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肺 脑 复 苏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麻醉学系
刘菊英
?公元 200年左右, 华佗神
方, 一书的
,急救奇药方, 中记载
,自缢急救的治法, ……
一人以手按胸上;数动之,
一人摩肘臂胫屈伸
之。 …… 并用人对口以气
灌之,其活更快 。
?胸外心脏按压
1957年王源昶教授
1960年 Kouwenhaven教授
?低温
1958年 WILLAMS 全身低
温
1962年李德馨教授头
部重点低温
当代心肺复苏的创始人,美
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复苏研究
中心主任彼得 ·沙法教授
CPCR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 专家们认为,一个城市、地区心肺复苏的普及
率越高,往往表明该城市地区的文明程度越高
?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的最终目标
? 将逆转临床死亡 ( clinic death) 的全过程统称
为心肺脑复苏( CPCR)
心跳骤停三种类型
?心室颤动
?完全停搏或心室停顿
?心电机械分离
其中以心室颤动最常见 (57~ 91%)
心跳骤停的原因
心脏性和非心脏性两大类
心肌收缩力 ↓
冠脉血流量 ↓
血流动力严重紊乱
心律失常
共同血流动力
及结果
?有效循环停止 全身
缺血缺氧
?缺氧 心肺脑复苏焦点
诊断
?意识突然消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呼吸停止 ?血压测不到
?心音听不到 ?伤口停止出血
?粘膜和皮肤苍白或发绀 ?瞳孔散大、固
定
?心电图显示心室纤颤或心电消失
触摸颈动脉搏动手法
197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创立
心肺复苏程序 —— 三阶段九步
骤
急救
心肺脑复苏三阶段
? 初期复苏 或称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
? 后期复苏 或称进一步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
? 复苏后治疗 (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PRT)
或称后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目前已将心肺复苏归纳为 9个步骤,国
际上以英文字母 A~ I表示
? A、气道 (Airway)
? B、呼吸 (Breathing)
? C、循环 (Circulation)
? D、药物 (Drug):
? E、心电图 (ECG)监测
? F、心室纤颤 (Fibrillation):胸外除颤 200- 300J。
? G、估计 (Gauge)
? H、脑复苏 (Human mentation)。
? I、重症监测治疗 (Intensive care unit),
第一阶段:基本生命支持( BLS)
? 目的:抢救人员给心博骤停病人机
体组织临时性氧供
? 特点:现场实施, 非专业人员
? 诊断,1,心搏骤停时间
2, 呼吸循环是否恢复
? 处理,1, 人工呼吸 2,心外挤压
Airway (open the air-way)
保持气道通畅复苏的先决条件。
? 昏迷病人呼吸道梗阷的原因:舌后坠,
分泌物,异物、呕吐物。
? 保持气道通畅的措施:
仰头抬颏法
托下颌法
清洁呼吸道
保持气道通畅
保持气道通畅
保持气道通畅
保持气道通畅
联合导管
口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
气管联合通气导管
气管插管
Breathing
– 施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徒手,器械
– 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要点 气道通畅 胸壁起
伏 深吸气。缓慢吹,防反流误吸。
– ( 800ml`… -500ml,吸气时间由 1.0-1.5增至
1.5-2s Fio2 0.16),频率 12次 /分
– 有效人工呼吸应使病人的 PaO2 和 PaCO2接近
正常。 (PaO275mmHg,SaO290%)
人工呼吸
? 正常人呼出气其 PO2 为 20 kPa(150mmHg),平均
氧浓度为 16%~ 18%,CO2浓度为 2%~ 4%,
人工呼吸,可使病人的 PO2达 10.0~ 11.3kPa(75~
85mmHg),PaCO2 仅为 4.0~ 5.3kPa(30~
40mmHg)。
? 并发症,① 胃扩张; ② 交叉感染(救护人员 )
人工呼吸
婴儿心肺复苏
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
Circulation (cardiac compression)
心脏挤压
胸外心脏按压要点,
