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师院心理学教研室段姗姗制作
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
第二节 知觉的概述
第四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五节 观察和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节 感知觉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
㈠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反映。
㈡感觉的重要性,
感觉剥夺实验 ( sensory deprivation)
二、感觉的种类:
㈠外部感觉:
⒈视觉:适宜刺激为 380~ 760毫微秒的光波,感受器是
视网膜上的视细胞。
首页
实验 1:
研究人员给被试事先戴上一副特殊的三棱眼镜,使被试通过眼镜
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曲的,同时请被试用手触摸这根木棍,触觉
告诉他是直的,而当研究人员问:, 木棍是什么形状的?, 结果有
90%的人都认为:, 木棍是弯的,
几种视觉现象:
视觉后象,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
而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
颜色视觉,不同波长的光波作用于人眼引起了颜色视觉经验。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从而得到融合的感觉。
视敏度:即视力,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视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首页
暗适应,指由亮处到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指由暗处到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⒉ 听觉:
适宜刺激为 20~ 20000赫兹的声波。
⒊ 嗅觉和味觉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感觉。
味觉是由溶于水的化学物质通过味蕾产生的感觉。
⒋ 肤觉( skin sense)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称为肤觉。包
括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首页
㈡ 内部感觉:
⒈ 机体觉(内脏感觉)
机体觉由于内脏活动作用于感受器而产生的,包括饥饿、
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
⒉平衡觉(静觉)
静觉是由人体做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
时所引起的。
⒊运动觉(本体感觉)
运动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
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继续
首页
Bexton,Heron,Scott( 1954)的感觉剥夺的实验
返回
首页
盯着灯泡看 30秒 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
把你的目光移到任何白色的区域,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返回
首页
凝视左边的十字约 30秒,再看右边的十字,
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返回
首页
第二节 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㈠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
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㈡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共同点 区别 联系
感觉
知觉
对客观事物
的直接反映
知觉的基础
感觉的深入
个别属性
整体
首页
首页
二、知觉的种类:
㈠物体知觉: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为对象的知觉。
⒈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负
责处理物体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包括形状
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
方向知觉与性格
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⒊ 运动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移动及速度的反映。
真动现象,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
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
首页
似动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把
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运动的现象。
① 动景运动 ; ②自主运动; ③诱导运动
㈡社会知觉:以社会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⒈对他人的知觉:
⒉自我知觉
⒊人际知觉
㈢错觉( illusion)
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包括 视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和方位错觉。
首页
继续
方向知觉与性格
从心理活动看,人们运用视觉线索和前庭感觉信息时存在着个体差异。尤其当两类信
息不一致时,有的人更多地依赖于内耳前庭感觉的信息,而有的人则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环境
的视觉线索。可以通过棒框仪测量。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 A),框内有一
根倾斜的直棒,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
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 B);另一类是以方框为
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直(图 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
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
B CA
场独立性( B)强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独来独往,对社会交往不感
兴趣,生活上不太注意别人的意见,不轻易动感情,喜欢从事与人少有交往的职业。
场依存性强( C)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寻求社会支助,喜欢社会交
往,重视他人的意见,容易接受团体的建议,好动感情,喜欢从事与热闹打交道的工
作。
首页
返回
似动现象
动景运动又叫 Φ现象,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
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看到原
来两个静止的物体的连续运动的现象。
返回
首页
错 觉
首页
返回
三、社会知觉的偏差
⑴首因效应( prinacy effect)
最先接受到的信息对人形成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的现象。
实验,James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
⑵近因效应( recency effect)
最后接受到的信息对人们形成印象具有重要作用的现象。
实验:改变 Lichens的部分条件。 Lichens提醒被试不要受第一印象的
误导,要全面地进行评价;并将 E,I两段文字隔开呈现给被试。呈现一
段描述后花 5分钟让其做无关工作(数学题、听故事等)。此种情况下,
被试倾向于根据后面一段描述评价 Jame。
继续
首页
Luchins设计了两段文字描写一个男孩一天的活动。并
进行不同顺序的编排,让被试评价他的性格特征。
文字 ( E) 体现了 Jame活泼外向的性格,Jame与朋友们
一起上学;在阳光下晒太阳;在商店与熟人聊天;与前几
天刚刚认识的女孩打招呼等。
文字 ( I) 体现了 Jame沉默内向的性格,Jame独自放
