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医学院麻醉学系
刘菊英
第九章 肌肉松驰剂的临床应用
麻醉学的新纪元
Jan 23,1942
肌松药首次临床应用
深肌松 浅麻醉
,不能耐受麻醉,
心内直视 器官移植
一、肌松药的分类
分 子 结 构
甾类 苄异喹啉类
泮库溴铵 右旋筒箭毒碱
维库溴铵 阿曲库铵
罗库溴铵 咪哇库铵
哌库溴铵 杜什库铵
作 用 时 间
短效 中效 长效
(5-10min) (20 -30min) (45-100min)
琥珀胆碱 维库溴铵 右旋筒箭毒碱
咪伐库铵 阿曲库铵 泮库溴铵
罗库溴铵 哌库溴铵
杜什库铵
作 用 机 理
持续去极化
去极化 肌颤
全或无
双相阻滞
占据受体
非去极化 无肌颤
衰减
强直后易化
胆碱酯酶抑制药拮抗
琥珀胆碱
十甲季铵
右旋筒箭毒 加拉碘铵
泮库溴铵 维库溴铵
阿库溴铵 阿曲库铵
哌库溴铵 罗库溴铵
杜什库铵 咪哇库铵
二、常用肌松药
琥珀胆碱 Succinylcholine
? 起效快 ( 60s) 快速插管
? 时效短 ( 5~10min) 困难插管
琥珀胆碱 Succinylcholine
副作用( SIDE-EFFECTS)
1,肌颤 肌强直
2,高钾血症
3,心律失常
4,眼内压升高
5,胃内压升高
6,颅内压升高
7,诱发恶性高热
8,II相阻滞
维库溴铵 潘库溴铵
效能 1 – 1.5 1
稳态分布容积 4 1
血浆清除率 3 – 5 1
初次量 0.08 – 0.1mg/Kg 0.08 –
0.1mg/Kg
追加量 0.02 – 0.03mg/Kg 0.02–
0.03mg/Kg
起效时间 2 – 3分 3 – 5分
时效 30分 100 分
恢复时间 10分 30 分
心血管反应 无 心动过速 高血压
N:V 63 3.4
卡肌宁 (Atracurium)
中效 酯酶代谢
Hofmann降解
N–甲四氢罂粟碱
( Laudanosine)
组胺释放
支气管痉挛 Sale JP.Anaesthesia 1983;38:511-2
神经血管性水肿 Srivastara S,Br J Anaesth 1984;56:932
严重类过敏反应 Mercer JD,Anesth Intens Care
1984;262-9
血浆组织胺水平 Basta SJ,et al,Br J Anaesth
1983;55:105S
维库溴铵 阿曲库铵
效能 4-6 1
蓄积作用 无 无
消除 原型 Hofmann降解
心血管反应 无 低血压
心动过速
组织胺释放 无 有
稳定性 室温下 3年 室温下?
罗库溴铵 Rocuronium
1989年
起效快 心血管副作用小 水溶液稳定
中效非去极化甾类肌肉松弛药
1990年 美国
1997年 我国
罗库溴铵
Rocuronium
非去极化氨基甾类肌肉松弛药
? 起效快 45 ? 60秒
? 作用时间 30 ? 40分
? 作用强度 1/6维库溴铵
? 副作用 无
药代动力学
罗库溴铵 维库溴铵
t1/2?(min) 1.82 1.37
t1/ 2?(min) 19.0 13.3
t1/ 2? (min) 131 108
Vss( L/kg) 0.27 0.41
AUC(mg?min/L) 264 32.8
Cl(ml/kg ?min) 3.97 4.58
MRT(min) 67.3 90.2
罗库溴铵 Rocuronium
最理想的肌肉松弛药?
