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第5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课程名称 方剂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日校、中医学本科专业  教 师  专业技术职 务  授课方式(大、小班)  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九味羌活汤、香苏散、止嗽散、正柴胡饮),第二节 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方剂学》(新世纪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邓中甲主编) 2.《伤寒论》《温病条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事难知》《医学心悟》 3.《中医方剂精要及趣味记忆》(海南出版社 秦竹主编) 4.《方剂学》(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飞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九味羌活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熟悉:香苏散 了解:正柴胡饮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3分钟) 香苏散的组成(1分钟);功用、主治(2分钟);方解(3分钟);运用(1分钟) 止嗽散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7分钟);运用(2分钟) 辛凉解表的概述(5分钟) 银翘散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5分钟) 桑菊饮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银翘散与桑菊饮的比较(5分钟);运用(5分钟)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成(1分钟);功用、主治(10分钟);方解(10分钟);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的比较(5分钟);运用(4分钟)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味羌活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成、主治、功用、方解;银翘散的用法;银翘散与桑菊饮的比较。 难点:九味羌活汤中为何配伍黄芩、生地;银翘散中为何配伍辛温的荆芥、豆豉;为什么有汗、无汗皆可用麻杏石甘汤治疗。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九味羌活汤 [来源] 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组成]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趣记] (九位)辛勤干活,只住穷地方 [对照] (九味)辛芩甘活,芷术芎地防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 [方解] 君——羌活:散风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 臣——防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苍术:发汗祛湿,祛太阴寒湿之要药 细辛:善止少阴头痛 祛风散寒 佐 白芷:擅解阳明头痛 宣痹止痛 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 分经论治 生地、黄芩:清泄里热,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1)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2)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内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以减温燥之性;如肢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以加强宣痹止痛之力;湿重胸满者,可去滋腻之生地黄,加枳壳、厚朴行气化湿宽胸;无口苦微渴者,生地、黄芩又当酌情裁减;里热甚而烦渴者,可配加石膏、知母清热除烦止渴。 3、 药理研究: (1)镇痛作用;(2)抗炎作用;(3)解热作用;(4)镇静作用;(5)调免疫作用。 4、 现代运用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肌炎、风湿性性关节炎、偏头痛等属于上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5、使用注意 本方虽有生地、黄芩之寒,但总属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香苏散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香附、紫苏叶、甘草、陈皮 [趣记] (香酥)柑橘 [对照] (香苏)甘橘 [功用]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 君——苏叶:发表散寒,理气宽中 苏叶得香附之助,则调畅气机之功益著 臣——香附:行气开郁 香附借苏叶之升散,则能上行外达以祛邪 佐——陈皮 协君臣行气滞以畅气机 化湿浊以行津液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而兼气滞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风寒表证较重,加葱白、生姜、荆芥等以加强发汗解表的作用;气郁较甚,胸胁胀痛,脘腹胀满者,加柴胡、厚朴、大腹皮等以加强行气解郁之力;湿浊较重,胸闷,不思饮食,苔白腻者,加藿香、厚朴、半夏等以化湿运脾;兼见咳嗽有痰者,加苏子、桔梗、半夏等以降气化痰止咳。 3、现代运用 多用于胃肠型感冒属感受风寒兼气机郁滞者。 止嗽散 [来源] 《医学心悟》 [组成]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趣记] 紫禁成全部接国老(止嗽) [对照] 紫荆陈前部桔国老(止嗽) [功用]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 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 君——紫菀、百部:温而不燥,润而不腻,长于止咳化痰。 桔梗:开宣肺气 一宣一降 臣 白前:降气化痰 增强君药化痰止咳之功 荆芥:疏风解表,祛在表之余邪 佐 陈皮:理气化痰 佐使——甘草:合桔梗利咽止咳,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而致咳嗽的常用方。临床以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外感风寒初起,头痛鼻塞,恶寒发热等表证较重者,加防风、紫苏、生姜以解表散邪;湿聚生痰,痰涎稠黏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以除湿化痰;燥气焚金,干咳无痰者,加瓜蒌、贝母、知母以润燥化痰。 3、现代运用 上呼吸道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咽炎、百日咳等属于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者,无论新久咳嗽,可用本方治之。 4、使用注意 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 正柴胡饮 [来源] 《景岳全书》 [组成] 柴胡、防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 [趣记] (争财富)要防老臣将 [对照] (正柴胡)药防老陈姜 [功用] 解表散寒 [主治] 外感风寒轻证。微恶风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 君——柴胡:辛散表邪。 臣——防风:祛风寒,止疼痛。 生姜:辛温发散,助柴、防解表透邪 佐 陈皮:疏理气和,助邪外出 芍药:益阴和营,防辛散太过而伤阴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药性平和,散中有收。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张介宾所创制的平散风寒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头痛甚者,加川芎以祛风止痛;热而烦渴者,加葛根以透热生津;呕恶者,加半夏以和胃降逆;湿盛者,加苍术以化湿运脾;寒盛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黄或苏叶发散风寒。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初起以及妇女经期、妊娠、产后感冒等属外感风寒而气血不虚者。 第二节 辛凉解表 [概述] 适应证: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证。 二、常用方药配伍:常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为主组成方剂。由于温邪袭人,具有发病急,传变快,易搏结气血,蕴而成毒,且多挟有秽浊之气等特点,加之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每致肺气失宣,故此类方剂多配伍清热解毒的银花、连翘及宣降肺气的桔梗、杏仁等 三、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等。 银翘散 [来源] 《温病条辨》 [组成] 连翘、金银花、杏仁、薄荷、桔梗、甘草、竹叶、苇根(芦根)、荆芥、淡豆豉、牛蒡子 [趣记] (银桥上)见耕牛河埂吃竹草 [对照] (银桥上)芥梗牛荷根豉竹草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 君——银花、连翘:辛凉透表,芳香辟秽,清热解毒 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 臣 荆芥穗、淡豆豉 辛散透表,去性存用 辛而不烈,温而不燥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 佐 桔梗:开宣肺气而利咽 佐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1)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2)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 本方用法:上为散。