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理 化 学
第四章 相平衡
第四章 相平衡
?热力学体系达平衡时 , 要求同时达到四大平衡 :
热平衡 , 力平衡 , 化学平衡和相平衡 .
?相平衡是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 它在化学 , 化工 ,
冶金 , 化肥 , 采矿 , 选矿 , 农业 , 医药等等国民经
济重要领域中都有广泛地应用 .
?相平衡一章的主要内容 :
? 相律 : 多相平衡体系的热力学理论
? 相图 : 表示体系状态变化的图形
?相 (phase): 体系内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完全均匀的部分 .
?均匀的要求 :
? 均匀到分子水平
?一个体系中可以含有多个相 ,这些相与相
之间一般存在明显的 界面 ,界面处体系的
热力学性质是 间断 的 .
气体 : 凡气体成一相 .
气体体系无论有多少种气体 ,一般都达到分子水
平的混合 , 故为一相 。
液体 : 若可以相互溶解 ,即为一相 ;
若出现分层 , 则每层液体为一相 ;
同一体系中最多可以 三液相 并存 .
固体 : 一般 一种固体为一相 .
两种固体粉末无 论混合得多么均匀仍是 两相 。
( 固溶体除外 , 固熔体是单相 )。
第一节 相 律 (phase law)
?相律 : 热力学体系达相平衡时 , 体系的 相数 , 物
种数 和体系的独立变量数 ( 即体系的 自由度 )
之间所服从的规律 .
?体系的自由度 (degree of freedom) : 体系达到热
力学平衡时 , 为了描述体系状态所需 最少 热
力学量的数值 , 称为体系的自由度 .
?注意 : 相平衡体系的自由度一般是指在 不改变
相的形态和数目 时 , 可以独立改变的强度热力
学量的数目 。
?体系达平衡时 ,体系中的每个局域也达热力学
平衡 ,平衡的条件只需用 T,p,mi等 强度性质 来描
述 .
?一个多组分体系的状态原则上可以用 T,p,x1,
x2… xi等强度量描述 .但体系达平衡后 ,有各种限
制条件 ,故描述体系状态所需的变量数不会这
么多 ,体系的 独立变量数 会大为减少 .
?对于一般的化学体系 ,可以不考虑除 T,p以外的
环境条件因素 ,如电场 ,磁场 ,重力场等等 . 故在
计算体系的独立变量数时 ,这些因素可以不计 .
相律的推导
?设一热力学体系 ,含有 S种物质 ,并有 F个相共存 .
?首先假设 : 每个物种 在 每个相 中均存在
?体系最多可能有的变量数 :
?体系共含 F个相 ,每个相中含有 S种化学物质 ,故
共有 SF个浓度 ,再加上环境变量 T,p,最多可能
有的变量数为 :
?总变量数 : S F+2
?注意 : 这些变量 不都是必需的 !
?但这 SF+2个变量不全是独立变量 ,相互间满足
一些 关系式 。
? 每列出 一个独立的关系式 ,
意味着可以 减少一个变量 。
?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有 :
?1. 每一相各组分浓度必满足关系式 :
? x1a+ x2a+… + xsa=1 (a相 )
?体系共有 F个相 ,故有 F个类似的方程 . 变量数
需 减去 F.
2. 平衡时 , 同一物种在各相的化学势相等 :
m1a= m1b=… =m1g F个相共有 F- 1个关系式
m2a= m2b=… =m2g F个相共有 F- 1个关系式
… … …
msa= msb=… =msg F个相共有 F- 1个关系式
S
个
不
同
物
种
有关物质化学势之间关系的方程式共有 :
S(F- 1)
独立变量数还需减去 S(F- 1)
?体系的独立变量数 f(即自由度 )应该等于总变量
数减去关系式总数 :
?总变量数 : SF+2
?关系式数 : F+ S(F- 1)
? f = SF+2- F- SF+S
? f = S- F + 2 (1)
?(1)式就是相律的数学表达式 .
? 相律的物理含义是 :
体系的自由度等于体系的物种数 S减去相
数 F再加上环境变量数 2(温度和压力 ).
去掉假设以上结果仍然成立
如物种 A 在某一相中不存在 :
总变量数需 减 1 , 但同时联系 A 在各相化
学势的关系式个数中 也减少 1 。
两者 相抵 , 体系的独立变量数 f 并不变
相律依然成立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 ,环境变量不仅仅为温
度和压力 ,可能存在其它变量 ,故相律 一般
地 可表达为 :
? f = S- F + n (2)
?式中 : f为体系的自由度 ;
? S为物种数 ;
? F为相数 ;
? n为环境变量数 ,一般 n=2(T,p).
相律的进一步讨论
?相律表达式 :
? f = S - F + n
?只适用于各物种间 不发生 化学反应
的体系 。
?若物种间有化学反应发生 , 则相律的
表达式须进行修正 .
化学反应限制条件 :
?体系中每存在一个化学反应 , 达平衡时 组分的
化学势必满足 ∑ nimi=0的条件 .每一个独立的
化学反应均存在一个类似的关系式 ,一个关系
式意味着可以减去一个变量 ,如果体系中同时
存在 R个独立的化学反应 ,则体系的独立变量
数应减去 R,有 :
? f = S- F- R+2 (3)
R: 化学反应限制条件 , 体系中 独立 反应数 .
? 例 : 由 O2,C,CO,CO2组成体系 ,求体系的独立化学反
应数 R?
? 解 : 对于由 O2,C,CO,CO2组成体系 ,存在如下化学反应 :
? C+O2=CO2 [1]
? CO+0.5O2=CO2 [2]
? C+0.5O2=CO [3]
? 以上三个反应中 ,只有两个是独立的 ,剩下的一个可以由此两
个独立反应组合得到 ,如反应 (3)可由反应 (1)减反应 (2)得到 :
? C+O2- CO- 0.5O2=CO2- CO2
? ∴ C+0.5O2=CO
? 故题给体系的化学反应限制条件 R=2.
浓度限制条件
?若体系 某相中 的组分浓度之间存在某种
函数关系 ,此种浓度间的联系称为 浓度限
制条件 .
?每存在一个独立的浓度限制关系 , 体系
的独立变量就要减去一 。 设浓度限制条
件数为 R’,体系的相律应表示为 :
f = S- F- R- R’+2
f = K- F+2 ( 4)
?K: 独立组分数
(number of independent component)
确定体系组成所必须的变量数
? K=S- R- R’ (5)
? =S- ∑ Ri
? Ri: 各种限制条件
?除了化学反应限制条件和浓度限
制条件之外 , 还可能存在其它限
制条件 , 如电荷平衡等 .
?例如 : 若已知体系的总的物质
的量 , 相当于增加了一个限制条
件 , 体系的自由度应减去 1.
?所有的限制条件均必须是
相互独立 的 .
?例如 : 一气体体系 ,开始为 纯 NH3气体 , 达
下列反应达平衡 :
? 2NH3 = N2 + 3H2
?平衡后有 3个物种 : N2, H2, NH3
?存在一个化学反应 : R=1.
?因体系中的 H2和 N2是由 NH3分解而来 ,故
两者的物质的量的比是一常数 :
? n(H2):n(N2)=3:1
? p(H2):p(N2)=3:1
反应产物的浓度间的关系称为浓度限制条件 R’.
? \ R’=1
?此体系的自由度为 :
? S=3 (NH3,H2,N2);
? F=1 (气相 );
? R=1 (2NH3=N2+3H2);
? R’=1(p(H2):p(N2)=3:1);
? f=S- F- R- R’+2=3- 1- 1- 1+2=2
?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NH3的离解度是一定
的 ,故整个体系的组成是固定的 ,体系没有变量 ,
所以体系的自由度等于零 .
? 注意 : 浓度限制条件只有在同一相中才能使用 , 若两组分分
别出现于不同的相中 , 虽然两者的量之间存在某恒定的关系 ,
也不能构成浓度限制条件 .
? 例 : 由 CaCO3分解得到的体系 ,有反应 :
? CaCO3(s) = CaO(s) + CO2(g)
? 体系 : S=3, R=1, F=3.
? 有关系 : n(CaO)=n(CO2)
? 但因两者分别存在于固相和气相 ,不在同一相中 ,所以不能构
成浓度限制条件 , 故 R’=0. 体系的自由度为 :
? K=S- R- R’=3- 1- 0=2
? f = K- F+2 = 2- 3+2 = 1
? 若体系的 T,p 恒定 , 则 f=0.
? 如果此题的 R’取为 1,那么体系在恒温 ,恒压下的自由度 f=﹣ 1,
这无疑是错误的 ,故不在同一相中的组分没有浓度限制条件 .
?相律的一般表达式为 :
? f = K- F+n (6)
?式中 :
? f: 体系自由度
? K: 独立组分数 K=S-R-R’
? F: 相数
? n: 环境变量数
?一般取 n=2(温度 ,压力 ), 有时 n可能大于 2,
如存在渗透平衡时 , n一般为 3.
