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 盾 及 其
,子 夜,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主要目录,
一,,子夜, 对于中国
社会的分析和认识
二,, 子夜, 的宏大叙
事:史诗式的叙述方式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在 20世纪的许多有影响的作家
中, 茅盾在文学史上的评价是
最具戏剧性的一个 。 在 80年代
以前, 茅盾是公认的 20世纪文
学巨匠 。 但是, 在 90年代, 却
遭到许多学者的质疑, 甚至被
排出优秀的小说家的行列 。 虽
然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大的长
篇小说创作奖, 但是, 茅盾本
人的创作成就却被普遍怀疑 。
茅盾的文学特色和文学成就究
竟应该怎样评价呢? 对于茅盾
的评价,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巨
大变化呢?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茅盾 ( 1896-1981), 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 浙江桐乡
人 。 茅盾的文学道路和一些作家不一样, 他是先进行
文学批评和翻译, 然后, 才开始小说创作的 。 五四时
期就开始了文学批评活动和翻译活动, 到 1928年政治
上受挫, 才开始小说创作 。 茅盾是的第一部小说, 幻
灭, 时用的笔名 。 1928年以后, 茅盾才把创作作为自
己的最主要工作 。 三, 四十年代是茅盾文学创作的高
峰, 他的主要作品都是三, 四十年代完成的 。 在三十
年代, 是左翼文坛的著名作家 。 被认为具有代表性的
作品有, 子夜,,, 春蚕,,, 林家铺子,,, 腐蚀,
等 。 解放后, 在文化界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 。 具有很
高的政治地位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茅盾的文学个性, 善于进
行长篇小说的创作 。 即使
是短篇小说, 其结构也是
长篇小说式的 。 可以说茅
盾, 是 20世纪长篇小说创
作的开拓者之一 。
? 茅盾在三十年代, 还是社
会剖析小说的最著名的作
家 。 茅盾是社会剖析小说
的开创者 。 他的小说, 都
是社会剖析小说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所谓社会剖析小说,就是
把认识社会作为目的的小
说。这种小说要剖析、揭
示社会现实的本质,探索
社会发展趋势,甚至力图
总结历史规律。社会剖析
小说作者,主要是左翼作
家,或者说社会剖析小说,
是左翼主流小说。它基本
上以阶级理论为武器,揭
示社会生活中的阶级关系。
就是用阶级理论为核心去
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社会剖析小说, 实际上是把
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当作文
学最高意义 。 社会剖析小说,
就是要实现文学的认识价值
和社会价值 。 通常文学的作
用是以审美为核心的, 在审
美的基础上, 获得认识价值
和教育价值 。 但是, 社会剖
析小说却把认识价值放在首
位 。 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文
学的主体 。 茅盾遭到质疑,
或者茅盾的文学地位受到否
定, 关键就在这里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一,,子夜, 对于中国社会的
分析和认识
?, 子夜, 是茅盾的最典型作品 。 长期以来, 一直被看
作是现代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 这部作品之所以
获得如此的巨大声誉,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思想主
题 。 它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分析和认识 。 茅盾在, 子夜,
中运用阶级的观点, 对于 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做出
了左翼性的分析, 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合理性 。 这是
,子夜, 成为 20世纪名著的根本原因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子夜, 创作于 30年代初期 。 茅盾的灵感来自于当时
思想界的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大讨论 。
? 在 20年代末 30年代初, 中国文化界展开一场大讨论 。
讨论的焦点是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 。 中国当时究竟是
资本主义社会, 还是封建主义社会 。 作为一种思想讨
论, 当然有各种各样的观点 。 但是, 最有影响的是两
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当时托罗斯基派支持的, 机械派,
认为中国社会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主义的东西
只是一种残余 。 当时的左翼力量, 新思潮, 派则认为,
当时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这种对中国社会性质认识, 在当时绝不仅仅是纯粹学术
问题, 而是关系到中国究竟往何处去的问题 。 也就是中
国现代化的道路问题 。 中国究竟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够
成为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那么, 当时拖派和新思潮派对
中国社会性质的不同的认识, 意味着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的冲突 。 欧美资本主义模式, 还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
? 拖派选择的是欧美资本主义模式 。 托派认为中国已经走
上了资本主义, 实际上就是主张 2次革命 。 什么叫 2次革
命? 就是无产阶级先不必革命, 先要发展资本主义, 应
该等着资本主义成熟了, 无产阶级再搞社会主义革命 。
这也就是说, 中国当下应该进行资本主义革命, 而不能
够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 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就被
取消了 。 共产党的现实合理性也就被消解了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新思潮派选择的是苏联模式 。 他们认为中国社会是半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就把无产阶级革命当作了中国社
会的方向 。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就否定了资产阶级
领导革命的可能性 。 半殖民地, 意味着中国资产阶级
总是要受帝国主义的压制, 缺乏独立性;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又受到封建力量的压制, 所以, 它无法充分
发展自己, 没有领导中国革命的力量 。 我们总是说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是软弱的, 就是由此而来的 。 这样资
产阶级就被否定了, 而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就被突
出出来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茅盾创作, 子夜, 实际上
是用小说参与了这场讨论,
他用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来
进行社会重大问题的思考 。
茅盾说,
, 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
义发展的道路, 中国在帝
国主义的压迫下, 是更加
殖民地化了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茅盾在, 子夜, 中是怎样具体
表现自己的思想呢?