起效 60s
时效 40min
副作用 类过敏
三、神经肌肉传导生理
神经肌肉传导
运动神经 ----- 乙酰胆碱 ----- 肌纤维
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
接头前膜
接头后膜
神经下间隙
四、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肌肉松弛药的应用
好处,外科医师满意
麻醉医师省心
手术病人安全
肌肉松弛药的应用
问题
窒息
只麻痹不麻醉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动过速 低血压
残留肌松作用
术后残留肌松作用后果
苏醒延迟
通气不足
呼吸道梗阻
心脏停搏
避免术后残留肌松作用
? 正确使用肌松药
? 拮抗肌松残留作用
? 掌握 拔管指征
?必要性转入 PACU
肌松药的合理应用
1,应用指征
? 便于气管内插管
? 便于呼吸管理和手术操作
? 减少深全麻的危害
? 降低代谢及体温
? 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
? 处理某些麻醉并发症
2 肌松药的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1 所有肌松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
2 应根据病情, 手术种类和时间等选用适当的
肌松药, 避免剂量过大, 反复多次用药 。
3 肌松药是全麻辅助用药, 其本身没有麻醉和
镇痛作用, 应注意术中苏醒问题
4 术毕必须严密观察, 待通气量, 各种保护性
反射, 肌张力恢复正常, 已经苏醒, 排除肌
松剂残余作用才能拔管回病房 。
3 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1,植物神经系统作用
原因,肌松药阻滞 /兴奋神经肌肉接头以外的胆碱能
受体 ( 烟碱样受体和毒蕈碱样受体 )
2,组胺释放
快速静注相当量的肌松药均可引起组织桨细胞和嗜
硷性白细胞释放组胺, 其程度因药物, 注射速度和
是否使用组胺受体阻滞剂有所不同 。
4 影响肌松药的因素
药代动力学, 肌松药的分布、消除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低温
年龄
药效动力学, 肌松药的起效、强度、时效
神经肌肉疾病 (重症肌无力,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疾病 )
假性胆碱酯酶活性异常 (肝脏疾病,某些抗癌药 )。
药物的相互作用
琥珀胆碱与非去极化肌松药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复合作用
吸入全麻药
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
抗菌素 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
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林可霉素
抗惊厥药和精神病药
7其他 如茶碱,呋塞米,硝酸甘油等
5 肌松药拮抗
应明确
1 肌松作用的减退是由于药物自作用部位向血
中转移,已酰胆碱局部浓度逐渐增高的结果
2 药物拮抗呼吸抑制只适用于外周性的,而非
中枢性呼吸抑制
3 抗胆硷酯酶药不能拮抗去极化肌松药作用
拮抗残留肌受松作用
胆碱酯酶抑制药(新斯的明)
乙酰胆碱
N 受体兴奋 M 受体兴奋
肌张力恢复 腺体分泌增多等
常用拮抗药为胆碱酯酶药 --新斯的明
用药时机:
残余肌松效应判断:苏醒病人面无表情,上睑下
垂,下颌松驰,不能伸舌,抬头不能不持续 5
秒,分钟通气量不足,四个成串刺激的 t4/t1比
值〈 0.7,单刺激肌颤搐恢复 25%以上等。
常用拮抗药为胆碱酯酶药 --新斯的明
禁忌症:
支气管哮喘,心脏传导阻滞,血压过低,
窦性心动过缓,胃肠吻合术
拮抗残留肌松作用
新斯的明 0.05mg/Kg 2?5mg
阿托品 0.02mg/Kg 1?2.5mg
或格隆溴铵 0.01mg/kg
如超过了最大剂量,而拮抗效果仍不明显时,不
宜再继续给拮抗药,应认真分析影响抗胆碱酯酶药效
果的因素 。
影响抗胆碱酯酶药效果的因素,
? 呼酸, 高碳酸血症 ( PaCO2>50mmHg),
? 代酸,
? 低钾和高镁,
? 低温,
? 药物相互作用,
? 肝肾功能不良等 。
肌松作用监测 目的
1,决定气管插管和拔管时机
2,维持适当肌松,满足手术要求
3 指导使用肌松药的方法和追加肌松药的时间
