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性 格
本章主要概念:
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度:人们在个性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被称为第三性征,性度是心理学用来来测量人的第三性征的指标。
性格类型: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某些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称之为性格类型。
第一节 性格概述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人们较熟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类较早进行研究的心理现象之一。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论述过他的学生的各种性格特征。论语中就记录了孔子对学生性格的描述:“闵子待侧,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他还把人分为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每种人有不同的性格。三国的刘劭在《人物志》中,提出12种不同的性格类型,即强毅、柔顺、雄悍、惧慎、凌楷、辩博、弘普、狷介、休动、沉静、朴露、韬谲。
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学者提奥夫拉斯塔在《各种各样的人》一书中,把在不同人身上表现的“阿谀奉承”、“吝啬”、“贪婪”、“粗野”、“虚荣”、“自私”等30种特征都用“性格”一词加以概括。这是一本有关性格问题的最早著作。若干年来,哲学家、文学家、心理学家等都对性格进行了不同的论述和描绘。性格已成为人和人之间个别差异的重要特征。
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首先,一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生活在集体中,处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下,每个人都意识到社会现实给予他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有其特定的应答活动。如果这些应答活动获得成功,就得到客观现实的积极强化;如果失败了,则被否定。人们在这种不断的应答活动中,调整着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方式。如果其中某些反应已经经常化而稳定起来,成为他经常采取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在某种情况下,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那么,这就意味着这些态度和行为方式已能标明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至于那些偶然表现出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和一时的举动,并不能标志某个人的性格特征。如一个勇敢的人,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有犹豫、震惊的表现,但不能由此而认为他是怯懦者。一个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在激情状态下,也可能做出冒失的举动,同样,不能因此而认为他是勇敢的人。
其次,因为性格是表现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一种具有稳定倾向的心理特征,所以它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之间的能力和气质类型各有不同,从而表征着个性的个别差异,那么由于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在一定场合下采取的行动总是同意识倾向相联系的,所以说性格是一种最能表征个性差异的心理特征。
第三,人的性格是后天获得的,是现实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一个人做什么,怎样做,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关联,并受到道德规范约束。性格标志着某个人的行为方向和其行为的结果。它可能有益于社会,也可能有害于社会。因此,性格有好、坏之分,始终有道德评价的意义。
性格的社会制约性有两种表现:其一,直接属于道德品质的性质特征。如公而忘私、与人为善,或损人利己、冷酷无情等,这些特征明显地表现出道德评价的意义。其二,有一些性格品质:如自尊心、虚荣心、谦虚、傲慢等,虽然不直接和道德品质相关联,但它们往往从属于个人的道德品质,也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它们也要受到社会道德舆论的好坏评价。
第四,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客观环境的变化往往使人的性格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在某种环境和家庭影响下成长的儿童,养成怯懦、孤独的性格特点,当他进入学校,经过集体的熏陶以及社会交往的日益增多,就可能使他们原来的性格特点有显著的变化。北京市海淀区某所小学的学生,过去和同学老师说话时声音特别小,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逐渐成长为语文课堂上的领读员。一个活泼愉快的学生,可能由于某种严重的打击,使他精神上蒙受挫伤,变得忧闷抑郁起来。
客观环境的影响,需要通过人的主观因素起作用。意识的自我调节对性格的改造起着重要作用。幼小儿童的行为方式没有定型,意识的自我调节水平较低,他们极易受环境影响,性格的可塑性更大。当一个人的社会知识经验丰富了,出现了比较系统化的思想,形成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他们的性格能在社会实践中在自我调节的水平上发展、改造。虽然,成人的行为方式比儿童稳定,但其性格也仍具有可塑性的一面。
二、第三性征