? 茅盾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通过人物悲
剧来反映中国社会的性质 。 主人公是民族资本家
吴荪甫, 作品就把他放在当时中国社会纵横交错
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在复杂而激烈的冲突中,
展开他性格及其悲剧道路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作品中, 吴荪甫是那种铁腕人物 。 有人说他作为资本家,
,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途中的末路英雄 。, 他是文化企业
家, 或者说是高素质, 高层次的企业家 。 他既有一个企业
家的雄心气魄, 也有企业家的才华 。 他最大的理想是, 发
展自己的企业, 最后建立一个, 双桥王国, 。 这实际上是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渴望建立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典型心理 。
他曾经游历过欧美, 具有很高现代意识和现代素质 。 有管
理企业的智谋, 经验和手段 。 比如, 作品中他和父亲吴老
太爷的那种紧张的关系, 就体现出他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
和性格 。 吴老太爷是地主, 吴荪甫与地主父亲之间的对立,
表明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割断了与封建主义的联系, 突出
了他的现代性格和思想 。 他对管理人员的使用, 也体现了
他的那种现代性格 。 屠维岳, 在管理工人方面很有才干,
对他总是不卑不亢, 甚至敢于和他辩论 。 他就重用他 。 莫
干丞虽然是老资格, 但是, 他认为这个人只适合到农村去
收租子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在事业上, 吴荪甫也的
确有过辉煌时期 。 他凭
借着自己的雄厚资本,
和气魄, 才干, 成立了
一个益中公司, 一下廉
价收买了 8个小的工厂 。
在最辉煌的时候, 他的
雄心进一步膨胀, 又参
加了买办资本家的赵伯
涛的公司, 企图在公债
市场谋取暴利 。 但是,
最终惨败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吴荪甫失败根本原因有二个,
一是外国资本势力的压制 。 就是作品中直接造成吴荪
甫失败的赵伯韬, 他实际是现在所说的合资企业 。 有
国外雄厚的资本为后盾 。 所以可以控制公债市场 。
二是社会动荡混乱 。 作品中有表现出的, 中原大战,,
蒋介石与阎西山, 冯玉祥之间的战争 。 这是作品的一
个背景 。 农村有农民暴动, 城市有工人罢工 。 可以这
样说, 当时中国社会是完全的无序状态 。 吴荪甫说,
,只要国家象个国家, 政府象个政府, 中国工业一定
有希望 。, 这些都非常直接的影响了吴荪甫发展民族
工业的事业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所以, 人们普遍说, 吴荪甫的悲剧是生不逢时 。 在那种现
实中他无法发展自己, 只有失败 。 茅盾这样说:, 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
人, 但是因为 1930年半殖民地的中国不同于 18世
纪的法国, 因此中国资产阶级的前途是非常暗淡
的 。,
? 那么, 茅盾要从吴荪甫的悲剧中推导出什么样的思想呢?