– 病人 体位 施救者体位
– 按压 部位 力量 频率 80-100次 /分钟
– 按压与放松比为 1,1,
– 呼吸、按压比值 1,5(两人复苏 ),
2,15 一人复苏
并发症
?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 (external chest
compression,ECC)
要点,规则、平稳、不间断
–
禁忌: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新鲜的
肋骨骨折、心瓣膜置换术后。
谨慎:老年人。
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
? 心 脏按压注意事项
? 避免压在剑突上 。
? 需平躺上地板或硬板上。
? 手指 避免压在肋骨上,手肘需伸 直 。
? 用力需平 稳规则不间断
? 肩膀应在 患者胸部正上方。
? 不可中 断超过 7秒
? 开胸心脏按压术
? (open chest cardiac compression
OCC)
适应征
1,凡心跳骤停时间较长或 ECC效果不佳持续 10min
以上
2,合并胸内损伤:胸内出血、胸部穿透伤、胸部挤
压伤、连枷胸、张力性气胸、心包压塞和心脏外
伤等
3,胸廓或脊柱畸形伴有心脏移位者
4,多次胸外除颤无效的顽固 VF或 VT,
5,开胸状态下心跳停止;或存在二尖瓣狭窄或梗阻
开胸心脏挤压操作要点,
开胸部位
– 第四肋间
胸骨左缘 2-
2.5cm 至腋
前线。
– 按压手法
– 频率
急症体外循环 (ECPB)用于心肺复苏
? 优点:
① 能提供足以满足心肺功能停止状态下的主要脏器的
血液供应,并可防止中枢神经细胞产生继发性损伤。
② 可快速将血液稀释,从而改善微循环,还可将有害
介质稀释。
③ 可调节血液温度,用低温来防止复苏后脑病和迟发
性神经元死亡。
国外报道 ECPB用于抢救心搏骤停者其长期生存率已高达
57%~ 64%。
“有效按压”的标志
! 触及大动脉搏动
– 有血压( 80-100mmHg)
– 呼气末 CO2增高
– 诱发自主心跳
! 瞳孔由大缩小
! 紫绀减退
! 自主呼吸恢复
第二阶段:进一步生命支持( ALS)
? 目的:通过治疗病人重建自己的氧供
? 特点:专业人员且需一定的条件设备
? 诊断,1,心律失常
2,心血管功能状态
3,酸碱失衡
? 处理,1,电除颤
2,监测 扩容
3,药物治疗
电击除颤
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全部心
肌在瞬间内同时去极化
而处于不应期,抑制异位
兴奋灶,为正常的起搏点
重新传下冲动、恢复正常
心律和有效心搏创造条件,
从而中止室颤
? 现在观点 宜早除颤 只要具备除颤条件,必要时可
盲目除颤。如果能在室颤发生 3min内进行除颤,
70%~ 80%的病人将恢复足够灌注心率
? 发现室颤或心跳骤停 2min内可立即除颤
? 心跳骤停未及时发现者,在基础生命支持 ABC 2min后
即行除颤
胸外电除颤
? 能量,
室颤,成人 200-400J,最大可达
360-400J,小儿 2J/kg
室速, 50J,房扑 25J,
阵发性室上速和房颤, 75-100J
电枀板位置,心尖区 --
右胸骨旁第二肋间区 。
电枀板位置
胸内电除颤
? 切开心包,电枀板位于心室两侧,
夹紧心室,滴注盐水防心肌灼伤。
? 电能 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 。
成人 20-80J,
小儿 5-50J.
后期复苏
3 药物治疗 目的
– 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
– 防治心律失常
– 纠正急性酸碱失衡
– 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后期复苏
药物治疗 目的
– 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
– 防治心律失常
– 纠正急性酸碱失衡
– 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药物治疗
给药途径,
? 静脉(首选) ;
? 气管内给药,
? 心内注射
种类及剂量
? 改善心排血量及动脉压的药物 肾上腺素 钙剂
? 控制心律和心率的药物 利多卡因 阿托品 异丙
肾 溴苄胺
? 纠正酸中毒
肾上腺素
? 最常用的药物。首选。
? α+β受体,有助于自主心律的恢复,α 受
体兴奋作用可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不增加
冠脉及脑血管阻力,可增加心肌及脑的灌流量,
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使细颤变粗颤,提高电除
颤成功率。
? 心脏按压 +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复跳率。
阿托品
? 心动过缓 0.5-1 mg /次 q3-5min
? 能降低迷走神经的张力,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
