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第7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课程名称
方剂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日校、中医学本科专业
教 师
专业技术职 务
授课方式(大、小班)
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各论 第二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陷胸汤),第二节 温下(大黄附子汤、温脾汤),第三节 润下(麻子仁丸)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方剂学》(新世纪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邓中甲主编)
2.《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
3.《中医方剂精要及趣味记忆》(海南出版社 秦竹主编)
4.《方剂学》(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飞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
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
了解:大陷胸汤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泻下剂的概述(5分钟)
寒下的概述(3分钟)
大承气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10分钟);方解(10分钟);运用(5分钟);三承气汤的比较(5分钟)
大黄牡丹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5分钟)
温下的概述(5分钟)
大黄附子汤的组成(1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6分钟);运用(3分钟)
温脾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5分钟);大黄附子汤与温脾汤的比较(3分钟);运用(3分钟)
润下的概述(2分钟)
麻子仁丸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7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3分钟)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温脾汤、麻子仁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难点:三承气汤的比较;脾约。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章 泻下剂
[概述]
一、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二、适应证:里实证。
三、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
四、使用注意:
若表证未解,里实虽成,不可纯用泻下剂;应权衡表证与里实证之轻重缓急,或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
若兼瘀血、虫积、痰浊,则宜配合活血袪瘀、驱虫、化痰等法。
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泻下剂,必要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
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第一节 寒下
[概述]
一、适应证:里热积滞实证。
二、常用方药配伍:常用寒下药如大黄、芒硝等为主组成方剂,由于实热积滞于肠胃,易致气机升降阻滞,甚则导致气滞血瘀,故常配伍行气与活血袪瘀药如厚朴、枳实、木香、桃仁、丹皮等。
三、代表方: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等。
大承气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趣记] 皇后只笑(大臣)
[对照] 黄厚枳硝(大承)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方解]
苦寒通降,泻热通便
君——大黄
荡涤胃肠实热积滞
咸寒润降,泻热通便
臣——芒硝
软坚润燥以除燥坚
厚朴(重用):下气除满——除其“满”
佐
枳实:行气消痞——消其“痞”
配伍特点:咸寒共投,通因通用。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痞、满、燥、实四证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若兼气虚者,宜加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阴津不足者,宜加玄参、生地等以滋阴润燥。
药理研究
(1)增强肠道蠕动、容积和推进功能,促进肠套叠还纳和肠扭转的复位作用;(2)改善肠道微循环,增加肠段的血流速度;(3)抗炎作用;(4)体外抗菌作用;(5)提高SOD活力。
现代运用
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粘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以及某些热性病过程中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可用本方治之。
使用注意
本方为泻下峻剂,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孕妇禁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损耗正气。
[类方比较]
三承气汤均用大黄以荡涤胃肠积热。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较前二方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大黄牡丹汤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趣记] (大黄牡丹)销东桃
[对照] (大黄牡丹)硝冬桃
[功用]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方解]
大黄: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
君 泻热破瘀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芒黄:软坚散结,泻热导滞
臣
桃仁:活血破瘀,合丹皮散瘀消肿
佐:冬瓜仁——清肠利湿,排脓消痈
配伍特点:泻热逐瘀与凉血利湿共用。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热血瘀肠痈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若热毒较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血瘀较重者,加赤芍、乳香、没药以活血祛瘀。
3、药理研究
(1)增强肠道蠕动;(2)抗菌抗炎作用;(3)调节免疫作用。
4、现代运用
单纯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胰腺炎、急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扎后感染等属于湿热瘀滞者,可用本方治之。
5、 使用注意
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大陷胸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大黄、芒硝、甘遂
[趣记] (大贤兄)大笑谁?
[对照] (大陷胸)大硝遂?