4,避免琥珀胆碱用量过多引起 Ⅱ 相阻滞
5,节约肌松药用量
6,决定肌松药逆转的时机及拮抗药的用量
7,预防肌松药的残余作用所引起的术后呼吸功
能不全
下列情况应加强肌松作用的监测
术毕呼吸抑制延长:区别呼吸抑制的原
因(全麻药、肌松药或病变本身)
特殊手术需要
肝、肾功能明显减退、严重心脏疾病、
水电解质紊乱、全身情况 差和极端肥胖
病人
恢复室内患者尚未清醒
? 经验方法, 根据肌张力,随意肌的运动,麻醉
机储气囊的张力、吸气负压、抬头及握力来判定肌
松程度
? 肌电图,
?周围神经刺激器,监测肌松药作用较好的方法
肌松药作用监测方法
使用神经刺激器注意事项
1.通常用刺激器刺激尺神经,但也可以刺激面神
经、下肢神经
2,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选用单次颤搐和 TOF,手
术期间中度阻滞及恢复期用 TOF监测 恢复期应用
TOF和 DBS。
3.电极安放部位必须正确
4,先测定对照值
5.注意其他药物对肌松作用的影响
1,单刺激 (single twitch stimulation)
? 以单个刺激波 (0.15Hz)刺激引起肌颤搐
?拇内收肌单收缩反应被抑制 90%以上 时可顺利完成气
管内插管, 抑制小于 75%腹部肌肉松弛满意
? 应用新斯的明等拮抗药时应待拇内收肌单收缩反应
恢复至 25%对照值, 则肌肉功能的恢复可在 14分钟 。
2,强直刺激 (titanic stimulation)
? 在短时间 (约 5秒钟 )持续给 50Hz进行强直刺
激,引起 手指持续强力收缩
? 强直刺激可测定乙酰胆碱受体所占有范围,
如强直 刺激( 50Hz) 持续 5秒钟肌收缩反应然
维持,不出现 衰减,估计游离的受体在 30%以
上。
3,双短强直刺激
( double burst stimulation,DBS)
? 连续 2组 0.2ms和频率 50Hz的强直刺激, 每
2次隔 20ms,两组强直刺激间相隔 750ms
? 应用 DBS的目的是便于临床在没有记录装
置 时能更敏感的用拇指感觉神经肌肉功能的
恢复程度 。
4,四个成串刺激 (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TOF)
? 一组 4个波宽为 0.2 ~ 0.3ms,频率为 2Hz的成串刺激
→ 引起 4个肌肉颤搐反应
? 根据描计的第 4个颤搐高度与第一个比值 ( T4/T1)
即可判断神经阻滞的程度 。 其中第一个颤搐高度即
可作为第四个颤搐高度的对照值
? 当神经 -肌肉功能正常时 4个颤搐高度呈现一致,
幅度也不变
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 神经肌肉的阻滞可出现不同的四个成串颤搐
比值, 每串颤搐幅度随阻滞深度而降低,
每串中第 2,3,4个颤搐逐个衰减
? 如第 4个高度消失, 说明 75%受到阻滞
? 依次第 3,第 2,或第 1个颤搐高度消失,
则分别表明 80%,90%或 100%受到阻滞
? 如四个成串刺激颤搐高度均未消失,
则表明阻滞程度不足 75%
使用去极化肌松药时
? 每次颤搐都不衰减, 即, 四个成串, 比值不变,
而颤搐幅度随阻滞程度而下降 。
? 当 T4/T1恢复到 0.75以上 时, 病人潮气量已
恢复到 10ml/kg,病人伸舌和抬头 5秒钟,
临床上常以 T4/T1>0.75及抬头 5秒钟 作为呼吸
功 能恢复的指标
? TOF是临床应用最广的刺激方式
TOF监测的临床意义
指示肌松程度
判断肌松恢复情况
监测非去极化肌松药阻滞和恢复过程
注药到 TOF完全消失为起效时间
TOF消失期间为无反应期
TOF仅有一次反应为 90%~95%阻滞
TOF的四次反应都出现,指示神经肌
肉功能 60%~90%恢复
但近几年来的研究证实该标准存在
不足
1:误认为 T4/T1 0.7是肌松药阻滞 后已充分恢复的指
标,事实上游离的神经肌肉接头不足 30%,不能
满足正常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基本要求
2,常用监测部位系腕部尺神经拇内收肌,此处 TR达
0.7时,气道保护肌群的功能尚未恢复
3,留有说话费力,吞咽困难,软弱无力等难忘不良
感受
我国肌松监测乃一薄弱环节,估计此方面
的并发症更高。建议
提高肌松药阻滞后恢复标准为四个成串刺激
比值 T4/T1>=0.9。
推广应用周围神经刺激器 ----目测触感监测法,
并与临床估测法相结合
重视新生儿与婴幼儿肌松监测与残余肌松作
用于的拮抗
重视新型肌松药的残余 作用与拮抗 的研究
重视部分静脉全麻药对气道保护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