这是, 子夜, 的关键 。 吴荪甫悲剧所蕴涵着的思想逻辑是
这样的: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无法发展资本
主义, 即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革命力量,
无法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 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工
农革命才能够使中国真正获得解放, 走上现代化道路 。 这
就是吴荪甫悲剧所暗示的中国社会性质及其发展道路 。 作
品是用小说, 论证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可以说, 作品通过一个资本家的悲剧, 否定了中国资
产阶级, 否定了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同时肯定
了无产阶级, 确认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 和苏联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
? 在 30年代, 子夜, 成为左翼文学最著名作品, 和后来
成为 20世纪文学名著, 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这里 。 而
茅盾及其, 子夜, 的文学价值被一些人怀疑, 也是因
为这个原因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怎样认识,,子夜, 对中国社
会性质的认识、分析呢?
怎样理解这种把认识社会作为
目的的文学创作呢?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茅盾对中国社会的
分析、认识,未必是科学的,
并不符合中国历史实际
? 首先, 无须用烦琐的理论就可以证明它的不科学性 。
历史是无情的, 我们今天的历史就可以证明茅盾的论
断是错误的 。 我们现在正在走资本主义道路 。 或者说
正朝这个方向迈进 。 改革开放以来, 一切改革, 都朝
这个方向发展 。 中国正在发展资本主义 。 中国的教训
就在于没有走资本主义那条道路 。 中国在两个道路上
选择一条错误的道路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90年代, 有, 历史终结
说,, 就是冷战以后,
伴随着苏联的解体, 世
界原来的两大对立阵营
已经不存在了, 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关于
历史道路方向问题已经
解决 。 历史终结, 不是
人类历史灭亡, 而是历
史道路明确化 。 就是资
本主义成为全球普遍社
会模式 。 全球化就是全
球资本主义化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其次,从当时现实看,尽
管不利于中国发展民族工
业,不利于资产阶级成长,
但是,民族工业,民族资
产阶级仍然在发展。当时
中国的上海,是和日本东
京一样水平的大城市。中
国社会在 30年代,无论是
从经济上看,还是从政治
上看,都在日益好转。如
果没有抗日战争,中国就
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资本主
义国家。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从文学上看,认识价值和社
会价值不是文学目的
? 首先, 文学是审美的, 审美主要是非功利性 。 审美的
功利性, 是无形的, 或者说审美是无用之用 。 认识不
是审美, 认识是功利性, 认识是人的工具, 人类认识
世界, 是要改造世界 。 把文学当作认识的工具, 是游
离文学的本体 。 使文学异化为社会历史的工具 。 我们
说文学存在着认识价值, 但是, 这种认识价值是在审
美价值的基础上的, 在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间, 审
美价值应该优先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其次, 认识价值都是有限的 。 就是说任何认识都是
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都要成为常识 。 如果依靠认
识价值, 我们根本无必要去读过去的文学作品 。 因
为古代那些作品告诉我们的道理现在完全成为常识
了 。 现代人都知道了 。 即使茅盾, 子夜, 对中国社
会分析, 认识是真理, 也不能够算做优秀的文学作
品 。 文学作品不应该图解某种真理, 成为真理的工
具 。 这是人们怀疑, 子夜, 的艺术价值的最根本的
原因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二,,子夜, 的宏大叙事:史
诗式的叙述方式
? 茅盾, 子夜, 集中地显
示了茅盾长篇小说艺术
个性, 即宏大叙事, 也
就是史诗式的叙述方式 。
在现代文学史上, 这种
史诗叙述被看作是由茅
盾开创的文学传统 。 有
人叫茅盾传统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史诗, 就是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的完美结合 。, 史
诗,, 就是历史和诗的融合,, 历史, 并不一定就是
过去也可以指现实, 凡指对社会状态的再现 。, 诗,
也并不是诗歌, 而是凡指文学, 或者文学性 。 那么,
所谓史诗性作品, 就是那种即反映了社会本质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的作品 。 也可以理解为用文学书写历史 。
?, 史诗, 是长篇小说的美学特征 。 只有在长篇小说这
种文体上才可以用, 史诗性, 这个概念 。 但是, 并不
是所以长篇小说具有史诗性的 。 只有那些结构宏大的
长篇小说才可以说具有史诗性特征 。 史诗的关键就在
于结构宏大, 而不是文字数量多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结构宏大, 也叫全景式的结构 。 就要求作品全方位地
反映社会生活, 要最大程度地覆盖历史的每个角落 。
比如, 要从农村, 到城市, 从商界到学界等, 等等 。
要把社会的方方面面, 角角落落都纳入到作品中来 。
那么, 这种全景式叙述, 不是为了仅仅记录一些社会
现象, 而是要探求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 要经由纷
