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第9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课程名称 方剂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日校、中医学本科专业  教 师  专业技术职 务  授课方式(大、小班)  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各论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第二节 调和肝脾(四逆散)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方剂学》(新世纪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邓中甲主编) 2.《伤寒论》《金匮要略》《重订通俗伤寒论》 3.《中医方剂精要及趣味记忆》(海南出版社 秦竹主编) 4.《方剂学》(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飞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 熟悉:和解剂的涵义、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了解:达原饮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和解剂的概述(5分钟) 和解少阳的概述(8分钟) 小柴胡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10分钟);方解(15分钟);运用(10分钟) 大柴胡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5分钟) 蒿芩清胆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7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3分钟) 调和肝脾的概述(5分钟) 四逆散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10分钟);四逆散与小柴胡汤的比较(3分钟);运用(5分钟)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调肝的基本结构。 难点: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中为何配伍人参;蒿芩清胆汤中为何用青蒿而不用柴胡;四逆散的病因病机。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章 和解剂 [概述] 概念: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为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 源流与发展 适应证: 少阳病证;肝郁脾虚,肝脾不和证;寒热互结,肠胃不和证。 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 组方特点 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往往既祛邪又扶正,既解表又清里,既疏肝又治脾,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全面。此为本类方剂的优势所在,也是其应用范围较广,主治病证较为复杂的原因。 使用注意 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不宜使用; 本章讨论方剂以祛邪为主,纯虚者不宜使用 七情内伤而致肝脾不和者,还需配合中医心理疏导,以提高疗效。 第一节 和解少阳 [概述] 适应证:伤寒邪在少阳的病证。 少阳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少阳病变的用药组方规律 针对半表半里之邪,应透邪外出(重在“透”上),选用柴胡、青蒿、生姜等药; 针对正气不支,应益气补正(补),选用人参、大枣、甘草等药物; 针对胆火上炎,应清泄胆热(清),选用黄芩、青黛等药物; 针对气机阻滞,应舒畅气机(行气),选用柴胡、陈皮、枳壳等药物; 针对津液壅滞,应祛除水湿(除湿),选用半夏、茯苓等药物。 代表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 小柴胡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 [趣记] (小财富)下江找情人吵 [对照] (小柴胡)夏姜枣芩人草 [功用] 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2)热入血室证。妇人中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3)黄疸、疟疾及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 [方解] 君 柴胡 透泄少阳之邪 疏泄气机之滞 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臣 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半夏 和胃降逆,疏通水道 生姜 佐 人参 助正祛邪 大枣 益气扶正 使 甘草 防邪内传 配伍特点:(1)寒热共用;(2)表里同治;(3)邪正兼顾(祛邪为主,补泻兼使);(4)气津并调。 针对小柴胡汤的用药,讨论如下问题: (1)关于本方药物用量 (2)关于用法中“去渣,再煎”的问题 (3)关于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的机理 (4)服用小柴胡汤后病解的征象 [运用] 辨证要点 小柴胡汤是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伤寒论》谓:“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注意“一证”应为小柴胡汤之主证,其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小柴胡汤的四大主证,临床只要抓住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 加减变化: 《伤寒论》原书中的加减变化: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以上让学生自学) 发热较甚,可加重柴胡用量,并加金银花、连翘;黄疸,加茵陈、栀子;疟疾,加青蒿、常山。 