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第31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课程名称
方剂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日校、中医学本科专业
教 师
专业技术职 务
授课方式(大、小班)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各论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第二节 清热祛湿(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二妙散),第三节 利水渗湿(五苓散、猪苓汤),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方剂学》(新世纪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邓中甲主编)
2.《伤寒论》《医学启源》《丹溪心法》《霍乱论》
3.《中医方剂精要及趣味记忆》(海南出版社 秦竹主编)
4.《方剂学》(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飞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五苓散、猪苓汤
熟悉: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二妙散
了解: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连朴饮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5分钟);运用(3分钟)
当归拈痛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5分钟);运用(3分钟)
二妙散的组成(1分钟);功用、主治(2分钟);方解(5分钟);运用(2分钟)
利水渗湿的概述(5分钟)
五苓散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3分钟)
猪苓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3分钟);方解(5分钟);五苓散与猪苓汤的比较(5分钟);运用(2分钟)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五苓散、猪苓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五苓散与猪苓汤的比较。
难点:五苓散中桂枝的配伍意义。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连朴饮
[来源] 《霍乱论》
[组成] 厚朴、黄连、石菖蒲、半夏、香豉、焦栀、芦根
[趣记] 石狮子(连扑)六下
[对照] 石豉子(连朴)芦夏
[功用]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湿热霍乱。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上吐下泻,舌苔黄腻,脉数。
[方解]
黄连:清热燥湿
君 厚朴:行气化湿
半夏:降逆止呕
臣 菖蒲:芳香醒脾
栀子、豆豉:清宣胸脘郁热
佐 清热和胃,除烦止呕
芦根 甘寒生津,以救阴津
配伍特点:清热祛湿与升清浊同用。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若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者,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现代运用
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
使用注意:
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则不宜使用。
当归拈痛汤
[来源] 《医学启源》
[组成] 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身、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
[趣记] 二祖母因超生,诸人苦,哥疯泻,请喝(当归拈痛汤)
[对照] 二术母茵草升,猪人苦,葛风泻,芩活(当归拈痛汤)
[功用] 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 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
[方解]
羌活:祛风胜湿止痹痛 祛湿疏风
君 茵陈清热利湿,“通关节” 清热止痛
猪苓、泽泻:利水渗湿
臣 黄芩、苦参:清热燥湿
防风、升麻、葛根:解表疏风,升发脾胃清阳以化湿。
白术、苍术:健脾燥湿,运化水湿邪气。
佐 人参、当归:益气养血 防诸除湿药苦燥伤阴
知母:清热养阴 使祛邪不伤正。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为:发散风湿与利湿清热相配,表里同治;苦燥渗利佐以补气养血,邪正兼顾。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属湿邪偏重之常用方。以肢节沉重肿痛,舌苔白腻微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脚膝肿甚,可加防己、木瓜;若身痛甚者,可加姜黄、海桐皮。
3、现代运用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者。
二妙散
[来源] 《丹溪心法》
[组成] 黄柏、苍术
[趣记] 参拜(二庙)
[对照] 苍柏(二妙)
[功用] 清热燥湿
[主治] 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方解]
君——黄柏:入下焦,清热燥湿,长于清下焦湿热 清热燥湿
臣——苍术:长于燥湿健脾,绝生湿之源 标本兼顾
佐——姜汁调服,辛攻助药力,增强通络止痛力
配伍特点:清源洁流,标本兼顾。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痿、痹、脚气、带下、湿疮等病症的基础方,其清热燥湿之力较强,宜于湿热俱重之证。以足膝肿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运用本方宜根据病症之不同适当加味。湿热痿证,可加豨莶草、木瓜、萆薢等,以祛湿热强筋骨;湿热脚气,宜加薏苡仁、木瓜、槟榔等,以渗湿降浊。
现代运用
关节炎、阴囊湿疹、阴道炎等,属湿热下注者。
使用注意:
若属湿多热少者,则非本方所宜。
第三节 利水渗湿
[概述]
一、适应证:水湿壅盛所致的水肿、泄泻等证。