纭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入到本质之中 。 所以, 这种宏大
结构, 在本质上, 就是要求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
和深度 。 是反映论的文学观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茅盾, 子夜, 就非常
充分地体现了这样的
宏大结构的史诗追求。
茅盾要全面反映当时
中国社会的社会,而
且要在本质上分析中
国社会的性质。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作品的背景是 30年蒋介石与阎西山, 冯玉祥的中原战
争 。 整个作品以吴荪甫为中心, 设计了三条主要线索,
1,吴荪甫与工农运动 。 在家乡, 双桥镇农民起义, 中
间还有农民攻打长沙等 。 在工厂, 吴荪甫与工人之间
紧张冲突 。
2,吴荪甫与赵伯韬之间的冲突 。
3,吴荪甫与家庭关系 。
那么, 这三条主要线索, 交织在一起, 串联着纷繁复
杂的社会内容和形形色色的人物 。 可以说是从工厂到
农村, 从经济到政治, 从家庭到社会等, 都在作品中
有所反映 。 有资本家, 有买办资本家, 有地主, 工人,
农民, 学生, 知识分子, 少妇, 交际花, 军人, 差不
多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各种人物都写了进去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茅盾, 子夜, 的这种宏大结构或者说史诗性的宏大
叙述, 在当时文坛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 在五四时
代, 长篇小说很少, 主要是短篇小说 。 20年代末期
以后, 中长篇小说逐渐增加 。 在 30年代, 长篇小说
成为比较繁荣的文体 。 具有史诗性的作品, 只有一
部, 倪焕之,, 但是, 其深度和广度都没有达到一
定的高度, 篇幅也不长 。 在 30年代初期文坛上, 只
有, 子夜, 才达到结构宏大特点 。 所以, 才被看作
是一种茅盾传统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到了五十年代以后,, 史诗性, 成为长篇小说最高
的美学境界 。 50年代末期出现了长篇小说创作高峰 。
当时被认为一流的长篇小说, 都被认为具有史诗性 。
很著名的, 创业史,, 红旗谱,, 保卫延安,, 山
乡巨变,, 三家巷, 等, 都是这样的史诗性结构 。
即使到了 90年代, 史诗性仍然是一些作家所追求的
目标 。 如路遥, 陈忠实, 阿来的, 尘埃落定, 。 茅
盾文学奖的获得者有很多是这样的史诗性结构的作
品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但是, 文学界对于史诗性的评价却和过去不一样了 。
很多人对史诗性提出批评 。 而与史诗性相对的个人化
叙述却成为一种叙述潮流 。 个人化叙述, 有两个含义:
一是写个人生活为主, 如现在的女性主义创作 。 一个
是用个人的思想, 感情去体验社会生活 。 总之, 突现
的是个人对自我, 社会生活体验和感受, 认识 。
? 史诗叙述遭到否定, 首先是因为它所叙述的历史, 并
不是作家个人对历史的认识和感受, 而是接受现成的
意识形态对历史的认识 。 这种史诗性结构, 包含着太
多的历史政治内容 。 它所揭示的所谓历史本质, 历史
规律等都是政治 /意识形态的要求 。 历史规律, 本质都
是当时意识形态规定出来的 。 比如说, 五十年代的那
些长篇小说, 都是用史诗笔法宣传当时的政治思想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其次, 更重要的是, 文学目的不是认识历史, 而是探
索人性和人生 。 文学是人学, 所谓永恒人性是文学的
根本 。 把认识价值当作文学目的, 是反映论的文学观,
或者叫历史本位文学, 而把文学看作人性的, 是价值
论 。 或者叫人本主义文学 。
? 人本主义文学, 就是以人为目的的文学 。 以人为目的,
并不是拒绝社会, 人也是社会的人, 人离不开社会,
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 。 关键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审视
历史, 在人性与历史冲突的时候, 站在人性人道立场,
对抗社会 。 文学实际上是人性的解放 。 也可以理解为
把人被社会压抑的情感, 精神释放出来 。 最大程度突
现人的自由 。 文学也可以说是人性的乌托邦 。
,子 夜,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主要目录,
一,,子夜, 对于中国
社会的分析和认识
二,, 子夜, 的宏大叙
事:史诗式的叙述方式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在 20世纪的许多有影响的作家
中, 茅盾在文学史上的评价是
最具戏剧性的一个 。 在 80年代
以前, 茅盾是公认的 20世纪文
学巨匠 。 但是, 在 90年代, 却
遭到许多学者的质疑, 甚至被
排出优秀的小说家的行列 。 虽
然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大的长
篇小说创作奖, 但是, 茅盾本
人的创作成就却被普遍怀疑 。
茅盾的文学特色和文学成就究
竟应该怎样评价呢? 对于茅盾
的评价,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巨
大变化呢?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茅盾 ( 1896-1981), 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 浙江桐乡
人 。 茅盾的文学道路和一些作家不一样, 他是先进行
文学批评和翻译, 然后, 才开始小说创作的 。 五四时
期就开始了文学批评活动和翻译活动, 到 1928年政治
上受挫, 才开始小说创作 。 茅盾是的第一部小说, 幻
灭, 时用的笔名 。 1928年以后, 茅盾才把创作作为自
己的最主要工作 。 三, 四十年代是茅盾文学创作的高
峰, 他的主要作品都是三, 四十年代完成的 。 在三十
年代, 是左翼文坛的著名作家 。 被认为具有代表性的
作品有, 子夜,,, 春蚕,,, 林家铺子,,, 腐蚀,
等 。 解放后, 在文化界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 。 具有很
高的政治地位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茅盾的文学个性, 善于进