? 例 1: 将 NH4HS放入抽空的瓶中分解 ,求体系的 f ?
? 解 : 有反应 : NH4HS(s) = NH3(g) + H2S(g)
? S = 3
? R = 1 分解反应平衡
? R’= 1 [p(NH3)=p(H2S)]
? ∴ K=3- 1- 1=1
? f = K- F + 2=1- 2 + 2=1
? 即此体系的温度和压力两变量中只有一个是独立的 .
如当体系的温度固定时 , 因为 NH4HS的分解压力一
定 ,故体系的压力恒定 ; 反之 ,若体系的压力一定 ,体系
的温度必也被确定 .
? 例 2: 求食盐水溶液的自由度 ?
? 解 : 此体系的 K可以有多种求法
? (1) S=2
? R=0 无化学反应
? R’=0 无浓度限制条件
? K= S- R- R’= 2- 0- 0= 2
? f = K- F + 2 = 2- 1+2 = 3
? 体系在一般情况下的独立变量数为 3, 如 T,p和 NaCl
的浓度 .
确定物种数时 , 应遵守尽量简单的原则 .
? (2) 考虑食盐的电离 , 物种数会增加 :
? NaCl = Na+ + Cl-
? 物种数 S=4 (H2O, NaCl, Na+, Cl- )
? 但同时会增加限制条件 :
? R=1 (食盐的电离平衡 );
? R’=1 ( [Na+]=[Cl-] )
? K=S- R- R’=4- 1- 1
? = 2
? 此例说明 ,体系的物种数会随人们考虑的角度不同而不同 ,但体
系的独立组分数 K是一定值 ,对于同一体系 ,不会因为物种数的
变化而变化 .
? (3) 此例中的物种数还可以更多 :
? 若考虑水的电离和水的缔合 ,有 :
? NaCl = Na+ + Cl-
? H2O = H+ + OH-
? H2O+H2O = (H2O)2
? ……
? 物种 : NaCl, Na+, Cl-, H2O, H+, OH-, (H2O)2…
? S=7
? R= 3 (食盐 ,水的电离和水的缔合 );
? R’=2 ( [Na+]=[Cl-]; [ H+]=[OH-] );
? K= 7- 3- 2
? = 2 仍然不变 .
A B 混合
A+B
返 回
单组分相图
第二节 单组分相图
? 单组分体系只有一个物种 , 故此节所研究的是纯物
质的相平衡 .
? 单组分体系的相律为 :
? f = K- F + 2 =1 - F + 2
? f =3 - F (1)
? Fmax= 3- 0 = 3 单组分平衡体系 最多能 3相 共存
? 一个纯物质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相态 。
? 如 C: 其不同的相态有 : 气相 , 液相 , 各种不同形态的固相 :无
定形碳 ; 石墨 ; 金刚石 ; 富勒烯族 (C60等 ).
? 但碳的相图中最多只能三相共存 , 不可能四相共存 .
?一 .克 -克方程 (Clausius-Clapeyron equation)
?当单组分体系 两相共存 时 ,自由度 f=3- 2=1,
体系只有 一个 自由度 。
?单组分的相变温度与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
系 , 此关系即为克 -克方程 .
?设一纯物质在 T,p下达两相平衡 :
在 T+dT, p+dp下仍达平衡 :
(,)(,)BBTpTpabmm=
(,)(,)BBTdTpdpTdTpdpabmm++=++
i , T, p
a相
i , T, p
b相
dT=0, dp=0
DG1=0
i , T+dT, p+dp
a相
i , T+dT, p+dp
b相DG
2=0
dT=0, dp=0
dGa ,m dGb,m
因体系在两种环境条件下 ,均达平衡 ,故有 :
dGa,m= dGb,m (1)
?由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
? dG=- SdT+Vdp
?- Sa,m dT + Va,m dp = - Sb,m dT + Vb,m dp
? (Sb,m - Sa,m)dT = (Vb,m- Va,m)dp
? dp/dT = (Sb,m- Sa,m)/(Vb,m- Va,m)
? 整理上式 :
? dp/dT = DSm/DVm (2)
? 式中 : DSm为 1mol物质由 a相变为 b相的熵变 ;
? DVm为 1mol物质由 a相变为 b相的体积变化 .
? 因为是平衡相变 ,有 :
? DSm=Lm/T
? Lm: 物质的相变潜热 ;
? T : 平衡相变的温度 .
? 代入 (2)式 :
? dp/dT=Lm/TDVm (3)
? (3)式称为 克拉贝龙方程 .
? 克拉贝龙方程适用于 纯 物质 任何平衡相变 过
程 ,应用范围很广 .
?1. 气 - 液 , 气 - 固两相平衡 :
?纯物质的两相平衡中有一相为气相 ,另一相必为
凝聚相 . 以气 -液平衡为例 ,有 :
? dp/dT=DHm/TDVm= DHm/T(Vm,g- Vm,l) (4)
? ∵ Vm,g>>Vm,l
? ∴ Vm,g- Vm,l≈ Vm,g=RT/p
?代入 (4)式 :
? dp/dT= DHm/[T(RT/p)]
? dlnp/dT=DHm/RT2=Lm/RT2 (5)
?上式即为克拉贝龙 -克劳修斯方程 . 表示纯物质
的蒸汽压与相变温度的关系 .
?对 (5)式积分可得 :
? ln(p2/p1)=DHm/R·(T2- T1)/T1T2 (6)
?(6)式为克 -克方程的积分式 .
?若对 (5)式作不定积分 :
? lnp=- Lm/R·(1/T) + K (7)
?式中 : K为积分常数 .
?将 lnp~1/T作图可得一 直线 ,由直线的 斜率
可求得液体的 蒸发潜热 Lm.
?Trouton规则 :
?克 -克方程式可求出不同温度下物质的蒸汽压 ,
但必须知道物质的相变潜热 .
?对于气液的相变热 , Trouton提出一个近似的
规则 .
?楚顿规则认为对于正常液体 (非极性 ,分子间不
发生缔合的液体 ), 其气化潜热与其正常沸点之
间有下列关系存在 :
? Lm,vap≈ 88Tb J.K-1.mol-1 (8)
?Trouton规则适用于有机非极性物质 ,但对于极
性强的液体 ,如水 ,就不适用 .
?2. 凝聚相间的相平衡 :
?凝聚相间的相平衡 ,由克氏方程 :
? dp/dT=DHm/TDVm
? dp=DHm/DVm·(dT/T)
?因为凝聚相的体积随压力的变化很小 ,可
以视为常数 . 积分 :
p2- p1= DHm/DVm·ln(T2/T1) (9)
? ln(T2/T1)=ln[(T1+T2- T1)/T1]
? =ln[1+(T2- T1)/T1]
? ≈ (T2- T1)/T1 (T2- T1)/T1<<1
?代入 (9)式 :
p2- p1= DHm/DVm·(T2- T1)/T1 (10)
?当温度变化不大式 ,可由 (10)式求算不同温度下
物质的平衡蒸汽压 ,但当温度和压力变化太大
时 ,在进行积分时 ,应考虑到相变潜热 Lm和相变
体积的变化 .
?例 1: 已知水在 100℃ 下的饱和蒸汽压为
760mmHg,水的气化热为 2260J.g-1,试求 :
(1) 水在 95℃ 的蒸汽压 ; (2)水在 800mmHg
压力下的沸点 ?
?解 : (1) 由克 - 克方程 :
? ln(p2/p1)=Lm(T2- T1)/RT1T2
? =- 0.1784
? p2/760=0.8366
? p2=635.8 mmHg
? (2) 由克 - 克方程 :
? ln(800/760)=Lm(T2- T1)/RT1T2
? =2260× 18.02× (T2-
373)/(8.314× 373× T2)
? =40725(T2- 373)/3101T2
?解得 :
? T2=376.4K=103.7℃
? 例 2: 试计算在 - 0 .5℃ 下 ,欲使冰溶化所需施加的压
力为多少 ? 已知 : 冰的熔化热为 333.5 J.g-1;
r水 =0.9998g.cm-3; r冰 =0.9168g.cm-3.
? 解 : 有公式 :
? p2- p1= L/DV·ln(T2/T1)
? DV=1/0.9998- 1/0.9168=- 0.09055 cm3.g- 1
? 能量单位 1J=9.87 atm.cm3
? p2- 1=333.5× 9.87/(- 0.09055) ·ln(272.65/273.15)
? =66.6
? p2=67.6 atm
? 对于水 ,需施加 67.6个大气压才能使其凝固点降低 0.5℃ ,
说明凝聚体系的相变温度随压力的变化很小 . 当体系
的压力变化不大时 ,凝聚体系的相变温度可以视为常数 .
? 用来表示体系状态变化的图称为相图 .
