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07年第16期目录读者评刊
《半月谈》聆听百姓细微的呼吸和心跳半月评论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迎接十七大透过数字见民生中国外贸战略转型大提速专题报道近年农民收入为何增长那么快
“五大引擎”拉动农民增收增收长效机制待求解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北京打造“民生财政”
一个普通家庭的节能选择江河湖泊行
“劫后重生”访洞庭本刊特稿亲历“和平使命-2007”?跨国联合大军演政治观察城乡统筹改革的亮点、难点、突破点湖北政协打造参政新模式
“特”字大门为“军”开经济纵横科学建设“菜篮子”工程大草原走出绿色品牌那山、那林、那人走进高效农业合作社培育有机蔬菜大产业文化
“点石成金”的林亨云新闻热线干部家属吃低保,困难群众空嗟叹百姓视点城市管理:亟待破解三大难题奥运连着你我他探访北京奥组委“总部基地”
谈天说地
“公事私办”:官场异化到极端
“计生风暴”莫变成“雷阵雨”
校园话题怎样对待“问题学生”
百事咨询生产伪劣食品将受重罚读者之页农技站“弃农经商”令人忧军事天地
“核盾将军”程天民的未了情走近中国“反恐精英”
国际时事军售,把中东变成火药库喀麦隆的“中国针”
小测验信息广场国内外半月大事
《半月谈》聆听百姓细微的呼吸和心跳欣闻《半月谈》第4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我对编辑部全体人员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表示深深的敬意!
第13期刊登的《两位工薪者的购房日记》,披露了中低收入人群对经济适用房的渴盼。两位工薪者以亲身经历揭露了经济适用房不“经济”、不“适用”的现象。《半月谈》不但刊登了“揭短”的文章,还配发了一幅题为“对峙”的漫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众多无房者面对高房价无可奈何的尴尬心态。
——江西省九江市 曹仲杰
,半月谈》对基层工作指导性强,对“三农”工作者来说是必读刊物,所以我们非常精心地保管它。一是收到《半月谈》后放在阅览室玻璃罩内,谁读谁拿,读完再放回原处,主要是防弄脏;二是传阅《半月谈》前加上硬壳保护,防止损伤封面封底;三是一个季度一汇总,把看后的刊物放在专柜专档保存,便于今后复读或查阅有关资料。
——河南省安阳县 岳建雷
我一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半月谈》是我的良师益友。它像一名旗手,紧跟中央。指引着我们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又像医生的听诊器,聆听百姓细微的呼吸和心跳,跟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半月谈》都有报道。如果让我做一名推销员,我就推销《半月谈》!
——山西省临猗县 昝吉康
官兵们都称赞《半月谈》是好帮手,特别是第14期推出的专题报道,文章精练、客观真实,让我们了解到建军80年的光辉历程。报道贴近部队,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内涵丰富,与部队广大官兵“零距离”接触,图文并茂,很受欢迎。
——济南军区某炮兵团政委 李永泽
 《半月谈》第14期专题报道既让人心潮澎湃,又让人思之良久,感触很深。《威武之师实现八大跨越》等4篇文章,既有理论引导,又有真实的事例佐证,像是为读者放映了一部优秀影片,为广大官兵所喜欢。
——济南军区某部政治部主任 牛玉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我国29年来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又是对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政治要求与庄严宣示。
29年的发展、进步、繁荣、富强,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正是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与发展。1978~2006年,我国GDP从3624亿元增长到21.09万亿元,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3.94万亿元。目前,我国GDP位列世界第四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谷类、肉类、棉花等主要农产品,钢铁、煤炭以及电视机、电脑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也正是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各种体制机制更加充满活力;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体系向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展示。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29年过去了,我国并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民主法制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两大任务依然艰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又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继续为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课题必须尽快破题,多年来遗留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亟待协调化解。要巩固改革开放29年来的成就,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必须也只能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我们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清醒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我们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重点,加强事关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将近年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制度化、法制化,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要进一步深化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消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切实做好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消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切实建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新的制度体制,等等。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在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确立起科学的改革开放观。比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我们改革的大方向。这一点没有错,也不容动摇,但对于那些一方面以资源配置市场化为名,让市场配置资源成为“权力变现”的捷径,另一方面又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借口,推卸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的所谓新瓶装旧酒的“改革”,我们必须予以警惕,决不能因为改革目标与方向的正确,就忽视甚至回避在改革的一些具体路径和具体行为中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同时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改革绝不仅仅意味着对改革前的所作所为的改革,也意味着对改革本身一些做法的再改革。我们要本着深化改革、完善改革、促进改革的要求,自觉纠正改革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不科学、不妥当的做法,把做错的改正过来、做得不科学的科学起来、做得不规范的规范起来。这是保障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应该也必须坚持的态度。
透过数字见民生
“这些政策,你们说好,我们就继续办;你们说还不行,我们就改进。”2007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甘肃省定西市农民家里话家常,恳切表达出党和国家领导人体察民情、关注民生的诚意。
和困难群众一起在炕头包饺子、和艾滋病人亲切握手交谈……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从免除农业税、建立低保制度到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从构建“全民医保”到廉租房首次被明确为住房保障的重点;从加大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物价补贴到对养猪户的扶持……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的锅碗瓢盆,一头连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一串串闪亮的数字背后折射出这样的变化:中国正在建立以民生为导向的政策体系,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GDP跃上20万亿台阶:国家走向富裕,百姓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今年春节,温家宝总理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交汇点,也是落脚点。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经济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经济总量从2002年的12万亿元跃升到2006年的20万亿元以上,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国家走向富裕了,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2003年到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6.2%,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
,钱袋子”鼓起来,带动着消费市场持续升温。今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是近10年来最高增幅,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5年15060亿元: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三农”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财政支农的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建立,亿万农民群众更多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
国家的好政策一个跟着一个,真金白银,实实在在。2006年1月1日,9亿农民从这一天起,彻底告别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2006年,中央提出了“三个高于”政策。按照这一要求,中央财政当年用于“三农”的资金达到了339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2%。2003~2007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资金投入达15060亿元(2007年为预算数),相当于前10年(1993~2002年)的总和。
农民朋友只要稍加留心,就能感受到身边的变化。这两年,小孩读书免费了,瞧病的钱可以报销了,特别困难的拿到低保了,土路变成沥青路了,喝上甘甜清冽的自来水了,超市开到家门口了,政府的培训让家人带着手艺出门打工了……
2656亿元→4338亿元:为亿万百姓编织一张“社会保障网”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安所在。让13亿百姓生有所靠,老有所养,贫有所助,是政府的职责所在。2003~2006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由2656亿元增加到4338亿元,年均增长18%。政府投入的大幅增加,使“和谐”两字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河南省鹤壁市的袁卫国夫妻俩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多年找不到工作,前不久在政府的安排下到区环卫处当上了清洁工。过去天天睡不着觉的老袁一家人脸上都充满了笑意。像袁卫国这样在政府帮扶下重新就业的家庭还有千千万万。全国各级财政就业再就业资金从2003年的9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39亿元,年均增长51%。据统计,2006年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是15年来最多的。4年内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近4000万人。
2006年10月重庆市大渡口区举办了一场社区微笑比赛,最终3位老太太以持续两分钟爽朗自然的笑声赢得了桂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老太太笑着说:“今年我的养老金一下子涨了好几百块钱,当然开心了!”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让老年人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国家在1999~2004年先后4次调整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基础上,2005年起连续3年大幅提高养老金水平。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2008年起企业养老金还将连涨3年!2003~2006年,中央财政累计补助养老保险基金2321亿元,年均增长17.4%。
投入增长7倍多: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教育是民生之基。为了破解“上学难、上学贵”,国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注重向农村教育、向困难学生、向职业教育倾斜。据统计,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1年的617.8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161.08亿元,增长了7倍多。
,新的学期到学校,‘两免一补’真热闹。爸爸妈妈开怀笑,同学乐得呱呱叫”———2006年3月,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内容的新童谣,在西部乡村广为传诵。
从2006年起,我国开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当年,中央财政投入150亿元,对西部体现了“中央拿大头”的原则。各地也确定了各级政府应承担的比例。2006年,这项改革共惠及15万所农村中小学校的5200多万名中小学生。
更为根本的是,公共财政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框架和管理系统由此构建起来了,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由以前的笼统模糊,走向现在的具体清晰,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小学经费短缺难题。
非义务教育阶段遇到困难怎么办?高中阶段,如果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就读普通高中,可以享受到地方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设立的奖学金等资助。考上普通本专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则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政策。
初步统计,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之外,公共财政每年至少还要安排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项经费308亿元左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财政安排助学经费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
