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一)反响回路
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反响
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
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当外界刺激作用环路的
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
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
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人们认为反响回路
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有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看法。
(二)突触结构
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经突触的持久
性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
的。这种变化发生的过程较慢,并需要不断的巩
固。但突触变化一旦发生,记忆痕迹就会深刻地
储存在大脑中。例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白鼠
大脑皮层轴突或树突的数量增加数量不同。
近来的研究表明,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
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这种改
变包括相邻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变化、神经元胶质
细胞的增加和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数量的增加。
(三)长时程增强作用
心理学家相信长时记忆会伴随着脑解剖结构的
变化。莫兹尼奇的实验发现,个体的实践能够导致
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变化。
构成这种变化的机制是什么呢?波利斯等的研
究表明,海马的神经元具有形成长时记忆所需要的
塑造能力。在海马内一种神经通路中,存在着一系
列短暂的高频动作电位,能使该通路的突触强度增
加,他们将这种强化称为长时程增强( 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作用。 LTP具有专一性,它只
对受到刺激的通路起强化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海马是长时记忆的暂
时性储存场所。利用这种强化机制,海马能对
新习得的信息进行为期数小时乃至数周的加工,
然后再将这种信息传输到大脑皮层中一些相关
部位作更长时间的存储。因此,如果海马结构
出现损伤,那么新记忆的储存就会出现障碍。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神经元的电活动不仅会引起神经元突触结构
的改变,而且会导致神经细胞内部的生物化学变
化。
(一)核糖核酸
研究发现,记忆是由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
的分子结构来承担的。有研究者在训练小白鼠走
钢丝后,发现鼠脑中有关神经细胞的 RNA含量显著
增加,其组成成分也有变化。据此,有人认为核
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是记忆的化学分子载体。
(二)激素和记忆
近来的研究表明,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分泌能够
促进其记忆的保持。麦科夫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在动
物学习时给予中等强度的刺激,往往会引起动物皮质
类固醇,后叶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而这
些激素对动物记忆的保持有明显的加强作用。
高德发现,给学习之后的动物注射小量的肾上腺
素,使动物刚才进行的学习得到了加强,但大剂量的
肾上腺素会损害动物的记忆。
人们一般认为,激素能够影响记忆的保持,其原
因可能是因为某些激素能使大脑更好地注意当前的输
入信息,从而加强了记忆的保持。
小结,这一节我们主要讲述了整合论、定位
论和 SPI理论三种关于记忆的脑学说;讲述了反
响回路、突触结构和长时程增强作用在记忆中的
作用;还讲述了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小问题,反响回路在记忆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节 感觉记忆
本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感觉记忆的
概念,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和保持的时间。
重点与难点,重点为感觉记忆的概念和编
码的形式、保持的时间。
一、感觉记忆的编码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是一种原始
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一步加工
之前的暂时登记,其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刺激物的
物理特征。
感觉记忆保存的时间短暂,它为进一步的信息
加工提供了可能性。感觉记忆有较大的容量,其中
大部分信息因为来不及加工而迅速消退,只有一部
分信息由于注意得到进一步加工,因而进入短时记
忆。斯伯林的实验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除视觉
通道外,听觉通道也存在感觉记忆。
二、感觉记忆的保持
一般来讲,视觉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相当短,
超过 250毫秒,遗忘就开始了,保持的容量在 5- 9
个字母之间。 听觉感觉记忆的容量要比视觉感觉
记忆小,平均只有 5个左右;听觉感觉记忆的保持
时间要比图象记忆长,可以达到 4秒之久。
当外界刺激输入之后,其能量首先被转换
成各种感觉信息,以后这些感觉信息经过组织,
获得一定的意义,成为被识别的某种模式。研
究表明,感觉记忆中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
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
相反,那些与长时记忆无关的信息,或者没有
受到注意的信息,由于没有转换到短时记忆,
很快就消失了。
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小结,本节主要讲述了感觉记忆的概念和
感觉记忆的编码的形式和保持的时间问题。
小问题,感觉记忆是按照什么方式来编码
的?
第四节 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本节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短时记忆的概念、
编码方式、影响编码方式的因素和容量,了解短
时记忆的遗忘的理论和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方
式。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短时记忆的概念和短时
记忆的编码方式。难点是如何了解短时记忆信息
提取的方式。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约为一分钟,它是从感
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中间环节。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一)编码方式
( 1)听觉编码
人们通过研究语音类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
响,证实了语音听觉编码方式的存在。康拉德
在研究中用视觉方式依次呈现 B,C,P,T,V、
F等辅音字母,要求被试严格按顺序进行回忆。
结果发现,在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字母
如 B和 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字母之间
如 E和 F)很少发生混淆。这说明听觉编码是短
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
( 2)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中还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研究者让
被试判别两个字母是否是同一个字母。两个字母的
呈现方式分为同时呈现和先后呈现。两个字母的关
系分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音和形都一样( AA),
称为同形关系;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音一样,而形
不一样( Aa),称为同音关系。结果发现,当两个
字母同时呈现时,同形关系的字母反应更快;当两
个字母先后间隔一两秒呈现时,同形关系和同音关
系的反应时没有差异。研究者认为在短时记忆的最
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
式过渡。
(二)影响编码的因素
短时记忆编码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1.觉醒状态
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
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威克尔格 (Wicklgren,
1975)用酒精抑制动物的大脑,动物的学习情
况比在正常情况下要差些。拉胥里( Lashley,
1912)用咖啡碱与马钱子碱等兴奋剂提高大脑
的兴奋水平,促进了动物的学习。
2.组块
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米
勒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7± 2组块。
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或
句子。组块的大小随个人的经验组织而有所不同。
因此,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扩大每个
组块的信息容量来达到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目的。
例如,数字 1,9,1,9,5,4,熟悉中国现代史
的人能够形成一个块 191954,知道这是爆发五四
运动的时间,不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则不能够形成
单一的信息块。
3.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
素。在一项研究中,主试让两组被试分别对一
个词表
进行特定字母检索和语义评定作业,实验前告
诉每组中的一半被试在作业结束后要有一个回
忆测验(提示组),对另一半被试则不告诉还
有回忆测验(未提示组)。实际上,作业结束
后,都要求两组被试进行回忆。未提示组有更
好的回忆成绩,而在语义评定作业组中则没有
差异。其原因是因为语义评定组对字词的加工
深度比较大,因此提示组和未提示组都有很好
的成绩;而字母检索组在加工水平上比较低,
因此就显示出了提示组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