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辨脾病证候
脾生理功能与病理特点:
脾, 水谷 ( 气血生化之源 ― 纳少
主运化 后天之本 ) 气血不足
水湿 ――― 水肿, 泄泻
功能
主统血 ―― 出 血
主升清 ―― 久泻, 脱肛, 内脏下垂
位居中焦
外应于腹 腹痛, 腹胀
部位 主肌肉, 四肢 消瘦, 四肢无力
开窍于口 口糜, 口唇色淡等
其华在唇
特点:
脾气宜升 ―― 脾升胃降, 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喜燥恶湿 ―― 易受湿邪困遏
一、脾气虚证
[概念]
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以食少、腹
胀、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
证候。
[成因]
① 饮食不调 ② 劳倦过度
③ 思虑过久 ④ 禀赋不足
⑤ 年老体弱 ⑥ 久病, 大病
[临床表现及分析 ]
脾气虚弱, 运化失司 ―― 纳少, 腹胀,
食后更甚
食入不消, 清浊不分, 下注大肠 ―
― 泄泻
气血生化不足 ―― 肢体倦怠, 形体消瘦,
少气懒言, 面色无华
水湿不运 ―――― 水肿, 肥胖
气虚 ――― 舌淡苔白, 脉缓弱
辨证要点:
纳呆, 腹胀, 便溏等
+
气虚证
二,脾虚气陷证
[概念]
指脾气虚弱, 中气下陷, 以脘腹重坠,
内脏下垂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
证候 。 又名脾 [中 ]气下陷证 。
[成因]
① 久泄久痢 ② 劳倦过度
③ 妇女孕产过多
[临床表现及分析 ]
脾虚升举无力, 内脏失于托举
―― 脘腹重坠作胀, 食后加重 ( 胃下垂 )
其它内脏下垂 ( 子宫, 肾等 )
中气下陷 ―― 便意频频, 肛门重坠
久泻不止, 脱肛
清浊不分, 下注膀胱 ―― 小便浑浊如米泔
清阳不升, 头目失养 ―― 头晕目眩
脾气虚 ―― 纳少便溏, 气短乏力, 倦怠懒言,
面色无华, 舌淡苔白, 脉缓弱
辨证要点:
脾气虚 +内脏下垂等 =脾虚气陷证
三、脾阳虚证
[概念]
指脾阳虚衰, 失于温运, 阴寒内
生, 以食少, 腹胀腹痛, 便溏等为
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 又名脾虚寒
证 。
[成因]
① 脾气虚久 ② 过食生冷
③ 寒凉药太过 ④ 肾阳不足
[临床表现及分析 ]
脾阳虚衰, 运化失司 ―― 纳少腹胀, 大便稀溏
阳虚寒生, 寒凝气滞 ―― 脘腹隐痛, 喜温喜按
水湿不运, 泛溢肌肤 ―― 水肿
气化失司-- 尿少
胃阳不足, 寒饮不化-- 口泛清水, 呃逆呕吐
水湿下注 ―― 女子白带清稀量多 久泻
虚寒证 ―― 形寒肢冷, 面色苍白或咣白舌淡胖
或有齿痕, 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或弱
辨证要点:
脾气虚 +阳气虚证 =脾阳虚证
四,脾不统血证
[概念]
指脾气虚弱, 不能统摄血行, 以
各种慢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
候 。 又名脾 [气 ]不摄血证 。
[成因]
① 久病气虚 ② 劳倦过度
[临床表现及分析 ]
脾不摄血 ―― 便血, 尿血,
肌扭, 鼻扭,
妇女月经过多, 崩漏
脾气虚 ―― 面色萎黄或苍白,
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
舌淡苔白, 脉细无力等
辨证要点:
脾气虚 +出血症状 =脾不统血证
病例讨论
曹 ××, 女, 42岁, 该患素体虚弱, 少食纳呆,
大便稀软 。
近半年来时觉脘腹冷痛, 痛势绵绵, 喜温喜按,
食少腹胀, 大便清稀, 带下色白质稀, 畏寒肢冷,
口淡不渴, 下肢浮肿, 小便短少, 舌淡胖有齿痕苔
白滑, 脉沉迟无力 。
李 ××, 女, 30岁 。 两年前分娩后, 月经淋漓不
断, 经期持续不断 10天, 周期 15天左右, 经色淡
质稀 。 经常自觉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 腹胀纳呆,
大便稀溏, 面色萎黄, 舌淡苔白, 脉细弱,
五、寒湿困脾证
