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经营决策
§ 5.1 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
§ 5.2 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
§ 5.3 生产决策分析
§ 5.4 定价决策分析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1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是指在决策过程中, 从若干可
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某一种方案, 而放
弃另一备选方案时所丧失的, 潜在收
益,’ 。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2
应计成本( Imputed Cost)
应计成本又称为假计成本,是机会成本的
一种特殊形式。当机会成本需要推算和估
计时,这种机会成本就是假计成本。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3
差量成本 (Differential Cost)
差量成本,又称为差别成本, 差额成本,
是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之间预期成本之
差额 。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4
边际成本( Marginal Cost)
边际成本是指成本对业务量无限小变化的变动部分,
即成本随业务量无限小变化的变动率。数学中,边
际成本就是指总成本函数的一阶导数。
实际工作中,边际成本是指业务量在相关范围内,
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额。在相
关范围内,边际成本就是单位变动成本。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的性质
◆ 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边际利润为
零,此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 当某产品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时,
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5
沉没成本 (Sunk Cost)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决策导致发生的, 已经支付的,
且无法为目前的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 。
沉没成本的特征
1.过去已经发生
2.无论未来决策结论怎样, 其发生额不会改变 。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6
付现成本 (Out-of-Pocket cost)
付现成本又称为现金支出成本, 是指由
某项决策而引起的未来某一时期内需要
以现金支付的成本 。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7
重置成本 (Replacement cost)
重置成本又称为, 现时成本,, 它是与
历史成本相对应的概念, 通常是指从目
前市场上重新购买一项原有资产而需要
支付的成本 。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8
专属成本 (Specific Cost)
专属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归属于某种, 某
批产品或某个部门等特定对象的成本 。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9
可避免成本( Avoidable Cost)
可避免成本是指与特定方案相联系的成
本, 即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某项决策行动
改变其数额大小或决定其是否发生的成
本 。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10
不可避免成本 ( Unavoidable Cost)
不因管理者的某项决策结论或行动而改
变其数额的成本称为不可避免成本。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11
可延缓成本 (Deferrable Cost)
在企业财力有限时, 对选定方案推迟执
行, 而不会影响企业全局, 此时, 与这
一方案有关的成本也可以推迟发生, 这
类成本称为可延缓成本 。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12
不可延缓成本 (Undeferrable Cost)
与特定方案相联系, 且一旦选定方案, 即使企
业财务资源有限也必须尽快实施, 否则就将给
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因此, 与决策有关的成本
立即发生不可推迟, 这种情况下方案涉及的成
本项目称为不可延缓成本 。
经营决策 常用的成本概念 13
共同成本( Common Cost)
几个备选方案共同负担的成本称为共同
成本,一般表现为固定成本。
无关成本
( Irrelevant Cost)
相关成本
( Relevant Cost)
差量成本, 机会成本
应计成本, 付现成本
重置成本, 专属成本
延缓成本, 可避免成本
不可延缓成本
