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量子力学的诞生
一、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二、早期量子论( 1900—— 1924)
三、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
四、自由粒子波函数
1,20世纪初之前的物理学的成就
a.机械运动 ——牛顿力学
b.热运动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
c.电磁现象 ——麦克斯韦方程组
d.光学现象 ——波动光学
一、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1899年开尔文在欧洲科学家新年聚会的贺词中说:
物理学晴朗的天空上,飘着几朵令人不安的乌云
黑体辐射
迈克尔逊
— 莫雷实验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
康普顿 效应
量子力学 狭义相对论
2、世纪之交实验物理学对理论物理学的挑战
( 1)迈克耳逊 —莫雷实验
1887年,阿尔贝特 ·迈克尔逊和爱德华 ·莫
雷在克里夫兰的卡思应用科学学校进行了测量
以太速度的实验。但结果一无所获,从而证明
了以太不存在,说明了光速在真空中的不变性。
十八十九世纪时,人们认为“真空”中
存在着一种无所不在的物体称为“以太”,
光波应该通过以太传播 。
( 2)固体比热
固体的低温热容量,根据杜隆 —泊替定律,能
量均分定理,每一个自由度,1mol固体的热容量
为,
kT/2
因此固体的定容 mol比热为,3R
与温度T无关。
但,实验仅在室温以上成立,低温时 CV(T)下降,
与 T有关。
B3 N k RVC = =3
B k T 2
( 3)黑体辐射
绝对黑体的空腔模型
一个物体能全部吸
收透射在它上面的辐射
而无反射,这种物体称
为绝对黑体。
在一定温度下,当空腔与内部的辐射
处于平衡时,腔壁单位面积所发出的辐射能
量与其吸收的辐射能量相等,实验测出平衡
时辐射能量密度按波长分布的曲线,其形状
和位置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与空腔材料或形
状无关。
维恩( Wien)由热力学的讨论,加上一些特殊
的假设得出一个分布公式,维恩公式,
即随着温度升高,热辐射峰值向短波高频方向移动 。
瑞利( Rayleigh)和金斯( Jeans)根据经典电
动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也得到一个黑体辐射能量分布
公式,瑞利 —金斯公式,
可以看出这个公式对高频无效,因为此时能
量密度趋于无限大,这就是著名的紫外灾难。
2 /31 CTd C e d??? ? ? ???
221
3
2
8C kTd T d d
CC?
?? ? ? ? ? ???
o
实验值
/μm
)(0 TM ?
维恩线
瑞利 --金斯线

外 灾

普 朗
克 线
?1 2 3 4 5 6 7 8
下面我们将说到普朗克公式
2 /31 CTd C e d??? ? ? ???
221
3
2
8C kTd T d d
CC?
?? ? ? ? ? ???
3
3
81
1
h
kT
hdd
C e? ?
??? ? ???
?
( 4)光电效应
光的照射下,
金属中的电子吸收
光能而逸出金属表
面的现象称为光电
效应。
爱因斯坦于
1905年提出光量子
(光子)理论,成
功解释光电效应。
O O
O O
O O
V
G
A K
B O O
m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图
由光电效应得到四条规律,
0aUk νU??
? ?2 012 aW m v e U e k νU? ? ? ?
2
0
1
2 m
m V e k ν e U??
dN I
dt ?
(a)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成
正比,
??? ??W
(b)光电子的初动能 W随入射光的频率 ν线性增加,
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上述四点中,(a)可以用经典的理论解释,(b) (c)
(d)却无法用经典理论解释。
(c)只有当入射光频率 ? 大于一定的频率时 ?0才会
产生光电效应
(d)光电效应 是瞬时发生的:驰豫时间不超过 10-9s,
根据经典的电磁波理论能量的积累时间大约为 80s
( 5)光谱实验和原子模型
a)氢原子谱线
巴耳末