行长篇小说的创作 。 即使
是短篇小说, 其结构也是
长篇小说式的 。 可以说茅
盾, 是 20世纪长篇小说创
作的开拓者之一 。
? 茅盾在三十年代, 还是社
会剖析小说的最著名的作
家 。 茅盾是社会剖析小说
的开创者 。 他的小说, 都
是社会剖析小说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所谓社会剖析小说,就是
把认识社会作为目的的小
说。这种小说要剖析、揭
示社会现实的本质,探索
社会发展趋势,甚至力图
总结历史规律。社会剖析
小说作者,主要是左翼作
家,或者说社会剖析小说,
是左翼主流小说。它基本
上以阶级理论为武器,揭
示社会生活中的阶级关系。
就是用阶级理论为核心去
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社会剖析小说, 实际上是把
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当作文
学最高意义 。 社会剖析小说,
就是要实现文学的认识价值
和社会价值 。 通常文学的作
用是以审美为核心的, 在审
美的基础上, 获得认识价值
和教育价值 。 但是, 社会剖
析小说却把认识价值放在首
位 。 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文
学的主体 。 茅盾遭到质疑,
或者茅盾的文学地位受到否
定, 关键就在这里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一,,子夜, 对于中国社会的
分析和认识
?, 子夜, 是茅盾的最典型作品 。 长期以来, 一直被看
作是现代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 这部作品之所以
获得如此的巨大声誉,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思想主
题 。 它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分析和认识 。 茅盾在, 子夜,
中运用阶级的观点, 对于 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做出
了左翼性的分析, 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合理性 。 这是
,子夜, 成为 20世纪名著的根本原因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子夜, 创作于 30年代初期 。 茅盾的灵感来自于当时
思想界的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大讨论 。
? 在 20年代末 30年代初, 中国文化界展开一场大讨论 。
讨论的焦点是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 。 中国当时究竟是
资本主义社会, 还是封建主义社会 。 作为一种思想讨
论, 当然有各种各样的观点 。 但是, 最有影响的是两
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当时托罗斯基派支持的, 机械派,
认为中国社会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主义的东西
只是一种残余 。 当时的左翼力量, 新思潮, 派则认为,
当时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这种对中国社会性质认识, 在当时绝不仅仅是纯粹学术
问题, 而是关系到中国究竟往何处去的问题 。 也就是中
国现代化的道路问题 。 中国究竟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够
成为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那么, 当时拖派和新思潮派对
中国社会性质的不同的认识, 意味着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的冲突 。 欧美资本主义模式, 还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
? 拖派选择的是欧美资本主义模式 。 托派认为中国已经走
上了资本主义, 实际上就是主张 2次革命 。 什么叫 2次革
命? 就是无产阶级先不必革命, 先要发展资本主义, 应
该等着资本主义成熟了, 无产阶级再搞社会主义革命 。
这也就是说, 中国当下应该进行资本主义革命, 而不能
够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 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就被
取消了 。 共产党的现实合理性也就被消解了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新思潮派选择的是苏联模式 。 他们认为中国社会是半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就把无产阶级革命当作了中国社
会的方向 。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就否定了资产阶级
领导革命的可能性 。 半殖民地, 意味着中国资产阶级
总是要受帝国主义的压制, 缺乏独立性;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又受到封建力量的压制, 所以, 它无法充分
发展自己, 没有领导中国革命的力量 。 我们总是说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是软弱的, 就是由此而来的 。 这样资
产阶级就被否定了, 而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就被突
出出来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茅盾创作, 子夜, 实际上
是用小说参与了这场讨论,
他用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来
进行社会重大问题的思考 。
茅盾说,
, 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
义发展的道路, 中国在帝
国主义的压迫下, 是更加
殖民地化了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茅盾在, 子夜, 中是怎样具体
表现自己的思想呢?