人发育出现第二性征以后,在个性方面会出现男性化、女性化的特征。人们在个性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被称为第三性征,心理学用性度指标来测量人的第三性征。心理学的性度概念,抛开人的男女生理差异,只依据体制、行为表现和能力来区分男性型和女性型。那些男性气质强,男性性格突出的人,就是男性性度强的人;反之,女子气质强,女性性格突出的人,就是女性性度强的人。一般来说,男子男性性度高,女子的女性性度高,但从行为和性格上看,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男女性度之分。男性型和女性型性格混合交织的存在于一个人的个性之中,只是个人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第三性征的女性型特征是清秀、苗条、温柔等,男性则是刚强、暴躁、粗喉大嗓等。第三性征随着人格的成熟而逐渐定型化。但是,从个体来说,第三性征对于男女来说都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实体”身上的结合。生活中既有缺少男子气的男人,也有缺少女子气质的女人。一些研究发现,现今男大学生的男性度有所提高,而女生的女性度则大幅下降,女生中更多的人具有中性和男性倾向。还有一些研究也发现,现代社会逐渐出现中性化的趋向,例如,服饰、发型就是这种中性化趋势的表现。心理学将及具有男子气,又具有女子气的人称为“男女双性化”,男女双性化被心理学界视为一种理想的性度,它使得性别角色的刻板影响得以消除,有助于人们从僵化的性别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三、性格的表现
(一)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
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人的性格特点也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被人们所认识的。
首先,人们的性格特点总是在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和游戏活动中得到表现。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行动,是其动机的倾向性、坚韧性及其他性格特征的表现。人们不仅在社会交往中发展和表现性格特征,而且表现出人的不同的精神面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特征则主要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例如,上课时有的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力特别集中,而有的学生则漫不经心;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心情紧张,表达语无伦次,有的则沉着冷静,表达赋予逻辑性;考试时,有的学生很难克服自己的紧张心理,甚至双手颤抖,有的学生则能泰然自若……。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表现出尚未定型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儿童喜欢集体游戏,有的喜欢个人游戏;有的喜欢文静的游戏,有的喜欢运动的游戏;有的喜欢现成的游戏,有的则喜欢创新的游戏……。诸如此类的活动,均能够发现出他们的性格特点。
由于人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因此,真正的了解人的性格特点,尚需要结合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进行判断。例如,在《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和尤三姐的性格品质就是在宁国府环境的映衬下得到鲜明的表现。尤二姐表现出软弱、甘愿受辱和性情浮浪的特点,而尤三姐在面对贾府几个浮华浪荡子弟时,则“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村俗流言,洒脱一阵,由着性儿那他兄弟二人嘲笑取乐”,她“更不容他兄弟多坐,竟撵出门去,自己关门睡去了”,而对心上人柳湘莲却一片痴心,当柳湘莲误解自己时,不惜拔剑自刎。这些都显示出尤三姐坚强豪迈、敢说敢为、品行端正、性情刚烈的性格特点,而这种性格特点的表现正是借助了宁国府这一特殊环境作为反衬。
参考资料11-1鲁智深的性格
“扑的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酱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由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个全堂水陆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起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动弹不得。
(二)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
语言表达思想、体现性格。人说话的风格与其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言语发现他的真诚或装模作样。而真诚的语言表明一个人性情直爽,善交际和诚恳;讲话装模作样,则表明逢场应付、卖弄言词技巧等虚伪性格。言语的风格还表现在说话的情绪特点,有的人说话时热情洋溢,表现他们乐观性格,说话风趣表现幽默的性格,说话冷嘲热讽表明性格的冷漠。此外,说话的口吻也表现出性格的特点。例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说话时的“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表现出孔乙己的陈俗、迂腐的性格特点;而施耐庵笔下的李逵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则反映出主人翁的粗鲁、耿直、反抗的性格特点。另外,在对话、骂声、劝说等都能够反映出人的性格特点。
(三)性格在人的外貌上的表现
十九世纪,相面术曾风行一时,我国古代也一直相信相面术,现代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等的研究均表明,人是不可貌相的,人的身材、体重、面貌不能绝然说明人的性格。然而,人的某些表情以及服饰打扮却能够显示出人的某些性格特点。
有些人的面部表情很富于表现力,尤其是眼睛在面部表情上起着重要作用。眼神的不同表现,可以显示出不同的性格特征。例如,苏联小说《青年近卫军》作者在描写邬丽亚和柳勃卡的不同性格时,就是借助于眼睛的描写。邬丽亚“张着一双这样美丽的、由于突然从内部放射出来的强烈光芒而睁得大大的、温润而乌黑的眼睛,使她自己就很像这支倒映在暗色的河水里的百合花。”而柳勃卡“却是那股非常喜欢惹事同时又非常天真无邪和聪明的神气,——流露在她那玫瑰色的、鼻子微翘的脸上,在那和她脸型比起来略微显大的涂了唇膏的饱满的双唇上,而主要的却是那双眯缝起来的天蓝色的、非常灵活的眼睛里的那股神气。”
不同的微笑也表现不同的性格特点。例如,甜蜜的笑、自嘲的笑、神秘的笑、惬意的笑、偷偷的笑等均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姿态也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如摇头晃脑、昂首挺胸反映出傲慢的性格;娇小姐整天噘着嘴、两臂前后甩动、稍不如意就眼睛上翻,显示出高傲的性格特点。
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还发现,一个人的服饰打扮,也可以表现人的性格特点。例如,契科夫为了表现别里科夫的迂腐可笑、愚蠢荒唐和守旧顽固的性格特点,就是通过描写别里科夫将自己“装在套子里”而得到表现。对于女性来说,她们随身携带的小包有时也能折射出她们的性格,例如,有强烈的上进心、办事可靠、品行端正、待人彬彬有礼的女士一般会选用色调温和、款式朴素大方的提包。
