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xy.zjgsu.edu.cn 《非传染病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 Epidemiology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一、 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026112 学 分 :2 总 课 时 :34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导论、营养生 理学、食品卫生微生物学等。 二、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各种疾病(对我们专业主要是各种食源性疾病)和健康状态的三间 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由传染病流行病学起源,目前,流行病学已形成了许多分支,有许多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如遗传流行病学、免疫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等,因为目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还没 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只能归类到非传染病流行病学这个较大学科中。对食品质量 与安全方向硕士研究生开设本课程,目的和任务在于: ①通过对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知识 体系、基本概念和原理、疾病的三间、疾病特点和防治策略及措施等,特别是使学生知道, 非传染性流行病中的食源性疾病是一大类流行而不传染的慢性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中,饮食 习惯、食品质量和食品的慢性安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门科学是研究饮食与健康科学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同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非传染病流行病研究常用的方法及其原理和研究进展,拓宽 学生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 ③还使学生知道学习非传染病流行病的病因和饮食等方面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制定防 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提高人体生命质量的策略和措施及验证所制定的策略和措施的正确 性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穿插和学生一起的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PPT)教学。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流行病学基础知识 http://spxy.zjgsu.edu.cn 要求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熟悉流行病学的任务、用途、重要观点;了解流行病学的 简史、研究方法的类别、流行病学和相关科学的关系及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研究生学习本门 课程的意义等。 重点内容:流行病学的定义、学习流行病学的任务和重要观点。 难点内容:对流行病学定义、任务和重要观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 要求掌握病因的定义和病因模型;熟悉和了解因果连接方式、病因的推断方法和病因的 判定标准。 重点内容:病因的定义和病因模型和病因的推断方法和病因的判定标准。 难点内容。病因的定义和病因模型和病因的推断方法的掌握 专题 1 食源性疾病概论 第三章 疾病的分布 要求掌握疾病的三间及其综合关系;熟悉和了解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标、描述疾病流 行强度的术语。 重点内容:疾病的三间及其综合描述。(宋体,五号) 难点内容 :疾病的三间及其综合关系;疾病分布常用指标和描述疾病流行强度术语的理 解和掌握。 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要求掌握生态学研究、个例研究、现况调查、暴发和筛检的概念的含义;熟悉和了解生 态学研究的种类和应用、现况调查的种类和设计。 重点内容:生态学研究、个例研究、现况调查、暴发和筛检的概念的含义。 难点内容:生态学研究的应用、现况调查的设计。 专题 2 现场流行病学或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极快速检测 第五章 分子流行病学 要求掌握分子流行病学的定义;熟悉和了解分子流行病学的特点、主要研究内容、分子 流行病学产生的两大基础条件。 重点内容:分子流行病学的定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难点内容:分子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第六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检测 要求掌握疾病预防策略;熟悉和了解慢性病的预防策略与疾病检测。 重点内容:疾病预防策略特别是慢性病的预防策略。 难点内容:疾病预防策略特别是慢性病的预防策略的理解和掌握。 专题 3 食源性疾病案例讨论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http://spxy.zjgsu.edu.cn 章 内 容 参考时数 一 绪论 2 二 病因与病因推断 6 专题 1 食源性疾病概论(穿插讲) 3 三 疾病的分布 3 四 描述性研究 3 专题 2 现场流行病学或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极快速检测 3 五 分子流行病学 3 六 疾病预防策略与疾病检测 4 专题 3 食源性疾病案例讨论(穿插讲) 3 十 课程总结 2 合 计 32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标准:成绩评定为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课堂纪 律 10%、平时成绩 10%、小测验 1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李立明主编,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2005 参考书目: [1] 王建华主编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2005 ,第五版,2001 [2] 多个版本的流行病学 ; [3] 金培刚、丁钢强、顾振华主编,食源性疾病防治与应急处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九、其它说明 本门课程虽然叫“非传染病流行病学”,但“非传染病流行病学”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 病已形成了诸如分子流行病学、管理流行病学、移民流行病学等等,我们开设的课程严格来 讲应该叫“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但因目前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因此称其为 非传染病流行病学,但在设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中,是以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为核心的。 为使本课程更具有食品安全专业的特点,更具有实践性、现实性,在课程进行中穿插三 个专题讲座。 执笔人: 赵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