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
痢疾、淋病、甲型肝炎,占发病总数的 85.01%
?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狂犬病,肺结核,乙
型肝炎、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占死亡总数的
82.65%。
卫生部
2005年 2月 18日
200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
?全国除脊灰炎发病为零报告外,其余 24种乙类传染病都
有报告。
?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
淋病、麻疹
?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肝炎,肺结核,狂犬病、细菌
性痢疾、新生儿破伤风
?爱滋病发病人数共计 339人,死亡 104例
卫生部
2005年 10月公告
2005年 1~ 9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
结 核 病
( Tuberculosis)
一、概述
人类控制结核病中三个里程碑
? 1882年 3月 Koch发现结核杆菌
? 抗结核药物的问世( 1944 SM; 1950 INH)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
结核病的现状
?全球结核感染 20亿(我国 5亿)
病人 2000万 (我国 600万)。
? 每年死于结核 300万(我国 25万)
儿童 30万。
?艾滋病与结核双重感染达 40%-50%。
我国结核病疫情特点
农村 >城市,边疆 >沿海
我国结核病疫情呈, 三高一低,,
? 患病率高,活动性 TB 523/10万 ( 5‰ )
? 死亡率高, 20.9/10万 ( 0.02‰ )
? 耐药率高,初始 28.1%,继发 41.1%
? 年递降率低, 2.8%
? 1990年第三次全国结核流行病学调查,
儿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为 23.4%
7岁感染率为 6.6%
0-14岁平均感染率为 9.6%
年感染率为 0.97‰
? 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流行病学调查,
?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 367/10万,与 10年相前比
无明显下降
?结核病死亡率为 9.8/1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
人数达到 13万人
?农村患病率则是城市的两倍以上,全国 80%以上
的结核病人在农村
?据 WHO估计,我国每年新发肺结核病人 145万人,
是全球 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
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WHO及我国政府的态度
?我国政府 1991年确定肺结核为 乙类 传染病,发布
了,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1993年 5月 WHO宣布, 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
原因, HIV的流行
耐药结核菌株的产生
对结核病人的管理不善,防治不力
?1998年再次强调, 遏制结核病行动已刻不容缓,
在儿童中防治结核病的重要性
?儿童是易感人群
?对降低 TB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是成年期继发 TB的主要来源
二、变态反应与免疫
(一)结核病的变态反应,
2~10周后
初次接触 TB菌 再次接触 TB菌
T细胞 具免疫活性 T细胞 母细胞 转化 释放 移动抑制 因子
使巨噬细胞聚集
在局部反应区
肺内病灶发生
渗出性周围炎
体内
(二)结核病的免疫
细胞免疫
感染后发病与否取决于,
细菌的数量、菌群和毒力
机体的免疫功能
易感性(遗传),
有 HLA-Bw35抗原者发生 TB的相对危险性达 7.38
发病机理
? 初次接触 TB菌 再次接触 TB菌
T细胞 具免疫活性
T细胞 母细胞 转化 释放
趋化因子
移动抑制因子
激活因子
?使巨噬细胞聚集
在 TB菌周围
?激活巨噬细胞
肺内病灶发生
渗出性周围炎
产生水解酶
和杀菌素
抵抗 TB菌
高浓度的结素样产物 ?巨噬细胞死亡
TB结节 激活的 巨噬细胞
在杀灭和破
坏 TB菌时 TB菌释放
杀灭和吞噬
大部分细菌
发病机理 (续)
巨噬细胞
不断激活
不断死亡
? 当激活速度 ??,在巨噬细胞死亡前,细胞内的 TB菌被杀灭,
病灶愈合 。
? T淋巴细胞 和 巨噬细胞 功能的任何异常,机体抵抗力降低,
结核扩散
(三)变态反应与免疫的关系
自然感染 TB
接种 BCG
产生免疫力
(细胞免疫)
产生变态反应
( PPD阳性)
皮肤结节性红斑
疱疹性结膜炎
中等度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过弱
变态反应过强 (干酪坏死 )
同一细胞免疫过程的两种不同表现
三、小儿结核病的特点
(一) 重症感染 (浓厚感染)
母亲有开放型肺 TB
患儿短时间吸入大量 TB菌
初次接触 TB菌,体内致敏 T淋巴细胞少
小儿结核病的特点 (续)
(二)组织器官对结核菌具有 高度敏感性
肺内:病灶周围炎 。
肺外,PPD呈强阳性
皮肤粘膜受累 — 疱疹性结膜炎,
结节性红斑 ;
一过性关节炎、浆膜炎 ;
小儿结核病的特点 (续)
(三)淋巴系统 广泛波及
同侧及对侧淋巴结均可受累
可波及全身淋巴系统
小儿肺内原发病灶 90%者只有一个,而相
应的肺门淋巴结病变较广泛。
小儿结核病的特点 (续)
(四)有 全身播散 倾向
小儿结核感染 5~6周后易发生播散,
淋巴源性
血源性
淋巴血源性 ( 81.48%)
?粟粒性结核病 Miliary tuberculousis( 急性粟粒
型肺结核是其中的一部分)
?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 meningitis
小儿结核病的特点 (续)
( 五 ) 病灶部位特殊
小儿原发型肺结核可发生于肺内任何部
位, 尤好发于胸膜下通气较好的部位 。
上叶下部, 下叶上部, 中叶外侧, 以右肺多见
小儿结核病的特点 (续)
(六)病灶恶化以 干酪化 多见。
愈合方式以 钙化 告终
四、结核病分类
? 原发型肺结核( l型)
?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ll型)
