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第32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课程名称
方剂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日校、中医学本科专业
教 师
专业技术职 务
授课方式(大、小班)
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各论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第三节 利水渗湿(防己黄芪汤、五皮散),第四节 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萆薢分清饮)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方剂学》(新世纪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邓中甲主编)
2.《伤寒论》《金匮要略》《重订严氏济生方》《杨氏家藏方》
3.《中医方剂精要及趣味记忆》(海南出版社 秦竹主编)
4.《方剂学》(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飞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
熟悉:防己黄芪汤、萆薢分清饮
了解:五皮散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防己黄芪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5分钟);运用(2分钟)
温化寒湿的概述(5分钟)
苓桂术甘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7分钟);五苓散与苓桂术甘汤的比较(5分钟);运用(2分钟)
真武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13分钟);方解(15分钟);运用(10分钟)
实脾散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真武汤与实脾散的比较(5分钟);运用(3分钟)
萆薢分清饮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2分钟)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防己黄芪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五苓散与苓桂术甘汤的比较;真武汤与实脾散的比较
难点:真武汤中配伍白芍的意义。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第三节 利水渗湿
防己黄芪汤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
[趣记] (房挤还去),将住大港
[对照] (防己黄芪),姜术大甘
[功用]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 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方解]
防己:祛风行水消肿。祛邪 一补一泻,则祛风不
君 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扶正 伤表,固表不留邪
臣——白术:补气健脾,脾健则湿化
佐——生姜、大枣:解表行水
佐使——甘草:培土和中制水,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祛风行水与益气固表合用,邪正兼顾,祛风不伤表,固表不留邪。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风湿、风水之常用方。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兼喘者,加麻黄以宣肺平喘;腹痛肝胃不和者,加芍药以柔肝理脾。
3、药理研究
(1)抗炎作用;(2)镇痛作用;(3)利尿作用;(4)抗凝血作用;(5)抗动脉硬化作用;(6)降脂减肥作用;(7)抗辐射作用;(8)免疫调节作用。
4、现代运用
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等,属风水、风湿而兼表虚证者。
5、使用注意
若水湿壅盛肿甚者,非本方所宜。
五皮散
[来源] 《华氏中藏经》
[组成] 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
[趣记] (五皮山)陈夫妇丧生
[对照] (五皮散)陈腹茯桑生
[功用] 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 脾虚湿盛,气滞水泛之皮水。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肿等,苔白腻,脉沉缓。
[方解]
君——茯苓皮:健脾,脾健水运
臣——大腹皮、陈皮:理气,气行湿化
佐——桑白皮、生姜皮:降肺气,通调水道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治疗皮水之常用方。以一身悉肿,心腹胀满,小便不利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偏寒者,可加附子、干姜等;偏热者,可加滑石、木通等。
现代运用
肾炎水肿、心源性水肿、妊娠水肿等,属脾湿壅盛者。
第四节 温化寒湿
[概述]
一、适应证: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痰饮、水肿等。
二、常用方药配伍:常用温阳药如干姜、桂枝、附子,与利湿药如茯苓、白术等为主组方。
三、代表方: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等。
苓桂术甘汤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茯苓、白术、桂枝、甘草
[趣记] 方名即组成
[对照] 方名即组成
[功用]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 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
[方解]
君——茯苓:健脾渗湿化饮,以绝生痰之源
通阳化气,温化痰饮,平冲降逆
臣——桂枝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佐——白术:健脾燥湿
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助温补中阳之力
佐使——甘草 合白术益气健脾,以利制水
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寓温阳于化饮之中,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
[类方比较]
苓桂术甘汤与五苓散的比较
[运用]
1、辨证要点
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以消痰散水。
3、药理研究
(1)抗心肌缺血作用;(2)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3)抗心律失常作用。
4、现代运用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5、使用注意
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真武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
[趣记] 祝福(真武)将要富
[对照] 术附(真武)姜药茯
[功用] 温阳利水
[主治] 阳虚水泛证。症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以腰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方解]