沉没成本
共同成本
不可避免成本
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
§ 5.2 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
5.2.1 边际贡献分析法
5.2.2 差量分析法
5.2.3 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
边际贡献分析法
(Contribution Margin Analysis)
边际贡献分析法是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各个备选方案的边际贡献的大小来
确定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
边际贡献分析法的步骤
1.判定各方案共同固定成本是否相同
2.分别计算各方案的贡献毛益总额
3.选择贡献毛益总额最大者为最优方案
应用边际贡献分析法
应 注意问题
1,在不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 只需要通过比较
不同的备选方案的边际贡献总额, 就可以作出正确
的决策 。
2,若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 首先应该计算剩余
边际贡献, 然后通过比较不同的备选方案的剩余边
际贡献总额, 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
3,在企业的某项资源受到限制时, 应该计算单位
资源的边际贡献, 然后通过比较不同的备选方案的
单位资源的边际贡献, 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
例题: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 14000小时,有三
种产品拟生产。试根据下列资料安排企业产品
的生产。
项 目 A产品 B产品 C产品
单位售价(元 /件) 1400 700 1370
单位变动成本(元 /件) 1250 460 870
工时定额(小时 /件) 3 6 25
204050小时贡献毛益(元 /小时)
500240150单位贡献毛益(元 /件)
2563工时定额(小时 /件)
8704601250单位变动成本(元 /件)
13707001400单位售价(元 /件)
C产品B产品A产品项 目
边际贡献分析法 (举例)
该企业应该首先安排 生产 A产品。
差量分析法
(Differential Analysis)
差量分析法是根据两个备选方案的差量收
入, 差量成本计算的差量收益进行最优方
案选择的一种分析方法 。
差量分析法
(Differential Analysis)
分析步骤:
1.将各决策备选方案两两比较,分别计算差量收入
和差量成本。
2.对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进行对比,择优选择。
若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正,前者为优。
若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负,后者为优。
若差量收入等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零,前后相同。
例题:某企业计划生产 A产品, 或生产 B产品 。
有关资料如下:
项 目 A产品 B产品
预期销售数量(件) 200 100
预期销售单价 32 50
单位变动成本 15 24
要求:运用差量分析法进行决策 。
差量分析法举例
1。计算制造 A,B产品的差量收入
差量收入 =( 32× 200)-( 50× 100)
=6400- 5000=1400(元)
2。计算制造 A,B产品的差量成本
差量成本 =( 15× 200)-( 24× 100)
=3000- 2400=600(元)
3。计算制造 A,B产品的差量收益
差量收益 =1400- 600=800(元)
所以,生 产 A产品对企业比较有利
差量分析表
800
600
1400
差量
2600
24× 100=2400
50× 100=5000
B方案
3400
15× 200=3000
32× 200=6400
A方案
销售收益
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
项目
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
(成本转折点分析法 )
所谓成本无差别点是指在该业务量水平上, 两个备选方
案的总成本相等, 但高于或低于该业务量水平时, 不同
的方案就具有了不同的业务量的优势区域 。 利用不同方
案的不同业务量的优势区域进行最优化方案的选择的方
法, 就称为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 。
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的步骤
1.确定不同备选方案的成本模型
2.计算成本无差别点 (成本转折点 )
3.作出最优化的决策
例题:某企业生产 A产品, 有两种工艺可供
选择, 有关成本数据如下:
工艺方案 固定成本总额 单位变动成本
新方案 450000 300
旧方案 300000 400
要求:采用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进行工艺
方案的选择 。
2.计算成本无差别点
令:两个方案成本相等
即,450000+300x=300000+400x
x=1500(件)
即:成本无差别点为 1500件。
1.确定新、旧方案的总成本
新方案的总成本 y=450000+300x
旧方案的总成本 y=300000+400x
成本无差别点分析举例
当 x< 1500件时,旧方案可行
当 x> 1500件时,新方案可行