促进房室传导,尤其适用于有严重窦性心动过
缓合并低血压。低组织灌注或合并频发室早者。
钙剂
? 成人 2.5-5ml缓慢注射。
? 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延长心脏收缩期,
提高心肌应激性。
? 适应症,高血钾低血钙或钙通道阷滞剂
中毒时;使用肾上腺素和碳酸氢钠之后
仍末能使心跳恢复时。
利多卡因
? 1_1.5mg/kg,q10-15 min重复 同量
总量可达 3mg /kg,复跳后持续点滴
2-4mg/kg
? 室性早搏 室速。室颤 的首选 药物。
碳酸氢钠 应用指征,
? 心跳骤停 10分钟以上,pH﹤7.20
? 停跳前有代酸或高钾
? 孕妇心跳停止,pH﹤7.30
? 血气 SBE达 -10mmol/L
? 用法,1mmoL/kg
? 1 mmol=5%NaHCO3 1.5ml
? 注意,过度通气,不宜气管内给药,
血气监测,
大量应用碳酸氢钠的危害,
? 不能提高除颤的成功率
? 碱中毒氧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
? 昐产生低钾血症
? CO2生成增加,通过细胞膜及血脑屏障
? 加重钠水潴留,心脑细胞水肿
? 使同时输注儿茶酚胺失活
气管内用药
? 可气管内使用的药物,肾上腺素,利多卡 因
溴苄胺 阿托品 纳洛酮 地西泮
? 钙剂和去早肾上腺素,碳酸氢钠 不能采用气管用药
法。
后期复苏
4 体液治疗
? 血液循环停止有相对或绝对的血容量不足脑复苏措施
则进一步加重低血容量。积枀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一
项基本的,十分重要的任务。扩容才能维持循环稳定。
? cvp在 10-15cmH2O 为宜。
? 输液种类 晶体或胶体,一般不输血,除非有明显的失
血。
后期复苏
5 心室纤颤及电除颤
? 纤颤的种类 心电图 心肌颜色、张力 细颤 粗
颤
? 任何情况下,未将细颤 变粗颤,电击治疗将
无法生效。
后期复苏
6 起搏治疗
? 已安有起搏器或心跳已恢复但必须异丙肾上腺
素方能勉强维持心率者
? 起搏电压 2-3v 70-90 bpm
CPR的监测
? 实施有效监测,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提高 CPCR成功率
? MAP, CVP,ECG,SpO2,PCWP,
EtCO2, gas-analysis.
2005年国际复苏联盟和美国心脏学会重
修 CPR及 ECC(心血管急救指南 )
? 快速确定按压部位,双乳头联线中点
? 人工呼吸前不必深吸一口气 -保证人工呼吸系
统秒以上
? 电除颤,连续 3次电击改为 1次电击 5组 30:2的
CPR
? 急救程序上先急救还是先呼救?(成人 OR儿童 )
? 什么时间检查是否有足够的呼吸及循环指征
(无足够呼吸 -2次人工呼吸 -检查循环体征改为无足够呼吸
-2次人工呼吸 - 30:2CPR,直至来人,不应中断现场 CPR
建议成人无
脉搏室速或
定颤使用单
相波首次及
以后电击 能
量 360J
第三阶段:长期 (后续 )生命支持
( PLS)
? 目的:确定病因及生命体征的维持
? 诊断,1,心搏骤停原因
2,对机体的影响
? 处理,1,脑复苏
2,并发症的防治
复苏后治疗
– 防止心脏再次停跳,对重要器官的功能
进行严密监测和必要的治疗 。
–多器管功能衰竭和缺氧性损伤是复苏后
处理的主要内容。
复苏后治疗
–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检查有无自主呼吸及肋骨骨折、血气胸
– 机械通气 维持氧分压 100 mmHg二氧化碳
分压 25— 35mmHg,pH接近正常。
复苏后治疗
?确保循环功能稳定 循环功能稳定是一切复苏措
施有效的首要条件 。
?维持有效血容量
?维持血压正常或稍高 MAP 90-100mmHg
?防治心律失常
复苏后治疗
防治肾功衰
?维持有效血容量及满意的血压,保持尿量
不低于 30ML,尿比重不低于 1.010
?解除肾血管痉挛,应用小剂量的肾血管扩
张药物
? 应用呋塞米等强效利尿剂
? 人工透析
复苏后治疗
脑复苏
为了防止心脏停搏后缺氧性脑损伤所采取的
措施称为脑复苏。
脑复苏的适应症:估计心肺复苏不够及时
(> 4分钟) +脑缺氧损伤的体征如体温升
高,肌张力亢进、痉挛、抽搐乃至惊厥
脑保护与脑复苏
? 脑保护 ——损害前处理(预防)
? 脑复苏 ——损害后处理(治疗)
脑复苏研究重点
? 脑细胞死亡机制
? 寻找减脑细胞死亡,改善神经功能方法和药物
全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 脑缺血原发性变化 代谢障碍 ;离子重新
分布 ; 酸碱失衡。
? 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脑血流改变 ; 脑水
肿 ; 内 源性损伤因子
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仍无特效措施。脱水,降温,肾上腺皮质激素
是现今较为有效的防治急性脑水肿的措施。
? 总的原则 防止或缓解脑组织肿胀和水肿。
降低颅内压,减少脑代谢,改善脑循环,阷
止或打断病理生理进程,促进脑功能恢复.