赖曼系
0.8 0.6 0.4 0.2 波长 m
m 可 见 光 紫 外 线
布喇 帕邢系
m m 5.0 4.0 3.0 2.0 1.0 红 外 线
普芳德系
开系
R称为氢原子的里德伯常量
谱线的波长 的倒数 称为波数
巴尔末公式,
n>k,n,k取整数
从 1885年至 1924年科学家们先后在可见光、
紫外和红外区发现了氢原子的光谱线系列,并
得到普遍的实验规律。
里兹并合原理,
光谱中有
也为可能的谱线。
,或 线,则,
1? 2? 12??? 12||???
经典的电磁理论认为若体系发出频率为
的谱线,则也可以发射其谐波
而实验上并没有得到。
?
n?
b)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卢瑟福根据
alpha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
原子有核模型。原子的质量
几乎集中于带正电的原子核,
而核的半径只占整个原子半
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
带负电的电子散布在核的外
围。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
成功地解释了 a 粒子散射实
验。
然而,根据经典的电磁学理论,绕核
运动的电子不断辐射电磁波,轨道半经随
能耗而连续变小,最终应落到原子核中来,
另外,其光谱应是连续变化的带状光谱,
而实验所得到的是分立谱。
这让人感到无法理解。
二、早期量子论( 1900——1924)
1、普朗克公式和普朗克假设
普朗克用插值方法试图调
和维恩公式和瑞利 —金斯
公式,得到,
表示为 或用 λ
3
3
81
1
h
kT
h
dd
C
e
? ?
??
? ? ???
?
5
21
(,)
1
hc
kT
ch
MT
e ?
?
?
?
??
?
普朗克发现要解释上列公式,需要作三个假设,
(1)辐射黑体中分子和原子的振动可视为线性谐振
子,这些线性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这
些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
下,谐振子的能量不能取任意值,只能是某一最
小能量 ? 的整数倍,
,2,3 n? ? ? ?L
(2)谐振子吸收或发射的能量正比于 ?
(3)吸收或发射频率为 的电磁辐射,只能以
的常数倍 ? h?
2、爱因斯坦公式
爱因斯坦从普朗克的能量
子假设中得到启发,他假定光
在空间传播时,也具有粒子性,
想象一束光是一束以 c 运动
的粒子流,这些粒子称为光量
子,现在称为光子,每一光子
的 能量为 hv,光的能流密
度决定于单位时间内通过该
单位面积的光子数。
根据光子理论,光电效应可解释如下,当金属
中一个自由电子从入射光中吸收一个光子后,就
获得能量,如果 大于电子
从金属表面逸出时所需的逸出功,这个电
子就从金属中逸出 。 从而得出爱因斯坦方程,
?h A ?h
Amvh ν m ?? 2
2
1
光强大,光子数多,释放的光电子也多,所
以光电流也大。
电子只要吸收一个光子就可以从金属表面逸出
,所以无须时间的累积。
3、玻尔的量子化假设,(1913,论原子分子结
构” )
( 1)定态假设,原子系统只
能处在一系列具有 不连续能
量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上电
子虽然绕核做圆周运动但并
不向外辐射电磁波 。 这些状
态称为原子系统的 稳定状态
(简称定态) 。
这些定态的能量,
E1,E2,E3,…En
( 2)量子化条件,在这些稳定状态下电子绕核
运动的 轨道角动量的值,必须为 h / 2? 的 整数
倍,是不连续的,即有,
轨道半径?r ( 1,2,3 )
2
hL m v r n n n
?? ? ? ? ? ??h
( 3)跃迁假设,电子从一个能量为 En 稳定态 跃
迁 到另一能量为 Ek稳定态时,要吸收或发射一个
频率为 ?的光子,有,
h
EE kn
kn
??? —— 辐射频率公式
按照玻尔的这些假设,从经典力学可以推出巴
耳末公式
)11( 22
nk
Rc ???
索末菲将玻尔的量子化条件推广为
? ? nhpdq
c
eR s
3
4
4 ??
m?
?
?
??
se
? ?2104??
e,( SI)
e,( CGS)
玻尔根据对应原理思想,定量地求出了氢原
子能级公式为,
?
?
3,2,1,
2
2
2
4
22
42
????? n
n
me
nh
meE
n
?
可以解释H原子光谱,和其他的电子体系,
如 Li+,Na+,K+,但对于 He原子的能级情况
却无法计算。
另外,玻尔假设也不能计算谱线的强度。
4、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于 1923年 9月 10日
在法国科学院, 会议通报, 上
发表了有关物质波的第一篇论
文, 波和粒子,,在这篇文章
中从与粒子能量相联系的频率
?出发,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认为“一般的”物质也具有波
粒二象性的性质,因而提出了
物质波的概念.他认为,一个
能量为 E,动量为 P的粒子与频
率为 v和波长为 λ的波相当.仿
照爱因斯坦关系,粒子的能量、
动量与相应的频率和波长的关
系为,
这就是德布罗意关系式,
德布罗意在他的理论中主要是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
和德布罗意关系式.他的理论确实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匠心独创.他从物理学最基本的假定出发所作出的类比
推理,其严密性是无懈可击的,而理论的独创性更给人
以深刻的印象.但由于缺乏实验验证,并没有引起人们
的注意.但当德布罗意的导师朗之万( 1872—1946)将
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寄给爱因斯坦时,爱因斯坦大加赞
赏,称赞说:“瞧瞧吧,看来疯狂,可真是站得住脚
呢!”并认为他揭开了“自然界巨大面罩的一角”,经
过爱因斯坦的推荐,人们才开始重视对物质波的理论研
究和实验验证,
5、证实量子性的早期实验及解释
(1)康普顿效应
(2)戴维逊 —革末实验:电子波动性的验证
(3)电子的双缝衍射和其透射金箔实验:电子波动