当 x=1500件时,新、旧方案 均可。
新工艺
y=450000+300x
旧工艺
y=300000+400x
成本
无差别点
业务量
成本
§ 5.3 生产决策分析
§ 5.3.1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 5.3.2 品种决策
§ 5.3.3 产品优化组合决策
§ 5.3.4 生产组织决策
§ 5.3.1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是将产品的功能与成本
相对比,寻找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价
值途径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以最
低的成本实现产品适当的、必要的功能,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产品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价值( V) =功能( F) /成本( C)
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
在产品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功能提高,将会提高产
品的价值。
在产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将会提高产
品的价值。
在产品功能提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将会提高产
品的价值。
在产品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功能提高的幅度大于成
本提高的幅度,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在产品功能降低的情况下,成本降低的幅度大于功
能降低的幅度,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功能成本分析步骤
选择分析对象
收集各种资料
进行功能评价
实施决策方案
选择分析对象的原则 1
1.从产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有效地积累每一产品
的成本降低额。
2.从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的产品中选,可以简化结
构、减少零部件的种类或数量。
3.从体积大或重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缩小体积、
减轻重量。
4.从投产期长的老产品中选,可以改进产品设计,
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工。
5.从畅销产品中选,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能使
该产品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选择分析对象的原则 2
6.从原设计问题比较多的产品中选,可以充分挖掘
改进设计的潜力。
7.从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的产品中选,可以简化工
艺、减少工序。
8.从成本高的产品中选,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9.从零部件消耗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大幅度降低
成本,优化结构。
10.从废品率高、退货多、用户意见大的产品中选,
可以提高 功能成本分析的效率 。
收集资料
产品的需求状况。如用户对产品性能及成本的要求、
销售结构及数量的预期值、价格水平等。
产品的竞争状况。如竞争对手的数量、分布、能力
及竞争对手在产品设计上的特点及推销渠道等。
产品设计、工艺加工状况。结合市场需求及竞争对
手的优势,在产品设计、工艺加工技术方面本企业
存在的不足等。
经济分析资料。如产品成本构成、成本水平、消耗
定额、生产指标等。
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的 其他有关资料
功能评价的基本步骤 ( 1)
计算成本系数
成本系数 =某零件的目前成本 /所有零件目前成本合计
计算功能系数
功能系数 =某零件的功能得分 /所有零件功能得分合计
计算价值系数
价值系数 =某零件的功能系数 /某零件的成本系数
功能评价的基本步骤 ( 2)
确定重点分析对象
当价值系数等于 1,说明零件的功能与成本相当,
因而不是降低成本的对象;
当价值系数大于 1,说明零件的功能过剩或成本
过低,在该零件功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无必要
降低成本或减少过剩功能,因而也不是降低成本
的对象;
当价值系数小于 1,说明零件的功能相比成本偏
高了,因而是降低成本的主要目标。
例:为改进某型手表有 3个方案可供选择,
现从走时, 夜光, 防水, 防震, 外观等五个
方面采用 5分制评分, 评分结果如下 。
项目 走时 夜光 防水 防震 外观 总分 选择
方案 1 3 4 5 4 5 21 √
方案 2 5 5 3 5 4 22 √
方案 3 5 4 4 3 4 20 ×
功能比较表
方案估计成本比较表
单位:元
项目 预计销售量 直接成本 制造费用 制造成本
方案 1 5000 280 80000 296
方案 2 5000 270 50000 280
方案 3 5000 275 70000 289
0.5116÷ 0.4861
=1.0524
22÷ 43
= 0.5116
280÷ 576
=0.4861方案 2
0.4884÷ 0.5139