四、性格与气质、能力
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性格与气质、能力共同构成了个性心理特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性格与气质
在现实生活中,气质和性格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但是实际上性格和气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性格与气质的差异
首先,从起源上看,气质基本上是与生俱来的,产生于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而性格是后天的,性格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应了人的社会性;其次,从可塑性看,气质的改变相当困难,可塑性较小,而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影响相当明显,即使性格已经形成,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可以改变的;第三,从社会评价方面来看,气质所反映的往往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没有好坏之分,而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了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此具有好坏善恶之分。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又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首先,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由于性格的特征直接依赖于教育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性质和方法。一方面,父母对儿童的期望通过教育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性格形成,同时,婴儿早期形成的气质特点必然会影响和修正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进而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点具有独特的特点。例如,同样是乐于助人,多血质在助人时往往动作敏捷,情感明显外露,而粘液质则会表现出动作沉着,情感不外露。第三,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例如,要形成自制力,粘液质和抑郁质比较容易,而胆汁质和多血质相对困难。第四,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需要。
(二)性格与能力
性格与能力既有区别,又存在着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首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性格特征的制约。优良的性格特征和品质能够有效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办事认真、勤奋好学、意志坚强、谦虚谨慎、责任心、事业心等良好的性格品质,显然能够促进个体的能力形成和发展。能力是在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活动过程中的良好的性格品质和不良品质所起的作用明显不同,因而就会影响到能力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一些研究表明,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在性格的很多方面也较为优秀,如自制力、坚韧性等,另一些研究表明,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的个体,在满足自己需要方面往往选择延迟满足,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的即时满足。此外,优良的性格品质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智力的某些不足,如“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等都说明性格对能力发展的弥补作用。
其次,能力的形成过程本身也能够促使相应的性格特征得到发展。例如,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政治家的运筹帷幄等活动过程,会发展他们的不屈不挠、谨慎细心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第二节 性格差异
一、性格的结构理论
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含着各个侧面,具有各种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心理学家甚至罗列出几百种性格特征。分析性格结构在于把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或基本特征划分出来,以便确定它们在性格结构中的地位,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地了解性格的实质。
目前,我国心理学界通常从四个方面对性格的结构进行分析:即性格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总是以一定的态度给予反应。由于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人对待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1)对别人、集体和社会态度的性格特征。关于这方面的特征主要有:集体主义、富于同情心、诚实、正直、公而忘私、见义勇为等等,与此相反的是对集体利益和荣誉漠不关心,对人冷酷无情、自私、虚伪、狡诈、唯利是图等等。(2)对生活、学习、劳动、工作态度的特征。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勤劳或懒惰、朝气与暮气、乐观与悲观、有责任心或粗心大意、认真或马虎、,首创精神或墨守成规、节俭或浮华等等。(3)对自己态度的特征。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谦逊或自负、胆怯以及自我批判精神等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性格当作陋习分类列出。他说“人可能沾染许多陋习,其中有二十种是最为可怕的:善恶不分、懒惰、阳奉阴违、溜须拍马、逢迎讨好、缺乏主见、默认不公正、坚持错误、自高自大、爱说空话、撒谎、独自一人时干坏事、背弃被别人反对的朋友、不相信人的善良本质、伪善、幸灾乐祸、对弱者残忍、馋嘴与贪吃、吝啬”。