年均增长20%:撑起健康的“保护伞”,让百姓看病抓药不用愁
就医是民生之急,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神经。
2003年春季,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蔓延,集中暴露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协调。近几年来,公共财政逐步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大力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能力和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2006年全国财政卫生支出为1312亿元(不含基本建设支出),比2002年增长了107%,4年年均增长约20%。
2003~2006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公共卫生专项资金143亿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农村。从2007年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在原来免费救治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患者的基础上,将麻风病、疟疾、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纳入免费救治范围。
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民的小康。2003年,终于迎来了农村医疗新的春天!就在这一年,国家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3~2006年,中央财政为此投入55亿元。2007年“新农合”将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比原计划提前1年在全国编织起“新农合”的大网。
在现有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外,还有一片“真空地带”,这就是城镇居民中的下岗职工、无业居民、学生儿童等人群,国家从2007年起对此进行试点。温家宝总理对北京市将于今年9月起实行的“一老一小”医保体系寄予厚望。他说:“‘一老一小’这个政策的名字起得好。一老一小,应该特别受到社会的关心。”
令人期待的是:再过3年或稍微再长一点时间,全国范围内将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到那时,“全民医保”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我国的城乡居民,无论地域、身份以及经济状况,都可以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数十亿亩林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和百姓笑颜
昔日的鱼塘已变成了湿地,鲜花绽放,绿树成荫,野鸭嬉水。经过多年的治理,云南大理的百姓惊喜地发现,昔日迷人的洱海又重新回到了身边。
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呼吸清新的空气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保护和改善环境是政府应尽的义务。近年来国家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狠抓节能减排,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着力保护祖国的秀美山川。
巨大投入收获了喜人成果。到2006年底,14.3亿亩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在占据重要生态区位的近1.4亿亩耕地上重新造林,荒山荒地造林2亿多亩,6亿多亩区位极其重要或生态状况极其脆弱的重点公益林得到了有效管护。徜徉在田野间,可以明显感觉到,我们的家园更“绿”了。
民生问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原有的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从发展的视角解决发展中的民生问题,就是继续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为改善民生奠定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就是继续深化改革,消除妨碍民生问题持续改善的体制性障碍,同时及时填补、纠正以往改革中的不足,使民生问题得到更大的改善。”(记者 颜彦)
中国外贸战略转型大提速
这是天津港集装箱码头繁忙的作业现场(7月10日摄)。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2007年1至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9809.3亿美元。预计全年进出口总值可望超过2万亿美元。新华社发(扈明 摄)
福建晋江,“世界运动鞋之都”,地球上每5双运动鞋中就有2双产自这里。2007年8月7日上午,寰球鞋服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缝纫机的踏板“呱嗒……呱嗒……”有节奏地响成一片,阿惠和她的数百名同事一起,正埋头缝制运动鞋。阿惠手中的鞋是出口欧洲的,不仅是中国制造,而且缝上了中国商标。而就在5年前,同一个车间里的“阿惠们”还不得不在鞋上缝制国外的商标。
今天,晋江已诞生出一大批自有品牌:安踏、361°、德尔惠、金莱克、爱乐……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晋江鞋企的转型只是一个缩影。事实上,服装、家电、纺织品、机电产品……经过5年激荡和变革,回顾中国外贸的潮起潮落,我们从每一个出口商品行业的嬗变中,都可以透视出中国外贸的转型,“以量取胜”、“价格低廉”的传统路线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技术创新、产品更新、品牌经营已经成为许多出口企业强烈的追求。
外贸飞跃带来转型考验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刊登过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一位家庭主妇尝试在一年中坚持不买中国商品,一年后她得出结论:“没有中国商品的生活一团糟。”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出现新一轮增长,带动对外贸易步步走高。加入世贸组织的2001年,中国外贸规模才5000亿美元,“十五”计划目标为8000亿美元,然而仅仅两年就提前“达标”,达到8500亿美元,2004年超过日本,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05年达到1.4万亿美元,2006年更是高达17606.9亿美元,为2001年的3倍多。
短短几年如此惊人的飞跃令世界震惊。中国一方面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另一方面也为世界提供了广阔市场,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外贸总额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市场多元化也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国对俄罗斯、印度、非洲、东盟等出口增长率明显快于美国、日本和欧盟。
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增长质量明显提高。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出口产品价格水平总体提升,彩色电视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汽车和汽车底盘、集装箱等产品上升幅度均超过15%。出口食品合格率较高,上半年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的食品合格率都超过99%。
然而,中国外贸增长“超德赶美”的势头引起了世界性关注,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催生外贸结构升级
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遭遇重重阻击:欧盟对中国皮鞋、彩电实施反倾销,对中国打火机实施新CR法案;美国对中国打火机进行“337调查”……仅2005年当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就达57起,涉案金额17.9亿美元。
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吴家煌指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重灾区”,面临着新保护主义的严重威胁,不仅有美国,也有来自欧盟、拉美、非洲等的压力。
对层出不穷的贸易摩擦,从最初的“不知所措”,甚至无人应诉,到逐步学会应用世贸规则,结成联盟应对贸易摩擦,加入世贸组织6年来,真实的变化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数字显示,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初我国企业面对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时,应诉率只有40%左右,而目前,这一数字已提高到90%左右,对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重点市场的反倾销应诉率更是高达100%。
在应对贸易摩擦的“实战”中,松散的、各自为战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到一起。2005年,欧盟对中国皮鞋发起反倾销调查后,首先是台资、港资企业率先站出来,成立“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随后民营企业纷纷加入,使这一联盟扩大到200多家企业。专家认为,从加入世贸组织初的束手无策,茫然观望,到现在积极应对,有组织、按步骤、有层次地按照世贸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中国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正日渐成熟。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出口贸易竞争中,主要还是依靠数量和价格优势竞争,企业科技创新和营销能力发展还很滞后。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的角色日渐尴尬:一方面是接踵而至的各种贸易摩擦;另一方面却是量增价跌后利润的日益微薄。缺乏创新和品牌、技术含量低、走低价路线的产品疲态尽显,已走到市场的边缘。
其实,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然觉醒并积极行动起来。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急需通过战略并购、向国外购买品牌等方式,加快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以生产童车为主的好孩子集团以联合品牌策略取胜,和美国最大的销售商之一考思考公司通过优势互补,孕育出一个联合品牌———“考思考/好孩子”。这一品牌的童车风靡美国,销售量已占美国儿童推车市场的1/3。
业内皆知,芯片一直是中国各行业包括彩电业心中的痛。中国虽为“彩电大国”,却并非“彩电强国”,高额的上游利润大都被国外企业赚走,而国内制造业只能赚取产业链中的加工微利。如今,海信集团历时4年,潜心研发出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装配上自主研发的芯片,海信电视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必将显现。而以我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的江苏省为例,品牌经济的大力发展已成为当地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江苏省已有25家国家级出口名牌企业、55家省级出口名牌企业。
缓解顺差凸显中国外贸战略调整
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过大问题日益凸显,而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缓解这一问题。国家主席胡锦涛2006年4月访美期间,就曾明确提出中国将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2006年10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百届广交会的开幕式上宣布,从第101届开始,广交会的全称将从“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的广交会,其更名显示出我国外贸政策将从鼓励出口向寻求进出口平衡转变。
一方面缓解贸易顺差过大,另一方面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这是我国外贸领域面临的两大任务。去年以来,优化出口结构、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明显提速。国家加强了对“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调控,原油、成品油出口额减少了10%,煤炭出口也出现下降。而出口商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逐步让位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增加,超过了整体出口增速。
国家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及加工水平低的产品加工贸易,让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苏等东部沿海的数万家加工贸易企业遭遇严峻考验。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吴振昌认为,一些企业将面临着倒闭或转移。
记者采访中获悉,广东省内已有加工贸易企业正在物色中西部地区考虑转移。然而也有企业认为,中西部地区受产业配套、运输成本、物流效率、经营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尚未具备承接转移的条件,因而转移的方向不是中西部而是东南亚国家。
,不管企业是否选择转移,政策一再调整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号———国家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加快,今后相关的政策还将不断出台。”广东省丝绸集团副总经理王勇力认为,“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以‘转型之路’应对‘政策之变’。”
专家指出,今后,我国还将加强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限制,充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手段,包括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出口关税、资源税、污染费等,有效限制这类产品的大量出口。
此外,我国政府将不局限于贸易环节,而是从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入手,如改善研发硬件、培养研发人才、保护知识产权等,同时加强服务贸易出口,从而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型。(李舒)
近年农民收入为何增长那么快编者按: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是1995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农民增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农和城乡之间利益格局的调整,显示中央反哺“三农”、建设新农村政策开始初步显现效应。专家指出,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五大引擎"拉动农民增收
编者按: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是1995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农民增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农和城乡之间利益格局的调整,显示中央反哺“三农”、建设新农村政策开始初步显现效应。专家指出,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什么因素拉动农民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解决农民增收难题是否已经出现转机?如何打造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分赴安徽、河南、湖北等省农村一探究竟。
