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第 28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课程名称
方剂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日校、中医学本科专业
教 师
专业技术职 务
授课方式(大、小班)
学时
3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各论 第十三章 治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玉真散、消风散)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方剂学》(新世纪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邓中甲主编)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外科正宗》《杨氏家藏方》
3.《中医方剂精要及趣味记忆》(海南出版社 秦竹主编)
4.《方剂学》(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飞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
熟悉: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小活络丹、牵正散、消风散
了解:玉真散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治风剂的概述(6分钟)
疏散外风的概述(4分钟)
川芎茶调散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10分钟);方解(10分钟);运用(7分钟)
大秦艽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5分钟)
小活络丹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5分钟)
牵正散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5分钟)
消风散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5分钟)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消风散的组成、主治、功用、方解
难点:川芎茶调散重用薄荷的意义;大秦艽汤中配伍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的意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十三章 治风剂
[概述]
一、概念: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二、适应证:外风和内风。
三、分类: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四、使用注意:
辨清风病之属内、属外,外风治宜疏散,而不宜平熄;内风只宜平熄,而忌用疏散。但外风与内风之间,亦可相互影响,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症候,应分清主次。
宜分清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行相应的配伍,以切合具体的病情。
第一节 疏散外风
[概述]
一、适应证:外风所致诸病证。
二、常用药物:常以辛散祛风药,如羌活、独活、荆芥、防风、川芎、白芷、白附子等为主组方。在配伍方面,应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感邪的轻重以及病邪的兼夹等不同情况,分别配伍祛寒、清热、祛湿、祛痰、养血、活血之品。
三、代表方剂: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消风散等。
川芎茶调散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川芎、荆芥、薄荷、羌活、白芷、防风、细辛、甘草、茶清
[趣记] 何金刚只需防(穿胸插条)枪
[对照] 荷荆甘芷细防(川芎茶调)羌
[功用] 疏风止痛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
君—— 川芎:辛温香窜,血中气药,上行头目,治诸经头痛之要药,祛风活血而止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
一则助君药疏风止痛,一则清利头目
臣—— 荆芥、薄荷 重用薄荷可制风药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的特点
羌活、白芷:疏风止痛(羌活长于治太阳头痛,白芷长于治阳明头痛)
佐 细辛:祛风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并能宣通鼻窍
防风:辛散上部风邪
茶清: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清利头目,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
使——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升散中寓以清降,疏风止痛而不温燥。
[运用]
辨证要点
川芎茶调散是治疗外感风邪头痛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若属外感风寒头痛,宜减薄荷用量,酌加苏叶、生姜以加强疏风散寒之功;外感风热头痛,可加菊花、僵蚕、蔓荆子以疏散风热;外感风湿头痛,可加苍术、藁本以散风祛湿;头风头痛,宜重用川芎,并酌加桃仁、红花、全蝎、地龙等以活血祛瘀、搜风通络。
药理研究
(1)解热、镇痛、镇静作用;(2)抗炎作用;(3)抗缺氧作用。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等属于风邪所致者。
使用注意
对于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均不宜用。
大秦艽汤
[来源]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秦艽、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生地、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石膏、黄芩、甘草
[趣记] (大清教堂)情系梵高,八珍少人独自生活
[对照] (大秦艽汤)芩细防膏,八珍少人独自生活
[功用]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 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喎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细或弦细。
[方解]
君——秦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臣——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祛风散邪,加强君药祛风之力
实卫充营,御邪外入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养血活血,柔筋疏筋
制约风药之燥性,使祛风而不伤津
佐 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
生地、石膏、黄芩 清热凉血
寒柔以制风药之温燥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以祛风散邪治标为主,配养血、活血、清热、补益脾胃之品治本,疏养结合,邪正兼顾,标本同治。
[运用]
辨证要点:
大秦艽汤为治疗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口眼喎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微恶风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若无内热,可去黄芩、石膏等清热止品,专以疏风养血通络为治。原方有“如遇天阴,加生姜煎七八片;如心下痞,每两加之时枳实一钱同煎”的用法。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颜面神经麻痹、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痉挛、脑出血性中风等属于风中经络者。对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湿热痹者,亦可斟酌加减使用。
使用注意
本方辛温发散之品较多,若属内风所致者,不可使用。
小活络丹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乳香、没药、酒
[趣记] 二乌弟没乳难(笑呵乐)
[对照] 二乌地没乳南(小活络)
[功用]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 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方解]
君——川乌、草乌:祛风除湿,温通经络,长于止痛
臣——天南星:祛风燥湿化痰
佐 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而止痛
地龙:通经活络
使——酒:辛散温通,以助药势,并引诸药直达病所
