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十一章 醛、酮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醛, 酮和醌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羰基 (图, 11.1),
总称为羰基化合物 。 羰基至少和一个氢原子结合的化
合物叫醛 (-CHO又叫醛基,图 11.2),羰基和两个烃基
结合的化合物叫酮 。 醌是一类不饱和环二酮, 在分子
中含有两个双键和两个羰基 。 例如, 图 11.3。
羰基是醛, 酮的官能团 。
图 11.1 图 11.2 图 11.3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11.1 醛和酮的结构, 分类和命名
结构, 羰基中的碳原子是 sp2杂化的,它的三个 sp2杂
化轨道形成的三个 σ 键在同一平面上,键角 120°,
碳原子还余下一个 p轨道和氧的一个 p轨道与 σ 键所
在的平面垂直,相互交盖形成 π 键。因此 C=O双键
是由一个 σ 键和一个 π 键组成的。
(a) sp2杂化的碳 (b)羰基的结构
O C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sp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 120°,但杂化轨道与其他原子成键
后, 如果成键原子不同, 就可能导致夹角偏离 120° 。
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 因此羰基的 π键一旦形
成, 即是极性的, 电子云偏向氧 。 丙酮的偶极矩 (μ)
为 2.85 D。
丙 酮 的 C-
C-O键角为
121.5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分类
?根据与羰基相连的烃基不同, 分为脂肪醛、酮和芳香醛、酮
?根据烃基的饱和或不饱和,分为饱和醛、酮和不饱和醛、酮
?根据分子中羰基的数目,分为一元、二元或多元醛、酮
?脂环酮,脂环的一个或多个 CH2被 C=O所置换,如环己酮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命名
1、习惯命名法,醛类按分子中碳原子数称某醛 (与
醇相似 )。包含支链的醛,支链的位次用希腊字母 α,
β,γ…… 表明。紧接着醛基的碳原子为 α 碳原子,
其次的为 β 碳原子 ……,依此类推。例如:
乙醛 丙烯醛 α -氯丙醛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酮类按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来命名 (与醚相似 )。
例如:
甲基乙基酮 甲基乙烯基酮 甲基 -α -氯乙基酮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2,IUPAC命名法:
选含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从靠近羰基一端给主链
编号 。 醛基因处在链端, 因此编号总为 1。 酮羰基的
位置要标出 (个别例外 )。
2-甲基丙醛 丁酮 2-甲基 -3-戊酮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不饱和醛酮的命名是从靠近羰基一端给主链编号:
羰基在环内的脂环酮,称为环某酮;若羰基在环外,则
将环作为取代基。
3- 甲基 -4-
己烯 -2-酮
4-甲基环己酮 2-甲基环己基甲醛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命名含有芳基的醛, 酮, 总是把芳基看成取代基:
酮还有一种衍生物命名法,把酮看成是, 甲酮, 的衍

物,在, 甲酮, 前边加上两个取代基的名称,,甲,
字可
省略:
苯甲醛 1-苯基 -1-丙酮
二苯酮 甲基乙基酮
O
C
H
O
C
C H 2 C H 3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11.2 醛酮的物理性质
因为羰基的极性,醛和酮是极性化合物,因此分子间
产生偶极 --偶极吸引力。
沸点,(1)比相应分子量的非极性烷烃要高。
(2)比相应分子量的醇要低。这是由于偶极 --偶
极的静电吸引力没有氢键强。例如:
CH3CH2CH2CH3 CH3CH2CHO CH3COCH3 CH3CH2CH2OH
分子量 58 58 58 60
沸 点 -0.5 48.8 56.1 97.2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溶解性, 较低级的醛和酮可溶于水,这一方面是由于醛、酮是极性化
合物,但主要是因为醛和酮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随着分子中烃
基部分增大,在水中溶解度迅速减小。但醛、酮都易溶于有机溶剂
象苯、醚、四氯化碳等中。
表 11.1 一些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光谱性质
IR,羰基的伸缩振动 νC=O在 1680 cm-1~ 1740 cm-1之间有
一强吸收峰, 一般情况下, 醛羰基吸收频率约为 1730
cm-1,稍高于酮羰基 (约为 1715 cm-1)。 同样芳醛的吸收
频率 (约为 1705 cm-1)也稍高于芳酮 (约为 1690 cm-1)。 但
一般彼此不易区别 。 而 RCHO的 νC-H在 2700-2900 cm-1附
近还有特征吸收峰 (通常为双带, 若是单带则在 2720cm-1
附近 ),可以证明分子中醛基的存在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例如:丙酮的 IR谱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苯甲醛的 IR谱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1HNMR,
羰基在 1H NMR
上的效应是减低
邻近质子的屏蔽
效应 (去屏蔽 )而
使化学位移远移
向低场 。 醛基
(RCHO)质子的
化学位移在 9-10
ppm附近, 而醛,
酮分子中的 α-氢
的化学位移在 2-
2.7 ppm之间 。
