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
第三章 溶 液
溶 液
?上善若水
?天下莫柔弱如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 老子 : “ 道德经 ”
? 溶液是典型的多组分体系 .
? 定义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在分子水平上均匀混合
所形成的单相体系即为溶液 (solution).
? 广义的溶液包括 :
? 气态溶液 (如空气等 );
? 液态溶液 ,简称溶液 (如白酒等 );
? 固态溶液 (如某些金银饰品 ).
? 溶液的组分一般分为两大类 :
? 溶剂 (solvent): 通常为含量最多者 ;
? 溶质 (solute): 通常为含量较少者 .
? 溶液按其分子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可分为 :
? 非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溶液 .
第一节 溶液表示法
? 溶液的组成常采用的表示法为 :
? 1. 物质的量分数 xi (mole fraction),又称摩尔分数 .
? 溶液中的某一组分 i, 其摩尔分数浓度的定义为 :
? xi=ni/n总 (1)
? (1)式中 : ni是体系所含 i 组分的摩尔数 , n是体系的总摩尔数 .
? 浓度摩尔分数是某组分的摩尔数与总摩尔数的比值 , 故它是无
量纲的纯数 .
? 在化学热力学中 , 摩尔分数是最常用最方便的浓度单位 .
? 2. 质量摩尔浓度 mi(molality).
? 质量摩尔浓度的定义为 :
? mi=ni/WA (2)
? (2)式中 , WA是溶剂 A的质量 , 其单位可取 kg等 .
? mi的物理含义是 : 单位质量 (1kg)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的数量 .
? 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常取 : mol.kg-1.
? mi与 xi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联系 :
? xi=miMA/(1+MA(∑ mi)) (3)
? (3)式中 MA为溶剂 A的化学式量 (kg.mol-1), 当溶液的浓度极稀
时 , 可以认为 :
? MA(∑ mi)<<1
? 故对于极稀的溶液 , (3)式可以简化为 :
? xi=miMA (极稀溶液 ) (4)
? 质量摩尔浓度的优点是可以用称重法准确配制溶液 , 且溶液的
浓度不随体系温度而发生变化 .
? 3. 物质的量浓度 ci(molarity).
? 溶质 i的物质的量浓度 ci的定义为 :
? ci=ni/V (5)
? (5)式中 : V是溶液体系的体积 , 单位常用 L或 m3表示 .
? 物质的量浓度 c的物理含义是 : 在单位体积 (如 1L)中所含溶质
的摩尔数 . 其单位是 : mol.L-1或 mol.m-3.
? 可以推得 , c与 x的关系为 :
? ci=xi·(r(nA+∑ ni)/(nAMA+ ∑ niMi)) (6)
? (6)式中 : r为溶液的密度 (kg.L-1); nA是溶剂 A的摩尔数 ; ni是溶
质的摩尔数 ; MA是溶剂 A的摩尔质量 ; Mi是溶质 i 的摩尔质量 .
? 当溶液的浓度极稀时 , 可以证明 :
? mi=ci/r (7)
? 如果是极稀的水溶液 , 溶液的密度约等于纯水的密度 (1kg.L-1),
故极稀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mi在数值上等于其物质
的量浓度 ci的值 .
? 物质的量浓度在分析化学中经常用到 , 其优点是配制和计算比
较容易 , 但其缺点是它随着溶液的温度而变化 .
? 4. 质量分数 w.
? 溶液中组分 i的质量分数 w的定义为 :
? wi=物质 i的质量 /溶液的总质量 (8)
? 另外 , 溶液浓度的表示法还有百分比浓度等 .
? 在物理化学中所常用的浓度是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 .
? 5. 重量百分浓度 (%):
? 定义式 :
? B%=(WB/W总 )× 100%
? 重量百分浓度表示溶质 B在溶液总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
第二节 理想气体 (ideal gas)
? 气体是气态溶液 .
? 溶液体系最重要的热力学函数为 化学势 , 首先将讨论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
?一 . chemical potential of pure ideal gas
? 纯组分的化学势 m即为其摩尔吉布斯自由能 Gm:
? mi = Gm(i)
? 由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 有 :
? (?m/?p)T= (?Gm/?p)T=Vm (1)
? 在恒温条件下积分 :
? ∫ dm=∫ Vmdp=∫ RT/pdp
?积分上式得 :
? m(T,p)=m0(T,p0)+RT ln(p/p0) (2)
?注意积分的上下限分别为 :
? m: 温度为 T, 压力为 p的纯理想气体 ;
? m0: 标准状态 (standard state)理想气体化学势 .
?标准状态 : 温度为 T, 压力为 1p0的纯理想气体 .
?标准压力 p0: 100,000Pa
(过去为 101325Pa=1atm)
?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化学势 m0只
是温度的函数 ,与压力无关 .
?化学势 m不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 还
是压力的函数 .
?纯组分理想气体化学势表达式常简化为 :
? m= m0+RT ln(p/p0) (3)
?二 . mixture of ideal gases
? 多种理想气体混合在一起所组成的体系称为理想气体
混合物 . 其数学模型为 :
? (1) 所有物种分子之间均没有作用力 ;
? (2) 所有分子的体积均可视为零 .
?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性质 :
?(1) pV=(∑ ni)RT=n总 RT (4)
?(2) pi=pxi (5)
? pi=pi*
? p为体系总压 ;pi为 i气体的分压 ;xi为 i的摩尔分数 .
半透膜
p, T
pi=pxi pi*, T
因为半透膜允许 i分子自由通过 , 且左边
的 i分子行为不受其它分子的影响 , 故有 :
pi=pi*
?说明如下 :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每一组分均服从状态
方程式 :
? p1V1=n1RT, … piVi=niRT
? ∵ V1=V2=… =Vi=V
? ∴ ∑ piVi=V ∑ pi= ∑ niRT=pV
? ∴ ∑ pi =p
? pi/p=(niRT/V)/(∑ niRT/V)=ni/n总 =xi
? ∴ pi=pxi
?(3) 理想气体混合热效应为零
?因为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所有分子之间均
没有作用力 ,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混合时 ,
因为体系的温度不变 , 体系中的分子在各
能级上分布的状态没有变化 , 故体系的
内能和焓均不变 , 所以理想气体在混合时
没有热效应 :
? DmixH=0 (6)
理想气体混合物 i 组分的化学势 :
半透膜
p, T
pi=pxi pi
*, T
mi mi*
在恒温恒压下达平衡 , 左右两边 i组分的化学势必定相等 :
∵ mi*= mi0+RT ln(pi*/p0)
∴ mi= mi*= mi0+RT ln(pi*/p0) (pi= pi*=pxi)
∴ mi=mi0+RT ln(p/p0)+RT lnxi (7)
(7)式为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意组分 i的化学势表达式 .
mi0是标态化学势 , 其标态定义为 : 纯 i气体 ,温度为 T,压力为 p0.
第三节 实际气体 , 逸度
real gases,fugacity
?一 . 单组分实际气体的化学势和逸度 :
? 对于纯的实际气体 (real gas),有 :
? (?m/?p)T=(?Gm/?p)T=Vm
? 在恒温恒压下 ,对上式积分可得 :
? m=m0(T)+∫ Vmdp (8)
? 理论上 ,只要知道实际气体的 p-V-T关系 ,即状态方程
式 ,即可由上式求出任意状态下实际气体的化学势 m.
? 但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式往往很复杂 , 求解积分相当
困难 .
? 为方便地表达实际气体的化学势 ,Lewis 提出了 逸度
的概念 , 使实际气体化学势与理想气体化学势的表
达式具有相近的数学表达形式 :
? m= m0+RT ln(f/p0) (9)
? f=gp (10)
? f: 气体的逸度 (fugacity);
? g: 逸度系数 (fugacity coefficiant);
? m0: 实际气体的标态化学势 .
? 实际气体的标准状态定义为 :
? 纯气体 , 温度为 T, 压力为 100,000Pa,
其行为仍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虚拟态 .
实际气体的标准态
实际气体有下式成立 :
limf/p=limg=1 (p趋于 0)
当实际气体压力为 1p0时 , 其
状态为 B点 ,f不为 1.
实际气体的标准态为 A点 ,是
假设当实际气体压力为 1标
准压力时 ,其行为仍服从理想
气体方程逸度系数 仍 等于 1
的虚拟态 .
实际气体的逸度等于 1时 , 其
压力不为 1,此状态由点 R表
示 ,对于不同的实际气体 ,R点
的部位也不同 .
0 654321 10987
4
3
2
7
1
8
9
10
0
6
5
理想气体
实际气体
f
pR
A
B
0 543210
5
4
3
2
1
理想气体
实际气体
p
f
B( 标准压力下实际气体的状态 )
A
实际气体的标准态
虚拟态 ,p=1,f=1
?二 . 气体混合物的逸度 :
? 对于混合气体中的组分 , 可类似地定义其逸度为 :
? mi=mi0(T)+RT ln(fi/p0) (11)
? mi0(T)是 i组分的标态化学势 , 其标准状态的规定与前相同 .
? 定义 : gi=fi/pi (12)
? gi 为 i组分的逸度系数 .
