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章 建筑企业管理概论
第一节 企业管理的概念, 性质和任务
一, 企业管理的概念
( 一 ) 企业管理的概念
管理的含义-要实现企业的目标, 提高经济效益, 即要
靠技术, 也要靠管理 。
企业管理-是指按照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对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
控制与协调、教育与激励,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
利进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即定目标和
任务。
2
( 二 ) 企业管理的范畴
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
企业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 生产管理 —企
业 内部的管理 (如,人, 财, 物的管理 )
生产管理+经营管理
管理理论 +管理业务
经营管理 —外部的管理 ( 如:市场预测, 决策,
对外承接业务等 )
3
( 三 ) 生产和经营的概念
生产-它是包括劳动力, 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三要素的有机
联系的总和 。 是劳动者通过劳动手段去改变劳动对象, 创造出
价廉物美商品的过程 。
经营-主要是与市场, 流通领域, 商品经济相联系的概念, 主
要涉及外部的经济活动, 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
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方向和目标生产效率。
(四)企业管理的二重属性
自然 属性-它是由生产力, 社会化大生产所决定的;
社会属性-它是由生产关系, 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 如:现在引
进西方的先进管理方法, 由商品经济发展到目前的市场经济等 )
4

①二、企业管理的任务,教材上共讲了五点,请大家自学
第二节 企业管理职能
职能:计划( PLAN)实施( DO)检查( SEE)以后又发展成为
四种职能:即: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教
育与激励;
(一)计划与决策:(计划)企业对市场进行预测,然后作出自
已的行动计划,确定最优行动方案后,作出自已的决策。
(二)组织与指挥:(实施)确定了行动方案后,企业要进行如
下的工作:
① 机构设置(包括生产部门和车间的设置 );
②管理人员、生产工人的组成;
5
③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④指挥-通过组织机构形成有力的指挥系统;
(三)控制与协调:对计划进行检查与监督(计划在执行的
过程中有时快有时慢)是否按计划执行,是超计划了,还是
落后计划了,碰到困难后,要合理的协调解决、平衡。
(四)领导(教育)与激励:教育-重视人的智力开发,对
人员进行培训,进行技术和业务知识的教育,鼓励职工多作贡
献;激励-对人进行物质刺激,按其贡献的大小给予物质和
精神鼓励,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等。
6
第三节 企业管理的发展及其现代化
一, 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 一 ) 第一阶段:传统管理理论 ( 科学管理理论 ) 阶段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勒,
出版的代表作有, 科学管理原理, 一书 。
当时的工业生产是自由竞争, 开始是工场生产 商业
资本家 生产规模逐渐扩大
工厂 管理 ( 产业资本家 ) ( 生产规模扩大, 财富
积累增多 ) 厂长 ( 经理 ) ;
7
这一阶段管理的内容主要是:
生产管理 雇佣有经验的人代替资本家管理, 解决分工
协作问题;
成本管理和工资管理 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 研
究工时的利用,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制定工时定额和
级差计件工资制;
这一阶段仍是一种小规模经营特点, 靠个人的经验和精
力来管理, 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 到二十世纪
初后, 这种管理方法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
的管理的需要, 由此而出现了第二个阶段 。
8
第二阶段:, 行为科学, 管理理论阶段,是从二十世纪
初到二十纪四十年代,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他认为只有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而出的动力才能提
高生产效率,因此,必须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及行
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调节人们之间的关
系,来搞好生产。为此出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论点;
1、人的物理上、心理上的需要、人的动机和激励,只
有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出来的动力才能提高生产效
率。
9
2,有关企业管理的所谓, 人性, 问题
如, X”理论, 它主张人是不喜欢工作的,
要使其工作得好, 必须严格督促, 管理;
,Y”理论则认为, 如能提供适宜的环境,
人是爱工作的, 不必施行强制手段 。
3,非正式组织及人的关系, 它认为领
导者是调动积极性的关键, 而物质条件只
不过是手段 。
10
4、领导方式:如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支持关系,双
因素理论,一是生活和工作因素,包括工资、生活条
件、工作保障、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二是更高的因
素,如:前途、提拔、成就等,即所谓的人的需要层
次论,包括:生活、安全、友爱、尊重、成就五个层
次。
第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是从二次大战后发展