[概念]
指寒湿内盛, 困阻脾阳, 脾失温运,
以纳呆, 腹胀, 便溏, 身重等为主要表
现的寒湿证候 。 又名湿固脾阳证, 寒湿
中阻证, 太阴寒湿证 。
[成因]
① 寒湿内侵 ( 冒雨涉水
居住潮湿等 )
② 过食生冷
[临床表现及分析 ]
寒湿困阻脾阳, 运化失司, 升降失常 ――
脘腹胀闷 纳呆 泛恶欲吐 腹痛便溏
寒湿困阻气机, 经络不畅-- 头重如裹
周身困重 身痛
水湿外溢肌肤-- 水肿
气血生化无源 ―― 肌肤, 面色萎黄不泽
寒湿证 ―― 口淡不渴, 舌体胖大苔白厚腻
或水滑苔 脉濡缓
辨证要点:
以纳呆, 腹胀, 便溏, 身重, 苔白腻等
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
鉴别: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
均有纳呆食少, 腹胀, 便搪等表现,
但脾阳虚证为阳虚运化失职, 导致寒湿
内阻, 以虚为主;寒湿困脾证为寒湿内
盛, 阻遏脾阳, 以实为主 。
六、湿热蕴脾证
[概念]
指湿热内蕴, 脾失健运, 以腹胀,
纳呆, 发热, 身重, 便溏不爽等为
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候 。 又名中焦湿
热证, 脾经湿热证 。
[成因]
① 湿热内侵 ② 饮食不节
[临床表现及分析 ]
湿热中阻, 运化失司, 升降失常 ――
脘腹胀闷 纳呆厌油 恶心呕吐
湿热熏蒸肝胆, 胆汁外溢--
面目皮肤发黄 ( 阳黄 )
湿热蕴于肌肤-- 湿疹 皮肤疮疡
痤疮 身痒等
湿热下注 气机不利 ――
泻泄 大便不爽 尿少而黄
湿热证 ―― 身热不扬, 舌红胖大苔黄厚
腻, 脉濡数
辨证要点:
脾胃功能失调 +湿热证 =湿热蕴脾证
思考题
1、脾气虚、脾不统血和中气下陷证有何
区别和联系?
2、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和治则是什么?
3、试述湿热蕴脾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及治则。
4、如何鉴别脾阳虚证和寒湿困脾证?
脾生理功能与病理特点:
脾, 水谷 ( 气血生化之源 ― 纳少
主运化 后天之本 ) 气血不足
水湿 ――― 水肿, 泄泻
功能
主统血 ―― 出 血
主升清 ―― 久泻, 脱肛, 内脏下垂
位居中焦
外应于腹 腹痛, 腹胀
部位 主肌肉, 四肢 消瘦, 四肢无力
开窍于口 口糜, 口唇色淡等
其华在唇
特点:
脾气宜升 ―― 脾升胃降, 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喜燥恶湿 ―― 易受湿邪困遏
一、脾气虚证
[概念]
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以食少、腹
胀、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
证候。
[成因]
① 饮食不调 ② 劳倦过度
③ 思虑过久 ④ 禀赋不足
⑤ 年老体弱 ⑥ 久病, 大病
[临床表现及分析 ]
脾气虚弱, 运化失司 ―― 纳少, 腹胀,
食后更甚
食入不消, 清浊不分, 下注大肠 ―
― 泄泻
气血生化不足 ―― 肢体倦怠, 形体消瘦,
少气懒言, 面色无华
水湿不运 ―――― 水肿, 肥胖
气虚 ――― 舌淡苔白, 脉缓弱
辨证要点:
纳呆, 腹胀, 便溏等
+
气虚证
二,脾虚气陷证
[概念]
指脾气虚弱, 中气下陷, 以脘腹重坠,
内脏下垂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
证候 。 又名脾 [中 ]气下陷证 。
[成因]
① 久泄久痢 ② 劳倦过度
③ 妇女孕产过多
[临床表现及分析 ]
脾虚升举无力, 内脏失于托举
―― 脘腹重坠作胀, 食后加重 ( 胃下垂 )
其它内脏下垂 ( 子宫, 肾等 )
中气下陷 ―― 便意频频, 肛门重坠
久泻不止, 脱肛
清浊不分, 下注膀胱 ―― 小便浑浊如米泔
清阳不升, 头目失养 ―― 头晕目眩
脾气虚 ―― 纳少便溏, 气短乏力, 倦怠懒言,
面色无华, 舌淡苔白, 脉缓弱
辨证要点:
脾气虚 +内脏下垂等 =脾虚气陷证
三、脾阳虚证
[概念]
指脾阳虚衰, 失于温运, 阴寒内
生, 以食少, 腹胀腹痛, 便溏等为