? 对于任意实际气体 , 当气体的压力趋近于零时 , 实际气体的行为
趋近于理想气体的行为 , 实际气体的逸度系数趋近于 1, 其逸度
趋近于压力 :
? lim(fi/pi)=limgi=1 当 p→ 0时 (13)
?三 . fi的求算 :
? 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逸度可用 Lewis-Randell规则计算 :
? fi=fi0xi (14)
? 式中 : xi是 i组分的摩尔分数 ;
? fi是 i组分的逸度 ;
? fi0是纯 i气体 ,温度为 T,压力等于体系总压 p
时的逸度 .
? 从上式可以得知 , 欲求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的逸
度 , 首先需求算纯气体组分的逸度 .
?四 . 纯实际气体逸度的求算 :
?1. 数学解析法 :
? 在等温条件下 :
? dGm=dm=Vmdp (15)
? 又有 : m=m0+RT ln(f/p0)
? 取微分 :
? ∴ dm=RTdlnf=Vmdp p0为常数
? 对上式积分 :
? ∫ RTdlnf=∫ Vmdp
? ln(f/f*)=1/RT∫ Vmdp
? =1/RT[∫ d(Vmp)- ∫ pdVm]
? 取上下限 (下限 p*趋近于零 ):
? ln(f/f*)=1/RT[(pV- p*V*)- ∫ pdVm] (16)
? 当 p*→ 0时 :
? f*→ p*
? p*Vm*=RT
? 将此结果代入 (16)式积分 , 可得 :
? lnf=lnp*+1/RT[pVm- RT- ∫ pdVm] (17)
? (17)式为气体逸度 f的计算式 .
? 若知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便可由上式求出气体的
逸度 .
?例 : 求范德华气体的逸度 ?
?解 : 范德华方程为 :
? (p+a/Vm2)(Vm- b)=RT (1)
? p=RT/(Vm- b) - a/Vm2 (2)
?代入 (17)式 :
*
*
2
1lnln m
m
V
mmV
mm
RTafppVRTdV
RTVbV
?? =+---
??-??
o?
* 2**
11lnm
m
V m
mV
m mm
VbRTadVRTa
Vb VbVV
?? --=+-
??--o?????
先求其中的积分项 :
当 p*→ 0时 , Vm*→∞ , a/Vm*→ 0, Vm*- b=Vm*
m
*
*m
V=RTln
Vlnln
mm
m
b a
VV
b aRTRTp
RTV
- +
??
- =++
??
积分项
? 将积分结果代入逸度 f的表达式中 :
? lnf=lnp*+1/RT[pVm- RT- RTln((Vm- b)/RT)- RTlnp*-
a/Vm]
? lnf=1/RT[pVm- RT- RTln((Vm- b)/RT)- a/Vm]
? ∵ pVm- RT=(RT/(Vm- b) - a/Vm2)Vm- RT
? = RTb/(Vm- b) - a/Vm
? lnf=ln(RT/(Vm- b))+b/(Vm- b) - 2a/RTVm (3)
? (3)式即为范德华气体的逸度计算式 .
2. 对比状态法 :
对比态原理
(the principle of corresponding state)
当各种气体处于 相同的对比状态
时 ( 即具有相同的对比温度 , 对比
压力 ), 气体的许多 性质是相似的 ,
如气体的逸度系数 , 压缩因子等 .
?物质的临界状态 (critical state):
纯物质气 , 液两相界线刚消失的状态 .
?物质的临界性质 :
物质在 临界状态 所具有的性质
?常见的临界性质有 :
? 临界压力 pc(critical pressure);
? 临界温度 Tc(critical temperature);
? 临界体积 Vc(critical volume).
?物质的对比性质和对比状态 :
? 气体的实际温度与其临界温度之比称为 对比温度 ;
? Tr=T/Tc (reduced temperature)
? 气体的实际压力与其临界压力之比称为 对比压力 ;
? pr=p/pc (reduced pressure)
? 气体的实际体积与其临界体积之比称为 对比体积 。
? Vr,m=Vm/Vc,m (reduced volume)
?由对比性质所描述的状态称为对比状态 .
? 纯气体的对比状态可以由两个对比性质完全决定 。
?利用对比态原理求物质的逸度 :
? 令 a=RT/p- Vmre (1)
? Vmre= RT/p- a (2)
? RT/p: 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 ;
? Vmre: 气体的实际摩尔体积 ;
? a: 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摩尔体积之差 .
? 整理得 :
? a=RT/p(1- p Vmre/RT)
? 定义热力学函数 ——压缩因子 (compressibility factor):
? Z= p Vmre/RT (压缩因子 ) (3)
? a=RT/p(1- Z) (4)
?由逸度的计算公式 :
? ∫ RTdlnf =∫ Vmredp
=∫ (RT/p- a)dp
=∫ RTdlnp- ∫ adp
?对上式积分 ,并代入上下限 , 下限 p*趋近于零 :
? RTlnf- RTlnf*=RTlnp- RTlnp*- ∫ adp
? RTlnf=RTlnp- ∫ adp p*→ 0, f*→ p*
? RTln(f/p)= - ∫ adp
? g =f/p
? RTlng= - ∫ adp
? 将 a的表达式 (4)代入上式 :
? RTlng= - ∫ RT/p(1- Z)dp
? lng= ∫ (Z- 1)/pdp
? 将变量转换为对比性质 :
? ∵ pr=p/pc
? \ p=prpc
? dp/p=d(prpc)/prpc= dpr/pr (pc为常数 )
? lng= ∫ 0p(r)(Z- 1)/prdpr (5)
?对 (5)式作图并积分 ,可得 g,进而可得逸度 f.
?对比状态法求逸度的具体方法可总结为 :
?1. 求物质的对比性质 :
T→ Tr: Tr=T/Tc
p→ pr: pr=p/pc
?2. 由 Z-pr-Tr关系求得 (Z- 1)/pr的值 .
?3. 将 (Z- 1)/pr对 pr作图 .
?4. 求曲线下的面积 ,可求得 lng的值 , 进
而可以求出气体的逸度 f.
? 实际上以上工作已经有人为我们完成了 , 即绘制出普
适的牛顿图 .
? 牛顿图是表示物质对比态性质 ( T r ,p r ) 与其逸度系数 g
之间关系的普适图 . 由气体的温度压力可求得相应的
对比态性质 , 由对比态性质可得到处于此对比状态下
气体的逸度和逸度系数 .
? 由对比态原理 , 各种气体处于相同对比状态时 , 其逸
度系数值也相近 , 故牛顿图可以普遍地运用于所有的
气体 . 但对比态原理带有近似性 , 所以由牛顿图求得
的逸度和逸度系数 存在一定误差 , 精确的求算还当推
状态方程解析法 .
对比压力 p
逸度系数
g
对比温度 t
t=1.1
t=1.2
4.0
0.29
5.0
0.4
T
liquid
gas
临界状态
物质的临界状态
返回
理 想 溶 液
第四节 理想溶液
(ideal solutiom)
?一 . 拉乌尔定律 ( Raoult’s law):
?法国 科学家于 1887年发表了稀溶液溶剂的蒸汽
压与溶质量的关系的论文 , 认为 :
?在定温下 , 稀溶液溶剂的蒸汽压等于此温度下
纯溶剂的蒸汽压与溶液中溶剂摩尔分数的乘积 .
数学表达式为 :
? pA=pA* xA (1)
?pA*: 相同温度下 纯溶剂 的饱和蒸汽压 .
?此规律称为拉乌尔定律 (Raoult’s law).
?若溶质是非挥发性物质 ,溶液的蒸汽压等于溶
剂的蒸汽压 ,加入的溶质愈多 ,溶液的蒸汽压下
降得愈厉害 .
?Rault定律一般只 适用于非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
溶液因为存在电离现象 ,溶质对溶剂蒸汽压的
影响要更复杂一些 .
?应用拉乌尔定律时 ,溶剂的摩尔质量采用其气
态时的摩尔质量 ,不考虑分子缔合等因素 ,如
H2O仍为 18g.mol-1.
?二 . 亨利定律 (Henry ’s law):
?英国科学亨利于 1803 年根据实验结果总
结出稀溶液的另一条经验定律 , 称为亨利
定律 :
?在一定温度并达平衡状态时 , 气态在液体
中的溶解度与该气体在气相中的分压成
正比 . 数学表达式为 :
? pB=kx xB (2)
?xB是溶质 B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kx是一比
例常数 , 称为亨利常数 ,kx的值与溶质 ,溶剂
的性质 ,体系的温度 ,压力等因素有关 .
?拉乌尔定律 所描述的是稀溶液中 溶剂 的
性质 ;亨利定律 所描述的是稀溶液中 溶质
的性质 .
?稀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一般很低 ,故实际上
常常用 m和 c表示溶液的浓度 ,当采用不同
的浓度表示法时 ,亨利定律的表达式也有
所区别 .