苯甲醛的 1HNMR谱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11.3 化学性质
羰基是醛, 酮化学反应的中心 。 羰基是高度极性的基团, 在
它的碳上带有部分正电荷, 在氧上带有部分负电荷,带正电荷
的 羰基碳容易被亲核试剂 (Nu)进攻, 而富电子 羰基的氧原子
可以与亲电试剂作用 。 与烯烃类似, 含有 α氢原子的醛, 酮
也存在超共轭效应, 但由于氧的电负性比碳大得多, 因此,
醛, 酮的超共轭效应比烯烃强得多, 有促使 α氢原子变为质
子的趋势 。
此外,因醛、酮处于氧化还原
的中间价态,它们既可以被氧
化,又可以被还原,所以 氧化
还原也是醛、酮的一类重要反
应。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1,羰基上的亲核加成
(1) 加 HCN
? 反应可逆
? 少量碱存在则加速反应 (注意:碱的存在并不
能改变平衡常数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机理:
? 反应应用范围,所有醛、脂肪甲基酮、八碳以下环酮
? 醛酮反应的活性,不同结构的醛酮对 HCN反应的活性有明
显差异。这种活性受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两种因素的影响,
并与反应机理有密切的关系。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反应的决定速度步骤是 CNˉ向羰基碳原子的进攻
?羰基碳上连接的基团大小,对反应也有影响
综合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醛、酮进行加成反应的难易顺序可排列如下:
脂肪醛 > 芳香醛 > 脂肪甲基酮 > 环酮 > 芳香甲基酮
就芳香醛酮而言,主要考虑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例如: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这个反应生成的氰醇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 。 例如, 丙酮氰醇在
H2SO4作用下发生脱水, 酯化反应可得有机玻璃单体:
(2) 加 NaHSO3饱和溶液
亚硫酸氢钠的饱和溶液 (40%)和醛、酮作用,很快生成白色
沉淀 (?-羟基磺酸钠 ):
R
C
H
O
H S O 3 N a
S O 3 H
C
H
O N aR
S O 3 N a
C
H
O HR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试剂的亲核中心是硫原子。
所得加成产物在酸或碱存在下水解为原来的醛、酮,因此该反应可用来分
离提纯某些醛、酮。
这个反应也用来制备氰醇:
这样制备氰醇可避免直接使用挥发性的 HCN,比较安全。
反应范围,醛或脂肪族甲基酮及八个碳以下的环酮 (与 HCN相
同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3)与醇的加成
(a)半缩醛和缩醛
醛在 HCl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与等摩尔的醇反应形成一
种加成产物,叫半缩醛:
半缩醛可看成是 α-羟基醚, 开链半缩醛
一般不稳定, 但环状半缩醛可被分离出
来: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半缩醛可进一步与醇在
HCl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
脱去一分子水, 生成缩
醛:
生成缩醛的反应是 SN1历程,
为了使平衡
向生成缩醛
的方向移动,
必须使用过
量的醇或从
反应体系中
把水蒸出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缩醛具有胞二醚的结构, 对碱, 氧化剂, 还原剂都比较稳定, 但若用稀酸
处理, 室温就水解生成半缩醛和醇, 半缩醛又立刻转化为醛和醇 。
(b)缩酮的生成
酮也可以在干 HCl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与醇反应形成半缩酮,
但反应速度要慢得多,且平衡大大偏向左方: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酮和某些二元醇可以顺利地形成环状缩酮:
用原甲酸酯和酮作用能顺利得到缩酮: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由于缩醛或缩酮都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稳定,因此常常用生成缩醛或
缩酮的方法来保护羰基,保护完毕再用稀酸水解脱掉保护基。例如: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4)与水的加成
水也可与羰基化合物加成生成二羟基化合物, 在这些化合物中
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叫胞二醇 。 但由于水是相当弱的
亲核试剂, 在大多数情况下该可逆反应的平衡远远偏向左边 。
然而甲醛, 乙醛和 α-多卤代醛酮的胞二醇在水溶液中是稳定的 。
K = 2 × 103
甲醛水溶液中有 99.9%都是水合物,而乙醛水溶液中水合的比例
占约 58%。但它们都不能从水中结晶出来。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三氯乙醛形成的水合物是稳定的结晶体:
白色固体,m.p.57?C
茚三酮的水合物也是稳定的:
白色,m.p.125?C (分解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5)加金属有机化合物
醛酮可以和具有极性的碳 -金属键的化合物如 RMgX,RLi,
RC?CNa等发生加成反应 。 甲醛与 RM (M = Li,MgX,Na)加
成,
总是生成一级醇, 其他的醛则得到二级醇, 而酮与格氏试剂
反应则生成三级醇 。 通式,
例子:
90%
1.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注意,利用 RM (M = Li,MgX,Na)进行合成时, 在试剂或
羰基化合物中不能含有活泼氢的基团 (如 H2O,- OH,- SH、
N- H等基团 ),否则格氏试剂被它们破坏 。
Reformatsky反应
2.