? 茅盾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通过人物悲
剧来反映中国社会的性质 。 主人公是民族资本家
吴荪甫, 作品就把他放在当时中国社会纵横交错
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在复杂而激烈的冲突中,
展开他性格及其悲剧道路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作品中, 吴荪甫是那种铁腕人物 。 有人说他作为资本家,
,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途中的末路英雄 。, 他是文化企业
家, 或者说是高素质, 高层次的企业家 。 他既有一个企业
家的雄心气魄, 也有企业家的才华 。 他最大的理想是, 发
展自己的企业, 最后建立一个, 双桥王国, 。 这实际上是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渴望建立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典型心理 。
他曾经游历过欧美, 具有很高现代意识和现代素质 。 有管
理企业的智谋, 经验和手段 。 比如, 作品中他和父亲吴老
太爷的那种紧张的关系, 就体现出他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
和性格 。 吴老太爷是地主, 吴荪甫与地主父亲之间的对立,
表明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割断了与封建主义的联系, 突出
了他的现代性格和思想 。 他对管理人员的使用, 也体现了
他的那种现代性格 。 屠维岳, 在管理工人方面很有才干,
对他总是不卑不亢, 甚至敢于和他辩论 。 他就重用他 。 莫
干丞虽然是老资格, 但是, 他认为这个人只适合到农村去
收租子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在事业上, 吴荪甫也的
确有过辉煌时期 。 他凭
借着自己的雄厚资本,
和气魄, 才干, 成立了
一个益中公司, 一下廉
价收买了 8个小的工厂 。
在最辉煌的时候, 他的
雄心进一步膨胀, 又参
加了买办资本家的赵伯
涛的公司, 企图在公债
市场谋取暴利 。 但是,
最终惨败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吴荪甫失败根本原因有二个,
一是外国资本势力的压制 。 就是作品中直接造成吴荪
甫失败的赵伯韬, 他实际是现在所说的合资企业 。 有
国外雄厚的资本为后盾 。 所以可以控制公债市场 。
二是社会动荡混乱 。 作品中有表现出的, 中原大战,,
蒋介石与阎西山, 冯玉祥之间的战争 。 这是作品的一
个背景 。 农村有农民暴动, 城市有工人罢工 。 可以这
样说, 当时中国社会是完全的无序状态 。 吴荪甫说,
,只要国家象个国家, 政府象个政府, 中国工业一定
有希望 。, 这些都非常直接的影响了吴荪甫发展民族
工业的事业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所以, 人们普遍说, 吴荪甫的悲剧是生不逢时 。 在那种现
实中他无法发展自己, 只有失败 。 茅盾这样说:, 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
人, 但是因为 1930年半殖民地的中国不同于 18世
纪的法国, 因此中国资产阶级的前途是非常暗淡
的 。,
? 那么, 茅盾要从吴荪甫的悲剧中推导出什么样的思想呢?