?若溶液采用质量摩尔浓度 , 则亨利定律的
表达式为 :
? pB=km mB (3)
km和 kx的关系 :
? p=kxxB
? =kxnB/(nA+nB)
? ≈ kxnB/nA 当 xB→ 0时
? =kxMAnB/(nAMA)
? =(kxMA)nB/(nAMA)
? = (kxMA)nB/WA
? = (kxMA)mB
? =kmmB
?令 km=kxMA (4)
?若用物质的量浓度 ,则亨利定律为 :
? pB=kccB (5)
?kc: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的亨利系数
?可以证明 ,对于稀溶液 ,不同浓度表示
法的亨利系数 kc与 kx的关系为 :
? kC=kxMA/rA (6)
?亨利定律的适用范围 :
?1. 适用于 稀溶液 , 浓度大时偏差较大 ;
?2. 溶质在气相和液相中的 分子形态应一
致 , 若两相中分子的形态不一致 ,则
不适用 .
?如 :
?HCl在气相中以 HCl分子的形式存在 , 当
其溶于水溶液中后 , HCl将电离成 H+离子
和 Cl-离子 ,故 HCl在水溶液中和气相中的
粒子形态不相同 , 故亨利定律不能用于盐
酸溶液 .
?三 . 理想溶液 (ideal solution)
?热力学定义 :
若溶液中任一组分在 全部浓度范围 内
(0≦ xi≦ 1)均服从拉乌尔定律 ,则其为
理想溶液 .
?理想溶液的理论模型 : 满足以下条件的体系为
理想溶液 ( 以二元溶液为例 ):
?1. A、 B分子的 大小相同 ,形状相似 ;
?2. A-A;A-B;B-B分子对之间 具有相
同的势能函数 .
?理想溶液模型和理想气体模型的区别 :
?1. 理想气体分子间 无作用力 ; 理想溶液
的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 但只强调分子间
的 作用力相似 。
?2. 理想气体要求分子的 体积为零 ; 理想
溶液不要求分子体积为零 , 但要求各种
分子的 大小 , 形状相似 .
?许多实际溶液体系性质很接近理想溶液 :
? 同系物 混合所组成的溶液 ,
同分异构体 所组成的溶液等 .
理想溶液化学势
pA=pA* xA
mA(g)
mA(l)
A+B
A+B
如图 :
A,B形成理想溶液
气 、 液两相达平衡
mAsol = mAg
?气相 ( 理想气体 ) 化学势 :
? mAg = mA0+RT ln( pA / p0)
= mA0+RTln(pA*/p0)+RTlnxA
?令 :
? mA*(T,p)= mA0+RTln(pA*/p0)
?有 : mAsol = mAg
? mAsol= mA*(T,p)+RTlnxA
?对一般组分 ,化学势表达式为 :
? mi= mi*(T,p)+RTlnxi (1)
pA=pA* xA
?mi*(T,p): i 组分参考态的化学势 .
?参考态规定为 :
纯 i 液体 , 温度为 T, 液相
所受压力等于体系 总压 p.
?mi*(T,p)是 温度 和 压力 的函数 ,但随压
力的变化不显著 .
?通常可以查阅的文献数据为标准压力下的值
mi*(T,p0), 实际体系的压力往往不等于不准压
力 , 两者的关系为 :
? mi*(T,p)=mi*(T,p0)+∫ p0pVm(i)dp
? =mi*(T,p0)+Vm(i)(p- p0) (2)
?溶液为 凝聚相 , ∫ Vmdp的值一般 非常小 , 。
?例如 : 当有 1摩尔水的压力从 760mmHg升至
780mmHg时 , ∫ Vmdp的值等于 0.048 J.mol-1.
体系的压力变化不大时 , 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
?理想溶液化学势总结为 :
? mi= mi*(T,p)+RTlnxi
? = mi*(T,p0)+RTlnxi
+∫ p0pVm(i)dp
? ≈ mi*(T,p0)+RTlnxi (3)
?四 . 理想溶液的通性 :
?理想溶液具有和理想气体类似的通性 .
?1. DmixV=0:
?形成理想溶液时 ,体系总体积不变 .
?从微观上看 ,由于理想溶液体系各种分子
的大小 ,形状相似 ,作用力也相似 ,故在混合
形成理想溶液时 ,分子周围的 微观空间结
构不会发生变化 ,从宏观上看 ,体系的总体
积不变 .
? 此结果可由理想溶液的化学势推出 :
? (?mi/?p)T,n(j≠ i)=Vi,m
? 又 (?mi/?p)T,n(j≠ i)=?/?p(mi*(T,p)+RTlnxi)
? =Vm(i) (其它为常数 ,微分等于零 )
? 比较以上两式可知 :
?理想溶液组分的 摩尔体积等于偏摩尔体积 .
? ∵ V(混合前 )=∑ niVm(i)
? V(混合后 )=∑ niVi,m= ∑ niVm(i)
? ∴ V(混合前 )= V(混合后 )
? ∴ DmixV=0
2. DmixH=0 :
各种分子对作用 势能相同
体系的 总体积不变
分子对间的 平均距离 也不变
分子对平均作用势能 不变
体系 总势能也不变
因此理想溶液混合 热效应等于零
? mi=mi*+RTlnxi
? [?(mi/T)/?T]p=- Hi,m/T2 化学势的性质
?另 [?(mi/T)/?T]p=[?((mi*+RTlnxi)/T)/?T]p
? =[?(mi*/T)/?T]p 其余为常数
? =- Hm0(i)/T2
? Hi,m= Hm0(i)
? H(混合前 )=∑ niHm(i)
? H(混合后 )=∑ niHi,m= ∑ niHm(i)
? ∴ H(混合前 )= H(混合后 )
? ∴ DmixH=0
?3. DmixS>0:
?理想溶液的混合过程与理想气体的混
合过程相类似 , 分子的排列从 有序到
无序 , 因而是一 熵增过程 .
? (?mi/?T)p=- Si,m
?另 =((?mi*+RTlnxi)/?T)p
? =- Sm(i)+Rlnxi
?∴ - Si,m=- Sm(i)+Rlnxi
? Si,m- Sm(i)=- Rlnxi
? DmixS=S(溶液 )- S(混合前 )
? =∑ niSi,m- ∑ niSm(i)
? DmixS=- R∑ nilnxi>0 ∵ xi<1
?理想溶液 混合熵与 理想气体混合熵 的计
算公式 完全相同 , 这说明两者混合熵的来
源相同 , 是因 不同种分子 的 混杂 而引起的
熵增 .
?4.DmixG<0:
? ∵ DmixG=DmixH- TDmixS
=- TDmixS
? =RT∑ nilnxi <0
?因为在等温等压下的理想溶液混合过
程是一自发过程 , 所以此过程的 DG 小
于零 .
?理想溶液的通性 :
? DmixV=0 (1)
? DmixH=0 (2)
? DmixS=- R∑ nilnxi>0 (3)
? DmixG=RT∑ nilnxi <0 (4)
?对于理想溶液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
律没有区别 ,两者是等同的 ,且有 :
? kx=pi* 理想溶液 (5)
A: 0.05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0.95
B: 0.95 0.90 0.80 0.70 0.60 0.50 0.40 0.30 0.20 0.10 0.05 -
-DG/J.mol-1 491 805 1240 1513 1667 1717 1667 1513 1240 805 49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0.0
0
-500
-1000
-1500
-2000
DH=0
DG<0
形成 1摩尔理想溶液时的热力学改变值 :
理想溶液的混合过程 返回
返回
理想稀溶液
第五节 理想稀溶液
ideal dilute solution
?理想稀溶液定义 :
? xA→ 1; ∑ xi→ 0 的溶液称为理想稀溶液 .
?理想稀溶液的性质 :
? 溶剂 : 服从拉乌尔定律 ;
? 溶质 : 服从亨利定律 .
?稀溶液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体系 .实际溶
液当其浓度无限稀释时 ,均可视为理想稀
溶液 .
?1. 溶剂的化学势 :
?因为理想稀溶液的溶剂服从拉乌尔定律 ,
所以其性质和行为与理想溶液的相同 ,故
理想稀溶液溶剂的化学势具有和理想溶
液组分化学势相同的表达式 :
? mA= mA*(T,p)+RTlnxA (1)
?式中 :
?mA*(T,p):纯溶剂 ,T,p下的参考态化学势 .
?2. 溶质的化学势 :
?设由 A,B组成理想稀溶液 ,B为溶质 .
?当此溶液与气相达平衡时 ,溶质 B的气 ,液两相
的化学势相等 :
? mB(l)=mB(g)=mB0(T)+RTln(pB/p0)
?由亨利定律 :
? pB=kxxB
?代入上式 :
? mBsol=mB0(T)+RTln(kxxB/p0)
? =mB0(T)+RTln(kx/p0)+RTlnxB
?令 mBo(T)= mB0(T)+RTln(kx/p0)
?理想稀溶液溶质的化学势表达式为 :
? mB=mBo(T)+RTlnxB (2)
?mBo(T): 参考态化学势
?理想稀溶液溶质的参考态规定为 :
?纯溶质 ,xB=1,且服从亨利定律的 虚拟态 .
?溶质的参考态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稀溶液的
溶质只是在 xB很小时才服从亨利定律 ,此参考
态是假定溶液浓度很浓 ,以致到 xB趋近于 1时 ,
溶液仍服从亨利定律 ,这是一不存在的虚拟态 .
溶质的标准态
BA
p
B蒸汽压曲线
理想溶液的蒸汽压
pB*
Wp=k X
x B
kX
R
理想溶液
标准态
溶质的
标准态
?溶质还可采用其它浓度单位 .
