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07年第11期目录按CTRL+鼠标右键进入目标文章页面
半月谈2007年第11期目录报道反馈接受舆论监督,安徽省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半月评论赞袁隆平自主创新的精神迎接十七大宏观调控彰显中央驾驭市场经济高超艺术本刊特稿权威专家把脉当前经济热点村干部考“官”实录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思路篇:江苏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谈:“爱心城市”的经营之道实践篇:满城尽开“爱心花”
思路篇:河南兰考县委书记黄道功谈:干群恳谈谈出和谐实践篇:别开生面的恳谈会校园话题教科书该不该循环利用专题报道海峡见证两岸交流情两岸交流再现“春潮”
台胞亲历的交流故事政治观察重庆:风正帆悬十年行
“挺起不屈的脊梁”
公务员有了“紧箍咒”
官员“开博”彰显“电子民主”
未成年人保护法:为青少年撑起一片“蓝天”
经济纵横关停、限批:?环保执法痛击“三高一低”
“黄金水道”大“提深”
股票交易印花税为何上调
科教师范生免费教育起航考务之窗高自考时事复习题网络课件助你学习考试谈天说地对假政绩干部要严惩
让公务旅游潜规则曝光建设新农村民心工程在阳光下延伸百事咨询打官司可以免交费用吗储蓄所撤销了,存款如何取读者之页谁来喝口我的家乡水新闻热线上游铁矿排污忙? 下游百姓遭了殃
军事天地战略导弹“守护神”
第三军医大学:为何能六次摘桂冠国际时事欧洲政坛新“三剑客”
“骷髅旗”阴影笼罩非洲之角
世界银行:美欧之争争什么哈里王子从军记小测验信息广场国内外半月大事接受舆论监督,安徽省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本刊记者 程士华
本刊在今年第6期以《太湖县,部分学校还在乱收费》为题,报道了安徽省太湖县部分学校存在的乱收费现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和安徽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太湖县教育局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县范围内排查摸底,迅速清退违规收取的费用,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据太湖县委工作人员介绍,3月29日,太湖县成立由物价局牵头,纠风办、教育局、外宣办等部门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对全县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2007年春季执行国家收费政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顶风违纪的,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调查组要求刘畈、九田等中学立即全部清退平时考试费、期末统考费等违规收取的费用6万多元。同时,严肃追究刘畈中学、县教育局有关人员的责任,分别给予撤职、记过等处分。
本刊记者接到了多名学生及家长反馈太湖县积极查处教育乱收费的电话。他们高兴地对记者说,学校退还了100多元钱,连上个学期的考试费、信息费等一些多收的费用都清退了。一些初三学生的家长在欣喜的同时,也希望教育乱收费的查处不要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希望相关部门以后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对山区中小学校的投入。
据安徽省物价局工作人员介绍,安徽省物价局要求各地物价部门对本地区的教育收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纠正教育乱收费问题,全面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收费都要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范围、计费单位、投诉电话、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收费的政策和减免收费的学生名单等。安徽省物价局在4月初重申,义务教育阶段,除向学生收取课本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住宿费、借读生的借读费(农村学校不得收取)外,严禁学校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宏观调控彰显中央驾驭市场经济高超艺术本刊记者 颜彦
2003年下半年,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大幕拉开。调控政策出台不久,在有人不理解、困惑甚至牢骚满腹时,绍兴市委提出的“倒逼机遇观”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压力和动力,宏观形势及调控政策的新变化将“逼迫”大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谁先抓住这个机遇谁就在发展中赢得先机并赢得未来。“倒逼机遇观”是地方党委、政府对中央宏观调控深刻领悟和把握后作出的准确判断。在此基础上,绍兴市出台了新的产业导向目录,鼓励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绍兴只是浙江的一个缩影。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浙江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以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置换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从而使得资源发挥更大效益。用“倒逼”的“苦”,换来了发展的“甜”。2004年,浙江工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29.7%,而万元能耗却比上一年下降10.7%。随着时间推移,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严酷的现实,使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始意识到,新一轮宏观调控无疑是一个引发“效能革命”的历史性机遇。
4年来的实践显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态势。这一成就来之不易,应该归功于宏观调控。正是党中央、国务院牢牢驾驭经济全局,引领着中国经济巨轮沿着正确的航道稳健前行。?
新挑战、新认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中央审时度势,冷静抉择,牢牢驾驭经济全局;本轮宏观调控,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场新考验:中国人均GDP已跨入1000美元的门槛,这一新的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更复杂、更突出……
2003年以来,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但“四高一多”(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路子再也不能走下去了。特别是2004年初,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等势头已经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种利益关系和各种参数变量越来越复杂。在这轮投资热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重要力量。而在各地经济增长中,也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和合理因素并存的现象。
复杂的局面带来了认识上的分歧:有人认为,既然是市场经济了,就应该让市场机制自动发挥调节作用,没有必要再进行调控;有人认为,经济尚未过热,通胀没有出现,调控会不会影响增长?
究竟要不要调控?怎么调控?正是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果断作出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
事实上,早在200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了清醒判断。会议强调,愈是形势好,我们愈要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
2004年4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会议明确指出,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
2004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经济形势。一系列内容实、力度大的调控政策接连出台。
2004年的春天,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受到严肃查处。铁本事件在全国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成为各级干部思考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经济增长出现周期性变化和波动总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经济持续增长时间的长短和波动程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市场因素,也取决于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政府的调控。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认为,我国以往经济波动中经常出现的“大起大落”,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经济波动规律,没有及时防止“大起”,而是等到经济陷于全面过热而难以为继时,才不得不进行被动调整。
实践越来越清晰地传达了这一点———宏观调控将贯穿于市场经济的全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根据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宏观调控会有不同的政策取向、操作步骤、松紧力度和实施重点。
新探索、新经验:宏观调控六大基本经验凸显了中央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超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过程,实质是加深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我国经济总量的放大和结构、体制、增长方式问题的凸显,要求我们既要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又要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这就对宏观调控提出了很高要求。
实践证明,这是一次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特色鲜明的宏观调控。几年的宏观调控实践,我们汲取了一些弥足珍贵的经验:
———在时机上,是见微知著,主动调控。
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分行业出现局部过热时,中央就适时、适度地进行主动调控。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评价说,见事快、动手早;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然,是这次宏观调控的重要特点,也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效果的重要原因。
2005年上半年,针对房地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比较集中的宏观调控,又一次防止了局部问题转为全局问题,进一步延长了经济周期在适度高位的运行。
2006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在火热的投资和充裕的资金推动下,经济增长可能由偏快转向过热。技巧日臻成熟的调控及早出台,适度微调,多次“点刹”,较好地控制了经济运行的“加速度”。
———在目标任务上,是总量调控、结构调控和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
现实中,往往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出现总量失衡问题,总量失衡实际上是结构失调的表现,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结构问题。
通过粗放扩张追求GDP高速增长,是近年经济生活中三个“过”的根源,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这三个“过”是相互联系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卓元对此有过精辟形象的描述———投资增速过快,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而消费需求是相对稳定的,生产的大量产品就要出口,造成外贸顺差过大;顺差过大,一结汇,央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央行被迫大量投放基础货币(因无法用票据等完全对冲掉),造成流动性泛滥;货币过多使贷款猛增,刺激投资增加……如此循环往复。
———在实施原则上,不是全面紧缩,而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急刹车”,不“一刀切”。
一方面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盲目发展,另一方面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普照在农业、教育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我们迎来了一个历史性转向。2005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这无疑是今后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动作”,表明党和政府已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在节奏上,是渐进式的,由未雨绸缪、冷静观察到温和预警、适度微调,再到适时加大力度,对看准了的问题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
灵活多次“点刹”的艺术集中体现在金融调控上。央行近年来多次动用相关货币政策工具,2006年至今已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调整人民币基准利率,每次调整幅度都不大。小步渐进,而不是“急刹车”,在矛盾和问题还不是很严重时进行多次微调。
———在手段上,多手用力,既重视用经济、法律手段,也适当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
除了采用货币政策等调控手段外,这次宏观调控手段更加多元化,增添了很多新的元素,从金融领域向土地、资源节约等领域拓展,通过政策的组合作用提高了调控的有效性。
行政手段在这次调控中也有所创新。征地、环评和项目审核程序执行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宏观调控的成效。2006年宏观调控的关键词之一就是“项目清理”。2007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启用“区域限批”政策,这是环保部门近30年来首次启用的行政惩罚手段。
200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严肃查处了违规建设的内蒙古新丰电厂项目,并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予以通报批评。此前,中国罕有省级政府因执行中央政令不力而被通报批评的情形,这充分反映出中央确保宏观调控政令畅通的坚定决心。
———在保障上,坚持标本兼治,深化改革。
宏观调控措施和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是密切配合,相得益彰。2004年调控之风劲吹之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相继推出。这两项改革,其基本精神都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传统观念,调控时期推出这样的改革是不可思议的。这确实需要巨大的气魄和胆略,充分体现了中央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和信心。
改革的号角已然吹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有了重大进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愈趋深化,电信、民航、电力等行业引入竞争打破垄断,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改革开始试水,外资并购新规开启利用外资战略调整序幕,“区域限批”、“构建五大督查中心”等使污染减排这一约束性指标真正硬起来,投资、金融、财税、外贸、证券、社保等各项改革整体有序进行……
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好”字做文章,切实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
今年一季度的高增长奠定了全年中国经济运行基调。实实在在的成效,印证了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并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
但仍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值得我们警醒,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的趋势有所加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反弹压力,贸易顺差继续增加,流动性依然偏多,在此背后潜藏的是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
由此,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轮宏观调控最鲜明的特色、最深刻的目的,以及留给我们最重大的启示即在于:不是就调控而调控,而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道路的变革,增长方式的转换和前进模式的调整。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重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近些年来经济过热苗头一再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GDP最大化,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粗放扩张。在某种意义上讲,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调控地方政府盲目扩张的行为。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重在强化利益协调功能。调控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执政党和政府能否自觉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要从全局出发,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既考虑全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又兼顾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特别是照顾困难群众的利益。
我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试图单独解决某一个问题不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反而会使矛盾在不良循环链中进一步积累。应该注意调控政策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别性,使各种调控政策相互配合、协同运作,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发挥作用,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整体效能。(编辑:王永前)
思路篇:
江苏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谈:“爱心城市”的经营之道
素有长寿之乡美誉的如皋市,近年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三项指标增幅均位居整个南通市首位。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如皋的社会发展也亮点频现。从被世人称道的“爱心邮路”到惠及百姓的“爱心基金”,再到为市民广泛赞誉的“爱心超市”,都为和谐温馨的如皋勾勒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在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进步,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老百姓,因此我们果断提出了“建设爱心城市,构建和谐如皋”这一紧贴时代的命题。
? 1998年至今,如皋市邮政局137名乡村邮递员在肩负繁重的邮政服务的同时,用真情真爱帮扶了216名农村孤寡老人,走出了一条温暖如春、温情如水的“爱心邮路”。此后,为将爱心接力下去,如皋又大胆提出建设“爱心城市”。
? 陈惠娟说,打造“爱心城市”,构建和谐如皋,不能只是口头上说的,要有实实在在的动作。如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着力推出了三项立足全市的“爱心工程”。
? ———设立“爱心基金”。根据自愿原则,经过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踊跃捐赠,在全市设立“送温暖、献爱心”基金。
? ———开展帮扶活动。如皋市最大限度地利用并放大各镇、各部门的“爱心资源”优势,发挥“爱心邮路”示范辐射效应,积极推进“双帮”工程、“绿色救助通道”工程、“1+1扶孤助学”活动等。
? ———深化系列创建。为保持创建的一体化,如皋市将“爱心城市”创建与和谐行业、和谐机关、和谐社区等和谐创建,以及文明城市、文明窗口、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任务上统筹安排,在载体上共建共用。
如何使全社会的“爱心”行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爱心城市”建设形成机制、走向长效?陈惠娟说:“要放大‘爱心城市’的效应,提升‘爱心’内涵,没有考核、评比、奖励等措施不行。”如皋市决定,每年年终,由市文明办牵头,对各镇、各部门年内开展“建设爱心城市、构建和谐如皋”活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作出客观评价,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布,对得分高的进行表彰,对得分低的进行通报。(编辑:孙爱东)
实践篇:
满城尽开“爱心花”
本刊记者 王骏勇
一条条“爱心邮路”,一笔笔“爱心募捐”,一个个“爱心超市”……如今,在长寿之乡如皋,“爱心”已经成为百姓见得最多、谈得最多、感受最多的词语。
“爱心邮路”:137名乡村邮递员的爱心之旅
1998年11月的一天,如皋城西邮政支局接到一次特殊的“上访”。鹿门村村主任找到邮政支局局长,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全村村民请求你们,无论如何要留下老陈,继续跑我们那条邮路,工资哪怕由我们出!”
? 原来,全国邮电劳模陈昭斌从1991年起就开始照顾邮路上一些孤寡老人,帮助料理家务,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久而久之,与这些老人结下了深厚情谊。一听说老陈要调往其他邮路工作,曾受到照顾的石老太便跑到村主任家,请求其向邮局领导说情,无论如何也要把老陈留下来,而其他村民也有相同的愿望。于是,村主任便带着全村人的嘱托来到邮局“上访”。
? 然而,正是这次“上访”宣告了如皋“爱心邮路”的诞生。
从1998年至今,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如皋市邮政局的137名乡村邮递员,在处理好日常邮政业务的同时,用真情帮扶了216名孤寡老人。他们为老人们扛煤气罐、买米、买药、收拾屋子,没事的时候就陪老人拉家常。记者在如皋邮政局看到,每一个邮递员都建立了帮扶台账,每位老人住哪里,身体如何,生日是哪天等等,都记得一清二楚。
? 如皋市邮政局局长王飞云说:“每逢天气不好、老人生病或过生日,邮递员们一定要上门看看。帮扶老人,不是比谁给钱多,最主要是给他们精神上的慰藉,逢年过节,买点东西上门,几盒月饼,哪怕就是几瓶风油精,老人也感到温暖得不得了。”8年多时间,每个邮递员走过20万公里,相当于每人每年走完两个“长征”。然而,“爱心邮路”又不可计量,因为,这条路已通向216位老人的心灵深处。
“爱心基金”:将爱心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2006年的一天,如皋市国土局一名工作人员在基层走访慰问时,偶然得知被帮扶户家里正在上大学的女儿无钱治病,一天只吃两顿饭的情况,立即找到市扶贫解困爱心基金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当天下午就送来了2000元现金。
? 这只是如皋市“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一个极小的个案。在如皋,慈善机构专门设立了“爱心基金”,给那些急需钱用的困难家庭以解燃眉之急。
? 2007年春节前夕,如皋全市上下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送温暖献爱心慈善募捐活动,一周多时间就募集到善款541万元。对募集所得“爱心基金”,如皋市实行统一管理,缴入市慈善会账户,做到专款专用,重点用于救助城镇低保户、特困职工、农村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和伤残家庭等困难群众。依托“爱心基金”等保障措施,如皋市委、市政府向145万如皋人民作出了“三有四保”的庄严承诺:“让每个城乡居民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确保每个困难家庭子女都有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患病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确保诉讼困难的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如今,“爱心基金”得到了被资助对象的广泛赞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爱心超市”:存取爱心的地方
宽敞明亮的大厅,摆放整齐的柜台,琳琅满目的货品,清楚明晰的台账……如果不是货物稍显陈旧,你肯定以为这就是一个真实的生活超市。
? 其实,这是一个接受爱心捐赠并向困难群众发放受赠物品的“爱心超市”。
? 4月17日上午,桃园镇“爱心超市”开张。200多平方米的超市内,摆放着26张崭新的柜台,衣、帽、鞋、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肥皂、毛巾等日用品,图书等文化用品,应有尽有。
在超市的接受捐赠簿上,记者看到这样的记载:华建职业学校,4月16日已捐30件衣服、现金1000元;5月15日,又捐衣服61件……开业一个多月来,超市共接受现金8万多元、衣服1900件、粮食5000多斤、图书700册。
家住天堡村的石照林老人,今年68岁,患有胃癌,老伴有高血压,儿媳妇患有精神病,孙子上中学,全家就靠儿子每月900元的收入。而今,他家在政府和爱心超市的资助下渡过了难关。5月17日,他又被安排到超市里拿了一条毛巾、一个面盆、一双鞋、4件衣服、一桶油和10斤大米。
? “政府出钱帮我治好了胃癌,现在又不要钱让我拿东西,这样的政府好啊!”老人一面抬起脚让大家看那双六成新的鳄鱼牌皮鞋,一面不住地赞叹。(编辑:孙爱东)
思路篇:
河南兰考县委书记黄道功谈:干群恳谈谈出和谐周玮
河南省兰考县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生前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不久前,一则关于兰考开展干群恳谈的消息引起了各界关注。为什么开展干群恳谈活动?是如何开展的?产生了什么效果?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兰考。
中共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黄道功在接受采访时说,焦裕禄精神像一簇永不熄灭的火焰,像一座巍峨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兰考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焦裕禄同志逝世40多年来,兰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兰考在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和干部作风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就是要通过干群恳谈这种形式把焦裕禄精神体现在行动上,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引领全县人民走上富裕道路,过上幸福生活。
针对如何开展好干群恳谈活动,黄道功强调,一是要在深入上下工夫。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当年,焦裕禄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要亲自掂一掂“三害”的分量,查风口、探流沙、看水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总结出了治理方案。今天,面对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繁重任务,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多走出机关,多深入一线,到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要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带着感情深入群众,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群众呼声,倾听群众意见,对群众的情况做到“知底、知情、知心”,防止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等“走过场”现象;要少说那些官话、套话,多说一些真话、实话、掏心窝子的话,拉近与群众的感情和距离。
二是要在求实效上做文章。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是开展干群恳谈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假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仅仅是记得认真,听得仔细,而没有结果,群众就会对我们失去信任,就不会同我们交心。因此,我们要通过办好一件一件的实事、解决好一个一个的问题来聚民心、得民心、稳民心,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干群恳谈带来的实际效果。
三是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求突破。黄道功说,为了使干群恳谈走向经常化、制度化,避免出现“一阵风”现象,县委将注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制度上保障。二是形式上多样。通过设立恳谈接待室,建立恳谈接待日,开通恳谈热线,发放民情恳谈连心卡等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干群恳谈活动。三是从成果上检验。实行干群恳谈承诺制、限期办结制,形成“征求意见─解决问题─反馈情况─再征求意见─再解决问题─再反馈情况”的格局。(编辑:孙爱东)
实践篇:
别开生面的恳谈会李继平 张新胜
2006年,兰考县委在全县开展了以“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听民声、集民智、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干群恳谈活动。恳谈活动开始之初,有不少群众和干部对这项活动持怀疑态度,认为是“花架子”、“走过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欣喜地发现,这次恳谈还真是不一样,干部的作风变了,群众的问题也解决了。
县委书记与李寨群众“面对面”
2006年11月29日下午,李寨村村委大院里热闹起来。“这个就是县委书记黄道功。”群众议论起来。“老乡们好!”还没坐定,黄道功先和大伙打招呼。介绍完今天会议的主题后,黄道功说:“我们今天只说问题,讲实话,不吹捧,请大家积极发言。”一场普通的干群恳谈会开始了。
? “我先说,”一位村民代表站起来,“李寨这个村地处黄河故道,农田灌溉和排涝问题严重,不解决这些问题,说啥也白搭。”黄道功边听边和坐在身边的仪封乡党委书记黄爱宝沟通:“原因在哪儿,有这么严重吗?”黄爱宝说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开挖河道、打机井都需要资金,乡里也做过努力,效果不太明显。
? 此时,黄道功让工作人员拨通县水利局局长的电话,要求他们拿方案。“老乡啊,咱正在想办法,争取明年开春把问题解决,中不中?”“中!”大家齐声说。
? “黄书记,我不是这个村里的人,今天刚好赶上这个会,给你说个事,咋样?”一位外村姓董的老乡说。“你说吧!”黄道功点点头。“我前一段时间在新疆打工,包工头欠了我几千块的工钱,想尽了办法,也要不回来,你看咋办?”“你给咱县劳动保障部门说了吗?”黄道功问。“没有,我不知道该找谁。”黄道功进一步解释:“你明天到县劳动保障局,我再打个招呼,他们会给你讨个说法,行不行?”