=0.9504
21÷ 43
=0.4884
296÷ 576
=0.5139方案 1
价值系数功能系数成本系数项目
由于方案 2的价值系数高于 1,应该选择方
案 2。
§ 5.3.2 品种决策
生产何种新产品
亏损产品的决策
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
半成品 (或联产品 )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生产何种新产品决策
例,A企业使用同一台设备可以生产甲产品,也
可以用来生产乙产品。若该设备最大生产能力为
200000机器小时,在相关范围内生产两种产品的
有关资料预测如下表。
常用决策分析方法
差量分析法
边际贡献分析法
项 目 甲产品 乙产品
每件机器小时 100 80
单位售价 112 64
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 36 24
直接人工 28 16
变动性制造费用 32 12
固定性制造费用 140 112
要求:根据已知资料为该企业做出生产哪种产品
的决策分析 。
差量分析法举例
(1)根据生产能力,计算生产两种产品的最大生产量:
甲产品最大产量
=最大生产能力机器小时/甲产品每件所需机器小时
=200 000/ 100=2 000(件 )
乙产品最大产量
=最大生产能力机器小时/乙产品每件所需机器小时
=200 000/ 80=2 500(件 )
(2)分别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甲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36+28+32=96
乙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52
差量分析法举例 (续)
(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
差量收入 =( 112× 2000)-( 64× 2500) =64000(元)
差量成本 =( 96× 2000)-( 52× 2500) =62000(元)
(4)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差量收益
差量损益 =64000- 62000=2 000(元 )
(5) 做出决策
因为差量收入 (64000元 ) 大于差量成本 (62000元 ),
即差量损益为正数,所以应选择生产甲产品。
差量分析表
20006200064000差量
30000
52× 2500
=130000
64× 2500
=160000乙
32000
96× 2000
=192000
112× 2000
=224000甲
相关收益相关成本相关收入
所以, 应选择 生产甲产品 。
边际贡献分析法
3000032000边际贡献总额(元)
25002000最大产品产量(件)
0.150.16单位小时边际贡献 (元 /小时)
1216单位边际贡献 (元 /件)
5296单位变动成本(元 /件)
64112单位售价(元 /件)
80100每件机器小时(小时 /件)
乙产品甲产品项 目
所以, 应选择 生产甲产品 。
亏损产品的决策
例题: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资料如下:
项 目 甲 乙 丙
销售量(件) 2000 1000 800
单价(元) 20 60 25
单位变动成本 9 46 15
固定成本
总额
36000
(按各种产品销售金额比例分配)
甲、乙、丙三种产品的盈亏情况
项 目 甲 乙 丙 合计
销售收入总额 40000 60000 20000 120000
变动成本总额 18000 46000 12000 76000
贡献毛益总额 22000 14000 8000 44000
固定成本总额 12000 18000 6000 36000
净 利 10000 (4000) 2000 8000
要求:做出亏损产品乙应否停产的决策 。
分析:如果亏损产品乙停产, 那么甲, 丙
的盈亏情况, 如下表:
( 6000)( 4000)( 2000)净 利
360001200024000固定成本总额
30000800022000贡献毛益总额
300001200018000变动成本总额
600002000040000销售收入总额
合计丙甲项 目
采用差量分析法:
差量收入= 120000- 60000= 60000
差量成本= 76000- 30000= 46000
即亏损产品乙不应停产
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 即差量损益为正,
前者为优 。
差量分析表
140004600060000差量
30000
18000+12000
=30000
40000+20000
=60000停产
44000
18000+46000+12000
=76000
40000+60000+2000
0
=120000
不停产
相关收益相关成本相关收入方案
可见, 亏损产品乙不应停产 。
亏损产品的决策应考虑问题
1.如果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边际贡献,弥补一部
分固定成本,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应停产。
2.虽然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边际贡献,但存在更
加有利可图的机会,如转产、将设备出租等,
那么该亏损产品应立即停产。
3.在生产、销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力发展
能够提供边际贡献的亏损产品,最终实现利润
的大幅提高。
如果亏损产品不能提供边际贡献,还应考虑企
业产品结构,社会效益等因素。
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
