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望 诊
(全身望诊 )
主讲:顾红卫
望诊概述,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外
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收集病情
资料、测知内脏病变的一种诊察方法。
望诊的 临床意义,以表知里。通过
望诊可以诊察机体内部的病变。
望诊的 方法,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
进行,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望诊的内容,
全身望诊
局部望诊
望排出物
望小儿指纹
舌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概 述
全身望诊,是指对病人的精神、色泽、
形体、姿态等进行仔细的观察,旨在对病人
的整体病情获得一个总体印象。
全身望诊的 内容,望神、望色、望形体、
望姿态四个方面。
一、望 神
(一) 望神的 原理,望神,可以了解机体精气
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与预后。一般来说:精气充盛
--神旺,即使患病也轻。精气亏虚 --神衰,有病亦
多重。
(二) 望神的 要点,目光、气色、神情、体态
(三) 望神的方法:要集中注意力,观察要迅
速、敏捷,注意病人自然时的表现。
(四) 神的分类及判断,得神,少神,失神,
假神,神乱五个方面。
望神 —— 得神( 有神 )
表现,
目光:两目灵活, 明亮有神 。 面色:荣润含蓄
表情:丰富自然 。 意识:神识清楚 。
体态:动作自如, 反映灵敏 。 言语:清晰
呼吸:平稳 。 肌肉:不削 。
意义:正气未伤, 脏腑功能未衰, 虽病亦较轻浅,
或当前即使病情较重, 但其预后也多良好
得神例图 →
望神 —— 少神(神气不足)
表现:精神萎靡, 健忘困倦, 懒言声低,
倦怠乏力, 动作迟缓 。
意义:多由气血虚弱, 心脾两虚, 肺肾
不足 。
从得神 → 少神 → 失神,常提示疾病又
轻到重,脏腑精气日见衰减。
少神例图 →
望神 —— 失神 ( 无神 )
表现:目光 --目无光彩, 瞳仁呆滞 面色 --晦暗暴露
表情 --淡漠或呆板 意识 --朦胧
体态 --身体沉重, 反应迟钝, 动作失灵
言语 --断续 呼吸 --微弱或喘
肌肉 --周身大肉已脱
表示:正气大伤, 精气衰竭, 病情严重, 予后不良 。
若神识昏迷, 语言错乱或循衣摸床, 撮空理线, 或卒然昏
倒, 目闭口开, 手撒遗尿, 是失神重症, 病情更为严重,
表示阴阳离绝 。 总之, 失神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 予后
不良 。
无神例图 →
望神 —— 假 神
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是临
终的预兆 。
表现:久病重病之人, 本已失神, 但突然精神转佳;
原目暗睛迷, 突然目光转亮;原语声低微断续, 突
然响亮起来, 言语不休, 想见亲人;原面色晦暗,
突然颧赤如妆;原毫无食欲, 突然食欲增强, 食不
知饱 。
机理:假神的出现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 阴不敛阳,
虚阳无所依附而外越, 残精无所固摄而外泄, 暴露
出一时 "好转 "的假象 。 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侯 。
古人比做 「 残灯复明 」, 「 回光返照 」 。
假神例图 →
望神 —— 神乱
神乱:即精神错乱, 神志异常, 见于癫, 狂, 痫病人 。
癫 --表情淡漠, 沉默寡言, 郁闷不乐, 神志痴呆, 喃喃自
语, 哭笑无常 。 多由痰气郁结, 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
神不守舍 。
狂 --狂躁不安, 呼号怒骂, 打人毁物, 登高而歌, 弃衣而
走, 不避亲疏 。 多为痰火扰心;或阳明热盛, 热扰神明;
或蓄血瘀阻, 蒙蔽神明 。
痫 --突然昏倒,口吐涎沫,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醒后如
常。多因肝风内动,夹痰上逆,蒙蔽心窍所致。
二, 望 色
望色, 又称色诊, 是指通过观察病人全
身皮肤 ( 主要是面部皮肤 ) 色泽变化来诊察