防治并发症
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 施行有效的 CPR,缩短脑循环停止的绝对时间
? 采取有效的支持治疗措施,为脑复苏创造良好的颅外环
境 (呼吸,循环功能,酸碱状态,体液平衡 )
? 维持良好的颅内稳态
? 特异性脑复苏措施
? 防治并发症
维持良好的颅内稳态
? A 增加脑血流和改善脑灌注 CPP
1 MAP(维持在缺血前水平或稍高水平
2降低颅内压 (脱水而非低 CO2))
3改善脑微循环 HCT32-35%,扩管 ;
4提高血液氧含量
? B 控制高血糖
? C 防止脑缺血后高体温
脑复苏的一般措施
? 改善脑血流,适当提高血压,疏通脑微循环,
适度稀释血液,改善脑血液流变学
? 解除脑血管痉挛。必要时可用吩塞嗪类药或
钙离子通道阷滞剂
? 抗凝,可考虑应用小量肝素
? 降低颅内压适当过度通气
特异性脑复苏措施
? 低温
? 高压氧
? 皮质激素
? 其它疗法
1,巴比妥酸盐负荷疗法
2,Ca2++通道阻滞剂
3,自由基清除剂
4,氨基酸拮抗议剂
脱水
? 甘露醇 0.5- 1g/kg,快速静脉滴注,15-20min 滴完,
4- 6 小时一次呋塞米 40mg,每日 1- 2次;
? 50% 葡萄糖 100ml 静脉滴注;
? 输白蛋白。
? 脱水标准是:两眼窝轻度凹陷,两眼球张力下降。皮
肤弹性减低,但必须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适当的血压。
尿量在第一个 24 小时多于输入量,以后出入量平衡。
脑复苏一般性措施
? 降温、脱水、激素、高压氧应用
特异性措施
? 1、自由基清除药
? 2、能量替代治疗
? 3、钙拮抗药
? 4、兴奋性氨基酸拮抗药
? 5,NO合成酶抑制药
? 6、其它
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控制脑水肿
–脱水 以减少细胞内液和血管外液为主,保持正常
或高于正常并适当稀释的血管内液。
–脱水 以增加出量来完成,维持血液渗透压在
280---330 mmol /L,血桨白旦白在 3 0g/l,胶体渗
透压不低于 15mmHg。以渗透性利尿剂为主,快速
利尿剂为辅。持续 5-7天
低温脑保护机制
? 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递质释放
? 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
? 抑制细胞毒性物质的生成和释放
? 调节损伤后某些酶活性的表达和
诱导
? 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神经元调亡
? 降低脑代谢等
浅低温脑保护作用
? 脑代谢( CMRO2)供应脑电生理活动
(功能部分 60%)维持膜 /细胞器内稳
态(结极部分 40%)
? 低温在两个部分起作用
? 低温 33℃ 有较佳的脑保护效果
? 轻度高温则加重脑损伤
浅低温的实施
? 开始时间尽可能早
? 维持 32~34℃
? 联合降温 环境温度 变温毯 冰帽
? 预防御寒反应 机械控制呼吸
? 加强监测 脑灌注压 ﹥ 80mmHg
? 持续到皮层功能恢复
? 自然复温
脑功能监测
? 1、诱发电位监测:
? 2,SjVO2监测:正常值为 54%- 75%
﹤54% 提示脑缺氧存在。 ﹤ 40%全脑缺血
缺氧
? 3、脑电图
? 4、其他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① 深昏迷,对外界任何剌激无反应;
②无自主呼吸;
③无自主运动,肌肉无张力;
④脑干功能与 脑干反射消失,体温调节紊乱;
⑤ 脑电图呈等电位 ;
⑥阿托品试验阴性;
⑦上述体征持续 24h,且排除低温、镇静药、镇痛药、肌
松药等因素的影响。
转归
脑功能分级与机体总体功能分级综合评价
? 一类:完全正常,无伤残
? 二类:清醒,有一定伤残,但是一般生活能自
理
? 三类:清醒,有严重伤残,生活不能自理
? 四类:昏迷或植物状态,但是无脑死亡
? 五类:脑死亡或死亡。
小 结
? Chain of survival 存活链
包括早期诊断,早期心肺复苏,早期电击除颤
及早期进一步治疗 4项。而早期诊断和早期电
击除颤是病人存活的关键
? ABC airway,breathing, circulation
DEF drugs,ECG,fibrillation treatment
GHI gauge,human mentation,intensive care 。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麻醉学系
刘菊英
?公元 200年左右, 华佗神
方, 一书的
,急救奇药方, 中记载
,自缢急救的治法, ……
一人以手按胸上;数动之,
一人摩肘臂胫屈伸
之。 …… 并用人对口以气
灌之,其活更快 。
?胸外心脏按压
1957年王源昶教授
1960年 Kouwenhaven教授
?低温
1958年 WILLAMS 全身低
温