,五大引擎”拉动农民增收
今年上半年,各地农村纷纷传来利好消息。统计显示,农民增收已全面扭转了前些年低速增长的局面,湖北等省份甚至出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的喜人气象。不少基层干部认为,这一次农民收入增长大部分是“真金白银”,不少传统农业县银行存款余额出现大幅度增加,多年来持续低迷的农村消费市场明显升温。
中央直补“贴”进农民口袋
专家认为,近3年来,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政策性增收主要包括减免农业税,实行各种直补。市场性增收主要表现为粮价上涨、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工价上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家的各种直补政策落实得比较到位,直接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2005年初,河南省一宣布取消农业税,邓州市文渠乡翁寨村农民黄全雄就租了16亩地,加上原有的9亩责任田,共种地25亩。黄全雄告诉记者:“种地不交税还补钱,我盘算种地能挣钱了。”他算了一笔账:2003年小麦5毛钱一斤,如今小麦一斤7毛多。每亩地净利达800多块,比以前翻了一倍多。邓州市农调队队长王虎仁说,邓州农民收入增长以2004年一号文件出台为节点,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小幅慢涨,后一个阶段是加速快涨。近3年是历史上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湖北作为中部农业大省和国家粮、棉、油重点产区,1998年~2001年,农民收入增长一度徘徊不前。从2002年开始,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收入曲线很快出现了历史性“拐点”:2004年,湖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97元,同比增长13%;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8.5%,超过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2.6个百分点。统计显示,众多惠农政策对湖北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已经达到28%,加上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的转机,湖北农民收入增长开始出现历史性大提速,彻底扭转了“九五”以来低速增长的格局。
农产品价格增长“鼓”了农民钱包
宋军是安徽省养猪大县定远县的一位普通农户。记者来时,他正端着满满一盆饲料穿梭在猪舍内,给自己养的200多头猪逐栏喂食。“喂好了长的可不是肉,是钱啊。”宋军开玩笑地说。去年底以来,猪肉价格一路上扬,养猪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按今年的猪价一核计,上半年光养猪宋军就有10多万元收入。
养殖户大赚一笔,种植户的收入也不错。安徽省颍上县村民高宇善今年种了20多亩地,共收小麦1.5万斤。高宇善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按照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他出售1万斤小麦就可收入7000多元。
像宋军和高宇善一样,采访中,很多农民都表示,这两年他们切实感觉到自己“口袋渐鼓”,因为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外出打工,收入都较以往有所增加。而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全省农户的入户抽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调查显示,上半年,安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8.2%。在上半年粮食再夺丰收的基础上,安徽农民人均收入成功跨越2000元,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来自河南的调查也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南农民出售牧业产品的现金收入人均达到336.58元,涨幅高达24.3%,对上半年现金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2.3%,成为促进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打工收入高歌“钱”进
专家认为,农民现金收入的提高与打工收入增长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河南农民人均工资性现金收入为641.34元,增幅达32.5%,对上半年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3.4%。而在湖北,去年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就已达到80.4%。
近年来我国企业工资增长明显加快,直接拉动了农民增收。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南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了1150万人以上,工资水平同步提高近20%。据统计,我国农民工的工资2004年增长了6.8%,2005年增长了6.5%,去年增长了11.5%。
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工资提高幅度明显。河南省邓州市文渠乡翁寨村支书翁书德说:“我们村有700多人在外打工,打工工资由原来的每月600多元涨到了1000元以上,村里谁家有人在外打工,谁家就增收快。”
一些专家指出,工价上涨是拉动农民增收最大的动力,其深刻背景是我国劳动力供给形势发生变化,由“无限供给”走向“有限剩余”。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我国劳动力转移已出现重大拐点。他说,我国劳动力资源由无限供给开始向市场比较均衡配置转向。在这个转折点之前,企业即使一分钱工资不涨,也能找到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但是到这一转折点之后,如果不加强激励手段,不提高工资、福利,不改善工作条件,企业就会雇不到所需要的劳动力。
二三产经营成为农民增收“新跑道”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展开,更多资金流向农村,拉动了农村建筑业、餐饮业、商业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开始活跃,农民收入因此增加。上半年,安徽农民从第三产业得到的现金收入也增长了近两成。
近年来,为了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各地纷纷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农民创业,农村二三产业出现蓬勃发展之势。记者在河南省武陟县农村采访发现,许多乡镇2/3的农民从经营土地转向经营二三产业。武陟县詹店镇小马营村有160户人,80%家庭都有经商门面房。武陟县大封镇有8万人,个体工商户就有7700多家,从事二三产业的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70%。而在湖北省,农户中有兼业经营行为的已占到60%以上。
农村消费市场,过去被称为“一锅烧不开的温水”,现在热度明显提高。农村消费升温,既是农民增收的结果,也带动了农民经营收入的提高。继2005年山东省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后,2006年,河南、河北两省农民消费支出增幅10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长期在村里开“小卖店”的河南省淮阳县大李村农民杨华说:“以前一个月才卖千把块的货,现在一天最多能卖5000元。”
此外,农业内部三产的发展也拉动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提高。在安徽省,农民通过提供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服务获取现金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今年上半年增幅达16%以上。
现代农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2004年6月9日,温家宝总理到湖北省枝江市考察。桑树河村村民曾祥华向总理建议:希望农技人员帮助农民化验土壤,好让农民对症施肥。温总理当场采纳,并指示农业部予以落实。进入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吹响了现代农业的号角,科技兴农、合作兴农等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006年,国家拨出5亿元专项资金,在全国600个县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4000多万农户享受免费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核心示范区实施面积达到3亿亩。农业专家杨圣桐告诉记者,枝江在60万亩耕地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后,增加作物产量1.5万吨,节省肥料4000吨,增产节支效益达到亩均40.3元。
湖北省还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出十多项标准化、机械化、轻型简化栽培技术,为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全省水稻旱育抛秧、机械插秧、小麦免耕直播面积超过1200万亩。湖北省还引导社会投入20亿元购置农机,使水稻机耕机整机收率突破50%,小麦机收率达70%,大大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
对农民渴盼的“新技术示范、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管”等需求,湖北省将其纳入政府服务范畴,通过“科技入户”免费为农民提供服务。2006年湖北优质稻面积扩大了300万亩,优质棉种植总面积超过85%,“双低”油菜良种推广率达到90%,农业科技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提高到45%。
增收长效机制待求解
尽管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还不少,下半年。政策增收的空间有限,农产品涨价对增收的推动作用将趋缓。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认为,农民增收出现良好势头,并不意味着推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已建立起来,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上仍是“数量型”、“外延型”,增收受市场景气周期影响较大,“地基”仍然不牢。推动农民增收。应着眼建立“质量型”、“内涵型’’的长效机制。
短期看:三块“短板”
制约今年农民增收
面对上半年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不少专家提醒,今年农民增收还面临诸多难点,要持续保持收入的快速增长还需付出很大努力。
首先,今夏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不利。今年我国自然灾害频仍。东北干旱,南方部分地区暴雨成灾,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以安徽省为例,截至7月末,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2200万亩,其中绝收近800万亩。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达63亿余元,占各项经济损失的近六成。安徽省有关负责人称,这次洪水给该省农业和农村带来重创,也给今年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完成带来严峻考验。
其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正抵消粮油价格恢复性上涨的好处。由于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种粮成本提高。近两年.粮食生产成本逐年提高。据安徽省物价部门调查,2006年小麦生产成本每亩比上年增加17.83元.增幅6.73%;粳稻每亩增加43.38元,增幅9.73%。农民收益很大程度上被上涨的种粮成本抵消了。
第三,惠农政策直接使农民得到实惠的增量正逐年下降。以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看.现行的托市收购政策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拉动力在下降。2004年全年粮食市场价格上涨了28%,农民增收一半来自粮价的上涨,由于当时市场粮价高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没有启动执行预案;2005年,稻谷托市价比市场价每斤高5分~7分钱;到了2006年,稻谷托市价比市场价每斤仅高2分钱。
中期看:促进农民增收
需多方用力
安徽省农业问题专家何开荫认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的长远发展不能单纯靠财政补贴来支撑.而应当多管齐下。特别要从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人手,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广辟增收渠道。
首先,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同时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当前,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劳动者的经济收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新近发布的《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2006年,我国农民增收的部分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按当年价格计算,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为60.2%,在农民人均纯收人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38.3%。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有组织地转移和输出劳动力.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
政府还应加大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力度,逐步解决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以及工资克扣、拖欠等问题。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对全国2749个村庄的调查显示,目前农民外出打工出现了两个新迹象:一是转入非农产业的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已经有接近40%的属于常年在外从事非农产业:二是西部地区中举家外出率最高.常年外出的劳动力中已有1/3实现了举家外出。这些新趋势对城市户籍、教育、医疗等制度提出了改革的迫切要求。农民能否在城市里留得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农民收入能否实现持续增长。
其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新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使得农民市场谈判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低.经常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实践证明,走合作化的道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织保障。河南省中牟县姚家乡春岗村是一个草莓专业村。过去,由于是农户分散种植,草莓丰收后,往往出现争抢客户、竞相压价的情况。2005年4月,村民李峰等人组织成立了草莓生产者合作社,不仅统一了价格,注册了商标。还在合作社内部推广防冻等新技术,每年为社员减少损失十几万元。2005年~2006年,春岗村草莓价格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上,当年合作社社员家庭人均纯收入9500元,比上年增加了一倍。