? 继发型肺结核( lll型)
? 结核性胸膜炎( lV型)
? 肺外结核( V型)
原发型肺结核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是小儿肺结核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
原发型肺结核为结核杆菌初次侵入呼吸
道后发生的原发感染 。
包括,原发综合征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一、概述
原发型肺结核包括,
? 原发综合征
( Primary Complex)
?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 Tuberculosis of Bronchial Lymph nodes)
原发综合征
( Primary complex)
☆ 原发灶
☆ 淋巴管炎
☆ 淋巴结炎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胸内淋巴结结核)
( Tuberculosis of Bronchial Lymph nodes)
原发病灶范围小或已被吸收
原发型肺结核,60%发生在小儿,
20%青少年
附:胸内淋巴结结核 232例分析
男 女 1-3岁 3?-7岁 7?-12岁
146 86 87 89 56
二、病理
1、部位, 右侧多见,胸膜下,
肺上叶底部和下叶上部
2、基本病变,
? 渗出性病变
? 增殖性病变
? 干酪样坏死
结核性炎症的主要病理特征,
? 上皮样细胞结节
? Langerhans细胞浸润
小儿机体处于高度过敏状态
病灶周围炎症广泛
年龄越小,大片病变越明显


3、病理转归
1)吸收好转 完全吸收、钙化或硬结
出现钙化病变至少 6~12个月
2)进展 病灶扩大
淋巴支气管瘘
肺不张、肺气肿
结核性胸膜炎
3)恶化 血行播散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热
2,结核中毒症状 纳差、乏力、盗汗
3,呼吸道症状 极少,可有干咳
若出现咳嗽、多痰、咯血或呼吸困难等,
多为病情严重的表现
临床表现 (续)
4,压迫症状, 当胸内淋巴结明显肿大时
? 压迫喉返神经 — 声音嘶哑
? 压迫气管、支气管 — 咳嗽、喘鸣、呼气性
或吸气性梗阻 。
? 压迫静脉 — 前胸壁一侧有怒张的静脉网,
面部浮肿。
? 压迫膈神经 — 恶心,呕吐、打嗝。
临床表现 (续)
(二) 体征
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明显)
肺部体征较少,
与肺内病变的广泛程度不成比例
肺外体征, 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
(和)或多发性一过性关节炎
四、诊 断
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一)病史, 详细询问接触史,BCG接种
史、传染病史
注意营养状态、机体免疫功能状态 。
(二)临床表现
( 三) PPD试验
PPD( Protein Purified Derivative)
— 纯蛋白衍化物
方法,皮内注射 0.1ml( 含 5个结核菌素单位)
四、诊 断 (续)
( 三) PPD试验 (续)
? PPD结果判定,于 48~72H后观察反应结果
? 硬结直径 <5mm 阴性
? 硬结直径 5~20mm 阳性
? 硬结直径 >20mm 强阳性
? 或有水疱和局部坏死
( 三) PPD试验 (续)
PPD-Test阳性的临床意义,
? 接种 BCG后
? 曾感染 TB
? 患结核病,有新活动病灶
? 临床治愈,结核菌未全部死亡
? 由阴转阳或反应程度由 <10mm 到 >20mm
且增幅 >6mm,显示新近有感染
广泛推行 BCG接种后,
PPD试验的诊断价值
受到一定限制
( 三) PPD试验 (续)
PPD-Test阴性的临床意义,
? 未感染过结核
? 变态反应前期 初次感染后 4~8周内
?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暂时受干扰。(假阴性)
? 结素过期或技术不当 。
(四) X线检查( X-ray)
1、原发综合征,
原发病灶,
条索状的淋巴管
肿大的淋巴结
四、诊 断 (续)
原发综合症 女,3岁,
初染病灶在右上叶基部,支气管淋巴结肿大
(四) X线检查 (续)
2、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肿瘤型(结节型)
左侧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 肿瘤型
女,6岁。母有开放性肺 TB,病史 2年
(四) X线检查 (续)
2、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浸润型(炎症型)
右侧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 浸润型
女,5岁。脑脊液呈典型 TBM改变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伴发淋巴结周围炎
(五)其他辅助检查
1、痰或胃液找结核菌
2、浅表淋巴结活检
3、周围血象
4、血沉 增快
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6,TB抗体
四、诊 断 (续)
五、鉴别诊断
1、胸片检查前,
应与上感、气管炎、风湿热等鉴别
2、胸片检查后,
应与肺炎、支扩鉴别。
五、鉴别诊断 (续)
3、原发型肺结核以咳喘为主者,
应与哮喘性支气管炎鉴别。
4、肿瘤型淋巴结肿大,
应与胸腺肿大,淋巴瘤鉴别。
六、治疗
? 原则,早期治疗、适宜剂量、联合
用药,规则用药、坚持全程、分
段治疗(短程疗法)
? 一般治疗:休息、营养,
规律的生活制度等。
六、治疗 (续)
?药物治疗, 6HR或 9HR,
严重时加用 S2月( 2SHR/4~6HR)
或 Z3月( 3HRZ/3~6HR)
?药物分类,美国
一级药物 — 效最大,毒最小 eg,INH,RFP
二级药物 — 效较大,毒较大 eg,SM,PAS,
EMB,PZA
三级药物 — 效最小,毒最大 eg,KM,CS,
六、治疗 (续)
?短疗的基本机制,
具有快速杀灭体内处于 不同繁殖速度 的 细
胞内外 结核菌群
?短疗的基本特点,
1、痰菌阴转快
2、远期复发低
3、满疗程治疗失败少,痰菌阴转率高
4、药物用量少,副作用小
即:疗效高、毒性小、费用少、且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
七、转归
? 临床症状一般 3~6个月可好转
? 病理好转需 2年
痊愈 静止
进展 恶化
免疫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