?-卤代酸酯与鋅作用形成类似于格氏试剂的有机锌化合物。
它的活性比格氏试剂低,不与酯反应,但可以与醛或酮反应,
水解后得到 ?-羟基酸酯。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 这个反应不能用 Mg或 Li代替 Zn,因为形成的格氏试剂
会立即会与本身的酯基反应。
? 用溴代物较多,因为活性适当。
例: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亲核加成中的立体选择性( Cram规则)R
C O
R
1
N u
亲 核 试 剂 从 上, 下 进
攻 的 机 会 相 等
虽然与 Nu加成所得产物有
一个手性中心, 但由于 Nu
上下进攻 C= O的机会均等,
产物是外消旋体 。
如果 R或 R1是手性基团,尤其羰基 ?-碳是手性碳
时,Nu进攻 羰基两边的机会不均等。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O
R
L
SM
N u
主要进
攻方向
将羰基与其 ?-碳上最大
的基团摆放成反位,Nu
主要从最小基团一边进
攻羰基。
这个规则 (1)是针对不可逆反应的。若反应是可逆的,
则优势产物是热力学更稳定的一个。 (2)不适用于构
象变化有局限性的环状体系。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6) 加氨衍生物
氨的衍生物 (NH2Y)象羟氨 (NH2OH),肼 (NH2NH2),氨基脲
(NH2NHC(O)NH2)等由于氮上有孤对电子, 都能作为亲核试剂
和醛, 酮的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 反应是可逆的 。
机理: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反应中使用弱酸催化剂,一般 pH = 5-6。 若使用酸性太强的酸,
会把亲核的氨基变为不活泼的铵离子, 而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
从总的结果看,相当于在 醛、酮和氨的衍生物之间脱掉一分子
水,所以也称为缩合反应。
所得产物分别叫:
C N N H 2
肟 腙 苯腙 缩氨基脲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醛, 酮和一级胺 (NH2R)的加成物叫亚胺, 又叫西佛碱 (Schiff‘s
base)。 一般芳香族亚胺比较稳定, 而脂肪族亚胺不稳定 。
西佛碱, (1)易被稀酸水解, 重新生成醛, 酮及一级胺, 所以
可用来保护醛基 。
(2)一个有用的中间体, 将西佛碱还原, 则可得二级
胺 。 因此, 是制备二级胺的好方法 。
醛, 酮和氨 (NH3)本身反应, 很难得到稳定的产物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甲醛和 NH3的反应是一个例外, 它首先生成极不稳定的甲醛
氨,然后再失水聚合, 生成 六亚甲基四胺, 或称乌洛托品
(urotropine)。 六亚甲基四胺是结晶状固体, 它可用作尿的防
腐剂, 同时也是合成树脂及炸药的中间体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酮与羟胺作用生成的酮肟在强酸作用下发生重排, 生成取代的
酰胺 。 这种由肟变为酰胺的重排, 叫贝克曼 (Backmann)重排 。
反应历程,
Backmann重排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特点,(1) 在不对称的酮肟中,处于羟基反位的基
团重排到氮上 ;
(2) 如果转移基团含有手性碳原子,则该碳
原子的构型保持不变。
Backmann重排的一个应用实例: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Wittig反应
Ph3P=CHR的制备
P h 3 P = C H R +
R 2
R 1
C O
R 2
R 1
C C H R
P h 3 P = C H RP h 3 P + R C H 2 X P h 3 P C H 2 R X 碱
H X-
Ph3P=CHR叫 ylide,它也可写成:
P h 3 P - C H R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机理:
P h 3 P - C H R
R
2
R
1
C O
R
2
R
1
C C H R
+
R
2
R
1
C
O
C H R
P P h 3
R
2
R
1
C
O
C H R
P P h 3
+ P h 3 P = O
Wittig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生成的双键位子确定,没
有重排。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共轭不饱和醛酮的加成
N u
N u
C C = C O H
C = C C = O
1,2 - 加 成
1,4 - 加 成
N u
C C C O H
N u