? 时间过去近3个小时,黄道功边记录边给群众解释。他最后说:“大家今天提的问题都是与咱老百姓相关的事,我们回去都要一一落实,请大家放心,哪一件事都会有结果。”会场上响起了阵阵掌声。
恳谈“谈”出了幸福路
2006年10月4日,夜幕即将降临,兰考县城关镇幸福路上,吃过晚饭的居民走出家门,聚在路上海侃,孩子们也找到了撒欢的好去处,尽情追逐嬉戏。
? 过去,幸福路是兰考县城车站路西段的一条小道。20多年来,因年久失修和交通功能降低,幸福路并没给周围的群众带来多少幸福。临路居民王永启介绍说:“幸福路不叫路,常年积水,遍地垃圾,行路极不方便,每逢雨季,群众苦不堪言。”
? 针对幸福路上群众的生活问题,兰考县委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到城关镇幸福路街道开展恳谈活动,就群众提出的垃圾存放、自来水管道维修、道路设置减速装置等问题,当场责成城管、城建、公安等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并详细听取了居民的意见。
于是,县里经过多方努力,筹集资金,重修幸福路被列入计划。如今,排水道、绿化树木及路灯将幸福路装扮得干净整洁,一条宽敞明亮的幸福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一场别开生面的县委常委会
2006年11月23日,兰考县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常委(扩大)会,50多家民营企业的厂长、经理首次走进县委常委会议室和县四大班子成员当面对话,畅谈心声。
兰考县兴牧肉联厂经理李振西提起当天开会的情景,兴奋之情至今还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我们做民营企业的能共同和四大班子一起开会,有啥委屈当面说,甚至有啥不满的地方当面指责,原来想也没想过。”5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一个刚说罢,另一个马上接过话茬,一共提出关于道路、用电、用工、资金等方面的问题24个。
黄道功在会上说,发展工业经济是兰考振兴的希望所在,解决企业发展的困难,就是促进兰考经济发展,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一周内必须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半月内要给一个明确的答复,7日内召开常委(扩大)会,专题听取每个问题的解决情况,谁走过场,谁就是阻碍兰考发展。
永昌集团董事长王永昌说:“恳谈活动的开展,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我和领导共用一张桌子,不仅是距离近了,更重要的是心与心贴得更近了。”
教科书该不该循环利用
我国每年生产中小学生教科书所需的纸张,需要砍伐900多万棵大树。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教科书该不该循环利用的答案似乎越来越明晰。绝大多数读者都十分赞成教科书循环利用,但同时也有部分读者担心使用旧教材会让学生健康受到影响。然而正如一位读者在来信中所说,“无论如何,砍伐这么多大树造书、用上一个学期就丢掉的现象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在节约的同时,又避免同学们所担心的种种问题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大家的高见。 (编辑:王秀真 苏娅)
学生论坛要有选择地进行
教科书循环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爱护书本的好习惯。除卫生问题外,对于哪些教科书可以循环利用,也应当进行仔细选择。
我认为,有些科目的教科书不可以循环利用,如语文等。因为这类书上通常都有学生大量的笔记。有些科目的教科书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如美术、音乐等。因为这类教材上往往没有太多的习题,学生也很少需要在书上记笔记,把这些教科书循环利用起来未尝不可。
我是一名学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通常一个学期下来,我的美术书、音乐书等仍有九成新。留在家里占地方,当成废纸卖掉又觉得实在太可惜。如果教科书可以循环利用,那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上海市嘉定一中 任丹妮好点子胜过循环利用
作为学生,我们几乎每天都与教科书打交道。正因为如此,我不赞成教科书循环利用。
我现在读初三,正在复习迎考,整个初中三年的每一本书对我都很重要。如果它们被低年级的同学拿去“循环利用”,那么我将会失去一些得力的“助手”。我认为,对于学生,从小学开始,重要的教科书都应该保留。小时候它们会是巩固知识的好帮手,长大了,看着它们还可以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无论如何,都是一种纪念。
其实,对于节约纸张、保护资源来说,一些好点子的作用可能胜过循环利用教科书。比如,教科书上的插图可以缩小或减少;可以在排版上下点工夫,上下左右的空白不用留那么多,这样就可以省下一些纸张。当然,像音乐、美术、劳技等教科书,不需要经常复习,知识连续性也不强,完全可以拿来循环利用。
浙江省湖州市港湖花园 沈群一举两得的好事
我见过不少西方国家的课本,它们的扉页上都有一个表格,上面填有历届课本使用者的姓名,有的书上签名竟达四五个之多。但尽管经过数人使用,历经数个学期,这些课本上依然没有乱写乱画的痕迹,也很少有损坏的地方。
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实行这种课本再利用的制度,不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建立“使用记录”,提高学生爱护书本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习惯,实在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辽宁省沈阳市 张路这对于大山里的孩子特别重要
我是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学生。在我们那个地方,不少学生的家里都很困难。于是,有的学校就想出一种方法,即学校不再为买不起书的学生订新教材,而是由学生自己准备。这样,那些前几届学生的课本就显得尤为珍贵,不少学生就是靠着这些书本继续自己艰苦的求学之路,并最终走出大山的。现在在大学,我的很多选修课课本也是向师兄师姐借的,这些书对他们来说用处已不大,但对我来说,却可以节省下不少费用。我深受教材循环利用之益,也希望这种方法能够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河北省保定市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叶峰过来人语我亲历的教科书循环利用四川省成都市青龙场勘探开发研究院 赵海燕
教科书该不该循环利用?我是持赞成观点的。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些书还能够用,是完整的,而且能够和当时的学习内容相符。
记得当年我在乡下读书的时候,许多同学常常买不起教科书。因为我的父亲是老师,所以上门借教材的人特别多。这是我最早见到的书籍循环利用了。后来,我到了县城读书,发现这里流行另外一种教科书循环利用方法,那就是所谓的“旧书摊”。有的人是因为买不起新教材,有的人是因为新书没到但想提前预习,于是很多人就去旧书摊上买。这些书看上去大都有六七成新,都是学生用完后,当废品卖给回收站的。这些书,大多几毛钱就可以买上一本。
现在情况不同了,有的家长认为不差那几十块钱,不愿意孩子读旧书,不卫生,但我觉得这不是几十块钱的问题。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纸张的习惯,为保护环境作贡献。而且,关于卫生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学校可以安排对旧教材统一进行消毒,打消家长的顾虑。还有的家长认为使用旧教材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我认为这也是不必要的担心。这些旧书中,大都有前一位读书者的使用痕迹,孩子从中可以学习到有用的思路,读旧书,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过程。
学生论坛我们要养成良好习惯才行作为一名高中生,就我的观察,目前进行教科书循环利用是不现实的。因为大多数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养成了随时勾画圈点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保证循环教科书的清洁卫生以及再一次使用的学习效果呢?
当然,教科书循环利用的想法还是好的。但要真正实行,我认为首先必须让学生改变在教科书上写写画画的习惯。这不仅需要学生改变学习方法,还需要老师改变教学方式。
山西省古交市西山第二高级中学 帖佳老师观点行动起来,促进教材循环利用山东省临沭县青云中学 陈鹏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对于教科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浪费现象甚感痛心,所以非常支持教科书循环利用。
但是,我认为要真正实现教科书循环利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提高循环利用的质量,那就必须保证从学生手中收回的课本比较整洁。目前,虽然一些学校已明确要求学生“不乱写、不标记、不署名”,但是由于许多作业都要求当堂完成,许多练习都要直接做到书上,因此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这就与教科书循环利用发生了冲突。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彻底改变长期形成的教学、学习习惯。至于有人担心的卫生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对课本进行消毒的方式,来避免可能带来的疾病传播。
教科书循环利用,好!
我是一名贫困山区的中学教师,从教已二十多年,当过十多年的班主任。因为许多学生经常会因为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因此,想方设法不让他们辍学,就成为我们这些老师肩上的重任。
记得非常清楚,那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个姓刘的男孩,因为家里读书的孩子多,没钱交学费,没能领上课本,只能辍学。到校收拾东西时,他来与我告别,我心里很不忍,就从上一届老师手中帮他借齐了所有课本,让他留在了学校。此后,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中专,后来还成了小有名气的水电专家。
接触过那么多辍学的孩子,我们这些教师无不对“教科书循环利用”举双手赞成。贫困山区还有不少特困家庭,如今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孩子的课本费虽然解决了,但上届学生手中的不少学习辅导资料仍然可以用,这对那些贫困学生来说,依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书,值得循环利用。
另外,我希望那些编教材的专家,不要不断地今年改动几处,明年增删几课,否则,这个“循环利用”就是有心也难实现。
家长谈心谁来使用这些挺新的教材
孩子已经上大学了,他以前用过的书在家里挤满了好几个大箱子。几年前,为了不使这些东西白白浪费掉,我打算把一些教材、教辅分给邻居家的孩子们,为的是让他们能节省一点开支。可孩子们的家长对我说,其实也省不了钱,因为学校把书费全都收上去了,不买教材是不行的。我看着那些旧书,很是无奈,总是想:买这些教材时花了那么多钱,现在,有些还挺新的,但也只能当废品按斤卖掉,多可惜呀!要是能循环利用就好了。
教材循环利用,不仅能节约宝贵的森林资源,保护环境,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样,当他们成为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时,必然会对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讲武城镇南营村 张九生旁观者言利国利民,值得提倡
湖南省武冈市国土局 肖坤英我认为,教科书循环利用应该大力提倡。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一是为国家节省大量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环境;二是减轻广大学生家庭的负担。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循环利用教科书,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节约的种子,于无形中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当然,对于循环利用教科书,我们当中不少人会存有疑虑:这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效果甚至产生卫生问题?诸如此类的疑问,不能说没有道理,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我认为,最重要的首先是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循环利用教科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改变教科书只使用一次的观念,培养爱护教科书的教学、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教科书循环利用才能步入正轨,人们所担心的那些问题也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观点集萃我是一名初中教师,我发现语文课本的课文和注释,几乎年年有变动;政治、历史,一会儿“苏教版”、“人教版”,一会儿,北师大版”。升初二的学生,旧书不能给初一学生用,升初三的学生的旧书也不能给初二学生用,这都是因为教材“变脸”太频繁。
———江苏省兴化大营中学 陈新洲
我认为对教材中出现的略微变动,可以通过发行修订页的方式加以解决。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李霞
教科书循环利用,关键是要真正行动起来,而不仅仅是喊口号。可以先选择一些学校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社会加以推广。
———贵州省瓮安县老坟嘴学校倪祖俊
当前好多学校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学校,虽说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也开设了音乐、美术等课程,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致使这些课程难以开起来,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音乐、美术课本被束之高阁,到学期结束,基本还完好无损。在这种情况下,一级级的学生还要重新发新课本,实在是一种浪费。
———河北省高阳县北沙中学闫先君编者按:
两年前的4月、5月、7月间,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主席相继访问大陆,胡锦涛总书记分别与他们举行会谈、会见,并达成了坚持“九二共识”、共同谋求两岸和平双赢、追求中华民族振兴的多项共识,建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新架构。随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亲民党等一道,积极努力推动落实各项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两岸交流再现“春潮”
———“党对党”共识落实大盘点本刊记者 张勇大陆三次推出48项惠台政策措施
以国共两党为例,两年来,两党坚持不懈地履行着对两岸同胞的共同承诺,推动解决了很多涉及两岸民众权益的实际问题,广大台湾商人、农民、学生普遍受益。
2006年4月至今年4月底,大陆借助3次举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之机,推出了48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其中包括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认可台湾高校学历、鼓励两岸扩大农业合作领域、欢迎台湾地区高校招收大陆学生、鼓励台湾相关企业直接投资参与大陆的有关建设等……这些惠及广大台湾同胞根本利益的新举措,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与拥护。
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些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一个积极有为的政党来说,为促进两岸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两岸人民的托付。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没有辜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两岸交流“以民为本”渐入佳境,7大方面合作出现突破进展
2005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台方针政策的内涵,对于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2006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又提出了“四点建议”,进而强调: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主张,反映了两岸同胞的愿望,指明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
在大力推动两岸交流的同时,大陆方面非常关注解决台湾同胞所关心的一些切身利益问题,积极落实祖国大陆向台湾同胞所作出的各项承诺,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走向范围更广、层次更高、关系更紧密的全方位发展“佳境”。
两年来,两岸合作在贸易、投资、农业、金融、“三通”、教育和医疗7大方面出现一些突破进展。
———2006年全年,两岸间接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1078.5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207.4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大陆自台湾进口87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6%。截至2006年底,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突破6000亿美元,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2006年,大陆方面共批准台资项目3752项,合同资金113.4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1.4亿美元;同年台湾居民来大陆突破440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突破20万人次。从今年5月15日起,在原有开放8个口岸台胞签注点的基础上,大陆又增开了广州、青岛、武汉等3个台胞签注点,往来于海峡两岸的广大台湾同胞获得了更大便利。
———“农业热”堪称近年来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热点。仅去年10月在厦门举办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览暨项目推介会,就签约农业合作项目500多个,实际签约金额286亿元人民币……通过国共两党交流平台,大陆继对台湾部分水果实行“零关税”后,今年5月又开放了11种“零关税”蔬菜。祖国大陆为照顾台湾农民利益,近年两次紧急采购共500吨台湾滞销香蕉,帮助台湾农民摆脱了卖难困境。
———两岸金融交流合作近年来不断升温。目前,祖国大陆银行纷纷出台了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融资便利政策,大陆台资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据悉,国家开发银行和华夏银行已分别为台资企业提供300亿元和200亿元人民币融资支持。随着大陆资本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进程大大加快,至今已有4家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并有数家正在接受评审。
———在教育领域,祖国大陆对就读大陆的台湾学生实行同等收费和设立台湾大学生奖学金后,2006年又正式认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台湾高等学校的学历,开通了专门的招收台湾学生信息网站。2006年向台胞开放了报关员、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后,今年又向台湾居民开放了经济、会计、卫生、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等15类(项)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目前有关方面正在抓紧相关考试的准备工作。
———在医疗方面,祖国大陆宣布在台胞比较集中地区的医院设立固定诊区和专门门诊部,为台胞在大陆就医回台报销医疗费提供便利,欢迎和鼓励台湾医疗机构与大陆合资合作兴办医院。进一步完善已建立的两岸疫情通报与合作机制,积极落实去年与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达成的有关谅解备忘录,帮助台湾医疗卫生专家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活动。
———近年来两岸“三通”在包机和海上直航也取得新进展。在两岸春节包机不断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两岸民间航空行业组织共同努力,在客运包机节日化、专案货运包机、紧急医疗包机及特定人道包机4个方面达成共识。根据这些共识,已顺利实现2006年中秋节日包机、2007年清明节包机、数项专案货运包机及医疗救助包机。大陆有关部门不久前宣布,将陆续开放成都、杭州、南京、深圳、大连、桂林等第二批包机地点。目前,两岸有关航空公司已开始着手准备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包机,多家公司已先后公布了包机航班计划。
海上通航方面,新增福建泉州港石井港区设立对金门客运通航口岸;增设福建宁德城澳港、白马港区对金门、马祖、澎湖海上货运直航口岸。2006年5月,厦门与金门客运班轮开办两岸包裹业务,两岸渔工劳务合作也于同月恢复。2007年5月15日,福州─澎湖货运直航仪式在福州市连江县举行,实现了福建沿海与澎湖货运直航常态化。
和平发展主题更加深入民心
当前,尽管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依然严峻、复杂,但是两岸交流交往空前活跃,两岸关系朝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势头不断增强。尤为可喜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台“四点意见”以及随后提出的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主题的重要主张,已在海峡两岸深入民心。两年来,两岸同胞相互间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认识。
随着两岸交流与合作进入新阶段,特别是祖国大陆方面展现的善意、诚意,让岛内民众对大陆有了更多的正面认识,过去长期被误导而形成的对大陆的隔阂、误解、甚至敌意开始“融化”。“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台独”不符合台湾民众的利益,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的心声。
台盟福建省委副主委陈正统说:“接触了许多台湾中南部民众,包括我自己的一些台湾亲属,他们都对大陆的快速发展感到惊讶和钦佩,也认为大陆对台湾人民充满了善意。”
知名台湾问题专家杨毅周认为,事实证明,台湾主流民意是“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国共两党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受到了两岸同胞的广泛欢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共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顺应两岸同胞民心的大好事。
2007年是台湾政局演变十分关键的一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但无论遇到多少困难,祖国大陆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念不会改变,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决心不会改变,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办实事的诚意不会改变。“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台胞亲历的交流故事本刊记者 孟昭丽 许雪毅 殷丽娟
今年5月,半月谈记者特意走访了在福建、北京读书或创业的部分台湾同胞。面对记者,台湾同胞畅谈了大陆惠台政策推出后的亲身感受,讲述了他们在大陆生活的难忘经历。
“我打算在大陆就业”
在福建读书已6年的台湾学生杨才瑛,如今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块土地。她笑着说:“2008年就要毕业了,我打算在大陆就业,爸爸也希望来祖籍地福建养老。”
杨才瑛在福建师范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谈起两岸往来,她说:“第一次回家的时候我先从福州坐飞机到澳门,然后再从澳门转机台湾,早上6点就出发,到了下午4点多才到台湾。费用大约在3000多元。两岸实现‘小三通’(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海上直接往来)后,回家方便多了。”2003年以后,她每次回家直接从厦门坐船到金门转飞机到台湾,费用减少了一半。
? 2005年杨才瑛再次从台湾回到学校的时候,忽然发现“在大陆办台胞证方便多了”。杨才瑛记得:以前台湾学生来大陆读书,回家一趟,回来就需要再办理一次台胞证,如果不顺利的话,要花近10天时间。如今一次可以办1年~5年的居留签注,而且简化了程序。“对刚入学的大学生,一次性办4年居留签注,确实十分方便。”杨才瑛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两岸物流,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 杨才瑛学习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去年她获得大陆奖学金二等奖4000元,今年又获得了一等奖6000元。“这几年上学经济压力越来越小了。”杨才瑛告诉记者,2001年入学时,需要学费13000元,2004年起台湾学生缴学费和当地学生同一标准,都是3500元。“我家是普通职工家庭,大陆对台湾学生的优惠政策也给我的家庭减轻了负担。”
? 像杨才瑛这样享受到大陆对台优惠政策的台湾学生越来越多。从2006年至今,北京的清华大学共有80多名台湾学生享受奖学金,其中本科生5名,其余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陈致中,毕业于台湾“中山大学”,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后选择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告诉记者:“在美国读博士学位的费用很高,台湾的经济持续下降,很多大企业外移,就业很困难。而大陆的经济近几年呈两位数的高增长,就业机会多,我想在大陆工作。”为此,他选择了到清华大学读博,享受优惠,学费一年12000元,与大陆学生基本一样。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会会长刘泽对记者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京的台生不到100人,而目前北京在校台生1300多人,大陆在校台生已接近6000人。仅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台湾学生就有300多人,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台湾学生也有100多人,一些台湾学生毕业后选择在大陆就业。
“我是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受惠者”
,祖国大陆惠台政策不断释出善意,地方政府服务台农十分用心,这给了我们很深的感受。”46岁的茶农李志鸿是福建省漳平市(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湾农民。他告诉记者,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地方政府给予台农相当多的支持和照顾,这是打动他来大陆创业的重要原因。
漳平市(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2006年5月正式成立,目前共有台资企业30家,台商投资总额2亿元。
祖籍福建永福的李志鸿谈起创业园来滔滔不绝:“永福是福建最大的高山台地,地理条件可与台湾阿里山相媲美;高山茶是精致农业的龙头项目,经济价值很高;大陆不断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台湾良好的茶叶生产技术和茶园管理经验,加上大陆低廉的生产成本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前景令人乐观。我是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受益者。”李志鸿2004年底承包的3000亩高山茶园,2008年就能大量生产。看着茶园里的茶树不断生长,他感到很快乐。
,福建省海峡办、台办都很关心创业园的发展,有关领导多次前来视察。龙岩市、漳平市也想法设法把农业园做大做强。台农们在永福成立了联谊会,今年年初开会时大家都说,过两三年大量投产后,永福肯定能成为全国的高山茶重镇。”
李志鸿说,永福镇已成为台资个体农业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目前常住永福的台商有300多人,据我所知,还有更多的台湾茶农有意到这里发展。”他颇为骄傲地总结:“永福的良好势头反映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成功。”
“政府对台商的尊重和优待让人感动”
56岁的何希灏在福建省漳州市投资、生活近20年,现在是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福建漳州台商协会会长。他说:“不管是中央政府宣布的多项惠台政策,还是地方政府鼓励扶持台商投资的种种举措,大陆方面已经表达了相当大的诚意。”
,在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大陆能为台商做的都做了。”何希灏说,以漳州市为例,长期以来,漳州市委、市政府给了台商很大支持,2006年更专门下发《关于鼓励台商投资与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台商扩大投资领域、放宽准入经营条件、支持企业融资和开拓市场、优先保障企业用地等等,政府对台商的尊重和优待让人感动。
徐幸暄是北京金艾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2001年由台湾的文曲星公司派到北京,2005年初他在北京投资建立自己的公司。说起大陆的优惠政策,徐幸暄也有同感:“在北京做高科技的台商,可以享受‘三免两减’税收优惠政策,这样的政策是非常好的,体现了对我们台商的照顾,有利两岸的交流合作。”
何希灏说,大陆目前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央又相继出台惠台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来大陆投资的台商相当多,台资企业已有七八万家,他们发展都相当好,这与大陆作出的种种努力是分不开的。
(专题策划 / 编辑:林双川 李力)
重庆:风正帆悬十年行本刊记者 杨维成 刘亢 黄豁
1997年6月18日,晶莹的雨丝将多雾的山城洗得格外清新亮丽,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揭幕。红绸滑落的瞬间,重庆以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的新构架阔步走上全国改革发展舞台。重庆人奔走欢呼:这一天,我们等待了一个世纪。
从1891年成为中国内陆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到抗战时期的“陪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西南局”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计划单列市,重庆地位几起几落。世纪之交,随着长江经济带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和百万移民迁建,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庆被推到了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的交汇点。
栉风沐雨,10年负重。当我们再次瞩目中国经济发展版图时,分明看到“重庆板块”的悄然隆起。10年间,重庆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2倍,地方财政收入增加9倍,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上增加1倍多,在西部地区的“龙头”、“窗口”和辐射作用日益显现。今年两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说,实践证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经过10年的发展,重庆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一个位居内陆腹地的直辖市在全国发展战略中有着怎样的可能?一座3个月就必须更新地图的城市激荡着怎样的活力?在快速前行中直辖市的建设者们经受着怎样的历练?重庆10年的直辖行走不仅带给我们一个靓丽的城市景致,更让我们体味到区域崛起的真谛:经济发展遵循科学有序,社会运行力求和谐协调。
区域均衡发展的“重庆效应”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重庆直辖既是这一战略思想的产物,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纵览中国区域经济版图,重庆一直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对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地区有双重聚散功能。选择重庆作为推动中国均衡发展的“战略支点”,无疑是一种历史必然。
? 研究区域经济的学者普遍认为,重庆10年跨越式发展充分证明———设立重庆直辖市是中国区域战略布局的一招妙棋,开启了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新航程。直辖后的重庆在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中发挥着枢纽作用;“重庆板块”以长江黄金水道与长三角相连,以西南出海大通道与珠三角相接,在我国经济布局向内陆地区拓展中起到了战略支撑作用。
10年快速发展强化了重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构建长江经济带进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3月,中央再次给重庆“定位导航”: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由此,重庆成为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助推器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每三个月更换地图的“重庆速度”
从1981年开始,重庆电视台开始用飞机航拍重庆,市中心的解放碑一直是必拍景点。直辖前,即使从空中俯瞰,高度仅27.5米的解放碑也是十分醒目的“地标”,它的周围环抱着大片低矮、灰暗的建筑。重庆直辖后,航拍摄像师渐渐发现,随着城市长高,空中寻找解放碑变得困难了。特别是近两年,解放碑淹没在林立的高楼中,数十栋超高层建筑形成了新的天际线,在城市“森林”中找寻老“地标”成了每次航拍的难题。