这是, 子夜, 的关键 。 吴荪甫悲剧所蕴涵着的思想逻辑是
这样的: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无法发展资本
主义, 即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革命力量,
无法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 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工
农革命才能够使中国真正获得解放, 走上现代化道路 。 这
就是吴荪甫悲剧所暗示的中国社会性质及其发展道路 。 作
品是用小说, 论证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可以说, 作品通过一个资本家的悲剧, 否定了中国资
产阶级, 否定了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同时肯定
了无产阶级, 确认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 和苏联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
? 在 30年代, 子夜, 成为左翼文学最著名作品, 和后来
成为 20世纪文学名著, 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这里 。 而
茅盾及其, 子夜, 的文学价值被一些人怀疑, 也是因
为这个原因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怎样认识,,子夜, 对中国社
会性质的认识、分析呢?
怎样理解这种把认识社会作为
目的的文学创作呢?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茅盾对中国社会的
分析、认识,未必是科学的,
并不符合中国历史实际
? 首先, 无须用烦琐的理论就可以证明它的不科学性 。
历史是无情的, 我们今天的历史就可以证明茅盾的论
断是错误的 。 我们现在正在走资本主义道路 。 或者说
正朝这个方向迈进 。 改革开放以来, 一切改革, 都朝
这个方向发展 。 中国正在发展资本主义 。 中国的教训
就在于没有走资本主义那条道路 。 中国在两个道路上
选择一条错误的道路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90年代, 有, 历史终结
说,, 就是冷战以后,
伴随着苏联的解体, 世
界原来的两大对立阵营
已经不存在了, 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关于
历史道路方向问题已经
解决 。 历史终结, 不是
人类历史灭亡, 而是历
史道路明确化 。 就是资
本主义成为全球普遍社
会模式 。 全球化就是全
球资本主义化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其次,从当时现实看,尽
管不利于中国发展民族工
业,不利于资产阶级成长,
但是,民族工业,民族资
产阶级仍然在发展。当时
中国的上海,是和日本东
京一样水平的大城市。中
国社会在 30年代,无论是
从经济上看,还是从政治
上看,都在日益好转。如
果没有抗日战争,中国就
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资本主
义国家。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从文学上看,认识价值和社
会价值不是文学目的
? 首先, 文学是审美的, 审美主要是非功利性 。 审美的
功利性, 是无形的, 或者说审美是无用之用 。 认识不
是审美, 认识是功利性, 认识是人的工具, 人类认识
世界, 是要改造世界 。 把文学当作认识的工具, 是游
离文学的本体 。 使文学异化为社会历史的工具 。 我们
说文学存在着认识价值, 但是, 这种认识价值是在审
美价值的基础上的, 在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间, 审
美价值应该优先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其次, 认识价值都是有限的 。 就是说任何认识都是
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都要成为常识 。 如果依靠认
识价值, 我们根本无必要去读过去的文学作品 。 因
为古代那些作品告诉我们的道理现在完全成为常识
了 。 现代人都知道了 。 即使茅盾, 子夜, 对中国社
会分析, 认识是真理, 也不能够算做优秀的文学作
品 。 文学作品不应该图解某种真理, 成为真理的工
具 。 这是人们怀疑, 子夜, 的艺术价值的最根本的
原因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二,,子夜, 的宏大叙事:史
诗式的叙述方式
? 茅盾, 子夜, 集中地显
示了茅盾长篇小说艺术
个性, 即宏大叙事, 也
就是史诗式的叙述方式 。
在现代文学史上, 这种
史诗叙述被看作是由茅
盾开创的文学传统 。 有
人叫茅盾传统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史诗, 就是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的完美结合 。, 史
诗,, 就是历史和诗的融合,, 历史, 并不一定就是
过去也可以指现实, 凡指对社会状态的再现 。, 诗,
也并不是诗歌, 而是凡指文学, 或者文学性 。 那么,