1962年李德馨教授头
部重点低温
当代心肺复苏的创始人,美
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复苏研究
中心主任彼得 ·沙法教授
CPCR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 专家们认为,一个城市、地区心肺复苏的普及
率越高,往往表明该城市地区的文明程度越高
?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的最终目标
? 将逆转临床死亡 ( clinic death) 的全过程统称
为心肺脑复苏( CPCR)
心跳骤停三种类型
?心室颤动
?完全停搏或心室停顿
?心电机械分离
其中以心室颤动最常见 (57~ 91%)
心跳骤停的原因
心脏性和非心脏性两大类
心肌收缩力 ↓
冠脉血流量 ↓
血流动力严重紊乱
心律失常
共同血流动力
及结果
?有效循环停止 全身
缺血缺氧
?缺氧 心肺脑复苏焦点
诊断
?意识突然消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呼吸停止 ?血压测不到
?心音听不到 ?伤口停止出血
?粘膜和皮肤苍白或发绀 ?瞳孔散大、固
定
?心电图显示心室纤颤或心电消失
触摸颈动脉搏动手法
197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创立
心肺复苏程序 —— 三阶段九步
骤
急救
心肺脑复苏三阶段
? 初期复苏 或称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
? 后期复苏 或称进一步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
? 复苏后治疗 (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PRT)
或称后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目前已将心肺复苏归纳为 9个步骤,国
际上以英文字母 A~ I表示
? A、气道 (Airway)
? B、呼吸 (Breathing)
? C、循环 (Circulation)
? D、药物 (Drug):
? E、心电图 (ECG)监测
? F、心室纤颤 (Fibrillation):胸外除颤 200- 300J。
? G、估计 (Gauge)
? H、脑复苏 (Human mentation)。
? I、重症监测治疗 (Intensive care unit),
第一阶段:基本生命支持( BLS)
? 目的:抢救人员给心博骤停病人机
体组织临时性氧供
? 特点:现场实施, 非专业人员
? 诊断,1,心搏骤停时间
2, 呼吸循环是否恢复
? 处理,1, 人工呼吸 2,心外挤压
Airway (open the air-way)
保持气道通畅复苏的先决条件。
? 昏迷病人呼吸道梗阷的原因:舌后坠,
分泌物,异物、呕吐物。
? 保持气道通畅的措施:
仰头抬颏法
托下颌法
清洁呼吸道
保持气道通畅
保持气道通畅
保持气道通畅
保持气道通畅
联合导管
口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
气管联合通气导管
气管插管
Breathing
– 施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徒手,器械
– 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要点 气道通畅 胸壁起
伏 深吸气。缓慢吹,防反流误吸。
– ( 800ml`… -500ml,吸气时间由 1.0-1.5增至
1.5-2s Fio2 0.16),频率 12次 /分
– 有效人工呼吸应使病人的 PaO2 和 PaCO2接近
正常。 (PaO275mmHg,SaO290%)
人工呼吸
? 正常人呼出气其 PO2 为 20 kPa(150mmHg),平均
氧浓度为 16%~ 18%,CO2浓度为 2%~ 4%,
人工呼吸,可使病人的 PO2达 10.0~ 11.3kPa(75~
85mmHg),PaCO2 仅为 4.0~ 5.3kPa(30~
40mmHg)。
? 并发症,① 胃扩张; ② 交叉感染(救护人员 )
人工呼吸
婴儿心肺复苏
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
Circulation (cardiac compression)
心脏挤压
胸外心脏按压要点,
– 病人 体位 施救者体位
– 按压 部位 力量 频率 80-100次 /分钟
– 按压与放松比为 1,1,
– 呼吸、按压比值 1,5(两人复苏 ),
2,15 一人复苏
并发症
?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 (external chest
compression,ECC)
要点,规则、平稳、不间断