?用质量摩尔浓度表示溶质的化学势 :
? pB=kmmB
? mB=mB0+RTln(pB/p0)
=mB0+RTln((kmmB/p0)(m0/m0))
=mB0+RTln(kmm0/p0)+RTln(mB/m0)
? mB=mB +RTln(mB/m0) (3)
? mB = mB0+RTln(kmm0/p0) (4)
? mB : 溶质的 参考态化学势 .
参考态 : mB=1mol.kg-1, 且服从亨利定律的 虚拟态 .
?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质的化学势 :
? pB=kccB
? mB=mB0+RTln(pB/p0)
? =mB0+RTln((kccB/p0)(c0/c0))
? =mB0+RTln(kcc0/p0)+RTln(cB/c0)
? mB=mB△ +RTln(cB/c0) (3)
? mB△ = mB0+RTln(kcc0/p0) (4)
? mB△ : 溶质的参考态化学势 .
参考态 : mB=1mol.L-1, 且服从亨利定律的虚拟态 .
溶质的标准态 (2)
B的实际蒸汽压曲线
服从亨利定律
p = k
mm
B
m0
p图中红线是 B的蒸汽压
曲线
mB=1.0
km R
溶质浓度表示为质量
摩尔浓度时 ,溶质的标
准态由 R点表示 .
R点是假设溶质 B的浓
度等于 1.0m时 ,仍服从
亨利定律所得到的外
推点 ,实际上并不存在
此状态 ,它是一虚拟态 .
第六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理想稀溶液具有一类与溶质特性无关的性质 ,
称为依数性 。
?依数性 (colligative properties):数值上 只与溶液
浓度有关的性质 .
?主要介绍三种依数性 :
溶液凝固点降低
沸 点 上 升
渗 透 压
溶剂凝固点下降
( 点击动画观看 )
一 . 凝固点降低 (freezing-point lowering):
稀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溶剂的凝固点低 .(溶液中
析出的固相为纯溶剂 )
设 : 一定压力下 ,溶液与固态纯溶剂达平衡 :
mA,s=mAsol=mA*(T,p)+RTlnxA
∵ m*=Gm(l) (纯物质 )
∴ DfusG= mA*- mAs 净熔化过程的 DG
=- RTlnxA
DG/T=- RlnxA
[?/?T(DG/T)]p=- R(?lnxA/?T)p=- DH/T2
∴ (?lnxA/?T)p=DH/RT2
对上式积分 :
?∫ dlnxA=∫ DH/RT2dT 在等压条件下
? lnxA=DH/R(- 1/T)|下 上 =- DH/R(1/Tf- 1/Tf*)
? =- DHDT/(RTfTf*) DT=Tf*- Tf > 0
?对于稀溶液 : xA→ 1; xB→ 0
? lnxA=ln(1- xB) ≈ - xB
? 代入上式 ,得 :
? xB=DfusHm(DT/RTfTf*)≈ DfusHmDTf/R(Tf*)2
? DTf=R(Tf*)2/DfusHm·xB (1)
? ≈ R(Tf*)2/DfusHm·(nB/nA)
? =MAR(Tf*)2/DfusHm·(nB/WA)=mB
? DTf=KfmB (2)
? Kf=R(Tf*)2/DfusHm·MA (3)
?Kf:溶剂凝固点降低常数 (cryoscopic constant);
单位 : K.kg.mol-1 .
?Kf的值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与溶质的性质无关 .
溶剂沸点升高
p = p*x
Ap*(T)
T
p
Tb
p0
p
T
?Tb
溶质为非挥发性物质 :
黑线 : 纯溶剂蒸汽压曲线 ;
红线 : 溶液的蒸汽压曲线 。
纯 A的正常沸点为 Tb,蒸汽压
为 p0,溶液 在 Tb时的蒸汽压为
p,低于 p0,溶液不能沸腾 .
欲使溶液在此压力下沸腾 ,须
增加体系的温度 ,当体系温度
增至 T时 ,溶液的蒸汽压达到 p0,
体系又达到气液两相平衡 .
T与 Tb之差即为稀溶液溶剂
的沸点升高值 , DTb=KbmB.
溶剂沸点升高
( 点击动画观看 )
二 . 沸点升高 (boiling-point elevation) :
?若溶液中加入了非挥发性溶质 , 溶液的沸点将
升高 .
?对稀溶液 pA=pA*xA<pA*
?故稀溶液在正常沸点时的蒸汽压小于纯溶剂的
蒸汽压 ,不能沸腾 ,须升高体系的 温度才能使溶
液沸腾 , 达两相平衡 :
mAsol=mAg =mA*(T,p)+RTlnxA
? 蒸发过程的 DG:
DvapG= mA*- mAsol =- RTlnxA
?用与上节相类似的方法 ,可得 :
? DTb=R(Tb*)2/DvapHm·xB (4)
? DTb=KbmB (5)
? Kb=R(Tb*)2/DvapHm·MA (6)
?沸点升高常数 (ebullioscopic constant)Kb
与凝固点降低常数一样 ,也只与溶剂的性
质有关 ,与溶质的性质无关 .
?一般在相同的浓度下 ,沸点升高的幅度小于凝
固点降低的幅度 .
?几种物质的数据如下 :
? 水 苯 萘 HAc
?Kf/K.kg.mol-1 1.86 5.12 6.9 3.90
?Kb/K.kg.mol-1 0.51 2.53 5.8 3.07
?当溶质也具有挥发性时 ,加入溶质后 ,溶液沸点
的变化比较复杂 ,有 可能上升 ,也 可能下降 .
?若溶质的挥发性 较高 , 溶液的沸点将 下降 ;
若溶质的挥发性 较低 , 溶液的沸点将 升高 .
?用与前面相类似的方法 ,可以推得 :
? DTb=KbmB(1- xBg/xBsol) (7)
?上式中 : xBg :B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 ;
? xBsol:B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
?对于不挥发溶质 ,B在气相的摩尔分数为零 ,(7)
式又还原为 (5)式 .
溶液的渗透压
溶
剂
溶
液
p p
半
透
膜
开始 : 右边中溶剂 A的化学势 mA= mA*(T,p)+RTlnxA
左边纯溶剂 A的化学势 mA*(T,p), 且大于 mA
此时 ,A将从化学势较高的左边经半透膜自动流向右边 .
若在体系的右边向溶液施加额外的压力 ,溶液的化学势将随之增
加 ,溶剂 A的化学势也会增加 ,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溶液中 A
的化学势将等于左边纯溶剂 A的化学势 ,于是容器两边 A的化学势
相同 ,A不再向右边渗透 ,此额外附加的压力称为渗透压 ,记为 p.
pi
?三 . 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
?纯溶剂 A 的化学势高于溶液中 A 的化学势 ,
若将纯溶剂和溶液用一半透膜 ( 可自由通
过溶剂 A 分子 ) 隔开 , 则 A 会从纯溶剂一方向
溶液一方渗透 。
?若要阻止溶剂的渗透 , 可在溶液一方施加
压力 , 以提高溶液 ( 包括溶剂 ) 的化学势 , 使
纯溶剂化学势与溶液中溶剂的 化学势相等 .
此时 ,A 将停止向溶液相的渗透 , 这种 附加
压力 称为 渗透压 .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
?纯溶剂的化学势为 : mA*(T,p)
?稀溶液中 A的化学势 : mA=mA*+RTlnxA<mA*
?对溶液方施加附加压力 p,使溶液中 A的化学势
与纯 A的化学势相等 :
mA= mA*(T,p+p)+RTlnxA= mA*(T,p) (8)
mA*(T,p+p)=mA*(T,p)+∫ Vm*(A)dp (9)
? 纯溶剂与溶液中 A的化学势差值 :
- RTlnxA
?加压使溶液中 A化学势增加值 :
∫ Vm*(A)dp =Vm*(A)·p
增加值 = 相差值
Vm*(A)·p =- RTlnxA
Vm*(A)·p =- RTln(1- xB)
≈ RTxB xB<<1
≈ RTnB/nA
? nA·Vm*(A)·p = nBRT
? V≈ nA Vm*(A)
?∴ pV=nBRT (10)
? p=nB/V·RT=cBRT (11)
?(10),(11)式为渗透压的计算公式 .
?反渗析 : 若向溶液施加足够大的压力 ,
使溶液中 溶剂的化学势大于纯溶剂的化
学势 , 则溶液中的溶剂会自动地流入纯
溶剂相 . 这种现象称为反渗析 .
?反渗析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水的淡化 .
?渗透现象在生命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 , 细胞靠渗透作用完成新陈代谢过程 ,
细胞膜是半透膜 , 可让水 , 氧和有机小分
子通过 , 而不能让蛋白质 , 多糖等高聚体
通过 .
吉布斯 -杜亥姆方程
非理想溶液
第七节 吉布斯 -杜亥姆方程
(Gibbs-Duhem Function)
?多组分体系中各成分的性质是相互关联的 .