二、常用方药配伍:常用甘淡利水药如茯苓、泽泻、猪苓等为主组方。
三、代表方: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五皮散等。
五苓散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趣记] (武林)白择两灵芝
[对照] (五苓)白泽两苓枝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症。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沬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苔白,脉浮或浮数。
[方解]
君——泽泻:直达肾与膀胱而利水渗湿 利水渗湿
臣——猪苓:增强利水渗湿之力 治其标
茯苓、白术:健脾运湿以治其本
佐 桂枝:外散太阳表邪,内助膀胱气化
配伍特点:淡渗利水中配伍温阳化气之品,组成化气利水之剂,又配解表之药,表里双解,重在治里。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利水化气之剂。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可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3、药理研究
(1)利尿作用;(2)改善肾功;(3)降压作用;(4)降血脂作用;(5)抗尿路结石形成作用;(6)保肝作用;(7)抗溃疡作用;(8)抑菌作用……
4、现代运用
急慢性肾炎、小儿秋季腹泻、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青光眼、肥胖症属水湿内停者,可用本方治之。
5、使用注意
湿热之证忌用。
猪苓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趣记] (朱苓)谢阿华
[对照] (猪苓)泻阿滑
[功用] 利水养阴清热
[主治] 水热互结证。症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等,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满痛。
水热互结,气化不利:小便不利
伤寒之邪 郁而化热 水热互结 热灼阴津:发热,口渴欲饮
由表入里 与水相搏 热伤阴津 热扰心神:心烦不寐
水邪泛滥:咳嗽,呕恶,下利
[方解]
君——猪苓
臣——茯苓、泽泻 利水渗湿
滑石:利窍通淋,清热
佐 阿胶:滋阴清热,既补已伤之阴血,又防渗利之品重伤阴血
配伍特点:利水渗湿为主,清热养阴为辅,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湿。
[类方比较]
五苓散与猪苓汤的比较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以利水为主,兼以养阴清热,主治水热互结而兼阴虚之证。以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用治热淋,可加栀子、车前子;用治血淋、尿血,可加白茅根、大蓟、小蓟。
3、药理研究:
(1)利尿作用;(2)抗尿路结石形成作用;(3)改善肾功作用;(4)抗癌作用。
4、现代运用
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泌尿系感染、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湿热蕴结下焦,兼邪热伤阴或阴虚有热者,可用本方治之。
5、使用注意
本方因其性渗利,若内热盛,汗出多而渴者忌用。
板书:2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5分钟
[运用]:2分钟
板书:2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5分钟
[运用]:3分钟
板书:2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1分钟
[功用] [主治]:2分钟
[方解]:5分钟
[运用]:2分钟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适应证]:2分钟
[常用方药配伍] :2分钟
[代表方剂]:1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3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3分钟
[方解]:5分钟
[类方比较]:5分钟
[运用]:2分钟
(教案末页)
小 结
连朴饮出自《霍乱论》,全方由厚朴、黄连、石菖蒲、半夏、香豉、焦栀、芦根组成,具有清热化湿,理气和中的功用,主治湿热霍乱。为治疗湿温初起,湿重的常用方。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
当归拈痛汤出自《医学启源》,全方由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身、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组成,具有利湿清热,疏风止痛的功用,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为治疗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属湿邪偏重之常用方。以肢节沉重肿痛,舌苔白腻微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全方由黄柏、苍术组成,具有清热燥湿的功用,主治湿热下注证。为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痿、痹、脚气、带下、湿疮等病症的基础方,其清热燥湿之力较强,宜于湿热俱重之证。以足膝肿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全方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用,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症。为利水化气之常用方。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辨证要点。
猪苓汤出自《伤寒论》,全方由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组成,具有利水养阴清热的功用,主治水热互结证。临床以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比较五苓散与猪苓汤在组成、功用与主治方面的异同。
实施情况及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