2、性格的意志特征
自信或自满、自豪或自卑、开朗大方或狭隘。
人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一定的困难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意志过程。人的意志品质特性是在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自觉而又稳定地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特征,如自觉性与盲目性,果断性与寡断性,自制力强与弱,坚韧性与软弱性等,这构成了性格的意志特征。具体表现如下:(1)对行为目标明确程度的特征。属于这方面的特征有:独立性或易受暗示性;有目的性或盲目性;组织性、纪律性或放纵无羁、散慢性等。(2)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属于这方面的特征主要有:主动性或被动性。(3)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的意志特征。如自制力或缺乏自制力、冲动性等。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镇定、果断、勇敢和顽强,以及献身精神等;相反的则是惊慌、犹豫不定、软弱怯懦,以及贪生怕死等等。(4)对已作出决定贯彻执行方面的特征。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包括:严肃认真、有恒心、坚韧性等;与此相反的是轻率马虎、虎头蛇尾、畏难、动摇性等。
性格的意志特征在紧急和困难条件下最容易得到表现。例如,汉武帝晚年时,派人四处寻找长生不老秘方,有一天,有人给汉武帝送来一坛长生不老酒,汉武帝收下备用。东方朔得知这一情况后,觉得是一个进谏的好时机,于是他将长生不老酒喝个精光,并故意让太监发现,押去见汉武帝,汉武帝喝令斩首,东方朔大笑,汉武帝问其笑因。东方朔说,如果长生不老酒是真的,我不会被杀死。如果我被杀死了,说明酒是假的。你为一坛假酒杀人值得吗?汉武帝终于从迷幻中解脱出来。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情绪状态经常影响人的活动,当人对情绪的控制具有经常的、比较稳定的表现时,这些特点就构成一个人的性格情绪特征。具体表现如下:(1)情绪强度方面的性格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的感染程度和支配程度,以及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的特征。例如,有的人情绪高涨、鲜明、富于热情,精神旺盛,有的人情绪安宁、冷漠等,就是指的这类特征。(2)情绪稳定性、持久性方面性格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情绪的持久性、稳定性或起伏波动的程度。有的人忽冷忽热只有几分钟的热情,有的人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就体现了人们情绪的性格特征在稳定性、持久性方面的差异。(3)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特征。情绪对人的身心稳定而持久的影响所形成的主导心境状态,显示着情绪的性格特征。例如,一个人可能经常处在精神饱满、欢乐愉快的情绪之中,是个乐观主义者;有的人可能是抑郁消沉,多愁善感者。诸如此类的主导心境都体现着人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风格方面的性格特点,称为性格的理智特征。若从认知水平考察,就构成人的智力。不要把性格的理智特征与智力发展水平相混淆。理智特征具体表现如下:(1)表现在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在被动感知和主动观察方面。前者,易受暗示,易被环境干扰;后者,不易受环境干扰,能按照自己的目的、任务进行观察,具有主动性、独立性、计划性和思考周密的性格特征。表现在知觉的详细分析和综合概括方面。前者,特别注意事物的细节,后者,多注意事物的整体和轮廓。还表现在感知的快速性和精确性方面。前者,反应迅速,但“粗枝大叶”,观察不深人,不持久;后者,观察深入精细,表露出敏锐的判断力。(2)表现在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深刻性、逻辑性和批判性等品质差异,也标志人和人之间性格的理智特征差异。如善于独立思考或搬用现成答案;偏好分析或偏好综合;富于创造性或思想保守;辩证、全面地看问题或主观、片面、爱钻“牛角尖”等都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3)表现在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主动想象和被动想象类型之分,前者借助想象来打开自己的活动界限,后者以想象来掩盖自己的无所作为。在想象中创造和再造成分的多少,往往也反映一个人性格的“独创性”或“依赖性”的特征。
二、性格类型理论
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某些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称之为性格类型。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把性格加以分类,有助于了解一个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和揭示性格的实质。许多心理学家试图划分人的性格类型,由于理论观点不同以及人的性格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性格类型分类:
1、按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分类——机能类型
智力、情感和意志在某个人身上占优势程度可划分性格的不同类型。如果某个人通过专门编制的关于知、情、意等心理机能测验,其测验数据标明某种机能超过其它机能,他就被确定为属于某方面的性格类型。情绪型性格的人情绪体验深刻而占优势,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意志型性格的人意志占优势,其行动目标明确,行为主动,具有果断、自制、持久而坚定的特性;理智型性格的人智力占优势,通常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以理智支配自己的行动。以上三种只是日常生活中极典型的性格类型,实际上多数人都是中间类型。
这种类型划分是一种以机能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它脱离人的心理生活内容和倾向性,把性格只看作心理过程或能力的简单组合。因此,这种类型划分只能是一种抽象的模式。