所谓史诗性作品, 就是那种即反映了社会本质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的作品 。 也可以理解为用文学书写历史 。
?, 史诗, 是长篇小说的美学特征 。 只有在长篇小说这
种文体上才可以用, 史诗性, 这个概念 。 但是, 并不
是所以长篇小说具有史诗性的 。 只有那些结构宏大的
长篇小说才可以说具有史诗性特征 。 史诗的关键就在
于结构宏大, 而不是文字数量多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结构宏大, 也叫全景式的结构 。 就要求作品全方位地
反映社会生活, 要最大程度地覆盖历史的每个角落 。
比如, 要从农村, 到城市, 从商界到学界等, 等等 。
要把社会的方方面面, 角角落落都纳入到作品中来 。
那么, 这种全景式叙述, 不是为了仅仅记录一些社会
现象, 而是要探求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 要经由纷
纭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入到本质之中 。 所以, 这种宏大
结构, 在本质上, 就是要求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
和深度 。 是反映论的文学观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茅盾, 子夜, 就非常
充分地体现了这样的
宏大结构的史诗追求。
茅盾要全面反映当时
中国社会的社会,而
且要在本质上分析中
国社会的性质。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作品的背景是 30年蒋介石与阎西山, 冯玉祥的中原战
争 。 整个作品以吴荪甫为中心, 设计了三条主要线索,
1,吴荪甫与工农运动 。 在家乡, 双桥镇农民起义, 中
间还有农民攻打长沙等 。 在工厂, 吴荪甫与工人之间
紧张冲突 。
2,吴荪甫与赵伯韬之间的冲突 。
3,吴荪甫与家庭关系 。
那么, 这三条主要线索, 交织在一起, 串联着纷繁复
杂的社会内容和形形色色的人物 。 可以说是从工厂到
农村, 从经济到政治, 从家庭到社会等, 都在作品中
有所反映 。 有资本家, 有买办资本家, 有地主, 工人,
农民, 学生, 知识分子, 少妇, 交际花, 军人, 差不
多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各种人物都写了进去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茅盾, 子夜, 的这种宏大结构或者说史诗性的宏大
叙述, 在当时文坛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 在五四时
代, 长篇小说很少, 主要是短篇小说 。 20年代末期
以后, 中长篇小说逐渐增加 。 在 30年代, 长篇小说
成为比较繁荣的文体 。 具有史诗性的作品, 只有一
部, 倪焕之,, 但是, 其深度和广度都没有达到一
定的高度, 篇幅也不长 。 在 30年代初期文坛上, 只
有, 子夜, 才达到结构宏大特点 。 所以, 才被看作
是一种茅盾传统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到了五十年代以后,, 史诗性, 成为长篇小说最高
的美学境界 。 50年代末期出现了长篇小说创作高峰 。
当时被认为一流的长篇小说, 都被认为具有史诗性 。
很著名的, 创业史,, 红旗谱,, 保卫延安,, 山
乡巨变,, 三家巷, 等, 都是这样的史诗性结构 。
即使到了 90年代, 史诗性仍然是一些作家所追求的
目标 。 如路遥, 陈忠实, 阿来的, 尘埃落定, 。 茅
盾文学奖的获得者有很多是这样的史诗性结构的作
品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但是, 文学界对于史诗性的评价却和过去不一样了 。
很多人对史诗性提出批评 。 而与史诗性相对的个人化
叙述却成为一种叙述潮流 。 个人化叙述, 有两个含义:
一是写个人生活为主, 如现在的女性主义创作 。 一个
是用个人的思想, 感情去体验社会生活 。 总之, 突现
的是个人对自我, 社会生活体验和感受, 认识 。
? 史诗叙述遭到否定, 首先是因为它所叙述的历史, 并
不是作家个人对历史的认识和感受, 而是接受现成的
意识形态对历史的认识 。 这种史诗性结构, 包含着太
多的历史政治内容 。 它所揭示的所谓历史本质, 历史
规律等都是政治 /意识形态的要求 。 历史规律, 本质都
是当时意识形态规定出来的 。 比如说, 五十年代的那
些长篇小说, 都是用史诗笔法宣传当时的政治思想 。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其次, 更重要的是, 文学目的不是认识历史, 而是探
索人性和人生 。 文学是人学, 所谓永恒人性是文学的
根本 。 把认识价值当作文学目的, 是反映论的文学观,
或者叫历史本位文学, 而把文学看作人性的, 是价值
论 。 或者叫人本主义文学 。
? 人本主义文学, 就是以人为目的的文学 。 以人为目的,
并不是拒绝社会, 人也是社会的人, 人离不开社会,
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 。 关键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审视
历史, 在人性与历史冲突的时候, 站在人性人道立场,
对抗社会 。 文学实际上是人性的解放 。 也可以理解为
把人被社会压抑的情感, 精神释放出来 。 最大程度突
现人的自由 。 文学也可以说是人性的乌托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