起来的,是, 古典的传统管理, 理论加上, 行为科学,
理论二者的结合,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如数理
统计方法、计算机的应用,而综合起来的理论。
11
我国建筑企业管理的发展
解放前的管理-是一种无科学的管理方法, 但也有点资
本主义的办厂经验, 解放后, 从建国初期到 76年粉碎
,***,, 我国的企业管理经历了两起两落的过程 。
①, 一五, 时期和三年恢复经济时期 ( 计划经济 )
实行民主改革,破除剥削制,建立工厂(公司)管理
委员会和职代会,改革企业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
立生产责任制,学习和引进苏联的建筑企业管理制度
和方法,建立计划指标体系,建立规范、规程、财务
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实行安全和质量大检查制度,
这一阶段是上升过程。
12
②,二五, 期间 ( 58年- 62年 ) 经济发展过热, 生产瞎指
挥, 大跃进, 砸锅卖铁, 大炼钢铁, 吃大锅饭, 妄图
一步跨入共产主义社会, 而科学管理制度, 方法遭受
否定, 批判, 是一次下落过程 。
③, 三年调整, 时期( 63年- 65年)贯彻调整、整顿、
改革、提高的, 八字方针, 制定了, 工业七十条,,
建安企业管理 100条,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恢复了
,一五期间, 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解放思想、尊
重客观科学规律、政治挂帅、物质鼓励相结合,这是
一次上升的过程。
13
④,文革, 期间 ( 66年- 76年 ), 极, 左, 倾的思想达
到了高峰,, ***, 极力否定企业管理, 大叫企业
管理是, 管, 卡, 压, 鼓吹无领导, 无管理无规章制
度, 无政府主义, 生产无人管, 国家经济达到崩溃的
边缘, 建筑企业连年亏损, 这又是一次下落的过程 。
⑤ 78年到现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粉碎了, 四人
帮, 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我国的经济形势逐渐好
转, 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重新得到恢
复, 进行了企业整顿和建立生产责任制, 并引入西方
管理理论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如网络技术, TQC、
电子计算机参与管理等 。
14
二, 现代化管理的体系和特征
( 一 ) 产销一体化, 强调生产, 又强调经营, 生产的
产量以市场需求为准则 。
( 二 ) 组织管理系统化-组织机构在现代产品的生产
中需要许多部门, 行业, 企业之间的协作, 横向联合,
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 。
( 三 ) 管理方法定量化, 在管理中不光是定性的分析,
而且要有信息数据来话, 用定量分析寻求最优方案 。
( 四 ) 管理手段的电子计算机化-用计算机完成大量
复杂的信息处理和计算工作 。
15
(五)重视人的智力开发-重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
人的积极性。
三, 现代管理科学的分支
( 一 ) 运筹学,( OR) 运用数学方法, 提出对人,
财, 物力的最佳运用方案, 提供优化的数学方法 。
( 二 ) 系统工程学,( SE) 所谓系统-自然界有自
然系统, 人类间有人工系统, 我们把这些系统看成是
由几个要素有机结合的总体, SE是以整个系统为出发
点, 运用数理方法, 对组织系统的要素进行分析, 评
价, 综合, 设计并达到系统的优化 。
( 三 ) 全面质量管理,( TQC) 我们在以后的章节
中介绍 。
16
( 四 ) 价值工程学,( VE) 是以分析产品功能为出
发点, 寻求保持和提高产品的功能而降低成本的各种
设计生产方案, 用以改善产品的价值 。
( 五 ) 工业工程,( IE) 它是对人, 机, 材, 能源所
构成的综合系统进行的设计, 改进和建造活动, 侧重
于研究资源, 劳力, 材料管理 。
( 六 ) 人体工程,( HE) 从人的生理角度出发, 研
究劳动者的效率与环境, 生产工艺条件, 设备之间的
关系, 从而改善环境, 工作条件, 工艺水平, 达到提
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
17
(七 ) 行为科学,( BS) 用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行
为和动机, 人际之间的关系, 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
( 八 ) 管理信息系统,( MIS) 研究人和计算机进行信息
管理的一个系统 。
第四节 建筑企业管理观念
一, 建筑企业管理观念的形成
企业管理观念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地运营, 实现企业的
任务, 在经营管理上所具有的基本观念, 也就是企业
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指导思想, 是企业管理的灵
魂 。
18
不同的社会制度, 不同的环境条件, 不同的企业会有
不同的管理观念 。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观念应是以提高
社会经济效益为核心, 正确处理企业对社会, 用户,
竞争对手和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关系 。
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 观察与企业有关的四个方面,
即消费者, 生产者, 出资者, 和企业所在地区的人们
及其要求 。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 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
19
(一 ) 生产经营管理的构成与关系;
目标:生产的产品:达到高效, 优质,
低耗-三个生产目标;
投入:五个生产要素:-人, 材料, 机械,
方法和资金;其关系如图
20
市场预测
决策承包
五个生产
要素管理
管理
(生产)
三个生
产目标
销售售
后服务
经营管理(流通领域活动、外部活动)
流通 投入 生产(内部管理) 产出 流通
21
生产目标 高效 计划管理 是企业
管 理 优质 质量管理 管理的 八
(一次性管理) 低耗 成本管理 三大支柱 大