[功用] 泻热逐水
[主治] 水热互结之结胸。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躁烦,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方解]
君——甘遂:攻逐水饮,泻热破结
臣——大黄:泻结泄热
佐——芒硝:软坚润下
配伍特点:泻热与逐水并施。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大结胸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硬满,疼痛拒按,便秘,舌燥,苔黄,脉沉有力为辨证要点。凡平素虚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禁用本方。因本方为泻热逐水峻剂,既要防止利下过度,伤及正气,又要及时攻下,以防留邪为患。能否继续攻下,应视药后快利与否而定。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肝脓疡、渗出性胸膜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属于水热互结者。
3、使用注意
凡平素虚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禁用本方。因本方为泻热逐水峻剂,既要防止利下过度,伤及正气,又要及时攻下,以防留邪为患。能否继续攻下,应视药后快利与否而定。
第二节 温下
[概述]
一、适应证:里寒积滞实证。
二、常用方药配伍:寒邪非温不去,积滞非下不除,故常用泻下药大黄、巴豆等与温里药附子、干姜、细辛等配伍,变寒下药为温下之用,以达温散寒结,通下里实之功。若寒积兼有脾气不足者,宜适当配伍补气之品如人参、甘草等。
三、代表方:大黄附子汤、温脾汤等。
大黄附子汤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附子、细辛
[趣记] (大皇父子贪)心
[对照] (大黄附子汤)心
[功用]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方解]
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痛
君
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去性存用
散寒止痛
臣——细辛
助附子温里散寒
配伍特点:苦辛同用,寒温共施。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温下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冷积便秘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腹痛甚,喜温,加桂枝、白芍以和营止痛;腹胀满,可加厚朴、木香以行气导滞;体虚或积滞较轻,可用制大黄;体虚较甚,加党参、当归以益气养血。
3、药理研究:
(1)抗缺氧作用;(2)通便作用。
4、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者。
5、使用注意
使用时注意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
温脾汤
[来源]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趣记] 人当副将军,忙炒(文凭)
[对照] 人当附姜军,芒草(温脾)
[功用]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方解]
附子:温壮脾阳,解散寒凝
君
大黄:泻下冷积,去性存用
芒硝:润肠软坚
臣
干姜:温中助阳
佐——人参、当归:养血益气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中,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
[类方比较]
大黄附子汤与温脾汤的比较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冷积中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若腹中胀痛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气止痛;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以增强温中祛寒之力。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中阳虚寒,冷积内阻者。
第三节 润下
[概述]
一、适应证:肠燥津亏,大便秘结证。
二、常用方药配伍:“热秘”,常用润下药如麻子仁、杏仁、郁李仁之类,适当配伍寒下药如大黄、芒硝以及滋阴养血药如白芍、当归等组成方剂。 “虚秘”,常用温肾益精,养血润肠药如肉苁蓉、牛膝、当归之类为主,配伍升清降浊之品如升麻、枳壳、泽泻等组成方剂。
三、代表方:麻子仁丸、济川煎等。
麻子仁丸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趣记] (麻子)姓黄要朴实
[对照] (麻子)杏黄药朴实
[功用]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方解]
君——麻子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
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
臣
白芍:养营敛阴,缓急止痛
小承气汤:轻下热结
佐 润肠通便
缓和小承气汤攻下之力
配伍特点:润而不腻,下不伤正,攻润结合。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胃肠燥热,脾津不足之“脾约”证的常用方,又是润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痔疮便秘者,可加桃仁、当归以养血和血、润肠通便;痔疮出血属胃肠燥热者,可酌加槐花、地榆以凉血止血;燥热伤津较甚者,可加生地、玄参、石斛以增液通便。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属胃肠燥热者。
使用注意:
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不宜常服,孕妇慎用。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概念]:1分钟
[适应证] [分类]2分钟
[使用注意]2分钟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适应证]:1分钟
[常用方药配伍] :1.5分钟
[代表方剂]:0.5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10分钟
[方解]:10分钟
[运用]:5分钟
[类方比较]:5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5分钟
自学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适应证]:2分钟
[常用方药配伍] :2分钟
[代表方剂]:1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1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6分钟
[运用]:3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5分钟
[类方比较]:3分钟
[运用]:3分钟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适应证]:0.5分钟
[常用方药配伍] :1分钟
[代表方剂]:0.5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7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3分钟
(教案末页)
小 结
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具有峻下热结的功用,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痞、满、燥、实四证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
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组成,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的功用,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为治疗湿热血瘀肠痈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大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温里散寒,通便止痛的功用,主治寒积里实证。为温下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冷积便秘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温脾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组成,具有攻下冷积,温补脾阳的功用,主治寒积里实证。为治疗脾阳不足,冷积中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麻子仁丸出自《伤寒论》,由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组成,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的功用,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为治疗胃肠燥热,脾津不足之“脾约”证的常用方,又是润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为辨证要点。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试述泻下剂的含义、适应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2、大承气汤中何药用量最重?试比较三承气汤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
3、简述大黄牡丹汤的辨证要点及使用注意。
4、试分析大黄在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温脾汤、麻子仁丸中的配伍意义。
5、何谓“脾约”证?用何方治疗?该方又包含有哪个基础方?
实施情况及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