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第6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课程名称 方剂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日校、中医学本科专业  教 师  专业技术职 务  授课方式(大、小班)  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第二节 辛凉解表(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 第三节 扶正解表(败毒散、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方剂学》(新世纪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邓中甲主编) 2.《伤寒论》《伤寒六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中医方剂精要及趣味记忆》(海南出版社 秦竹主编) 4.《方剂学》(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飞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败毒散 熟悉: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 了解:升麻葛根汤、加减葳蕤汤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2分钟) 扶正解表的概述(3分钟) 败毒散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5分钟) 参苏饮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7分钟);败毒散与参苏饮的比较(3分钟);运用(3分钟)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组成(1分钟);功用、主治(6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5分钟)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败毒散、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组成、主治、功用、方解。 难点:“逆流挽舟”;麻黄细辛附子汤为什么既可治阳虚外感证,又能治大寒直犯肺肾之暴哑证。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章 解表剂 第二节 辛凉解表 柴葛解肌汤 [来源] 《伤寒六书》 [组成] 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石膏 [趣记] (柴哥解饥)要请石匠,炒只大活鸡 [对照] (柴葛解肌)药芩石姜,草芷大活桔 [功用] 解肌清热 [主治]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方解] 葛根:辛能外透肌热,凉能内清郁热 君 既为“解肌要药”,且要疏畅气机 又能助葛根外透郁热 羌活,白芷:助君药辛散发表,并上诸痛 臣 黄芩、石膏:清泄里热 葛根配白芷、石膏——清透阳明之邪热 其中 柴胡配黄芩——透解少阳之邪热 羌活发散太阳之风寒 桔梗:宣畅且气以利解表 佐 白芍、大枣:敛阴养血,防止疏散太过而伤阴 生姜:发散风寒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太阳风寒未解,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无汗而恶寒甚者,可去黄芩,加麻黄增强发散表寒之力,值夏秋可以苏叶代之;热邪伤津而见口渴者,宜加天花粉、知母以清热生津;恶寒不明显而里热较甚,发热重,烦躁,舌质偏红,宜加银花、连翘,并重用石膏以加强清热之功。 3、 药理研究: (1)解热作用;(2)镇痛作用;(3)镇静作用;(4)诱导体液抗体的产生。 4、 现代运用 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肌炎、鼻窦炎、三叉神经痛等属于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者,可用本方治之。 5、使用注意 若太阳表邪未入里者,不宜用本方,恐其引邪入里;若里热而见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不通)者,亦不宜用。 升麻葛根汤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趣记] (申妈割根)草药 [对照] (升麻葛根)草药 [功用] 解肌透疹 [主治] 麻疹初起。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方解] 君——升麻,解肌透疹,清热解毒 轻扬升散,透达疹毒 臣——葛根:解肌发表,生津除热 佐——赤芍:清热凉血活血,以解血络之热毒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既透肌表之热,又解血分之毒。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疹发不出或出而不畅,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麻疹其邪属热,初起治宜透邪外出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本方清疏之力皆不强,临证时可选加薄荷、荆芥、蝉蜕、牛蒡子、银花等,以增强透疹清热之功。若因风寒袭表不能透发,兼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苔薄白等症,宜加防风、荆芥、柽柳以发表透疹;麻疹未透,色深红者,宜加紫草、丹皮、大青叶以凉血解毒。 3、现代运用 麻疹、单纯性疱疹、水痘、急性菌痢、急性肠炎等属于邪郁肌表,肺胃有热者,可用本方治之。 4、使用注意 若麻疹已透,或疹毒内陷而见气急而粗,喘息抬肩,鼻翼煽动者,则当禁用。 第二节 扶正解表 [概述] 适应证:表证而兼正气虚弱者。 二、常用方药配伍:每由辛温解表的麻黄、羌活、防风、苏叶等与益气助阳的人参、黄芪、附子、细辛等构成益气解表、助阳解表方剂。素体阴血不足而感受外邪,治疗不能专事发表,因阴血亏虚,汗源不充,感受外邪,不能作汗达邪,若强行发汗,更耗阴血,甚至造成汗多亡阴的不良后果。因此,此类方剂常由辛而微温或辛凉的解表药,如葱白、豆豉、薄荷、葛根等,与滋阴养血的玉竹、生地等组成滋阴解表、养血解表的方剂。 三、代表方:败毒散、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等。 败毒散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趣记] (摆渡)老传呼借钱财,只合独身生活 [对照] (败毒)老川茯桔前柴,枳活独参生荷 [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方解] 羌活:长于祛上部风寒湿邪 发散风寒,除湿止痛 君 独活:长于祛下部风寒湿邪 通治一身风寒湿邪 川芎:行气活血而祛风 助君药解表逐邪 臣 柴胡:解肌透邪兼行气 行气活血,宣痹止痛 桔梗:宣肺利膈 一升一降 枳壳:理气宽中 通畅气机 佐 前胡:化痰止咳 茯苓:渗湿消痰 一助正气鼓邪外出,并防邪复人 二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耗真元 生姜、薄荷:助解表之力 佐使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解表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正气未虚,而表寒较甚者,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气虚明显者,可重用人参,或加黄芪以益气补虚;湿滞肌表经络,肢体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灵仙、桑枝、秦艽、防已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气和血止痛。 3、 药理研究: (1)解热作用;(2)镇痛作用;(3)镇静作用;(4)护肝作用。 4、 现代运用 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支气管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等属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者,可用本方治之。 