病情的方法 。
1.面部色诊的原理及意义:, 素问,邪气脏腑
病形,,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
上于面而走空窍, 。 全身各脏腑的精气皆通
过经络而上荣于头面, 而且脏腑在面部都有
其相应的感应区, 面部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
荣, 所以望面部色泽可以了解脏腑气血之盛
衰及邪气对脏腑气血的影响 。
2.常色,即正常面色, 是人在正常
生理状态时面部皮肤的色泽 。 其特点是
明润, 含蓄 。 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 。
主色,凡属个体特征, 终生不变的
面色 。 中国人的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
明润含蓄 。
客色,人体受季节, 气候, 饮食,
环境, 工作, 情绪, 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 ( 面色 ) 。 举例:
因为季节变化而发生的面色的改变 。
3.病色,人在疾病状态时面部出现
的色泽 。 其特点是晦暗, 暴露 。 病色有
善恶之分, 根据病人皮肤颜色有无光泽
和病色的显露程度而划分 。
善色,病人面色异常, 但色泽明润
含蓄 。 说明脏腑精气未衰, 胃气尚荣于
面,,表示病情较轻, 预后较好 。
恶色,病人面色异常,但色泽晦暗
枯槁。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荣于
面,是凶兆,表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
4.五色主病
病色可分为白,黄,赤、
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的
脏腑和不同的疾病,其具体的
表现和主病如下,
白色, 主虚证、寒证、
脱血、夺气。
多由气虚血少,或阳
衰寒盛,气血不能上充于
面部脉络所致。
淡白,
面色淡白
无华,唇
舌色淡。
主血虚证
或失血证。
面
色
淡
白
,
准
头
明
润
,
口
唇
淡
红
。
主
虚
损
。
气
虚
证
,
逐
渐
康
复
(
贫
血
,
已
有
好
转
)
白光
白:
主阳
虚,
或阳
虚水
泛。
面
睑
虚
浮
,
隐
约
可
见
红
色
浮
络
,
口
唇
独
红
。
主
水
肿
。
脾
肾
阳
虚
。
苍白:
主阳气
暴脱或
阴寒内
盛,或
大失血。
面
色
苍
白
而
浊
,
天
庭
、
眼
窠
、
山
根
、
口
角
皆
黑
,
口
唇
暗
红
。
为
咳
嗽
。
肺
肾
气
虚
,
寒
饮
内
盛
。
黄色,主脾虚、湿证。
多由脾虚机体失养,
或湿邪内蕴、脾失运化
所致。
萎黄,
面色淡
黄而晦
暗不泽
为萎黄。
主脾胃
气虚。
面
色
萎
黄
,
暗
淡
不
泽
,
口
唇
尚
红
,
准
头
明
润
。
为
虚
损
。
脾
胃
气
虚
。
黄胖:
面色淡
黄而兼
虚浮为
黄胖。
主脾虚
湿蕴。
面
目
虚
浮
胖
肿
,
色
浊
淡
黄
无
光
,
鼻
柱
发
黑
,
口
唇
色
淡
。
为
阴
水
。
脾
肾
阳
衰
,
湿
浊
上
泛
。
黄疸,面目一
身俱黄为黄疸:
其中面黄鲜明
如橘皮色者,
属 阳黄,乃湿
热为患;面黄
晦暗如烟熏色
者,属阴黄,
乃寒湿为患。
阳黄,病色红黄,两
目黄赤,面容消瘦 。
为湿热蕴结,气滞血
瘀。
赤色, 主热证,亦可见
于戴阳证。
多因有热而面部脉络
扩张,气血充盈所致,但
亦见于虚阳上越的病人。
满面通
红,主实
热。是因
邪热亢盛,
血行加速,
面部脉络
扩张,气
血充盈所
致。
满面通红,两腮、口鼻尤
甚。为头痛、牙痛。胃热
肝火(高血压病)
两颧潮红:
主阴虚。
因阴虚阳
亢,虚火
上炎所致。
可见于肺
痨等病人。 面色发白,两颧潮红,眼圈发黑,为阴虚潮
热,见于肺肾阴虚肺
痨病人。
戴阳证,症见久病重病,
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
游移不定者。 主久病脏腑精
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
越,属病危。
青色, 主寒证、疼痛、气
滞、血瘀、惊风。
多由寒凝气滞,或痛则
不通,或瘀血内阻,或筋脉
拘急,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
所致。
面色淡青或青黑,主寒盛、
痛剧。
为阴寒内盛,或痛则不通,