2、从心理倾向划分性格类型——内倾与外倾型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认为人生命中“力必多”的活动是一切行为变化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力必多”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则属于外倾性的人,“力必多”的活动倾向于自己则属于内倾性的人。外倾性的人感情外露,自由奔放,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善交际,活动能力强,但也有轻率的一面。内倾性的人处事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处事缺乏决断力,但一旦下定决心办某件事总能锲而不舍,交际面狭窄,适应环境比较困难。
人格内倾和外倾的概念已为大家所熟悉,在国外这一理论也被应用于教育、医疗等实践领域。但这种类型的划分并未摆脱气质类型的模式。荣格以一种假想的本能的能量,即他称之为“力必多”的东西,作为划分性格类型的基础,并没有考虑人的性格的社会实质。而且,这种分类只有质的区别,没有量的差异,仍过于简单。
3、文化、社会学的类型论
德国心理学家斯卜兰格(E.Spranger)和底尔太(W.Dilgtey)从文化社会学的观点出发,对性格予以分类。斯卜兰格把人的基本生活领域分为六个方面,根据人的认识、行为表现,认为一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人的性格区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政治型、社会型和宗教型等六种。底尔太则把人分成官能型、英雄型和瞑想型等三种类型。这种类型说是以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作为出发点来划分性格类型的。他们既不考虑作为文化价值的社会矛盾,也不考虑意识形态所具有的阶级因素,更不考虑人的个性倾向性形成所依据的生活经历。这种分类缺乏说服力与科学性。
4、按个体独立性程度划分性格类型——独立与依存型
按照个体独立性程度划分性格类型是目前西方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美国心理学家魏特金透过知觉来研究人的性格,他依据场的理论,把人分成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两种类型。前者也叫顺从型,后者称作独立型。他们认为这两种类型的人是按照两种对立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行工作的。独立型的人不易受外来事物的干扰,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能独立地判断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易于发挥自己的力量;顺从型的人倾向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易受附加物的干扰,常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应激能力差。这种分类已为实验所证实。
5、优越型与自卑型
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创立“个人心理学”,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划分性格类型。他认为“个人的生命,个人的精神活动都是具有一定目标性的。”“所有一切精神的动力都是处于一种指导性观念的控制之下的。”“人人都有一种根本的求权意志,一种求统治和优越的冲动力。”“人对优越的渴望起源于人的自卑感,而人的自卑感则是肇端于人在幼年时的无能。”“儿童对自卑的对抗叫补偿作用”,“补偿作用就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优越目标的基本动力”。他根据个人竞争性的不同,把性格划分为优越型与自卑型两种。前者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总想胜过别人,后者甘愿退让,不与人争,缺乏进取心。
三、性格特质理论
性格(人格)特质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的基本单位。
奥尔波特首次将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指某一社会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使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又可以区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的、最具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个;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卡特尔认为,人格特征是构成人格结构的基本单位,由于许多特质在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一个人的独特人格。他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人格特质的基本模型。模型分为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以及动力特质、能力特质、气质特质。见图9-1。
图11-1 卡特尔特质结构网络
(采自高玉祥,1989)
表面特质是一个人经常发生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根源特质是内蕴的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从众多的表面特质中分析出16种根源特质: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批判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
根据他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编制出了十六项人格因素量表,成为目前国际上广泛运用的人格测量工具。
表11-1 16种人格因素及分数意义的解释
因素名称
高分者特征
低分者特征
乐群性
外向,热情,乐群,坦率
社会性敌视,冷漠诡秘,孤独,缄默
聪慧性
警觉,富于想象,善于思考,聪明
迟钝,呆板,理解力不强
稳定性
不焦虑,成熟,能面对现实,有魄力
情绪激动,易烦恼,不能灵活应付生活挫折
恃强性
独立,积极,自信,攻击性,清高,武断,反抗权威
谦逊,顺从,通融,恭顺,自卑
兴奋型
轻松兴奋,随遇而安,活泼,健谈,冲动,好幻想
严肃,冷静,审慎,寡言,消极,抑郁,自满
有恒性
有恒负责,做事尽责
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精神
敢为性
冒险敢为,少有顾虑
畏怯退缩,缺乏自信心
敏感性
敏感,感情用事
理智的,着重现实,自恃其力
怀疑性
怀疑,刚愎自用,固执己见
信赖随和,易于人相处
幻想性
幻想的,豪放人性
现实,合乎成规,力求妥善合理
世故性
精明能干,世故,机灵
坦白,直率,天真,朴实
忧虑性
忧虑抑郁,烦恼自忧,内疚
安详,沉着,有信心
批判性
自由的,批判激进,不拘泥于现实