? 相图可以直观而全面地反映体系的相的组成及其随
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发生的变化 .
? 单组分体系的相律表达式为 :
? f = 3- F
? 任何热力学体系至少有一相 ,故单组分体系的独立变
量数最多为 2, 若用图形来表示 , 是一 2维的平面图 .
? 单组分体系相图的坐标一般取温度 T和压力 p.
二 . 单组分相图
phase diagram of one component system
?相图中的任何一点称为 相点 (phase point).
?每个相点均代表体系的某一 平衡 状态 .
?相图中有点 , 线和面 .
?相点落在 面中 : f = 2 自由度为 2;
? F=1 体系为单相 .
?相点落在 线上 : f = 1 自由度为 1;
? F=2 两相平衡 .
?相点落在 交点 : f =0 自由度为零 ;
? F=3 三相共存 .
1
phase diagram of water
l
g
s
T
C
D
p
A
O
左下是气相 , f=2
右上是固相 , f=2
中间是液相 , f=2
OA: 冰汽平衡 f=1
AC: 水汽平衡 f=1
AD: 冰水平衡 f=1
D
G
101325 Pa
373
p
T/K
l
g
A
C2.2·107 Pa
647
s
273.16
610.62Pa
O
气液平衡
固液平衡
三相点
临界点
T
l
gs
D
p
A
O
水的相态随温度的变化
M
PM段 : 固态冰温度不断升高 ,f=2
N
MN段 : 液态水 , f=2
O
NO段 : 水蒸气 , f=2
M 点 : 冰 , 水两相平衡 , f=1
N 点 : 汽 , 水两相平衡 , f=1
P
P 点 : 固态的冰 , f=2
冰点 : 273.15K,101325 Pa; 三相点 : 273.16K, 610.62 Pa
冰点温度比三相点温度低 0.01K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 :
( 1) 因外压增加 , 使凝固点下降 0.00748K
( 2) 因水中溶有空气 , 使凝固点下降 0.00241K 。
m空气 = 0.0013 mol.kg -1
DT=Kf m空气 = 0.00241K
两者共使水的冰点比三相点下降了 0.00989K。
总共大约下降了 0.01K
水的正常凝固点 ( 冰点 ) 与三相点的区别
() 0.00748trifusfusm
fusm
ppTVTK
H
-DD==-
D
o
2
phase diagram of water under high pressure
液态水
Ⅰ
Ⅶ
Ⅵ
Ⅴ
Ⅲ
Ⅱ
Ⅷp
T1200C
20000 atm
phase diagram of sulfur
T
p
D
A
B
C
E
F
TC
气态硫
液态硫
正交硫 (R)
单
斜
硫
M
H G
硫的相图如图所示 .
硫有 4中不同形态 :气态 ,液态 ,正交硫
(R),单斜硫 (M).
AB: 正交硫 ?气态硫 ;
BC: 单斜硫 ?气态硫 ;
CD: 气态硫 ?液态硫 ;
B: 三相点 (R?M?g);
C: 三相点 (M? l ?g);
E: 三相点 (R?M? l).
D是硫的临界点 .临界温度为 Tc.在此
温度以上 ,硫只以气态存在 .
虚线所表示的为硫的介稳状态 .
G是正交硫 ,气态硫和液态硫共存的
介稳三相点 .
BG是 AB的延长线 ,正交硫和气态硫
达介稳平衡 ;CG,EG和 BH也为相应
的两相介稳平衡曲线 .
phase diagram of CO2
T/K40002000
p/k bar
0.00
0.01
0.1
1.0
100
The phase diagram for carbon
liquid
liquid
gas
graphite
diamond
磷
的
相
图
Polymorphism in Liquids
water
vapor
D
A
p
T/K
l
g
C
s
O
dlnp/dT=DH/RT2>0
返回
water
G
vapor
water
ice
D
A
p
T/K
l
g
C
s
O 返回
dp/dT=DH/TDV<0
增加压力 , 凝固点下降
G 冰水平衡
D
A
p
T/K
l
g
C
s
O 273.16
610.62 Pa
A为三相点 , f=0
水 、 冰 、 汽共存 ,
返回
triple point of water
D
A
p
T/K
l
g
C
s
O 返回
C为水的临界点 : 液 、 气的密
度相等 , 两相间的界面消失 ,
成为单一的相 。
Tc=647K, pc=2.2·107Pa
critical point
双液系相图
两组分相图
? 两组分体系的相律可表达为 :
? K=2; F=2
? f=4- F (1)
? f=0, Fmax=4, 最多四相共存 .
? F= , fmax=3, 需三维图象才能完整描绘体系状态 .
? 二元体系的相图常常固定某因素不变 (如温度或压
力 ),用二维平面相图表示体系状态的变化情况 .
? 二元体系的相图常为 :
? T- x图 ; p- x图 .
第三节 双液系相图
liqiud-liqiud phase diagram
?物质一般具有气 - 液 - 固三种形态 , 相
图中也应该反映物质气相 、 液相 、 固相
间的关系和相互的变化 。
?双液系相图描述的是两组分体系气 、 液
相态与浓度 、 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
?故双液系相图只是 两组分相图 中的一部
分 , 描述了温度较高区域的相变化 。
一 . phase diagram of ideal solution:
? 理想溶液各组分在全部浓度范围内均遵守拉
乌尔定律 , 只要掌握了 A,B 的饱和蒸汽压数据 ,
其相图可以计算出来 .
? p- x图 :
? pA= pA* xA
? pB= pB* xB= pB* (1- xA)
? p = pA+ pB
? = pA* xA + pB* (1- xA)
? 体系的总压为 :
? p = pB*+(pA*- pB*)xA (2)
A+B, 溶液 , T 溶液溶液溶液
开始出现气相 ,
体系达气液两相
平衡 .
A+B, 溶液 , T
A+B, 气相 , T
A+B, 溶液 , T
A+B, 气相 , T
A+B, 溶液 , T
A+B, 气相 , T A+B, 气
相 , T
将组成为 xA,xB的 A,B理想溶液置于
一带活塞的气缸中 , 保持恒温 ,并施
加足够大的压力 ,使体系呈溶液单相
状态 .如图所示 .
逐步降低环境压力 ,当 压力降到等于
此溶液的饱和蒸汽压时 ,开始出现气相 .
当体系压力降到某一定值时 ,体系主
要以气相形式存在 ,液相几乎消失 ,但
仍然保持两相 平衡 .
若进一步降低体系的压力 ,体系中的
液相将完全消失 ,体系为气态单相 .
双液系的 p-x相图的绘制
XA0
p
pB
*
pA
*
D
F
C
XA
D’
F’
C’
XA
’
D’
’
F’’
C
’’
XA
’’
C’’
’
D’
’’
F’’
’
XA’
’’
C’’
’’
D’’
’’
F’’
’’
XA’’
’’
理想溶液的 p-x相图
C点 : 组成 xA, 单相溶液 .
D点 :开始出现气相 , 液
相与总组成仍相同 .
F点 :液相量无穷小 , 仍
维持两相平衡 .
重复上述过程 ,得到一
系列相点 D’… 和 F’… .
纯 A和纯 B的相点 .
液相线 :D,D’,D’’, …
气相线 :F,F’,F’’ … ,
即为双液系的 p-x图
xA0
p
单相区 ,气
相 , f=2
单相区 ,液
相 , f=2
理想溶液的 p-x图
单相区 : f=2(压力和组成 );
两相区 : f=1(p是浓度的函数 .)
体系点 : 表示体系总组成及环
境条件的点 . 如 C点 :溶液浓度
为 xA,体系压力为 p.
l+g,f=1
pA*
pB*
气相线
液相线
A
B
C
xA
p
相点 : 表示某一相状态的点 .
二元相图中的体系点和相点
可能重合 ,也可能分离 .
重合 : C点 ,体系呈单相液体 ,
故既是体系点又是相点 .
分离 : H是体系点 ,体系分为
两相 ,L点是液相点 , 和 G点
是气相点 。
x’x’’
GL
H
xA0
p
单相区 ,液相
单相区 ,气相
l+g
pB*
pA*
气相线
液相线
C
xA
HL
G
x’x’’
F
I
x’’’ x
D
K
理想溶液的 p-x相图
组成为 xA的体系点 C位
于单相区 , 为液相溶液 .
D点 : 开始出现气相 ,气
相点为 K,达两相平衡 .
H点 : 气相组成为 x’,液
相组成为 x’’.
F点 :体系几乎全以气态
存在 ,残余微少液相 .气
相组成与体系总组成相
同 , 液相组成为 x’’’.
在两相区 , 液相组成沿 DI
移动 ;气相组成沿 KF移动 .