5、使用注意 方中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参苏饮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茯苓、半夏、枳壳、桔梗、木香、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趣记] 哥姐将找箱纸,(申诉)二臣 [对照] 葛桔姜枣香枳,(参苏)二陈 [功用]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苔白,脉弱。 [方解] 君——苏叶:发表散邪,宣肺止咳,行气宽中 葛根:解肌发汗 臣 补散并行 人参:益气健脾 半夏:燥湿化痰 前胡、桔梗:宣降肺气,止咳化痰 木香、枳壳、陈皮:理气宽胸,醒脾畅中 茯苓:健脾渗湿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1)散补并行,则散不伤正,补不留邪;(2)气津并调,使气行痰消,津行气畅。 [类方比较] 败毒散与参苏饮的比较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痰色白,胸脘满闷,倦怠乏力,苔白,脉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恶寒发热,无汗等表寒证重者,宜将荆芥、防风易葛根;头痛甚者,可加川芎、白芷、藁本以增强解表止痛作用;气滞较轻者,可去木香以减其行气之力。 3、药理研究: (1)解热作用;(2)镇痛作用;(3)镇咳作用;(4)祛痰作用;(5)免疫调节作用;(6)抗病毒作用。 4、现代运用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等属于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热者,可用本方治之。 麻黄细辛附子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麻黄、细辛、附子 [趣记] 方名即组成 [对照] [功用] 助阳解表 [主治] (1)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2)暴哑。突发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方解] 君——麻黄:发汗解表,开泄皮毛,逐邪于外 相辅相成 臣——附子:温肾助阳,振奋阳气,鼓邪达外 助阳解表 祛风散寒,助阳解表 佐——细辛 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助附子温里 配伍特点:补散兼施,上下同治。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既是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的代表方、基础方,又是治疗大寒客犯肺肾所致咽痛声哑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甚,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证为阳气虚弱而见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肢冷等,宜加人参、黄芪合附子以助阳益气;兼咳喘吐痰者,宜加半夏、杏仁、苏子、白芥子以化痰止咳平喘;兼湿滞经络之肢体酸痛,加苍术、独活祛湿通络止痛。 3、 药理研究: (1)抗炎作用;(2)抗过敏作用;(3)抗氧化作用。 4、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病窦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暴盲、暴喑、喉痹、皮肤瘙痒等属阳虚外感者。 5、使用注意 若少阴阳虚而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则应遵仲景“先温其里,乃攻其表”的原则,否则误发其汗,必致亡阳危候,不可不慎。 加减葳蕤汤 [来源]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 生葳蕤、生葱白、桔梗、白薇、淡豆豉、薄荷、炙甘草、大枣 [趣记] (佳节韦唯)姐,早操剥葱吃 [对照] (加减葳蕤)桔,枣草薄葱豉 [功用] 滋阴解表 [主治] 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 [方解] 葳蕤(玉竹):润肺养胃,清热生津 君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 臣——葱白,淡豆豉:解表散邪 白薇:清热不伤阴 佐 桔梗:宣肺止咳 大枣:甘润养血 使——甘草:解和诸药 配伍特点:汗不伤阴,滋不碍邪。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专为素体阴虚,感受风热之证而设。临床应用以身热微寒,咽干口燥,舌红,苔薄白,脉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表证较重,酌加防风、葛根以祛风解表;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以利咽化痰;心烦口渴较甚,加竹叶、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老年人及产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属阴虚外感者。 4、使用注意 本方是滋阴解表之剂,若无阴虚证候则不宜使用,否则表邪留连难去。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2分钟 自学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适应证]:1分钟 [常用方药配伍] :1.5分钟 [代表方剂]:0.5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5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类方比较]:5分钟 [运用]:5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1分钟 [功用] [主治]:6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5分钟 自学   (教案末页) 小 结 柴葛解肌汤出自《伤寒六书》,由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石膏组成,具有解肌清热的功用,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为治疗太阳风寒未解,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为辨证要点。 败毒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组成,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的功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为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参苏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苏叶、葛根、前胡、茯苓、半夏、枳壳、桔梗、木香、陈皮、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的功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为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痰色白,胸脘满闷,倦怠乏力,苔白,脉弱为辨证要点。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细辛、附子组成,具有助阳解表的功用,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以及暴哑。既是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的代表方、基础方,又是治疗大寒客犯肺肾所致咽痛声哑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甚,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为辨证要点。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败毒散配伍人参有何意义?何谓“逆流挽舟”法? 2、麻黄细辛附子汤为什么既可治阳虚外感证,又能治大寒直犯肺肾之暴哑证?  实施情况及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