使面部脉络拘急,气血凝滞所
致。可见于阴寒腹痛病人。
面色青灰,主心
气、心阳虚衰,
血行瘀阻的胸痹。
若突见面色青灰,
口唇青紫,肢凉
脉微,主心阳暴
脱,心血瘀阻,
可见于真心痛等
病人。
面色青灰,沉而不浊,
舌紫暗,苔白腻灰黄。
为胸痹。胸阳不振,痰
浊瘀阻,有化热之势
(冠心病,心绞痛)。
面色青黄
相间,又
称苍黄。
主肝郁脾
虚。
面色青黄,色沉浊暗,眼睑浮肿,
目精无光,口唇略红 。为肝木
乘脾,脾肾阳虚,湿郁化热 。
小儿眉间、鼻柱、唇
周发青,主惊风。
多因邪热亢盛,燔灼筋
脉,筋脉拘急,而使面部脉
络血行瘀阻所致,可见于高
热抽搐患儿。
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
饮、瘀血。
多由肾阳虚衰,水寒内
盛,血失温养,脉络拘急,
血行不畅所致。
面黑暗淡,主肾阳虚。
因阳虚火衰,水寒不化,
血失温煦所致。
面黑干焦:
主肾阴虚。因
肾精久耗,阴
虚火旺,虚火
灼阴,机体失
养所致。
眼眶周
围发黑:
主肾虚水饮
或寒湿带下 。
面色黧
黑,肌
肤甲错
者,多
由血瘀
日久所
致。
面
色
黧
黑
,
眼
窝
口
角
尤
甚
,
下
唇
黑
斑
。
为
便
血
。
肾
亏
脾
虚
,
虚
火
上
炎
,
内
有
瘀
血
。
(
幽
门
糜
烂
变
形
,
直
肠
溃
疡
便
血
)
5.望色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注意望面色与其他部位的望诊相结
合。
*注意气候、情绪、饮食、昼夜、光
源、化妆品对面色的影响。
小结与复习思考题,
1.常色与病色的特征如何?
2.善色和恶色分别有何临床意义?
3.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
4.何谓黄疸?阳黄和阴黄有何不
同?
5,望色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三,望 形
望形 是观察病人体形、体质和形态来诊察
疾病的方法。
(一)望形诊病的原理及意义
原理,察外知内
意义,根据形体的强弱胖瘦等表现以
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
(二)望形的内容:强弱、胖瘦、体质
1.形体强弱
强 --身体强壮,表现为胸廓宽厚,骨骼
粗大,皮肤润泽,肌肉丰满。说明内脏坚实,
气血旺盛。
弱 --身体衰弱, 表现为胸廓狭窄, 骨骼
细小, 皮肤枯槁, 肌肉消瘦 。 说明内脏脆弱,
气血不足 。
2、形体胖瘦
胖瘦:过胖或过瘦都可能是病理状态。
胖而能食, 为形盛有余, 脾胃健旺;
胖而食少, 为形盛气虚, 脾虚有痰 。
瘦而能食, 为中焦有火;
瘦而食少, 为中气虚弱 。
3、体质类型
1)阴脏人
特点:偏寒、抑郁、多静。
表现: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
多见阴盛、阳虚证。
2)阳证人
特点:偏热、亢奋、多动。
表现:形体偏瘦,面色偏红,畏热喜冷。
多为实证、热证。
3)平脏人
表现:胖瘦适中,寒热中和。
四、望姿态
望态,是观察病人的姿势和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一)原则:阳主动,阴主静,故喜动者为阳证,喜静者为阴证。
(二)姿态异常及意义
1,卧态,病人卧位, 身轻自能转侧, 面常向外, 多为阳证, 热证, 实证;如身重不能转侧,
面常向里或蜷卧成团, 多为阴证, 寒证, 虚证;仰面而睡属于阳;睡而伏者属于阴
2,坐态,若坐而仰首, 喘粗痰多, 多是痰涎壅盛的肺实证;若心悸, 浮肿, 坐而不得卧,
卧则气逆, 多是心阳不足, 水气凌心;若但坐不得卧, 常是心肺病人多见 ;若坐而俯首,
气短懒言, 多属肺虚或肾不纳气;
3,活动异常,振颤 --眼睑, 面, 口唇或手指, 足趾不时颤动 。 见于急性热病, 为动风先兆;
见于慢性久病, 为血虚, 血不养筋所致,
角弓反张 --项背肌肉强直, 头向后仰, 躯干前挺, 身体呈弓状 。 属肝风内动 。
痿证 --肢软无力, 行动不便而不痛, 为阳明湿热, 或脾胃气虚, 肝肾不足 。
痹证 --关节肿痛, 肢体行动困难, 多由风寒湿三气侵袭肢体经络所致 。
中风 --突然昏倒, 不醒人事, 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为中风之中风入脏;若神志清楚, 仅
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为中风之风中经络 。
痛处也多特殊姿态 --「 护处必痛 」
