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过程”的学习设计方案 这是本课程的第三单元,按照第一、二节和第三、四节课分别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概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组成成分,教学过程动力,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2、理解教学过程环节的基本关系模式。 3、掌握教学过程的动力与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的关系。 4、熟悉教学过程本质的特殊认识说、发展说和认识—发展说。 5、学会联系理论评论中小学实践中教学过程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6、进一步掌握和使用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应用技能;熟练地上网查找相关文献,掌握一些有效检索技巧。 7、参与网络支撑的本单元过程性评价学生问卷。 二、活动形式 (1)分组交流、学生间互相答疑。 (2)教师讲授课程重点与难点。 (3)轮值组长汇报、教师答疑。 (4)学生作业。 三、活动技巧 (1)积极参加小组讨论;轮值组长学习如何在记录同学发言时抓住重点,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时能将记录内容加以正确的梳理和归类。 (2)在小组发言时,有意识地将新内容与自己以前掌握的相关内容(本科目的或相关科目的)建立有机的联系,将所学知识前后打通。 (3)发表见解时尽量避免用口头语,多用专业术语。 (4)认真倾听他人发言。 四、阅读资料 1、王本陆:《教学动力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思路》,《教育研究》,1992年第2期。 2、 李森著:《教学动力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张武升主编:《教学论问题争鸣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黄甫全:《课程本质新探》,《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1期。 五、时间:160分钟。 六、第一、二节课——“在预习基础上师生共同学习‘教学过程’”——活动过程设计(80分钟) 师生站立互相鞠躬开课。 教师引入(4分钟)。教师提出询问上次课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然后引入第一、二节为“在预习基础上师生共同学习‘教学过程’”。使学生准备好提出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有关问题。 第一步: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提出疑问(10分钟) 要求:各位同学叙述在预习中比较感兴趣的部分,提出疑难之处并突出一个最感困惑的章节内容。时间:每人不超过2分钟。方式:繁简皆可,务求人人发言;轮值组长记录(准备白纸供用)并整理。 第二步:小组轮值组长在全班交流本组疑问和预习情况。 第三步:教师随各个轮值组长提出的疑问答疑。 (第二与第三步交叉进行,按时下课休息,按时上课继续答疑,时间控制50分钟。) 第四步:教师利用PPT“教学过程(一)”讲解(20分钟) (下课休息) 七、第三、四节课——“小组专题讨论、教师讲授重点”——活动过程设计(80分钟) 第一步:教师引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环节”的内容,提出讨论主题 “数十种关于教学过程基本环节的观点的异与同”,并另外结合学生实际和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拟制出可以引导学生自学的2个讨论题目。 第二步:小组内开展专题讨论。三个题目分三轮讨论。第一个专题“数十种关于教学过程基本环节的观点的异与同”,小组成员依次轮流发言(每人不超过2分钟)。后两个题目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轮值组长记录,并清理出同学们的有价值的见解和3到4个主要的疑难。(时间:第一个专题10分钟,后面两个题目各5分钟。一共20分钟) 第三步:轮值组长依次在全班汇报本小组学习心得和疑难,每人不超过3分钟。全部轮值组长发言完毕后,其余同学可自由上台补充。发言时注意紧扣本章主题。 第四步:教师答疑。 (第三步与第四步交替进行,时间控制在35分钟之内。中间按时下课休息。) 第五步:教师用ppt“教学过程(二)”讲授第三节内容“教学过程的本质”。(15分钟) 第六步:评选本单元最佳表现小组,并记下该小组当天的轮值组长姓名。(2分钟) 第七步:布置作业和指导(3分钟)。要求学生: 1、课外上网完成“第三单元学习测试题” 。 2、第四单元预习指导。 3、填写本单元教学评价问卷。完成的同学交轮值组长,就可以离开课室;轮值组长收齐后交教师。 八、学习工具准备 1、两个PPT; 2、第三单元学习调查问卷60份; 3、第三单元学习测试题; 4、第四单元预习指导(WORD,PPT); 5、白纸一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