生产要素 人员 劳动管理 称
管 理 材料 材料管理 企
(二次性管理) 机械 机械设备管理 业
方法 技术管理 管
资金 财务管理 理
22
为达到上述三个目标(高效,优质,低耗)下面我们来谈
谈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


质量
进度最低成本
总成本最低时的最佳工期
(是最合适工期)
进度慢,质量好
质量好
成本高
23
企业的生产形式:
(一 ) 单纯生产型企业 ( 计划经济时期 )
( 二 ) 生产经营型企业 (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
型式
项目
单纯生产型企业 生产经营型企业
1.地位与作用 无经营自主权,不具备独立经营条
件,是主管部门附属的生产单位。
处于被动环境中的生产企业。
是独立的经营实体,有经营自主
权,能独立承包工程和搞多种经
营,企业处于主动竞争的环境中。
2.经济责任制 国家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企业利
益,职工利益不是与生产效益挂钩,
责权利脱节。
国家利用税收、信贷、百元产值
工资含量包干等对企业实行宏观
控制,企业自负盈亏,实行责、
权利相结合。
3.企业活动范围 生产任务,以完成施工任务为中心,
活动范围限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环
境脱节,是单纯, 执行型, 生产单
位。
生产经营活动:是以谋求企业生
存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活动范围:从企业内部扩大到外
部,且主要是外部。
4.企业活动内容 围绕施工生产进行管理活动。 围绕提高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
益而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5.管理模式 执行上级的计划、任务,不考虑市
场的需求。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考虑市场需
求。
24
国家(政府)国



任务材
料资源
企业内部生产管理
产品生产
盈亏不管
投入五个要素
投入 产出
或主管部门 上交
单纯生产型(封闭型)企业管理示意图
目标是:追
求效率最大;
约束条件是:
生产,政府
(国家)
25
政府
政策法规、市
场咨询指导和
重点项目订单
指导管理
企业内部生产管理
重点项目税利
上交