?求 G的全微分 :
? dG=- SdT+Vdp+∑ midni (1)
?另由偏摩尔量集合公式 :
? G=∑ mini 对此式进行微分 :
? dG=∑ midni+∑ nidmi (2)
?比较 (1)式和 (2)式 ,得 :
? - SdT+Vdp+∑ midni=∑ midni+∑ nidmi
? SdT- Vdp+∑ nidmi=0 (3)
?(3)式即为 Gibbs-Duhem方程 .
?对等温等压过程 ,(3)式变成 :
? ∑ nidmi=0 (dT=0, dp=0) (4)
?Gibbs-Duhem方程表明物质的化学势之间
不是相互独立的 , 而是存在密切的联系 。
?不仅仅化学势之间有联系 , 其它各热力学函
数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式 , 若将 G-D方程推
广至其它热力学状态函数 Y, 可以得到如下关
系式 :
? 令体系的某热力学函数可以表示为温度 、 压
力和物质的量的函数 : Y=Y(T,p,n1, … ni… ),
则有 :
∑ nidYi,m=0 (dT=0, dp=0) (5)
?( 5)式为广义的 G- D方程 。
?例 : A,B组成溶液 , xA=0.2, 恒温恒压下 , 向溶液
中加入无限小量的 A和 B, 产生无限小量体积改
变 dVA,m和 dVB,m, 试求两者之间的关系 ?
?解 :由广义的吉布斯 -杜亥姆方程 :
? ∑ nidVi,m=0 (dT=0, dp=0)
? xAdVA,m+xBdVB,m=0
? dVA,m=- xB/xAdVB,m
? ∵ xA=0.2 xB=0.8
? ∴ dVA,m=- 4dVB,m
? 即 A的偏摩尔体积的改变量是 B的 4倍 .
?G - D 方程在溶液体系中的应用 :
? SdT- Vdp+∑ nidmi=0 (3)
?在恒温下 :
? Vdp=∑ nidmi
? =∑ nid(mi*+RTln(pi/p0))
? =RT∑ nidlnpi (p0, mi*为常数 )
?方程除以 nRT, 整理可得 :
? ∑ xi dlnpi=V(l)/nRT·dp
? =V(l)/npVm(g)dp
?注意有 : RT=pVm(g)
ni/nRT
? 对于含有 1摩尔溶质的溶液体系 :
? ∑ xidlnpi=Vm(l)/Vm(g)dlnp
?若溶液体系的总压 p维持不变 ,有 :
? ∑ xidlnpi=0 (6)
? (6)式说明 , 当溶液的组成发生变化时 , 与溶液达平衡
的气相中的各组分的分压也会发生变化 .
? 因为气相的体积远远大于液相的体积 , 在体系的压
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 ,( 6)式也可以适用的 。
杜亥姆 -马居耳公式
?一般体系有 :
? ∑ xidlnpi=0 (6)
?对于两组分溶液 :
xAdlnpA+xBdlnpB=0 (7)
?上式即为两组分体系的 杜亥姆 -马居
耳公式 。
?通过变换 , 可以得到各不同形式的方程式 :
?xAdlnpA+xBdlnpB=0 (7)
?xAdlnpA(dxA/dxA)+xBdlnpB(dxA/dxA)=0 (8)
?[(?lnpA/?lnxA)T- (?lnpB/?lnxB)T]dxA=0 (9)
? (?lnpA/?lnxA)T=(?lnpB/?lnxB)T (10)
? 以上均为两组分体系的杜亥姆 -马居耳公式 .
? 由这些公式可以推得两组分溶液的如下性质 :
?(1) 若组分 A 在某浓度区间的气相分压 p A 与
其溶液中的浓度 x A 成 正比 ; 则组分 B 在
同一浓度区间内 , 其分压 p B 也与其溶液
中的浓度 x B 成 正比 .
?不妨设 A 在某区间内服从拉乌尔定律 :
? pA=pA*xA
? lnpA=lnpA*+lnxA
?等温下对上式取微分 :
? dlnpA=dlnxA (lnp*为常数 )
?∴ ?lnpA/?lnxA=1
?∵ (?lnpA/?lnxA)T=(?lnpB/?lnxB)T
?∴ (?lnpB/?lnxB)T=1
? dlnpB=dlnxB
?积分 : lnpB=lnxB+c’
? ∴ pB=c·xB
?上式说明 B组分分压在此浓度区间也与 B的浓
度成正比 . 比例常数 c若 :
? c=pB* B服从拉乌尔定律 ;
? c≠ pB 令 : c=kx B服从亨利定律 .
?(2) 若向溶液中增加某组分的浓度使其气
相分压上升 , 则气相中另一组分的分
压必下降 .
? 由杜亥姆 -马居耳公式 :
? xA/pA(?pA/?xA)=xB/pB(?pB/?xB) (11)
? 若向溶液中加入组分 A,将使 A在气相中的分压增高 ,即 :
? (?pA/?xA)>0
? ∵ x A ,p A ,x B ,p B 均为正值 ,由 (11)式 :
? (?pB/?xB)>0
? ∵ dxB=- dxA
? ∴ dpB<0
? 此结果说明组分 B在气相中的 分压必下降 .
杜亥姆 -马居耳公式的应用
B
p*B
A
p*A
拉乌尔定律范围
pi=pi*xi
亨利定律范围
pi=kxxi
A B
p*B
p*A
斜率
>0
斜率 <0
pA
pB
在某浓度区间 ,若 A的分压与其浓
度成正比 ,B的分压也与 B的浓度
成正比 .
若增加某一组分的浓度使其气
相分压上升 ;则另一组分的分压
必下降
?(3)柯诺瓦诺夫规则 :
?柯诺瓦诺夫第一规则 :
?若增加 A在气相中的浓度 ,体系的 总压不变 ,则 A
在气相中的浓度 等于 A在液相中的浓度 ;
? 柯诺瓦诺夫第二规则 :
?若增加 A在气相中的浓度 ,体系的 总压增加 ,则 A
在气相中的浓度 大于 A在液相中的浓度 ;
?若增加 A在气相中的浓度 ,体系的 总压降低 ,则 A
在气相中的浓度 小于 A在液相中的浓度 .
?由吉布斯 -杜亥姆方程 :
xAldlnpA+xBldlnpB=V(l)/V(g)dlnp
xAldln(p·xAg)+(1-xAl)dln(p·(1-xAg))
=xAldlnxAg+xAldlnp +
(1-xAl)dln(1-xAg)+(1-xAl)dlnp
=V(l)/V(g)dlnp
整理得 :
1()(ln)(1)lnln
()
1() 1ln
()
1() 1ln
()
l
lggA
AAAg
A
ll
ggAA
ll
gAA
Agg
AA
xVlxdxdxdpdp
Vg
xxVldxd dp
xVg
xxVld dp
x Vg
-+-+=
-
- =-
- ??
- =-
- ????
? 注意 : V(l)/V(g) ≈ 0
? [?lnp/?xAg]T 与 (xAg - xAl) 同号 ( xAg, xBg>0)
? 由此即可推出 柯诺瓦诺夫第一和第二规则 。
1() 1ln
()
1
1ln (1)
(1)() 1
()
ln
(1)
ll
gAA
Agg
AA
ll
AA
ggllgglg
AAAAAAAA
ggg
AAA
glgl
AAAA
ggggg
AAAAB
xxVld dp
x Vg
xx
xxdpxxxxxx
dxxxVl
Vg
dpxxxx
dxxxxx
- =-
- ????
--
- --+??=? -
- -
??
--==
-
第八节 非理想溶液
? 实际溶液的行为偏离理想溶液和理想稀溶液 , 对实际
溶液行为的描述须引进 活度 的概念 .
? 一 . 非理想溶液的活度 :
? 理想溶液的化学势 :
? mi=mi*(T,p)+RTlnxi (1)
?∴ xi=exp[(mi- mi*(T,p))/RT] (2)
? 非理想溶液不遵守拉乌尔定律 , 故其化学势不能由上
式表述 . 为了使非理想溶液化学势的表达式与理想溶
液的相类似 , Lewis引入了 活度 的概念 .
?路易斯定义溶液的化学势为 :
? mi=mi*(T,p)+RTlnai (3)
? ai=exp[(mi- mi*(T,p))/RT] (4)
? ai=gixi (5)
? pi=pi*ai
? 式中 : ai: i组分的 活度 (activity);
? gi: i组分的 活度系数 (activity coefficient).
? ai ,gi均为 无量纲 的纯数 , 它们都是 T,p,ni的函数 .
? 活度系数 gi是实际溶液 偏离理想程度的度量 .
?二 . 实际溶液的标准态 :
?对于同一非理想溶液 , 若选取的标准态不同 , 其
活度的表达式将有所不同 , 活度的值也不同 .目
前常用的有两种规定 .
?规定 1: 溶液中所有组分的标准态均定义
为 : 纯液态组分 ,温度为 T,压力等于
体系压力 p,与此标准态相对应的
化学势为标态化学势 :
? mi(标准态 )=mi*(T,p) i: 所有组分 (6)
? 规定 1中标准态的定义对所有组分是一样的 ,所有组分都处于相
同的地位 ,没有溶剂溶质之分 .
?规定 1 的标准态与理想溶液的标准态相同 , 是实
际上存在的状态 .