保守的,尊重传统观念与行为标准
独立性
自立自强,当机立断
依赖,随群附和
自律性
知己知彼,自律严谨
矛盾冲突,不顾大体,低整合性
紧张性
紧张,激动
心平气和,闲散宁静
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是从根源特质中区分出来的,体质特征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的,如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而环境特质则是由后天的环境所决定的,如焦虑、有恒性等。
该模型的最下层是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他们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他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在特质理论研究方面,艾森克、谈佩斯、特里根继续发展了早期的特质理论。艾森克认为人格是由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三个因素构成,并据此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塔佩斯则认为人格是由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组成,这五个因素是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特里根则认为构成人格的因素主要有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并据此建构了“七因素模型”。
第三节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性格的形成、发展和定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点等。个体性格的形成间接地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关于遗传对于性格的影响,早期的心理学界主要通过家谱分析进行研究,如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的研究,但是由于家谱分析的局限性和不可靠性,现代心理学家们已经摈弃了这种研究方法,代之而起的是双生子的研究。一些研究(M.W.Strickberger,1968)表明同卵双生子的许多生理和行为特征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的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在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以及对自己的态度方面较异卵双生子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方面,同卵双生子较异卵双生子具有更高的相关,而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性格的意志特征和品德方面则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斯卡尔(Scarr 1969)和艾森克(Eysenck)的研究均证明遗传基因在性格形成过程中起着特定的作用。
遗传因素是如何对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呢?心理学界一般认为遗传因素通过气质和智力影响我们的性格。上一章我们已经说过,气质特点主要取决于人的神经系统,在遗传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气质,按照自己的活动方式,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而且,在遗传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气质差异还制约着父母和其他教养者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效果。人的高级神经系统的某些特点和差异会对儿童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不可遏止型的神经系统就可能较为容易形成勇敢的性格品质。再如,对他人冷淡和热情的儿童,成人对他们的关注明显有区别,这种区别就会渐进的影响他们今后的性格特点。与遗传因素紧密相关的智力也使性格形成的重要基础。个体在运用自己的智慧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审时度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客观规律。这样就会促使自己勇于克服困难,在艰难险阻中表现出自觉、大胆、果断和坚韧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除神经系统外,人的身高、体重、外貌等特点,也对性格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为,这些外在的生理方面的特点会影响周围的人对其所抱有的期望和态度,这些态度才是影响到其性格的形成主要原因,而不是生理特点的本身。例如,外貌较好由于较多的受到周围人的关注,更容易与他人进行交流,往往更容易形成自信、开朗等性格特点。而外貌较差,尤其是某些生理方面的缺陷对于性格的负面影响更大。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外貌与性格的某些说法,例如,人们一般认为矮子多肚肠,头发硬的人心狠,嘴唇薄的人话多,胖子热情等都广为流传,可见,人们从一开始就有根据其外形推测其内心品质的习俗。这些社会评价在儿童幼年时就已经出现,它影响到教养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教养方法,例如身体强健的儿童,由于父母的呵护相对较少,容易形成独立的性格特点,而身体多病的儿童,由于更多的受到父母的关爱,容易养成依赖的、神经过敏的、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同时,体型外貌还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对自己的看法和世界观,例如,个子矮小、体型瘦弱以及身体有缺陷的人倾向于还休、胆怯、消极、忧愁以及性格内向。