与航拍摄像师感到一样“麻烦”的还有不少老市民。几月不逛解放碑,常常是一走进去就难找到方位。解放碑商圈10年间,这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变成了集商贸、旅游、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和金融等诸多功能为一体,聚八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西部第一街”,其密度之密、业态之全、人气之旺、财力之雄,令人惊叹。这里年商贸销售总额超过200亿元,日均人流量超过30万,每年接待外来游客1000万人次。寸土寸金的解放碑折射出一个年轻直辖市飞速发展的轨迹。
,这是每三个月都需要更新地图的地方!”市长王鸿举这样形象地描绘新重庆的日新月异。
8.2万平方公里的重庆山峦起伏,江河纵横,94%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10年前从最边远的区县到主城需要两天时间。行路难!市里的几任领导常常为此夜不能寐。提速!再提速!在10年间,重庆交通先后4次提速。
重庆市民对于“重庆速度”感受更多来自于交通条件的翻天覆地变化———8小时之内,可从主城到任何一个区县;半小时内,可从市中心到主城任何一点。在最近开展的“一语评重庆”活动中,郭道荣———一位曾经在渝东南少数民族山区工作了6年的“老重庆”,用一条短信“路短了,人亲了,全面小康的距离近了!”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在1998年赶往黔江上任时,他整整花了26个小时,如今仅需4个小时。
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重庆精神”
从远古的巴渝文化、革命年代的红岩精神到当代的三峡移民精神,这种人文氛围一脉相承,已深深植入重庆发展中。
直辖之初,重庆在4个直辖市中有“三个之最”———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穷。40万下岗职工、103万移民、366万贫困人口是重庆发展道路上必须翻越的“三座大山”。深沉的责任意识、清醒的差距意识、由此铸成的危机感,激发了重庆人强烈的进取精神。
2006年,重庆遭遇百年不遇大旱,近百天内直接经济损失达37亿多元。面对危机,重庆首先限制工业企业用电,保障群众电力需求。对于由此带来的GDP损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态度鲜明:“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GDP远不及人的生命重要。”此言一出,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极大地鼓励了重庆干部群众,大家众志成城,最终夺取了抗旱救灾的胜利。重庆因此入选“全国十大和谐城市”。
,勿使百姓伤心,力求百姓舒心”,这是重庆领导者的执政追求。从直辖首任市长“把心交给三千万人民”的施政演说,到如今“让和谐之光普照巴渝大地”的政府承诺,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重庆城市管理者不懈追求。正是这种执政理念的成熟,才培育出了上下齐心、和衷共济的人文氛围;也正是这种民本的城市治理理念,才让重庆人在攻坚克难中,把自己的命运和直辖市的命运紧紧系在一起。据统计部门的民意调查,80%以上的市民为工作生活在重庆而感到幸福和自豪,有93%以上的市民对重庆构建和谐社会充满信心。(编辑:颜彦)
“挺起不屈的脊梁”
———来自云南地震灾区的报道本刊记者 周雷 蔡祥荣
6月3日凌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4级强烈地震。这是云南省近十年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宁洱县城城郊,相邻的普洱市思茅、景谷、澜沧、墨江等县区均震感强烈。截至6月5日,震灾共造成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涉及受灾群众上百万人,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
地震发生当天,记者来到宁洱县太达村曼丹村民小组时,只见房屋东倒西歪,到处是碎落的瓦片。一名村民回忆地震情景时仍心有余悸:“当时全家人都在熟睡,忽然整个地面剧烈晃动起来,我一下子被摔到了地上。”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灾情。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指示,要求云南省委、省政府一定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6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灾区,检查抗震救灾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受灾群众。
在宁洱县新平村察看灾情时,温家宝来到受损严重的新平村小学。一进学校,温家宝就被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了过去。他走进帐篷,对老师说:“我想给同学们上两分钟课。”孩子们热烈鼓掌欢迎。总理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挺起不屈的脊梁”7个大字后,对同学们说:“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要有意志、信心、勇气。地震毁坏了我们的房屋,但震不垮我们的意志。同学们要挺起不屈的脊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把家园建得更加美好,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勇气。”
地震发生后,云南省、普洱市和宁洱县立即启动地震应急抢险,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全力组织抗震救灾。
一直在灾区现场组织救灾的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介绍说,这次救灾在最短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灾区群众的生活。虽然灾情较大,但伤员救治、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紧急救援、排险除险等在灾情发生后迅速展开,保证了灾区群众“吃得上饭、喝得上洁净水、有伤能医治、家家有着落、人人有保障”。
在太达村曼丹村民小组,记者见到57岁的村民鲁文仙。由于在地震中受到惊吓,她出现头晕、血压升高、心跳加速等症状。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二医院的医护人员为像她这样的村民提供检查,发放免费药品。
为切实做好灾后疫情防范工作,宁洱地震灾区医疗机构迅速抽调34名防疫工作队员,组成8个现场消杀组,一是对宁洱、同心2个重灾乡(镇)8个点12个自然村310户及6所中小学校开展外环境喷洒消毒,喷洒面积达5万平方米;二是开展饮用水源消毒,对9个集中供水水源和105个农民自取水水源进行消毒;三是紧急调运各种消毒药品和喷雾器;四是加强震区疫情监控监测,随时掌握疫情动态。
为保障高考顺利进行,救援人员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准备了“高考帐篷”。6月6日早上,记者在普洱中学的校园里看到,这里已经整齐地搭建起一排排帐篷,一些考生正在里面埋头温习功课。
在宁洱灾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仍然奋战在灾区的废墟中,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6月4日下午,在村民李华迷的家里,武警云南总队三支队官兵们正在清理打扫。之前,他们已帮助7户受灾户完成了清扫工作,抢救出了数百件物品。宁洱县农业局杨兵对记者说,村民在政府和部队的帮助下,正在积极自建家园。公路上,记者看到,一辆辆“云南省红十字会救灾物资车”陆续开往灾区,一辆辆装满赈灾物资的军车也不时驶过。
记者了解到,截至6月6日,灾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部分恢复,各种救灾物资有序发放,各项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展开。
,有党委政府的领导,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宁洱县新平村小河村民小组组长王天荣道出了灾区群众的心声。
(编辑:秦交锋)
公务员有了“紧箍咒”
本刊记者
2007年6月1日,《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规范行政惩戒工作的专门行政法规。出台这部法规的目的是,严肃行政机关纪律,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保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
,条例》共7章55条,对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原则、种类、适用、权限、程序和申诉等作了明确规定。它的出台显示我国公职人员纪律处分规范正日趋完善,治贪治庸的惩戒体系日趋健全。
,条例》的规定十分全面,从有权查处机关到处分程序都非常详尽,但它最受关注的是对公务员应受处分的违法违纪情形的一系列规定。以前法律未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应受处分情形在《条例》中被系统、全面地加以表述,其中针对近年来新出现的公务员包养情人、超生等惩处规定尤为引人注目。
包养情人予以撤职或开除
近年来,在一些被查处的腐败案件中,不少贪官包养情人,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今后,这种道德败坏、生活腐化的现象在被公众谴责的同时,也要接受法规的惩戒。《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有包养情人的行为,将被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 《条例》还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吸食、注射毒品或者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条例》同时明确,行政机关公务员有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行为,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或有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将被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将被降级或撤职
时下,一些地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屡屡突破法律红线,进行偷生超生。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建设局原局长秦怀文,与妻子生育3个女儿之后,又与情人再生育2个孩子,他因多次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被群众称为“超生局长”。一些媒体大声呼吁,养情人、包二奶成为官员超生暗渠。
针对这种现象,《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 《条例》还明确,公务员参与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组织迷信活动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挪用公款赌博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
近年来,干部参与赌博的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条例》规定,挪用公款进行赌博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
同时,行政机关公务员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公务员在工作时间赌博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条例》还规定,公务员为赌博活动提供场所或者其他便利条件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公务员参与营利性活动将受处分
公务员参与营利性活动,将受到严惩。《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
行政机关公务员对需要政府、政府部门决定的招标投标、征收征用、城市房屋拆迁、拍卖等事项违反规定办理的,也将受到处分,情节严重的将被撤职。
导致重大事故或者群体性事件将被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可以避免的爆炸、火灾、传染病传播流行、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或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将被处分。
,条例》规定有以上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同样应给予处分的情况还有: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或者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不按规定报告、处理的;对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社会保险、征地补偿等专项款物疏于管理,致使款物被贪污、挪用,或者毁损、灭失的;以及其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
(编辑:孙爱东)
官员“开博”彰显“电子民主”
本刊记者 赖雨晨
5月22日,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他的私人博客“医生哥波子”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如何打造一个诚实的政府》。两天后,这篇文章被挂上了人民网强国博客的头条,引来了更广泛的关注。
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廖新波曾在博客上直陈自己对医疗制度改革与上级相悖的观点,让很多人感到惊异。今年4月12日,“搜药网”首席执行官郭亚洲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毫不掩饰他对廖新波这样“出位”官员前途的担忧,但在结尾处,他写道:“一个政府能够容纳他这样的一位官员,则显示出政府的开放与民主。因此,我们都无须庸人自扰了。”
官员“开博”的越来越多。如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副市长王树清、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山西省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辽宁省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超、河南省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等不少政府官员都加入了“开博”行列。
官员“开博触网”之后,到底会给自身、给政府机构、给政治气象带来些什么影响?
从“听领导说”走向“听百姓说”
在很多西方国家,官员“开博”并不鲜见。美国总统布什、韩国总统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美国,博客已成为大选的重要助选工具。竞争激烈的选举制度,让西方政府官员无法忽视网络这一争取民心的重要手段,而博客因其对个人性格的凸显,更成为雄心勃勃的政治家们塑造自身形象的有力武器。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郑永廷认为,政府官员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主动“触网”倾听民意,与民交流,从“听领导说”走向“听百姓说”,这一态度转变,本身就体现出官员“公仆意识”的增强,可谓是一种民主新气象。
廖新波的博客如今已有接近54万人次的访问量,平均每篇文章都能引来超过20位网友的评论,很多评论写得甚至不比正文短。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我国公民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有了明显增强。他们对政治和政府的关注,已不仅仅限于对有关政策的了解,更要求有表达自己意见、与执政者交流的机会。官员认识到这样的发展趋势,给民众更多平等的机会,尤其是抒发自己见解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文明的进步。
公众希望看到的,不仅是官员的政绩,更是官员的真诚
不少人把官员博客比作新型的“市长热线”,两者或许在功能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博客作为新媒体上的一种交流形式,本身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网络是一种互动性最强、也最难掌控的媒体。可以说,“草根”和“民本”是这个网络时代的两大精神原则。因此,政府的声音、官员的声音,在网络上总是稍显微弱。“开博”可算是政府官员主动出击,争取占领网络正面舆论阵地、树立官员良好形象的一种有益尝试。
郑永廷认为,我国政府官员与民众的直接沟通联系还不是很紧密,除了报纸上、电视里的工作新闻,民众对党政官员群体的了解不是很多,官员往往有种神秘感。特别是某些官员腐败渎职行为,对整个公务员群体形象造成很大伤害,负面影响突出。官员通过博客,有机会及时与民众交流观点、看法,在促进官民双方换位思考、互相体谅上,有着明显的作用。
专家指出:网上舆论有着无可比拟的多变性和复杂性,而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一样,需要达到一种平衡。在这个空间里,如果只有“民声”而没有“官声”,显然是一种失衡的状态。官员应该勇敢面对、主动引导,让民众了解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争取民众的支持或体谅。
新浪网一位匿名网友曾给“医生哥波子”留言:我昨天还反驳了廖厅长的某个观点,但就事论事而已。在廖厅长的这个博客里,我看不到虚伪的废话、官僚话。
一位网名为“老画眉”的网友在自己的搜狐博客上评价廖新波:“波子的形象新潮而温和,这点与我们看到的有些官员有所不同。”
医疗卫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矛盾丛生的领域,为一个主管医疗卫生的政府官员赢得不虚伪、易亲近的印象,官员“开博”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实际上,公众希望看到的,不仅是官员的政绩,更是官员的真诚。
官员博客的职能界定
政府官员“开博”,有把博客定性为私人空间的,也有定性为办公辅助手段的,不同的博客,其命运也不同。
苏州市副市长的博客名为“朱永新教育随笔”,与“医生哥波子”一样属于“私人博客”。但这两位“博主”并未回避与工作相关的内容,表达了不少对工作的思考。博客几乎每日更新,访问量很高。
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超和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则把自己的博客定性为“工作博客”,前者的最后更新日期是2006年12月20日,后者的最后更新日期是2006年11月3日。陈军安的博客开通近10个月,只发表过8篇文章。比较而言,“工作博客”活力不足。
郑永廷认为,“工作博客”生命力不强,不足为奇。首先,涉及政府工作的具体问题,在现实中就可以解决的,不一定非要上网。其次,在“工作博客”上,官员与其他网民之间还是工作关系,也不可避免地还有层级关系,“官样文章”自然无法得到网民的青睐。
如果不能处理公务,官员博客促进“电子民主”的价值是否就打了折扣?
有人认为,官员“开博”,在制度建设方面意义不大,更好地完善已经普遍建立的政府网站,让其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充分发挥沟通网友的作用,是一个更好的,更具有制度意义的选择。
但更多的人对官员“开博”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电子民主”并不仅指“电子政务”。完善政府部门网站的功能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官员博客的意义。官员“开博”,可以以执政者的身份,结合自己的思考,进一步向公众宣传政策,这也是官员博客应当发挥的职能。
针对医疗改革,廖新波在他的博客上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又转载了一些国外学者的文章,同时还不断以专业人士的身份,为公众解读医改方案出台的背景及进程;作为教育专家,朱永新也在自己的博客上不遗余力地介绍、推广“新教育”。
官员的“私人”博客,正在悄然发挥着超越“私人”范畴的作用。
(编辑:林双川)
关停、限批:环保执法痛击“三高一低”
本刊记者 顾瑞珍
去年,我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而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在整个制造业投资增幅同比回落的情况下,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增速却在加快。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两个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而要完成这一任务,今年是关键。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环保执法新招迭出,频出重拳,痛击“三高一低”产业,力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限批:制度创新铸就环保利剑
2007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对82个严重违反环评法的项目进行了通报查处,对其中问题突出的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以及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等4大电力集团实施了“区域限批”与“行业限批”。这是环保部门成立近30年来首次启用的行政惩罚手段,也是为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而出的重拳。
这一措施甫一出台,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列入限批的地方和企业感受到巨大压力。到今年4月,由于整改到位,环保总局的限批禁令全部解除。
限批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大大提高了环保执法的威慑力,使得一些遗留的违法问题得以解决。如贵州发耳电厂4×600兆瓦新建工程、贵州野马寨电厂3×200兆瓦技改工程违规项目,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叫停后,建设单位置国家法律和政令于不顾,继续违法建设。此次,国家环保总局对项目所在地六盘水市实施了“区域限批”,使两个违规项目终于停止了建设和运行。
在大大强化环境执法能力的同时,“区域限批”还给相关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震动,有力地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限批前,唐山市有钢铁企业70多家,而且多数规模小、工艺落后、污染严重。限批后,该市进行了深刻反思,调整钢铁行业发展思路,“上大挤小、扶优汰劣”,积极发展大规模、集约化、低排放的新型钢铁产业群。
限批所带来的整改效果让人耳目一新。目前,一些省份纷纷开始使用这一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如陕西省环保局针对韩城市区域环境污染严重,对其实施了“区域限批”;四川省环保局为严肃查处泸州市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暂停对泸州市除污染治理项目以外所有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山西省环保局针对孝义市、河津市违法建设项目屡禁不止采取了“区域限批”……
国家环保总局表示,限批作为一种促进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将在范围与层级上进一步扩大。今后对未按期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和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的地区或行业,对多次发生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的行政区域,都将采取“区域限批”与“行业限批”政策。
松花江“休养生息”:为江河治污开了好头
作为全国七大流域之一的松花江流域,重化工业多,历史欠账久,污染负荷重,治理难度大,不仅是全国污染减排工作的重点,也是污染减排的难点。
前不久,国家出台了六大“刚性”措施,加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这主要包括: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控污染排放与污染增量;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力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等。同时,在这些覆盖面非常广的防控措施中,还包含了70条操作性很强的政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松花江在一段时间内得以“休养生息”,从而恢复该流域山青水秀的自然面貌。
相关政策见诸报道后不久,国家环保总局就公布了松花江流域2007年第一批环境违法案件,决定对松花江流域严重超标的11家排污企业挂牌督办,从而拉开了让松花江休养生息的序幕,也让公众看到了国家全面治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的行动和决心。
各地也纷纷采取措施,向高污染开刀。今年,湖南省洞庭湖沿岸130多家小型造纸厂被列入关停整顿的目录,洞庭湖的生态功能分区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去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两停止”、“两一律”的规定,凡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县市区一律停止审批新的建设项目,停止审批工业用地;新建项目未经过环境评估的,一律不得开工,在建项目环保设施不配套的,一律不得投产;同时要对正在生产的有严重污染的企业限期治理。(编辑:王秀真)
股票交易印花税为何上调本刊记者
为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这是继2005年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后,我国又一次对该税率进行大的调整。
什么是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一种税,是投资者从事证券买卖所强制交纳的一笔费用。证券交易印花税是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的一个手段,也是政府调控股市的重要工具。
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股权转让书据和股份转让书据,纳税义务人是股份转让双方,并由证券交易所代扣代缴。计税依据是双方持有的成交过户交割单。为加强征收管理和防止税款流失,股份转让书据由证券交易所在办理成交过户交割单时代扣代缴印花税,对有关印花税的违章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
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历史
证券交易印花税自1990年首先在深圳开征,当时主要是为了稳定初创的股市及适度调节炒股收益,由卖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额的6‰交纳。同年11月份,深圳对股票买方也开征6‰的印花税,内地双边征收印花税的历史开始。
1991年10月,深圳将印花税率调整到3‰,上海也开始对股票买卖实行双向征收,税率为3‰。1992年6月,国家税务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文,明确规定股票交易双方按3‰缴纳印花税。1997年5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率从3‰提高到5‰。1998年6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率从5‰下调至4‰。1999年6月,B股交易印花税降低为3‰。2001年11月,财政部决定将A、B股交易印花税率统一降至2‰。2005年1月,财政部又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2‰下调为1‰。
(编辑:李力)
对假政绩干部要严惩肖华
去年底,河南省原阳县宣布,全县57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公告在《新乡日报》刊出后,引起农民广泛质疑,认为政府是在糊弄人。新华社记者走访了原阳县5个乡镇,发现大量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甚至80年代修的路也通过了验收,一些路路况极差,接近报废。
“村村通”是一件民心工程,为了把这件实事办好,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不少措施。可这个民心工程却在新乡市变了形,走了样。新乡市承诺2006年实现“村村通”,为了“兑现”诺言,政府在验收的时候,强行让村干部自己认可,并盖章、签字,如果不盖章,县乡干部就不答应,村干部只好违心承认“村村通”。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哪里是民心工程,分明是虚假工程、欺骗工程。
国家的好政策不能惠顾于民,政府既浪费了财力也背上骂名。事实上,一些地方干部对此结果早已心知肚明,却偏偏故意为之,关键原因在于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政绩是靠干出来的,不是靠吹出来的。什么时候“村村通”,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可是在原阳县老百姓却当不了家。可以看出,在这个地方,什么时候实现“村村通”,是服务于政绩的需要,而非服务于农民的需要;是服务于口号的需要,而非服务于现实的需要。
近些年来,靠虚假骗取政绩的现象时有发生。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杨志福当面向温家宝总理念出了一段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靠造假出政绩,最后受到伤害的都是群众,损害的都是党和政府的威信。以虚假骗取政绩的现象存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那些弄虚作假的干部处罚力度不够。如果他们看到,造假付出的代价大于造假得到的好处,还敢弄虚作假吗?
最近实施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对惩处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的行为作出了详细规定。接下来,就看有关部门是如何处理这些造假干部了。
(编辑:孙爱东)
让公务旅游潜规则曝光洪巧俊
南非华人翻译协会会长谢雪莉说:“目前来南非访问的中国公务团太多太滥。我认为多数是借官方访问、商务考察、办展览会等名目,来南非游山玩水。”报道说,平均每年从中国各地到南非访问的公务团有200多个,公务团一般由5至6人组成,平均每人的花费大约5万至6万元人民币,一年至少花掉5000万元。
看了这条新闻,笔者想起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由于许多中国人去外国某地学习养奶牛的经验,当地的官员就说:“中国人就是爱学习,连我们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了!”这个玩笑成为官员出国考察泛滥的绝佳讽刺。
一个南非,一年就有200多个公务团,就要花费至少5000万元。世界之大,不知一年我国去世界各地有多少个公务团?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这几年还有增长趋势。
目前,许多单位把出国考察作为一种福利,甚至有的单位还“按官衔分配”。针对此,不少地方对出国考察次数作出了详细规定,但即使控制官员出国的次数,他们也会认为只要不超过次数,公务旅游便天经地义。
去南非公务旅游为何是国外华人社团披露出来?这是因为中国官员如此频繁的公务旅游让他们感到了吃惊,但国内的许多人却似乎见怪不怪。据报道美国一市长应我国某市长邀请来访问,最后因没有筹到资金放弃了,原因是他们政府预算中没有这笔开支。没想到我国的这位市长很慷慨:“您来,经费的问题我们可以解决。”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监督严重缺位。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增强财政透明度,保障公众监督权、知情权,是遏制官员公费出国旅游现象的灵丹妙药。官员的每一项开支,都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官员每次公务出国,必须在出发前公示,将出行的目的和任务、时间、地点、经费预算等公示出来,回国后再将完成情况公示,让官员置于监督之下,在制度上让潜规则不能再“潜”下去。(编辑:孙爱东)
上游铁矿排污忙下游百姓遭了殃
———大沙河污染见闻本刊记者 孙爱东
太行山山麓,有一条河叫大沙河,发源于山西,流经河北省阜平县,最后进入王快水库。阜平县几万农民粮田浇灌用水,县城5万人口的饮用水均来自大沙河。而作为河北第二大水库的王快水库,是2008年奥运会备用水源。
然而,就是这条被当地百姓比作母亲河的河流,却遭受了严重污染。前不久,记者驱车一路顺河而上采访,所见所闻,令人触目惊心。
水脏得牲口都不能喝,几百亩土地快给毁了
当进入阜平县吴王口乡时,河水明显呈现出暗灰色,整个河道被灰白色的物质覆盖着。越往上走,情况越严重。当走到与山西交界的不老台村时,河水已经变成深灰色、稠糊糊的液体。记者用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灌了一瓶污水,不过10分钟,瓶子里就沉淀出占瓶体1/3的石粉。
记者在不老台村碰见一名正在用这种污水浇田的农民。记者问:“地里浇这种水多长时间了?”“3年多了。你看看地里这厚厚的一层石头粉,这几年庄稼减产得厉害。更要命的是咱老百姓也不知道这东西有没有毒,反正是这几年村里得癌症的病人越来越多。”“对生活有影响吗?”“原来这个水,舀上就能喝,清清的,非常干净,大家洗衣服、洗菜都用河里的水。可现在,您看看这个泥糊糊,连牲口都不能喝。”
令村民们忧虑不安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几百亩土地,再过几年,恐怕也要被毁了。记者看见,眼前的大片土地,无不是被厚厚的石粉覆盖着。村民们用手比划着说,用这水灌溉一次就能有这么一指头厚的一层废渣,地皮上连空气都进不去了。他们为此找过县里,可是,县里的干部却说,那是山西污染的,没法管。
村民们告诉记者,由于山西省繁峙县地处大沙河的上游,而那些大小选矿厂就开在河道的两旁,这些选矿厂为了降低成本,大都从大沙河里直接抽水洗矿、选矿,选完矿后他们又直接将产生的废水、废渣排回河里。被污染后的河水自上而下流经山西繁峙、河北阜平等地,河水中夹带的大量废渣一路沉淀,时间长了,良田就变成了废渣地。
上级部门经常来检查,管什么用
知情人告诉记者,污染源就是山西省繁峙县的一些私人铁矿厂。顺着河边公路而上,记者毫不费力地找到了盛产铁矿石的地方。在繁峙县神堂堡乡政府所在地的公路旁,有一条土路通往一个叫庄旺的山沟里。在狭窄的土路上,一辆辆满载铁矿砂的车辆呼啸而过,车辆卷起的灰尘将旁边的车辆和行人全部包裹起来。
在距离乡政府不足3公里的地方,记者发现了正在生产的两个较大的铁矿厂,还有一个正在紧张的建设中。这些铁矿厂设备十分简陋,只有几台粉碎矿石的机器。当地一名百姓告诉记者,在这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有大大小小十几个铁矿厂,都在繁忙地生产,而矿厂选矿后产生的废渣、废水就直接排进了大沙河。
在繁峙县大洋铁矿厂,记者见到一名王姓负责人。记者问:“有没有排污设施?”他狡黠地笑了一下:“有啊,你看把污水抽到上边的污水池去了。”“但我看见排出来的都是灰红色的泥糊糊啊。”他没有说话。记者又问:“这里有没有上级环保部门检查过?”“几乎每个月都来人检查,工商的、环保的,说都达标,不影响环境。”
记者见到这名负责人所指的排污池,就是一个在河道边修筑的十几米高的大坝。冲刷铁矿粉后的污水被抽到坝里,但污水刚被抽进去又被排放出来,一根大管子伸向河道。深灰色的污水直接排向河里,向下游流去。
在铁矿厂所在的中砚台村,一名在铁矿厂干活的村民对记者说,上级部门经常来检查,什么忻州市的、繁峙县的都来过,管什么用?矿还不是照样生产,照样赚钱,老百姓不满意又怎么样?
