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问 诊
主讲, 王艳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其陪诊者以了
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问诊的临床意义,
1.是了解疾病全过程的主要手段
2.是收集自觉症状及既往史、家族史、个人
史等的唯一途径
3.是掌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线索的重要来
源
问诊注意事项
1.环境安静
2.对待病人的态度严肃、可亲
3.忌用病人听不懂的医学术语
4.不可凭主观意愿去暗示套问病情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
往史、个人生活史和家族史。
一、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等。
便于与家属联系及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二、主诉
病者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
时间。
三、现病史
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经过。
四、既往史
既往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
五、个人史
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 姻
生育
六、家族史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恶寒,怕冷较重,虽加衣被或近火亦不缓解。
畏寒,怕冷较轻,添加衣被或近火有所缓解。
恶风,遇风觉冷,无风或避风即不觉冷。
寒战,严重怕冷,以致全身颤抖不已。
发热,指体温高于正常,也指自觉全身或某
一局部发热而体温不一定升高的症状。
寒热的类型
1.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
多为外感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外感风寒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外感风热表证
发热轻而恶风,外感风邪、伤风表证
2.但寒不热,病人仅感恶寒而不发热,
多为里寒证,
新病恶寒,寒邪直中 ―― 实寒证
久病畏寒,阳气亏虚 ―― 虚寒证
3.但热不寒,只发热而不恶寒
多见于里热证
壮热,里热证
潮热,阳明潮热 —阳明腑实证
午后、夜间潮热 —湿温热伏、虚热证
微热,见于内伤病及温热病后期
4.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 伤寒少阳证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 疟邪伏藏于
半表半里证
二、问汗
1.有汗无汗
表证有汗 —多属于中风表虚证或表热
证
表证无汗 ---伤寒表实证
里证有汗 ---里热证
里证无汗 ---多见于久病里证
2、特殊汗出
自汗 ---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
常见于气虚、阳虚证 。
盗汗 ---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
多见于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证
绝汗 ---在病情危重情况下,大汗不止
常见于亡阳证或亡阴证
战汗 ---在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
动而出汗者 多见于正邪交争、病变转折点
3、局部汗出
头汗 ---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
常见于上焦热盛、中焦湿热、气 虚不 固,
亡阳证
半身出汗 ---身体半身出汗,另一半无汗
多见于中风后遗症、痿证等
手足心汗 ---手足心出汗太多
多见于阴虚内热,阳气内郁,中焦湿热
心胸汗 ---多见于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
三、问疼痛
1:部位 ---头痛、胸痛、胁痛、脘痛、腹痛、
背痛、腰痛、四肢痛、周身疼痛
2:性质
胀痛 ---疼痛有胀的感觉
多由气滞或火热上攻所致
刺痛 ---痛如针刺、部位固定不移
多见于血瘀
走窜痛 —痛处游走不定
多因气滞所致
固定痛 ---痛处固定不移
多属于血瘀;湿滞所致 的着痹
冷痛 ---痛时有冷感、喜暖
多为寒滞脏腑、经络或阳虚失温
灼痛 ---痛时有灼热感
多为火邪窜络或阴虚火旺
绞痛 ---疼痛剧烈如刀绞
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寒邪凝滞气机
所致
隐痛 ---疼痛不剧烈尚可忍受
多由精血亏损或阳气虚弱不足
重痛 ---痛时有沉重感
多由湿滞所致
空痛 ---痛时有空虚感
多由气血精髓不足失养所致
掣痛 ---痛牵扯由一处连及它处
多由气血精亏虚组织失养所致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1、头晕, 自觉头有晕旋感,重者视物旋转,
站立不稳不能睁眼。
头晕而胀,烦燥易怒,舌红脉数 -肝火上炎
头晕而重,如物缠裹,胸闷呕恶,苔腻脉濡
---痰湿内阻
头晕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细 -气血亏虚