C C C O
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C C = C O HN u
H+
互变异构
C = C C = O+N u -
C C = C O -N u C C C = O_N u
C C C = ON u
H
在碱性条件下加成反应的机理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C C = C O H
C = C C O H
+
+
C = C C = O + H +
Z- 互变异构C C = C O H C C C = O
Z ZH
在酸性条件下加成反应的机理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1 卤素,HOX不发生共轭加成,只在碳碳双键上发生 1,2-亲电加成。
2 HX,H2SO4等质子酸以及 H2O,ROH在酸催化下与 ?,?-不饱和醛
酮的加成为 1,4-共轭加成。
3 HCN,NH3及 NH3的衍生物等 与 ?,?-不饱和醛酮的加成也以发生
1,4-共轭加成为主。
4 醛与 RLi,RMgX反应时以 1,2-亲核加成为主。与 R2CuLi反应,以
1,4 加成为主。
5 酮与金属有机物加成时,使用 RLi,主要得 C=O的 1,2-加成产物,
使用 R2CuLi,主要得 1,4-加成产物,使用 RMgX,如有亚铜盐如
CuX做催化剂,主要得 1,4-加成产物,如无亚铜盐 做催化剂,发
生 1,2加成还是 1,4-加成,与反应物的空间结构有关,空间位阻小
的地方易发生反应。
?,?-不饱和醛酮发生加成反应时的选择规律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2,涉及羰基 α -氢的反应
羰基旁边相邻的碳原子叫 α-碳原子, 连结在 α-碳上的氢原子
叫 α-氢 。 我们知道, 断裂普通的 C-H键是困难的, 可是醛,
酮 α-氢容易被强碱除去,即它们具有一定酸性 。 这是由于醛,
酮的 α-氢被碱除去所形成的碳负离子 (共轭碱 )的负电荷通过
共轭效应可以分散到羰基上去, 因而这样的碳负离子比一般
碳负离子更加稳定 。 从下面的 pKa值可以判断醛, 酮的 α-氢
的相对酸性强度:
化合物 CH2CH=CH2 乙炔 丙酮
pKa ~ 38 25 20
由于 这样的 负离子的 α-碳上具有一定的负电荷, 因此, 它
是一个良好的亲核试剂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1) 醇醛缩合反应 (也叫羟醛缩合反应 )
(a)一般的醇醛缩合及机理
醛在稀碱 (或酸 )的催化下,形成的碳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
进攻另一分子醛的羰基,加成产物是 β-羟基醛。
形成的 β-羟基醛在加热时 (或用稀酸处理 ),很容易脱水变成 α,β-
不饱和醛 。 脱水一步是不可逆的, 从而使反应进行到底 。 例如: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乙醛在稀碱催化下的反应历程: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醇醛缩合也可用酸催化。酸催化剂可用 AlCl3,HF,HCl,H3PO4,
磺酸等。机理:
由于在酸性溶液中反应, 羟醛易脱水生成 α,β-不饱和醛, 从而
使反应进行到底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b) 酮的缩合反应
酮在同样的条件下, 也可发生缩合反应形成 β-羟基酮, 但反
应的平衡大大偏向于反应物一方:
如果设法使平衡不断向右移动,也能得到较高产率的缩合产物。
例如将生成的缩合产物 β-羟基酮不断由平衡体系中移去, 则可
使丙酮大部分转化为 β-羟基酮;也可将 β-羟基酮在少量碘催化
下, 蒸馏, 脱水生成 α,β-不饱和酮, 这个脱水反应是不可逆的,
因此能使平衡向右移动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c) 分子内缩合
二羰基化合物发生分子内缩合形成环状化合物。例如:
如果有多种成环选择,则一般都形成五、六员环。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d) 交叉的醇醛缩合
如果醇醛缩合发生在不同的醛或酮之间,且彼此都有 α-氢原
子,则可得到四种缩合产物,因而没有制备价值。如果有一个
反应物含 α-氢,而另一个反应物不含 α-氢,这时可得到产率较
高的单一产物。例如:
不含 α-氢的芳醛与含 α-氢的醛或酮在碱存在下的缩合又叫
Claisen-Schmidt反应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e) 其它缩合反应
(i) Perkin反应
芳醛和酸酐在相应的羧酸盐存在下的反应,产物
是 α,β-不饱和芳香酸:P h C H O +
O
C H 3 C
O
C H 3 C
O
C H 3 C O O N a
O H
P h C H C H 2 C O O H
_
H 2 O
