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醫 診 斷 學》教案 基本教材 《中医诊断学》廖福义主编,2005第1版  主要参考书 《内经》、《伤寒杂病论》、《脉经》、《医学心悟》 张树生.《中华医学望诊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 刘家义.《舌诊》.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适用专业 中医学(专科)  适用年级 2005级  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1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诊断”“诊法”的含义; 理解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了解 3.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4.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大体过程,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3.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难点:  复习内容: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一.简述诊断、中医诊断学及其地位 诊,是诊察,了解的意思;断,是分析,判断的意思。 诊断,就是对来诊者的身体健康或患病情况所做出的一种概括性判断。 二.介绍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诊法,即中医临床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种诊察手段,简称“四诊”。 2.辨证是诊断疾病的核心,要掌握辨证这一概念,首先必须要了解症、证、病三概念。 3.辨病,亦称识病或诊病。是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4.病案,又称病历,古称医案、诊籍。病案是关于病人诊疗情况的书面记录。病案是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司外揣内,又叫“从外知内”或“以表知里”,是指通过观察、分析病人的外部表现(症状和体征),就可以测知其体内的病理本质(脏腑气血变化)。 2.见微知著,是指通过观察局部的、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全身的病变。 3.以常达变,是指以正常的状态为衡量标准,就可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1.整体审察,是指诊断疾病时,既要重视病人整体的病理联系,又要注重将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综合地判断病情。 2.四诊合参的含义有二:一是指望、闻、问、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全面收集病情资料;二是指对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必须综合分析、参照互证,以全面准确地作出诊断。 3.辨证求本,是运用四诊收集到症状、体征、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别、判断,以探求对疾病本质及其规律作出概括。 第一课时: 10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中医诊断学的学科属性 35分钟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五、介绍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1.《内经》在诊断学方面的贡献:提出并运用四诊、认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者的内、外因素加以考虑、对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贯穿了诊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2.西汉·淳于意首创“诊籍” 3.东汉·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把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起来的著作。他提出的六经辨证,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4.西晋·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5.隋·巢元方等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 6.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三因说为病因辨证奠定了基础。施发《察病指南》绘制脉图33幅,以图示脉,便于学生领会。 7.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为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 8.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中以“二纲”“六变”的形式总结出八纲辨证的方法;“十问歌”成为后世问诊的准则。 9.李时珍《濒湖脉学》以歌诀的形式总结出28脉的体象、主病和相类脉的鉴别。 10.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吴鞠通《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的方法。 六.介绍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1.熟练地掌握中医基本理论 2.理论联系实际,反复临床实践。 3.学会辨证思维方法。 第二课时 40分钟 回顾 5分钟 展示中医诊断学经典著作照片及实物  教 案 末 页 小 结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辨证、辨病、病案四个方面。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有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证求本。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内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伤寒金镜录》、《景岳全书》、《濒湖脉学》等 中医著作的学术思想和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学术观点。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 2.试述病、证、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 3.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 4.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是哪部书?作者是谁?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 神的概念、望神的原理;少神、神乱的表现和望色十法;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临床意义。  实施情况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