配伍特点:集大辛大热之川乌、草乌于一方,功专力宏,以祛风除湿为主,辅以化痰、活血之品。
五、运用
辨证要点
小活络丹为治疗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为辨证要点。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症、坐骨神经痛、肩周炎以及中风后遗症等属于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者。
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温燥,药力较峻猛,宜于体实气壮者,对阴虚有热及孕妇慎用。且川乌、草乌为大毒之品,不宜过量,慎防中毒。
牵正散
[来源] 《杨氏家藏方》
[组成]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趣记] (牵正)残复痊
[对照] (牵正)蚕附全
[功用] 祛风化痰,通经止痉
[主治] 风中头面经络。口眼喎斜,或面肌抽动,舌淡红,苔白。
[方解]
君——白附子:祛风止痉,燥湿化痰,善散头面之风
臣 全蝎:定风止痉,通络搜风
僵蚕:祛风止痛,又可化痰
佐使——热酒:宣通血脉,引药入络,直达病所
配伍特点:祛风止痉为主,力专效著,兼能化痰、通络。
[运用]
辨证要点
牵正散为治疗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卒然口眼喎斜,舌淡苔白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初起风邪重者,宜加羌活、防风、白芷等辛散风邪;久病不愈者,酌加蜈蚣、地龙、天麻、桃仁、红花灯搜风化瘀通络。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属于风痰阻络者。
使用注意
若属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之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不宜使用。方中白附子和全蝎有一定毒性,用量宜慎。
玉真散
[来源] 《外科正宗》
[组成] 天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
[趣记] (玉珍)难防白天抢夫
[对照] (玉真)南防白天羌附
[功用] 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主治] 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脉弦紧。
[方解]
君——白附子、天南星:祛风化痰, 解痉定搐
臣——羌活、防风、白芷:散经络中之风邪,导风邪外出
佐——天麻:熄风止痉
佐使——热酒或童便:通经络、行气血
[运用]
辨证要点
玉真散为治疗破伤风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创伤史,牙关紧急,身体强直,角弓反张,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本方祛风化痰之功较强,而解痉之力不足,运用时常加入全蝎、蜈蚣、蝉蜕等以增强解痉定搐之力;若痰多,可加贝母、竹沥以化痰。
现代运用
本方可用于破伤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属于风邪袭于经络者。
使用注意
方中药性偏于温燥,易耗气伤津,破伤风而见津气两虚者,不宜使用;肝经热盛动风者忌用。另外,白附子、天南星均有毒性,用量宜慎,孕妇忌服。
消风散
[来源] 《外科正宗》
[组成] 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木通、石膏、知母、生地、当归、胡麻仁、甘草
[趣记] (小凤山)当地竟产疯牛,老师通知苦族人
[对照] (消风散)当地荆蝉风牛,老石通知苦术仁
[功用]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 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方解]
君——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辛散透达,疏风散邪
苍术:祛风燥湿
臣 苦参:清热燥湿 为湿邪而设
木通:渗利湿热
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为热邪而用
佐——生地、当归、胡麻仁:养血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佐使——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
配伍特点:以祛风为主,配伍祛湿、清热、养血之品,祛邪之中,兼顾扶正,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运用]
1、辨证要点
消风散为治疗风疹、湿疹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风热偏甚而见身热、口渴者,宜重用石膏,加银花、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甚而兼胸脘痞满,舌苔黄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以清热利湿;血分热重,皮肤红赤,烦热,舌红而绛者,宜重用生地,或加赤芍、紫草以清热凉血。
3、药理研究
抗过敏与免疫抑制作用。
4、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者。
5、使用注意
若风疹属虚寒者,不宜使用。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概念]:1分钟
[适应证] [分类]1分钟
[使用注意]2分钟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适应证]:2分钟
[常用药物] [代表方剂]:2分钟
板书:5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10分钟
[方解]:10分钟
[运用]:7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5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5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5分钟
自学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5分钟
(教案末页)
小 结
治风剂分为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类。。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荆芥、薄荷、羌活、白芷、防风、细辛、甘草、茶清组成,具有疏风止痛的功用,主治外感风邪头痛。为治疗外感风邪头痛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大秦艽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全方由秦艽、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生地、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石膏、黄芩、甘草组成,具有疏风清热,养血活血的功用,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为治疗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口眼喎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微恶风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小活络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乳香、没药、酒组成,具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的功用,主治风寒湿痹。为治疗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为辨证要点。
牵正散出自《杨氏家藏方》,全方由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组成,具有祛风化痰,通经止痉的功用,主治风中头面经络。为治疗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卒然口眼喎斜,舌淡苔白为辨证要点。
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全方由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木通、石膏、知母、生地、当归、胡麻仁、甘草组成,具有疏风除湿,清热养血的功用,主治风疹、湿疹。为治疗风疹、湿疹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疏散外风剂与平熄内风剂各适用于哪些病证?组方、配伍有何不同?
2、治风剂的运用及组方配伍应注意哪些事项?
3、试述川芎茶调散以何药为君?方中重用薄荷有何意义?
4、大秦艽汤中配伍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有何意义?
5、牵正散以何药为君?为什么?
6、消风散主治风疹、湿疹,方中为何配伍生地、当归、胡麻仁?
实施情况及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