学回家;走在街道荫凉的一边;在商店里静静地买东西;
与女孩见面不打招呼等。
E 95%认为 Jame外向友好
I 3%认为 Jame外向友好
E— I 78%认为 Jame外向友好
I— E 18%认为 Jame外向友好
返回
首页
⑶ 晕轮效应( halo effect)
对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印象后,倾向于根据此推论
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 戴恩实验 )
⑷刻板印象( stereotype)
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 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
美国人 — 民主、天真、乐观、友善、坦率
英国人 — 有绅士风度、聪明、守旧、传统
法国人 — 爱好艺术、轻率、热情、开朗
德国人 — 严谨、勤奋、呆板、聪明
日本人 — 爱国、尚武、进取、善模范
继续
首页
戴恩等人 (K.Dion,et al,1972)曾用实验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
他们让被试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分别是无魅力的、中等的和
有魅力的。然后,让被试评定这些人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原本可能与有、
无魅力是无关的,但评定的结果却显示,有魅力的人得到了最高的评价,无
魅力的人得到了最低的评价。具体的评价结果见下表:
无魅力者 中等者 有魅力者
受欢迎性 56.31 62.42 65.39
婚姻的美满 0.37 0.41 1.70
职业地位 1.70 2.02 2.25
做父母的能力 3.91 4.55 3.54
社会和职业幸福 5.28 6.34 6.37
一般幸福 8.83 11.60 11.60
结婚的可能性 1.52 1.83 2.17
返回
首页
第三节 感知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用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的大小的指标叫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就是指感觉出来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
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
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
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
差异量的能力。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也成反比关
系:即人的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
首页
二、感受性的变化:
㈠感觉的适应:
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这种
现象叫适应。
㈡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 1) 同时对比 是刺激物同时作用产生的对比现象。
( 2)继时对比是刺激物先后作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2、不同分析器的相互作用。
( 1) 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强烈)刺激,能提高(降低)其他分
析器的感受性。
首页
( 2)感觉补偿,它是指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
到部分弥补作用的现象。
( 3)联觉也是一种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它是指一种感觉的感
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
三、知觉的特性
㈠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 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
象的特性。
影响因素: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
来。
首页
2、对象的动静状态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
被知觉为对象。
3、人的主观状态符合人们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
事物更容易成为人们的知觉对象 。
㈡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对客体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进
行整体性的反映的特性。
主观轮廓图 影响知觉的整体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
括以下几条规律:
(1)接近性:凡距离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
首页
(2)相似性:凡形状或颜色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被
看成一个整体。
(3)连续性:凡能够组成一个连续体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
体。
(4)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
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良好图形,人们总是倾向于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看成是一个
完美的图形。
㈢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 是指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
和解释事物,并有语词加以标志的特性。
首页
影响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
2、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知识经验,实践经历、兴
趣爱好,言语提示 )
㈣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即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
时,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恒常性主要发生在视觉范围内:如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 等。
继续
首页
花
瓶
与
人
像
返回
首页
感觉对比
返回
首页
主
观
轮
廓
图
一
继续
首页
主
观
轮
廓
图
二
继续
首页
主
观
轮
廓
图
三
返回
首页
返回
首页
FLY
返回
首页
兔子还是鸭子 返回
首页
骑
马
者
返回
首页
大
小
恒
常
性
返回
首页
形状恒常性
返回
首页
颜色恒常性
返回
首页
方向恒常性
返回
首页
第四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 感觉强度律的运用
刺激物的强度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 教师讲课的
声音大小, 板书大小都要适度, 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 听清楚;
实验, 演示应该使实验观象明显, 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 。
二, 知觉选择性规律的运用
? 根据知觉选择性的规律, 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感知对象 。
? 对象的活动性是知觉选择性的重要条件 。 因此, 教师讲课时抑扬顿
挫的语调和适当的手势动作等都可以使对象被优先感知 。
? 演示直观教具和做实验如果注意增加活动的特点, 效果会更好 。
? 知觉对象的新颖性具有吸引力, 容易被优先感知 。 因此, 教师要使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一定新意 。
首页
三、知觉理解性规律的运用
根据知觉的理解性是知识经验与语言密切相关的规律,教师应该使
感性认识与语言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做到语言和直观
相结合。
四、克服社会知觉偏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社会知觉的偏差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告诉