知情人介绍,有的铁矿厂一天能净挣1万多元,多的甚至能挣到3万多元。在巨大的利润面前,不少矿厂老板铤而走险。按要求建的尾矿坝大都建在河道旁甚至河道里,只是个用来应付检查的摆设。
一名拉铁矿砂的司机抱怨说:“老板挣大钱,当官的挣小钱,老百姓只有受罪的份儿。山挖没了,水污染了,老板城里享福去了,至于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谁来管呢?”
就在发稿前,记者收到了繁峙县环保局关于神堂堡矿区的整改说明。对于整改的效果如何,本刊记者将继续关注。(编辑:薛凯)
战略导弹“守护神”
韩海峰 张选杰 秦洁
在第二炮兵某技术勤务团采访,记者从阵管分队官兵们的眼神和行动中,读懂了使命的神圣、职责的重大和岗位的光荣。
用“无名”装扮军旅
守护武器装备阵地,就意味着长年要与大山为伴,以密林为家。许多战士当兵几载,走出大山的次数屈指可数。为了确保阵地的绝对安全,该团有这样一条铁打的“规矩”:所从事的阵管工作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一场婚恋“危机”,让记者在采访结束后仍感慨不已。士官杨士安好不容易在家乡找了个对象。快结婚时,对象问他在部队干什么工作,小杨死活不说。姑娘说:“不说就分手,连你最爱的人都不肯讲实话,还谈什么忠诚。”第二天,姑娘找到小杨:“我们结婚吧!”小杨问:“你不想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了?”姑娘说:“不想问了,我只知道你是个忠诚可靠的人。”
在该团,记者还听到这样一桩“怪事”:一位立过两次三等功、取得10多项科研成果、被誉为阵管“装备通”的工程师,转业到地方后居然找不到工作。原因是他的履历表写得含糊不清,本人又死活不说自己在部队所从事的专业,人家要看他科研成果,他也一概拒绝,以致用人单位怀疑他在部队的表现。最后,还是团里通过当地政府特事特办,才为这位干部解决了工作问题。该团负责干部档案工作的吴建成干事告诉记者,每次填写干部档案,他们的心情特复杂,一方面要慎之又慎,生怕因自己的疏忽给党和国家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特别是对一些涉及重点岗位、参加重大任务、干出重要成绩干部的履历,其功绩只能一笔带过或者不写;而另一方面,对干部为阵管事业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能如实记录,又让他们满怀歉疚。
团长牟善勇告诉记者,因为使命特殊,每名离开山沟的官兵都要向组织承诺终生保密,让军事秘密永远“烂”在肚子里,尽管许多官兵回到地方后,不得不因此放弃出国务工或到外企打工的机会,可他们始终能够把对祖国的忠诚放在第一位。
用“无悔”书写人生
在该团“励志园”里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这样一首诗:我们的确很苦很苦/我们实在很光荣很光荣/13亿人选中我为阵地站岗/深山沟里有我热血和生命凝聚的忠诚……
这是一名阵管卫士的诗,写的是阵管卫士的心声。
踏进这条“抬头一线天,低头乱石滩,乌鸦满天飞,风吹石头跑”的大山沟,官兵无一例外地都经历过思想的嬗变与升华过程,都问过自己:我的价值在哪里?当他们逐渐认识到团队的使命和阵管工作的性质后,心中的困惑解开了,并以实际行动处处彰显着守护阵地的豪情壮志。
有一年,禁区发生特大山洪,交通中断了,电话中断了……山外的救援一时进不来,山里的官兵用生命保护着阵地。就在那场洪水中,有一个阵地坚守着5名官兵。雨似瓢泼,水在汹涌,不断上涨的洪水顺着防洪墙往里渗。排长下令:脱衣服、拿被子,挡在防洪墙外。为了防止水把衣服、被子冲走,5名官兵毅然跳出墙外,用身体压住衣被,挡住了水向阵地渗漏。洪水退后,那个阵地上留下了“铁血五壮士”的动人故事。
还有一名流血不下哨位的战士叫李长明,他在哨位上被山上落下的石头砸伤头部。当时,血顺着脸往下流,非常危险。另一名哨兵劝他回连队包扎,李长明坚决不肯,那名哨兵只好打电话把情况报告了连长。等连长火速赶到时,李长明几乎昏迷过去。事后,有人问他,你就不怕死吗?李长明回答道,这要看什么时候,在哨位上,重要的不是生命,而是身后的阵地。
采访中,记者多次追问,是什么让官兵们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团政委张有祥的回答代表了广大官兵的心声:只要一走上阵地,就觉得自己的心与祖国是如此紧密地贴在一起。能为祖国守阵地,是人生难得的经历,是用任何金钱和财富都换不来的!即使我们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牺牲再多的利益,只要祖国富足安宁,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和财富!(编辑:薛凯)
第三军医大学:为何能六次摘桂冠熊学莉 刘胜江 范炬炜
今年初,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牵头完成的“高原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项目,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至此,该校已先后6次摘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桂冠。这一成绩在军队高校中绝无仅有,在全国高校中也属罕见。
从战场需求中突破,做足“特色”文章
第三军医大学获取的6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有5个是军事医学科研成果。
学校政委高福锁说,“质量取胜、特色取胜”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那么,作为军医大学,如何定位特色?当然是瞄准未来战场,开展军事医学研究。
,未来战争怎么打,医学科研就怎么搞”。当“燃烧炸弹”的出现导致成批伤员烧伤时,他们率先在国内成立烧伤科,并完成了“烧伤的防治研究”这一重大课题,使烧伤患者总治愈率达到99%以上,居国际领先水平,这项成果获得了我国医学领域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核武器的出现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为了防治原子辐射,他们14次远征西北戈壁,深入原子弹爆炸现场搞实验,开辟了“防原医学”这一崭新学科。
,冲击波”这个黑色幽灵在广岛原子弹爆炸时横空出世,然而,冲击伤研究在国内医学领域尚处空白。他们捷足先登,完成了“系列生物激波管的研制及其应用”这一重大课题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把我国冲击伤研究推到世界先进行列。
此外,着眼高原战伤,他们设计研制了世界先进的“低压氧舱”,率先开展了高原低氧习服机制研究;着手医工结合,他们研制出“战伤急救箱”、“扫雷防护装具”、“两栖装甲救护车”等开先河之举的卫生装备,在科技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近几年,为进一步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要求,他们在选题立项上向战场靠拢,在经费投入上向“打赢”倾斜,那些别人不做的冷门、偏门项目或是还没有人尝试过的领域,只要战场需求,第三军医大学的科研队伍就迎难而上。
在一项关于某种高新武器损伤防护的研究项目立项时曾遭到众多置疑:我军连此种武器都还没造出来,谈何防护?但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家却坚持认为“矛”与“盾”的研制应该并重,何况该种武器在美、俄等军事强国已发展到可装备部队、用于实战的阶段,如果我们能研制出性能优越的防护装备、形成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为提高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研究项目于2003年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介绍,目前,这个学校有近40个军事医学科研项目属于军队或国家填补空白性的,有20余个军事医学科研成果处于国家第一或军队第一的水准。学校建立的战创伤医学中心,成为我军军事医学盾牌的两大主力之一。
保持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接力链条
学校校长王登高说:“完成一项重大的科研课题,往往需要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几代人的接力攻关,这就要求一种耐得住寂寞、老老实实的科研作风和顾全大局、执著奉献的科研精神。”
第三军医大学所获得的6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都熬过了漫漫“长夜”,大多历经几十载、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2003年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是一项关于某种高新武器防护研究的全新课题。其最初的课题组负责人宁竹之教授为攻下这一国际难题,带领课题组跑院校、上高原、赴哨卡近百次,最终因长期操劳猝然辞世。当时正在国外留学的年轻教授余争平接到学校紧急召唤,拒绝了国外优厚条件的挽留,毅然提前回国。他接过老教授的“接力棒”,与课题组成员共同默默耕耘十余载终获成功。
余争平教授在谈科研体会时说:“搞科研的人都会有点自己的想法,但如果只强调自己的兴趣,甚至有急功近利的企图,见异思迁、随行就市,那么,再好的研究课题也会面临夭折的危险。”
今年初刚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原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从奠基到结题获奖,更是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历程,4代人心系高原,潜心研究。50多年来,课题组先后有2000多人次从低海拔地区深入3700米至5380米高原现场开展科学研究,进行了12万余例病例观察,开展实验研究1100余次,观察病理切片6万余张,通过动物实验与人体观察相结合、个体观察与群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把我国的高原病研究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此项成果的应用,使我国急性重症高原病的发病率由15.6%降低到1%,病死率由37%降低到0.5%,群体防护效果显著优于国外,现场救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多项指标填补了国内空白。
坚持稳定的研究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使学校能够有效地将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融合起来,形成牢固的“接力链”。同时,用不断完成的阶段性成果换来国家在经费上的纵向支持,保证了研究课题深入发展的后劲。
构建大协作机制,整合力量集智攻关
第三军医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校长赵先柱说,针对当代生物医学正逐步向“大科学”、“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们注重在管理观念上以“大科学”的理念,建立“大军事医学观”、“大协作观”。
着眼高技术战争给军事医学带来的系列重大难题,学校一改过去学科之间单纯的协作攻关模式,而是跨单位、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进行兼容整合,大力加强军事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物理工程等学科的联合,成立“战创伤救治”、“野战内科”、“高原军事医学”等科研协作组或研究中心,促进学科交叉渗透,提高军事医学研究成果的高新技术含量。
他们利用烧伤、复合伤、战创伤优势地位,联合国内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数十家高水平创伤研究的主要力量合作组织了“严重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及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项目,很快获得国家“973”规划资助,成为军队第一个“973”项目。该项目的成功,使该校在战创伤研究方面再次抢占到新的制高点,也为学校开展广泛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
为阻击战场伤害,他们大胆跨越学科壁垒,将烧伤、战创伤、复合伤3个国家重点学科进行强强联合,建成了全军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某国防重大项目立项时,协作单位多达11个,涉及的学科达19个;“高原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项目,联合了军事医学科学院、西藏军区总医院和兰州军区第十八医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科研大协作,道理简单,形成不易。第三军医大学的成功秘诀还在于,提出了“总体设计、课题牵引、成果分享”的协作模式,从协作平台的搭建到过程管理都贯穿公平、透明的原则。记者看到,学校获得的6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奖者名单上,没有一个学校和各级管理部门领导的“挂名”,而各协作单位的参与人员则根据贡献大小在排名上各得其所。(编辑:孙爱东)
欧洲政坛新“三剑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刘明礼
在过去10年中,施罗德、希拉克、布莱尔是最为人熟悉的欧洲政坛风云人物,如今,他们已经或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5月,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布莱尔宣布即将辞去英国首相职务,现任财政大臣布朗已准备接班。加上上任一年多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三大国领袖基本完成新老交替。
新人面临改革重任
在施罗德、希拉克和布莱尔的领导下,欧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实现了欧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大,提升了欧盟的国际威望。同时,欧盟也面临许多问题,最根本的是竞争力下滑,经济增长乏力,就业机会受到冲击,面对全球化竞争显得难以适应。欧洲出现的其他问题,如宪法危机、社会骚乱等,都与经济低迷和高失业率有很大关系。
欧洲不适应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福利制度的拖累,福利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施罗德和希拉克在任时都饱受改革困扰:一方面,不改不行,否则经济难有起色;另一方面,改革阻力巨大,会得罪选民,担心出现“谁改革、谁下台”的局面。两人在选举的压力下,在改革问题上谨小慎微,未能取得明显成果。
新一代领导人上台后,在改革上被寄予厚望。默克尔在德国积极推行各项经济社会改革,颁布《税收改革法》,调整医疗体制,并且初见成效。2006年德国实际GDP增长率达到2.8%,为6年来最高,出口增长强劲,就业形势好转,各界对德国经济前景普遍乐观。
相比之下,法国的形势要糟糕得多。上届德维尔潘政府的改革尝试遭遇挫折,法国经济也持续低迷至今,几乎是欧盟经济增长最慢的国家。萨科齐竞选期间高举改革大旗,主张借鉴美英自由竞争市场模式,削减福利补贴,鼓励竞争和创新。预计萨科齐今后将陆续推出多项改革措施。
与法、德相比,英国近年来经济形势一直较好,布朗由财政大臣出任首相后,除了可能对百姓所关心的教育、医疗体制有所调整外,经济社会政策将不会出现大的变动。
缓慢推进欧洲一体化
默克尔对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谓不遗余力。她一上台便周旋于各国之间,促成欧盟成员国在争执不休的欧盟2007~2013年中期预算上达成一致,避免了欧盟未来没钱花的尴尬局面。
2007年上半年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默克尔更是利用这一机会,推动多项雄心勃勃的欧洲工程。在春季峰会上,她成功促成各国在环保目标上达成一致。她还利用今年为欧盟庆祝50岁生日的机会,宣传欧洲一体化50年来给欧洲人带来的好处,争取大家对处于困境中的一体化进程的关注。在欧盟宪法条约问题上,默克尔目前正积极与各国协商,力求各国在6月欧盟峰会上达成一致,在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前解决这一问题。
与德国一样,法国也是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萨科齐上任当日便出访德国,显示出继续与德国一起推动一体化进程的强烈意愿。之后不久他又访问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呼吁欧盟成员国将条约文本简化,如果各国能就简化文本达成一致,法国将不进行全民公决,而采取议会批准的方式,以摆脱宪法危机,推动欧盟继续前进。
从历史上看,英国从来不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积极推动者,尤其不希望欧盟在政治一体化上走得太远。布莱尔执政期间,对于推动一体化还算积极。布朗对欧盟的态度则不如布莱尔,他在担任财政大臣期间,为英国加入欧元区设定了“五项标准”,使布莱尔让英国加入欧元区的计划搁浅。预计布朗上台后,英国近期不会加入欧元区,其对推动解决欧盟宪法问题也不会太热心。
总的来看,法、德将继续努力扮演一体化进程“火车头”的角色,英国仍将持保留态度。在欧盟已经扩大到27国的情况下,法、德恐怕难以像在欧共体时期一样发挥领袖作用,各国要在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将非常困难,欧洲一体化进程短期内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欧美关系似暖还寒
施罗德和希拉克执政时期,美欧关系因伊拉克战争发生破裂,美国还把欧洲划分为“老欧洲”和“新欧洲”。默克尔和萨科齐与其前任不同,都可以说是“大西洋派”,积极主张修补美欧关系。
默克尔一上台就对美表现出积极姿态,与布什互访频繁,在反恐和防扩散等问题上积极配合美国。默克尔还利用德国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机会,积极推动美欧建立跨大西洋共同市场。
在竞选期间,萨科齐就对美国伸出橄榄枝,对自己的亲美立场不加掩饰,表示法国是美国“可以信赖的朋友”,在胜选后的庆功会上还唱起英文歌。
但是,法、德在修复与美关系的同时,外交政策上仍将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不会对美国惟命是从。尤其是法国,其外交政策传统上就与美保持一定距离。萨科奇曾表示,友好并不意味顺从,法国不会做美国的仆人。默克尔任总理后,也曾就关塔那摩监狱、“黑狱”等问题对美国提出批评。
有意思的是,在法、德修复与美关系的同时,英国则可能与美国拉开距离。据英国媒体报道,预计布朗正式出任首相100天内,就会修改英国政府的伊拉克政策,甚至从伊拉克撤军。此消息未必属实,但布朗在对美态度上不如布莱尔积极是有可能的。
布朗调整对美政策并非针对美国,而是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英国工党政府跟随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民众强烈不满,反对党保守党的支持率已经超过工党。布朗上台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将是重新赢得选民信任,赢得2009年大选。为此,与英国民众反感的布什政府拉开一定距离,是布朗争取选民支持的必然选择。
对华政策将呈现“两面性”
近年来,中国和欧洲都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地区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而欧盟竞争力显著下滑,受到全球化的严重冲击。两者自身的变化也必然带来双方关系的调整,2006年10月,欧盟发表了新的对华政策文件,在肯定中国发展给欧洲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对中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尽管欧洲国家在对华态度上不尽相同,这一政策文件还是在总体上体现了欧洲的主流意见。欧洲新一代政治领袖预计将沿袭这一文件的基本思路处理对华关系。
欧盟未来对华政策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极为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欧洲非常有诱惑力,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2723亿美元。除经济因素外,欧盟在环保、保障能源安全、防扩散等国际问题上,都需要与中国合作。
其二,欧盟对中国的要求将不断增加。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欧洲也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如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等。德国是今年八国峰会轮值主席国,德国政府为此次峰会设定的议题,如能源供应、经济失衡、知识产权保护等,似乎都与中国有关。(编辑:赵利根)
“骷髅旗”阴影笼罩非洲之角本刊驻内罗毕记者 赵卓昀
5月中旬,一艘中国台湾渔船和两艘载有10名中国船员的韩国渔船在索马里沿海被海盗劫持。这一事件再次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索马里这个饱经战乱的非洲之角国家,以及它那长达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
海盗活动已成“产业”
从地图上看,索马里半岛如同一个尖角,从非洲东海岸直插入印度洋。作为非洲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索马里扼守着连接红海与印度洋的通道,通过苏伊士运河在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航行的船只都不得不经过这一海域。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索马里军阀以“保护索马里海洋权益”为名,组建了几个海上武装组织。起初,他们还主要是对付那些在索马里领海或近海专属经济区内捕鱼或倾倒有毒物质的船只。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劫持外国船只和船员并以此勒索赎金,是一项回报丰厚的“产业”。此后,海盗活动日趋猖獗。
与很多人头脑中挂着骷髅旗、戴着船长帽、蒙着皮眼罩的“传统海盗”形象不同,索马里海盗其实就是上了船的地面武装人员。但比传统海盗更可怕的是,他们是用现代武器和电子装备武装起来的。
据肯尼亚“海员援助组织”负责人安德鲁·穆万古拉介绍,索马里海盗每次作案通常出动3艘左右快艇,每艘载有6到10名武装人员,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AK47突击步枪和火箭筒。他们在靠近目标船只后,以武力相威胁,然后登船控制住船员,并将船只驶往偏僻海域。
肆无忌惮防不胜防
国际海事局把索马里沿海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之一”,并建议所有不以索马里为目的地的船只在经过这一地区时,至少与海岸线保持75海里以上的距离,最好是保持200海里以上。
不过,事实证明,200海里的距离仍然不够安全。这次出事的韩国渔船,据说就是在距离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约210海里的海域遭到劫持的。
海上不安全,港口情况总该好点吧?也一样不安全。今年4月2日,印度籍货船“尼玛图拉”号正准备在摩加迪沙港口靠岸,卸下船上的900吨货物。这时,大约10名武装海盗乘快艇迅速靠近货轮,劫持了船只和14名船员。5月25日,又有一艘印度帆船在摩加迪沙港附近被劫持。光天化日之下,海盗敢于在一国首都的港口外劫船,除了索马里,世界上可能找不出别的地方。
从以往的一些案例来看,索马里海盗通常只为求财,不会伤害船员。他们会在劫持船只后与船主联系,然后通过信得过的中间人进行谈判,最终就赎金数额达成一致,然后交钱放人。
赎金数额经常差别很大:多的如2006年韩国渔船“东源628”号,据美联社报道,船主交了80万美元;少的如今年4月一艘印度籍货船,据租用该船的索马里商人说,船主交了4.5万美元。
而勒索来的赎金除了供海盗们挥霍外,一个主要用途就是采购军火。
政局动荡是祸根
十多年来,索马里海盗一直横行海上,似乎无人能管。但事实上,他们确曾被迫“安分守己”过不长的一段时间,那就是在2006年下半年。
2006年,索马里军阀混战的局面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一支名为“伊斯兰法院联盟”的教派武装迅速崛起。到这一年年中,该武装已经击溃所有军阀,基本控制了索马里中部和南部地区,并在各地推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
教派武装领导人认为,海盗行为违背了伊斯兰教义,因此展开严厉打击。2006年8月中旬,教派武装夺取了海盗的大本营———位于摩加迪沙以北大约400多公里的海滨城镇哈拉代雷,海盗们四散奔逃,此后偃旗息鼓了几个月。
去年年底,埃塞俄比亚出兵索马里,帮助索过渡政府击败教派武装。此后,双方在摩加迪沙展开激战。海盗趁局势动荡,于今年2月开始在哈拉代雷重新集结,索马里沿海再度成为海盗的天下。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打击海盗活动,首先还是需要在索马里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有效控制全国各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带。但从目前来看,索过渡政府短期内仍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首都摩加迪沙的稳定上,其尚未成形的军警部队还没有能力顾及海盗问题。
(编辑:赵利根)
半月谈2007年第11期目录报道反馈接受舆论监督,安徽省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半月评论赞袁隆平自主创新的精神迎接十七大宏观调控彰显中央驾驭市场经济高超艺术本刊特稿权威专家把脉当前经济热点村干部考“官”实录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思路篇:江苏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谈:“爱心城市”的经营之道实践篇:满城尽开“爱心花”
思路篇:河南兰考县委书记黄道功谈:干群恳谈谈出和谐实践篇:别开生面的恳谈会校园话题教科书该不该循环利用专题报道海峡见证两岸交流情两岸交流再现“春潮”
台胞亲历的交流故事政治观察重庆:风正帆悬十年行
“挺起不屈的脊梁”
公务员有了“紧箍咒”
官员“开博”彰显“电子民主”
未成年人保护法:为青少年撑起一片“蓝天”
经济纵横关停、限批:?环保执法痛击“三高一低”
“黄金水道”大“提深”
股票交易印花税为何上调
科教师范生免费教育起航考务之窗高自考时事复习题网络课件助你学习考试谈天说地对假政绩干部要严惩
让公务旅游潜规则曝光建设新农村民心工程在阳光下延伸百事咨询打官司可以免交费用吗储蓄所撤销了,存款如何取读者之页谁来喝口我的家乡水新闻热线上游铁矿排污忙? 下游百姓遭了殃
军事天地战略导弹“守护神”
第三军医大学:为何能六次摘桂冠国际时事欧洲政坛新“三剑客”
“骷髅旗”阴影笼罩非洲之角
世界银行:美欧之争争什么哈里王子从军记小测验信息广场国内外半月大事接受舆论监督,安徽省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本刊记者 程士华
本刊在今年第6期以《太湖县,部分学校还在乱收费》为题,报道了安徽省太湖县部分学校存在的乱收费现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和安徽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太湖县教育局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县范围内排查摸底,迅速清退违规收取的费用,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据太湖县委工作人员介绍,3月29日,太湖县成立由物价局牵头,纠风办、教育局、外宣办等部门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对全县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2007年春季执行国家收费政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顶风违纪的,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调查组要求刘畈、九田等中学立即全部清退平时考试费、期末统考费等违规收取的费用6万多元。同时,严肃追究刘畈中学、县教育局有关人员的责任,分别给予撤职、记过等处分。
本刊记者接到了多名学生及家长反馈太湖县积极查处教育乱收费的电话。他们高兴地对记者说,学校退还了100多元钱,连上个学期的考试费、信息费等一些多收的费用都清退了。一些初三学生的家长在欣喜的同时,也希望教育乱收费的查处不要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希望相关部门以后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对山区中小学校的投入。
据安徽省物价局工作人员介绍,安徽省物价局要求各地物价部门对本地区的教育收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纠正教育乱收费问题,全面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收费都要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范围、计费单位、投诉电话、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收费的政策和减免收费的学生名单等。安徽省物价局在4月初重申,义务教育阶段,除向学生收取课本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住宿费、借读生的借读费(农村学校不得收取)外,严禁学校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宏观调控彰显中央驾驭市场经济高超艺术本刊记者 颜彦
2003年下半年,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大幕拉开。调控政策出台不久,在有人不理解、困惑甚至牢骚满腹时,绍兴市委提出的“倒逼机遇观”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压力和动力,宏观形势及调控政策的新变化将“逼迫”大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谁先抓住这个机遇谁就在发展中赢得先机并赢得未来。“倒逼机遇观”是地方党委、政府对中央宏观调控深刻领悟和把握后作出的准确判断。在此基础上,绍兴市出台了新的产业导向目录,鼓励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绍兴只是浙江的一个缩影。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浙江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以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置换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从而使得资源发挥更大效益。用“倒逼”的“苦”,换来了发展的“甜”。2004年,浙江工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29.7%,而万元能耗却比上一年下降10.7%。随着时间推移,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严酷的现实,使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始意识到,新一轮宏观调控无疑是一个引发“效能革命”的历史性机遇。
4年来的实践显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态势。这一成就来之不易,应该归功于宏观调控。正是党中央、国务院牢牢驾驭经济全局,引领着中国经济巨轮沿着正确的航道稳健前行。?