第三,应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家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已逐步显现。在国家投入不可能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这些支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率,真正把实惠落到农民腰包里,就显得非常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认为.眼下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是,政府各涉农部门都在加大对农村的投入.设立了很多项目,但投入的机制有问题。一是项目层层审批,脱离实际;二是资金“撒胡椒面”,使用效率低下;三是缺乏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估,资金“跑冒滴漏”现象比较突出。他认为,财政支农资金非常宝贵。中央加大了投入,就必须把好事情办好,建一样成一样。目前一些部委已经在进行试点,基层迫切希望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资金整合办法。
长期看:政府需加快
公共服务创新
专家认为.农民增收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农村上层建筑能否适应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因此。从长远看,必须从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人手,加快政府的制度改革和管理创新,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应建立增加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政府尽管给了农民一些补贴,农业投入有所加强.但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以河南省为例,今年全省平均每亩补贴达到41.57元.比上年增加14.47元,然而,与我国人世时所承诺的“黄箱”政策补贴最高可达农产品总产值8.5%这一上限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政府对科技、水利、环保、农业科研、病虫害控制、培训、推广和农业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资比重不大,财政经费往往只能满足养人的需要。此外,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仍比较落后.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事业等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徐小青认为,无论是从比例、数量或是从面临的问题来讲,投向“三农”的钱都是不够的。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们只能逐年增加,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中央强调应当建立投入的长效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途径。按照农业法的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的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在实践中这一点还没有做到,而且约束力也不强。
其次,应加快政府转型,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记者在农村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最需要的公共服务是信息和科技,而这些很多地方政府都难以提供。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如今农民疑惑最多、干部最怕回答的问题是“明年该种什么”。农民急着问,反映出他们有着迫切的需求:而干部不敢答,反映出的是一些基层政府对市场信息心中无数,难以提供有效的服务。另外,随着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网络“网破线断人散”,很多农业科技难以在农村推广。这位专家告诉记者,他在农村调研时,曾多次询问农民种田养殖的科技从哪里来。十有八九的回答是“从亲戚、朋友或邻居那里学来的”。他说。特别是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在农村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更是难上加难,说得危言耸听一点,中国的农业是靠着一帮老头老太太在支撑。专家认为,促进农民增收,政府既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上狠下工夫。
第三,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真正实现反哺“三农”。徐小青认为,在当前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发挥农村金融的杠杆作用,调动社会资本来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可以说,没有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就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就很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过不懈努力,到2006年11月末,我国涉农贷款余额增加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20%。但是,广大农村仍普遍存在金融失血、缺血、贫血的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对全国2749个村庄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村庄都认为目前农户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仍然很困难,各村庄获得过信用社贷款的农户仅为19%。“缺乏资金”名列“农资价格偏高”、“缺乏技术”之后,成为农民增收难的第三大原因。
徐小青说,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国家花了很大代价,但效果并不明显,关键在于一些细节规定互相矛盾冲突,缺乏可操作性。比如,信用社贷款要求必须有抵押物,而农民恰恰缺乏有抵押价值的财产。又比如。建立村镇银行,要求应有1家以上(含l家)境内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而很多商业银行出于利益考虑,已纷纷撤出农村地区,缺乏重新进入的动力。徐小青认为,我们应特别注重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农村金融改革才可能尽快取得实效,真正发挥农民增收“助推器”的作用。◇ 
(策划:薛凯/编辑:李玲 薛凯)
北京打造“民生财政”
在连续11年平均增幅超过20%的基础上,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2006年一举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7.2亿元。不断做大的财政"蛋糕"该怎么分享?北京市的做法是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近90%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
昌平区百善镇的镇中学、小学,前几年还是灰头土脸、"年过半百"的小平房,屋里的电灯不够亮堂,屋外的操场暴土扬烟。现在学校盖了新大楼,电脑教室、航模教室齐备,楼外的塑胶操场又大又干净,早中晚还有校车接送学生。"原来因为镇中学的条件不好,我老是跟爸妈说要进城读中学,不过现在可不这么想了。"正在百善镇中学读初二的李静美告诉记者。
百善镇中小学里外换新颜,办学条件一次性达标,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近年来,更多的市民像李静美一样感受到了公共财政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在2001年至2006年的6年间,北京地方财政收入累计达到4361.6亿元,年均增长超过了20%。同样也在这6年间,北京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支出也一路上扬,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总额达到4144.6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3.4%。公共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跟着逐年上升,由2001年的74%提高到2006年的89.2%,也就是说近九成的财政支出用到了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凸显了政府理财观念的变化,更加注重增民之利、解民之困,体现了为民理财。
为解决"上学难"问题,北京市财政局2006年投入3.15亿元用于落实义务教育减免政策。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来京务工农民子女免收借读费政策,将减免政策范围扩大到"三免一补"(即免杂费、免教科书费、免借读费,补助伙食费)。率先在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刘大妈最近特别高兴的事是不用每周从望京坐车到城里的大医院排队了。因为刘大妈家旁边的社区医院,从今年1月开始实行"零差价"药价,从社区医院的药房拿药比大医院便宜很多。为解决"看病贵"问题,北京市财政局安排资金4.25亿元,通过全市集中采购,完成2006年规划内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常用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信息监管"的管理模式。自2006年12月25日开始,部分社区医院已开始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
此外,北京市财政局加大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加大支农投入,其中2006年全年对农村各项投入达到111.8亿元,为历年之最。设立10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通过政府采购、以奖代补、定额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农村低保正常增长机制,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区县统筹管理。支持全市260.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86.9%。累计投入33.9亿元,为近11万名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发放安置补助和补缴社会保险,维护失地农民切身利益。
方式创新:
投入公共服务"最短板"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体富认为,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保障。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将财政资金更多地向公共服务倾斜,是国家未来财政工作的发展方向。
有了方向,还要讲究方式和效率。采访中,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徐熙表示,对北京来讲,虽然财政收入逐年上升,但财政资金的供求矛盾仍然长期存在,而且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矛盾也会进一步加剧。
徐熙认为,缓解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坚持和落实"集中财力办大事、投入资金讲效益、勤俭节约干事业"的理财原则,将更多的资金投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在实际工作中,北京市财政局创造性地借鉴了经济学中的"木桶理论"。所谓木桶理论,其最初含义是指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为了提高储水量,最简便有效的办法就是"补长"最短的那块。对财政工作而言,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财政支出的方式将决定支出效率。找准城市发展中的"最短板",比如农村教育、社区医疗和交通拥堵等,用有限财力将其集中"补长"。
近几年,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城市运行管理问题开始凸显,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最短板"和限制因素。为此,北京市财政局全年投入资金79.3亿元,支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交通及奥运场馆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拨付资金116.7亿元,支持轨道交通建设、公交IC卡改革、公交车辆更新,努力建设新北京。筹措资金78.4亿元,完成80个"城中村"整治。投入资金6.8亿元,推进旧城区解危排险工作,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拨付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10.4亿元,开展燃煤锅炉改造、工业污染源治理和老旧公交车、出租车提前淘汰更新等工作,改善首都空气质量。
制度保证:
建立首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据徐熙介绍,建设首都公共财政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退出生产领域,不断扩大公共支出范围。这是建立首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根本要求和先决条件。第二,推进预算管理改革,这是建立首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要途径和技术手段。第三,大力加强金财工程建设,这是建立首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基础和支撑。
增收长效机制待求解尽管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还不少,下半年。政策增收的空间有限,农产品涨价对增收的推动作用将趋缓。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认为,农民增收出现良好势头,并不意味着推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已建立起来,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上仍是“数量型”、“外延型”,增收受市场景气周期影响较大,“地基”仍然不牢。推动农民增收。应着眼建立“质量型”、“内涵型’’的长效机制。
短期看:三块“短板”
制约今年农民增收
面对上半年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不少专家提醒,今年农民增收还面临诸多难点,要持续保持收入的快速增长还需付出很大努力。
首先,今夏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不利。今年我国自然灾害频仍。东北干旱,南方部分地区暴雨成灾,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以安徽省为例,截至7月末,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2200万亩,其中绝收近800万亩。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达63亿余元,占各项经济损失的近六成。安徽省有关负责人称,这次洪水给该省农业和农村带来重创,也给今年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完成带来严峻考验。
其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正抵消粮油价格恢复性上涨的好处。由于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种粮成本提高。近两年.粮食生产成本逐年提高。据安徽省物价部门调查,2006年小麦生产成本每亩比上年增加17.83元.增幅6.73%;粳稻每亩增加43.38元,增幅9.73%。农民收益很大程度上被上涨的种粮成本抵消了。
第三,惠农政策直接使农民得到实惠的增量正逐年下降。以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看.现行的托市收购政策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拉动力在下降。2004年全年粮食市场价格上涨了28%,农民增收一半来自粮价的上涨,由于当时市场粮价高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没有启动执行预案;2005年,稻谷托市价比市场价每斤高5分~7分钱;到了2006年,稻谷托市价比市场价每斤仅高2分钱。
中期看:促进农民增收
需多方用力