常用的分析方法
差量分析法
贡献毛益分析法
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
常见决策类型
外购不减少固定成本的决策
自制增加固定成本的决策
外购时有租金收入的决策
自制零件数量未知的决策
外购不减少固定成本的决策
例:甲电冰箱厂每年生产电冰箱需要 A零件 6000个,
若从市场上购买,每个零件进货成本为 58元。
如果该厂生产车间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以自制 A零
件,估计生产每个零件的成本资料为:直接材料 30
元,直接人工 16元,变动制造费用 9元,固定制造
费用 12元,则单位零件的总成本为 67元。
请为该厂做出零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差量分析法
计算自制单位 A零件的相关成本
自制 A零件的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30+16+9 =55(元 )
计算外购零件的相关成本
外购单位成本 =58(元 )
应选择自制方案
因为每自制一个零件比外购节约 3元,
共 节约成本 18000元 。
自制增加固定成本的决策
例:甲电冰箱厂每年生产电冰箱需要 A零件 6000个, 若从
市场上购买, 每个零件进货成本为 58元 。 如果该厂生产车
间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以自制 A零件, 估计生产每个零件
的成本资料为:直接材料 30元, 直接人工 16元, 变动制造
费用 9元, 固定制造费用 12元, 单位零件总成本 67元 。
企业要生产该零件, 需要专门购置一台检验设备, 每年折
旧 20000元 。
请为该厂做出零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
差量分析法
计算自制单位 A零件的相关成本
自制 A零件的单位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直接变动制造费用
=30+16+9=55(元 )
自制 A零件的相关总成本
=单位成本 × 生产量 +专属成本
=55× 6000+20000=350000(元 )
计算外购零件的相关总成本
外购零件的相关总成本
=外购单位成本 × 需要量 =58× 6000=348000
计算差量成本
差量成本 =350000— 348000=2000(元 )
所以应选择外购方案。因为外购比自制可 节约成本
2000元。
外购时有租金收入
例:甲电冰箱厂每年生产电冰箱需要 A零件 6000
个,若从市场上购买,每个零件进货成本为 58元。
如果该厂生产车间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以自制 A零
件,估计生产每个零件的成本为:直接材料 30元,
直接人工 16元,变动制造费用 9元,固定制造费用
12元,单位零件总成本为 67元。
生产车间的剩余生产能力除了可以自制 A零件,也
可以向外出租,预计每年可获租金 3500元。
请为该厂做出零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差量分析法
计算自制单位 A零件的相关成本。
自制 A零件的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直接变动制造费用
=30+16+9=55(元 )
自制 A零件的相关总成本
=单位成本 × 生产量 +机会成本
=55× 6000+3500 =333500(元 )
计算外购零件的相关总成本。
外购零件的相关总成本
=外购单位成本 × 需要量 =58× 6000=348000
计算差量成本
差量成本 =333500-348000 = -14500(元 )
所以应选择自制方案。
因为自制比外购可 节约成本 14500元 。
假定某公司需用甲零件,外购单价为 10元,自制单
位产品需要直接材料 4元,直接人工 2元,变动制造
成本 2元,专属固定成本 1000元。该公司甲零件是
外购还是自制。
解:
1.确定不同备选方案的成本模型
外购零件的成本模型:
y=10x
自制零件的成本模型:
y=1000+(4+2+2)x=1000+8x
自制零件数量未知
2.做出成本图
业务量
成本
外购 y=10x
自制 y=1000+8x
成本转折点
3.计算成本无差别点 (成本转折点 )
1000+8x=10x
x=500(件)
4.作出最优化的决策
当 x< 500件时,外购
当 x> 500件时,自制
当 x=500件时,自制、外购均可。
半成品 (或联产品 )
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半成品或联产品进一步加工前所发生的成本,
不论是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在决策分析中均
属于无关成本,不必加以考虑。
此类决策的关键在于分析研究半成品或联产品
在加工后所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在进一步加工
过程中所追加的成本 (即, 可分成本, )。
追加收入大于追加成本时,应进一步加工
追加收入小于追加成本时,应立即出售
例:长城石化公司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可同时生产
出 A,B,C,D四种联产品, 其中 A,B两种产品可
在分离后立即出售, 也可以继续加工后再出售 。
产品名称 A产品 B产品
产 量 3000升 1000升
分离前所发生的联合成本 5600元 8000
售 价
分离后 8元/升 24元/升
继续加工后 20元/升 40元/升
继续加工
追加的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 8元 13元
专属固定成本 8000元 3000
要求:按上述资料为长城公司做出 A,B联产品是立即出