(全身望诊 )
主讲:顾红卫
望诊概述,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外
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收集病情
资料、测知内脏病变的一种诊察方法。
望诊的 临床意义,以表知里。通过
望诊可以诊察机体内部的病变。
望诊的 方法,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
进行,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望诊的内容,
全身望诊
局部望诊
望排出物
望小儿指纹
舌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概 述
全身望诊,是指对病人的精神、色泽、
形体、姿态等进行仔细的观察,旨在对病人
的整体病情获得一个总体印象。
全身望诊的 内容,望神、望色、望形体、
望姿态四个方面。
一、望 神
(一) 望神的 原理,望神,可以了解机体精气
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与预后。一般来说:精气充盛
--神旺,即使患病也轻。精气亏虚 --神衰,有病亦
多重。
(二) 望神的 要点,目光、气色、神情、体态
(三) 望神的方法:要集中注意力,观察要迅
速、敏捷,注意病人自然时的表现。
(四) 神的分类及判断,得神,少神,失神,
假神,神乱五个方面。
望神 —— 得神( 有神 )
表现,
目光:两目灵活, 明亮有神 。 面色:荣润含蓄
表情:丰富自然 。 意识:神识清楚 。
体态:动作自如, 反映灵敏 。 言语:清晰
呼吸:平稳 。 肌肉:不削 。
意义:正气未伤, 脏腑功能未衰, 虽病亦较轻浅,
或当前即使病情较重, 但其预后也多良好
得神例图 →
望神 —— 少神(神气不足)
表现:精神萎靡, 健忘困倦, 懒言声低,
倦怠乏力, 动作迟缓 。
意义:多由气血虚弱, 心脾两虚, 肺肾
不足 。
从得神 → 少神 → 失神,常提示疾病又
轻到重,脏腑精气日见衰减。
少神例图 →
望神 —— 失神 ( 无神 )
表现:目光 --目无光彩, 瞳仁呆滞 面色 --晦暗暴露
表情 --淡漠或呆板 意识 --朦胧
体态 --身体沉重, 反应迟钝, 动作失灵
言语 --断续 呼吸 --微弱或喘
肌肉 --周身大肉已脱
表示:正气大伤, 精气衰竭, 病情严重, 予后不良 。
若神识昏迷, 语言错乱或循衣摸床, 撮空理线, 或卒然昏
倒, 目闭口开, 手撒遗尿, 是失神重症, 病情更为严重,
表示阴阳离绝 。 总之, 失神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 予后
不良 。
无神例图 →
望神 —— 假 神
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是临
终的预兆 。
表现:久病重病之人, 本已失神, 但突然精神转佳;
原目暗睛迷, 突然目光转亮;原语声低微断续, 突
然响亮起来, 言语不休, 想见亲人;原面色晦暗,
突然颧赤如妆;原毫无食欲, 突然食欲增强, 食不
知饱 。
机理:假神的出现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 阴不敛阳,
虚阳无所依附而外越, 残精无所固摄而外泄, 暴露
出一时 "好转 "的假象 。 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侯 。
古人比做 「 残灯复明 」, 「 回光返照 」 。
假神例图 →
望神 —— 神乱
神乱:即精神错乱, 神志异常, 见于癫, 狂, 痫病人 。
癫 --表情淡漠, 沉默寡言, 郁闷不乐, 神志痴呆, 喃喃自
语, 哭笑无常 。 多由痰气郁结, 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
神不守舍 。
狂 --狂躁不安, 呼号怒骂, 打人毁物, 登高而歌, 弃衣而
走, 不避亲疏 。 多为痰火扰心;或阳明热盛, 热扰神明;
或蓄血瘀阻, 蒙蔽神明 。
痫 --突然昏倒,口吐涎沫,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醒后如
常。多因肝风内动,夹痰上逆,蒙蔽心窍所致。
二, 望 色
望色, 又称色诊, 是指通过观察病人全
身皮肤 ( 主要是面部皮肤 ) 色泽变化来诊察
病情的方法 。
1.面部色诊的原理及意义:, 素问,邪气脏腑