新挑战、新认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中央审时度势,冷静抉择,牢牢驾驭经济全局;本轮宏观调控,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场新考验:中国人均GDP已跨入1000美元的门槛,这一新的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更复杂、更突出……
2003年以来,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但“四高一多”(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路子再也不能走下去了。特别是2004年初,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等势头已经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种利益关系和各种参数变量越来越复杂。在这轮投资热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重要力量。而在各地经济增长中,也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和合理因素并存的现象。
复杂的局面带来了认识上的分歧:有人认为,既然是市场经济了,就应该让市场机制自动发挥调节作用,没有必要再进行调控;有人认为,经济尚未过热,通胀没有出现,调控会不会影响增长?
究竟要不要调控?怎么调控?正是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果断作出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
事实上,早在200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了清醒判断。会议强调,愈是形势好,我们愈要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
2004年4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会议明确指出,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
2004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经济形势。一系列内容实、力度大的调控政策接连出台。
2004年的春天,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受到严肃查处。铁本事件在全国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成为各级干部思考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经济增长出现周期性变化和波动总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经济持续增长时间的长短和波动程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市场因素,也取决于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政府的调控。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认为,我国以往经济波动中经常出现的“大起大落”,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经济波动规律,没有及时防止“大起”,而是等到经济陷于全面过热而难以为继时,才不得不进行被动调整。
实践越来越清晰地传达了这一点———宏观调控将贯穿于市场经济的全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根据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宏观调控会有不同的政策取向、操作步骤、松紧力度和实施重点。
新探索、新经验:宏观调控六大基本经验凸显了中央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超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过程,实质是加深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我国经济总量的放大和结构、体制、增长方式问题的凸显,要求我们既要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又要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这就对宏观调控提出了很高要求。
实践证明,这是一次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特色鲜明的宏观调控。几年的宏观调控实践,我们汲取了一些弥足珍贵的经验:
———在时机上,是见微知著,主动调控。
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分行业出现局部过热时,中央就适时、适度地进行主动调控。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评价说,见事快、动手早;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然,是这次宏观调控的重要特点,也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效果的重要原因。
2005年上半年,针对房地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比较集中的宏观调控,又一次防止了局部问题转为全局问题,进一步延长了经济周期在适度高位的运行。
2006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在火热的投资和充裕的资金推动下,经济增长可能由偏快转向过热。技巧日臻成熟的调控及早出台,适度微调,多次“点刹”,较好地控制了经济运行的“加速度”。
———在目标任务上,是总量调控、结构调控和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
现实中,往往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出现总量失衡问题,总量失衡实际上是结构失调的表现,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结构问题。
通过粗放扩张追求GDP高速增长,是近年经济生活中三个“过”的根源,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这三个“过”是相互联系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卓元对此有过精辟形象的描述———投资增速过快,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而消费需求是相对稳定的,生产的大量产品就要出口,造成外贸顺差过大;顺差过大,一结汇,央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央行被迫大量投放基础货币(因无法用票据等完全对冲掉),造成流动性泛滥;货币过多使贷款猛增,刺激投资增加……如此循环往复。
———在实施原则上,不是全面紧缩,而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急刹车”,不“一刀切”。
一方面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盲目发展,另一方面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普照在农业、教育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我们迎来了一个历史性转向。2005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这无疑是今后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动作”,表明党和政府已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在节奏上,是渐进式的,由未雨绸缪、冷静观察到温和预警、适度微调,再到适时加大力度,对看准了的问题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
灵活多次“点刹”的艺术集中体现在金融调控上。央行近年来多次动用相关货币政策工具,2006年至今已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调整人民币基准利率,每次调整幅度都不大。小步渐进,而不是“急刹车”,在矛盾和问题还不是很严重时进行多次微调。
———在手段上,多手用力,既重视用经济、法律手段,也适当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
除了采用货币政策等调控手段外,这次宏观调控手段更加多元化,增添了很多新的元素,从金融领域向土地、资源节约等领域拓展,通过政策的组合作用提高了调控的有效性。
行政手段在这次调控中也有所创新。征地、环评和项目审核程序执行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宏观调控的成效。2006年宏观调控的关键词之一就是“项目清理”。2007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启用“区域限批”政策,这是环保部门近30年来首次启用的行政惩罚手段。
200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严肃查处了违规建设的内蒙古新丰电厂项目,并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予以通报批评。此前,中国罕有省级政府因执行中央政令不力而被通报批评的情形,这充分反映出中央确保宏观调控政令畅通的坚定决心。
———在保障上,坚持标本兼治,深化改革。
宏观调控措施和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是密切配合,相得益彰。2004年调控之风劲吹之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相继推出。这两项改革,其基本精神都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传统观念,调控时期推出这样的改革是不可思议的。这确实需要巨大的气魄和胆略,充分体现了中央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和信心。
改革的号角已然吹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有了重大进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愈趋深化,电信、民航、电力等行业引入竞争打破垄断,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改革开始试水,外资并购新规开启利用外资战略调整序幕,“区域限批”、“构建五大督查中心”等使污染减排这一约束性指标真正硬起来,投资、金融、财税、外贸、证券、社保等各项改革整体有序进行……
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好”字做文章,切实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
今年一季度的高增长奠定了全年中国经济运行基调。实实在在的成效,印证了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并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
但仍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值得我们警醒,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的趋势有所加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反弹压力,贸易顺差继续增加,流动性依然偏多,在此背后潜藏的是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
由此,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轮宏观调控最鲜明的特色、最深刻的目的,以及留给我们最重大的启示即在于:不是就调控而调控,而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道路的变革,增长方式的转换和前进模式的调整。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重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近些年来经济过热苗头一再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GDP最大化,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粗放扩张。在某种意义上讲,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调控地方政府盲目扩张的行为。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重在强化利益协调功能。调控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执政党和政府能否自觉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要从全局出发,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既考虑全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又兼顾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特别是照顾困难群众的利益。
我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试图单独解决某一个问题不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反而会使矛盾在不良循环链中进一步积累。应该注意调控政策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别性,使各种调控政策相互配合、协同运作,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发挥作用,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整体效能。(编辑:王永前)
思路篇:
江苏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谈:“爱心城市”的经营之道
素有长寿之乡美誉的如皋市,近年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三项指标增幅均位居整个南通市首位。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如皋的社会发展也亮点频现。从被世人称道的“爱心邮路”到惠及百姓的“爱心基金”,再到为市民广泛赞誉的“爱心超市”,都为和谐温馨的如皋勾勒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在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进步,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老百姓,因此我们果断提出了“建设爱心城市,构建和谐如皋”这一紧贴时代的命题。
? 1998年至今,如皋市邮政局137名乡村邮递员在肩负繁重的邮政服务的同时,用真情真爱帮扶了216名农村孤寡老人,走出了一条温暖如春、温情如水的“爱心邮路”。此后,为将爱心接力下去,如皋又大胆提出建设“爱心城市”。
? 陈惠娟说,打造“爱心城市”,构建和谐如皋,不能只是口头上说的,要有实实在在的动作。如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着力推出了三项立足全市的“爱心工程”。
? ———设立“爱心基金”。根据自愿原则,经过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踊跃捐赠,在全市设立“送温暖、献爱心”基金。
? ———开展帮扶活动。如皋市最大限度地利用并放大各镇、各部门的“爱心资源”优势,发挥“爱心邮路”示范辐射效应,积极推进“双帮”工程、“绿色救助通道”工程、“1+1扶孤助学”活动等。
? ———深化系列创建。为保持创建的一体化,如皋市将“爱心城市”创建与和谐行业、和谐机关、和谐社区等和谐创建,以及文明城市、文明窗口、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任务上统筹安排,在载体上共建共用。
如何使全社会的“爱心”行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爱心城市”建设形成机制、走向长效?陈惠娟说:“要放大‘爱心城市’的效应,提升‘爱心’内涵,没有考核、评比、奖励等措施不行。”如皋市决定,每年年终,由市文明办牵头,对各镇、各部门年内开展“建设爱心城市、构建和谐如皋”活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作出客观评价,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布,对得分高的进行表彰,对得分低的进行通报。(编辑:孙爱东)
实践篇:
满城尽开“爱心花”
本刊记者 王骏勇
一条条“爱心邮路”,一笔笔“爱心募捐”,一个个“爱心超市”……如今,在长寿之乡如皋,“爱心”已经成为百姓见得最多、谈得最多、感受最多的词语。
“爱心邮路”:137名乡村邮递员的爱心之旅
1998年11月的一天,如皋城西邮政支局接到一次特殊的“上访”。鹿门村村主任找到邮政支局局长,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全村村民请求你们,无论如何要留下老陈,继续跑我们那条邮路,工资哪怕由我们出!”
? 原来,全国邮电劳模陈昭斌从1991年起就开始照顾邮路上一些孤寡老人,帮助料理家务,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久而久之,与这些老人结下了深厚情谊。一听说老陈要调往其他邮路工作,曾受到照顾的石老太便跑到村主任家,请求其向邮局领导说情,无论如何也要把老陈留下来,而其他村民也有相同的愿望。于是,村主任便带着全村人的嘱托来到邮局“上访”。
? 然而,正是这次“上访”宣告了如皋“爱心邮路”的诞生。
从1998年至今,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如皋市邮政局的137名乡村邮递员,在处理好日常邮政业务的同时,用真情帮扶了216名孤寡老人。他们为老人们扛煤气罐、买米、买药、收拾屋子,没事的时候就陪老人拉家常。记者在如皋邮政局看到,每一个邮递员都建立了帮扶台账,每位老人住哪里,身体如何,生日是哪天等等,都记得一清二楚。
? 如皋市邮政局局长王飞云说:“每逢天气不好、老人生病或过生日,邮递员们一定要上门看看。帮扶老人,不是比谁给钱多,最主要是给他们精神上的慰藉,逢年过节,买点东西上门,几盒月饼,哪怕就是几瓶风油精,老人也感到温暖得不得了。”8年多时间,每个邮递员走过20万公里,相当于每人每年走完两个“长征”。然而,“爱心邮路”又不可计量,因为,这条路已通向216位老人的心灵深处。
“爱心基金”:将爱心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2006年的一天,如皋市国土局一名工作人员在基层走访慰问时,偶然得知被帮扶户家里正在上大学的女儿无钱治病,一天只吃两顿饭的情况,立即找到市扶贫解困爱心基金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当天下午就送来了2000元现金。
? 这只是如皋市“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一个极小的个案。在如皋,慈善机构专门设立了“爱心基金”,给那些急需钱用的困难家庭以解燃眉之急。
? 2007年春节前夕,如皋全市上下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送温暖献爱心慈善募捐活动,一周多时间就募集到善款541万元。对募集所得“爱心基金”,如皋市实行统一管理,缴入市慈善会账户,做到专款专用,重点用于救助城镇低保户、特困职工、农村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和伤残家庭等困难群众。依托“爱心基金”等保障措施,如皋市委、市政府向145万如皋人民作出了“三有四保”的庄严承诺:“让每个城乡居民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确保每个困难家庭子女都有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患病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确保诉讼困难的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如今,“爱心基金”得到了被资助对象的广泛赞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爱心超市”:存取爱心的地方
宽敞明亮的大厅,摆放整齐的柜台,琳琅满目的货品,清楚明晰的台账……如果不是货物稍显陈旧,你肯定以为这就是一个真实的生活超市。
? 其实,这是一个接受爱心捐赠并向困难群众发放受赠物品的“爱心超市”。
? 4月17日上午,桃园镇“爱心超市”开张。200多平方米的超市内,摆放着26张崭新的柜台,衣、帽、鞋、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肥皂、毛巾等日用品,图书等文化用品,应有尽有。
在超市的接受捐赠簿上,记者看到这样的记载:华建职业学校,4月16日已捐30件衣服、现金1000元;5月15日,又捐衣服61件……开业一个多月来,超市共接受现金8万多元、衣服1900件、粮食5000多斤、图书700册。
家住天堡村的石照林老人,今年68岁,患有胃癌,老伴有高血压,儿媳妇患有精神病,孙子上中学,全家就靠儿子每月900元的收入。而今,他家在政府和爱心超市的资助下渡过了难关。5月17日,他又被安排到超市里拿了一条毛巾、一个面盆、一双鞋、4件衣服、一桶油和10斤大米。
? “政府出钱帮我治好了胃癌,现在又不要钱让我拿东西,这样的政府好啊!”老人一面抬起脚让大家看那双六成新的鳄鱼牌皮鞋,一面不住地赞叹。(编辑:孙爱东)
思路篇:
河南兰考县委书记黄道功谈:干群恳谈谈出和谐周玮
河南省兰考县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生前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不久前,一则关于兰考开展干群恳谈的消息引起了各界关注。为什么开展干群恳谈活动?是如何开展的?产生了什么效果?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兰考。
中共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黄道功在接受采访时说,焦裕禄精神像一簇永不熄灭的火焰,像一座巍峨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兰考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焦裕禄同志逝世40多年来,兰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兰考在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和干部作风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就是要通过干群恳谈这种形式把焦裕禄精神体现在行动上,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引领全县人民走上富裕道路,过上幸福生活。
针对如何开展好干群恳谈活动,黄道功强调,一是要在深入上下工夫。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当年,焦裕禄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要亲自掂一掂“三害”的分量,查风口、探流沙、看水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总结出了治理方案。今天,面对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繁重任务,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多走出机关,多深入一线,到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要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带着感情深入群众,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群众呼声,倾听群众意见,对群众的情况做到“知底、知情、知心”,防止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等“走过场”现象;要少说那些官话、套话,多说一些真话、实话、掏心窝子的话,拉近与群众的感情和距离。
二是要在求实效上做文章。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是开展干群恳谈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假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仅仅是记得认真,听得仔细,而没有结果,群众就会对我们失去信任,就不会同我们交心。因此,我们要通过办好一件一件的实事、解决好一个一个的问题来聚民心、得民心、稳民心,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干群恳谈带来的实际效果。
三是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求突破。黄道功说,为了使干群恳谈走向经常化、制度化,避免出现“一阵风”现象,县委将注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制度上保障。二是形式上多样。通过设立恳谈接待室,建立恳谈接待日,开通恳谈热线,发放民情恳谈连心卡等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干群恳谈活动。三是从成果上检验。实行干群恳谈承诺制、限期办结制,形成“征求意见─解决问题─反馈情况─再征求意见─再解决问题─再反馈情况”的格局。(编辑:孙爱东)
实践篇:
别开生面的恳谈会李继平 张新胜
2006年,兰考县委在全县开展了以“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听民声、集民智、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干群恳谈活动。恳谈活动开始之初,有不少群众和干部对这项活动持怀疑态度,认为是“花架子”、“走过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欣喜地发现,这次恳谈还真是不一样,干部的作风变了,群众的问题也解决了。
县委书记与李寨群众“面对面”
2006年11月29日下午,李寨村村委大院里热闹起来。“这个就是县委书记黄道功。”群众议论起来。“老乡们好!”还没坐定,黄道功先和大伙打招呼。介绍完今天会议的主题后,黄道功说:“我们今天只说问题,讲实话,不吹捧,请大家积极发言。”一场普通的干群恳谈会开始了。
? “我先说,”一位村民代表站起来,“李寨这个村地处黄河故道,农田灌溉和排涝问题严重,不解决这些问题,说啥也白搭。”黄道功边听边和坐在身边的仪封乡党委书记黄爱宝沟通:“原因在哪儿,有这么严重吗?”黄爱宝说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开挖河道、打机井都需要资金,乡里也做过努力,效果不太明显。
? 此时,黄道功让工作人员拨通县水利局局长的电话,要求他们拿方案。“老乡啊,咱正在想办法,争取明年开春把问题解决,中不中?”“中!”大家齐声说。
? “黄书记,我不是这个村里的人,今天刚好赶上这个会,给你说个事,咋样?”一位外村姓董的老乡说。“你说吧!”黄道功点点头。“我前一段时间在新疆打工,包工头欠了我几千块的工钱,想尽了办法,也要不回来,你看咋办?”“你给咱县劳动保障部门说了吗?”黄道功问。“没有,我不知道该找谁。”黄道功进一步解释:“你明天到县劳动保障局,我再打个招呼,他们会给你讨个说法,行不行?”