? 若实际体系的行为与理想溶液相接近 ,多选取规定 1来表达溶液
组分的化学势 .如苯 -甲苯溶液 , 水 -乙醇溶液等 .
?规定 1 的活度系数 g是实际溶液偏离 理
想溶液 程度的度量 .
? mi= mi*(T,p)+RTlnai
? = mi*(T,p)+RTlngixi (7)
? 当 xi→ 1时 , i变为纯组分标准态 , 有 :mi=mi*(T,p)
? ∴ lngixi→ 0 (xi→ 1)
? ∴ gi→ 1 ai→ xi (8)
? 规定 2: 溶剂和溶质的活度及其标准态的定义不同 .
? 溶剂 A: 标准状态的规定同规定 1,是纯 A液体 (T,p);
? 溶质 i : 标准态与理想稀溶液中溶质的标准态相同 .
? 按规定 2,溶剂 A的化学势与理想溶液化学势相同 :
? mA=mA*(T,p)+RTlnaA
? =mA*(T,p)+RTln(gAxA) (9)
? aA= gAxA
? 当 xA→ 1时 , gA→ 1 aA→ xA
? 对溶质 , 其化学势表达式为 :
? mi=mio(T,p)+RTlnai
? =mio(T,p)+RTln(gi,xxi) (10)
? mio(T,p): 标态化学势
? mio(T,p)= mi0(T)+RTln(kx/p0)
? 当 xA→ 1, xi→ 0时 , gi→ 1 ai→ xi
? 在标准态时 : mi=mio(T,p)
? ∴ ln(gi,xxi)=0
? 因为标准态的活度系数 g等于 1,故有 xi=1.
? 规定 2中溶质的标准态是当 xi→ 1时 , gi仍等于 1的虚
拟态 .
? 规定 2中溶质的标准态是一虚拟态 ,其物理意义是假定当溶液
体系几乎为纯溶质 B,即 xB等于 1时 ,体系中每个 B分子所受到的
力仍与 B在以 A为溶剂 ,且无限稀时所受到的作用力相同 .
? 规定 2中溶质的浓度还可以 m和 c为单位 ,对不同的浓度单位 ,相
应的溶质化学势的标态不同 ,化学势的表达式也有所不同 .
? 以质量摩尔浓度为单位 ,溶质 i的化学势为 :
? mi=mi□ (T,p)+RT lnai,m (11)
? 式中 : mi□ (T,p): 标态化学势
? ai,m= gi,mmi/m0 (13)
? gi,m: 逸度系数
? 标准态 : 体系温度为 T,压力为 p,溶质的浓度为 1.0 mol/kg,且
服从亨利定律的虚拟态 .
? 当 xA→ 1, xi→ 0时 , gi,,m→ 1.
? 以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 ,溶质 i的化学势为 :
? mi=mi△ (T,p)+RT lnai,m (11)
? 式中 : ai,m= gi,mci/c0 (13)
? gi,m= gi,cci (14)
? 当 xA→ 1, xi→ 0时 , gi,,c→ 1.
? 标准态 : 体系温度为 T,压力为 p,溶质的浓度为 1.0
mol.dm3,且服从亨利定律的虚拟态 .
? 标准态的化学势为 mi△ (T,p).
A B
A的蒸气压曲线
B的蒸气压曲线 R pB*
xB
p N
M
p理
理想溶液蒸气压曲线
G pA*
pB = pB*aB
=pB*xBgB ( gB >1)
p理 =pB*xB
非理想溶液的标准态 (1)
规定 1: 所有组分均为与体系同温同压的纯液体 .
A的标态
B的标态
非理想溶液的标准态 (2)
Gk
xxB
规定 2:
溶剂的标态同规定 1 为纯 A 液体 .
溶质的标态是假定当其摩尔分
数趋于 1 时 , 其仍服从亨利定律
的虚拟态 , 实际并不存在 .
以二元溶液为例 :
溶剂 A的标态为 R点 ;
溶质 B的标态为 M点 .
B的浓度为 xB时 ,分压为 p
pB = kxaB=kxxBgB ( gB <1)
mi = mi0(T,p)+RTln(gi xi)
gi =1 ( xi 趋近于 1时 )
mi = mi0 ( xi 趋近于 1时 ) A B
pA
pB
R
H
xB
p
M
两种规定的关系两种规定的关系
BA
pB
D
xB
p
CpB
*xB
Ek
BxB
M
R
以组分 B为例 ,图中红线为 B的
蒸汽压曲线 .
按规定 1,B的标态为 R点 ,即是处
于温度 T和压力 p下的纯 B液体 .
按规定 2,B的标态为 M点 ,是假定
B在其摩尔分数等于 1仍服从亨
利定律的外推点 ,是虚拟态 .
B浓度为 xB时 ,B的分压为 p,体
系状态由 D点表示 .
按规定 1: pB=pB*xBgB gB >1
按规定 2: pB=kx*xBgB gB <1
? 三 .活度的测定
? 溶液活度的测定有许多方法 ,如电动势法 ,凝固点下降法 ,渗透压
法等等 ,本节介绍测定活度水常用的一种方法 :蒸汽压法 .
? 1. 挥发性组分活度的测定 :
? 规定 1中的所有组分和规定 2中的溶剂 :
? mi=mi*(T,p)+RTlnai
? 其活度服从拉乌尔定律 :
? pi=pi*ai=pi*gixi
? ai=pi/pi* (1)
? 由 (1)式可以通过测定与溶液相达平衡的气相中 i组分的分压求
出其活度 .若气相可以视为理想气体 ,有 :
? pi=p总 xig=pi*ai (2)
? 用化学分析等方法测出 i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 xi,便可由 (2)式直
接算出溶液中 i组分的活度 .由活度便可进一步求出活度系数 .
? 对于规定 2中有挥发性的溶质 ,活度与蒸汽压的关系为 :
? pB=kaB=kgBxB (3)
? aB=pB/k (4)
? 式中 k是组分的亨利常数 .若测得 B在气相的平衡分压 ,便可由 (4)
式得到 B的活度 .
? 溶质的亨利常数 k可由测定稀溶液的气相分压而求出 .实际上 ,常
测定不同浓度的多组数据 ,再外推至 xB→ 0,从而得到亨利常数 .
? 2. 非挥发性组分活度的测定 :
? 对于非挥发性溶质 ,难以直接测定其气相的平衡分压 ,不能直接
用以上方法求活度及活度系数 ,但可以通过测定溶剂的活度 ,再
由吉布斯 -杜亥姆公式求出非挥发性组分溶质的活度 .
? 以两组分溶液为例 :
? 等温等压下 ,两组分溶液遵守方程 :
? xAdmA+xBdm=0 (5)
? 对组分 A: mA=mA*(T,p)+RTlngA+RTlnxA
? 微分 : dmA=RTdlngA+RTdlnxA
? 对组分 B: mB=mB*(T,p)+RTlngB+RTlnxB
? dmB=RTdlngB+RTdlnxB
? 将以上各式代入 (5)式 :
? xA(RTdlngA+RTdxA/xA)+xB(RTdlngB+RTdxB/xB)=0
? 整理得 :
? xAdlngA+dxA+xBdlngB+dxB=0
? xAdlngA+xBdlngB=0 dxA=- dxB
? dlngB=- xA/xB dlngA
? 两边积分 :
? ∫ dlngB=- ∫ xA/(1- xA)dlngA (6)
? 方程 (6)的右边全是可以测量的值 ,通过对 (6)式右边的测定数据
的处理便可得到待求组分活度系数的有关积分值 .
? (6)式左边的积分下限不可能从 0开始 ,可设从某一合适浓度 xB,s
开始 ,相应的有值 gB,s.
? 从浓度 xB,s开始 ,将 B的浓度向下稀释延伸 ,可以通过以上所描述
的方法得到一系列的活度系数比值 :gB/gB,s.
? 将 gB/gB,s对 xB作图 ,并外推至 xB=0,则曲线必与纵坐标相交 ,如图 :
b
gB/gB,s
xB
0
将 gB/gB,s~ xB作图 ,外推至与纵坐标
相交 ,得截距 b.有 :
lim(gB/gB,s)=b xB→ 0
gB/gB,s=b
∵ gB=1 ( xB=0)
∴ gB,s=1/b (7)
将 (7)式代入 (6)式 :
lngB,2- ln(1/b)=- ∫ xA/xBdlngA (8)
KCl 样品
p(H2O)
水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活度测定的实际操作 ,并不直接测定溶液中溶剂的活度 ,
而是通过测定一定浓度的 KCl溶液中溶剂水的活度来推求待测溶液中溶剂水
的活度 ,再由 (8)式求出非挥发性溶质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
下图为实验的装置原理 .KCl溶液的初始浓度和重量均已知 ,将 KCl溶液与待测
样品同放在密封的容器中 ,先对容器抽真空 ,将整个装置置于恒温槽中 ,经过一
段时间后 ,气相中的水蒸汽将同时与 KCl溶液和待测样品中的溶剂达平衡 ,KCl
溶液中水的活度等于待测样品中水的活度 .
KCl溶液是被极其详细研究的体系 ,不同浓度时 ,其水的活度已经有精确数据 ,
而由其初始浓度 ,初始重量和达平衡时 KCl溶液的重量 ,可以计算出 KCl溶液的
浓度 ,于是可得到水的活度 ,进一步便可求得溶质的活度系数及活度 .