药理研究 (1)保肝利胆作用;(2)调节免疫作用;(3)调节内分泌和抗炎作用;(4)抗肿瘤作用;(5)抗血栓形成;(6)抗溃疡作用;(7)对放射性损害的防护作用。 现代运用 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中耳炎、产褥炎、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肿瘤等属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皆可用本方治之。 5、使用注意 方中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阴虚血少者禁用。为防止“柴胡劫肝阴“,柴胡可与白芍相配,或与鳖血拌炒。 大柴胡汤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柴胡、黄芩、大黄、枳实、半夏、生姜、白芍、大枣 [趣记] (大财富)只请将军早下药 [对照] (大柴胡)枳芩将军枣下药 [功用]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解] 君 柴胡 和解少阳 黄芩 臣 大黄 内泄热结,行气消痞 枳实 半夏 和胃降逆止呕 生姜 佐 芍药 益阴缓急止痛 大枣 大柴胡汤是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重生姜用量,合小承气汤去厚朴,减轻大黄用量,并再加芍药而成。我们进行如下讨论。 为什么加重生姜用量? 一方面本病“呕不止”重于小柴胡汤证之“喜呕”,加重生姜用量可加强和胃降逆止呕的力量,另一方面重用生姜还可加重柴胡的透散力量。 为什么减轻大黄用量? 少阳病本禁用下法,若兼里结,可用下法,但要防止过下伤正,此外本证的热结程度也不如小承气汤证,故大黄用量宜轻。 为什么去人参、甘草? 人参、甘草其性甘温,具有补益之功。因本病有阳明腑实证存在,若用之恐有敛邪之弊,不利于祛除实邪,故去之。 为什么去厚朴? 枳实侧重于消痞(心下胃脘),而厚朴侧重于除满(腹部)。本病病位主要在心下,未及全腹,热结腑实较轻,胀满不重,故去之。 为什么加芍药? 加芍药的目的在于增强本方缓急止痛的力量。 [运用] 辨证要点 大柴胡汤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 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及现代应用 (1)胆道疾患(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 胆道疾患多具有胆热、气滞、腑气不通的病机特点,从而可以确定疏、清、通、利的治疗大法。大柴胡汤中的黄芩、大黄可清(热);柴胡、枳实可疏(理气机),大黄还可通(腑)、利(胆),故为治疗胆道疾患的常用方剂。 胆热甚者,加龙胆草、栀子,并加重大黄用量;气滞甚者,右胁胀痛,加香附、郁金、木香、川楝子、延胡索;湿热甚者,加茵陈、栀子;胆石症者,加金钱草、鸡内金等;痛甚者,重用白芍,加延胡索、郁金。 (2)急腹症(急性胰腺炎等) 可与大承气汤合用。 (3)精神疾患(狂证) 常与温胆汤合用。 药理研究 (1)利胆作用;(2)保肝作用;(3)调节血流动力学;(4)改善脂质代谢和降压作用。 蒿芩清胆汤 [来源]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 青蒿、黄芩、陈皮、半夏、茯苓、竹茹、枳壳、碧玉散 [趣记] (蒿芩)如碧玉,只服虾皮 [对照] (蒿芩)茹碧玉,枳茯夏皮 [功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 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方解] 君 青蒿—— 清透少阳热邪 黄芩—— 清热燥湿 竹茹—— 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臣 枳壳—— 下气宽中,除痰消痞 半夏——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陈皮—— 理气化痰 佐使 茯苓 清热利湿 碧玉散 与小柴胡汤比较,蒿芩清胆汤立足于清,除湿,和胃:小柴胡汤立足于透,疏,略带扶正。 针对蒿芩清胆汤的组方用药,我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以青蒿易柴胡?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柴胡劫肝阴”,对温病学派的影响深远; 何廉臣《《重订通俗伤寒论》谓:“青蒿脑清芬透络,从少阳胆经领邪外出。虽较疏达腠理之柴胡力缓,而辟秽宣络之功比柴胡尤胜。故近世喜用青蒿而畏柴胡也。” 为什么去生姜? 生姜其性辛温,此证热象较明显,若用于此证,可能会加重胆热。 为什么去人参、大枣? 人参、大枣其性甘温滋腻,补益之功明显。若用于此证,可能会壅滞邪气,不利于湿热之邪的清化。王孟英:“若温热暑湿诸证,邪从口鼻而受,肺胃之气已窒滞,病发则不饥、恶谷、脘闷、苔黄,若用参、甘、姜、枣温补助邪,骤则液涸神昏,缓则邪留结痞,且有耗伤阴液而成疟痨者。” [运用] 辨证要点 蒿芩清胆汤为治疗少阳湿热证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呕甚,加黄连、苏叶;湿重,加藿香、苡仁、白蔻仁;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泻、通草;湿热咳嗽,加桔梗;耳鸣、耳聋属湿热者加远志、石菖蒲。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肠伤寒、急性胆囊炎、急性黄疸性肝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肾盂肾炎、疟疾、盆腔炎、钩端螺旋体病属少阳湿热痰浊内阻者。 达原饮 [来源] 《温疫论》 [组成] 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 [趣记] (达原)郎要老母请果脯 [对照] (达原)榔药老母芩果朴 [功用]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 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方解] 君——槟榔:辛散湿邪,化痰破结 厚朴:苏香化浊,理气祛结 臣 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 白芍、知母:清热滋阴,防辛燥诸药伤阴 佐 黄芩:清热燥湿 使——甘草:调和诸药。