病形,,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
上于面而走空窍, 。 全身各脏腑的精气皆通
过经络而上荣于头面, 而且脏腑在面部都有
其相应的感应区, 面部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
荣, 所以望面部色泽可以了解脏腑气血之盛
衰及邪气对脏腑气血的影响 。
2.常色,即正常面色, 是人在正常
生理状态时面部皮肤的色泽 。 其特点是
明润, 含蓄 。 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 。
主色,凡属个体特征, 终生不变的
面色 。 中国人的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
明润含蓄 。
客色,人体受季节, 气候, 饮食,
环境, 工作, 情绪, 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 ( 面色 ) 。 举例:
因为季节变化而发生的面色的改变 。
3.病色,人在疾病状态时面部出现
的色泽 。 其特点是晦暗, 暴露 。 病色有
善恶之分, 根据病人皮肤颜色有无光泽
和病色的显露程度而划分 。
善色,病人面色异常, 但色泽明润
含蓄 。 说明脏腑精气未衰, 胃气尚荣于
面,,表示病情较轻, 预后较好 。
恶色,病人面色异常,但色泽晦暗
枯槁。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荣于
面,是凶兆,表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
4.五色主病
病色可分为白,黄,赤、
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的
脏腑和不同的疾病,其具体的
表现和主病如下,
白色, 主虚证、寒证、
脱血、夺气。
多由气虚血少,或阳
衰寒盛,气血不能上充于
面部脉络所致。
淡白,
面色淡白
无华,唇
舌色淡。
主血虚证
或失血证。
面
色
淡
白
,
准
头
明
润
,
口
唇
淡
红
。
主
虚
损
。
气
虚
证
,
逐
渐
康
复
(
贫
血
,
已
有
好
转
)
白光
白:
主阳
虚,
或阳
虚水
泛。
面
睑
虚
浮
,
隐
约
可
见
红
色
浮
络
,
口
唇
独
红
。
主
水
肿
。
脾
肾
阳
虚
。
苍白:
主阳气
暴脱或
阴寒内
盛,或
大失血。
面
色
苍
白
而
浊
,
天
庭
、
眼
窠
、
山
根
、
口
角
皆
黑
,
口
唇
暗
红
。
为
咳
嗽
。
肺
肾
气
虚
,
寒
饮
内
盛
。
黄色,主脾虚、湿证。
多由脾虚机体失养,
或湿邪内蕴、脾失运化
所致。
萎黄,
面色淡
黄而晦
暗不泽
为萎黄。
主脾胃
气虚。
面
色
萎
黄
,
暗
淡
不
泽
,
口
唇
尚
红
,
准
头
明
润
。
为
虚
损
。
脾
胃
气
虚
。
黄胖:
面色淡
黄而兼
虚浮为
黄胖。
主脾虚
湿蕴。
面
目
虚
浮
胖
肿
,
色
浊
淡
黄
无
光
,
鼻
柱
发
黑
,
口
唇
色
淡
。
为
阴
水
。
脾
肾
阳
衰
,
湿
浊
上
泛
。
黄疸,面目一
身俱黄为黄疸:
其中面黄鲜明
如橘皮色者,
属 阳黄,乃湿
热为患;面黄
晦暗如烟熏色
者,属阴黄,
乃寒湿为患。
阳黄,病色红黄,两
目黄赤,面容消瘦 。
为湿热蕴结,气滞血
瘀。
赤色, 主热证,亦可见
于戴阳证。
多因有热而面部脉络
扩张,气血充盈所致,但
亦见于虚阳上越的病人。
满面通
红,主实
热。是因
邪热亢盛,
血行加速,
面部脉络
扩张,气
血充盈所
致。
满面通红,两腮、口鼻尤
甚。为头痛、牙痛。胃热
肝火(高血压病)
两颧潮红:
主阴虚。
因阴虚阳
亢,虚火
上炎所致。
可见于肺
痨等病人。 面色发白,两颧潮红,眼圈发黑,为阴虚潮
热,见于肺肾阴虚肺
痨病人。
戴阳证,症见久病重病,
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
游移不定者。 主久病脏腑精
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
越,属病危。
青色, 主寒证、疼痛、气
滞、血瘀、惊风。
多由寒凝气滞,或痛则
不通,或瘀血内阻,或筋脉
拘急,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
所致。
面色淡青或青黑,主寒盛、
痛剧。
为阴寒内盛,或痛则不通,
使面部脉络拘急,气血凝滞所
致。可见于阴寒腹痛病人。
面色青灰,主心
气、心阳虚衰,
血行瘀阻的胸痹。
