儿面向光亮,医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再用右手拇指的侧缘,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部推擦几次,用力要适中,使指纹显露,便于观察。 诊小儿指纹的内容 首先讲述正常小儿指纹的特点:纹色浅红,单支,粗细适中,隐隐显露于掌指纹附近。 对小儿病理指纹的望诊应注意位、色、形、态的变化,其要点是: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强调指纹偏红的主病为表证、寒证。 第二课时: 讲授30分钟 组织学生观察指纹和回顾15分钟   教 案 末 页 小 结 各种痰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异常涕、涎、呕吐物的表现及意义。 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其诊病原理。 小儿常见病理指纹及其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痰分为几类?其临床意义如何? 2.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和病理小儿指纹临床意义是什么?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和异常舌质意义;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  实施情况及 分析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8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望诊 第五节 舌诊 一、舌诊概说 二、望舌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和异常舌质意义。 2.熟悉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  教学重点:望舌质。 教学难点:异常舌质的辨析。  复习内容: 各种痰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异常涕、涎、呕吐物的表现及意义。 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其诊病原理。 小儿常见病理指纹及其临床意义。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一、 舌诊概说 舌诊,又称望舌,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对于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意义。所以是我们学习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 讲述舌诊概说为望舌体、望舌苔打下基础。 要学习舌诊,首先要明白舌之结构、舌诊的原理、舌诊的方法等。 舌由肌肉、血脉和粘膜组成。舌的上面称舌面,下面叫舌底。舌面上有舌乳头,包括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丝状乳头形成舌苔。 望舌为什么可以诊病呢?因为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望舌即可了解体内的生理病理。 关于舌面脏腑部位的分属,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舌尖红为心肺有热,但临床应用时不可拘泥。 掌握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是舌诊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条件。要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述。 知常达变是中医诊断的一个重要原理,舌诊也不例外,要准确辨识病理舌象必须熟悉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特征可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学生大部分为正常舌,所以同学相互观看,是帮助学生认识正常舌象最好的方法。 第一课时: 讲授35分钟 练习望舌的方法10分钟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望舌质 舌神:凡舌质红活、鲜明、润泽,舌体运动灵活自如,为荣舌,是舌有神的表现,提示津液充足,气血充盈,心神健旺,即使患病亦轻浅,正气未伤,属善候。凡舌质暗滞、枯涩,运动失灵,缺乏生机,为枯舌,是舌无神的表现,提示津液耗竭,气血大亏,心神衰败,病情危重,属恶候。 舌色: 1.淡红舌属正常舌象,让学生看彩图和相互观看舌象就能掌握其特征。淡红舌在病人出现说明疾病较轻,病位较浅,尚未伤及内脏气血。 2.淡白舌、红舌:淡白舌、红舌的特征通过看舌象彩图可掌握。淡白舌、红舌各自的主病分别与面白、面赤基本一致,用举一反三教学法讲授。 3.绛舌: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成,所以其色较红舌深,其主病比红舌重。绛舌主热盛和阴虚火旺,在温病过程中出现绛舌提示热入营血,对温病辨证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4. 青紫舌:紫舌与青舌常并见,合称青紫舌。无论是紫还是青,或是青紫并见,都提示病人存在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 舌形:舌形异常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等。这些舌形通过看舌象彩图、教师示画、看录象等手段,学生即可辨识。 舌态:舌的动态异常主要有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几种。这些舌态用照片和画图难以表述,而教师描述、示范,学生则易于掌握。舌态出现异常的病人,往往全身症状也比较明显,故结合其他症状讲述这些舌象,教学效果更好。 第二课时: 讲授30分钟 看舌诊图谱和回顾15分钟   教 案 末 页 小 结 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正常舌象的特征可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 各种舌神、舌色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正常舌象的特征有哪些? 2.舌色异常有几种?各有何意义? 3.舌形异常有几种?各有何意义? 4.舌态异常有几种?各有何意义?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舌苔异常的表现和意义;舌象分析要点;舌诊的研究进展。  实施情况及 分析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9、10授课类型 理论、见习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望诊 第五节 舌诊 五、望舌苔 六、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舌苔异常的表现和意义。 2.熟悉舌象分析要点。 3.了解舌诊的研究进展。  教学重点: 望舌苔 教学难点: 舌象的综合分析  复习内容: 正常舌象的特征。 舌色异常的临床意义。 舌形异常的临床意义。 舌态的临床意义。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五、望舌苔 舌苔是舌体上面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可以反映胃气的盛衰、有无、邪气的性质和病位的浅深等。所以,望舌苔与望舌体同样重要。 望苔质: 望苔质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落、真假等方面的变化。 1.舌苔的厚薄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薄苔为正常舌苔,表证、轻证也见薄黄。厚苔主里,主邪气盛。 2.舌苔润燥,主要反映津液的盛亏和输布情况。 3.腻苔和腐苔的形态必须借助舌象彩图进行讲述。腻苔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腐苔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秽浊而致。阳气和湿浊的消长。皆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4.剥苔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其意义基本是一致的,提示胃气、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 真假苔以舌苔有根无根为标准,可以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 望苔色: 舌苔的颜色主要提示疾病的性质。 1.白苔见于正常人也为常见的病理舌苔,主病有表、里、寒、热,必须结合苔质进行判断。 2.黄苔主病为热。由于黄苔有薄、厚、腻、燥之分,所以黄苔主热又有表热、实热、湿热之不同。 3.灰黑苔主寒、热两个方面的病证。灰黑而润者为寒,灰黑而燥者为热。所以舌苔的润燥是判断灰黑苔寒热属性的主要依据。 舌象彩图 第一课时: 讲授45分钟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六、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舌象分析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察舌之神气和胃气。舌神主要表现在舌体的色泽和舌体运动两个方面。舌色红活明润,舌体运动自如为有神气,说明脏腑气血充足;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为无神气,提示脏腑气血不足。胃气的有无表现于舌,主要是舌苔是否有根,有根苔提示胃气充足,无根苔说明胃气衰败。 二是舌质、舌苔综合分析。舌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舌苔主要反映病性及病位。所以,舌质与舌苔综合望诊,才能全面了解病情。并举例说明舌质、舌苔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 三是舌象的动态分析。疾病是变化的,舌象也随着变化。所以,注意舌象的动态变化,可以及时的掌握疾病的变化与发展。以温病卫、气、营、血不同病理阶段的不同舌象加以说明之。 舌诊的意义:判断邪正的盛衰;区别病邪性质;辨别病位浅深;推断病势进退;估计病情预后。 舌象彩图 第二课时:讲授30分钟 看舌象彩图及回顾15分钟 第三课时、第四课时进行望诊所有内容的见习。 90分钟   教 案 末 页 小 结 望苔质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落、真假等方面的变化。 望苔色有:白苔见于正常人也为常见的病理舌苔;黄苔主病为热;灰黑苔主寒、热两个方面的病证。 舌象分析要点包括三一是察舌之神气和胃气。二是舌质、舌苔综合分析。三是舌象的动态分析。 舌诊的意义:判断邪正的盛衰;区别病邪性质;辨别病位浅深;推断病势进退;估计病情预后。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异常舌苔有哪些?各自的意义如何? 2. 舌象分析要点有几个? 3.舌诊的临床意义如何?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实施情况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