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 又名脾虚寒
证 。
[成因]
① 脾气虚久 ② 过食生冷
③ 寒凉药太过 ④ 肾阳不足
[临床表现及分析 ]
脾阳虚衰, 运化失司 ―― 纳少腹胀, 大便稀溏
阳虚寒生, 寒凝气滞 ―― 脘腹隐痛, 喜温喜按
水湿不运, 泛溢肌肤 ―― 水肿
气化失司-- 尿少
胃阳不足, 寒饮不化-- 口泛清水, 呃逆呕吐
水湿下注 ―― 女子白带清稀量多 久泻
虚寒证 ―― 形寒肢冷, 面色苍白或咣白舌淡胖
或有齿痕, 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或弱
辨证要点:
脾气虚 +阳气虚证 =脾阳虚证
四,脾不统血证
[概念]
指脾气虚弱, 不能统摄血行, 以
各种慢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
候 。 又名脾 [气 ]不摄血证 。
[成因]
① 久病气虚 ② 劳倦过度
[临床表现及分析 ]
脾不摄血 ―― 便血, 尿血,
肌扭, 鼻扭,
妇女月经过多, 崩漏
脾气虚 ―― 面色萎黄或苍白,
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
舌淡苔白, 脉细无力等
辨证要点:
脾气虚 +出血症状 =脾不统血证
病例讨论
曹 ××, 女, 42岁, 该患素体虚弱, 少食纳呆,
大便稀软 。
近半年来时觉脘腹冷痛, 痛势绵绵, 喜温喜按,
食少腹胀, 大便清稀, 带下色白质稀, 畏寒肢冷,
口淡不渴, 下肢浮肿, 小便短少, 舌淡胖有齿痕苔
白滑, 脉沉迟无力 。
李 ××, 女, 30岁 。 两年前分娩后, 月经淋漓不
断, 经期持续不断 10天, 周期 15天左右, 经色淡
质稀 。 经常自觉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 腹胀纳呆,
大便稀溏, 面色萎黄, 舌淡苔白, 脉细弱,
五、寒湿困脾证
[概念]
指寒湿内盛, 困阻脾阳, 脾失温运,
以纳呆, 腹胀, 便溏, 身重等为主要表
现的寒湿证候 。 又名湿固脾阳证, 寒湿
中阻证, 太阴寒湿证 。
[成因]
① 寒湿内侵 ( 冒雨涉水
居住潮湿等 )
② 过食生冷
[临床表现及分析 ]
寒湿困阻脾阳, 运化失司, 升降失常 ――
脘腹胀闷 纳呆 泛恶欲吐 腹痛便溏
寒湿困阻气机, 经络不畅-- 头重如裹
周身困重 身痛
水湿外溢肌肤-- 水肿
气血生化无源 ―― 肌肤, 面色萎黄不泽
寒湿证 ―― 口淡不渴, 舌体胖大苔白厚腻
或水滑苔 脉濡缓
辨证要点:
以纳呆, 腹胀, 便溏, 身重, 苔白腻等
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
鉴别: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
均有纳呆食少, 腹胀, 便搪等表现,
但脾阳虚证为阳虚运化失职, 导致寒湿
内阻, 以虚为主;寒湿困脾证为寒湿内
盛, 阻遏脾阳, 以实为主 。
六、湿热蕴脾证
[概念]
指湿热内蕴, 脾失健运, 以腹胀,
纳呆, 发热, 身重, 便溏不爽等为
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候 。 又名中焦湿
热证, 脾经湿热证 。
[成因]
① 湿热内侵 ② 饮食不节
[临床表现及分析 ]
湿热中阻, 运化失司, 升降失常 ――
脘腹胀闷 纳呆厌油 恶心呕吐
湿热熏蒸肝胆, 胆汁外溢--
面目皮肤发黄 ( 阳黄 )
湿热蕴于肌肤-- 湿疹 皮肤疮疡
痤疮 身痒等
湿热下注 气机不利 ――
泻泄 大便不爽 尿少而黄
湿热证 ―― 身热不扬, 舌红胖大苔黄厚
腻, 脉濡数
辨证要点:
脾胃功能失调 +湿热证 =湿热蕴脾证
思考题
1、脾气虚、脾不统血和中气下陷证有何
区别和联系?
2、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和治则是什么?
3、试述湿热蕴脾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及治则。
4、如何鉴别脾阳虚证和寒湿困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