若突见面色青灰,
口唇青紫,肢凉
脉微,主心阳暴
脱,心血瘀阻,
可见于真心痛等
病人。
面色青灰,沉而不浊,
舌紫暗,苔白腻灰黄。
为胸痹。胸阳不振,痰
浊瘀阻,有化热之势
(冠心病,心绞痛)。
面色青黄
相间,又
称苍黄。
主肝郁脾
虚。
面色青黄,色沉浊暗,眼睑浮肿,
目精无光,口唇略红 。为肝木
乘脾,脾肾阳虚,湿郁化热 。
小儿眉间、鼻柱、唇
周发青,主惊风。
多因邪热亢盛,燔灼筋
脉,筋脉拘急,而使面部脉
络血行瘀阻所致,可见于高
热抽搐患儿。
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
饮、瘀血。
多由肾阳虚衰,水寒内
盛,血失温养,脉络拘急,
血行不畅所致。
面黑暗淡,主肾阳虚。
因阳虚火衰,水寒不化,
血失温煦所致。
面黑干焦:
主肾阴虚。因
肾精久耗,阴
虚火旺,虚火
灼阴,机体失
养所致。
眼眶周
围发黑:
主肾虚水饮
或寒湿带下 。
面色黧
黑,肌
肤甲错
者,多
由血瘀
日久所
致。
面
色
黧
黑
,
眼
窝
口
角
尤
甚
,
下
唇
黑
斑
。
为
便
血
。
肾
亏
脾
虚
,
虚
火
上
炎
,
内
有
瘀
血
。
(
幽
门
糜
烂
变
形
,
直
肠
溃
疡
便
血
)
5.望色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注意望面色与其他部位的望诊相结
合。
*注意气候、情绪、饮食、昼夜、光
源、化妆品对面色的影响。
小结与复习思考题,
1.常色与病色的特征如何?
2.善色和恶色分别有何临床意义?
3.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
4.何谓黄疸?阳黄和阴黄有何不
同?
5,望色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三,望 形
望形 是观察病人体形、体质和形态来诊察
疾病的方法。
(一)望形诊病的原理及意义
原理,察外知内
意义,根据形体的强弱胖瘦等表现以
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
(二)望形的内容:强弱、胖瘦、体质
1.形体强弱
强 --身体强壮,表现为胸廓宽厚,骨骼
粗大,皮肤润泽,肌肉丰满。说明内脏坚实,
气血旺盛。
弱 --身体衰弱, 表现为胸廓狭窄, 骨骼
细小, 皮肤枯槁, 肌肉消瘦 。 说明内脏脆弱,
气血不足 。
2、形体胖瘦
胖瘦:过胖或过瘦都可能是病理状态。
胖而能食, 为形盛有余, 脾胃健旺;
胖而食少, 为形盛气虚, 脾虚有痰 。
瘦而能食, 为中焦有火;
瘦而食少, 为中气虚弱 。
3、体质类型
1)阴脏人
特点:偏寒、抑郁、多静。
表现: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
多见阴盛、阳虚证。
2)阳证人
特点:偏热、亢奋、多动。
表现:形体偏瘦,面色偏红,畏热喜冷。
多为实证、热证。
3)平脏人
表现:胖瘦适中,寒热中和。
四、望姿态
望态,是观察病人的姿势和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一)原则:阳主动,阴主静,故喜动者为阳证,喜静者为阴证。
(二)姿态异常及意义
1,卧态,病人卧位, 身轻自能转侧, 面常向外, 多为阳证, 热证, 实证;如身重不能转侧,
面常向里或蜷卧成团, 多为阴证, 寒证, 虚证;仰面而睡属于阳;睡而伏者属于阴
2,坐态,若坐而仰首, 喘粗痰多, 多是痰涎壅盛的肺实证;若心悸, 浮肿, 坐而不得卧,
卧则气逆, 多是心阳不足, 水气凌心;若但坐不得卧, 常是心肺病人多见 ;若坐而俯首,
气短懒言, 多属肺虚或肾不纳气;
3,活动异常,振颤 --眼睑, 面, 口唇或手指, 足趾不时颤动 。 见于急性热病, 为动风先兆;
见于慢性久病, 为血虚, 血不养筋所致,
角弓反张 --项背肌肉强直, 头向后仰, 躯干前挺, 身体呈弓状 。 属肝风内动 。
痿证 --肢软无力, 行动不便而不痛, 为阳明湿热, 或脾胃气虚, 肝肾不足 。
痹证 --关节肿痛, 肢体行动困难, 多由风寒湿三气侵袭肢体经络所致 。
中风 --突然昏倒, 不醒人事, 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为中风之中风入脏;若神志清楚, 仅
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为中风之风中经络 。
痛处也多特殊姿态 --「 护处必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