(4)斯特恩 —盖拉赫实验:原子、分子的波动性。
单缝衍射实验。
(5)弗兰克 —赫兹实验:原子内部能级是分立的。
作业,
1、证明普朗克公式在高频区内化为维恩公
式,在低频区内化为瑞利 —金斯公式。
2、由玻尔角动量量子化条件导出氢原子能
级公式 En。
3、粒子波限制在长宽高为 a1,a2,a3的箱中
运动,E=p2/2μ,试由驻波条件,求粒子
能量的分立值 En1n2n3。
三、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 1923—1927 )
1






),(??r?






1.薛定谔,波动力学,Schroedinger 方程,
波函数
2、海森堡,矩阵力学,求出测量某力学量的可
能值(期望值),平均值,各值出现的几率,
谱线的强度等物理量,可直接与实验数据对照。
2
?????
xpx
海森堡不确定关系,
4、狄拉克、泡利、波恩、约丹对量子力
学所做的贡献
3、玻尔:对应原理,并协原理
5、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的等价性,
薛定谔 +泡利原理解释了元素周期表
四、自由电子波函数;
平面波
1、自由粒子( v<<c),其能量 E和动量 p都是常量,
由德布罗意公式,
)](2c o s [ vtxA ??? ??
?? ??? hE
knhp
?
??? ??
?
nk ?
2
?
?
?
?
波函数 为,
若波沿单位矢量方向传播,则应写成
]c o s [)](2c o s [ trkAvtnrA ?
?
? ??????? ?
???
量子力学中描写自由粒子的平面波必须用复数
形式(见 p28,§ 2.3),所以
)( trkiAe ????? ??
自由粒子的平面波
)( EtrpiAe ???? ???
若自由粒子运动方向取 x轴方向,则
)(),( EtpxiAetx ??? ?
作业,
1、背诵普朗克量子化的三条假设,写出普
朗克公式。
2、由玻尔角动量量子化假设导出电子在园
轨道上运动时 H原子的能级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