政府指导
销售及售后服务
流通领域 生产领域 流通领域
投入 产出
(开放)
外部经营管理 包括:市场
预测、决策
承包、资源
购入等。
生产经营型企业管理示意图(完全是一种开放型市场经济模式)
目标是:追求最大的经
济效益,约束条件是:
政府指导,市场(包括
任务,资源,市场预测)
生产。
26
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的管理是一种单纯生产型,封闭式
的管理模式,从生产任务的获取方面,主要是上级主
管部门(或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和生产资源 (如
三材指标 ),企业执行上级的计划任务,任务完成得好
坏,企业不管,盈利都由国家统包,企业不管经济效
益如何,盈利上交国家,亏损由国家补贴,且企业无
自主经营权,是主管部门的附属生产单位,处于被动
环境中的生产企业,企业职工利益不是与生产效益挂
钩,责权利脱节,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实际
上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27
企业主要局限于完成施工生产任务为中心,企业管理活 动范
围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脱节,是单纯执行上级的
计划任务,不考虑市场需求,也不存在市场竞争的形势。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是一种开放型,经营性生产企业,
有自主经营权,能独立承包工程和搞多种经营,企业通过市
场竞争(如工程招投标)获取施工生产任务,而在经济利益
方面国家利用税收等政策对企业实行宏观调控,企业自负盈
亏,实行责权利相结合,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以提高经济效益
为目标,盈利多,企业效益好,职工收益高,福利好。职工
干得好获利多,不干不行,少干少得,充分体现多劳多得,
按劳分配原则,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是考虑市场需求,
28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一切工作都是为用户服务为
顾客考虑 。 为谋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必须采用
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提高管理水平, 从市场承包,
生产和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管理都要从市场需求
考虑, 且企业管理活动的重点是外部, 即工程承揽及
销售和售后服务活动, 企业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通过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才能谋求自己的
生存与发展 。
因此, 企业要适应新的市场观念, 必须转轨变型, 从
过去的纯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企业 。
29
这样,就要求现代建筑企业要有:战略观念;市场观念;
竞争观念;用户观念;效益观念;时间观念;变革观
念;和创新观念。
而企业要建立的价值观念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企业信誉。
第五节 建筑企业管理的特点
建筑生产不同于一般的工业生产;所以,在研究建筑
企业管理问题之时,必须了解建筑产品和生产的特点
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建筑产品本身的特点
30
(一 )建筑产品的固定性
任何建筑产品都是在选定的地点建造和使用的,它
直接与土地连在一起不能移动,许多建设工程如地下
建筑、道路、隧道等本身就是土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 )建筑产品的多样牲
首先是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使用功能不同,建筑产
品的类型也就不同,这是由于社会对建筑产品的用途
和功能要求是多样的。其次,即使使用功能、建筑类
型相同,但在不同地区建造,也因建筑地区条件不同而
表现出差异。
31
(三 )建筑产品体形庞大
无论是综合的建筑产品 (建设项目 ),还是单项工程,
其体形和工程量都大,占用广阔的空间,需要大量的
物质资源。
二、建筑产品生产的特点
建筑产品的上述特点,导致建筑生产组织。技术和
经济产生如下一些特点,
( 一)建筑生产的流动性
(二 )建筑生产的单件性
(三 )建筑生产周期长
32
(四 )建筑生产多系露天作业
(五 )建筑生产的均衡性较差、机械化水平较低
(六 )建筑生产涉及面广,社会协作关系复杂
三、建筑企业管理的特点
建筑生产的上述特点,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
管理,使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 )生产经营业务不稳定
(二)管理环境多变
(三)特定的投标承包方式
(四)基层组织人员变动大
(五)其它
第六节 建筑企业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
33
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内在要求,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
制,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
改革的方向。企业制度模式特征,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机制状
况:企业经营机制是企业制度模式的功能表现或运行机理,
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关系密切,转
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最根本的方面,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
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其目标都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
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
义务的企业法人。
其它内容不讲,请大家自学
34
图2- 2 企业经营机制构成
















动力机制




















约束机制












运行机制
企业经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