渗透系数
超额函数
第九节 渗透系数
?活度对于 溶质 偏离理想溶液的程度的度量比较
灵敏 ,但对于 溶剂 的偏离程度 不敏感 .
?为了较灵敏地度量溶剂对理想溶液偏离的程度 ,
贝耶伦 (Bjerrum)提出用 渗透系数 代替活度来
描述非理想溶液中溶剂的性质 . 定义 :
? mA=mA*+FRTlnxA (1)
? 当 xA→ 1时 , F → 1.
? F: 渗透系数 (osmotic coefficient).
?F与活度系数 g的关系为 :
? ln(gAxA)=FlnxA
? F= ln(gAxA)/lnxA
=lnaA/lnxA (2)
? lngA=(F- 1)lnxA (3)
? lngA= lnxA(F- 1)
? gA= xA(F- 1)
? 例 : KCl水溶液的浓度为 xA=0.9328,A是溶剂 :水
? 实验测得水的活度 : a水 =0.9364
? g水 =a/x=0.9364/0.9328=1.004
? g水 - 1=0.004
? 此溶液中 KCl的含量达到 6.72%,是比较浓的溶液 ,溶质的活度
系数偏离 1已经较远 ,但溶剂的活度系数与 1的偏离仍很小 ,此说
明用活度及活度系数来度量溶剂的非理想程度是不明显的 .
? 若用渗透系数来描述同一体系的溶剂 :
? F=0.944
? 1- F=0.56
? 0.56/0.004=14
? 此例充分说明用渗透系数描述较稀溶液中溶剂的性质比较合
适 .但应注意 ,活度系数与渗透系数均是对溶液不理想程度的度
量 ,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
第十节 超额函数
( excess function)
?活度 、 活度系数 : 对溶液中单个组
分的描述比较合适 , 但若从 整体上
衡量实际溶液偏离理想溶液的程度 ,
用活度及活度系数则 不方便 .
?超额函数 : 可从 整体上 度量实际溶
液对理想溶液 偏离 的程度 .
一 . 超额函数 (excess function)
?1. 超额吉布斯自由能 GE
(excess Gibbs free energy):
? GE=DmixGre- DmixGid (1)
DmixGre: 形成实际溶液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
DmixGid: 形成理想溶液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
? DmixGid=RT∑ nilnxi (2)
? DmixGre=G混合后 - G混合前
? = ∑ nimi- ∑ ni mi*
? = ∑ ni (mi*+RTlnai)- ∑ ni mi*
=RT∑ nilnai
=RT(∑ nilnxi+∑ nilngi)
?GE=DmixGre- DmixGid
= RT(∑ nilnxi+∑ nilngi)-RT∑ nilnxi
? GE=RT∑ nilngi (3)
?2. 超额体积 VE(excess volume):
? VE=DmixVre- DmixVid (4)
? 对于理想溶液 : DmixVid=0,故有 :
? VE=DmixVre=(?GE/?p)T
? =(?(RT∑ nilngi) /?p)T
? VE=RT∑ ni(?lngi /?p)T (5)
?3. 超额焓 HE(excess enthalpy):
? HE=DmixHre- DmixHid (6)
? 对于理想溶液 : DmixHid=0,故有 :
? HE=DmixHre=- T2(?(GE/T)/?T)p
? =- T2(?(RT∑ nilngi/T)/?T)p
? HE=- RT2∑ ni(?lngi /?T)p (7)
?4. 超额熵 SE(excess entropy):
? SE=- (?GE/?T)p
=- (?(RT∑ nilngi)/?T)p
? SE=- R∑ nilngi- RT∑ ni (?lngi/?T)p (9)
?理想溶液所有的超额函数均为零 .
?由超额函数可以清楚地从整体上判断实
际溶液对理想溶液的偏离程度 .
二 . 几种非理想溶液
?1. 无热溶液 :
无热溶液在形成溶液时 热效应为零
? HE=0 (10)
?某些高分子类混合物可形成无热溶液 .
?对无热溶液有 :
? GE=RT∑ nilngi
? SE=(HE- GE)/T=- GE/T
=- R∑ nilngi (11)
无热溶液的超额熵与温度无关
活度系数 gi 也与温度无关
?2. 正规溶液 :
超额熵等于零的非理想溶液
?正规溶液的微观结构与理想溶液相似 ,混
合时 ,正规溶液的 微观结构基本不变 .正规
溶液的非理想性主要因混合热引起 .
?对于正规溶液 :
? SE=0 (12)
? HE=GE=RT∑ nilngi (13)
?3. 无形变溶液 :
?无形变溶液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体系的
总体积保持不变 .
? VE=0 (14)
? UE=HE=- RT2∑ ni(?lngi /?T)p (15)
? FE=GE=RT∑ nilngi (16)
?三种非理想溶液是实际溶液的三种特殊
情况 .
若同时 兼有三者 特性 , 即为 理想溶液
第十一节 分配定律
?两种极性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时 ,会出现分层
现象 ,溶质会在此两液层间按分配定律分配
(distribution law) :
?恒温恒压下 , 溶质在两个同时存在的互不相溶
的液相中浓度的比 , 在达平衡时为一常数 .
?以上即为数学表达式为 :
? cBa/cBb=K (1)
?式中 : cBa,cBb:组分 B在 a相和 b相中的浓度 ;K称
为分配系数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K是温度 ,
压力和溶液组分性质的函数 .
?由热力学基本原理可以直接推出分配定律 .
? 令组分 B在 a,b两相中达平衡 ,有 :
? mBa=mBb
? mBa=mB*a+RTlnaBa
? mBb=mB*b+RTlnaBb
? 因 B在两相中的化学势相等 :
? mB*a+RTlnaBa=mB*b+RTlnaBb
? ∴ aBa/aBb=exp[(mB*b- mB*a)/RT]=K(T,p)(2)
? 严格地讲 ,溶质的两互不相溶的液相中的活度比为常
数 ,若溶质的浓度很稀 ,则溶质的活度等于浓度 ,于是 (2)
式还原为 (1)式 .
? 如果溶质在溶剂相中有离解或缔合等现象 ,在应用分
配定律式 ,溶质的浓度应取其在溶剂中分子形态相同
部分的浓度 .
? 例 :苯甲酸在水层和氯仿层中分配 ,苯甲酸在水中有离解现象 ,在
氯仿层中将缔合成双分子 :
? 水中 : C6H5COOH= C6H5COO- + H+
? cw(1- a) cwa cwa
? 氯仿中 : (C6H5COOH)2= 2C6H5COOH K1
? cc- 0.5m m
? 苯甲酸在两相中的分配 :
? C6H5COOH(氯仿层中 )=C6H5COOH(水层中 )
? m cw(1- a) K
? 若苯甲酸在氯仿中缔合度很大 ,基本以双分子形式存在 ,有 :
? K1=m2/(cc- 0.5m)≈ m2/cc m=(K1cc)0.5
? 若苯甲酸在水中电离度很小 ,基本以分子形态出现 ,有 :
? cw(1- a)≈ cw
? 故 : K=cw(1- a)/m=cw/m=cw/(K1cc)0.5
物 理 化 学
第三章例题
? 例 1. 413.2K下 ,C6H5Cl和 C6H5Br的蒸汽压分别为
1.236atm和 0.6524atm.两者形成理想溶液 ,此溶液在
413.2K,1atm下沸腾 ,求体系液相和气相的组成 ?
? 解 : 理想溶液服从 拉乌尔 定律 :
? p1=p1*x1 p2=p2*x2
? 下标 1代表氯苯 ;下标 2代表溴苯 .
? 已知 : p1*=1.236atm p2*=0.6524atm
? 溶液在 413.2K沸腾 ,故有 :
? p1+p2= p1*x1+p2*x2=1.0
? p1*x1+p2*(1- x1)=1.0 1.236x1+0.6524(1-x1)=1
? 解得 : x1=0.5956 x2=0.4044 ( 液相组成 )
?气相中各组分的分压为 :
? p1=1.2360× 0.5956=0.7362 atm
? p2=0.6524× 0.4044=0.2638 atm( 气相组
成 )
?达平衡时体系的组成为 :
?液相 : C6H5Cl: 59.56%
C6H5Br: 4044%
?气相 : C6H5Cl: 73.62%
C6H5Br: 26.38%
? 例 2. 298.15K下 ,从大量浓度为 0.01M的水溶液
中 迁移 1摩尔溶质入另一大量浓度为 0.001M的溶液
中 ,试计算此过程的 DG? 设两者溶液各组分的活
度系数为 1.
? 解 : 设溶剂为 A,溶质为 B,此过程为 溶质 B的吉布斯自
由能发生变化 , A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
? DG =mB,2- mB,1
? =mB +RTlnM2- mB +RTlnM1
? =RTln(M2/M1)
? =RTln0.1
? =- 5708 J/mol溶质 .
? 更详细的解为 :
? 设从含 n摩尔 B的 0.01m的溶液中取出 1摩尔 B放入
含 n摩尔 B的 0.001m的溶液中 .