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既不能凭第一印象,个别品质或某种新
异性去看待学生,更不能用固定不变的眼光去评价学生。教师要善于
从全面、深入、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学生,更要善于用辩证的、发展的
眼光去评价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
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五、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运用
运用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使多种分桥器协同活动。从而
提高感知效果。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学习的积极性。
首页
第五节 观察和观察力的培养
一、观察与观察力
(一)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
过程。
(二) 观察力 即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知觉事物的能力。
这是一种善于发现事物典型特征的能力。
二、观察力的培养
(一)明确观察目的任务
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首要条件。观察的目的
任务愈明确,观察者对知觉对象的反映就愈完整,愈清晰;反之,
否则,盲目地知觉就会走马看花,甚至无所收获。
首页
(二)做有关的知识准备
观察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一个知识贫乏
的人,对相应事物不可能作精细的观察。因此,要使学生从良好的观察中
培养观察力,就要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为观察做好知识准备。
(三)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训练
合理的观察方法或程序一般是从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即先对
整体有一个初步的、一般的、粗略的认识。再分出对象的各个部分,然后
再现察了解对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整体获得全面、深入、正确的
认识。
(四)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要获得良好的观察效果,就要及时把所见、所闻、所得详细记录下来
(或作笔记和日记),并且对这些片断的、日积月累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
理清脉络,了解到事物的关系,找出前因后果,写出总结或报告。这样有
助于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习惯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首页
(五 )要启发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
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使学生的观察有明确的方向性。在观察
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析事物的特点,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要诱导学生抓
住事物的重要特征。要指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启发
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继续
首页
图
中
有
多
少
种
动
物
图
中
有
多
少
张
脸
继续
首页
返回
首页
思 考 题
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什么是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3、影响感受性变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根椐感知觉规律怎样提高直观效果?
5、什么是观察?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页
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
第二节 知觉的概述
第四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五节 观察和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节 感知觉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
㈠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反映。
㈡感觉的重要性,
感觉剥夺实验 ( sensory deprivation)
二、感觉的种类:
㈠外部感觉:
⒈视觉:适宜刺激为 380~ 760毫微秒的光波,感受器是
视网膜上的视细胞。
首页
实验 1:
研究人员给被试事先戴上一副特殊的三棱眼镜,使被试通过眼镜
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曲的,同时请被试用手触摸这根木棍,触觉
告诉他是直的,而当研究人员问:, 木棍是什么形状的?, 结果有
90%的人都认为:, 木棍是弯的,
几种视觉现象:
视觉后象,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
而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
颜色视觉,不同波长的光波作用于人眼引起了颜色视觉经验。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从而得到融合的感觉。
视敏度:即视力,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视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首页
暗适应,指由亮处到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指由暗处到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⒉ 听觉:
适宜刺激为 20~ 20000赫兹的声波。
⒊ 嗅觉和味觉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感觉。
味觉是由溶于水的化学物质通过味蕾产生的感觉。
⒋ 肤觉( skin sense)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称为肤觉。包
括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首页
㈡ 内部感觉:
⒈ 机体觉(内脏感觉)
机体觉由于内脏活动作用于感受器而产生的,包括饥饿、
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
⒉平衡觉(静觉)
静觉是由人体做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
时所引起的。
⒊运动觉(本体感觉)
运动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
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继续
首页
Bexton,Heron,Scott( 1954)的感觉剥夺的实验
返回
首页
盯着灯泡看 30秒 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
把你的目光移到任何白色的区域,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返回
首页
凝视左边的十字约 30秒,再看右边的十字,
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返回
首页
第二节 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㈠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
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㈡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共同点 区别 联系
感觉
知觉
对客观事物
的直接反映
知觉的基础
感觉的深入
个别属性
整体
首页
首页
二、知觉的种类:
㈠物体知觉: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为对象的知觉。