售还是继续加工后再出售的决策分析 。
计算 A产品的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和差量损益。
差量收入 =20× 3000-8× 3000=36000(元 )
差量成本 =(8× 3000+8000)-0=32000(元 )
差量损益 =36000-32000=4000(元 )
所以 A产品继续加工能获得更多利润。
计算 B产品的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和差量损益。
差量收入 =40× 1000-24× 1000=16000(元 )
差量成本 =(13× 1000+3000)-0=16000(元 )
所以 B产品继续加工与否都会获得相同利润。
结论:根据以上分析 A产品应继续加工,B产品无
所谓是否 继续加工 。
§ 5.3.3 产品优化组合决策
线性规划法 (Linear Programming)
线性规划法是专门用来对具有线性联系的
极值问题进行求解的一种数学方法,它能
使管理者在若干约束条件下,对人、财、
物等有限资源的使用做出合理安排,从而
以最低化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线性规划是一种求解, 最佳方案, 的数学
工具。
线性规划的基本含义
在一组限制因素 (约束条件 )中去寻找一个函数的
极值时,如果限制因素可用一次方程或一次不等
式表示,目标函数也是一次函数,那么就可认为
是一个线性规划问题。
显然,利用线性规划是基于一个重要假定,即各
变量之间在客观上具有直线关系或近似直线关系,
从而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都可用线性等式或线
性不等式来表示。
线性规划的解法
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
图解法、代数法、单纯形法
线性规划问题的分析步骤
1、根据已知条件,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
条件的方程。
2、根据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求最优解。
线性规划法 (举例)
某企业生产 A,B两种产品,两种产品共用设备工时总数
为 18000小时,共用人工工时总数为 24000小时。
A产品单位产品所需设备工时 3小时,人工工时 5小时,
单位贡献毛益额为 42元;
B产品单位产品所需设备工时 5小时,人工工时 6小时,
单位贡献毛益额为 60元。
预测市场销售量,A产品为 3000件,B产品为 2000件。
图解法
设,x为 A产品的产量
y为 B产品的产量
S为可获得的贡献毛益
则:
两种产品所用的人工工时为,5x+6y
两种产品所用的设备工时为,3x+5y
两种产品所提供的贡献毛益为,42x+60y
根据约束条件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5x+6y≤24000 ( L1 )
3x+5y≤18000 ( L2 )
约束条件 x≤3000 ( L3 )
y≤2000 ( L4 )
x,y≥0
目标函数,S= 42x+60y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1.确定可行解区域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约束方程画
出几何图形,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方程
的直线围出一个可行解区域。
2.确定最优解
根据目标函数画出等利润线,确定最
优解。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 0,4000)
( 4800,0)
L1:5x+6y=24000
L3,x=3000( 0,3600)
( 6000,0)
L2:3x+5y=18000
L4,y=2000
线性规划的代数法
1。确定外突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约束方程画出几何
图形,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方程的直线围出一
个可行解区域。
最优解一定在外突点上,求解外突点的坐标。
外突点的确定方法
直线 L1与 L4交点20002400D
直线 L3与 L1交点15003000C
直线 L4与 y轴交点20000B
直线 L3与 x轴交点03000A
确定方法纵坐标横坐标外突点
2.将外突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确定最优解。
*42× 2400+ 60× 2000
= 22080020002400D
42× 3000+ 60× 1500
= 21600015003000C
42× 0+ 60× 2000
= 12000020000B
42× 3000+ 60× 0
= 12600003000A
最优解目标函数纵坐标横坐标外突点
§ 5.3.4 生产组织决策
经济生产批量决策
生产工艺选择决策(略)
成本计划评审法(赶工决策)
经济生产批量决策
生产总成本包括生产准备成本和储存成本。
生产准备成本是指每批产品生产开始前因
进行准备工作而发生的成本。在正常情况
下,每次变更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生产准备
成本基本上是相等的。
储存成本是指为储存零部件及产品而发生
的仓库及其设备的折旧费、保险费、保管
人员工资等费用的总和。
经济生产批量决策
若要降低年准备成本,就应减少生产批
次,但减少批次必然要增加批量,从而
提高与批量成正比的年储存成本;
若要降低年储存成本,就应减少生产批
量,但减少生产批量必然要增加批次,
从而提高与批次成正比的年准备成本。
如何确定生产批量和生产批次,才能使