? 求溶液的摩尔分数 :
? 0.01m溶液中 B的摩尔分数为 :
? xB=0.01/(1000/18.02)=1/5550
? xA=5549/5550
? 0.001m溶液中 B的摩尔分数为 :
? xB=0.001/(1000/18.02)=1/55500
? xA=55499/55500
? 过程前 :
? 0.01m溶液 : n摩尔 B, 5550n摩尔 A,
xB=1/5550; xA=5549/5550
? mA= mA*+RTln(5549/5550)
? mB= mB*+RTln(1/5550)
? 0.001m溶液 : n摩尔 B, 55500n摩尔 A,
xB=1/55500; xA=55499/55500
? mA= mA*+RTln(55499/55500)
? mB= mB*+RTln(1/55500)
? 两种溶液的总 G为 :
? G= nimi= nAmA+ nBmB
? =5550n[mA*+RTln(5549/5550)]+n[mB*+RTln(1/5550)]
? +55500n[mA*+RTln(55499/55500)]+n[mB*+RTln(1/55500)]
? 过程后 :
? 0.01m溶液 : n-1摩尔 B, 5550n摩尔 A,
xB=(n-1)/5550n; xA=(5549n+1)/5550n
? mA= mA*+RTln[(5549n+1)/5550n]
? mB= mB*+RTln[(n-1)/n5550]
? 0.001m溶液 : n+1摩尔 B, 55500n摩尔 A,
xB=(n+1)/55500n; xA=(55499n-1)/55500n
? mA= mA*+RTln[(55499n-1)/55500n]
? mB= mB*+RTln[(n+1)/n55500]
? 溶液的 G为 :
? G=5550n{mA*+RTln[(5549n+1)/5550n]}
+(n-1){mB*+RTln[(n-1)/n5550]}
+55500n{mA*+RTln [(55499n-1)/55500n]}
+(n+1){mB*+RTln[(n+1)/n55500]}
? 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改变为 :
? DG=G后 -G前
? =(n-1){mB*+RTln[(n-1)/n5550]}- n[mB*+RTln(1/5550)]
+(n+1){mB*+RTln[(n+1)/n55500]}- n[mB*+RTln(1/55500)]
+5550n{mA*+RTln[(5549n+1)/5550n]}-
5550n[mA*+RTln(5549/5550)]
+55500n{mA*+RTln [(55499n-1)/55500n]}-
55500n[mA*+RTln(55499/55500)]
? = (n-1)RTln[(n-1)/n5550]- nRTln(1/5550)
+(n+1)RTln[(n+1)/n55500]- nRTln(1/55500)
+5550nRT{ln[(5549n+1)/5550n]- ln(5549/5550)}
+55500nRT{ln [(55499n-1)/55500n]- ln(55499/55500)}
? = (n-1)RTln[(n-1)/n]- RTln(1/5550)
+(n+1)RTln[(n+1)/n]+RTln(1/55500)
+5550nRTln[1+1/5549n]
+55500nRTln[1-/55499n]
? DG = RTln(5550/55500)
+limnfi RTln[(n-1)/n]n-1
+limnfi RTln[(n+1)/n]n+1
+limnfi 5550nRTln[1+1/5549n]
+limnfi 55500nRTln[1-/55499n]
? =- 5707.692
+RT[-ln(e)]+RTln(e)
+RT[5550/5549- 55500/55499]
? =- 5707.692+0.402
? =- 5707.3 J/mol
? 例 3. 求 323.2K,100atm下 CO2的逸度 ? 设 CO2服从范德华方程 ,其有关参数
为 : a=3.56 m2.atm/mol2; b=0.0427 m3/mol
? 解 : 由范德华方程 :
? (p+a/Vm2)(Vm-b)=RT
? 代入题给条件 ,解得 CO2的摩尔体积为 : Vm=0.10975 L
? p=RT/(V-b)-a/V2
? 等温下 : dp=[-RT/(V-b)2 + 2a/V3]dV
? ∫ Vdp=-RT∫ V/(V-b)2dV+2a∫ 1/V2dV
? =-RTln(V-b)+RTb/(V-b)-2a/V
? 由逸度的计算公式 :
? RT∫ dlnf=∫ Vdp
? RTlnf-RTlnf*=-RTln(V-b)+RTb/(V-b)-2a/V+RTln(V*-b)-RTb/(V*-b)-2a/V*
? p*→ 0时 : f*→ p* V*→∞ 1/V*→ 0 1/(V*-b) → 0 V*-b=RT/p*
? ∴ RTlnf=RTlnf*-RTln(V-b)+RTb/(V-b)-2a/V+RTln(RT/p*)
? = RTlnf*-RTln(V-b)+RTb/(V-b)-2a/V+RTlnRT-RTlnp*
? =RTln(V-b)+bRT/(V-b)-2a/V
? 代入相应数值 ,得 : lnf=4.172 f=64.85 atm.
? 例 4. A,B形成理想溶液 ,将含 A,B的混合气体 (xA=0.4)放入圆筒中 ,维持体
系温度为 T,渐渐压缩圆筒 : (1) 体系刚刚出现液相时 ,体系的总压和液相
的组成 ; (2) 当溶液的正常沸点为 T时 ,求液相的组成 ?
? 已知 : 温度为 T时 , pA*=0.4p0; pB*=1.2p0.
? 解 : (1)
? 圆筒经压缩刚刚出现液相时 ,液体的量极少 ,体系主要以气相形式存
在 ,故此时气相所组成与体系的总组成相同 .
? 设液相中 A的摩尔分数为 x:
? pA=pA*xA pB=pB*(1-xA)
? pA/pB=nA/nB=0.4/0.6=pA*xA/pB*(1-xA)
? xA/(1-xA)=0.4× 1.2/0.6× 0.4=2
? xA=0.667
? 刚刚出现液相时 ,溶液的组成为 :
? xA=0.667 xB=0.333
? p=pA+pB=0.664 p0
? (2)
? 溶液在正常沸点时 ,溶液的饱和蒸汽压为 1p0.
? 设此时 ,溶液中 A的摩尔分数为 x:
? pA*x+pB*(1-x)=1.0
? 0.4x+1.2(1-x)=1
? 解得 :
? x=0.25
? pA=0.4× 0.25=0.1p0 pB=1.2× 0.75=0.9p0
? 液相的组成为 :
? A: 25%
? B: 75%
? 气相的组成为 :
? A: 10%
? B: 90%
? 例 5. CHCl3(A)与丙酮 (B)形成溶液 ,液相中 xBl=0.713,当体系温度为 301.35K
时 , p总 =0.2901atm,气相中的 xBg=0.818,已知纯 A在此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为
0.2918atm,求 CHCl3的活度及活度系数 ?
? 解 : 已知 : xBl=0.713 ∴ xAl=0.287
? xBg=0.818 ∴ xAg=0.182
? pt=0.2901 atm
? pA=ptxAg=0.2901× 0.182=0.0528 atm
? pA=pA*aA
? CHCl3的活度为 :
? aA=pA/pA*=0.0528/0.2918=0.1809
? aA=xAgA=0.1809
? gA= aA/ xA=0.1809/0.287=0.6305
? CHCl3的活度为 0.1809;活度系数为 0.6305
水溶液
纯
水
pW(右 )=pW*xWpW(左 )=pW*
如图 : 在一封闭容器中 ,用半透膜将纯水与某水溶
液分开 .使溶液的液面高出纯水的液面 ,且高出部
分所产生的压力刚好等于溶液的渗透压 .
当此已达渗透平衡的体系与各自的气相达平衡后 ,
有 :
左边水的蒸汽压 : pW(左 )=pW*
右边水的蒸汽压 : pW(右 )=pW*xW
∵ pW(左 )>pW(右 )
故左边的水蒸气会向右边移动 ,从而使右边水蒸汽压
超过溶液的饱和蒸汽压 ,水将在右边凝结下来 ,并使溶
液的液面不断增高 .增高的溶液液面会产生附加的压
强 ,将打破已达成的渗透平衡 ,溶液的液柱高度超过其
渗透压 ,因此将出现反渗析现象 .水将从溶液相流入纯
水相 .左边的纯水液相将不断蒸发以补充其气相所流
失的水分 .
如上所述 ,变形成了水的自动循环 .利用水的流动可
以制成永动机 .
请问 :以上的推论错在何处 ?
水溶液
纯
水
pW(右 )=pW*xW
pW(左 )=pW*
忽略气相因自重而产生的附加压力 .
左边 :气相水蒸汽的压力应服从 Boltzmann高度分布
定律 , 水蒸气的压力将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
设纯水表面的高度为零 , 饱和蒸汽压为 p0,有 :
p=p0e-Mgh/RT≈ p0(1-MAgh/RT) (1)
右边 : 溶液表面的饱和蒸汽压为 :
p=p0xA=p0(1-xB) ≈ p0(1-nB/nA)
=p0(1-cB/(r/MA)) (2)
另由溶液渗透压公式 :
p=cBRT=rgh cB= rgh/RT (3)
将 (3)式代入 (2)式 :
p=p0(1- (rgh/RT )/(r/MA))
= p0(1-MAgh/RT) (4)
比较 (1)与 (4)式 ,两者相等 .
故不会形成永动机 .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