头晕刺痛,唇舌青紫 ---瘀血阻于脑络
2、胸闷,自觉胸中满闷痞塞不舒。
伴心悸气短 ---心气不足
伴刺痛 ------心血瘀阻
伴痰多 ------痰湿阻肺
3、心悸,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
主。
由惊骇而作,或心悸易惊,恐惧不安 —惊悸 —多由外
因所引起
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达脐腹 —怔忡 —多由内因引起,
是惊悸的进一步发展
常见于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血瘀阻、水气凌
心、胆郁痰扰
4、胁胀, 胁下一侧或两侧胀满,似有物撑。
多由肝胆气机郁滞或肝胆湿热内阻
5,脘痞, 自觉胃脘胀闷不舒
实证 ---痰湿、水饮停滞于胃
虚证 ---脾胃气虚
6、腹胀, 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舒,如物支撑
虚证 ---脾胃虚弱
实证 ---气滞、寒凝、湿热、食积、燥屎、水
停
7、身重,自觉身体有沉重酸困的感觉。
多由湿邪、水饮等留滞肌肤、筋骨、关节
8、麻木,肌肤感觉减退、甚至消失。
多由气血亏虚、肝风内动、痰湿瘀阻滞经络
五、问耳目
1、问耳
耳鸣: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
实证 ---多因肝胆火盛、上扰清窍
虚证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肾精亏虚耳失
所养
耳聋:有不同程度听力减退,甚至听丧失
实证 ---肝胆火邪上扰精窍
虚证 ---肾虚或脾虚不能上充清窍
重听:听力减退、听音不清、声音重复
虚证 ---肾精虚衰不能上荣耳窍
实证 ---痰浊上蒙或风邪上袭耳窍
2、问目
目痒:眼睑、内眦或目珠有痒感
实证 ---肝经风火上扰
虚证 ---血虚目失所养
目痛:单目或双目疼痛
痛剧 —-实证 —风热上袭或肝火上炎
痛微 --虚证 --阴虚火旺
目眩:视物旋转如坐舟车,黑点如蚊蝇飞舞
实证 ---风火上扰或痰湿上蒙清窍
虚证 ---肝肾不足,精亏血虚,目失所养
目昏:视物昏明,模糊不清。
雀盲: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如
雀之盲。
歧视:视一物为二物
以上三症均为 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致
六、问睡眠
1、失眠,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
再睡或睡而不酣易惊醒,甚至彻夜不眠
实证 ---心肝火旺、痰热内扰、食积内扰心神
虚证 ---阴虚火旺内扰心神、血虚不能濡养心神
2、嗜睡,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入睡
多见于 痰湿内阻、阳虚阴盛
七、问饮食口味
1、口渴与饮水
口不渴饮: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
口渴欲饮:津液受伤,多见于燥证、热证
2、食欲与食量
食量减退 ---多见于湿邪困脾、脾胃气虚,食
滞胃脘
厌食 ---多见于食积
消谷善饥 ---多为胃火盛,腐熟太过
饥不欲食 ---多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
偏嗜食物 ---多为小儿虫证
3、口味
口淡 ---脾胃气虚或寒证
口苦 ---肝胆火旺
口甜 ---脾胃湿热、食积
口酸 ---食积、肝胃蕴热、肝胃不和
口涩 ---燥热伤津脏腑热盛
口咸 -----肾虚、寒水上泛
口粘腻 ---湿浊停滞、痰饮食积
七、问二便
1、大便
( 1)便次异常,
便秘: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
便而艰涩不通,便次减少
实证 ---寒凝气滞、燥屎、热邪阻结肠道
虚证 ---阴血不足、大肠津亏
泄泻: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便如稀水样
实证 —-大肠湿热、食滞肠道、寒湿困脾、饮
停胃肠
虚证 ---脾阳虚或脾肾阳虚
( 2)便质异常
完谷不化,脾胃虚寒、肾阳虚衰
溏结不调,肝郁脾虚
脓血便,湿热阻于肠道,脉络损伤
( 3)排便感异常
肛门灼热,湿热下注
里急后重,大肠湿热
排便不爽,湿滞肠道、食积、肝郁脾虚、气虚
滑泻失禁,脾肾阳虚、肛门失约
肛门气坠,脾虚中气下陷
2、小便
( 1)尿量异常
尿量增多 ---虚寒证、消渴
尿量减少 ---水肿、热证
( 2)尿次异常
小便频数 ---膀胱湿热、肾阳虚膀胱失约
癃闭 -----肾阳虚,瘀血、结石阻滞尿道
( 3)排尿感异常
小便涩痛 ---膀胱湿热
尿后余沥不尽 ---肾虚膀胱不固
小便失禁 ------肾气不固
遗尿 ---------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九、问经带
1、月经
( 1)经期异常
月经先期 ---血热、气虚、肝郁、阴虚火旺
月经后期 ---寒凝、血虚、痰阻、气滞血瘀
先后不定期 ---肝郁气滞、脾肾亏损、血瘀胞
宫
( 2)经量异常
月经过多 ---血热、气虚、血瘀胞宫
月经过少 ---血虚、气血两虚、寒凝血瘀
闭经 -----气血亏虚、气滞血瘀寒凝胞宫
崩漏 -----邪热迫血妄行、气虚冲任不固
痛经 -----气滞、血瘀、寒凝、阳虚、气血两虚
2、带下
白带 ---脾肾阳虚、寒凝下注
黄带 -----湿热下注
赤白带 ---肝经郁热、湿热下注
十、问小儿
重点询句以下几个方面,
1、出生前后情况
2、预防接种及传染病史
3、此次发病原因
谢 谢 !