液相线方程 : (是 一直线 )
p= pA+ pB= pB*+(pA*- pB*)xA
气相线方程 :
p= pA+ pB
pA/pB=xAg/(1- xAg)
=pA*xAl/pB*(1- xAl)
xAl =pB*xAg/[xAg(pB*- pA*)+pA*]
代入总压的表达式中 :
p=pA*pB*/[xAg(pB*- pA*)+pA*]
气相线上的点 ,如 F,有 :
xAg=xA
得气相线方程 :
p=pA*pB*/[xA(pB*- pA*)+pA*]
pB*
pA*
xA0
p
l+g
气相线
液相线
xAgxAl
G
L
xA
C
D
F
理想溶液的 p-x相图
pB
*
pA*
xA0
p
l+g,
GL H
xAxAl xAg
杠杆规则 (lever rule):
H:体系点 ,组成为 xA
L: 液相点
G: 气相点
A的总量 :
nA=nxA
n=nl+ng
nA= nlxA+ngxA (1)
又 :
nA=nAl +nAg
nA=nlxAl+ngxAg (2)
pB
*
pA*
xA0
p
l+g,
GL H
xAxAl xAg
杠杆规则 (lever rule):
(1)式与 (2)式相等 :
nlxA+ngxA
= nlxAl + ngxAg
nl( xA- xAl)
= ng( xAg- xA) (3)
pB
*
pA*
xA0
p
l+g,
GL H
xAxAl xAg
杠杆规则 (lever rule):
从相图可以求出 :
( xA- xAl)=HL
( xAg- xA)=HG
有 :
nlHL=ngHG (4)
(4)式即为杠杆规则
的数学表达式 .
pB
*
pA*
xA0
p
l+g,
GL H
xAxAl xAg
杠杆规则 (lever rule):
HL和 HG分别为
体系点 H到液相
线和气相线的距
离 . 因为此规则
与物理学中的杠
杆定律相似 ,故称
为 杠杆规则 .
pB
*
pA*
x
A
0
p
l+g,f=
1
GL H
xAxAl xAg
杠杆规则 :
nlHL=ngHG
nl/ng=HG/HL
= (xAg-xA)/(xA-xAl)
液 相 质 量 气 相 点 与 体 系 点 的 距 离=
气 相 质 量 液 相 点 与 体 系 点 的 距 离
xA
T
气相 , f=2
液相 , f=2
Hp
xA
TB*
TA*
E
F
xAgxAl
l+g, f=1
理想溶液的 T-x相图
体系点为 H点 , 落在两相区内 ,
体系两相共存 .
E: 液相点 , A的浓度为 xAl.
F: 气相点 , A的浓度为 xAg.
液相线 ( 红线 ) 方程为 :
xAl =[p- pB*(T)]/[pA*(T)- pB*(T)]
气相线 ( 蓝线 ) 方程为 :
xAg =pA*/p·[(p- pB*)/ pA*- pB*]
注意 : 方程式中纯 A,纯 B的饱和
蒸汽压均为 温度的函数 ,在方程
中是 变量 ,而不是常数 .
x4x3x2x1
由 p-x图绘制 T-x图 :
357K
365K
373K
381K
以苯 (A), 甲苯 (B) 双液系为例 .
体系的 p - x 相图 . 红线为双液
系液相线 .
1.0 xA0.80.60.40.20
353
363
383
373
T/K
1.0 xA0.80.60.40.20
p
357K
365K
373K
381K
在 1p 0 处作水平线与各液相线分
别相交 , 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
x 1, x 2 ,x 3 ,x 4 .
p0
在 T - x 图中分别在 381K,373K ,
365K 和 357K 处作等温线 , 与表示
溶液组成的垂线相交 .
纯甲苯和苯的正常沸点分别为
384K 和 353.3K, 在 T - x 图中分别
标出这两点 .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绘制 T - x 图中
的气相线 , 或者用计算的方法也
可得到气相线 .
连接 T - x 图中液相线的各点便可
得到液相线 .
精 馏 原 理
B的沸点低 ,挥发性较强 , B在
气相中的浓度较液相高 ,将组
成为 y1的气相收集起来 ,并将
其冷却至温度 T1,其中将有部
分冷凝为液体 ,液相的组成为
x2, 与之达平衡的气相组成为
y2,由相图可见 y2>y1.重复以上
过程 , 气相中 B的浓度愈来愈
高 , 最后可以获得纯的 B。
而由液相可以获得纯的 A。 A B
T
气相
液相
xB
y1
x2 x3
y2
y3
精 馏 原 理
x
OT
x1 y1
T1 x
2
y2
T3
T4
T2 y3x
3
y4x
4 y
5
x5
T5 y6x
6
T6
T7
y7
x7
y8
x8
A B
T
气相
液相
实际的工业精馏
工段 ,为连续操
作 ,各层的操作
温度相对稳定 ,
溶液的组成也稳
定 ,在精馏塔的
低温段一般可以
获得纯净的 B,
在高温段 , 可获
得纯净的 A.
精馏塔示意图
原料进口
电加热器
低沸点产品
高沸点产品
理想溶液的 T-p-x图
把 p-x图和 T-x图合在一起 , 就得到 T-p-x三维
图 。 三个坐标分别代表 p, T,和 x;
在右边的垂直面 xA=1,
xB=0, 则压力和温度坐
标分别代表纯 A组分的饱
和蒸气压 pA*和沸点 TA*.
同理左边垂直面上是 pB*
和 TB*。 连线 pA*- TA* 和
pA*- TA*分别代表了纯 A
和纯 B的蒸气压随温度的
变化曲线 。 AB
TA*
TB*
pB* 液
液
气
xA
T
p
pA*
气 - 液两相共存的
梭形面沿
和 两线
移动 , 形成扁圆
柱状气 - 液两相共
存区 。
*
A
*
A Tp ?
*
B
*
B Tp ?
在共存区的 上前
方 是高温 、 低压
区 , 所以是 气相
区 ; 在共存区的
后下方 , 是低
温 、 高压区 , 所
以是 液相区 。
AB
TA*
TB*
pB* 液
液
气
xA
T
p
pA*
?二 . phase diagram of real solution
? 严格意义上的理想溶液只是一种理想模型 , 实际上的溶液体系
多为非理想溶液 , 非理想溶液存在多种类型 .
?1. 完全互溶的双液系 :
? 如果实际溶液的性质偏离理想溶液的程度不大 ,则其相
图与理想溶液的相图相类似 .
? 实际溶液若相对理想溶液有很大偏差 ,则可能出现最大
饱和蒸汽压 (定温下 )的极点 ,或最小蒸汽压的极点 ;若在
等压条件下 ,这类非理想溶液将出现最低恒沸物或最高
恒沸物 .此类非理想溶液的相图将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 .
? 固体物质间达分子水平的混合 ,这类体系称为固溶体 ,
即固态溶液 .完全互溶固溶体的相图类似于双液系相图 .
完全互溶双液系的 p-x图 (偏离理想溶液程度不大 )
虚线 :理想溶液
红色 : A的蒸汽压曲线 ;
蓝色 : B的蒸汽压曲线 ;
紫色 : 实际溶液的总压
此类非理想溶液相图与
理想溶液的相图有偏差 .
但其偏离的程度不至于
使体系的相图发生明显
的变化 .
p
A B
pA
pB
p
pA*
pB*
有较大正偏差的实际溶液相图
pB
D
C
BA
pA
p
pmax G
x
当实际溶液的行为偏离
理想溶液较大 (如正偏
差 )时 ,其 p-x图中会出现
总压的极大值 ,如图中 G
点所示 .
图中 ,B的挥发性较大 ,但
G点的压力比纯 B的蒸汽
压更大 .这是因为 A,B均
对拉乌尔定律有较大正
偏差的缘故 .
有较大正偏差的实际溶液 p-x图
D
C
BA
p
pma
x
G
x
若双液系压力有极大值 , 液相线有极点 G, 气相线的形状
若如图中蓝线 , 则 G 点无对应的气相点的现象 .
实际相图如右图所示 . 液相线与气相线将交会于 G 点 , 体
系在 G 点达气 - 液两相平衡 , 两相组成相同 .
D
C
BA
p
pma
x
G
x
有最低恒沸物的双液系相图
A B
pB*
E
pA*
p
pmax
x
TB*
A B
E
TA*
T
x
Tmin
Tmin: minimum azeotropic point
E: low-boiling azeotrope
有最高恒沸物生成的双液系相图
A B
D
E
C
p
pmin
x
D
A B
E
C
T
Tmax
x
Tmax: maximum azeotropic point
E: high-boiling azeotrope
有恒沸物双液系的精馏
C
液相 ,f=2
D
A B
T
气相 ,f=2
气 -液平衡 ,f=1
E: 最低恒沸点
组成 :xE, 沸点 : Tmin.
体系组成为 x, 精馏 ,低沸
点端得到恒沸物 G,高沸点
端得到纯 A.
有恒沸物生成的双液系 ,
精馏不可能同时得到纯 A
和纯 B,只能得到恒沸物和
某一个纯组分 .