每服六钱,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运用] 辨证要点 《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衄者,是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肺气不利也,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挟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3、药理研究: (1)发汗作用;(2)解热作用;(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4)抗炎作用;(5)镇痛作用;(6)抗过敏作用;(7)免疫调节作用;(8)调节胃肠蠕动作用。 4、现代运用 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麻疹、腮腺炎、水痘初起、流脑、乙脑等属于外感风热表证者,可用本方治之。 5、使用注意 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桑菊饮 [来源] 《温病条辨》 [组成]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芦根) [趣记] (桑菊引)国老,河埂建新桥 [对照] (桑菊饮)国老,荷根桔杏翘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方解] 桑叶:疏散上焦风热,清宣肺热而止咳 协同为用 君 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 疏散风热 薄荷:疏散风热以助君药解表之力 臣 杏仁:肃降肺气 桔梗:开宣肺气 连翘:透邪解毒 佐 芦根:清热生津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1)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2)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类方比较] 银翘散与桑菊饮的比较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若二三日后,气粗似喘,是气分热势渐盛,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气分之热;若咳嗽较频是肺热甚,可加黄芩清肺热;若咳痰黄稠,咯吐不爽,加瓜蒌、黄芩、桑白皮、贝母以清热化痰;咳嗽咯血者,可加白茅根、茜草根、丹皮凉血止血;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兼咽喉红肿疼痛,加玄参、板蓝根清热利咽。 药理研究 (1)解热作用;(2)抗炎作用;(3)发汗作用;(4)抗菌作用;(5)抑制肠蠕动亢进作用。 现代运用 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结膜炎等属于风热犯肺,病邪轻浅者,可用本方治之。 使用注意 因其为“辛凉轻剂”,故肺热甚者,当予加味后(如石膏、黄芩等)运用,否则病重药轻,药不胜病;若系风寒咳嗽,不宜使用。由于方中药物均系轻清之品,不宜久煎。 麻杏石甘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趣记] 方名即组成 [对照] [功用]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方解] 开宣肺气以平喘 麻黄 开腠解表以散邪 清泄肺热以生津 石膏 辛散解肌以透邪 (注意:石膏:麻黄=2:1) 臣——杏仁:降利肺气而平喘 佐使——炙甘草:益气和中,配石膏生津止渴,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1)麻黄配石膏,一辛一寒,相反相成,宣肺平喘不助热,清解肺热不凉遏;(2)清宣降三法俱备。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伤寒论》原用本方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邪热壅肺,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皆可以本方加减而获效。此外,应根据肺热程度及表热多少适当调整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 对于麻疹己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躁,咳嗽气粗而喘,属疹毒内陷,肺热炽甚者,亦可以本方加味用之。 加减变化 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石膏用量宜减轻,酌加薄荷、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降气化痰;痰黄稠、胸闷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药理研究 (1)镇咳平喘作用;(2)解热作用;(3)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4)抗变态反应作用;(5)抗菌作用;(6)抗病毒作用。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使用注意 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本方均非所宜。 [类方比较] 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的比较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3分钟 板书:2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1分钟 [功用] [主治]:2分钟 [方解]:3分钟 [运用]:1分钟 板书:2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7分钟 [运用]:2分钟 (自学)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适应证]:2分钟 [常用方药配伍] :2分钟 [代表方剂]:1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5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类方比较]:5分钟 [运用]:5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1分钟 [功用] [主治]:10分钟 [方解]:10分钟 [类方比较]:5分钟 [运用]:4分钟   (教案末页) 小 结 九味羌活汤为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组成,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的功用,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为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内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香苏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附、紫苏叶、甘草、陈皮组成,具有疏散风寒,理气和中的功用,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为治疗外感风寒而兼气滞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组成,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的功用,主治风邪犯肺证。为治疗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而致咳嗽的常用方。临床以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为辨证要点。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由连翘、金银花、杏仁、薄荷、桔梗、甘草、竹叶、苇根(芦根)、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组成,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用,主治温病初起。为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桑菊饮出自《温病条辨》,由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组成,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功用,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为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组成,具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的功用,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九味羌活汤的方源是什么?该方配伍有何特点?方中配伍黄芩、生地有何意义? 2、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咳喘,何以配伍收敛之五味子、白芍?并简述该方的配伍意义? 3、止嗽散组方配伍有何特点? 4、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方中何以配伍辛温的荆芥、豆豉?该方的配伍特点是什么?《温病条辨》对该方的用法有何要求? 5、试从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 6、麻杏石甘汤以何药为君?为什么有汗、无汗皆可用麻杏石甘汤?  实施情况及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