主讲, 王艳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其陪诊者以了
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问诊的临床意义,
1.是了解疾病全过程的主要手段
2.是收集自觉症状及既往史、家族史、个人
史等的唯一途径
3.是掌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线索的重要来
源
问诊注意事项
1.环境安静
2.对待病人的态度严肃、可亲
3.忌用病人听不懂的医学术语
4.不可凭主观意愿去暗示套问病情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
往史、个人生活史和家族史。
一、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等。
便于与家属联系及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二、主诉
病者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
时间。
三、现病史
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经过。
四、既往史
既往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
五、个人史
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 姻
生育
六、家族史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恶寒,怕冷较重,虽加衣被或近火亦不缓解。
畏寒,怕冷较轻,添加衣被或近火有所缓解。
恶风,遇风觉冷,无风或避风即不觉冷。
寒战,严重怕冷,以致全身颤抖不已。
发热,指体温高于正常,也指自觉全身或某
一局部发热而体温不一定升高的症状。
寒热的类型
1.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
多为外感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外感风寒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外感风热表证
发热轻而恶风,外感风邪、伤风表证
2.但寒不热,病人仅感恶寒而不发热,
多为里寒证,
新病恶寒,寒邪直中 ―― 实寒证
久病畏寒,阳气亏虚 ―― 虚寒证
3.但热不寒,只发热而不恶寒
多见于里热证
壮热,里热证
潮热,阳明潮热 —阳明腑实证
午后、夜间潮热 —湿温热伏、虚热证
微热,见于内伤病及温热病后期
4.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 伤寒少阳证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 疟邪伏藏于
半表半里证
二、问汗
1.有汗无汗
表证有汗 —多属于中风表虚证或表热
证
表证无汗 ---伤寒表实证
里证有汗 ---里热证
里证无汗 ---多见于久病里证
2、特殊汗出
自汗 ---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
常见于气虚、阳虚证 。
盗汗 ---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
多见于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证
绝汗 ---在病情危重情况下,大汗不止
常见于亡阳证或亡阴证
战汗 ---在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
动而出汗者 多见于正邪交争、病变转折点
3、局部汗出
头汗 ---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
常见于上焦热盛、中焦湿热、气 虚不 固,
亡阳证
半身出汗 ---身体半身出汗,另一半无汗
多见于中风后遗症、痿证等
手足心汗 ---手足心出汗太多
多见于阴虚内热,阳气内郁,中焦湿热
心胸汗 ---多见于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
三、问疼痛
1:部位 ---头痛、胸痛、胁痛、脘痛、腹痛、
背痛、腰痛、四肢痛、周身疼痛
2:性质
胀痛 ---疼痛有胀的感觉
多由气滞或火热上攻所致
刺痛 ---痛如针刺、部位固定不移
多见于血瘀
走窜痛 —痛处游走不定
多因气滞所致
固定痛 ---痛处固定不移
多属于血瘀;湿滞所致 的着痹
冷痛 ---痛时有冷感、喜暖
多为寒滞脏腑、经络或阳虚失温
灼痛 ---痛时有灼热感
多为火邪窜络或阴虚火旺
绞痛 ---疼痛剧烈如刀绞
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寒邪凝滞气机
所致
隐痛 ---疼痛不剧烈尚可忍受
多由精血亏损或阳气虚弱不足
重痛 ---痛时有沉重感
多由湿滞所致
空痛 ---痛时有空虚感
多由气血精髓不足失养所致
掣痛 ---痛牵扯由一处连及它处
多由气血精亏虚组织失养所致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1、头晕, 自觉头有晕旋感,重者视物旋转,
站立不稳不能睁眼。
头晕而胀,烦燥易怒,舌红脉数 -肝火上炎
头晕而重,如物缠裹,胸闷呕恶,苔腻脉濡
---痰湿内阻
头晕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细 -气血亏虚
头晕刺痛,唇舌青紫 ---瘀血阻于脑络