? 时间过去近3个小时,黄道功边记录边给群众解释。他最后说:“大家今天提的问题都是与咱老百姓相关的事,我们回去都要一一落实,请大家放心,哪一件事都会有结果。”会场上响起了阵阵掌声。
恳谈“谈”出了幸福路
2006年10月4日,夜幕即将降临,兰考县城关镇幸福路上,吃过晚饭的居民走出家门,聚在路上海侃,孩子们也找到了撒欢的好去处,尽情追逐嬉戏。
? 过去,幸福路是兰考县城车站路西段的一条小道。20多年来,因年久失修和交通功能降低,幸福路并没给周围的群众带来多少幸福。临路居民王永启介绍说:“幸福路不叫路,常年积水,遍地垃圾,行路极不方便,每逢雨季,群众苦不堪言。”
? 针对幸福路上群众的生活问题,兰考县委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到城关镇幸福路街道开展恳谈活动,就群众提出的垃圾存放、自来水管道维修、道路设置减速装置等问题,当场责成城管、城建、公安等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并详细听取了居民的意见。
于是,县里经过多方努力,筹集资金,重修幸福路被列入计划。如今,排水道、绿化树木及路灯将幸福路装扮得干净整洁,一条宽敞明亮的幸福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一场别开生面的县委常委会
2006年11月23日,兰考县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常委(扩大)会,50多家民营企业的厂长、经理首次走进县委常委会议室和县四大班子成员当面对话,畅谈心声。
兰考县兴牧肉联厂经理李振西提起当天开会的情景,兴奋之情至今还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我们做民营企业的能共同和四大班子一起开会,有啥委屈当面说,甚至有啥不满的地方当面指责,原来想也没想过。”5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一个刚说罢,另一个马上接过话茬,一共提出关于道路、用电、用工、资金等方面的问题24个。
黄道功在会上说,发展工业经济是兰考振兴的希望所在,解决企业发展的困难,就是促进兰考经济发展,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一周内必须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半月内要给一个明确的答复,7日内召开常委(扩大)会,专题听取每个问题的解决情况,谁走过场,谁就是阻碍兰考发展。
永昌集团董事长王永昌说:“恳谈活动的开展,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我和领导共用一张桌子,不仅是距离近了,更重要的是心与心贴得更近了。”
教科书该不该循环利用
我国每年生产中小学生教科书所需的纸张,需要砍伐900多万棵大树。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教科书该不该循环利用的答案似乎越来越明晰。绝大多数读者都十分赞成教科书循环利用,但同时也有部分读者担心使用旧教材会让学生健康受到影响。然而正如一位读者在来信中所说,“无论如何,砍伐这么多大树造书、用上一个学期就丢掉的现象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在节约的同时,又避免同学们所担心的种种问题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大家的高见。 (编辑:王秀真 苏娅)
学生论坛要有选择地进行
教科书循环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爱护书本的好习惯。除卫生问题外,对于哪些教科书可以循环利用,也应当进行仔细选择。
我认为,有些科目的教科书不可以循环利用,如语文等。因为这类书上通常都有学生大量的笔记。有些科目的教科书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如美术、音乐等。因为这类教材上往往没有太多的习题,学生也很少需要在书上记笔记,把这些教科书循环利用起来未尝不可。
我是一名学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通常一个学期下来,我的美术书、音乐书等仍有九成新。留在家里占地方,当成废纸卖掉又觉得实在太可惜。如果教科书可以循环利用,那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上海市嘉定一中 任丹妮好点子胜过循环利用
作为学生,我们几乎每天都与教科书打交道。正因为如此,我不赞成教科书循环利用。
我现在读初三,正在复习迎考,整个初中三年的每一本书对我都很重要。如果它们被低年级的同学拿去“循环利用”,那么我将会失去一些得力的“助手”。我认为,对于学生,从小学开始,重要的教科书都应该保留。小时候它们会是巩固知识的好帮手,长大了,看着它们还可以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无论如何,都是一种纪念。
其实,对于节约纸张、保护资源来说,一些好点子的作用可能胜过循环利用教科书。比如,教科书上的插图可以缩小或减少;可以在排版上下点工夫,上下左右的空白不用留那么多,这样就可以省下一些纸张。当然,像音乐、美术、劳技等教科书,不需要经常复习,知识连续性也不强,完全可以拿来循环利用。
浙江省湖州市港湖花园 沈群一举两得的好事
我见过不少西方国家的课本,它们的扉页上都有一个表格,上面填有历届课本使用者的姓名,有的书上签名竟达四五个之多。但尽管经过数人使用,历经数个学期,这些课本上依然没有乱写乱画的痕迹,也很少有损坏的地方。
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实行这种课本再利用的制度,不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建立“使用记录”,提高学生爱护书本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习惯,实在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辽宁省沈阳市 张路这对于大山里的孩子特别重要
我是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学生。在我们那个地方,不少学生的家里都很困难。于是,有的学校就想出一种方法,即学校不再为买不起书的学生订新教材,而是由学生自己准备。这样,那些前几届学生的课本就显得尤为珍贵,不少学生就是靠着这些书本继续自己艰苦的求学之路,并最终走出大山的。现在在大学,我的很多选修课课本也是向师兄师姐借的,这些书对他们来说用处已不大,但对我来说,却可以节省下不少费用。我深受教材循环利用之益,也希望这种方法能够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河北省保定市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叶峰过来人语我亲历的教科书循环利用四川省成都市青龙场勘探开发研究院 赵海燕
教科书该不该循环利用?我是持赞成观点的。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些书还能够用,是完整的,而且能够和当时的学习内容相符。
记得当年我在乡下读书的时候,许多同学常常买不起教科书。因为我的父亲是老师,所以上门借教材的人特别多。这是我最早见到的书籍循环利用了。后来,我到了县城读书,发现这里流行另外一种教科书循环利用方法,那就是所谓的“旧书摊”。有的人是因为买不起新教材,有的人是因为新书没到但想提前预习,于是很多人就去旧书摊上买。这些书看上去大都有六七成新,都是学生用完后,当废品卖给回收站的。这些书,大多几毛钱就可以买上一本。
现在情况不同了,有的家长认为不差那几十块钱,不愿意孩子读旧书,不卫生,但我觉得这不是几十块钱的问题。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纸张的习惯,为保护环境作贡献。而且,关于卫生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学校可以安排对旧教材统一进行消毒,打消家长的顾虑。还有的家长认为使用旧教材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我认为这也是不必要的担心。这些旧书中,大都有前一位读书者的使用痕迹,孩子从中可以学习到有用的思路,读旧书,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过程。
学生论坛我们要养成良好习惯才行作为一名高中生,就我的观察,目前进行教科书循环利用是不现实的。因为大多数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养成了随时勾画圈点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保证循环教科书的清洁卫生以及再一次使用的学习效果呢?
当然,教科书循环利用的想法还是好的。但要真正实行,我认为首先必须让学生改变在教科书上写写画画的习惯。这不仅需要学生改变学习方法,还需要老师改变教学方式。
山西省古交市西山第二高级中学 帖佳老师观点行动起来,促进教材循环利用山东省临沭县青云中学 陈鹏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对于教科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浪费现象甚感痛心,所以非常支持教科书循环利用。
但是,我认为要真正实现教科书循环利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提高循环利用的质量,那就必须保证从学生手中收回的课本比较整洁。目前,虽然一些学校已明确要求学生“不乱写、不标记、不署名”,但是由于许多作业都要求当堂完成,许多练习都要直接做到书上,因此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这就与教科书循环利用发生了冲突。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彻底改变长期形成的教学、学习习惯。至于有人担心的卫生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对课本进行消毒的方式,来避免可能带来的疾病传播。
教科书循环利用,好!
我是一名贫困山区的中学教师,从教已二十多年,当过十多年的班主任。因为许多学生经常会因为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因此,想方设法不让他们辍学,就成为我们这些老师肩上的重任。
记得非常清楚,那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个姓刘的男孩,因为家里读书的孩子多,没钱交学费,没能领上课本,只能辍学。到校收拾东西时,他来与我告别,我心里很不忍,就从上一届老师手中帮他借齐了所有课本,让他留在了学校。此后,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中专,后来还成了小有名气的水电专家。
接触过那么多辍学的孩子,我们这些教师无不对“教科书循环利用”举双手赞成。贫困山区还有不少特困家庭,如今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孩子的课本费虽然解决了,但上届学生手中的不少学习辅导资料仍然可以用,这对那些贫困学生来说,依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书,值得循环利用。
另外,我希望那些编教材的专家,不要不断地今年改动几处,明年增删几课,否则,这个“循环利用”就是有心也难实现。
家长谈心谁来使用这些挺新的教材
孩子已经上大学了,他以前用过的书在家里挤满了好几个大箱子。几年前,为了不使这些东西白白浪费掉,我打算把一些教材、教辅分给邻居家的孩子们,为的是让他们能节省一点开支。可孩子们的家长对我说,其实也省不了钱,因为学校把书费全都收上去了,不买教材是不行的。我看着那些旧书,很是无奈,总是想:买这些教材时花了那么多钱,现在,有些还挺新的,但也只能当废品按斤卖掉,多可惜呀!要是能循环利用就好了。
教材循环利用,不仅能节约宝贵的森林资源,保护环境,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样,当他们成为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时,必然会对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讲武城镇南营村 张九生旁观者言利国利民,值得提倡
湖南省武冈市国土局 肖坤英我认为,教科书循环利用应该大力提倡。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一是为国家节省大量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环境;二是减轻广大学生家庭的负担。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循环利用教科书,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节约的种子,于无形中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当然,对于循环利用教科书,我们当中不少人会存有疑虑:这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效果甚至产生卫生问题?诸如此类的疑问,不能说没有道理,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我认为,最重要的首先是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循环利用教科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改变教科书只使用一次的观念,培养爱护教科书的教学、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教科书循环利用才能步入正轨,人们所担心的那些问题也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观点集萃我是一名初中教师,我发现语文课本的课文和注释,几乎年年有变动;政治、历史,一会儿“苏教版”、“人教版”,一会儿,北师大版”。升初二的学生,旧书不能给初一学生用,升初三的学生的旧书也不能给初二学生用,这都是因为教材“变脸”太频繁。
———江苏省兴化大营中学 陈新洲
我认为对教材中出现的略微变动,可以通过发行修订页的方式加以解决。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李霞
教科书循环利用,关键是要真正行动起来,而不仅仅是喊口号。可以先选择一些学校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社会加以推广。
———贵州省瓮安县老坟嘴学校倪祖俊
当前好多学校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学校,虽说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也开设了音乐、美术等课程,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致使这些课程难以开起来,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音乐、美术课本被束之高阁,到学期结束,基本还完好无损。在这种情况下,一级级的学生还要重新发新课本,实在是一种浪费。
———河北省高阳县北沙中学闫先君编者按:
两年前的4月、5月、7月间,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主席相继访问大陆,胡锦涛总书记分别与他们举行会谈、会见,并达成了坚持“九二共识”、共同谋求两岸和平双赢、追求中华民族振兴的多项共识,建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新架构。随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亲民党等一道,积极努力推动落实各项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两岸交流再现“春潮”
———“党对党”共识落实大盘点本刊记者 张勇大陆三次推出48项惠台政策措施
以国共两党为例,两年来,两党坚持不懈地履行着对两岸同胞的共同承诺,推动解决了很多涉及两岸民众权益的实际问题,广大台湾商人、农民、学生普遍受益。
2006年4月至今年4月底,大陆借助3次举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之机,推出了48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其中包括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认可台湾高校学历、鼓励两岸扩大农业合作领域、欢迎台湾地区高校招收大陆学生、鼓励台湾相关企业直接投资参与大陆的有关建设等……这些惠及广大台湾同胞根本利益的新举措,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与拥护。
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些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一个积极有为的政党来说,为促进两岸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两岸人民的托付。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没有辜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两岸交流“以民为本”渐入佳境,7大方面合作出现突破进展
2005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台方针政策的内涵,对于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2006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又提出了“四点建议”,进而强调: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主张,反映了两岸同胞的愿望,指明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
在大力推动两岸交流的同时,大陆方面非常关注解决台湾同胞所关心的一些切身利益问题,积极落实祖国大陆向台湾同胞所作出的各项承诺,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走向范围更广、层次更高、关系更紧密的全方位发展“佳境”。
两年来,两岸合作在贸易、投资、农业、金融、“三通”、教育和医疗7大方面出现一些突破进展。
———2006年全年,两岸间接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1078.5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207.4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大陆自台湾进口87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6%。截至2006年底,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突破6000亿美元,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2006年,大陆方面共批准台资项目3752项,合同资金113.4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1.4亿美元;同年台湾居民来大陆突破440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突破20万人次。从今年5月15日起,在原有开放8个口岸台胞签注点的基础上,大陆又增开了广州、青岛、武汉等3个台胞签注点,往来于海峡两岸的广大台湾同胞获得了更大便利。
———“农业热”堪称近年来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热点。仅去年10月在厦门举办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览暨项目推介会,就签约农业合作项目500多个,实际签约金额286亿元人民币……通过国共两党交流平台,大陆继对台湾部分水果实行“零关税”后,今年5月又开放了11种“零关税”蔬菜。祖国大陆为照顾台湾农民利益,近年两次紧急采购共500吨台湾滞销香蕉,帮助台湾农民摆脱了卖难困境。
———两岸金融交流合作近年来不断升温。目前,祖国大陆银行纷纷出台了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融资便利政策,大陆台资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据悉,国家开发银行和华夏银行已分别为台资企业提供300亿元和200亿元人民币融资支持。随着大陆资本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进程大大加快,至今已有4家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并有数家正在接受评审。
———在教育领域,祖国大陆对就读大陆的台湾学生实行同等收费和设立台湾大学生奖学金后,2006年又正式认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台湾高等学校的学历,开通了专门的招收台湾学生信息网站。2006年向台胞开放了报关员、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后,今年又向台湾居民开放了经济、会计、卫生、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等15类(项)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目前有关方面正在抓紧相关考试的准备工作。
———在医疗方面,祖国大陆宣布在台胞比较集中地区的医院设立固定诊区和专门门诊部,为台胞在大陆就医回台报销医疗费提供便利,欢迎和鼓励台湾医疗机构与大陆合资合作兴办医院。进一步完善已建立的两岸疫情通报与合作机制,积极落实去年与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达成的有关谅解备忘录,帮助台湾医疗卫生专家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活动。
———近年来两岸“三通”在包机和海上直航也取得新进展。在两岸春节包机不断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两岸民间航空行业组织共同努力,在客运包机节日化、专案货运包机、紧急医疗包机及特定人道包机4个方面达成共识。根据这些共识,已顺利实现2006年中秋节日包机、2007年清明节包机、数项专案货运包机及医疗救助包机。大陆有关部门不久前宣布,将陆续开放成都、杭州、南京、深圳、大连、桂林等第二批包机地点。目前,两岸有关航空公司已开始着手准备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包机,多家公司已先后公布了包机航班计划。
海上通航方面,新增福建泉州港石井港区设立对金门客运通航口岸;增设福建宁德城澳港、白马港区对金门、马祖、澎湖海上货运直航口岸。2006年5月,厦门与金门客运班轮开办两岸包裹业务,两岸渔工劳务合作也于同月恢复。2007年5月15日,福州─澎湖货运直航仪式在福州市连江县举行,实现了福建沿海与澎湖货运直航常态化。
和平发展主题更加深入民心
当前,尽管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依然严峻、复杂,但是两岸交流交往空前活跃,两岸关系朝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势头不断增强。尤为可喜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台“四点意见”以及随后提出的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主题的重要主张,已在海峡两岸深入民心。两年来,两岸同胞相互间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认识。
随着两岸交流与合作进入新阶段,特别是祖国大陆方面展现的善意、诚意,让岛内民众对大陆有了更多的正面认识,过去长期被误导而形成的对大陆的隔阂、误解、甚至敌意开始“融化”。“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台独”不符合台湾民众的利益,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的心声。
台盟福建省委副主委陈正统说:“接触了许多台湾中南部民众,包括我自己的一些台湾亲属,他们都对大陆的快速发展感到惊讶和钦佩,也认为大陆对台湾人民充满了善意。”
知名台湾问题专家杨毅周认为,事实证明,台湾主流民意是“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国共两党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受到了两岸同胞的广泛欢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共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顺应两岸同胞民心的大好事。
2007年是台湾政局演变十分关键的一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但无论遇到多少困难,祖国大陆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念不会改变,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决心不会改变,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办实事的诚意不会改变。“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台胞亲历的交流故事本刊记者 孟昭丽 许雪毅 殷丽娟
今年5月,半月谈记者特意走访了在福建、北京读书或创业的部分台湾同胞。面对记者,台湾同胞畅谈了大陆惠台政策推出后的亲身感受,讲述了他们在大陆生活的难忘经历。
“我打算在大陆就业”
在福建读书已6年的台湾学生杨才瑛,如今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块土地。她笑着说:“2008年就要毕业了,我打算在大陆就业,爸爸也希望来祖籍地福建养老。”
杨才瑛在福建师范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谈起两岸往来,她说:“第一次回家的时候我先从福州坐飞机到澳门,然后再从澳门转机台湾,早上6点就出发,到了下午4点多才到台湾。费用大约在3000多元。两岸实现‘小三通’(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海上直接往来)后,回家方便多了。”2003年以后,她每次回家直接从厦门坐船到金门转飞机到台湾,费用减少了一半。
? 2005年杨才瑛再次从台湾回到学校的时候,忽然发现“在大陆办台胞证方便多了”。杨才瑛记得:以前台湾学生来大陆读书,回家一趟,回来就需要再办理一次台胞证,如果不顺利的话,要花近10天时间。如今一次可以办1年~5年的居留签注,而且简化了程序。“对刚入学的大学生,一次性办4年居留签注,确实十分方便。”杨才瑛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两岸物流,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 杨才瑛学习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去年她获得大陆奖学金二等奖4000元,今年又获得了一等奖6000元。“这几年上学经济压力越来越小了。”杨才瑛告诉记者,2001年入学时,需要学费13000元,2004年起台湾学生缴学费和当地学生同一标准,都是3500元。“我家是普通职工家庭,大陆对台湾学生的优惠政策也给我的家庭减轻了负担。”
? 像杨才瑛这样享受到大陆对台优惠政策的台湾学生越来越多。从2006年至今,北京的清华大学共有80多名台湾学生享受奖学金,其中本科生5名,其余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陈致中,毕业于台湾“中山大学”,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后选择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告诉记者:“在美国读博士学位的费用很高,台湾的经济持续下降,很多大企业外移,就业很困难。而大陆的经济近几年呈两位数的高增长,就业机会多,我想在大陆工作。”为此,他选择了到清华大学读博,享受优惠,学费一年12000元,与大陆学生基本一样。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会会长刘泽对记者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京的台生不到100人,而目前北京在校台生1300多人,大陆在校台生已接近6000人。仅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台湾学生就有300多人,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台湾学生也有100多人,一些台湾学生毕业后选择在大陆就业。
“我是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受惠者”
,祖国大陆惠台政策不断释出善意,地方政府服务台农十分用心,这给了我们很深的感受。”46岁的茶农李志鸿是福建省漳平市(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湾农民。他告诉记者,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地方政府给予台农相当多的支持和照顾,这是打动他来大陆创业的重要原因。
漳平市(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2006年5月正式成立,目前共有台资企业30家,台商投资总额2亿元。
祖籍福建永福的李志鸿谈起创业园来滔滔不绝:“永福是福建最大的高山台地,地理条件可与台湾阿里山相媲美;高山茶是精致农业的龙头项目,经济价值很高;大陆不断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台湾良好的茶叶生产技术和茶园管理经验,加上大陆低廉的生产成本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前景令人乐观。我是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受益者。”李志鸿2004年底承包的3000亩高山茶园,2008年就能大量生产。看着茶园里的茶树不断生长,他感到很快乐。
,福建省海峡办、台办都很关心创业园的发展,有关领导多次前来视察。龙岩市、漳平市也想法设法把农业园做大做强。台农们在永福成立了联谊会,今年年初开会时大家都说,过两三年大量投产后,永福肯定能成为全国的高山茶重镇。”
李志鸿说,永福镇已成为台资个体农业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目前常住永福的台商有300多人,据我所知,还有更多的台湾茶农有意到这里发展。”他颇为骄傲地总结:“永福的良好势头反映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成功。”
“政府对台商的尊重和优待让人感动”
56岁的何希灏在福建省漳州市投资、生活近20年,现在是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福建漳州台商协会会长。他说:“不管是中央政府宣布的多项惠台政策,还是地方政府鼓励扶持台商投资的种种举措,大陆方面已经表达了相当大的诚意。”
,在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大陆能为台商做的都做了。”何希灏说,以漳州市为例,长期以来,漳州市委、市政府给了台商很大支持,2006年更专门下发《关于鼓励台商投资与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台商扩大投资领域、放宽准入经营条件、支持企业融资和开拓市场、优先保障企业用地等等,政府对台商的尊重和优待让人感动。
徐幸暄是北京金艾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2001年由台湾的文曲星公司派到北京,2005年初他在北京投资建立自己的公司。说起大陆的优惠政策,徐幸暄也有同感:“在北京做高科技的台商,可以享受‘三免两减’税收优惠政策,这样的政策是非常好的,体现了对我们台商的照顾,有利两岸的交流合作。”
何希灏说,大陆目前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央又相继出台惠台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来大陆投资的台商相当多,台资企业已有七八万家,他们发展都相当好,这与大陆作出的种种努力是分不开的。
(专题策划 / 编辑:林双川 李力)
重庆:风正帆悬十年行本刊记者 杨维成 刘亢 黄豁
1997年6月18日,晶莹的雨丝将多雾的山城洗得格外清新亮丽,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揭幕。红绸滑落的瞬间,重庆以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的新构架阔步走上全国改革发展舞台。重庆人奔走欢呼:这一天,我们等待了一个世纪。
从1891年成为中国内陆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到抗战时期的“陪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西南局”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计划单列市,重庆地位几起几落。世纪之交,随着长江经济带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和百万移民迁建,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庆被推到了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的交汇点。
栉风沐雨,10年负重。当我们再次瞩目中国经济发展版图时,分明看到“重庆板块”的悄然隆起。10年间,重庆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2倍,地方财政收入增加9倍,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上增加1倍多,在西部地区的“龙头”、“窗口”和辐射作用日益显现。今年两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说,实践证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经过10年的发展,重庆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一个位居内陆腹地的直辖市在全国发展战略中有着怎样的可能?一座3个月就必须更新地图的城市激荡着怎样的活力?在快速前行中直辖市的建设者们经受着怎样的历练?重庆10年的直辖行走不仅带给我们一个靓丽的城市景致,更让我们体味到区域崛起的真谛:经济发展遵循科学有序,社会运行力求和谐协调。
区域均衡发展的“重庆效应”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重庆直辖既是这一战略思想的产物,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纵览中国区域经济版图,重庆一直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对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地区有双重聚散功能。选择重庆作为推动中国均衡发展的“战略支点”,无疑是一种历史必然。
? 研究区域经济的学者普遍认为,重庆10年跨越式发展充分证明———设立重庆直辖市是中国区域战略布局的一招妙棋,开启了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新航程。直辖后的重庆在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中发挥着枢纽作用;“重庆板块”以长江黄金水道与长三角相连,以西南出海大通道与珠三角相接,在我国经济布局向内陆地区拓展中起到了战略支撑作用。
10年快速发展强化了重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构建长江经济带进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3月,中央再次给重庆“定位导航”: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由此,重庆成为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助推器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每三个月更换地图的“重庆速度”
从1981年开始,重庆电视台开始用飞机航拍重庆,市中心的解放碑一直是必拍景点。直辖前,即使从空中俯瞰,高度仅27.5米的解放碑也是十分醒目的“地标”,它的周围环抱着大片低矮、灰暗的建筑。重庆直辖后,航拍摄像师渐渐发现,随着城市长高,空中寻找解放碑变得困难了。特别是近两年,解放碑淹没在林立的高楼中,数十栋超高层建筑形成了新的天际线,在城市“森林”中找寻老“地标”成了每次航拍的难题。