君——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行水,兼暖脾土,温运水湿
臣——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使水湿走小便而出
助附子温阳祛寒
生姜:辛温散水气 助白术、茯苓散水湿
利小便以行水气
佐 白芍 柔肝缓急以止腹痛
敛阴舒筋,以止筋惕内润
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久服缓治
配伍特点:温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温阳利水之基础方。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水寒射肺而咳者,加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阴盛阳衰而下利甚者,去芍药之阴柔,加干姜以助温里散寒;水寒犯胃而呕者,加重生姜用量以和胃降逆,可更加吴茱萸、半夏以助温胃止呕。
3、药理研究
(1)抗心力衰竭作用;(2)降血脂与抗动脉硬化作用;(3)改善肾功。
4、现代运用
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肺原性心脏病、前列腺肥大、肥胖症、慢性咽炎、脱发等,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实脾散
[来源] 《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 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茯苓、干姜、甘草、生姜、大枣
[趣记] (十啤)煮沸四逆汤,后服姜枣瓜果香
[对照] (实脾)术茯四逆汤,厚腹姜枣瓜果香
[功用]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泄泻
脾肾阳虚 阳虚失温:手足不温
水阻气机:胸腹胀满
阳虚不化:口中不渴,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
[方解]
附子:温肾阳,助气化,行阴水
君 干姜:温脾阳,助运化,散寒水 脾肾同治,扶阳抑阴
臣——白术、茯苓:健脾渗湿
木瓜:芳香醒脾化湿 气化则湿化
佐 木香、草果仁、大腹子、厚朴:行气化湿 气顺则胀消
佐使——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脾胃
[类方比较]
真武汤与实脾散的比较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肿之常用方。以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气短乏力,倦惰懒言者,可加黄芪补气以助行水;小便不利,水肿甚者,可加猪苓、泽泻以增利水消肿之功;大便秘结者,可加牵牛子以通利二便。
3、现代运用
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属于脾肾阳虚气滞者。
4、使用注意
阳水非本方所宜。
萆薢分清饮
[来源] 《杨氏家藏方》
[组成] 益智仁、萆薢、石菖蒲、乌药、盐
[趣记] 无缘参与(避邪)
[对照] 乌盐菖益(萆解)
[功用] 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 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小便频数,混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
[方解]
君——萆解:利湿而分清化浊
臣——石菖蒲:化浊除湿,祛膀胱之寒
益智仁 缩尿止遗
佐 乌 药 温肾阳 化气暖膀胱
使——食盐:咸入肾,引药直达下焦
配伍特点:利湿化浊治标为主,温暖下元顾本为辅。
[运用]
1、辨证要点
主治下焦虚寒淋浊的常用方。以小便混浊频数,舌淡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兼虚寒腹痛者,可加肉桂、盐茴以温中祛寒;久病气虚者,可加黄芪、白术以益气祛湿。
3、现代运用
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慢性盆腔炎等,属下焦虚寒,湿浊不化者。
4、使用注意
湿热白浊则非本方所宜。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5分钟
[运用]:2分钟
自学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适应证]:2分钟
[常用方药配伍] :2分钟
[代表方剂]:1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7分钟
[类方比较]:5分钟
[运用]:2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13分钟
[方解]:15分钟
[运用]:10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类方比较]:5分钟
[运用]:3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2分钟
(教案末页)
小 结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的功用,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为治疗风湿、风水属表虚证之常用方。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茯苓、白术、桂枝、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用,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全方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用,主治阳虚水泛证。为温阳利水之基础方。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
实脾散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全方由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茯苓、干姜、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的功用,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为治疗脾肾阳虚水肿之常用方。以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萆薢分清饮出自《杨氏家藏方》,由益智仁、萆薢、石菖蒲、乌药、盐组成,具有温肾利湿,分清化浊的功用,主治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为主治下焦虚寒淋浊的常用方。以小便混浊频数,舌淡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黄芪在防己黄芪汤、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玉液汤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桂枝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小建中汤、肾气丸、当归四逆汤、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桂枝汤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3、真武汤配伍白芍,重用生姜有何意义?
4、比较真武汤与实脾散在组成、功用与主治方面的异同。
5、白芍在桂枝汤、小青龙汤、四逆散、四物汤、芍药汤、真武汤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实施情况及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