恒沸物仍是混合物 ,其组成
随着体系压力的改变而有
所改变 .
ETmix
xEx
?2. 部分互溶双液系 :
?当 A,B的极性相差较大时 ,相互溶解度较小 ,在一
定浓度范围 , 可能出现 A,B不完全互溶的现象 .
?不完全互溶的双液系表观上为两液层 .
?部分互溶的双液系可分为三种类型 :
?(1) 温度 较低 时 出现分层 现象 ,温度较高时可以
无限互溶 ;
?(2) 温度 较高 时 出现分层 现象 ,温度较低时可以
无限互溶 ;
?(3) 温度较低和温度较高时均可以完全互溶 ,体
系只是在 某一温度段 出现部分互溶的现象 .
有最高会溶温度的部分互溶双液系相图
4020 8060H2O C6H55NH2
C D
水与苯胺 : 部分互溶双液系
帽形区 :两相区 , 有相点 P.
P:分为 M和 N两相 .
M:水层 ,苯胺水溶液 ;
N:苯胺层 ,水的苯胺溶液 ,
M,N称为共轭液层
(conjugate layers).
各液相的量可由杠杆原理求出 .
温度升高至 453K, 两者
无限互溶 , 此温度称为
会溶温度 (consolute
temperature).
M NP
453K E
有最低会溶温度的双液系相图
水 三乙醇胺
291.2K
单相
两相
水与三乙醇胺在常
压下的相图具有最
低会溶温度 , 在
291.2K之下 ,水与三
乙醇胺将无限互溶 ,
在此温度之上时 , 体
系将出现互不相溶
的两相区 .
同时具有最高和最低汇溶点的双液系
水 尼古丁
413K
373K
453K
混溶间隙 ,
两相区
p0右图是水 -尼古丁的 T-x图 .
在温度高于 481.2K时 ,水与
尼古丁无限互溶 ;温度低于
334K时 ,水与尼古丁也无
限互溶 ,当体系的温度在此
温度范围之间时 ,水与尼古
丁部分互溶 ,在相图上出现
两相区 .
双液系的两相区也称为混
溶间隙 .
甘油和间 -甲苯胺组成的双
液系的相图也属于此类型 .
C D
E
F
A B
g
l
双液系相图 (含气 -液平衡 )
C D
E
F
A B
g
l
C D
g
l l
l(1)+l(2)
l+g l+g
双液系相图 (含气 -液平衡 )
? 3. 完全不互溶的双液系 :
? 严格地讲 ,不存在完全不互溶的双液系 ,但有些物质的极性相差
很大 ,相互间的溶解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此类体系可以
近似看作完全不互溶体系 .
? 极性大的物质和非极性的有机化合物常常组成不互溶体系 ,如 :
水 -苯 ,水 -CCl4等 .另外水 -汞 ,水 -油之间也形成完全不互溶体系 .
? 设一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由 A,B组成 .体系的总压为 :
? p总 =pA+pB
? pA=pA*xA≈ pA* ∵ xA→ 1
? pB=pB*xB≈ pB* ∵ xB→ 1
? p总 =pA*+pA* (7)
? 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的总压等于两纯组分饱和蒸汽压之和 .
? 体系的总压必大于任一组分的分压 ;
? 体系的沸点必低于任一组分的沸点 .
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相图
0 xA→ 1
T
T
TB*
TA*
0 xA→ 1
p
pB*
pA*
p总
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的 p-x
图表明 :
体系的总压比任一纯组分
的饱和蒸汽压大 ,在全部
浓度范围内 ,的等温条件
下 ,体系的总压维持不变 ,
等于纯 A和纯 B的饱和蒸
汽压之和 .
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的 T-x
图表明 :
溶液的沸点比任一纯组
分的沸点均低 . 因为不互
溶双液系的总压较任一
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大 ,
溶液的沸点较纯组分的
沸点低是必然的 .
水蒸气蒸馏
? 某些有机化合物高温下不稳定 , 本身的蒸汽压很低 , 若
用一般蒸馏方法提纯 , 往往不到沸点化合物就已经分
解 . 此类有机物通常不溶于水 , 可以用 水蒸气蒸馏 的方
法提纯此类化合物 .
? 向含化合物体系中通入水蒸气 , 则混合体系为一 不互
溶双液系 , 体系体系的沸点将 低于水正常沸点 , 即 100 ℃ ,
冷凝并收集蒸汽 , 会得到不互溶的双液系 , 分离出水相 ,
即获得有机化合物 .
? 若有些化合物的分解温度特别低 , 则在不断抽空的条
件下进行水蒸气蒸馏 , 由有机化合物的分解温度确定
抽空真空度的高低 , 使体系的沸点降到合适的程度 .
? 真空度愈高 , 提纯的成本也愈高 .
水蒸气
待提纯化合物
水层
有机层
水蒸汽蒸馏装置图
若蒸汽可视为理想气体 ,则有 :
pA*=p·xAg=p·nA/(nA+nB)
pB*=p·xBg=p·nB/(nA+nB)
∴ pA*/pB*=nA/nB
=(WA/MA)/(WB/MB)
∴ WA/WB=(pA*/pB*)(MA/MB) (8)
W: 组分的质量 ;
M: 组分的摩尔质量 .
若为水蒸气蒸馏 ,则 :
WH2O/W有 =(pH2O*·18.02)/(p有 *M有 ) (9)
(9)式中的比例称为蒸汽消耗系数 .
水蒸气蒸馏法可测定有机物的分子量 :
M有 =18.02·(pH2O*W有 )/(p有 * WH2O) (10)
双
液
系
相
图二
元
合
金
相
图
返
回 气 相
液 相
固 相
T
B
固 -液二元体系相图
二级相变
第四节 固 -液二元体系相图
(solid-liqiud phase diagram)
? 固 -液凝聚体系的相图随压力的变化不大 ,一般情况下 ,可以不考
虑压力的影响 ,故此类体系的相律可表达为 :
? f*=K- F+1 =3- F (1)
? 固 -液二元相图可以用 2维平面图表示 .
? 当体系的自由度为零时 ,最大相数 F=3,故在二元相图中 ,最多可
以有三相共存 .
? 由 (1)式可知 ,在等压条件下 :
? 单相区 : F=1, f=2;
? 两相区 : F=2, f=1;
? 三相区 : F=3, f=0.
T
A B
gas
liquid
g+l
solid
l+s
A 与 B 的 T - x
图 :
上部为气体 ;
中部为液体 ;
下部为固体 。
二元凝聚体系相图
主要介绍 :
固相完全不互溶相图 ;
固相部分互溶相图 ;
有化合物生成的相图 ;
不稳定化合物相图 ;
二元盐水体系相图等 .
3
固相完全不互溶相图
T
tA
T
B
I
H
P
1区
2区 3区
4区
1区 :熔液 ,f=2
2区 :A(s)+l;f=1
3区 :B(s)+l;f=1
4区 :A(s)+B(s);f=1
CED:三相线 ;f=0
固体 A,B和熔液 E
三相达平衡 .
P点步冷曲线 (见
右图 ): PM 为直
线 ,M点开始析出
固体 B,曲线斜率
变慢 ,至 N点体系
呈三相平衡 , f=0,
曲线为平段 ,N 点
以下为两固相平
衡 .
M
NC
D
E
步 冷 曲 线
1. 定义 :
当体系 缓慢 而 均匀 地冷却时 , 描绘
体系 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 。
2. 特点
当 有相变化发生 时 , 温度随时间的变
化速率将发生变化 , 出现 转折 或 水平
线 。
步 冷 曲 线
P: A和 B的混合熔液 , 单相
P M a b
M: 体系进入两相区 , 开始有相
变化发生 ( 固态 B析出 ) , 在步
冷曲线上出现转折表现为 b点
M N b c
N: 体系进入三相线 , 固态 A和 B
开始同时析出 , 在熔液完全凝固前 , 体系一直处于三相线上的 N点 ,
故 步冷曲线上 cd段均对应于 N点 。 因三相线上 f *=0, 故相律要求 cd段
温度不能变化 , 于是在步冷曲线上表现为一段水平线 。
N c d
N J d e
T
tBA
T
I
H
P
L
L+ A L+ B
A+ B
M
NC
D
E
a
b
c d
eJ
步冷曲线的绘制方法
1. 标明相区 ;
? 过起点作垂线 , 即表示体系物系点的变
化 。 注意观察体系穿越了哪些相区及三
相线 ;
? 当体系由一个相区进入另一个相区时步
冷曲线将 发生转折 ;
? 当体系遇到 三相线 时 , 在步冷曲线上将
出现 水平段 ;
T
tA
T
B
C DE
I
H
1区
2区 3区
4区
P
M
N
步冷曲线
液相组成沿 ME 线变化
有化合物生成的二元合金相图
1区 :熔液 ,f=2
2区 :A(s)+l;f=1
3区 :C(s)+l;f=1
4区 :C(s)+l;f=1
5区 :B(s)+l;f=1
6区 :A(s)+C(s);f=1
7区 :C(s)+B(s);f=1
DEF:三相线 ;f=0
A,C,熔液三相共存
HGI:三相线 ;f=0,
C,B,熔液三相共存
A
GH
FED
C B
T
O
M N
I
1
2 3
4
5
6
7
液固相均完全互溶的相图
T
A B
liquid
solid
l+s
液相与固相均完
全互溶的两组分
相图与双液系的
相图相类似 。
上方为液相 ;
下方为固相 ;
中间是两相区 。
固相部分互溶的相图
s1+s2
liquid
solid
l+s
T
BA
P
FE
固相部分互溶相图有
帽形区存在 。
在帽形区体系分为两
相 。 如物系点 P:
体系分为两个固相 ,
其组成分别由 E和 F
点表示 。
此帽形区有一最高会
熔温度 。
固相部分互溶的相图的变化
s1+s2
liquid
solid
l+s
T
BA
s1+s2
solid
l+s
liquid
T
BA
s1+s2
liquid
T
BA
s1 s2
5
有固溶体生成的相图
固溶体 1: A 中溶有少量的 B, 此区域 f=2
固溶体 2: B 中溶有少量的 A, 此区域 f=2
DEF: 三相线 , 固溶体 1, 固溶体 2, 组成为 E 的熔液三相共存 , f=0 .