安徽省农业问题专家何开荫认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的长远发展不能单纯靠财政补贴来支撑.而应当多管齐下。特别要从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人手,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广辟增收渠道。
首先,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同时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当前,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劳动者的经济收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新近发布的《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2006年,我国农民增收的部分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按当年价格计算,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为60.2%,在农民人均纯收人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38.3%。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有组织地转移和输出劳动力.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
政府还应加大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力度,逐步解决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以及工资克扣、拖欠等问题。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对全国2749个村庄的调查显示,目前农民外出打工出现了两个新迹象:一是转入非农产业的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已经有接近40%的属于常年在外从事非农产业:二是西部地区中举家外出率最高.常年外出的劳动力中已有1/3实现了举家外出。这些新趋势对城市户籍、教育、医疗等制度提出了改革的迫切要求。农民能否在城市里留得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农民收入能否实现持续增长。
其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新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使得农民市场谈判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低.经常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实践证明,走合作化的道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织保障。河南省中牟县姚家乡春岗村是一个草莓专业村。过去,由于是农户分散种植,草莓丰收后,往往出现争抢客户、竞相压价的情况。2005年4月,村民李峰等人组织成立了草莓生产者合作社,不仅统一了价格,注册了商标。还在合作社内部推广防冻等新技术,每年为社员减少损失十几万元。2005年~2006年,春岗村草莓价格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上,当年合作社社员家庭人均纯收入9500元,比上年增加了一倍。
第三,应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家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已逐步显现。在国家投入不可能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这些支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率,真正把实惠落到农民腰包里,就显得非常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认为.眼下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是,政府各涉农部门都在加大对农村的投入.设立了很多项目,但投入的机制有问题。一是项目层层审批,脱离实际;二是资金“撒胡椒面”,使用效率低下;三是缺乏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估,资金“跑冒滴漏”现象比较突出。他认为,财政支农资金非常宝贵。中央加大了投入,就必须把好事情办好,建一样成一样。目前一些部委已经在进行试点,基层迫切希望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资金整合办法。
长期看:政府需加快
公共服务创新
专家认为.农民增收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农村上层建筑能否适应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因此。从长远看,必须从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人手,加快政府的制度改革和管理创新,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应建立增加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政府尽管给了农民一些补贴,农业投入有所加强.但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以河南省为例,今年全省平均每亩补贴达到41.57元.比上年增加14.47元,然而,与我国人世时所承诺的“黄箱”政策补贴最高可达农产品总产值8.5%这一上限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政府对科技、水利、环保、农业科研、病虫害控制、培训、推广和农业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资比重不大,财政经费往往只能满足养人的需要。此外,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仍比较落后.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事业等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徐小青认为,无论是从比例、数量或是从面临的问题来讲,投向“三农”的钱都是不够的。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们只能逐年增加,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中央强调应当建立投入的长效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途径。按照农业法的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的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在实践中这一点还没有做到,而且约束力也不强。
其次,应加快政府转型,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记者在农村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最需要的公共服务是信息和科技,而这些很多地方政府都难以提供。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如今农民疑惑最多、干部最怕回答的问题是“明年该种什么”。农民急着问,反映出他们有着迫切的需求:而干部不敢答,反映出的是一些基层政府对市场信息心中无数,难以提供有效的服务。另外,随着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网络“网破线断人散”,很多农业科技难以在农村推广。这位专家告诉记者,他在农村调研时,曾多次询问农民种田养殖的科技从哪里来。十有八九的回答是“从亲戚、朋友或邻居那里学来的”。他说。特别是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在农村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更是难上加难,说得危言耸听一点,中国的农业是靠着一帮老头老太太在支撑。专家认为,促进农民增收,政府既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上狠下工夫。
第三,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真正实现反哺“三农”。徐小青认为,在当前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发挥农村金融的杠杆作用,调动社会资本来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可以说,没有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就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就很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过不懈努力,到2006年11月末,我国涉农贷款余额增加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20%。但是,广大农村仍普遍存在金融失血、缺血、贫血的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对全国2749个村庄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村庄都认为目前农户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仍然很困难,各村庄获得过信用社贷款的农户仅为19%。“缺乏资金”名列“农资价格偏高”、“缺乏技术”之后,成为农民增收难的第三大原因。
徐小青说,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国家花了很大代价,但效果并不明显,关键在于一些细节规定互相矛盾冲突,缺乏可操作性。比如,信用社贷款要求必须有抵押物,而农民恰恰缺乏有抵押价值的财产。又比如。建立村镇银行,要求应有1家以上(含l家)境内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而很多商业银行出于利益考虑,已纷纷撤出农村地区,缺乏重新进入的动力。徐小青认为,我们应特别注重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农村金融改革才可能尽快取得实效,真正发挥农民增收“助推器”的作用。
一个普通家庭的节能选择
“你看看,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家里用的全是节能灯。”家住济南市燕子山西路某公司宿舍的何辉是一名财务人员。说起对灯的选择,她颇有一番心得。
小小节能灯省下“大价钱”
,家里所有的节能灯具加起来,功率大约150瓦;同样是照明,如果选择亮度相似的白炽灯,功率大约要750瓦。以节能灯的寿命为5000小时计算,使用节能灯,光是电费就能省下1650元。而购买这些优质节能灯的所有花费不超过500元,算来算去,还是用节能灯划算。”
何辉说,其实,这个账她在购买节能灯具之前并没有细算过。当时。虽然感到节能灯具价格高了点,但总觉得节能是件好事,就随手买了下来。后来有一次辅导女儿做作业,握着女儿的小手仔细算了算节能经济账,发现能省下不少钱,她不禁开心地笑了。
何辉家里曾经用过两个使用白炽灯泡的台灯,女儿卧室一个,她自己卧室一个。后来,女儿那个先坏了,考虑保护孩子视力要紧,花了将近200元买了一个节能护眼台灯,一直用到现在。再后来,何辉卧室里的台灯也坏了,有朋友过来做客,看到她家里用的几乎全是节能灯,过了几天干脆给送来一个18瓦的节能台灯。这样一来,何辉家里的灯全都变成节能的了。
节能灯点亮“节能家庭”
小小节能灯,从此点亮了何辉家的节能生活。
济南是北方有名的“火炉”。多数家庭夏夜都离不开空调,但何辉家却是一个例外。每天早上出门前,她都会把窗子关上。把窗帘拉上,这样外面的热气就进不来了:到了晚上,山边的空气凉爽宜人。打开窗子就是习习凉风,“搬进新家3年了,客厅里的空调几乎没用过。”说起自己的节能生活,何辉颇为得意。
让她特别高兴的是,现在才10岁的女儿也早早养成了人走灯灭、勤拔插头等一些节约能源的好习惯。不仅如此,在何辉的带动下,她的许多亲戚朋友使用的也是节能灯;但凡有同事、朋友装修新房。何辉就会建议他们选择节能电器……
节能家庭”的节能建议
,现在这些节能灯,大部分已用了3年,从来没换过。真正好的节能灯,不仅寿命长。而且发出的光线柔和,让人感到特别舒适。”
何辉原以为,用起来省钱又舒适的节能灯,早就成为城市家庭的当然选择。但后来才发现,身边很多人用的都是普通白炽灯。其中,许多人都尝试过用节能灯,不过后来又重新用起了普通灯,原因大都是购买了质量不过关的节能灯,价格高,坏得却更快,这就难怪他们要改回去了。
使用节能灯利国利民。作为一个消费者,何辉建议,节能灯推广首先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节能意识的提高,购买节能产品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目前市场上节能灯质量良莠不齐,许多节能灯变成“失明灯”,打击了消费者对节能灯的信心,使得刚刚起步的节能灯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必须规范市场,加大对假冒伪劣节能灯具的打击力度。此外,国家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更多企业从事节能灯生产,降低节能灯价格,让节能灯真正成为灯具市场的主导产品。
何辉说,家庭节能,除节能灯外,冰箱、空调、电热水器是真正的三大件,选好加上用好,效果最直接也最明显。其实,节能家庭越多,温室气体排放越少,那么空调一类的电器利用率就越低,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她说,由节能灯开始的节能生活。已经让她盼望有一天在城市里也能享受自然的清凉.就像乡村的人们可以在大树下纳凉一样……
不知不觉间,夜幕已经降临,何辉家的窗户一一打开,山问凉风袭来,好不惬意;离开时,回望她家的客厅,发现小小的节能灯仿佛意味深长地眨着眼睛,光芒很亮,很亮… (编辑:王秀真)
“劫后重生”访洞庭
本刊记者 谭剑沿长江而下,穿过三峡,一个大湖赫然在目,这就是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这里还是全球最重要的湿地之一。千百年来,洞庭湖以其物产丰饶无私地哺育着沿湖上千万人民,并在维系整个长江中游的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开发却使洞庭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质不断恶化。特别是2000年以后,沿湖地区冒出来200多家小造纸企业,每年非法排入洞庭湖的造纸废水上亿吨,使得原本清澈的湖水变成了污浊的“酱油水”。
自2006年底起,一场“环保风暴”刮向洞庭湖造纸企业。半年之内,234家造纸企业全部关停到位,洞庭湖水质由原来的局部劣五类转为地表水三类标准。“劫后重生”的洞庭湖,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水清了,渔民的感受最深
8月中旬,记者随洞庭湖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对南洞庭湖水质进行了一次例行检测。检测人员对南洞庭最大的造纸厂——沅江纸厂周边水域的抽样检验结果显示,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洞庭湖环境监测站站长谭建强告诉记者,湖区纸厂关停之后,洞庭湖大部分区域水质已能稳定达标。
仅仅一年前,环保部门的报告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2006年,洞庭湖开工的造纸企业236家,其中直接向洞庭湖排污的企业达10l家,除泰格林纸集团下属岳阳纸厂和沅江纸厂外,没有一家能够达标排放。这一年,洞庭湖造纸废水排放量超过1亿吨,占湖南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5.5%、化学需氧量排放的50%。
枯燥的数据变化,远不如世世代代生活在湖区的洞庭渔民的感受来得真切。2006年6月,南洞庭湖沅江市万子湖乡渔民毛克群家里养殖的3000多斤鲜鱼,由于附近造纸厂的废水污染而全部死光。气愤的毛克群将一车烂鱼拉到了市政府“讨说法”。
一年多之后,记者重新来到这里时,万子湖畔渔民养鱼的网箱已是密密麻麻。据当地渔民反映,水变清后死鱼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每天早上,当毛克群“巡视”自家的网箱时,看到活蹦乱跳的鱼儿,脸上总是忍不住泛起笑容。
,重灾区”变脸“治污典型”
益阳市宏发纸厂的老板李继光这几天正忙着检测新上的污水处理设备。年产只有一万吨的宏发纸厂在益阳市数十家再生纸厂中名不见经传,但再过一个月后,宏发纸厂将成为全益阳第一家实现零排放的再生纸厂。
李继先告诉记者,由长沙德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这套污水处理设备花了他40多万元,可他觉得很值。“如果再像以前那样搞,我这个厂子肯定开不下去了。”李继先说,“市政府对关停的纸厂查得很紧,每个厂都派了专人盯守。”
由于措施到位,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最集中的沅江市由“重灾区”转变为洞庭湖造纸业污染整治的“先进典型”。沅江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说,“一把手责任制”是沅江转变的根本原因。