–
禁忌: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新鲜的
肋骨骨折、心瓣膜置换术后。
谨慎:老年人。
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
? 心 脏按压注意事项
? 避免压在剑突上 。
? 需平躺上地板或硬板上。
? 手指 避免压在肋骨上,手肘需伸 直 。
? 用力需平 稳规则不间断
? 肩膀应在 患者胸部正上方。
? 不可中 断超过 7秒
? 开胸心脏按压术
? (open chest cardiac compression
OCC)
适应征
1,凡心跳骤停时间较长或 ECC效果不佳持续 10min
以上
2,合并胸内损伤:胸内出血、胸部穿透伤、胸部挤
压伤、连枷胸、张力性气胸、心包压塞和心脏外
伤等
3,胸廓或脊柱畸形伴有心脏移位者
4,多次胸外除颤无效的顽固 VF或 VT,
5,开胸状态下心跳停止;或存在二尖瓣狭窄或梗阻
开胸心脏挤压操作要点,
开胸部位
– 第四肋间
胸骨左缘 2-
2.5cm 至腋
前线。
– 按压手法
– 频率
急症体外循环 (ECPB)用于心肺复苏
? 优点:
① 能提供足以满足心肺功能停止状态下的主要脏器的
血液供应,并可防止中枢神经细胞产生继发性损伤。
② 可快速将血液稀释,从而改善微循环,还可将有害
介质稀释。
③ 可调节血液温度,用低温来防止复苏后脑病和迟发
性神经元死亡。
国外报道 ECPB用于抢救心搏骤停者其长期生存率已高达
57%~ 64%。
“有效按压”的标志
! 触及大动脉搏动
– 有血压( 80-100mmHg)
– 呼气末 CO2增高
– 诱发自主心跳
! 瞳孔由大缩小
! 紫绀减退
! 自主呼吸恢复
第二阶段:进一步生命支持( ALS)
? 目的:通过治疗病人重建自己的氧供
? 特点:专业人员且需一定的条件设备
? 诊断,1,心律失常
2,心血管功能状态
3,酸碱失衡
? 处理,1,电除颤
2,监测 扩容
3,药物治疗
电击除颤
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全部心
肌在瞬间内同时去极化
而处于不应期,抑制异位
兴奋灶,为正常的起搏点
重新传下冲动、恢复正常
心律和有效心搏创造条件,
从而中止室颤
? 现在观点 宜早除颤 只要具备除颤条件,必要时可
盲目除颤。如果能在室颤发生 3min内进行除颤,
70%~ 80%的病人将恢复足够灌注心率
? 发现室颤或心跳骤停 2min内可立即除颤
? 心跳骤停未及时发现者,在基础生命支持 ABC 2min后
即行除颤
胸外电除颤
? 能量,
室颤,成人 200-400J,最大可达
360-400J,小儿 2J/kg
室速, 50J,房扑 25J,
阵发性室上速和房颤, 75-100J
电枀板位置,心尖区 --
右胸骨旁第二肋间区 。
电枀板位置
胸内电除颤
? 切开心包,电枀板位于心室两侧,
夹紧心室,滴注盐水防心肌灼伤。
? 电能 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 。
成人 20-80J,
小儿 5-50J.
后期复苏
3 药物治疗 目的
– 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
– 防治心律失常
– 纠正急性酸碱失衡
– 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后期复苏
药物治疗 目的
– 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
– 防治心律失常
– 纠正急性酸碱失衡
– 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药物治疗
给药途径,
? 静脉(首选) ;
? 气管内给药,
? 心内注射
种类及剂量
? 改善心排血量及动脉压的药物 肾上腺素 钙剂
? 控制心律和心率的药物 利多卡因 阿托品 异丙
肾 溴苄胺
? 纠正酸中毒
肾上腺素
? 最常用的药物。首选。
? α+β受体,有助于自主心律的恢复,α 受
体兴奋作用可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不增加
冠脉及脑血管阻力,可增加心肌及脑的灌流量,
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使细颤变粗颤,提高电除
颤成功率。
? 心脏按压 +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复跳率。
阿托品
? 心动过缓 0.5-1 mg /次 q3-5min
? 能降低迷走神经的张力,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
促进房室传导,尤其适用于有严重窦性心动过
缓合并低血压。低组织灌注或合并频发室早者。
钙剂
? 成人 2.5-5ml缓慢注射。
? 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延长心脏收缩期,