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瘟疫初起或疟疾,邪伏膜原的常用方。以憎寒壮热,舌红苔垢腻如积粉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如兼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此邪热溢于少阳经,本方加柴胡以引经;如兼腰背项痛,此邪热溢于太阳经,本方加羌活以引经;如兼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干不眠,此邪热溢于阳明经,本方加干葛以引经 。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疟疾、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脑炎属温热疫毒伏于膜原者。 第二节 调和肝脾 [概述] 一、适应证:肝脾不和证。 二、常用方药配伍:常用疏肝理气药如柴胡、枳壳、陈皮等,与健脾药如白术、茯苓、甘草等配伍组方。 三、代表方: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 四逆散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趣记] (四逆山)只烧干柴 [对照] (四逆散)枳芍甘柴 [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1) 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2) 肝脾不和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方解] 君 柴胡↑ 调肝的基本结构 臣 白芍 理气和血,调和气血的基本结构 调和肝脾气滞的基本结构 佐 枳实↓ 缓急止痛,柔肝解痉的基本结构 使 甘草 [类方比较] 小柴胡汤与四逆散的比较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炮附子;泄利下重者,加薤白;有热者,加栀子;气机郁滞较甚,血行不畅,疼痛加重,可加陈皮、香附、川芎,将枳实易为枳壳,即附方中的柴胡疏肝散。 3、药理研究 (1)缓解平滑肌痉挛;(2)抗休克作用;(3)强心作用;(4)抗心律失常作用;(5)耐缺氧作用;(6)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缺血;(7)改善血流动力学,降血脂作用;(8)抗溃疡作用。 4、现代应用 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堵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概念]:1分钟 [源流与发展]:1分钟 [适应证] [分类]1分钟 [组方特点]:1分钟 [使用注意]1分钟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适应证]:1分钟 [少阳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3分钟 [少阳病变的用药组方规律]:3分钟 [代表方]:1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10分钟 [方解]:15分钟 [运用]:10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5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7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3分钟 自学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适应证]:2分钟 [常用方药配伍] :2分钟 [代表方剂]:1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10分钟 [类方比较]:3分钟 [运用]:5分钟   (教案末页) 小 结 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组成,具有和解少阳的功用,主治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及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由柴胡、黄芩、大黄、枳实、半夏、生姜、白芍、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功用,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 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蒿芩清胆汤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由青蒿、黄芩、陈皮、半夏、茯苓、竹茹、枳壳、碧玉散(滑石、青黛、甘草)组成,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的功用,主治少阳湿热证。为治疗少阳湿热证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用,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为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小柴胡汤有何配伍特点?方中为何配伍人参? 大柴胡汤中何药用量最重?方中为何重用生姜? 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两方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不同? 试分析蒿芩清胆汤的配伍意义?该方包含有哪两个方?方中为何用青蒿而不用柴胡? 5、简述四逆散的病因病机。方中用于调肝的常用组合是什么?  实施情况及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