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性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性格特点,是其成员的性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一个成员深深地融入了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儿童从小就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的群体中,因此,文化因素、社会因素都会对儿童的习惯那个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会造就不同的群体性格特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不同地方的人会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例如北京人“豪爽”,上海人“细腻”,他们的差别往往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社会文化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这主要取决于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影响力越大。影响力的强弱还取决于行为的社会意义,对于社会意义不大的行为,社会允许有较大的差异;而对社会意义十分重大的行为,就不允许有较大的差异。一个人的性格极端偏离社会的要求,如攻击性过强,则不被社会所认可。
当前,社会文化对个体性格的塑造,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进行。首先,大众传媒在传递信息为人们提供娱乐的同时,已经将主流文化对人的性格要求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深刻的改变着社会面貌的同时,影响着青少年的性格。当前影响力最大的当推音画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对青少年一代性格的形成的影响。这些相关媒体在帮助青少年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拓展交往空间的同时,也使很多青少年对这些媒体产生心理依赖,使他们难于获得正常的交流手段,迷恋于虚拟的空间,产生各种类型的性格异常。其次,社会习俗和社会风气深刻的影响着下一代的性格结构和特点,尤其是当社会习俗和社会风气与主流社会的教化产生矛盾甚至冲突时,青少年往往会无所适从,从而影响其性格的正常发展。此外,社会文化背景还通过民族性格对其成员产生影响。例如,人们经常会谈论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性格差异,有人认为东方人顺从、柔和、温文尔雅,但趋向于保守,大多性格内向。西方人激情满怀,豪放不羁,富于创新,敢于冒险,大多性格外向。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造成行动举止、态度体验和道德规范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从而同时就已经开始逐渐形成并最终定型。例如,人类学家米德(M.Mead)于1925年实地考察了马努斯岛(Manus),发现马努斯人在男女两性典型性格特征方面与其他民族不同。男性马努斯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只承担抚育子女的任务。所以男性就比女性从小就更喜欢玩布娃娃,更富有嫉妒心理。米德还考察了嘉姆布利族,发现那里的男性就是文明社会的女性,女性则是文明社会的男性。所有的捕鱼、打猎、农耕、家事、育儿和社交活动都是女性的工作,男性只担负家庭的礼仪和修饰自己的身体。女性主动求婚,以鉴赏男性的竞技和演剧作为择偶的标准。因此,该民族的女性比文明社会的女性显得更加强壮和自立,而男性则神经脆弱、情绪多变,依赖女性生活。可见,许多性格特点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文环熏陶的结果。
三、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在儿童的性格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使各种道德观念的集中点,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家庭而发生作用的。有人说: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的性格发展。相传德国元帅隆美尔在波茨坦军事学院担任教官时,他教育儿子曼弗得雷说:要勇敢并不难,你只要克服一次恐惧就行了。接着,他就让儿子带着救生圈从游泳池边的跳板上跳下去。儿子因恐惧而不敢往下跳,隆美尔就告诉他,如果发生危险他会脱掉靴子跳下去救他,但是儿子要求他先把靴子脱掉做好准备,但面对众多的学员,隆美尔断然拒绝了,结果儿子也断然从跳台梯子上走了下来。可见,儿童在不断的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一般来说,孩子与父母的性格较为相似。
在家庭环境中,对儿童的性格影响较大的因素首推父母的教养态度。有的心理学家将父母的教养态度分为三种:民主的、权威的和放纵的。在这三种养育态度中,由于民主的父母既能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又在某种程度上加以限制和制止;既保护孩子的活动,又给以文化和社会的训练。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非常融洽,儿童相应的发展出谦虚、有礼貌、待人亲切等良好的性格品质。相反,权威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动辄干涉、限制、斥责、打骂,他们对孩子缺乏耐心,希望子女惟命是从。因此,孩子已形成恐惧、缺乏自尊和自信、撒谎等不良品质;放纵的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百般宠爱、没有约束要求,孩子易变成好吃懒做、自私自利、蛮不讲理、任性、缺乏独立性等不良性格品质。
表11-2母亲的养育态度对子女性格的影响情况表
母亲的态度
子 女 的 性 格
支配的
服从、无主动性、消极的、依赖的、温和
照管过甚的
幼稚的、依赖的、神经质的、被动的、胆怯
保护的
缺乏社会性、深思的、亲切的、非神经质的、情绪安定
溺爱的
任性的、反抗的、幼稚的、神经质的
顺应的
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的、粗暴的
忽视
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创造力强、社会性的
拒绝的
神经质的、反抗的、粗暴的、企图别人注意、冷淡的
残酷的
执拗的、冷酷的、神经质的、逃避的、独立的
民主的
独立的、爽直的、协作的、亲切的、社交的
专制的
依赖的、反抗的、情绪不安、自我中心、大胆的
除了父母的养育态度外,家庭气氛以及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均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一些研究表明,和睦的、相互尊重的、相互理解的、在事业上和生活上相互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都会给儿童的性格带来很坏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对青少年性格发生不良影响的双亲,主要由以下四种类型:不信任社会的双亲,会造成孩子性格方面的怀疑、多心、敌视、爱欺负人、难于同伴相处等不良性格特点;只图眼前快乐的双亲,会造成孩子形成胸无大志、缺乏原则性、意志薄弱、组织纪律差以及热衷于简单活动等性格特点;为达到目的比西冒险的双亲,会形成孩子贪得无厌、冒险、弄虚作假等性格特点;爱动武的双亲,往往会形成儿童双重性格,他们一方面在双亲面前畏受畏尾、情绪焦虑不安、爱撒谎,另一方面靠武力确定自己的地位,在同伴前横行霸道。