提高心肌应激性。
? 适应症,高血钾低血钙或钙通道阷滞剂
中毒时;使用肾上腺素和碳酸氢钠之后
仍末能使心跳恢复时。
利多卡因
? 1_1.5mg/kg,q10-15 min重复 同量
总量可达 3mg /kg,复跳后持续点滴
2-4mg/kg
? 室性早搏 室速。室颤 的首选 药物。
碳酸氢钠 应用指征,
? 心跳骤停 10分钟以上,pH﹤7.20
? 停跳前有代酸或高钾
? 孕妇心跳停止,pH﹤7.30
? 血气 SBE达 -10mmol/L
? 用法,1mmoL/kg
? 1 mmol=5%NaHCO3 1.5ml
? 注意,过度通气,不宜气管内给药,
血气监测,
大量应用碳酸氢钠的危害,
? 不能提高除颤的成功率
? 碱中毒氧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
? 昐产生低钾血症
? CO2生成增加,通过细胞膜及血脑屏障
? 加重钠水潴留,心脑细胞水肿
? 使同时输注儿茶酚胺失活
气管内用药
? 可气管内使用的药物,肾上腺素,利多卡 因
溴苄胺 阿托品 纳洛酮 地西泮
? 钙剂和去早肾上腺素,碳酸氢钠 不能采用气管用药
法。
后期复苏
4 体液治疗
? 血液循环停止有相对或绝对的血容量不足脑复苏措施
则进一步加重低血容量。积枀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一
项基本的,十分重要的任务。扩容才能维持循环稳定。
? cvp在 10-15cmH2O 为宜。
? 输液种类 晶体或胶体,一般不输血,除非有明显的失
血。
后期复苏
5 心室纤颤及电除颤
? 纤颤的种类 心电图 心肌颜色、张力 细颤 粗
颤
? 任何情况下,未将细颤 变粗颤,电击治疗将
无法生效。
后期复苏
6 起搏治疗
? 已安有起搏器或心跳已恢复但必须异丙肾上腺
素方能勉强维持心率者
? 起搏电压 2-3v 70-90 bpm
CPR的监测
? 实施有效监测,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提高 CPCR成功率
? MAP, CVP,ECG,SpO2,PCWP,
EtCO2, gas-analysis.
2005年国际复苏联盟和美国心脏学会重
修 CPR及 ECC(心血管急救指南 )
? 快速确定按压部位,双乳头联线中点
? 人工呼吸前不必深吸一口气 -保证人工呼吸系
统秒以上
? 电除颤,连续 3次电击改为 1次电击 5组 30:2的
CPR
? 急救程序上先急救还是先呼救?(成人 OR儿童 )
? 什么时间检查是否有足够的呼吸及循环指征
(无足够呼吸 -2次人工呼吸 -检查循环体征改为无足够呼吸
-2次人工呼吸 - 30:2CPR,直至来人,不应中断现场 CPR
建议成人无
脉搏室速或
定颤使用单
相波首次及
以后电击 能
量 360J
第三阶段:长期 (后续 )生命支持
( PLS)
? 目的:确定病因及生命体征的维持
? 诊断,1,心搏骤停原因
2,对机体的影响
? 处理,1,脑复苏
2,并发症的防治
复苏后治疗
– 防止心脏再次停跳,对重要器官的功能
进行严密监测和必要的治疗 。
–多器管功能衰竭和缺氧性损伤是复苏后
处理的主要内容。
复苏后治疗
–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检查有无自主呼吸及肋骨骨折、血气胸
– 机械通气 维持氧分压 100 mmHg二氧化碳
分压 25— 35mmHg,pH接近正常。
复苏后治疗
?确保循环功能稳定 循环功能稳定是一切复苏措
施有效的首要条件 。
?维持有效血容量
?维持血压正常或稍高 MAP 90-100mmHg
?防治心律失常
复苏后治疗
防治肾功衰
?维持有效血容量及满意的血压,保持尿量
不低于 30ML,尿比重不低于 1.010
?解除肾血管痉挛,应用小剂量的肾血管扩
张药物
? 应用呋塞米等强效利尿剂
? 人工透析
复苏后治疗
脑复苏
为了防止心脏停搏后缺氧性脑损伤所采取的
措施称为脑复苏。
脑复苏的适应症:估计心肺复苏不够及时
(> 4分钟) +脑缺氧损伤的体征如体温升
高,肌张力亢进、痉挛、抽搐乃至惊厥
脑保护与脑复苏
? 脑保护 ——损害前处理(预防)
? 脑复苏 ——损害后处理(治疗)
脑复苏研究重点
? 脑细胞死亡机制
? 寻找减脑细胞死亡,改善神经功能方法和药物
全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 脑缺血原发性变化 代谢障碍 ;离子重新
分布 ; 酸碱失衡。
? 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脑血流改变 ; 脑水
肿 ; 内 源性损伤因子
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仍无特效措施。脱水,降温,肾上腺皮质激素
是现今较为有效的防治急性脑水肿的措施。
? 总的原则 防止或缓解脑组织肿胀和水肿。
降低颅内压,减少脑代谢,改善脑循环,阷
止或打断病理生理进程,促进脑功能恢复.