湖南省环保局局长蒋益民告诉记者,1996年和2000年,湖南省曾对洞庭湖造纸企业实施过两次关停,“结果没有一次能真正关下来,污染反而愈演愈烈”。蒋益民认为,对造纸企业屡关屡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还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为了保护“税源”.地方政府对关停污染企业往往持抵触态度,对此,环保部门也束手无策,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造纸企业与政府的特殊关系,使污染治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湖南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实施“一把手责任制”作为关键环节来抓。整治方案出台后,湖南省政府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与沿湖岳阳、益阳、常德三市市长签订责任状,把他们列为关停行动“第一责任人”。为了给地方政府加压,省委书记张春贤亲自带队到湖区关停企业调研,分别找各市党政一把手谈话。省委书记都如此重视,地方官员自然不敢怠慢。
2007年2月,岳阳市丰隆纸业公司在关停期间顶风开工生产并偷排污水,省市纪检监察部门在查实情况后,迅速对监管不力的湘阴县政府主要领导给予处分,先后处理了县长、主管副县长、环保局长、电力局长等6名干部。这一事件,让湖南省内舆论一片哗然。“湘阴事件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蒋益民告诉记者,此后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均派出督察专员,对关停企业实施“一对一”的24小时监控。
企业想通了群众认可了干部认同了
洞庭湖造纸业污染整治,牵涉到地方税收,牵涉到3万多名从业人员、15万苇农利益的保护,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记者重访洞庭湖时,却很少听到对整治行动的抱怨。湖区一位主管环保的副县长说,他原本以为一下子关停这么多造纸厂,会引发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但没有想到整治的结果却是“企业想通了,群众认可了,干部认同了”。
湖区一些基层干部和造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洞庭湖造纸厂之所以能够做到“关得住、停得稳、有实效”,关键在于湖南省决策层没有简单地一关了之,而是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来解决关停引发的连锁问题。
据了解,在关停行动实施之初,湖南省劳动厅、民政厅、财政厅等部门就针对关停企业下岗工人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拿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所有列入淘汰范围的造纸企业职工将被纳入财政低保范围;对于由关停企业而造成暂时财政运转困难的市县,也由省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截至目前,湖南省财政已拿出资金4000万元,根据湖区三市关停造纸企业的从业人数、税费贡献、生产能力3个指标分配下拨;加上之前下达的1000万元专项治污费用,湖南省财政已为洞庭湖造纸污染治理专门安排资金5000万元。‘
此外,由于造纸芦苇牵涉到15万苇农的切身利益,在湖南省政府协调下,湖区12个国有芦苇企业与泰格林纸等大型造纸企业达成收购协议,由企业按不低于年初的协议价敞开收购积压的芦苇。
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徐宪平认为,如果一味地回避矛盾,洞庭湖造纸企业关停目标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在采访中,湖南省许多官员都表示,洞庭湖污染,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因为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造成的,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吸取这个深刻教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编辑:王秀真)
亲历“和平使命-2007” 跨国联合大军演为了反恐,我们并肩作战
在世界上最早高举反恐旗帜的上海合作组织,从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明确的反恐主张。去年6月,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再次确认,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是本组织、特别是安全领域合作的优先方向。就在这次峰会上,6国元首批准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寒来暑往,一年多的时间里,6国军事专家组进行了4轮磋商。演习的课题内容、时间地点、组织方法、参演兵力、指挥编成、相关保障……一系列浩繁复杂的问题,在打击恐怖主义这一共同目标下,被一一化解。
演习从兵力机动开始。7月20日上午1l时30分,在长长的汽笛声中,满载着首批300多名中方参演官兵和军用物资的列车缓缓驶出新疆吐鲁番火车站。站台的栏杆上悬挂两条横幅——苦练沙场,为国争光;万里征程,胸怀祖国。
铁路行程1.03万公里、空中航程2700余公里,人员1600人、装备物资数千吨——中国军队首次大规模、成建制、多军种远距离的跨国投送,在空地之间立体展开。
与此同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武装力量,也迅速做出部署。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的车里雅宾斯克.迅速集结起6国的精锐反恐部队。
万里大机动,6个国家的部队走到一起,向世界展示了上合组织打击“三股势力”的坚定决心,表明了上合组织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坚定意志。
为了和平,我们携手合作
硝烟弥漫,“反恐”战场上激战正酣。
在“恐怖分子”逃窜的必经之路。两架运输直升机稳稳停下,机身侧面的“八一”军徽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从直升机上冲出来的,是身着深色迷彩服的塔吉克斯坦空降突击队员和身着浅色迷彩服的中方特战队员。双方队员交替掩护,分头包抄,配合默契。逃经此处的“恐怖分子”悉数被歼……
这是中国陆航直升机首次在演习中输送外国军人。而在此次联合机降前,双方仅在一起合练过两次。
中塔官兵的密切协同,是参演各国军队合作程度的生动缩影。
6国参演官兵4000余人,力量编成涵盖诸军兵种,包括空军航空兵、空降兵、运输航空兵、特种兵、装甲兵、陆军航空兵、边防部队;实兵行动高度联合,俄、吉、哈三方特战小组协同搜剿残余之“敌”。中、俄空降兵相继实施伞降、共同围歼“恐怖分子”……
联合出战斗力。只有联合才能战胜恐怖主义,只有合作才能捍卫世界和平。在共同的目标下,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作战思想、体制编制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并没有成为6国军队协同作战的障碍。
沟通与互信是联合作战的重要基础。在指挥平台上,6方共同组成指挥机构,联合制订计划,联合指挥行动。在指挥手段上,6方建立共同的通信联络平台,统一无线电频率,各种信息快速传递,指挥通信顺畅无阻。在协同信号上,6方约定了手势、旗语等共同的记号。
联合,不仅需要战略利益上的认同、思想理念上的契合,还需要情感的交融。
,巩固兄弟般的战斗友谊”——在参演部队驻地,这样中俄文对照的标语随处可见。
一同在演兵场参加实兵演练。一同在野营村出操锻炼,一同在大礼堂观看演出……短短10多天的共同战斗和生活,使得参演各国军队官兵的友谊日渐深厚。
各国官兵比邻而居,虽然言语不通,但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比划的手势,都能使双方很自然地熟悉起来。每次见面,中方官兵会说:“兹德拉斯乌衣介(您好)!”而外方官兵则会用刚刚学会的汉语回应:“你好!”
密切的交流、融洽的相处,使各国官兵在演兵场上配合更加默契,协同更加准确,联合更加有力。8月17日的实兵演练,4000余名官兵、数百台战斗车辆、近百架飞机,以分秒不差的协同,共同为演习画上圆满的句号。
为了祖国,我们不辱使命
这是一次被“直播”的演习,全程公开、透明,从联合导演部、战役指挥部到参演部队,全部对中外记者开放。
歼轰一7型战机、直一9武装直升机、轮式装甲车、轮式步战车、100毫米突击炮……中方众多国产新型陆空装备第一次在国外公开亮相:全程设置复杂电磁环境、运输机三装连投(三件装备从一个舱门接连投下)、直升机旋停支援……演习课目紧贴实战实际,课目难度和风险较大。
,发现问题也不怕,演习本身就是为了检验部队的能力。”中方导演部指挥组组长鲁传刚大校说,“练为战,我们对演习的态度一点也不保守。”
自信源自开放。近年来,通过越来越频繁、深入的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中国军队更全面地认识了外面的世界,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了这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
一平方米不到的露天哨位上,18岁的中国战士李波以跨立姿势站得笔挺,任蚊子在周围“嗡嗡”地飞,仍然一动不动。野营村里的这一幕,成为各国记者拍摄的焦点。
,不管在哪里,解放军都是一支军容严整、军纪严明的正规化部队。”中方陆军战斗群群长李新光少将说。
干净的营区,统一的内务,整齐的队列……记者在野营村里看到.中国参演官兵严格执行各项条例规章.一日作息与在国内野外驻训没有任何区别。中方部队每天以标准程序进行的升降旗仪式,风雨无阻。从参加训练到吃饭、洗漱,部队都是以班、排为单位列队前往。
演习地域的天气变化无常。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暴雨如注.从营区里的日常训练到实兵演练场上的协同训练,部队训练全部按计划进行。就连过去参加训练不多的机关干部,也全副武装进入阵地。与一线官兵一起摸爬滚打。
使命,是中方官兵讲得最多的词语之一。从将军到士兵,从指挥员到战斗员,每个人用自己的行动,阐述着对于使命的理解。◇ (编辑:赵利根)
城乡统筹改革的亮点、难点、突破点城乡统筹改革的亮点、难点、突破点
 ——访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
6月7日,重庆、成都两市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1100万成都人来说,统筹城乡改革并不陌生,此前这项改革已进行了4年。但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无疑给成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刊记者就成都市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所取得的经验、亟待求解的问题等专访了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
,三个集中”是亮点
记者:经过4年实践,成都探索出了怎样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
李春城:成都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城市,人多地少,资源紧缺,所以我们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大力推 进“三个集中”。这既是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做法,也是检验的标准。
一是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制订了城乡一体的工业布局规划,将原规模小、布局散的116个工业开发区,
 调整、归并为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通过规划调控、政策引导,建立投资促进机制,强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已达到一定规模,集中度达59.9%。
二是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租赁等形式,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到2006年底,共实施土地规模经营153.8万亩。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80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联系带动农户123.5万户,占全市总农户数的59.2%。
三是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城镇新型社区和农村新型社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有组织、分层次地梯度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全市共规划建设600个农村新型社区。到2006年底,近27万农民住进了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
4年来,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可喜局面。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比2002年增长65.8%;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5元,比2002年增长了45.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006年的2.61:1。
攻克难点,制度保障是关键
记者:统筹城乡发展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工作作风的深刻变革,在这场艰难的实践中,成都市为改革提供了哪些可靠的制度保障?
李春城:成都市把规范服务型政府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实现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在规范服务型政府工作方面概括来讲是“四个推进”: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简化行政审批,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758项,占原行政审批事项的66%。建立了市和区(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和服务代办点。
——推进规划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城乡规划编制、管理、监督工作满覆盖的要求,从市到乡都建立了规划行政管理机构和规划工作监督机制。按照城乡一盘棋、各项规划高度衔接和“三个集中”的要求,建立了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对不符合规划的项且不予审批,违反规划的坚决查处。
——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和区(市)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后实施了涉及30多个部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和规范了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全面实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撤并30%左右的乡镇、47%左右的村,精简乡镇机构各类人员5000多名。
——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城乡基本实现比较充分就业,2006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8%。基本实现城乡教育硬件均衡配置、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同时,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采取党员群众公开推荐、党员大会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基层党组织书记。去年乡镇换届前,全市l/3的乡镇(74个)、90%以上的村(社区)开展了公推直选,使群众由“你们的书记”改口为“我们的书记”。
——全面推行“三会”开放。全市共开放各级党委常委会(全委会)、人大常委会、政府(部门)常务会1200余次,10万余人次列席了会议,使决策由“党委、政府定”变成了“大家定”。
——全面实施“三务”公开。按照内容明细化、形式多样化、程序规范化要求,实现了党务、政务和村(居)务公开全覆盖,给群众以明白,还干部以清白。
——积极推行社会评价。全面引入民主测评、民意调查、述职评议等,形成了“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的社会化评价机制。
——逐步推行民主荐事制度。10余万党员群众参与了民主推荐、科学决定政府为公众办实事项目的“民主荐事、科学定事”活动,干什么先听群众意见。
打造“全域成都”是新的突破点
记者:获准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成都下一步发展和改革的思路是什么?
