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标准成本系统
【 本章要点 】 标准成本系统是用以衡量工作
效率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它包括标准成本
制定、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差异处理
三个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怎样
控制所投入资源的价格和数量,关键不在于
事后如何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而在于把成
本的事前计划、日常控制和最终产品成本确
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据以进行
全面的管理和控制。标准成本系统的运用,
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成本管理的
效率。
第一节 标准成本的概念
- 标准成本
? 标准成本的产生和形成:标准成本产生于上世纪
初期,在泰罗, 科学管理, 思想所提出的标准操
作方法中提出了, 标准人工成本, 的概念,由此
概念进一步引入, 标准材料成本, 和, 标准制造
费用, 的概念。早期的标准成本只是会计信息系
统之外的一种辅助计算工作,直至上世纪 30年代,
美国会计学界才将标准成本纳入会计信息系统,
成为成本会计的组成部分,至此出现了完整的标
准成本会计制度。标准成本是早期管理会计的支
柱之一,也是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标准成本的概念
- 标准成本
? 标准成本的概念:标准成本是根据企业现有生
产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等条件,通过事前精确调
查,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目标成本。主要用
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
?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主要区别在于,标准成
本基本上剔除了不应该发生的资源消耗量,即不
含有可避免的成本损失,如停工损失等。标准成
本是一种用来进行比较的参照系,将标准成本与
实际成本比较,可以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
因,避免不利差异再次发生。
第一节 标准成本的概念
- 标准成本
? 标准成本的作用:
1、是成本控制的依据;
2、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
3、可以作为存货计价的依据;
4、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第一节 标准成本的概念
- 标准成本
? 标准成本的分类:
根据制订基础的不同,可以有三种标准本:
1、基本标准成本;
2、理想标准成本;
3、现实标准成本。
第一节 标准成本的概念
- 标准成本系统
? 标准成本系统是用以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成本会计制
度,它包括标准成本制定、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和成本
差异处理三个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将成本计算与成本事
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紧密结合,是目前较为完善的成本
管理工具之一。
? 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以标准成本制定为起点,以成本差
异计算与分析为中心,以成本差异处理为终结,共同组
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确定主要决定于两个尺度:
衡量具体业务活动的, 价格标准, 和对该

务活动量的描述的, 数量标准,,其基本形
式:
标准成本 = 数量标准 × 价格标准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
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是料、工、
费结合的过程,标准成本也相应由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
个部分组成。
(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程序:
1、确定构成产品的直接材料品种;
2、逐一确定它们在产品中的标准数量
和标准价格;
3、汇总计算出某一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计算公式: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某材料数量标准
× 该材料单价标准)
(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程序:
1、区分直接人工的作业种类;
2、确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标准作业时
间和标准小时工资率;
3、汇总计算出某一产品的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计算公式: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 ∑(某产品某作业工时
标准 × 该产品该作业标准小时工资率)
(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是由许多单项费
用构成,各项费用习性不一,
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需要把
其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
造费用。
(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程序:
1、划分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用;
2、确定数量标准,即生产单位产品需用
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确定价格标
准,即制造费用分配率,是指单位标准工
时或机器小时应负担的变动(固定)制造
费用预算额;
3、汇总各部门单位产品的制造费用(制
造费用标准成本是按加工产品的部门分别
编制的)计算出某一产品的制造费用标准
成本。
(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 计算公式:
单位产品变动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 成本
=单位产品耗用的标准工时(机时)
× 单位工时(机时)变动 (固定)制
造 费用分配率标准
单位工时(机时)变动 (固定)制 造 费用分配率标准
=变动 (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总额 /总的标准工时
( 机时)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的制定实例
? 资料,P321
? 要求,应用单位产品标
准成本的制定方
法制定企业合格
产品的标准成本。
第三节 差异分析
有了标准成本,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存在的
差异额就是成本差异,具体划分为不利差异( U)
和有利差异( F)。
成本差异计算的通用公式:
成本差异 = 实际成本 — 标准成本
= 实际数量 × 实际价格 — 标准数量
× 标准价格
= 实际数量 ×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标准价格 × (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 价格差异 + 数量差异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 1、计算:分别计算价格差异与数量差异,实例
P323~ 324。
? 2、分析:实例 P324图表 13-2。
? ( 1)、影响材料价格差异的原因:购买批量、运
输方式、数量损耗、材料质量。责任与控制人:
采购部门。
? ( 2)、影响材料数量差异的原因:材料质量、工
人技术水平、机器故障、生产监督不力。责任与
控制人:生产部门、采购部门。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1、计算:分别计算价格差异与数量差异,实例
P325。例中, 工资率差异, 指小时工资率脱离标
准而形成的差异,是人工价格差异的表现形式。
例中, 效率差异, 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
成的差异,是人工数量差异的表现形式。
2、分析:实例 P326~ 327。
( 1)、影响人工价格差异的原因:工人升级或降
级使用、奖金发放不当、出勤率波动大。责任与
控制人:生产部门、劳动人事部门。
( 2)、影响人工数量差异的原因:工人经验不足,
工种不符合要求、材料质量、机器故障。责任与
控制人:生产部门、采购部门。
三、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 (一)、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析,
实例 P328图表 13-6,例中, 耗费差异, 指
变动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脱离标准而形成
的差异,是价格差异,产生原因主要是超
预算支出。例中, 效率差异, 指实际工时
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差异,是数量差异,
产生原因主要是劳动效率降低。
三、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 (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析,
实例 P329~ 330图表 13-8。固定制造费用
是与形成企业生产能力的资产联系在一起
的,因此其差异可以有三种表现形式,即:
? 耗费差异、效率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 1、耗费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
发生额与预算额之差,是价格差异。
计算公式: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 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固定
制造费用预算额
(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 2、效率差异:是指实际耗用机时脱离实
际产量应耗标准机时所引起的差异,是数
量差异。
计算公式: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
(实际耗用机时-实际产量应耗标准机
时) ×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 3、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是指实际耗用机时脱离
产能(即生产能量,指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生产
能力可达到的最高产量)标准总机时所引起的
差异,是数量差异。
计算公式:
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产能标准总机时 ※ -实际耗用机时)
×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标准产量应耗标准机时
(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 耗费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酌量性固定成本增加,
如职工培训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增加,以及资
源价格的变动,如工资率和税率变动等。效率差
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反映的是计划生产能量的
利用程度,一般不能说明固定制造费用的超支或
节约,需要具体分析。
(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 如果产能标准总机时等于实际产量应耗标准总机
时,说明企业的的生产能力已得到充分利用;如
果产能标准总机时大于实际产量应耗标准总机时,
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如果产能
标准总机时小于实际产量应耗标准总机时,说明
企业的生产能力已超额利用。这与市场供求关系
变化,产量和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等原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