防治并发症
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 施行有效的 CPR,缩短脑循环停止的绝对时间
? 采取有效的支持治疗措施,为脑复苏创造良好的颅外环
境 (呼吸,循环功能,酸碱状态,体液平衡 )
? 维持良好的颅内稳态
? 特异性脑复苏措施
? 防治并发症
维持良好的颅内稳态
? A 增加脑血流和改善脑灌注 CPP
1 MAP(维持在缺血前水平或稍高水平
2降低颅内压 (脱水而非低 CO2))
3改善脑微循环 HCT32-35%,扩管 ;
4提高血液氧含量
? B 控制高血糖
? C 防止脑缺血后高体温
脑复苏的一般措施
? 改善脑血流,适当提高血压,疏通脑微循环,
适度稀释血液,改善脑血液流变学
? 解除脑血管痉挛。必要时可用吩塞嗪类药或
钙离子通道阷滞剂
? 抗凝,可考虑应用小量肝素
? 降低颅内压适当过度通气
特异性脑复苏措施
? 低温
? 高压氧
? 皮质激素
? 其它疗法
1,巴比妥酸盐负荷疗法
2,Ca2++通道阻滞剂
3,自由基清除剂
4,氨基酸拮抗议剂
脱水
? 甘露醇 0.5- 1g/kg,快速静脉滴注,15-20min 滴完,
4- 6 小时一次呋塞米 40mg,每日 1- 2次;
? 50% 葡萄糖 100ml 静脉滴注;
? 输白蛋白。
? 脱水标准是:两眼窝轻度凹陷,两眼球张力下降。皮
肤弹性减低,但必须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适当的血压。
尿量在第一个 24 小时多于输入量,以后出入量平衡。
脑复苏一般性措施
? 降温、脱水、激素、高压氧应用
特异性措施
? 1、自由基清除药
? 2、能量替代治疗
? 3、钙拮抗药
? 4、兴奋性氨基酸拮抗药
? 5,NO合成酶抑制药
? 6、其它
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控制脑水肿
–脱水 以减少细胞内液和血管外液为主,保持正常
或高于正常并适当稀释的血管内液。
–脱水 以增加出量来完成,维持血液渗透压在
280---330 mmol /L,血桨白旦白在 3 0g/l,胶体渗
透压不低于 15mmHg。以渗透性利尿剂为主,快速
利尿剂为辅。持续 5-7天
低温脑保护机制
? 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递质释放
? 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
? 抑制细胞毒性物质的生成和释放
? 调节损伤后某些酶活性的表达和
诱导
? 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神经元调亡
? 降低脑代谢等
浅低温脑保护作用
? 脑代谢( CMRO2)供应脑电生理活动
(功能部分 60%)维持膜 /细胞器内稳
态(结极部分 40%)
? 低温在两个部分起作用
? 低温 33℃ 有较佳的脑保护效果
? 轻度高温则加重脑损伤
浅低温的实施
? 开始时间尽可能早
? 维持 32~34℃
? 联合降温 环境温度 变温毯 冰帽
? 预防御寒反应 机械控制呼吸
? 加强监测 脑灌注压 ﹥ 80mmHg
? 持续到皮层功能恢复
? 自然复温
脑功能监测
? 1、诱发电位监测:
? 2,SjVO2监测:正常值为 54%- 75%
﹤54% 提示脑缺氧存在。 ﹤ 40%全脑缺血
缺氧
? 3、脑电图
? 4、其他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① 深昏迷,对外界任何剌激无反应;
②无自主呼吸;
③无自主运动,肌肉无张力;
④脑干功能与 脑干反射消失,体温调节紊乱;
⑤ 脑电图呈等电位 ;
⑥阿托品试验阴性;
⑦上述体征持续 24h,且排除低温、镇静药、镇痛药、肌
松药等因素的影响。
转归
脑功能分级与机体总体功能分级综合评价
? 一类:完全正常,无伤残
? 二类:清醒,有一定伤残,但是一般生活能自
理
? 三类:清醒,有严重伤残,生活不能自理
? 四类:昏迷或植物状态,但是无脑死亡
? 五类:脑死亡或死亡。
小 结
? Chain of survival 存活链
包括早期诊断,早期心肺复苏,早期电击除颤
及早期进一步治疗 4项。而早期诊断和早期电
击除颤是病人存活的关键
? ABC airway,breathing, circulation
DEF drugs,ECG,fibrillation treatment
GHI gauge,human mentation,intensive c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