李春城: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建设试验区为新起点,以探索中西部地区科学发展道路为目标,全面提升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水平。为此,成都将从三个方面全力探索推进:坚持“全域成都”的概念推进城乡统筹,构建“全域成都”的规划体系、城镇体系、交通体系、产业体系;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如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动力等;全面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统筹水平。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抓紧制订改革方案。加大统筹协调力度。
成都正行进在一个新的历史征程中,改革试验区重任在肩。在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既有力促进成都发展,又能为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编辑:李玲)
湖北政协打造参政新模式
■ 本刊记者 王永前编者按:在一般人看来,政协地位高、权力小,使命光荣、作用有限,一不立法,二不决策,顶多敲敲边鼓,特别是对地方政协组织而言,可供施展的舞台似乎更小。而湖北省各级政协组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议大事、谋大略,不断创新履职形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各项工作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议大摹、谋大略。地方政协大有作为
江风轻拂,绿草如茵——盛夏之夜的汉口江滩上,游人如织。这里是武汉最聚人气的休闲场所,也是江城最靓丽的“名片”。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派棚户林立、砖沙乱堆的残破景象。来此消暑的人们或许并不知道,江滩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武汉市政协一份有创意的提案。
,不一般地建言,不建一般的言”,这是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经常挂在嘴边的工作心得。近年来,湖北省各级政协组织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想高招、献良策、出实力。
三峡工程建设举世瞩目。宜昌市政协连续提出了加快治理三峡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防治等提案,其中《宜昌市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安置情况的报告》引起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高度重视,拨专款解决了外迁移民部分遗留问题。
位于神农架林区西部的大九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点——堵河的发源地。前几年经历了兴建养殖场、种植高山无污染蔬菜、开挖引水渠等多次开发后,湿地功能被严重削弱。为使这块宝地得到切实保护,从2004年起,神农架林区政协多次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大九湖湿地调查研究,展开论证,并反复向林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论证报告。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专程到大九湖进行现场调研,并指示要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的原则,把大九湖湿地保护好、利用好。
离开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政协工作将寸步难行。这是记者采访湖北政协人士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俞正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用了三个“真心实意”明确表态:“真心实意地关心和支持政协工作。真心实意地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真心实意地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如今,三个“真心实意”已成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襄樊市委坚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决策前都要拿到政协进行充分协商,做到“先协商后决策、先协商后决定、先协商后通过”。宜昌市则将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情况纳入考核。市长郭有明与政协委员座谈时说,不怕委员批评多,就怕我们听不到。每年他都列席政协全会,都要选择一两件重要建议当场签批、及时督办。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湖北省政协提案答复率均为100%。委员首次反馈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8%以上。王生铁主席这样评价:“党委、政府与政协一条心,政协也在真心实意地为党委、政府服务。‘政治协商、自拉自唱’的现象在湖北已不复存在!”
,参政参到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
政协组织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如何让各阶层代表人士各展其长、各显其能,使所提意见和建议更具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如何更有利于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科学、民主决策?近年来,湖北各级政协组织在创新履行职能方式上不懈探索、亮点频闪。
,参政参到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为提高提案质量,武汉市武昌区政协对调研课题实施招标制:先围绕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征集课题;然后聘请高等院校、社科部门专家组成评审组对课题评标,选定最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制成招标标书。据武昌区政协主席刘君介绍,竞争调研课题调动起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而中标的组织将得到3000元专项经费,优秀课题除在区政协全会上交流或在《社情民意》上刊载供武汉市、区领导参阅外,还可获得2000元奖励。
宜昌市政协开会开出了新意。市政协的常委会上有教师、村支书。也有失地农民、下岗困难职工,他们不仅听,而且还发言,与委员们一起参政议政。宜昌市政协主席李泉是一位从事政协工作20多年的“老政协”,他满含感情地说:“我们就是要改变‘部门汇报,常委发言,领导讲话’的老三篇模式,以避免自编自导自演的状况。”
武汉市委、市政府组织政协委员担任有关部门的特约监督员。今年仅市法院就聘请了22名政协委员担任特约监督员,还组织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代表参与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民主法制建设。
民主监督是政协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湖北各级政协加强民主监督的典型经验是,不一味地批评、责怪,而是寓支持、关心、帮助于监督中。这样做,被监督单位感到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是在专门“挑毛病”,而是为帮助他们改进工作,从而使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大大提高;而政协组织的民主监督员也感到民主监督决不是提提意见、建议就完事,而是要把意见、建议提到点子上,通过落实能够有效推动工作,从而使监督的责任感大大增强。
百姓安危冷暖牵动政协委员心
关心民情、关注民生是湖北省各级政协义不容辞的职责。武汉市政协提供的一组数据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该市连续4年的2786件提案中。涉及民生的占到80%以上。加强再就业、完善低保制度、解决拖欠民工工资、帮扶特困群众、缓解群众看病难……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常牵动着政协委员们的心。
今年3月,来武昌打工的刘师傅高兴地告诉记者:“我的娃儿可以来这里上学了。”刘师傅的儿子今年要读初中,他一直担心武昌的学校不收.谁知工地附近的黄鹤楼中学给了他一个惊喜:不仅接受孩子入学,还免收借读费。记者从武昌区教育局获悉,从今年春季起,该区设立600万元的专项资金,以确保外来人口子女以及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贫困生享受减免学费待遇。这一切。得益于区政协委员的多份提案。从惠民医院的建立到老街旧巷的改造,从社区治安的加强到社会救助办法的实施……无不凝聚着武昌区政协委员的心血。
,感谢省教育厅为山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对该提案的办理非常满意!”湖北省政协委员蔡万顺在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上写道。他通过提案建议在高海拔的巴东县二中设立高考点,得到省教育厅的破例批准。当年,800多名考生不必再翻山越岭赶考了。◇ (编辑:林双川)
“特”字大门为“军”开
"没有人民的军队,还有咱老百姓的么?”文登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张富贵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正是在这种朴素观念的支配下,文登市历任党政领导和64万人民不断发扬拥军传统,对国防建设倾注了巨大的情感和力量,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双拥乐章。文登也因此连续六次荣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称号,跨入了"全国双拥模范城”行列,市委书记王亮则被评为全省关心国防建设十佳人物。
特事特办,部队优先近年来,文登市实行财力、物力倾斜,全力支持战备施工、军事训练,把最佳服务送到军营,为部队修建了2座拥军桥、4条拥军路,提供粮油蔬菜水电补贴200多万元,减免各种税费300多万元,每年赠送慰问品价值达20万元以上。
在财力有限、要办的事又很多的情况下,他们完善了双拥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武装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想方设法帮部队解难题。济南军区通信总站文登机务站营房陈旧,地面潮湿,影响通信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通信质量。市里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土地置换的办法,由地方投资200多万元,在市区黄金地段帮助部队建起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的新营房,被部队命名为"拥军楼”。而在驻文登某部,另有一条通信线路被官兵誉为"拥军线”。这个部队地处偏远山区,几十年没有专用通信线路。市里利用网通公司城内地下管线和广电局野外有线电视杆线,架起了一条专用通信电缆,为部队节省经费100多万元。
真情温暖"最可爱的人”
"现在地方上编制控制很严,俺那口子进了机关,俺进了事业单位,没想到市里对转业军人这么关心。”去年随丈夫转业、在人口与计生局宣传站上班的邵正芳这样说。
文登对当兵的人、当过兵的人一往情深,格外关爱。他们舍得拿出最好的岗位、最好的对口单位、最好的学校,来安置军转干部及其家属、子女,使他们回到地方工作顺心、生活舒心。这已形成一种惯例。
对转业士官和城镇退伍兵,文登坚持政府安置和自谋职业相结合,通过考选优先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和效益好的企业,自谋职业的给予1万元以上的一次性补助。这已成为一项制度。
市里挑选了42家效益较好,工种相对优越的企业,举办了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洽谈会,与70多名军嫂双向选择,让随军家属自主择业。对不愿就业又无收入的随军家属,地方每月发给120元的基本生活补贴,军人从此少了一份牵挂。
为让优抚对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文登市建立了抚恤定补标准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确保优抚款稳步增长、及时兑现,确保优抚对象与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从去年开始,文登还在驻军中启动了家庭生活困难官兵救助制度,两年共有43名官兵每人领到1000元救助金。据统计,去年全市发放优抚优待款3600万元,用于解决老烈属、老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治病资金达150多万元,有1300多户优抚对象得到资助和帮扶。
老传统有了新内涵八一前夕,驻军某部又收到了一份"厚礼”。文登市委、市政府送来了20台微机和摄像头等器材,帮助部队成立了"指导员网络中心”,建起了局域网,实现了管理信息化。政委宋建祝喜笑颜开地说,"多亏了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我们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而此前,驻扎深山、收不到电视节目的驻军某部,在界石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筹资5万余元,架设光缆专线2500米,把有线电视引进了军营,官兵们身在深山同样可知山外事、天下事。
发挥各自优势,各界积极参与拥军,在文登蔚然成风。除市里送来微机外,双拥办还协调新华书店、图书馆等单位,向部队赠送价值10万多元的图书。劳动、海洋渔业部门和职业学校,开设实用技术课,办起微机培训班、军地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中心,免费为部队官兵及家属进行文化技术辅导。法院、司法局设立了"涉军案件法庭”……
科学建设“菜篮子”工程
■ 本刊记者 李亚彪 赵锋一段时间以来,猪肉供给偏紧,部分食品价格涨幅较大,久违的“菜篮子”问题又重新回到人们身边。科学建设百姓的“菜篮子”工程已成为牵动中央的“重大”和“紧迫”问题。
一问:怎样认识当前
 “菜篮子”面瞄的新形势?