⒈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负
责处理物体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包括形状
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
方向知觉与性格
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⒊ 运动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移动及速度的反映。
真动现象,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
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
首页
似动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把
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运动的现象。
① 动景运动 ; ②自主运动; ③诱导运动
㈡社会知觉:以社会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⒈对他人的知觉:
⒉自我知觉
⒊人际知觉
㈢错觉( illusion)
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包括 视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和方位错觉。
首页
继续
方向知觉与性格
从心理活动看,人们运用视觉线索和前庭感觉信息时存在着个体差异。尤其当两类信
息不一致时,有的人更多地依赖于内耳前庭感觉的信息,而有的人则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环境
的视觉线索。可以通过棒框仪测量。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 A),框内有一
根倾斜的直棒,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
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 B);另一类是以方框为
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直(图 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
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
B CA
场独立性( B)强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独来独往,对社会交往不感
兴趣,生活上不太注意别人的意见,不轻易动感情,喜欢从事与人少有交往的职业。
场依存性强( C)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寻求社会支助,喜欢社会交
往,重视他人的意见,容易接受团体的建议,好动感情,喜欢从事与热闹打交道的工
作。
首页
返回
似动现象
动景运动又叫 Φ现象,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
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看到原
来两个静止的物体的连续运动的现象。
返回
首页
错 觉
首页
返回
三、社会知觉的偏差
⑴首因效应( prinacy effect)
最先接受到的信息对人形成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的现象。
实验,James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
⑵近因效应( recency effect)
最后接受到的信息对人们形成印象具有重要作用的现象。
实验:改变 Lichens的部分条件。 Lichens提醒被试不要受第一印象的
误导,要全面地进行评价;并将 E,I两段文字隔开呈现给被试。呈现一
段描述后花 5分钟让其做无关工作(数学题、听故事等)。此种情况下,
被试倾向于根据后面一段描述评价 Jame。
继续
首页
Luchins设计了两段文字描写一个男孩一天的活动。并
进行不同顺序的编排,让被试评价他的性格特征。
文字 ( E) 体现了 Jame活泼外向的性格,Jame与朋友们
一起上学;在阳光下晒太阳;在商店与熟人聊天;与前几
天刚刚认识的女孩打招呼等。
文字 ( I) 体现了 Jame沉默内向的性格,Jame独自放
学回家;走在街道荫凉的一边;在商店里静静地买东西;
与女孩见面不打招呼等。
E 95%认为 Jame外向友好
I 3%认为 Jame外向友好
E— I 78%认为 Jame外向友好
I— E 18%认为 Jame外向友好
返回
首页
⑶ 晕轮效应( halo effect)
对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印象后,倾向于根据此推论
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 戴恩实验 )
⑷刻板印象( stereotype)
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 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
美国人 — 民主、天真、乐观、友善、坦率
英国人 — 有绅士风度、聪明、守旧、传统
法国人 — 爱好艺术、轻率、热情、开朗
德国人 — 严谨、勤奋、呆板、聪明
日本人 — 爱国、尚武、进取、善模范
继续
首页
戴恩等人 (K.Dion,et al,1972)曾用实验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
他们让被试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分别是无魅力的、中等的和
有魅力的。然后,让被试评定这些人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原本可能与有、
无魅力是无关的,但评定的结果却显示,有魅力的人得到了最高的评价,无
魅力的人得到了最低的评价。具体的评价结果见下表:
无魅力者 中等者 有魅力者
受欢迎性 56.31 62.42 65.39
婚姻的美满 0.37 0.41 1.70
职业地位 1.70 2.02 2.25
做父母的能力 3.91 4.55 3.54
社会和职业幸福 5.28 6.34 6.37
一般幸福 8.83 11.60 11.60
结婚的可能性 1.52 1.83 2.17
返回
首页
第三节 感知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用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的大小的指标叫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就是指感觉出来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
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
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
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
差异量的能力。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也成反比关
系:即人的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
首页
二、感受性的变化:
㈠感觉的适应:
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这种
现象叫适应。
㈡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 1) 同时对比 是刺激物同时作用产生的对比现象。
( 2)继时对比是刺激物先后作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2、不同分析器的相互作用。
( 1) 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强烈)刺激,能提高(降低)其他分
析器的感受性。
首页
( 2)感觉补偿,它是指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
到部分弥补作用的现象。
( 3)联觉也是一种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它是指一种感觉的感
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
三、知觉的特性
㈠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 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
象的特性。
影响因素: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
来。
首页
2、对象的动静状态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