P h C H C H C O O 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ii) Knoevenagel反应
醛、酮在弱碱催化下与具有活泼 H的化合物缩
合,生成 α,β-不饱和化合物。
P h C H O + C H 2 ( C O O E t ) 2 胺 P h C H = C H ( C O O E t ) 2
O +
C N
C H 2 C O O E t C H 3 C O 2 N a
C N
C C O O E 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iii) Darzens反应
α-卤代酸酯在强碱存在下与醛酮缩合生成环氧化
合物:
O +
C l
C H 2 C O O E t
N a O E t
C C O O E t
O
C l C H 2 C O O E t
N a O E t R
2
R
1
O
C H C O O E t
C l R
2
R
1 O
C H C O O E t
C l
R
2
R
1 O
C H C O O E t
机理: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iv) 安息香缩合
芳香醛或少数不含 α-H的脂肪醛在 CN?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 α-羟基酮。
2 P h C H O + C N _
OO H
P h C H C P h
H 2 O
R O H
2 H C H O
OO H
H C H C HK C N
K C NP h C H O + M e O C H O
M e O C C H P h
O H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机理:
能用于催化这个反应的催化剂不多,CN?是最有效的。
但氰化物剧毒。近年发现维生素 B1催化效果良好。
P h C H O + C N
O
P h C H C N
O H
P h C
C N
P h C H O
OO H
P h C
C N
C H P h
O HO
P h C
C N
C H P h
O HO
P h C C H P 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2) α-卤代及卤仿反应
醛, 酮在碱催化下, 其 α-碳上的氢可以被卤素取代, 生成
卤代醛 (酮 )。
反应机理: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重复上述过程便可得到二氯、三氯代醛 (酮 )。
由于氯原子的吸电子性, 氯代醛 (酮 )上的 α-氢原子比未取代
的醛 (酮 )的 α-氢更加偏酸性, 因此第二个氢更容易被 OH?夺取并
进行氯代 。 同理, 第三个氢比第二个氢更易被 OH?夺取而被氯
代 。 所得的 α-三氯代醛 (酮 ) 羰基容易被 OH?进攻从而导致使 C-
C键断裂, 生成三卤甲烷 (又称卤仿 )和羧酸盐 。 反应历程,
Br2 和 I2的反应方式相同 。 由于反应生成卤仿, 所以又称为 卤
仿反应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此外, 具有下列结构的化合物也有正的卤仿反应, 原因是 NaXO
(X2在 NaOH溶液中形成 NaXO)能够把该醇氧化为甲基酮 。
R = H,烷基,芳基
注意, 1.只要有 α-氢就能发生 α-卤代, 且在碱性条件下会把所
有 α-氢全部取代 。 但若不是甲基酮, 反应就停留在卤代一步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2,反应温度要低,一般在 0° C左右。较高的温度会使 NaXO分
解从而不能正常反应。
3,卤仿反应也常用来由甲基酮合成少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4,不对称的酮与卤素在碱性条件下反应,酸性较强的 α-氢优先
反应: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醛、酮在酸催化下也可进行 α-卤代反应,例如:
机理: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酸催化下卤化反应的速度与卤素的浓度无关, 仅与醛, 酮和
酸的浓度有关, v = k[酮 ][H+]。 这说明在卤素参与反应前, 有
一个决定反应速度的慢步骤 。
实验证明,在 α-位导入一个卤原子,羰基氧接受质子的能力下
降 102~ 103倍,而羰基氧接受质子是醛酮转变为烯醇式的必要
条件。因此在酸性条件下,未取代的醛酮卤代的速度要快于 α-
卤代醛酮。因此与碱性条件下卤代不同的是,反应可停留在一
卤化物的阶段。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3,醛酮的氧化和还原
(1) 氧化
KMnO4,K2Cr2O7,H2CrO4,RCOOOH,Ag2O,H2O2,Br2(水 )
RCHO O2 RCOOOH RCHO 2RCOOH
