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第 29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课程名称
方剂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日校、中医学本科专业
教 师
专业技术职 务
授课方式(大、小班)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各论 第十三章 治风剂 第二节 平熄内风(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方剂学》(新世纪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邓中甲主编)
2.《重订通俗伤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温病条辨》
3.《中医方剂精要及趣味记忆》(海南出版社 秦竹主编)
4.《方剂学》(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飞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熟悉:大定风珠
了解: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平熄内风的概述(5分钟)
羚角钩藤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2分钟)
镇肝熄风汤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3分钟)
天麻钩藤饮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5分钟)
大定风珠的组成(2分钟);功用、主治(5分钟);方解(8分钟);运用(5分钟)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的组成、主治、功用、方解
难点:羚角钩藤汤中桑叶、菊花的配伍意义;镇肝熄风汤中茵陈、川楝子、麦芽的配伍意义。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十三章 治风剂
第二节 平熄内风
[概述]
一、适应证:内风病证。
二、常用药物:内风之实证,治宜平肝熄风,常用平肝熄风药如羚羊角、钩藤、天麻、石决明、代赭石、龙骨、牡蛎等为主组方;由于热盛宜伤津灼液,故常配清热、滋阴、化痰之品。内风之虚证,治宜滋阴熄风,常用滋阴养血药如地黄、阿胶、白芍、鸡子黄、麦冬、龟板等为主组方;因阴虚多阳浮,故又常配平肝潜阳之品。
三、代表方剂:治疗内风实证的代表方如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等;治疗内风虚证的代表方如大定风珠等。
羚角钩藤汤
[来源] 《通俗伤寒论》
[组成] 羚羊角、桑叶、川贝母、生地、钩藤、菊花、茯神木、白芍、生甘草、竹茹
[趣记] (拎着狗绳)扶住伯母上野草地
[对照] (羚角钩藤)茯竹白母桑野草地
[功用]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 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以及肝热风阳上逆,症见头晕胀痛,耳鸣心悸,面红如醉,或手足躁扰,甚则瘛疭,舌红,脉弦数。
[方解]
君 羚羊角:凉肝熄风
钩藤:清热平肝,熄风解痉
臣——桑叶、菊花:清热平肝,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
生地:凉血滋阴
佐 白芍:养阴泄热,柔肝舒筋
川贝母、竹茹:清热化痰
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
使——甘草 调和诸药
与生地、白芍相伍,酸甘化阴,养阴增液,柔筋缓急
配伍特点:以凉肝熄风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标本兼治。
[运用]
1、辨证要点
羚角钩藤汤是治疗肝经热盛动风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邪热内闭,神昏谵语者,宜配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抽搐甚者,可配合止痉散以加强熄风止痉之效;便秘者,加大黄、芒硝泻腑通便,导热下行;本方清热凉血解毒之力不足,运用时可酌加水牛角、丹皮等。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乙脑以及妊娠子痫、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或肝热风阳上逆者。
4、使用注意
若温病后期,热势已衰,阴液大亏,虚风内动者,不宜应用。
镇肝熄风汤
[来源]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麦芽、 茵陈、甘草
[趣记] 天涯姻缘恋,(正赶西风堂),故需要带炒板栗
[对照] 天芽茵元楝,(镇肝熄风汤),骨膝药代草板蛎
[功用]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 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方解]
君——怀牛膝(重用): 引血下行,补益肝肾
代赭石: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 镇肝阳治标
臣 龙骨、牡蛎:重镇潜阳,镇肝熄风
龟板、白芍
佐 玄参、天冬 滋养肝肾,育阴潜阳 补肝肾治本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
使——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能和胃调中,以防金石、贝壳类药物碍胃
配伍特点:重用镇潜诸药,配伍滋阴、疏肝之品,镇潜以治其标,滋阴以治其本,疏肝以顺其性,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
[运用]
1、辨证要点
镇肝熄风汤是治疗类中风之常用方。临床应用,无论是中风之前,还是中风之时,抑或中风之后,皆可运用。以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中脏腑昏迷者,宜配合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心中烦热甚者,加石膏、栀子以清热除烦;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水清热化痰;迟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以补肝肾;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不能复元者,可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等活血通络。