2、胸闷,自觉胸中满闷痞塞不舒。
伴心悸气短 ---心气不足
伴刺痛 ------心血瘀阻
伴痰多 ------痰湿阻肺
3、心悸,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
主。
由惊骇而作,或心悸易惊,恐惧不安 —惊悸 —多由外
因所引起
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达脐腹 —怔忡 —多由内因引起,
是惊悸的进一步发展
常见于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血瘀阻、水气凌
心、胆郁痰扰
4、胁胀, 胁下一侧或两侧胀满,似有物撑。
多由肝胆气机郁滞或肝胆湿热内阻
5,脘痞, 自觉胃脘胀闷不舒
实证 ---痰湿、水饮停滞于胃
虚证 ---脾胃气虚
6、腹胀, 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舒,如物支撑
虚证 ---脾胃虚弱
实证 ---气滞、寒凝、湿热、食积、燥屎、水
停
7、身重,自觉身体有沉重酸困的感觉。
多由湿邪、水饮等留滞肌肤、筋骨、关节
8、麻木,肌肤感觉减退、甚至消失。
多由气血亏虚、肝风内动、痰湿瘀阻滞经络
五、问耳目
1、问耳
耳鸣: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
实证 ---多因肝胆火盛、上扰清窍
虚证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肾精亏虚耳失
所养
耳聋:有不同程度听力减退,甚至听丧失
实证 ---肝胆火邪上扰精窍
虚证 ---肾虚或脾虚不能上充清窍
重听:听力减退、听音不清、声音重复
虚证 ---肾精虚衰不能上荣耳窍
实证 ---痰浊上蒙或风邪上袭耳窍
2、问目
目痒:眼睑、内眦或目珠有痒感
实证 ---肝经风火上扰
虚证 ---血虚目失所养
目痛:单目或双目疼痛
痛剧 —-实证 —风热上袭或肝火上炎
痛微 --虚证 --阴虚火旺
目眩:视物旋转如坐舟车,黑点如蚊蝇飞舞
实证 ---风火上扰或痰湿上蒙清窍
虚证 ---肝肾不足,精亏血虚,目失所养
目昏:视物昏明,模糊不清。
雀盲: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如
雀之盲。
歧视:视一物为二物
以上三症均为 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致
六、问睡眠
1、失眠,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
再睡或睡而不酣易惊醒,甚至彻夜不眠
实证 ---心肝火旺、痰热内扰、食积内扰心神
虚证 ---阴虚火旺内扰心神、血虚不能濡养心神
2、嗜睡,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入睡
多见于 痰湿内阻、阳虚阴盛
七、问饮食口味
1、口渴与饮水
口不渴饮: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
口渴欲饮:津液受伤,多见于燥证、热证
2、食欲与食量
食量减退 ---多见于湿邪困脾、脾胃气虚,食
滞胃脘
厌食 ---多见于食积
消谷善饥 ---多为胃火盛,腐熟太过
饥不欲食 ---多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
偏嗜食物 ---多为小儿虫证
3、口味
口淡 ---脾胃气虚或寒证
口苦 ---肝胆火旺
口甜 ---脾胃湿热、食积
口酸 ---食积、肝胃蕴热、肝胃不和
口涩 ---燥热伤津脏腑热盛
口咸 -----肾虚、寒水上泛
口粘腻 ---湿浊停滞、痰饮食积
七、问二便
1、大便
( 1)便次异常,
便秘: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
便而艰涩不通,便次减少
实证 ---寒凝气滞、燥屎、热邪阻结肠道
虚证 ---阴血不足、大肠津亏
泄泻: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便如稀水样
实证 —-大肠湿热、食滞肠道、寒湿困脾、饮
停胃肠
虚证 ---脾阳虚或脾肾阳虚
( 2)便质异常
完谷不化,脾胃虚寒、肾阳虚衰
溏结不调,肝郁脾虚
脓血便,湿热阻于肠道,脉络损伤
( 3)排便感异常
肛门灼热,湿热下注
里急后重,大肠湿热
排便不爽,湿滞肠道、食积、肝郁脾虚、气虚
滑泻失禁,脾肾阳虚、肛门失约
肛门气坠,脾虚中气下陷
2、小便
( 1)尿量异常
尿量增多 ---虚寒证、消渴
尿量减少 ---水肿、热证
( 2)尿次异常
小便频数 ---膀胱湿热、肾阳虚膀胱失约
癃闭 -----肾阳虚,瘀血、结石阻滞尿道
( 3)排尿感异常
小便涩痛 ---膀胱湿热
尿后余沥不尽 ---肾虚膀胱不固
小便失禁 ------肾气不固
遗尿 ---------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九、问经带
1、月经
( 1)经期异常
月经先期 ---血热、气虚、肝郁、阴虚火旺
月经后期 ---寒凝、血虚、痰阻、气滞血瘀
先后不定期 ---肝郁气滞、脾肾亏损、血瘀胞
宫
( 2)经量异常
月经过多 ---血热、气虚、血瘀胞宫
月经过少 ---血虚、气血两虚、寒凝血瘀
闭经 -----气血亏虚、气滞血瘀寒凝胞宫
崩漏 -----邪热迫血妄行、气虚冲任不固
痛经 -----气滞、血瘀、寒凝、阳虚、气血两虚
2、带下
白带 ---脾肾阳虚、寒凝下注
黄带 -----湿热下注
赤白带 ---肝经郁热、湿热下注
十、问小儿
重点询句以下几个方面,
1、出生前后情况
2、预防接种及传染病史
3、此次发病原因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