与航拍摄像师感到一样“麻烦”的还有不少老市民。几月不逛解放碑,常常是一走进去就难找到方位。解放碑商圈10年间,这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变成了集商贸、旅游、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和金融等诸多功能为一体,聚八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西部第一街”,其密度之密、业态之全、人气之旺、财力之雄,令人惊叹。这里年商贸销售总额超过200亿元,日均人流量超过30万,每年接待外来游客1000万人次。寸土寸金的解放碑折射出一个年轻直辖市飞速发展的轨迹。
,这是每三个月都需要更新地图的地方!”市长王鸿举这样形象地描绘新重庆的日新月异。
8.2万平方公里的重庆山峦起伏,江河纵横,94%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10年前从最边远的区县到主城需要两天时间。行路难!市里的几任领导常常为此夜不能寐。提速!再提速!在10年间,重庆交通先后4次提速。
重庆市民对于“重庆速度”感受更多来自于交通条件的翻天覆地变化———8小时之内,可从主城到任何一个区县;半小时内,可从市中心到主城任何一点。在最近开展的“一语评重庆”活动中,郭道荣———一位曾经在渝东南少数民族山区工作了6年的“老重庆”,用一条短信“路短了,人亲了,全面小康的距离近了!”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在1998年赶往黔江上任时,他整整花了26个小时,如今仅需4个小时。
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重庆精神”
从远古的巴渝文化、革命年代的红岩精神到当代的三峡移民精神,这种人文氛围一脉相承,已深深植入重庆发展中。
直辖之初,重庆在4个直辖市中有“三个之最”———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穷。40万下岗职工、103万移民、366万贫困人口是重庆发展道路上必须翻越的“三座大山”。深沉的责任意识、清醒的差距意识、由此铸成的危机感,激发了重庆人强烈的进取精神。
2006年,重庆遭遇百年不遇大旱,近百天内直接经济损失达37亿多元。面对危机,重庆首先限制工业企业用电,保障群众电力需求。对于由此带来的GDP损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态度鲜明:“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GDP远不及人的生命重要。”此言一出,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极大地鼓励了重庆干部群众,大家众志成城,最终夺取了抗旱救灾的胜利。重庆因此入选“全国十大和谐城市”。
,勿使百姓伤心,力求百姓舒心”,这是重庆领导者的执政追求。从直辖首任市长“把心交给三千万人民”的施政演说,到如今“让和谐之光普照巴渝大地”的政府承诺,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重庆城市管理者不懈追求。正是这种执政理念的成熟,才培育出了上下齐心、和衷共济的人文氛围;也正是这种民本的城市治理理念,才让重庆人在攻坚克难中,把自己的命运和直辖市的命运紧紧系在一起。据统计部门的民意调查,80%以上的市民为工作生活在重庆而感到幸福和自豪,有93%以上的市民对重庆构建和谐社会充满信心。(编辑:颜彦)
“挺起不屈的脊梁”
———来自云南地震灾区的报道本刊记者 周雷 蔡祥荣
6月3日凌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4级强烈地震。这是云南省近十年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宁洱县城城郊,相邻的普洱市思茅、景谷、澜沧、墨江等县区均震感强烈。截至6月5日,震灾共造成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涉及受灾群众上百万人,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
地震发生当天,记者来到宁洱县太达村曼丹村民小组时,只见房屋东倒西歪,到处是碎落的瓦片。一名村民回忆地震情景时仍心有余悸:“当时全家人都在熟睡,忽然整个地面剧烈晃动起来,我一下子被摔到了地上。”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灾情。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指示,要求云南省委、省政府一定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6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灾区,检查抗震救灾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受灾群众。
在宁洱县新平村察看灾情时,温家宝来到受损严重的新平村小学。一进学校,温家宝就被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了过去。他走进帐篷,对老师说:“我想给同学们上两分钟课。”孩子们热烈鼓掌欢迎。总理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挺起不屈的脊梁”7个大字后,对同学们说:“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要有意志、信心、勇气。地震毁坏了我们的房屋,但震不垮我们的意志。同学们要挺起不屈的脊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把家园建得更加美好,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勇气。”
地震发生后,云南省、普洱市和宁洱县立即启动地震应急抢险,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全力组织抗震救灾。
一直在灾区现场组织救灾的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介绍说,这次救灾在最短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灾区群众的生活。虽然灾情较大,但伤员救治、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紧急救援、排险除险等在灾情发生后迅速展开,保证了灾区群众“吃得上饭、喝得上洁净水、有伤能医治、家家有着落、人人有保障”。
在太达村曼丹村民小组,记者见到57岁的村民鲁文仙。由于在地震中受到惊吓,她出现头晕、血压升高、心跳加速等症状。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二医院的医护人员为像她这样的村民提供检查,发放免费药品。
为切实做好灾后疫情防范工作,宁洱地震灾区医疗机构迅速抽调34名防疫工作队员,组成8个现场消杀组,一是对宁洱、同心2个重灾乡(镇)8个点12个自然村310户及6所中小学校开展外环境喷洒消毒,喷洒面积达5万平方米;二是开展饮用水源消毒,对9个集中供水水源和105个农民自取水水源进行消毒;三是紧急调运各种消毒药品和喷雾器;四是加强震区疫情监控监测,随时掌握疫情动态。
为保障高考顺利进行,救援人员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准备了“高考帐篷”。6月6日早上,记者在普洱中学的校园里看到,这里已经整齐地搭建起一排排帐篷,一些考生正在里面埋头温习功课。
在宁洱灾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仍然奋战在灾区的废墟中,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6月4日下午,在村民李华迷的家里,武警云南总队三支队官兵们正在清理打扫。之前,他们已帮助7户受灾户完成了清扫工作,抢救出了数百件物品。宁洱县农业局杨兵对记者说,村民在政府和部队的帮助下,正在积极自建家园。公路上,记者看到,一辆辆“云南省红十字会救灾物资车”陆续开往灾区,一辆辆装满赈灾物资的军车也不时驶过。
记者了解到,截至6月6日,灾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部分恢复,各种救灾物资有序发放,各项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展开。
,有党委政府的领导,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宁洱县新平村小河村民小组组长王天荣道出了灾区群众的心声。
(编辑:秦交锋)
公务员有了“紧箍咒”
本刊记者
2007年6月1日,《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规范行政惩戒工作的专门行政法规。出台这部法规的目的是,严肃行政机关纪律,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保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
,条例》共7章55条,对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原则、种类、适用、权限、程序和申诉等作了明确规定。它的出台显示我国公职人员纪律处分规范正日趋完善,治贪治庸的惩戒体系日趋健全。
,条例》的规定十分全面,从有权查处机关到处分程序都非常详尽,但它最受关注的是对公务员应受处分的违法违纪情形的一系列规定。以前法律未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应受处分情形在《条例》中被系统、全面地加以表述,其中针对近年来新出现的公务员包养情人、超生等惩处规定尤为引人注目。
包养情人予以撤职或开除
近年来,在一些被查处的腐败案件中,不少贪官包养情人,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今后,这种道德败坏、生活腐化的现象在被公众谴责的同时,也要接受法规的惩戒。《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有包养情人的行为,将被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 《条例》还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吸食、注射毒品或者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条例》同时明确,行政机关公务员有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行为,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或有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将被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将被降级或撤职
时下,一些地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屡屡突破法律红线,进行偷生超生。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建设局原局长秦怀文,与妻子生育3个女儿之后,又与情人再生育2个孩子,他因多次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被群众称为“超生局长”。一些媒体大声呼吁,养情人、包二奶成为官员超生暗渠。
针对这种现象,《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 《条例》还明确,公务员参与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组织迷信活动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挪用公款赌博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
近年来,干部参与赌博的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条例》规定,挪用公款进行赌博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
同时,行政机关公务员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公务员在工作时间赌博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条例》还规定,公务员为赌博活动提供场所或者其他便利条件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公务员参与营利性活动将受处分
公务员参与营利性活动,将受到严惩。《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
行政机关公务员对需要政府、政府部门决定的招标投标、征收征用、城市房屋拆迁、拍卖等事项违反规定办理的,也将受到处分,情节严重的将被撤职。
导致重大事故或者群体性事件将被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可以避免的爆炸、火灾、传染病传播流行、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或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将被处分。
,条例》规定有以上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同样应给予处分的情况还有: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或者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不按规定报告、处理的;对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社会保险、征地补偿等专项款物疏于管理,致使款物被贪污、挪用,或者毁损、灭失的;以及其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
(编辑:孙爱东)
官员“开博”彰显“电子民主”
本刊记者 赖雨晨
5月22日,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他的私人博客“医生哥波子”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如何打造一个诚实的政府》。两天后,这篇文章被挂上了人民网强国博客的头条,引来了更广泛的关注。
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廖新波曾在博客上直陈自己对医疗制度改革与上级相悖的观点,让很多人感到惊异。今年4月12日,“搜药网”首席执行官郭亚洲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毫不掩饰他对廖新波这样“出位”官员前途的担忧,但在结尾处,他写道:“一个政府能够容纳他这样的一位官员,则显示出政府的开放与民主。因此,我们都无须庸人自扰了。”
官员“开博”的越来越多。如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副市长王树清、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山西省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辽宁省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超、河南省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等不少政府官员都加入了“开博”行列。
官员“开博触网”之后,到底会给自身、给政府机构、给政治气象带来些什么影响?
从“听领导说”走向“听百姓说”
在很多西方国家,官员“开博”并不鲜见。美国总统布什、韩国总统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美国,博客已成为大选的重要助选工具。竞争激烈的选举制度,让西方政府官员无法忽视网络这一争取民心的重要手段,而博客因其对个人性格的凸显,更成为雄心勃勃的政治家们塑造自身形象的有力武器。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郑永廷认为,政府官员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主动“触网”倾听民意,与民交流,从“听领导说”走向“听百姓说”,这一态度转变,本身就体现出官员“公仆意识”的增强,可谓是一种民主新气象。
廖新波的博客如今已有接近54万人次的访问量,平均每篇文章都能引来超过20位网友的评论,很多评论写得甚至不比正文短。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我国公民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有了明显增强。他们对政治和政府的关注,已不仅仅限于对有关政策的了解,更要求有表达自己意见、与执政者交流的机会。官员认识到这样的发展趋势,给民众更多平等的机会,尤其是抒发自己见解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文明的进步。
公众希望看到的,不仅是官员的政绩,更是官员的真诚
不少人把官员博客比作新型的“市长热线”,两者或许在功能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博客作为新媒体上的一种交流形式,本身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网络是一种互动性最强、也最难掌控的媒体。可以说,“草根”和“民本”是这个网络时代的两大精神原则。因此,政府的声音、官员的声音,在网络上总是稍显微弱。“开博”可算是政府官员主动出击,争取占领网络正面舆论阵地、树立官员良好形象的一种有益尝试。
郑永廷认为,我国政府官员与民众的直接沟通联系还不是很紧密,除了报纸上、电视里的工作新闻,民众对党政官员群体的了解不是很多,官员往往有种神秘感。特别是某些官员腐败渎职行为,对整个公务员群体形象造成很大伤害,负面影响突出。官员通过博客,有机会及时与民众交流观点、看法,在促进官民双方换位思考、互相体谅上,有着明显的作用。
专家指出:网上舆论有着无可比拟的多变性和复杂性,而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一样,需要达到一种平衡。在这个空间里,如果只有“民声”而没有“官声”,显然是一种失衡的状态。官员应该勇敢面对、主动引导,让民众了解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争取民众的支持或体谅。
新浪网一位匿名网友曾给“医生哥波子”留言:我昨天还反驳了廖厅长的某个观点,但就事论事而已。在廖厅长的这个博客里,我看不到虚伪的废话、官僚话。
一位网名为“老画眉”的网友在自己的搜狐博客上评价廖新波:“波子的形象新潮而温和,这点与我们看到的有些官员有所不同。”
医疗卫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矛盾丛生的领域,为一个主管医疗卫生的政府官员赢得不虚伪、易亲近的印象,官员“开博”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实际上,公众希望看到的,不仅是官员的政绩,更是官员的真诚。
官员博客的职能界定
政府官员“开博”,有把博客定性为私人空间的,也有定性为办公辅助手段的,不同的博客,其命运也不同。
苏州市副市长的博客名为“朱永新教育随笔”,与“医生哥波子”一样属于“私人博客”。但这两位“博主”并未回避与工作相关的内容,表达了不少对工作的思考。博客几乎每日更新,访问量很高。
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李超和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则把自己的博客定性为“工作博客”,前者的最后更新日期是2006年12月20日,后者的最后更新日期是2006年11月3日。陈军安的博客开通近10个月,只发表过8篇文章。比较而言,“工作博客”活力不足。
郑永廷认为,“工作博客”生命力不强,不足为奇。首先,涉及政府工作的具体问题,在现实中就可以解决的,不一定非要上网。其次,在“工作博客”上,官员与其他网民之间还是工作关系,也不可避免地还有层级关系,“官样文章”自然无法得到网民的青睐。
如果不能处理公务,官员博客促进“电子民主”的价值是否就打了折扣?
有人认为,官员“开博”,在制度建设方面意义不大,更好地完善已经普遍建立的政府网站,让其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充分发挥沟通网友的作用,是一个更好的,更具有制度意义的选择。
但更多的人对官员“开博”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电子民主”并不仅指“电子政务”。完善政府部门网站的功能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官员博客的意义。官员“开博”,可以以执政者的身份,结合自己的思考,进一步向公众宣传政策,这也是官员博客应当发挥的职能。
针对医疗改革,廖新波在他的博客上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又转载了一些国外学者的文章,同时还不断以专业人士的身份,为公众解读医改方案出台的背景及进程;作为教育专家,朱永新也在自己的博客上不遗余力地介绍、推广“新教育”。
官员的“私人”博客,正在悄然发挥着超越“私人”范畴的作用。
(编辑:林双川)
关停、限批:环保执法痛击“三高一低”
本刊记者 顾瑞珍
去年,我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而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在整个制造业投资增幅同比回落的情况下,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增速却在加快。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两个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而要完成这一任务,今年是关键。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环保执法新招迭出,频出重拳,痛击“三高一低”产业,力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限批:制度创新铸就环保利剑
2007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对82个严重违反环评法的项目进行了通报查处,对其中问题突出的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以及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等4大电力集团实施了“区域限批”与“行业限批”。这是环保部门成立近30年来首次启用的行政惩罚手段,也是为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而出的重拳。
这一措施甫一出台,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列入限批的地方和企业感受到巨大压力。到今年4月,由于整改到位,环保总局的限批禁令全部解除。
限批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大大提高了环保执法的威慑力,使得一些遗留的违法问题得以解决。如贵州发耳电厂4×600兆瓦新建工程、贵州野马寨电厂3×200兆瓦技改工程违规项目,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叫停后,建设单位置国家法律和政令于不顾,继续违法建设。此次,国家环保总局对项目所在地六盘水市实施了“区域限批”,使两个违规项目终于停止了建设和运行。
在大大强化环境执法能力的同时,“区域限批”还给相关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震动,有力地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限批前,唐山市有钢铁企业70多家,而且多数规模小、工艺落后、污染严重。限批后,该市进行了深刻反思,调整钢铁行业发展思路,“上大挤小、扶优汰劣”,积极发展大规模、集约化、低排放的新型钢铁产业群。
限批所带来的整改效果让人耳目一新。目前,一些省份纷纷开始使用这一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如陕西省环保局针对韩城市区域环境污染严重,对其实施了“区域限批”;四川省环保局为严肃查处泸州市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暂停对泸州市除污染治理项目以外所有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山西省环保局针对孝义市、河津市违法建设项目屡禁不止采取了“区域限批”……
国家环保总局表示,限批作为一种促进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将在范围与层级上进一步扩大。今后对未按期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和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的地区或行业,对多次发生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的行政区域,都将采取“区域限批”与“行业限批”政策。
松花江“休养生息”:为江河治污开了好头
作为全国七大流域之一的松花江流域,重化工业多,历史欠账久,污染负荷重,治理难度大,不仅是全国污染减排工作的重点,也是污染减排的难点。
前不久,国家出台了六大“刚性”措施,加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这主要包括: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控污染排放与污染增量;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力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等。同时,在这些覆盖面非常广的防控措施中,还包含了70条操作性很强的政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松花江在一段时间内得以“休养生息”,从而恢复该流域山青水秀的自然面貌。
相关政策见诸报道后不久,国家环保总局就公布了松花江流域2007年第一批环境违法案件,决定对松花江流域严重超标的11家排污企业挂牌督办,从而拉开了让松花江休养生息的序幕,也让公众看到了国家全面治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的行动和决心。
各地也纷纷采取措施,向高污染开刀。今年,湖南省洞庭湖沿岸130多家小型造纸厂被列入关停整顿的目录,洞庭湖的生态功能分区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去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两停止”、“两一律”的规定,凡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县市区一律停止审批新的建设项目,停止审批工业用地;新建项目未经过环境评估的,一律不得开工,在建项目环保设施不配套的,一律不得投产;同时要对正在生产的有严重污染的企业限期治理。(编辑:王秀真)
股票交易印花税为何上调本刊记者
为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这是继2005年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后,我国又一次对该税率进行大的调整。
什么是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一种税,是投资者从事证券买卖所强制交纳的一笔费用。证券交易印花税是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的一个手段,也是政府调控股市的重要工具。
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股权转让书据和股份转让书据,纳税义务人是股份转让双方,并由证券交易所代扣代缴。计税依据是双方持有的成交过户交割单。为加强征收管理和防止税款流失,股份转让书据由证券交易所在办理成交过户交割单时代扣代缴印花税,对有关印花税的违章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
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历史
证券交易印花税自1990年首先在深圳开征,当时主要是为了稳定初创的股市及适度调节炒股收益,由卖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额的6‰交纳。同年11月份,深圳对股票买方也开征6‰的印花税,内地双边征收印花税的历史开始。
1991年10月,深圳将印花税率调整到3‰,上海也开始对股票买卖实行双向征收,税率为3‰。1992年6月,国家税务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文,明确规定股票交易双方按3‰缴纳印花税。1997年5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率从3‰提高到5‰。1998年6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率从5‰下调至4‰。1999年6月,B股交易印花税降低为3‰。2001年11月,财政部决定将A、B股交易印花税率统一降至2‰。2005年1月,财政部又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2‰下调为1‰。
(编辑:李力)
对假政绩干部要严惩肖华
去年底,河南省原阳县宣布,全县57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公告在《新乡日报》刊出后,引起农民广泛质疑,认为政府是在糊弄人。新华社记者走访了原阳县5个乡镇,发现大量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甚至80年代修的路也通过了验收,一些路路况极差,接近报废。
“村村通”是一件民心工程,为了把这件实事办好,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不少措施。可这个民心工程却在新乡市变了形,走了样。新乡市承诺2006年实现“村村通”,为了“兑现”诺言,政府在验收的时候,强行让村干部自己认可,并盖章、签字,如果不盖章,县乡干部就不答应,村干部只好违心承认“村村通”。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哪里是民心工程,分明是虚假工程、欺骗工程。
国家的好政策不能惠顾于民,政府既浪费了财力也背上骂名。事实上,一些地方干部对此结果早已心知肚明,却偏偏故意为之,关键原因在于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政绩是靠干出来的,不是靠吹出来的。什么时候“村村通”,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可是在原阳县老百姓却当不了家。可以看出,在这个地方,什么时候实现“村村通”,是服务于政绩的需要,而非服务于农民的需要;是服务于口号的需要,而非服务于现实的需要。
近些年来,靠虚假骗取政绩的现象时有发生。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杨志福当面向温家宝总理念出了一段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靠造假出政绩,最后受到伤害的都是群众,损害的都是党和政府的威信。以虚假骗取政绩的现象存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那些弄虚作假的干部处罚力度不够。如果他们看到,造假付出的代价大于造假得到的好处,还敢弄虚作假吗?
最近实施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对惩处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的行为作出了详细规定。接下来,就看有关部门是如何处理这些造假干部了。
(编辑:孙爱东)
让公务旅游潜规则曝光洪巧俊
南非华人翻译协会会长谢雪莉说:“目前来南非访问的中国公务团太多太滥。我认为多数是借官方访问、商务考察、办展览会等名目,来南非游山玩水。”报道说,平均每年从中国各地到南非访问的公务团有200多个,公务团一般由5至6人组成,平均每人的花费大约5万至6万元人民币,一年至少花掉5000万元。
看了这条新闻,笔者想起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由于许多中国人去外国某地学习养奶牛的经验,当地的官员就说:“中国人就是爱学习,连我们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了!”这个玩笑成为官员出国考察泛滥的绝佳讽刺。
一个南非,一年就有200多个公务团,就要花费至少5000万元。世界之大,不知一年我国去世界各地有多少个公务团?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这几年还有增长趋势。
目前,许多单位把出国考察作为一种福利,甚至有的单位还“按官衔分配”。针对此,不少地方对出国考察次数作出了详细规定,但即使控制官员出国的次数,他们也会认为只要不超过次数,公务旅游便天经地义。
去南非公务旅游为何是国外华人社团披露出来?这是因为中国官员如此频繁的公务旅游让他们感到了吃惊,但国内的许多人却似乎见怪不怪。据报道美国一市长应我国某市长邀请来访问,最后因没有筹到资金放弃了,原因是他们政府预算中没有这笔开支。没想到我国的这位市长很慷慨:“您来,经费的问题我们可以解决。”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监督严重缺位。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增强财政透明度,保障公众监督权、知情权,是遏制官员公费出国旅游现象的灵丹妙药。官员的每一项开支,都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官员每次公务出国,必须在出发前公示,将出行的目的和任务、时间、地点、经费预算等公示出来,回国后再将完成情况公示,让官员置于监督之下,在制度上让潜规则不能再“潜”下去。(编辑:孙爱东)
上游铁矿排污忙下游百姓遭了殃
———大沙河污染见闻本刊记者 孙爱东
太行山山麓,有一条河叫大沙河,发源于山西,流经河北省阜平县,最后进入王快水库。阜平县几万农民粮田浇灌用水,县城5万人口的饮用水均来自大沙河。而作为河北第二大水库的王快水库,是2008年奥运会备用水源。
然而,就是这条被当地百姓比作母亲河的河流,却遭受了严重污染。前不久,记者驱车一路顺河而上采访,所见所闻,令人触目惊心。
水脏得牲口都不能喝,几百亩土地快给毁了
当进入阜平县吴王口乡时,河水明显呈现出暗灰色,整个河道被灰白色的物质覆盖着。越往上走,情况越严重。当走到与山西交界的不老台村时,河水已经变成深灰色、稠糊糊的液体。记者用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灌了一瓶污水,不过10分钟,瓶子里就沉淀出占瓶体1/3的石粉。
记者在不老台村碰见一名正在用这种污水浇田的农民。记者问:“地里浇这种水多长时间了?”“3年多了。你看看地里这厚厚的一层石头粉,这几年庄稼减产得厉害。更要命的是咱老百姓也不知道这东西有没有毒,反正是这几年村里得癌症的病人越来越多。”“对生活有影响吗?”“原来这个水,舀上就能喝,清清的,非常干净,大家洗衣服、洗菜都用河里的水。可现在,您看看这个泥糊糊,连牲口都不能喝。”
令村民们忧虑不安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几百亩土地,再过几年,恐怕也要被毁了。记者看见,眼前的大片土地,无不是被厚厚的石粉覆盖着。村民们用手比划着说,用这水灌溉一次就能有这么一指头厚的一层废渣,地皮上连空气都进不去了。他们为此找过县里,可是,县里的干部却说,那是山西污染的,没法管。
村民们告诉记者,由于山西省繁峙县地处大沙河的上游,而那些大小选矿厂就开在河道的两旁,这些选矿厂为了降低成本,大都从大沙河里直接抽水洗矿、选矿,选完矿后他们又直接将产生的废水、废渣排回河里。被污染后的河水自上而下流经山西繁峙、河北阜平等地,河水中夹带的大量废渣一路沉淀,时间长了,良田就变成了废渣地。
上级部门经常来检查,管什么用
知情人告诉记者,污染源就是山西省繁峙县的一些私人铁矿厂。顺着河边公路而上,记者毫不费力地找到了盛产铁矿石的地方。在繁峙县神堂堡乡政府所在地的公路旁,有一条土路通往一个叫庄旺的山沟里。在狭窄的土路上,一辆辆满载铁矿砂的车辆呼啸而过,车辆卷起的灰尘将旁边的车辆和行人全部包裹起来。
在距离乡政府不足3公里的地方,记者发现了正在生产的两个较大的铁矿厂,还有一个正在紧张的建设中。这些铁矿厂设备十分简陋,只有几台粉碎矿石的机器。当地一名百姓告诉记者,在这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有大大小小十几个铁矿厂,都在繁忙地生产,而矿厂选矿后产生的废渣、废水就直接排进了大沙河。
在繁峙县大洋铁矿厂,记者见到一名王姓负责人。记者问:“有没有排污设施?”他狡黠地笑了一下:“有啊,你看把污水抽到上边的污水池去了。”“但我看见排出来的都是灰红色的泥糊糊啊。”他没有说话。记者又问:“这里有没有上级环保部门检查过?”“几乎每个月都来人检查,工商的、环保的,说都达标,不影响环境。”
记者见到这名负责人所指的排污池,就是一个在河道边修筑的十几米高的大坝。冲刷铁矿粉后的污水被抽到坝里,但污水刚被抽进去又被排放出来,一根大管子伸向河道。深灰色的污水直接排向河里,向下游流去。
在铁矿厂所在的中砚台村,一名在铁矿厂干活的村民对记者说,上级部门经常来检查,什么忻州市的、繁峙县的都来过,管什么用?矿还不是照样生产,照样赚钱,老百姓不满意又怎么样?