年准备成本与年储存成本之和最低,这
是最优生产批量决策需要解决问题。
经济生产批量决策
年储存成本
生产批量
成本
生产准备成本
总成本
经济生产批量
经济生产批量模型
设,TC表示总成本
A表示全年产量
Q表示生产批量
A/Q表示生产批次
S表示每批准备成本
X表示每日产量
Y表示每日耗用量或销售量
C 表示每单位零配件或产品的年储存成本
Q*表示最佳 经济生产批量
补充,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很多,如:现金周转
模式、存货模式、成本分析模式等等。
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存货模式源于存货的经济
批量模式。这一模式是在 1952年由美国财务学家
W.J.Baumol 提出的,又称为 Baumol 模式(鲍摩
尔模式)。
在鲍摩尔模式中,假设收入是每隔一段时间发生
的,而支出则是在一定时期内均匀发生的。在此
期间,企业可通过销售有价证券获得现金。
现金持有的总成本
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
即持有现金所放弃的报酬,这种成本通常为
有价证券的收益率,它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例变
化。
现金转换成本
即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的固定成本,如经纪
人费用及其他管理成本,这种成本只与交易的次
数有关,而与现金持有量无关。
如果现金持有量大,则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高,
但转换成本可减少;如果现金持有量小,则持有
现金的机会成本低,但转换成本要增加。两种成
本最低条件下的现金持有量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
持有成本
现金持有量
成本
转换成本
总成本
最佳现金持有量
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
设:
TC 表示总成本;
b 表示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
T 表示预算期内的现金需求总量;
i 表示短期有价证券的收益率;
N* 表示 最佳现金持有量 。 返回
问题提出
对于某些一次性的工程而言,缩短工
作时间,提前完成任务,不仅能够降低
成本,而且可以获得额外收益 (如提前完
工的奖励 )。但是,提前完工往往需要追
加一定的费用,因此,如何在增加收益
和增加成本之间寻找能给企业带来最大
利益的结合点,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
问题。
成本计划评审法
(赶工决策)
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工业公司
于 1958年将以时间控制为重点的计划评审法
(Program Evalution and Review Technigue,
简称 PERT)引进北极星导弹的研制中。
1962年又将 PERT发展成为既控制时间又控制
成本的成本计划评审法 (PERT/ COST)。 目前,
成本计划评审法广泛用于各种赶工决策中。
成本计划评审法的基本要点
将一项工程或生产项目分解为前后连接的若干
工作 (或作业 ),并预计它们所需的正常时间、
赶工时间、正常成本和赶工成本,以求在赶工
安排中提高经济效益。
所谓赶工时间,是指尽可能提前完成任务所需
的全部时间;
所谓赶工成本,是指尽可能提前完成任务所需
的全部成本。
成本计划评审法的基本要点
成本斜率
即提前一个单位时间 (小时、天、周、
月等 )完成工作,所需要增加的成本。计
算公式为:
成本斜率 =(赶工成本 -正常成本)
÷ (正常时间 -赶工时间)
成本计划评审法应用
成本计划评审法要求运用一些符号画出工程或
项目的网络图,以便在安排赶工过程中不断完
善网络图。
用 或,表示某项工作;
O表示工作起止的时间点,可将顺序号填入,
表示工作的先后顺序;
t表示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① ②,表示关键路线,即所有加工线路
中所需时间最长的加工线路,稍有延误就会拖
后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如果能在此赶工将会
使整个项目提前完成。
绘制网络图时应注意问题
应根据工程或项目的内在工艺联系,合理安排
先后顺序,例如哪些工作应先做,哪些工作应
后做,哪些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务使网络图真
实反映整个工艺流程。
网络图不能出现闭环路线,即箭线不能从某一
点出发,又回到该点。
任何一条箭线的首尾都应有 O点,不能从箭线
中间引出另一条箭线。
成本计划评审法的工作原则
应在关键路线上寻找需要赶工的工作。 因为在关键路线上
提前完工才能导致整个项目的提前完工。
如果同时存在几条关键路线,应在这几条关键路线上同时
安排赶工,并且提前同样长的时间。 因为如果不同时在几
条关键路线上赶工且时间不同,则整个项目就不能提前完
工,或提前的时间将由最短的赶工时间决定。
安排赶工时,应先安排成本斜率低的工作,后安排成本斜
率较高的工作。
安排赶工的工作的成本斜率原则上应低于提前完成整个项
目一天的得益额。 在特殊情况下 (如赶工可以将人力、物力、
财力转到其他更有利的工作 ),成本斜率可以等于提前完成
整个项目 — 天的得益额。
成本计划评审法应用 (例题)
甲公司接受客户的一项特殊订货,合同规定应在
20天内交货,每提前一天可获得 600元的奖励。
经分析,该特殊订货的生产可以分解为六项工作,
有关资料如下。
如果该公司希望该生产任务能够通过赶工安排来
增加利润,应如何安排赶工?
在正常生产每天获利 1000元的情况下,该生产任
务是否应进一步安排赶工以增加公司总利润?