A B
D E F固
溶
体
Ⅰ
固
溶
体
Ⅱ
熔液 l
Ⅰ + l
Ⅱ + l
Ⅰ + Ⅱ
6
有不稳定化合物生成的二元相图
C为不稳定化合物 , 当温度升高至 H点时 , 化合物 C将熔化
DEF: 三相线 , 固体 A, 固体 C和熔液三相共存 , f=0
GHI: 三相线 , 固体 B, 固体 C和熔液 (组成为 G)三相共存 , f=0
CA B
D E F
G
H I
熔液 l
A(s)+ l B(s)+C(s)
B(s)+ l
A(s)+C(s)
C(s)+ l
7
含不稳定化合物二元相图形成的示意图
当二元体系中化合物的熔点与某一组分的熔点相差太大时 , 则会形
成含不稳定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 如图 : 组分 B的熔点逐步升高时 , 以
B为溶剂的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曲线随着提高 , 当曲线不与 C的凝固
点下降曲线相交时 , 相图就会如下右图所示 , 即为含不稳定化合物
的二元相图 .
A C B
T(熔 )
A C B
T(熔 )
A C B
T(熔 )
二元盐水体系相图
?1区 :单相 ,熔液 .
2区 :两相 ,B(H2O)+l
3区 :两相 ,C(A.H2O)+l;
4区 :两相 , C(A.H2O)+l;
5区 :两相 ,A+l;
6区 :两相 ,B+C;
7区 :两相 ,A+C.
?三相线 :DEF; GHJ
体系点为 P,考察 等温下蒸发 ,体系
点将水平移动至 Q的过程 .
A.H2O AH2O
G
FED
JH
5
3
4
1
6
2
7
N
I M O QKP
PI段 :溶液与冰 两相 达平衡 ;
IM段 :单相溶液 ,浓度不断增加 ;
MN段 :溶液与含水盐达平衡 ;
NO段 :含水盐与更浓溶液达平衡 ;
OK段 :单相 ;溶液浓度不断增加 ;
KQ段 : 为两相区 ,纯盐 A与其
饱和溶液达平衡 ;
Q点水分蒸发完全 ,体系 为纯 A.
phase diagram of two compounds (1)
?1区 : 单相 ,熔液 ,f=2
?2区 : 两相 ,A2+l,f=1
?3区 : 两相 ,C+l
?4区 : 两相 ,B+l
?5区 : 两相 ,A2+C
?6区 : 两相 ,A1+C
?7区 : 两相 ,B+C
SiO2 Al2O3莫莱石
G HF
E
DI
NM
1
5 7
32
6
4
A BC
MN: 三相线 ,鳞石英 ,白硅石
与莫莱石达平衡
IED: 三相线 ,A2+C+l
FGH: 三相线 ,B+C+l
鳞石英 A 1
白硅石 A 2
phase diagram of two compounds (2)
固
熔
体
a
熔液 l
a+l
a+C
C+l Pb+l
C+Pb
C+l
Mg PbC
三相线 : a+ C(s)+ l, f=0
三相线 : C(s)+ Pb(s)+ l, f=0
phase diagram of two compounds (3)
Ag Pb
l
固溶体 a
固
溶
体
ba+l
a+b
b+l
三相线 : a+ b+ l, f=0
phase diagram of two compounds (4)
Bi Zn
C
F
ED
HG
l
l1+l2
Zn+l
Zn+l
Bi+Zn
Bi+l
此两组分相图中有双液相出现 , 图中帽形区为 l1和 l2两液相达
平衡的两相区 , 两液相一为含 Bi较多的溶液 , 另一层是含 Zn较
多的液层 .
三相线 : Zn(s)+ l1+ l2, f=0
三相线 : Bi(s)+Zn(s)+ l, f=0
phase diagram of two compounds (5)
镉标准电池的镉汞电极中
Cd的含量控制在 5-14%之
间 , 在常温下 , 由相图可知 ,
体系处于两相区 . 故在一定
温度下 , Cg-Hg齐的成分不
会收电极组成波动的影响 ,
所以电极具有非常稳定的电
极电动势 , 也保证了标准电
池的电动势的精度 . 298K
Hg Cd
固
溶
体
a
固
溶
体
b
两
相
共
存
两
相
共
存
HG
F
EDC
熔液
(单相 )
455K
由步冷曲线绘制二元相图
EC
D
含 B%
604020 BA 80
T
时间 t
T
1006040200
例题 : 有二组分凝聚体系
相图如下 :
(1)标出各区的相态和自由
度 ; 列出图中的三相线和每
条线的相态 ;
(2)画出 x,y点的步冷曲线 ;
(3)已知 : A的固体热容比液
体热容小 5 J.K-1.mol-1,
DfusSm0(A)=30 J.K-1.mol-1, 最低
共熔点温度时的溶液组成
为 xA=0.60, 按溶液标准态的
规定 1, 求最低共熔点时溶
液中 A的活度系数 ?
610K
510K
6
5
4
32
1
A BC
D E F
I
HG
y
x
K
J
610K
510K
6
5
4
32
1
A BC
D E F
IHG
y
x
K
J
熔液 , 单相 , f=2
A(s)+l, 两相 , f=1 C(s)+l, 两相 , f=1
B(s)+l, 两相 , f=1
A(s)+C(s), 两相 , f=1
B(s)+C(s), 两相 , f=1
三相线 : DEF: A(s)+C(s)+l(E), f=0
GHI: C(s)+B(s)+l(G), f=0
610K
510K
6
5
4
32
1
A BC
D E F
IHG
y
x
K
J
T
t
yx
? (3) 求 A相变焓的函数表达式 : A从固态到液态
? DH= DCpdT=DCpT+I= 5T+I
? 代入题给数据 : DH(610K)=TDS=610× 30=18300 J.mol-1
? 解得 : I=15250 J
? ∴ DH=15250+5T J.mol-1
? 在正常相变点 : mA(s,610K) = mA(l,610K)
x=1, a=1, g=1
? 在最低共熔点 : mA(s,510K) = mA(最低共熔液 ,510K)
? 固液两相达平衡时 : mA(s,T) = mA(solution,T)= mA(l,T)+ RTlna
**
2
510
21610
ln()()
ln
(ln)
ln
fusm
fusm
fusmfusm
p
a fusm
a
RTalsG
GRa
T
GHRa
TTTT
HdadT
RT
mm
=
?=?=?
??=
???????==?
????
?=∫∫
510
2
610
111510ln[15250()5ln]
610510610
K
fusm
K
HadT
RTR
?==×?+×∫
解得 : lnaA=-0.69736
aA=0.4979
由规定 1: aA=gAxA
gA= aA/xA =0.4979/0.6 = 0.83
t
T/K
a b d
? 区 域 熔 炼 (zone melting)
? 在一些高科技领域需要高纯材料 .如半导体工业对原料纯度的
要求达到 8个 9(99.999999% )以上 .一般化学提纯的方法根本无
法满足此要求 ,区域熔炼是制备极高纯度物质的重要方法 .
? 区域熔炼所依据的正是材料的相图 .由物质的相图可以确定区
域熔炼的具体操作工艺条件 .
? 设 A为需纯化的物质 ,B为杂质 .由 A,B的二元相图可以判断杂质
B的固 -液两相中的分配比例 ,令 :
? Ks=Cs/Cl (1)
? Ks称为分凝系数 ,是杂质在固液两相中浓度之比 ;
? Cs,Cl:分别为杂质在固相和液相中的浓度 .