知情人介绍,有的铁矿厂一天能净挣1万多元,多的甚至能挣到3万多元。在巨大的利润面前,不少矿厂老板铤而走险。按要求建的尾矿坝大都建在河道旁甚至河道里,只是个用来应付检查的摆设。
一名拉铁矿砂的司机抱怨说:“老板挣大钱,当官的挣小钱,老百姓只有受罪的份儿。山挖没了,水污染了,老板城里享福去了,至于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谁来管呢?”
就在发稿前,记者收到了繁峙县环保局关于神堂堡矿区的整改说明。对于整改的效果如何,本刊记者将继续关注。(编辑:薛凯)
战略导弹“守护神”
韩海峰 张选杰 秦洁
在第二炮兵某技术勤务团采访,记者从阵管分队官兵们的眼神和行动中,读懂了使命的神圣、职责的重大和岗位的光荣。
用“无名”装扮军旅
守护武器装备阵地,就意味着长年要与大山为伴,以密林为家。许多战士当兵几载,走出大山的次数屈指可数。为了确保阵地的绝对安全,该团有这样一条铁打的“规矩”:所从事的阵管工作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一场婚恋“危机”,让记者在采访结束后仍感慨不已。士官杨士安好不容易在家乡找了个对象。快结婚时,对象问他在部队干什么工作,小杨死活不说。姑娘说:“不说就分手,连你最爱的人都不肯讲实话,还谈什么忠诚。”第二天,姑娘找到小杨:“我们结婚吧!”小杨问:“你不想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了?”姑娘说:“不想问了,我只知道你是个忠诚可靠的人。”
在该团,记者还听到这样一桩“怪事”:一位立过两次三等功、取得10多项科研成果、被誉为阵管“装备通”的工程师,转业到地方后居然找不到工作。原因是他的履历表写得含糊不清,本人又死活不说自己在部队所从事的专业,人家要看他科研成果,他也一概拒绝,以致用人单位怀疑他在部队的表现。最后,还是团里通过当地政府特事特办,才为这位干部解决了工作问题。该团负责干部档案工作的吴建成干事告诉记者,每次填写干部档案,他们的心情特复杂,一方面要慎之又慎,生怕因自己的疏忽给党和国家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特别是对一些涉及重点岗位、参加重大任务、干出重要成绩干部的履历,其功绩只能一笔带过或者不写;而另一方面,对干部为阵管事业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能如实记录,又让他们满怀歉疚。
团长牟善勇告诉记者,因为使命特殊,每名离开山沟的官兵都要向组织承诺终生保密,让军事秘密永远“烂”在肚子里,尽管许多官兵回到地方后,不得不因此放弃出国务工或到外企打工的机会,可他们始终能够把对祖国的忠诚放在第一位。
用“无悔”书写人生
在该团“励志园”里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这样一首诗:我们的确很苦很苦/我们实在很光荣很光荣/13亿人选中我为阵地站岗/深山沟里有我热血和生命凝聚的忠诚……
这是一名阵管卫士的诗,写的是阵管卫士的心声。
踏进这条“抬头一线天,低头乱石滩,乌鸦满天飞,风吹石头跑”的大山沟,官兵无一例外地都经历过思想的嬗变与升华过程,都问过自己:我的价值在哪里?当他们逐渐认识到团队的使命和阵管工作的性质后,心中的困惑解开了,并以实际行动处处彰显着守护阵地的豪情壮志。
有一年,禁区发生特大山洪,交通中断了,电话中断了……山外的救援一时进不来,山里的官兵用生命保护着阵地。就在那场洪水中,有一个阵地坚守着5名官兵。雨似瓢泼,水在汹涌,不断上涨的洪水顺着防洪墙往里渗。排长下令:脱衣服、拿被子,挡在防洪墙外。为了防止水把衣服、被子冲走,5名官兵毅然跳出墙外,用身体压住衣被,挡住了水向阵地渗漏。洪水退后,那个阵地上留下了“铁血五壮士”的动人故事。
还有一名流血不下哨位的战士叫李长明,他在哨位上被山上落下的石头砸伤头部。当时,血顺着脸往下流,非常危险。另一名哨兵劝他回连队包扎,李长明坚决不肯,那名哨兵只好打电话把情况报告了连长。等连长火速赶到时,李长明几乎昏迷过去。事后,有人问他,你就不怕死吗?李长明回答道,这要看什么时候,在哨位上,重要的不是生命,而是身后的阵地。
采访中,记者多次追问,是什么让官兵们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团政委张有祥的回答代表了广大官兵的心声:只要一走上阵地,就觉得自己的心与祖国是如此紧密地贴在一起。能为祖国守阵地,是人生难得的经历,是用任何金钱和财富都换不来的!即使我们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牺牲再多的利益,只要祖国富足安宁,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和财富!(编辑:薛凯)
第三军医大学:为何能六次摘桂冠熊学莉 刘胜江 范炬炜
今年初,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牵头完成的“高原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项目,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至此,该校已先后6次摘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桂冠。这一成绩在军队高校中绝无仅有,在全国高校中也属罕见。
从战场需求中突破,做足“特色”文章
第三军医大学获取的6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有5个是军事医学科研成果。
学校政委高福锁说,“质量取胜、特色取胜”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那么,作为军医大学,如何定位特色?当然是瞄准未来战场,开展军事医学研究。
,未来战争怎么打,医学科研就怎么搞”。当“燃烧炸弹”的出现导致成批伤员烧伤时,他们率先在国内成立烧伤科,并完成了“烧伤的防治研究”这一重大课题,使烧伤患者总治愈率达到99%以上,居国际领先水平,这项成果获得了我国医学领域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核武器的出现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为了防治原子辐射,他们14次远征西北戈壁,深入原子弹爆炸现场搞实验,开辟了“防原医学”这一崭新学科。
,冲击波”这个黑色幽灵在广岛原子弹爆炸时横空出世,然而,冲击伤研究在国内医学领域尚处空白。他们捷足先登,完成了“系列生物激波管的研制及其应用”这一重大课题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把我国冲击伤研究推到世界先进行列。
此外,着眼高原战伤,他们设计研制了世界先进的“低压氧舱”,率先开展了高原低氧习服机制研究;着手医工结合,他们研制出“战伤急救箱”、“扫雷防护装具”、“两栖装甲救护车”等开先河之举的卫生装备,在科技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近几年,为进一步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要求,他们在选题立项上向战场靠拢,在经费投入上向“打赢”倾斜,那些别人不做的冷门、偏门项目或是还没有人尝试过的领域,只要战场需求,第三军医大学的科研队伍就迎难而上。
在一项关于某种高新武器损伤防护的研究项目立项时曾遭到众多置疑:我军连此种武器都还没造出来,谈何防护?但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家却坚持认为“矛”与“盾”的研制应该并重,何况该种武器在美、俄等军事强国已发展到可装备部队、用于实战的阶段,如果我们能研制出性能优越的防护装备、形成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为提高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研究项目于2003年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介绍,目前,这个学校有近40个军事医学科研项目属于军队或国家填补空白性的,有20余个军事医学科研成果处于国家第一或军队第一的水准。学校建立的战创伤医学中心,成为我军军事医学盾牌的两大主力之一。
保持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接力链条
学校校长王登高说:“完成一项重大的科研课题,往往需要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几代人的接力攻关,这就要求一种耐得住寂寞、老老实实的科研作风和顾全大局、执著奉献的科研精神。”
第三军医大学所获得的6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都熬过了漫漫“长夜”,大多历经几十载、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2003年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是一项关于某种高新武器防护研究的全新课题。其最初的课题组负责人宁竹之教授为攻下这一国际难题,带领课题组跑院校、上高原、赴哨卡近百次,最终因长期操劳猝然辞世。当时正在国外留学的年轻教授余争平接到学校紧急召唤,拒绝了国外优厚条件的挽留,毅然提前回国。他接过老教授的“接力棒”,与课题组成员共同默默耕耘十余载终获成功。
余争平教授在谈科研体会时说:“搞科研的人都会有点自己的想法,但如果只强调自己的兴趣,甚至有急功近利的企图,见异思迁、随行就市,那么,再好的研究课题也会面临夭折的危险。”
今年初刚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原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从奠基到结题获奖,更是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历程,4代人心系高原,潜心研究。50多年来,课题组先后有2000多人次从低海拔地区深入3700米至5380米高原现场开展科学研究,进行了12万余例病例观察,开展实验研究1100余次,观察病理切片6万余张,通过动物实验与人体观察相结合、个体观察与群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把我国的高原病研究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此项成果的应用,使我国急性重症高原病的发病率由15.6%降低到1%,病死率由37%降低到0.5%,群体防护效果显著优于国外,现场救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多项指标填补了国内空白。
坚持稳定的研究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使学校能够有效地将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融合起来,形成牢固的“接力链”。同时,用不断完成的阶段性成果换来国家在经费上的纵向支持,保证了研究课题深入发展的后劲。
构建大协作机制,整合力量集智攻关
第三军医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校长赵先柱说,针对当代生物医学正逐步向“大科学”、“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们注重在管理观念上以“大科学”的理念,建立“大军事医学观”、“大协作观”。
着眼高技术战争给军事医学带来的系列重大难题,学校一改过去学科之间单纯的协作攻关模式,而是跨单位、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进行兼容整合,大力加强军事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物理工程等学科的联合,成立“战创伤救治”、“野战内科”、“高原军事医学”等科研协作组或研究中心,促进学科交叉渗透,提高军事医学研究成果的高新技术含量。
他们利用烧伤、复合伤、战创伤优势地位,联合国内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数十家高水平创伤研究的主要力量合作组织了“严重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及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项目,很快获得国家“973”规划资助,成为军队第一个“973”项目。该项目的成功,使该校在战创伤研究方面再次抢占到新的制高点,也为学校开展广泛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
为阻击战场伤害,他们大胆跨越学科壁垒,将烧伤、战创伤、复合伤3个国家重点学科进行强强联合,建成了全军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某国防重大项目立项时,协作单位多达11个,涉及的学科达19个;“高原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项目,联合了军事医学科学院、西藏军区总医院和兰州军区第十八医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科研大协作,道理简单,形成不易。第三军医大学的成功秘诀还在于,提出了“总体设计、课题牵引、成果分享”的协作模式,从协作平台的搭建到过程管理都贯穿公平、透明的原则。记者看到,学校获得的6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奖者名单上,没有一个学校和各级管理部门领导的“挂名”,而各协作单位的参与人员则根据贡献大小在排名上各得其所。(编辑:孙爱东)
欧洲政坛新“三剑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刘明礼
在过去10年中,施罗德、希拉克、布莱尔是最为人熟悉的欧洲政坛风云人物,如今,他们已经或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5月,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布莱尔宣布即将辞去英国首相职务,现任财政大臣布朗已准备接班。加上上任一年多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三大国领袖基本完成新老交替。
新人面临改革重任
在施罗德、希拉克和布莱尔的领导下,欧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实现了欧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大,提升了欧盟的国际威望。同时,欧盟也面临许多问题,最根本的是竞争力下滑,经济增长乏力,就业机会受到冲击,面对全球化竞争显得难以适应。欧洲出现的其他问题,如宪法危机、社会骚乱等,都与经济低迷和高失业率有很大关系。
欧洲不适应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福利制度的拖累,福利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施罗德和希拉克在任时都饱受改革困扰:一方面,不改不行,否则经济难有起色;另一方面,改革阻力巨大,会得罪选民,担心出现“谁改革、谁下台”的局面。两人在选举的压力下,在改革问题上谨小慎微,未能取得明显成果。
新一代领导人上台后,在改革上被寄予厚望。默克尔在德国积极推行各项经济社会改革,颁布《税收改革法》,调整医疗体制,并且初见成效。2006年德国实际GDP增长率达到2.8%,为6年来最高,出口增长强劲,就业形势好转,各界对德国经济前景普遍乐观。
相比之下,法国的形势要糟糕得多。上届德维尔潘政府的改革尝试遭遇挫折,法国经济也持续低迷至今,几乎是欧盟经济增长最慢的国家。萨科齐竞选期间高举改革大旗,主张借鉴美英自由竞争市场模式,削减福利补贴,鼓励竞争和创新。预计萨科齐今后将陆续推出多项改革措施。
与法、德相比,英国近年来经济形势一直较好,布朗由财政大臣出任首相后,除了可能对百姓所关心的教育、医疗体制有所调整外,经济社会政策将不会出现大的变动。
缓慢推进欧洲一体化
默克尔对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谓不遗余力。她一上台便周旋于各国之间,促成欧盟成员国在争执不休的欧盟2007~2013年中期预算上达成一致,避免了欧盟未来没钱花的尴尬局面。
2007年上半年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默克尔更是利用这一机会,推动多项雄心勃勃的欧洲工程。在春季峰会上,她成功促成各国在环保目标上达成一致。她还利用今年为欧盟庆祝50岁生日的机会,宣传欧洲一体化50年来给欧洲人带来的好处,争取大家对处于困境中的一体化进程的关注。在欧盟宪法条约问题上,默克尔目前正积极与各国协商,力求各国在6月欧盟峰会上达成一致,在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前解决这一问题。
与德国一样,法国也是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萨科齐上任当日便出访德国,显示出继续与德国一起推动一体化进程的强烈意愿。之后不久他又访问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呼吁欧盟成员国将条约文本简化,如果各国能就简化文本达成一致,法国将不进行全民公决,而采取议会批准的方式,以摆脱宪法危机,推动欧盟继续前进。
从历史上看,英国从来不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积极推动者,尤其不希望欧盟在政治一体化上走得太远。布莱尔执政期间,对于推动一体化还算积极。布朗对欧盟的态度则不如布莱尔,他在担任财政大臣期间,为英国加入欧元区设定了“五项标准”,使布莱尔让英国加入欧元区的计划搁浅。预计布朗上台后,英国近期不会加入欧元区,其对推动解决欧盟宪法问题也不会太热心。
总的来看,法、德将继续努力扮演一体化进程“火车头”的角色,英国仍将持保留态度。在欧盟已经扩大到27国的情况下,法、德恐怕难以像在欧共体时期一样发挥领袖作用,各国要在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将非常困难,欧洲一体化进程短期内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欧美关系似暖还寒
施罗德和希拉克执政时期,美欧关系因伊拉克战争发生破裂,美国还把欧洲划分为“老欧洲”和“新欧洲”。默克尔和萨科齐与其前任不同,都可以说是“大西洋派”,积极主张修补美欧关系。
默克尔一上台就对美表现出积极姿态,与布什互访频繁,在反恐和防扩散等问题上积极配合美国。默克尔还利用德国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机会,积极推动美欧建立跨大西洋共同市场。
在竞选期间,萨科齐就对美国伸出橄榄枝,对自己的亲美立场不加掩饰,表示法国是美国“可以信赖的朋友”,在胜选后的庆功会上还唱起英文歌。
但是,法、德在修复与美关系的同时,外交政策上仍将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不会对美国惟命是从。尤其是法国,其外交政策传统上就与美保持一定距离。萨科奇曾表示,友好并不意味顺从,法国不会做美国的仆人。默克尔任总理后,也曾就关塔那摩监狱、“黑狱”等问题对美国提出批评。
有意思的是,在法、德修复与美关系的同时,英国则可能与美国拉开距离。据英国媒体报道,预计布朗正式出任首相100天内,就会修改英国政府的伊拉克政策,甚至从伊拉克撤军。此消息未必属实,但布朗在对美态度上不如布莱尔积极是有可能的。
布朗调整对美政策并非针对美国,而是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英国工党政府跟随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民众强烈不满,反对党保守党的支持率已经超过工党。布朗上台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将是重新赢得选民信任,赢得2009年大选。为此,与英国民众反感的布什政府拉开一定距离,是布朗争取选民支持的必然选择。
对华政策将呈现“两面性”
近年来,中国和欧洲都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地区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而欧盟竞争力显著下滑,受到全球化的严重冲击。两者自身的变化也必然带来双方关系的调整,2006年10月,欧盟发表了新的对华政策文件,在肯定中国发展给欧洲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对中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尽管欧洲国家在对华态度上不尽相同,这一政策文件还是在总体上体现了欧洲的主流意见。欧洲新一代政治领袖预计将沿袭这一文件的基本思路处理对华关系。
欧盟未来对华政策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极为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欧洲非常有诱惑力,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2723亿美元。除经济因素外,欧盟在环保、保障能源安全、防扩散等国际问题上,都需要与中国合作。
其二,欧盟对中国的要求将不断增加。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欧洲也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如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等。德国是今年八国峰会轮值主席国,德国政府为此次峰会设定的议题,如能源供应、经济失衡、知识产权保护等,似乎都与中国有关。(编辑:赵利根)
“骷髅旗”阴影笼罩非洲之角本刊驻内罗毕记者 赵卓昀
5月中旬,一艘中国台湾渔船和两艘载有10名中国船员的韩国渔船在索马里沿海被海盗劫持。这一事件再次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索马里这个饱经战乱的非洲之角国家,以及它那长达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
海盗活动已成“产业”
从地图上看,索马里半岛如同一个尖角,从非洲东海岸直插入印度洋。作为非洲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索马里扼守着连接红海与印度洋的通道,通过苏伊士运河在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航行的船只都不得不经过这一海域。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索马里军阀以“保护索马里海洋权益”为名,组建了几个海上武装组织。起初,他们还主要是对付那些在索马里领海或近海专属经济区内捕鱼或倾倒有毒物质的船只。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劫持外国船只和船员并以此勒索赎金,是一项回报丰厚的“产业”。此后,海盗活动日趋猖獗。
与很多人头脑中挂着骷髅旗、戴着船长帽、蒙着皮眼罩的“传统海盗”形象不同,索马里海盗其实就是上了船的地面武装人员。但比传统海盗更可怕的是,他们是用现代武器和电子装备武装起来的。
据肯尼亚“海员援助组织”负责人安德鲁·穆万古拉介绍,索马里海盗每次作案通常出动3艘左右快艇,每艘载有6到10名武装人员,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AK47突击步枪和火箭筒。他们在靠近目标船只后,以武力相威胁,然后登船控制住船员,并将船只驶往偏僻海域。
肆无忌惮防不胜防
国际海事局把索马里沿海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之一”,并建议所有不以索马里为目的地的船只在经过这一地区时,至少与海岸线保持75海里以上的距离,最好是保持200海里以上。
不过,事实证明,200海里的距离仍然不够安全。这次出事的韩国渔船,据说就是在距离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约210海里的海域遭到劫持的。
海上不安全,港口情况总该好点吧?也一样不安全。今年4月2日,印度籍货船“尼玛图拉”号正准备在摩加迪沙港口靠岸,卸下船上的900吨货物。这时,大约10名武装海盗乘快艇迅速靠近货轮,劫持了船只和14名船员。5月25日,又有一艘印度帆船在摩加迪沙港附近被劫持。光天化日之下,海盗敢于在一国首都的港口外劫船,除了索马里,世界上可能找不出别的地方。
从以往的一些案例来看,索马里海盗通常只为求财,不会伤害船员。他们会在劫持船只后与船主联系,然后通过信得过的中间人进行谈判,最终就赎金数额达成一致,然后交钱放人。
赎金数额经常差别很大:多的如2006年韩国渔船“东源628”号,据美联社报道,船主交了80万美元;少的如今年4月一艘印度籍货船,据租用该船的索马里商人说,船主交了4.5万美元。
而勒索来的赎金除了供海盗们挥霍外,一个主要用途就是采购军火。
政局动荡是祸根
十多年来,索马里海盗一直横行海上,似乎无人能管。但事实上,他们确曾被迫“安分守己”过不长的一段时间,那就是在2006年下半年。
2006年,索马里军阀混战的局面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一支名为“伊斯兰法院联盟”的教派武装迅速崛起。到这一年年中,该武装已经击溃所有军阀,基本控制了索马里中部和南部地区,并在各地推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
教派武装领导人认为,海盗行为违背了伊斯兰教义,因此展开严厉打击。2006年8月中旬,教派武装夺取了海盗的大本营———位于摩加迪沙以北大约400多公里的海滨城镇哈拉代雷,海盗们四散奔逃,此后偃旗息鼓了几个月。
去年年底,埃塞俄比亚出兵索马里,帮助索过渡政府击败教派武装。此后,双方在摩加迪沙展开激战。海盗趁局势动荡,于今年2月开始在哈拉代雷重新集结,索马里沿海再度成为海盗的天下。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打击海盗活动,首先还是需要在索马里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有效控制全国各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带。但从目前来看,索过渡政府短期内仍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首都摩加迪沙的稳定上,其尚未成形的军警部队还没有能力顾及海盗问题。
(编辑:赵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