成本计划评审法应用 (例题)
工作 需用时间(天) 成本(元) 成本斜率正常 赶工 正常 赶工
1 2 4 2 1700 2000 150
2 3 5 4 1600 2100 500
1 3 8 5 1500 2400 300
2 4 8 7 2400 2800 400
3 4 5 3 2100 2500 200
4 5 7 6 1400 1750 350
合计 - - 10700 - -
完成时间,21天 成本,10700元


④ ⑤

t=7
350元
① ② 可赶工 2天,只能 1天
完成时间,20天 成本,10850元


④ ⑤

t=7
350元
③ ④ 可赶工 2天
完成时间,18天 成本,11250元


④ ⑤

t=7
350元
④ ⑤ 可赶工 1天
完成时间,17天 成本,11600元


④ ⑤

t=6
350元
① ②, ① ③ 赶工 1天
① ③, ② ③, ② ④ 赶工 1天
完成时间,16天 成本,12050元


④ ⑤

t=6
350元
分 析
完成时间,21天 成本,10700元
完成时间,16天 成本,12050元
提前 4天完工,可得到奖励 2400元
提前 4天完工,成本超出 1350元
提前完工可获得收益 1050元。
企业应该安排赶工 4天
§ 5.4 定价决策分析
§ 5.4.1 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
§ 5.4.2 企业价格制定的目标
§ 5.4.3 定价决策方法
§ 5.4.4 价格策略
§ 5.4.1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
1,成本因素
2.需求因素
3.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因素
4.政策法规因素
5.竞争因素
6,科学技术因素
§ 5.4.2 企业价格制定的目标
1,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定价目标
2.以一定的投资利润率为定价目标
3.以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定价目标
4.以稳定的价格为定价目标
5,以应付和防止竞争为定价目标
§ 5.4.3 定价方法
标准产品定价法
(Standard Product Pricing)
非标准产品的定价
保本定价法
特殊订货的定价法
标准产品定价法
(Standard Product Pricing)
最常用的标准产品定价法是, 成本加成
定价法, (Cost Plus Pricing )。
成本加成法是以单位产品成本为基础并
依照一定的加成率进行加成来确定产品
价格的定价方法。
完全成本加成
成本加成率
= [(投资额 × 预期投资报酬率 )
+非制造成本总额 ]÷ 产品的制造成本总额
单位价格
=单位产品制造成本 × (1+成本加成率 )
变动成本加成
成本加成率
= [(投资额 × 预期投资报酬率 )
+全部固定成本总额 ]÷ 产品的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价格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 (1+成本加成率 )
非标准产品的定价
固定价格合同
无论产品的实际成本如何,完工后按合同中规定的固定
价格进行结算。
成本加成合同
合同规定:成本在合理和允许的范围内实报实销,并根
据实际和合理的成本利润率,计算卖方应得利润,以此作
为定价依据。
成本加固定费用
合同规定:成本实报实销,固定费用由合同明确规定。
奖励合同
合同规定了预算成本和固定费用的数额。如果实际成
本超过预算成本,可以实报实销,如果实际成本有节约,
则按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双方分享。
假定合同规定的预算成本为 5000元, 固定费用
为 700元 。 成本节约分享比例为:买方 30% 。 如
果实际成本分别是 5200元, 4800元, 则产品价
格是多少?
实际成本为 5200元时:
产品价格
= 5200+700=5900
实际成本为 4800元时:
产品价格
= 4800+(5000— 4800)× 70% +700
= 5640(元 )
保本定价法
设:利润 =0
即: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0
px- bx- a= 0
则,p= (a÷ x)+ b
特殊订货的定价法
特殊订货定价法是指在企业拥有剩余生
产能力或市场需求发生特殊变化或在市
场上遇到强劲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可考
虑按低于正常售价的价格来制定该特殊
订货的价格的定价方法。
特殊订货的定价法
1.接受特殊订货,需要追加专属固定成本且剩
余生产能力可以有其他用途时:
特殊订货价格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专属固定成本
+单位机会成本
2.接受特殊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固定成本,
但会影响正常销售时:
特殊订货价格 >单位变动成本
+减少正常销售而损失贡献毛益
÷ 特殊订货量
§ 5.4.4 价格策略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及价格策略
心理价格策略
折扣价格策略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及价格策略
投入期的价格策略
成长期的价格策略
成熟期的价格策略
衰退期的价格策略
心理价格策略
尾数定价
整数定价
声望定价
心理折扣定价
习惯性定价
折扣价格策略
数量折扣
现金折扣
季节折扣
交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