(iv) 用 Fehling试剂氧化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只氧化脂
肪醛,不氧化芳香醛和酮 )。
(i) 醛极易氧化,许多氧化剂都能将醛氧化成酸。
(ii) 许多醛能发生自动氧化。
(iii) 用 Tollen试剂 [Ag(NH3)2+]氧化发生银镜反应 (只氧化醛,
不氧化酮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酮不被通常的氧化剂氧化。强氧化剂使酮的 C-C键断裂,得
两分子羧酸,这通常没有制备价值。环酮的氧化可得单一产
物:
O
RCR' + CH3COOOH CH3COOC2H540oC
O
RCOR' + CH3COOH
常用的过酸有:
( 1)一般过酸 + 无机强酸( H2SO4)
( 2)强酸的过酸, CF3COOOH
( 3)一般酸 + 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 (产生的过酸立即反应 )。
Baeyer-Villiger 反应
O
H N O 3
H O O C ( C H 2 ) 4 C O O 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H+OR-C-R'
O H
R - C - R '
+ O H
R - C - R '
+
R " C O O - H
O
- H +
R -C -R '
O H
O -O C R "
O
O-O键断裂
-R”COO-,-H+
R’重排 O
R-C-OR'
R3C- > R2CH-,>RCH2- > CH3-C H 2> >
O
O C
O
H
O
C
R
R '
R "
反应机理
R’重排的优先次序 (不同的教科书列出的次序不完全相同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2) 还原
一类是将羰基还原成羟基,另一类是将羰基
(A) 还原成亚甲基
羰基容易被还原成羟基,还原剂可以是,催化氢化、
NaBH4,LiAlH4,Al(OPri)3+PriOH等。
P t ( o r P d,N i )
0, 3 M P a,2 5 o C
R C R + H 2 R C H R
O HO
催化氢化
对于含双键的醛酮
双键孤立时, 反应活性为 RCHO > C=C > RCOR′
双键共轭时, 先 C=C,再 C=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用 LiAlH4 还原
4 CH3CH=CHCH2CH2CH=O + LiAlH4 无水乙醚 ?
(CH3CH=CHCH2CH2CH2O)4AlLi
4 CH3CH=CHCH2CH2CH2OH + Al(OH)3 + LiOH
4 H2O
LiAlH(OBut)3的还原能力低于 LiAlH4,例如它不还原酯基。
LiAlH4不能在质子性溶剂中使用。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反应机理,负氢转移
适用范围,主要还原醛、酮、酰氯的羰基,2° RX,3° RX。
反应条件,必须在 质子溶剂 中反应。
C O O C H 3
C H 3
C H 3
O NaBH4
CH3OH
H2O
C O O C H 3
C H 3
C H 3
H O
用 NaBH4还原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C=O C H -O H+ (CH3)2CHOH
Al(OCHMe2)3 + (CH
3)2C=O苯或甲苯
氧化剂还原剂
Meerwein-Poundorf还原
—— Oppenauer氧化的逆反应
(i) 对于共轭醛酮,只与 C=O发生反应,不与 C=C发
生反应。
(ii) 反应可逆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用活泼金属还原
醛、酮的单分子还原 醛、酮的双分子还原
醛用活泼金属如:钠、铝、
镁 在酸, 碱、水、醇等介质
中作用,可以顺利地发生单
分子还原生成一级醇。
在钠、铝、镁、铝汞齐或低
价鈦试剂的催化下,醛酮 在
非质子溶剂中 发生双分子还
原偶联,生成频哪醇的反应。
最有效的试剂是低价鈦试剂。
RCHO RCH2OH
M
HA
O
RCR'
R -C -C -R
O HH O
R 'R '
1,M,苯
2,H2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1 2C6H5CHO TiCl4 - ZnTHF H2O
O2
Mg-Hg,苯 H2O2
Mg

C H 3 - C - C H 3
O -1 /2 M g
2
二聚3
2 C H 3 -C -C H 3
O C H 3 - C
O
C - C H 3
O
M g
C H 3 C H 3
2 H2O C H 3 - C
O H
C - C H 3
O H
C H 3 C H 3
O HO H
C 6 H 5 - C H - C H - C 6 H 5
O H O H
43-50%
实 例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B) 还原到亚甲基