被知觉为对象。
3、人的主观状态符合人们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
事物更容易成为人们的知觉对象 。
㈡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对客体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进
行整体性的反映的特性。
主观轮廓图 影响知觉的整体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
括以下几条规律:
(1)接近性:凡距离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
首页
(2)相似性:凡形状或颜色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被
看成一个整体。
(3)连续性:凡能够组成一个连续体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
体。
(4)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
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良好图形,人们总是倾向于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看成是一个
完美的图形。
㈢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 是指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
和解释事物,并有语词加以标志的特性。
首页
影响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
2、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知识经验,实践经历、兴
趣爱好,言语提示 )
㈣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即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
时,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恒常性主要发生在视觉范围内:如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 等。
继续
首页
花
瓶
与
人
像
返回
首页
感觉对比
返回
首页
主
观
轮
廓
图
一
继续
首页
主
观
轮
廓
图
二
继续
首页
主
观
轮
廓
图
三
返回
首页
返回
首页
FLY
返回
首页
兔子还是鸭子 返回
首页
骑
马
者
返回
首页
大
小
恒
常
性
返回
首页
形状恒常性
返回
首页
颜色恒常性
返回
首页
方向恒常性
返回
首页
第四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 感觉强度律的运用
刺激物的强度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 教师讲课的
声音大小, 板书大小都要适度, 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 听清楚;
实验, 演示应该使实验观象明显, 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 。
二, 知觉选择性规律的运用
? 根据知觉选择性的规律, 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感知对象 。
? 对象的活动性是知觉选择性的重要条件 。 因此, 教师讲课时抑扬顿
挫的语调和适当的手势动作等都可以使对象被优先感知 。
? 演示直观教具和做实验如果注意增加活动的特点, 效果会更好 。
? 知觉对象的新颖性具有吸引力, 容易被优先感知 。 因此, 教师要使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一定新意 。
首页
三、知觉理解性规律的运用
根据知觉的理解性是知识经验与语言密切相关的规律,教师应该使
感性认识与语言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做到语言和直观
相结合。
四、克服社会知觉偏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社会知觉的偏差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告诉
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既不能凭第一印象,个别品质或某种新
异性去看待学生,更不能用固定不变的眼光去评价学生。教师要善于
从全面、深入、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学生,更要善于用辩证的、发展的
眼光去评价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
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五、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运用
运用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使多种分桥器协同活动。从而
提高感知效果。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学习的积极性。
首页
第五节 观察和观察力的培养
一、观察与观察力
(一)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
过程。
(二) 观察力 即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知觉事物的能力。
这是一种善于发现事物典型特征的能力。
二、观察力的培养
(一)明确观察目的任务
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首要条件。观察的目的
任务愈明确,观察者对知觉对象的反映就愈完整,愈清晰;反之,
否则,盲目地知觉就会走马看花,甚至无所收获。
首页
(二)做有关的知识准备
观察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一个知识贫乏
的人,对相应事物不可能作精细的观察。因此,要使学生从良好的观察中
培养观察力,就要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为观察做好知识准备。
(三)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训练
合理的观察方法或程序一般是从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即先对
整体有一个初步的、一般的、粗略的认识。再分出对象的各个部分,然后
再现察了解对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整体获得全面、深入、正确的
认识。
(四)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要获得良好的观察效果,就要及时把所见、所闻、所得详细记录下来
(或作笔记和日记),并且对这些片断的、日积月累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
理清脉络,了解到事物的关系,找出前因后果,写出总结或报告。这样有
助于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习惯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首页
(五 )要启发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
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使学生的观察有明确的方向性。在观察
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析事物的特点,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要诱导学生抓
住事物的重要特征。要指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启发
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继续
首页
图
中
有
多
少
种
动
物
图
中
有
多
少
张
脸
继续
首页
返回
首页
思 考 题
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什么是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3、影响感受性变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根椐感知觉规律怎样提高直观效果?
5、什么是观察?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