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第16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课程名称 方剂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日校、中医学本科专业  教 师  专业技术职 务  授课方式(大、小班)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各论 第六章 温里剂 第二节 回阳救逆(四逆汤、回阳救急汤),第三节 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方剂学》(新世纪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邓中甲主编) 2.《伤寒论》《外科证治全生集》 3.《中医方剂精要及趣味记忆》(海南出版社 秦竹主编) 4.《方剂学》(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飞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熟悉: 了解:回阳救急汤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回阳救逆的概述(5分钟) 四逆汤的组成(1分钟);功用、主治(6分钟);方解(10分钟);运用(8分钟) 温经散寒的概述(5分钟) 当归四逆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的比较(5分钟);运用(5分钟) 阳和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5分钟)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的比较。 难点:阳和汤配伍麻黄的意义。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六章 温里剂 第二节 回阳救逆 一、适应证: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甚或阴盛格阳、戴阳的危重病证。 二、常用方药配伍:常用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物为主组方,或配人参等益气固脱药。 三、代表方剂:四逆汤、回阳救急汤等。 四逆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附子、干姜、甘草 [趣记] (四逆)子吵僵 [对照] (四逆)子草姜 [功用] 回阳救逆 [主治] (1)心肾阳虚寒厥证。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2)亡阳证。久病衰竭或过度发汗,猝然大汗淋漓,汗出如珠,面色苍白,心悸心慌,脉微,结代。 [方解] 君——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肾阳,破散阳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温中散寒,助阳通脉,“附子无姜不热” 一则益气补中 佐使——炙甘草 二则缓姜、附峻烈之性 三则调和诸药 四则解附子之毒 配伍特点:先后天并温,功专效宏。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 2、药理研究: (1)升压作用:(2)强心作用;(3)利尿作用;(4)改善微循环作用;(5)抗炎作用;(6)改善微循环作用。 3、剂型改革 四逆注射液:10ml/支,30~40ml/次+5%GS500ml,ivgtt 四逆口服液 四逆滴剂 4、现代运用 各种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阴盛阳衰或脾胃阳虚者,可用本方治之。 5、使用注意 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真热假寒者忌用。 回阳救急汤 [来源] 《伤寒六书》 [组成] 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五味子、麝香、半夏 [趣记] (回阳救急),陈夫人下令炒五香酱猪肉 [对照] (回阳救急),陈附人夏苓草五香姜术肉 [功用] 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主治] 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恶寒踡卧,吐泻腹痛,口不渴,甚则身寒战栗,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 [方解] 君——附子、干姜、肉桂:温里回阳 臣——六君子汤(见补益剂方):补益脾胃,固守中州,内化痰饮 五味子:配人参益气补心以生脉 佐 散中有收 麝香:通行十二经脉,携诸药迅布周身 配伍特点:散中有收,相反相成。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冷,神衰欲寐,下利腹痛,脉微或无脉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若呕吐涎沫,或少腹痛者,可加盐炒吴茱萸,温胃暖肝,下气止呕;泄泻不止者,可加升麻、黄芪等益气升阳止泻;呕吐不止者,可加姜汁,温胃止呕;若无脉者,可加少许猪胆汁,用为反佐,以防阳微阴盛而成阳脱之变。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胃肠炎吐泻过多、休克、心力衰竭等属亡阳欲脱者。 第三节 温经散寒 [概述] 一、适应证:寒邪凝滞经脉所致诸病证。 二、常用方药配伍:常用桂枝、细辛等温经散寒药与当归、白芍、熟地等补养营血药配伍组成。 三、代表方: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等。 当归四逆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趣记] 老要新同志(当归市里) [对照] 老药辛通枝(当归四逆)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 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方解] 佐——通草:通经脉,畅血行 佐使——大枣、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为: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类方比较] 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的比较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又是治疗足厥阴肝经寒证的主方。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治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若加吴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证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若用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若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3、现代运用 雷诺氏病、冻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缩阳症等属于血虚寒凝者,可用本方治之。 阳和汤 [来源] 《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炭、生甘草 [趣记] (养活)皇帝,借姜炒鹿肉 [对照] (阳活)黄地,芥姜草鹿肉 [功用]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治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阴寒证者。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方解] 君 熟地(重用):温补营血,填精补髓 鹿角胶:温肾阳,益精血 臣——肉桂、姜炭:温阳散寒,温通血脉 佐 白芥子:温化寒痰,通终散结,祛皮里膜外之痰 麻黄(轻用):辛温达卫,宣通毛窍,开肌腠,散寒凝 佐使——生甘草:解毒和药。 配伍特点: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络相伍。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阴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方中熟地用量宜重,麻黄用量宜轻。若兼气虚不足者,可加党参、黄芪等甘温补气;阴寒重者,可加附子温阳散寒;肉桂亦可改桂枝,加强温通血脉,和营通滞作用。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属阴寒凝滞者。 4、使用注意 阳证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使用本方。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适应证]:2分钟 [常用方药配伍] :2分钟 [代表方剂]:1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5分钟 自学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适应证]:2分钟 [常用方药配伍] :2分钟 [代表方剂]:1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类方比较]:5分钟 [运用]:5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5分钟   (教案末页) 小 结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组成,具有回阳救逆的功用,主治心肾阳虚寒厥证;亡阳证。为回阳救逆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全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组成,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功用,主治血虚寒厥证。为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又是治疗足厥阴肝经寒证的主方。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全方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炭、生甘草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功用,主治阴疽。为治疗阴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为辨证要点。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简述四逆汤的配伍意义。 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均治“四逆”,但其证治方药有何不同? 回阳救急汤为何配伍麝香、五味子? 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由何方如何化裁而来? 阳和汤的君药是什么?方中配伍麻黄、白芥子有何意义?该方对熟地、麻黄的用量有何要求?  实施情况及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