(i) Clemmensen还原
R C O R '
Z n - H g
浓 H C l
R C H 2 R '
C 6 H 5 C O C H 2 C H 2 C H 3
Z n - H g
浓 H C l
C 6 H 5 C H 2 C H 2 C H 2 C H 3
7 7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ii) Wolff-Kishner还原
(黄鸣龙改进 )
*两种方法分别在酸和碱介质中反应,可以互相补充;
*不适于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还原,或者连 C=C一起
还原,或者生成物复杂。
R C O R ' + N H 2 N H 2 N a O H
O ( C H 2 C H 2 O H ) 2 R C H 2 R '
C 6 H 5 C O C H 2 C H 2 C H 3 C 6 H 5 C H 2 C H 2 C H 2 C H 3
8 2 %
N a O H
O ( C H 2 C H 2 O H ) 2
N H 2 N H 2,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3) Cannizzaro反应 (歧化反应 )
没有 ?-活泼氢 的醛在强碱作用下,发生分子间的 氧化还原而
生成相应醇和相应酸的反应。
C H O2
NaOH C2H5OH
~50oC C H 2 O HC O O N a
+
H+
C O O H
2 H C H O + N a O H C H 3 O H + H C O O N 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C H O C H 2 O H+ CH2O
NaOH + HCOONa
C 2 H 5
C H O
C H O
1 NaOH
2 H+
C 2 H 5
C O O H
C H 2 O H
-H2O C 2 H 5 O
O
内酯羟基酸
甲醛与其它无 ?-H的醛作用,甲醛总是还原剂
分子内也能发生 Cannizzaro反应
O
P h C — C H O N a O H
O H
P h C H — C O 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机理 (以苯甲醛为例 ):
P h C H = O O H+ P h C H O
O H
P h C H = O P h
C O
O H
H
+ P h C H
2
O +
O H
P h C O
P h C H
2
O H +
O
P h C 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4.醛酮的制备方法
(1)炔烃水合或胞二卤代物水解
R C C H
H 2 O
H g 2 +
H +
R C C H 3
O
乙炔水合得乙醛,其它末端炔得甲基酮。非末端炔水合得
两个酮的混合物 (三键上两个取代基不同时 )。
胞二卤代物水解得醛或酮:
H 2 O
H +
P h C H C l 2 [ P h C H ( O H ) 2 ] P h C H OH 2 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2) 由烯烃制备
(a)烯烃氧化
i) 烯烃臭氧化然后还原水解得醛或酮
ii) 氢甲醛化
R C H = C H 2 H 2,C O,C o 2 ( C O ) 8
加 热, 加 压 R C H 2 C H 2 C H O ( 主 ) + R C H C H 3 ( 次 )
C H O
例如:
H 2,C O,C o 2 ( C O ) 8
加 热, 加 压
C H O
6 5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3) 由芳烃氧化
要控制氧化条件防止醛的进一步氧化。用 CrO3-醋酐能防止醛
的氧化:
C H 3
M n O 2
6 5 % H 2 S O 4
C H O
4 0 %
C H 3
B r
H O A c / H 2 S O 4
C r O 3 - A c 2 O
O
C H ( O C C H 3 ) 2
B r
H 2 O
C H O
B r
在这里生成的中间物二乙酸酯不易继续被氧化,它水解后即
得芳醛。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
(4) 由醇氧化或脱氢 (见醇酚醚章 )
(5) Friedal-Crafts酰基化 (见芳香烃章 )
(6) Gattermann-Koch反应 (见芳香烃章 )
(7) Reimer-Tiemann反应 (见醇酚醚章 )
(8) Rosenmund还原
(9) 酰氯与烷基铜锂作用
O
R C C l + H 2 P d + B a S O 4
喹 啉 + S
O
R C H
+ M e 2 C u L iC O C l C O M e

7 8 ° C
8 1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ganic C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