3、药理研究:
(1)降压作用;(2)免疫调节作用。
4、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
5、使用注意
若属气虚血瘀之中风,则不宜用本方。
天麻钩藤饮
[来源]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 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趣记] (天麻钩藤饮)交母,勤护肚脐及十指
[对照] (天麻钩藤饮)交牡,芩茯杜膝寄石栀
[功用]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方解]
君——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臣 石决明:平肝降逆,潜阳熄风,除热明目
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补益肝肾
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佐 栀子、黄芩:清肝泻火,以折其亢阳
益母草:清热活血
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
配伍特点为:重在平肝熄风为主,配以清热、活血、安神、补益肝肾之品,标本兼治,但以治标为主。
[运用]
1、辨证要点
天麻钩藤饮为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眩晕头痛剧者,可酌加羚羊角、龙骨、牡蛎等,以增强平肝潜阳熄风之力;若肝火盛,口苦面赤,心烦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泻火之功;脉弦而细者,宜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以滋补肝肾。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
大定风珠
[来源] 《温病条辨》
[组成] 白芍、阿胶、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黄、鳖甲
[趣记] 为(打定凤珠),阿贵家母约妈炒卖地基
[对照] 味(大定风珠),阿龟甲牡药麻草麦地鸡
[功用] 滋阴熄风
[主治] 阴虚风动证。手足瘛疭,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
[方解]
君——鸡子黄、阿胶:血肉有情之品,滋阴养液以熄虚风
臣——白芍、生地、麦冬:滋阴柔肝,壮水涵木
龟板、鳖甲、牡蛎:滋阴潜阳
佐 麻仁:养阴润燥
五味子:与滋阴药相伍收敛真阴,与甘草相配酸甘化阴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以大队滋阴养液药为主,配以介类潜阳之品,寓熄风于滋养之中。
[运用]
辨证要点
大定风珠为治疗温病后期,真阴大亏,虚风内动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神倦瘛疭,舌绛苔少,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若兼气虚喘急,加人参补气定喘;气虚自汗,加人参、龙骨、小麦补气敛汗;气虚心悸,加人参、小麦、茯神补气宁神定悸;若低热不退,加地骨皮、白薇以退虚热。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乙脑后遗症、眩晕、放疗后舌萎缩、甲亢、甲亢术后手足搐搦症、神经性震颤等属于阴虚风动者。
使用注意
若阴液虽亏而邪热尤盛者,则非所宜。
板书:1分钟
时间分配为:
[适应证]:2分钟
[常用药物] :2分钟
[代表方剂]:1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2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3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5分钟
板书:3分钟
时间分配为:
[来源] [组成] [对照]:2分钟
[功用] [主治]:5分钟
[方解]:8分钟
[运用]:5分钟
(教案末页)
小 结
羚角钩藤汤出自《通俗伤寒论》,全方由羚羊角、桑叶、川贝母、生地、钩藤、菊花、茯神木、白芍、生甘草、竹茹组成,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的功用,主治热盛动风证。为治疗肝经热盛动风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镇肝熄风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全方由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麦芽、 茵陈、甘草组成,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的功用,主治类中风。为治疗类中风之常用方。临床应用,无论是中风之前,还是中风之时,抑或中风之后,皆可运用。以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
天麻钩藤饮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全方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功用,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为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大定风珠出自《温病条辨》,由白芍、阿胶、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黄、鳖甲组成,具有滋阴熄风的功用,主治阴虚风动证。为治疗温病后期,真阴大亏,虚风内动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神倦瘛疭,舌绛苔少,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镇肝熄风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茵陈、川楝子、麦芽有何意义?
2、如何理解“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意义?试举方例说明之。
实施情况及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