? 杂质的存在会使溶剂的熔点发生变化 :
? Ks>1, 溶剂的熔点升高 ;
? Ks<1, 溶剂的熔点下降 .
A B→
T
Ks<1
液相
固相
固 -液两相平衡
区域熔炼原理图
如图所示 : 当 Ks<1,故加入 B后 ,A
的熔点将下降 .
设原料中杂质 B的初始浓度为 c0,
升温至 P点 ,使体系全部熔化 ,再使
体系冷却 ,首先结晶出来的固体组
成由 N点表示 .很明显 ,N点的杂质
浓度 c1<c0.
进一步将 N点的原料加温至全部
熔化 ,冷却后结晶出来的固体的纯
度将更高 ,多次重复此种操作 ,最后
结晶出来的晶体将极其纯净 ,从而
得到高纯 A.
PN
c0c1 c3 c2 c4
区域熔炼原理图二
如图所示 : 当 Ks>1时 ,加入 B后 ,A
的熔点将上升 .
设原料中杂质 B的初始浓度为 c0,升
温至体系全部熔化 ,再使体系冷却
至 P点 ,液相的组成由 N点表示 .很明
显 ,N点的杂质浓度 c1<c0.
进一步将 N点的原料加温至全部熔
化 ,冷却过程中首先结晶出来的固
体杂质含量高 ,最后结晶出来的固
体纯度较高 .多次重复此种操作 ,最
后结晶出来的晶体将极其纯净 ,从
而得到高纯 A. A B→
T
Ks>1 液相
固相
固 -液两相平衡
PN
区域熔炼装置图区域熔炼装置图
石英套管
原 料
加热区域将熔化为液态 , 当加
热圈向右移动时 , 左边部分因
离开加热区而冷却凝固 . 因为
杂质 B 在固相的浓度比较小 , 所
以凝固下来的固体端 B 的浓度
较小 , 原料的纯度比较高 . 加热
圈从左移动到右的过程 , 是将 B
从作边扫到右边的过程 .
每扫过一次 , 左边一端的纯度会提高一点 , 若如此反复扫荡数十
次 , 左边的原料纯度将极高 . 截下左边一段就可得到高纯 A.
若杂质在固相中的浓度比较大 , 在液相中浓度较小 , 经过以上处
理过程后 , 杂质 B 被扫到左端 . 那么截下右边的一段可获得高纯 A.
当原料中含有多种杂质 , 其中一些杂质的 K s >1, 一些杂质的 K s <1,
则可以经多次区域熔炼后 , 去掉左右两端含杂质多的部分 , 仅取
中间纯度高的部分 .
第五节 二级相变
second order phase transition
? 平衡相变过程的 DG=0,即物质在平衡相变的两相中化学势相等 .
如冰 -水 ;汽 -水相平衡等 .发生相变时 ,物质的 Vm,和 Sm会发生突
变 .这类性质的共同特点是 :它们都是化学势的一级微商 .
? m1=m2
? V1,m≠ V2,m (?m1/?p)T≠ (?m2/?p)T
? S1,m≠ S2,m (?m1/?T)p≠ (?m2/?T)p (1)
? 这类相变的特点是 : 在相变过程中 ,物质的化学势不变 ,而化学
势一级微商所代表的性质发生突变 .
? 这类相变称为 : 一级相变 (first order phase transition)
? 描述一级相变过程的热力学关系式为 克拉贝龙方程 :
? dp/dT=DH/(TDV) (2)
一 级 相 变 的 特 征
T
(?m/ ?T)
Sm
Tj
a
相
b相
T
(?m/ ?p)
Vm
Tj
a
相
b相
一级相变在相变点 H,
两相的化学势相等 :
ma=mb
T
m
Tj
a
相 b相
H
在相变点 H两相物质
的体积发生变化 :
Va,m≠ Vb,m
在相变点 H两相物质
的熵发生变化 :
Sa,m≠ Sb,m
? 除了以上常见的相变外 ,人们还发现了另一种相变 .
? 物质在这类相变中摩尔体积不发生变化 ,也没有相变潜热 ,但在
相变点 ,物质的与其化学势二级微商相关联的性质 ,如热容 ,膨胀
系数 a,压缩系数 k等会发生突变 .
? m1=m2
? V1,m=V2,m (?m1/?p)T=(?m2/?p)T
? S1,m=S2,m (?m1/?T)p=(?m2/?T)p
? C1,p≠ C2,p (?2m1/?T2)p≠ (?2m2/?T2)p
? a1≠ a2 ?2m1/?T?p≠ ?2m2/?T?p
? k1≠ k2 (?2m1/?p2)T≠ (?2m2/?p2)T (2)
? 此类相变的特点是 :
? 相变时 ,各相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化学势的 一级微商不变 ,但化学
势 二级微商所代表的性质发生突变 .
? 称为 二级相变 (second order phase transition).
? 克拉贝龙方程已不适用于二级相变 ,故二级相变的压力与温度
之间的关系应由其它关系式表示 .
? 对于二级相变 ,有 :
? V1=V2 S1=S2
? 设体系在 T,p下达相平衡 :
T+dT, p+dp,V1’ T+dT, p+dp,V2’T+dT,p+dpV
1’=V2
’
T, p, V1 T, p, V2T, pV
1=V2
dV1 dV2
当相变条件变化到 T+dT,p+dp时 ,体系达新的平衡 ,因为是二级
相变 ,故有 : V1=V2 V1’=V2’ 所以 :
dV1=dV2 (3)
? 将体积视为 T,p的函数 : V=V(T,p)
? dV1=(?V1/?T)pdT+(?V1/?p)Tdp
? =a1V1dT- k1V1dp
? 式中 : a=1/V·(?V/?T)p k=- 1/V·(?V/?p)T
? 同理 :
? dV2=a2V2dT- k2V2dp
? ∵ dV1=dV2
? ∴ a1V1dT- k1V1dp=a2V2dT- k2V2dp
? (k1V1- k2V2)dp=(a1V1- a2V2)dT
? (k1- k2)dp=(a1- a2)dT ∵ V1=V2
? ∴ dp/dT=(a1- a2)/(k1- k2) (4)
? 对于二级相变有 : dS1=dS2
? 类似地可以导出 :
? dp/dT=(Cp,2- Cp,2)/[TV(a2- a1)] (5)
二 级 相 变 的 特 征
T
(?m/ ?p)
Vm
Tj
a
相
b相
T
(?m/ ?T)
Sm
Tj
a
相
b相
T
m
Tj
a
相 b相
H
TT
m
Tj
a
相 b相
H
T
(?m/ ?T)
Sm
Tj
a
相
b相
(?m/ ?p)
Vm
Tj
a
相
b相
氦 Ⅰ 与氦 Ⅱ 的相变
2.17K T/K
Cp
氦 Ⅰ 与氦 Ⅱ 的相变是二级相变 . 氦 Ⅱ 是一种超流体 .BD是发生二级相变的 l线 . A是
He的正常沸点 (4.2K), C是 He的临界点 (5.2K,2.26atm), D是 He的二级相变点 ,也称为
l点 (2.17K,0.05atm).
氦的热容在二级相变时会发生突变 ,其变化曲线的形状与希腊字母 l相似 ,所以这类
二级相变也称为 l相变 .
T/K
p/atm
A
C
B
D
2.17K 5.20K 4.2K
2.26
0.05
1.00
25.0
l线
固相
气相
液氦 Ⅰ
液氦 Ⅱ
dp/dT=- 78atm/K
? 合金有序无序的相变 :
? 合金的微观空间点阵中各种金属原子的排列位置发生变化的现
象也是一种相变 .
? 以 Cu-Zn合金为例 : 其为体心立方点阵 . 当温度较低时 ,Cu原子
位于晶胞的中心 ,Zn原子位于晶胞的角顶 .温度逐步升高时 ,这种
规则的排列会逐步受到破坏 ,当合金的温度达到 TC时 ,规则的排
列被完全破坏 ,Cu,Zn原子出现在晶胞中心和角顶的几率相同 .
? 这种合金微晶胞规则排列的破坏过程即为有序无序相变 .这种相
变也是一种二级相变 . 温度 TC称为合金的居里点 .
? 朗道认为 :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过程都与物质结构的秩序度的改
变有关 .在一级相变中 ,有序结构的破坏是突然发生的 ,所以相变
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即为相变潜热 . 但在二级相变中 ,物质有序
结构的破坏是逐步地连续地发生的 ,在有序结构逐步破坏的过程
中 ,体系从环境不断吸收能量 ,因此 ,在相变点没有大量吸收潜热
的现象 .但在二级相变过程中 ,有序结构破坏的速度逐步增加 ,在
接近居里点 ,有序结构趋向雪崩式破坏 ,升温所需的能量会急剧
增加 ,于是物质的热容发生突变 .