心理学家塞尔曼(Sellman)、贝尔(Bell)等研究发现,儿童在家庭中的排行也影响儿童的某些性格特点。贝尔发现,长子(女)的性格多偏于保守,进取心较弱,缺乏自信心,易受人暗示,不善于表达感情,缺乏安全感等。这种情况可能与长子(女)在家庭中经历的地位变化有关,他们在家庭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受到父母的较多关注,但是当他的弟妹出生后,他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因而出现的情绪不适应现象可能使其这些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目前,我国城市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对其性格的影响目前尚未有定论,但是一些研究者已经发现在独生子女群体中存在的任性、自私自利、不关心别人等性格特点相当普遍。因此,加强独生子女教育应该是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从小学开始,儿童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从时间上来说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性格形成的影响非常之大,不仅如此,学校系统的、群体的教育影响往往更能够对儿童产生巨大的影响。
学校对学生性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校风、班风、团队组织、教师的榜样作用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途径产生的。
教师的教育态度。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深刻的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教育态度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情感、能力和行为特征等各个方面所具有的倾向及态度。由于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情感、能力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教师所持的教育态度各不相同。有人将教师的不同教育态度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权威主义的教育态度,教师独揽大权,采取专制的作风,在班级各项活动中,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第二种是民主的教育态度,教师以民主的方式教育学生,十分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活动的计划,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计划,根据客观情况进行学生评价。第三种是放任的态度,教师不控制学生的行动,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一切活动都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师不负任何责任,经常无原则的迁就学生。这三种教育态度对学生性格的影响见表9-3。
表9-3 教师教育态度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情况表
教育态度
学生的性格
权威主义的
情绪紧张,不是冷淡就是带有攻击性。教师在尝试毕恭毕敬,不在场时秩序混乱,不能自制。
民主的
情绪稳定,积极,态度友好,有领导能力。
放任的
无团体目标,无组织,无纪律,放任状态。
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的地位。每个学生都在班级里处于一定的地位,在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这种角色地位影响着学生的性格。有的学生在班级中人缘好、地位高,有的学生被人孤立、受人嫌弃。处于受欢迎地位的学生往往情绪高涨而稳定,充满幸福感,自信心强,助人为乐,坦率热情;而处于被孤立的和嫌弃地位的学生,常常认为自己有许多朋友,实际处境艰难,无法与大家融洽而感到失意,导致性格孤僻。随着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的变化,他们的性格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有人作了一个研究,将班级中的4名不受重视的学生挑选出来,任命他们为班干部,在他们工作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一个学期结束后,发现他们在班级里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第二个学期的班干部改选,4人中的3人又被选为班干部。与此同时,对他们进行的性格测验表明,其自尊心、安定感、明朗性、协调性、诚实和坚韧性等性格特征的得分明显的提高。
教师的性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教师给学生的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有的。”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教师自身也作为周围世界的一部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观察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师的性格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着学生,教师自身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这种影响是其它任何教育影响都无可比拟的,也使其他教育手段所不可替代的。我国著名话剧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刘厚明先生在北师大附中读书时,深受平易近人、教学有法的班主任江山野先生的影响,处处模仿江先生,立志向江先生一样成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此后的三十多年,江山野先生一直影响着刘厚明先生。
本章思考题:
1、试阐述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2、如何分析一个人的性格?
3、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4、性格理论主要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