三组分相图
第六节 三组分相图
?三组分体系的相律为 :
? f = 3- F+2 = 5- F (1)
?要完全地描述三元体系 ,需要 4个独立变量 ,
要用 4维空间才能完全描述 ,这在现实世界
是无法做到的 .
? f=0, Fmax=5,
?三元体系 最多可以有 5相共存 .
?一般的三元相图 , 固定体系的温度和压
力 , 考察体系 组成变化 时 , 相图变化情况 .
?此时 , 体系最大自由度 f=2 , 用 平面图 就
可描绘相的变化 .
?对于凝聚体系 , 压力的影响很小 , 一般可
忽略不计 .
?但温度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 为了表示温度
对三元体系相图的影响 , 可用 投影 的方法 ,
绘制 不同温度 下体系的相图 . 也可借助于
3 维动画的技术 , 绘制三维立体相图 .
等边三角坐标表示法
CB
A顶点 A,B,C 各点分别代表 纯 A , 纯 B 和 纯 C .
AB: A,B二元体系的组成 ;
BC: B,C二元体系的组成 ;
AC: A,C二元体系的组成 .
物系点距离某顶点 愈近 , 则体系中此
组分的含量 愈多 , 物系点距离某顶点
愈远 , 则体系中此组分含量 愈少 .
G
F
E
D P
BD代表 A的含量 ; AG代表 B的含量 ; GD代表 C的含量 .
设有一物系点 P.
过 P分别作 BC,AB,AC的平行线
与三角形 的边相交于 D,E,F. B%
A%
C%
三角坐标的特点
(1) 在与某边平
行的任一直线上
的各点 , 与此边相
对顶点所代表组
分的含量必相同 .
如 P 作 BC 的平行线
EF , 则 EF 线上各物
系点组分 A 的百分
含量相同 , 变化的
只是 B,C 组分的相
对含量 . CB
A
P FE
A%=40%
三角坐标的特点
(2) 通过某点的任意
直线上各物系点所
代表的体系中 ,另外
两顶点所代表组分
含量之比 , 必定相同 .
D CB
A
H
G
I
DCBD
GIHGWB/WC=GI/HG=DC/BD
WB/WC=DC/BD
三角坐标的特点
CB
A
(3) 两个三组分体系并组成新的体系 ,则新
物系点必在两组分物系点的连线上 .
体系 M和 N组成新的体系 ,则新物系点 O必在
MN连线上 ,各物系点的量服从杠杆规则 :
WM/WN=ON/OM
M
N
O
(4) 若由 3个体系合成一个体系 ,新体系的物系
点必在原来 3物系点所组成的三角形中 ,可以多
次运用杠杆规则求出新的物系点 .
E
F
D
G
H
D,E,F分别为 3个体系的物系点 .
由 3体系组成的新体系的物系点在三角
形 DEF之中 .
先由 F,E用杠杆规则求出合成体系的物
系点 G,再由 D,G用杠杆规则求出新体系
的物系点 H.
三元盐水体系
三元盐水体系是指体系组成为二盐一水的体
系 .
1. 固相是纯盐的体系 :
以 A(H2O), B(NH4Cl), C(NH4NO3)三元相图为例 .
4
3
2
1
体系相律 : f=3- F. 图中各区组成 :
1区 : 单相溶液 , f=2;
2区 : B(s)+l, f=1;
3区 : C(s)+l, f=1;
4区 : l+B(s)+C(s), f=0.
CB
A
GP
F
E
D
H
T
若有 B,C混合物 ,其组成由 G点表示 . 向此体系
加水 ,物系点将沿 GA线向纯水组分 A点移动 ,
物系点移动到扇形区 CEF区间内 ,如移动到 H
点 ,体系为两相共存 ,一相为 C(NH4NO3)的饱
和溶液 ,另一相为纯固态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
以得到纯 C
若 B,C混合物的初始组成为 P点 . 加入
水后 ,物系点将进入扇形区 BDF,通过
过滤的方法可得到纯 B(NH4Cl).
生成水合物的体系
P
H
GF
D
E
CB
A
水 (A),NaCl(B),Na2SO4(C)三元体系相图 . 有水合物 D(Na2SO4.10H2O)生成 .
B,C混合物的组成为 P时 ,用加水的
方法 ,物系点将进入扇形区 EFG,过
滤可以获得纯的水合物 D,但无法
得到纯盐 C.
溶液 l ,单相区
B(s)+l,f=1
D(s)+l
B(s)+D(s)+l,f=0
B(s)+D(s)+C(s),f=0
生成复盐的体系
水 (A),NH4NO3(B),AgNO3(C)三元体系相图 . 有复盐 D(NH4NO3.AgNO3)生成 .
CB
A
NH4NO3 AgNO3P
G
HF
E
D
(NH4NO3.AgNO3)
由混合物 P,通过加水的方法可以
得到的纯物质为复盐 D.
溶液 l ,单相区
B(s)+l,f=1 C(s)+l
B(s)+D(s)+l,f=0 D(s)+C(s)+l,f=0
D(s)+l
三组分相图 (例 1)
CB
A
NH4NO3 AgNO3
G
HF
E
D
(NH4NO3.AgNO3)
例 : x,y,z 分别代表不同的三元体系 ,在该温度
下恒温蒸发 ,分别最先析出何种晶体 ?
解 : 连接 Ax,Ay,Az,并将其延长 ,
其延长线分别进入扇形区 BEF,
DFH和 CHG,故 :
x: 首先析出 B(NH4NO3);
y: 首先析出 D(NH4NO3.AgNO3);
z: 首先析出 C(AgNO3).
x
y
z
三组分相图 ( 例 2 )
H2O
NaNO3 Na2SO4
Na2SO410H2O
P
P点为 含水复盐
有 4个三相区 ; 4个两相区 ; 1个单相区 .
三
组
分
相
图
三
组
分
相
图
三
组
分
相
图
三
组
分
相
图
三元液体体系相图
CB
A(HAc)
甲苯 水
P
b’’
a’’
b’
a’
b
a
P’’
’
P’’
P’
三元液体体系的相图有多中类型 .
图中所示为 HAc,H2O,甲苯三元相图 .
水与甲苯不完全互溶 ,故有分层现象出现 .图中
的帽形区是两相区 ,偏 C一方者为水层 ,偏 B一方
者为甲苯层 .物系点落在帽形区内时 ,体系将为
两相共存 .
P点在单相区 ,若使体系的物系点沿 AP移动 ,
当进入帽形区后 ,体系则会分为两相 .
如移动到 P’,P’’,P’’’点时 ,体系分为两相 ,相
的组成分别为 :a与 b;a’与 b’;a’’与 b’’.
a,b分别为甲苯层和水层 ,此两相平衡共存
的液层称为共轭溶液 (conjugate solution).
三元液体体系相图
CB
A(乙烯腈 )
水 乙醇
由 A(乙烯腈 ),B(水 )和 C(乙醇 )组成的三元
体系 ,因为水与乙烯腈 ;乙醇与乙烯腈都不
完全互溶 ,故在相图中有两个帽形区 .
单相区 ,f=2
两相区 ,f=1
两相区 ,f=1
T1
当体系的温度降低时 ,溶解度一
般会降低 ,相图中的帽形区将逐
步增大 ,达到一定程度时 ,两个帽
形区会互相重叠 ,形成一个大的
两相区 ,其它区域则为单相区 .
乙烯腈
水 乙醇
两相区
2
三元液体体系相图
由 A(乙烯腈 ),B(水 )和 C(乙醚 )组成的三元
体系 ,三者相互之间都不完全互溶 ,故在相
图中有三个帽形区 .
当体系的温度降低时 ,溶解度降低 ,
相图中的帽形区将逐步增大 ,达到
一定程度时 ,三个帽形区会互相重
叠 ,相图中将出现三相区 .
物系点落在三相区时 ,三液相共存 ,
在表观上 ,将会出现互不相溶的 3
个液层 .
目前 ,尚未发现 4液相共存的现象 .
C
乙醚
B
水
A(乙烯腈 )
乙醚水
乙烯腈
两相区 ,f=1
F
E
D
l l
l
三相区 ,f=0
两相区 ,f=1
两相区 ,f=1
三元相图的应用
A:H2O; B: KNO3; C:NaNO3.
A
CB
E
F
x
G
D
O
H
紫 红色 :373K的相图 .
蓝色 :298K的相图 ;
有 KNO3,NaNO3混合物 ,物系点为 x,利
用相图可找到合理的提纯工艺路线 .
在 298K下加水使物系点进入 BFH两相
区 ,过滤可得纯 KNO3.
滤液组成为 H,在 373K下等温蒸发 ,使
物系点到 M,过滤可得纯 NaNO3.
N
向母液 O中加入原料 x,物系点
达到 N,在 298K加水使物系点
移动至 P,过滤得纯 B.
P
重复以上操作可以分离混
合盐 ,得到纯 B和纯 C.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