随着国际生物能源需求增加导致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我国农产品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俗话说:“粮猪安天下”。我国猪肉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列世界第一。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肉类副食品。生猪生产又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个月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明显上涨.主要因素就是粮食、猪肉等农副产品供应发生了变化。
我们注意到。“影响全局”、“突出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新的历史起点”等成为中央判断当前“菜篮子”形势的关键词。
 ——温家宝总理今年5月26日在陕西调查研究生猪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时指出,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事关群众生活,影响全局,不能掉以轻心:温总理8月4日考察北京市农产品市场时再次强调,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关系全局。
——国务院7月31日召开全国“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强调,“菜篮子”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他强调,做好“菜篮子”工作,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四大变化”勾勒出“菜篮子”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动“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城乡社会结构变化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菜篮子”消费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推动“菜篮子”产品流通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推动“菜篮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发生重大变化。
二问:怎么打破养猪业
暴涨暴跌的周期性“怪圈”?
目前养猪业已进入历史上最高盈利期,但记者在部分农村了解到,暴涨的猪肉价格并未调动起养殖户的养殖热情。
生猪产业是一个高风险的弱质产业,不仅受动物自身生长规律的影响,而且受自然风险、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多重制约。一位曾经养过猪的老板告诉记者,养猪是最难弄的行业,行情好的时候,挣钱不多,行情差的时候,养的猪就“臭”了,猪肉没人买,赔得一塌糊涂,他说啥也不敢再养猪了。一些养殖户认为今年是碰上了好行情,对今后猪肉价格是个什么样的行情心存疑虑,不敢放手发展生猪生产。
这轮肉价波动,也同规模养殖场萎缩有关。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养猪场关、停、转、迁,成了普遍现象。出于防治污染考虑。广州、上海、厦门等大城市,都设有禁养区或限养区。这一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取消各种不合理的禁养限养规定,确保必要的养猪规模和猪肉自给率。
供求信息缺失加剧形成生猪生产“怪圈”。由于市场需求信息与生猪生产信息不对称,再加上生猪繁殖生长周期的作用,两年效益好,两年效益转差,行情交替出现,养猪业始终走不出周期性波动的“怪圈”。专家认为,我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脆弱,只关注城镇消费终端的需求环节,而忽视了农村生产的供应环节,无法调控或缓和供求矛盾。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应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
新形势下必须要有新思路。要着眼“菜篮子”长期稳定发展,建立健全投入增长、科技支撑、风险控制、产销衔接和市场预警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国务院最近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措施,制订了有关政策。比如实行母猪饲养补贴、加强良种猪场建设、扶持生猪规模养殖、奖励养猪大县、补贴蓝耳病疫苗、给生猪上政策性保险、加强产销衔接、完善猪肉储备制度等,这些措施的落实无疑将对生猪生产发挥重要作用。有关部门预计,猪肉供应偏紧的情况将在年底缓解。
三问:物价上涨
 政府如何为低收入群体‘托底”?
猪价提高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可它又直接关系到城里的消费者。尽管以猪肉为龙头的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既符合提高农民收入的要求,也符合经济规律自身发展的要求,但低收入人群已经明显感到了生活压力。
早在今年5月26日,温家宝总理到陕西考察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情况时就说。解决中国13亿人的吃肉问题还得靠农民。温家宝同时强调,肉价涨一些有利于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可涨到一定程度后要保持平稳。通过市场调节的办法,要让农民养猪能挣钱,城里人特别是低收入困难家庭又能吃得起肉。
这一轮物价上涨不能简单地同通货膨胀画等号,政府不能简单用行政手段干预价格。但政府不过分干预,并不等于坐视不管,而应该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
针对当前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市场价格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国家发改委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控制政府提价措施的出台,要审慎采取价格干预措施,一般商品价格均应由市场调节,正常情况下政府不应直接干预。
引人关注的是,近期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要求各地采取适当措施提高低保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中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国务院8月13日晚再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活。各地要妥善安排低收人群体的生活补助,从8月份开始对城市低保对象实际补助每人每月增加不低于15元。中央财政在8月15日前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省份拨付补助资金,各地要确保补助资金8月31日前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要保障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生活。
四问:怎样对“菜篮子”
加强监管、严格价格执法?
,市场交易要有公开、公正、透明的秩序。价格要兼顾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三者利益,按市场规律形成,但绝不允许哄抬物价。”8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农产品市场时强调。
各地纷纷开展主要食品价格及相关收费专项检查,稳定食品价格的措施密集出台:安徽省对食品价格检查信息实行“一日一报”;浙江省物价局指出,对性质恶劣、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价格违法典型案件严肃查处,直至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广州市物价局将对串通涨价等价格垄断或价格欺诈行为最高处以20万元的罚款:四川省取消生猪产销环节8项收费,实行生猪收费全面公示制度。
最近,几大方便面厂家联合涨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何制约行业协会和大企业的不规范运作成为新课题。浙江有关部门告诫行业协会,切勿合谋涨价增加“菜篮子”负担;甘肃物价部门也将严查食品行业串通乱涨价行为。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物价部门应该尽快完善针对价格垄断的行政处罚法律程序,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在强调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质量问题,谨防“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倾向,不仅要保证群众有肉吃,更要确保群众吃得放心。◇(编辑:颜彦)
大草原走出绿色品牌
,伊利”、“蒙牛”、“鄂尔多斯”,这些已经被海内外人们熟知的品牌,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内蒙古。
品牌撑起内蒙古企业的半壁江山
靠着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草原优势迅速崛起的伊利集团,是内蒙古“打造品牌”战略的一个缩影。去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伊利”以152.38亿元品牌价值荣登全国食品行业榜首。
除了“伊利”,内蒙古还有一大批知名度很高的产业品牌,如“蒙牛”乳业、“鄂尔多斯”羊绒、“小肥羊”餐饮、“河套”酒业、“科尔沁”牛业等。目前,内蒙古拥有15个中国驰名品牌、78个自治区知名品牌,位居西部14个省区市之首。这些名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到自治区企业销售量的55%,支撑起内蒙古企业的半壁江山。
记者注意到,这些品牌产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基础都是来自农牧业。“伊利”、“蒙牛”、“鄂尔多斯”、“小肥羊”等均以牧业发展为基础;“河套”白酒、“河套”面粉等均以农业为基础。
因此,草原品牌的打造,不仅直接带动了内蒙古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为草原经济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传统的草原经济以牧业为主,牧业的发展往往是以草原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经济发展与生态破坏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农牧业的产业化、现代化,终于为克服这一矛盾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也是内蒙古把倾力“打造品牌”提高到“战略”高度的深层用意。
产业链连着农牧民的脱贫致富
品牌的打造过程,实际上就是农牧业产业链不断拉长、农牧业经济充分发展,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的过程。
有关专家指出:品牌企业在带动原料开发、运输、包装等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以及吸引资金、人才,解决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龙头作用。如伊利下属130多个企业,吸纳正式员工和临时工总数达6万多人。而小肥羊公司直接就业岗位6万个,间接就业或受益人员达20多万人。
呼和浩特拥有中国乳业两大巨头———伊利和蒙牛。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韩志然说,乳业对呼和浩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发明显,如市郊的土默特左旗共饲养了40多万头奶牛,成为“中国奶牛头数第一县”,当地农民收入的七成以上来自乳业。
,乳业的产业链连着当地农牧民的脱贫致富。”伊利集团总裁潘刚告诉记者,伊利集团十多年来已累计发放奶款近230亿元,惠及的农牧民数量近500万人。2006年呼市农牧民人均收入5308元,牛奶收入就占2000多元。伊利、蒙牛的产业链条辐射120万农牧民,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腾飞。
,院里钉橛子,门口挖钵子,住着土房子”。在自家院里钉个木橛子拴牛,院门口挖个青贮窖,是以前呼和浩特农村奶牛养殖户的真实写照。由于养殖水平低,收入也上不去,几乎家家都是土坯房。现在,随着乳业产业化,这里出现了“牛住小院子、人住砖房子,腰里有折子(存款)”的新景象。
伊利、蒙牛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合作社”等方式创造了“奶源基地”模式,使奶牛养殖从一家一户的分散饲养向规模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源头保证了乳品的品质,夯实了内蒙古乳业发展的基础。
在呼和浩特市农村,随处可见整洁的标准化牛舍。这就是以伊利、蒙牛为主兴建的奶牛养殖示范牧场园区。去年养殖园区发展到150个,奶牛入区率达50%。呼市的目标是建设科学化、集约化的“养殖车间”,逐步实现奶牛集中封闭饲养。现在,全市的奶牛基本有了“户口”,每头牛有自己的档案卡,1657个基层奶牛冷配标准化站(点)的标准化建设已经完成,实现了奶牛统一管理、规范喂养、统一收奶、统一交售和统一疫病防治等,使原料奶的质量明显提高。挤奶站全部实行“分散饲养、集中挤奶、定期结算、按时付款”的管理模式,优质优价,奶农收入也得到提高和保证。
抢占技术制高点,“给整个世界乳业带来了春天”
综观内蒙古所有名牌产品,成功的后面都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我们参观的伊利集团,引进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鄂尔多斯集团,羊绒加工生产线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并不断进行工艺创新,保持羊绒产品工艺世界一流地位;“黄牛之乡”通辽的科尔沁牛业,公司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屠宰加工设备,形成了年屠宰10万头肉牛,生产冷鲜、冷冻肉2万吨的规模……先进技术确保了名牌质量。
鄂尔多斯集团副总经理杨志远告诉记者:“2002年,鄂尔多斯集团投入5516万元组建了高水平研发与中试基地,建起了5条中试生产线、3个标准化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羊绒制品的高精尖加工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精纺羊绒衫、电脑提花衫、毛绒混纺衫等品种花色繁多,远销美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伊利、蒙牛你追我赶,引进国际高端应用技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05年11月,伊利与北京奥组委正式签约,伊利成为2008年奥运会惟一一家乳制品赞助商。这是奥运会有史以来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食品品牌。而蒙牛精心研制的“特伦苏”,则标志着液态奶从此有了“标准”。2006年,IDF国际乳品联合会将全球乳业的“奥斯卡奖”———IDF全球新产品开发大奖授予了蒙牛“特伦苏”,这是中国乳业第一次获此殊荣。
给子孙留下绿色
内蒙古全区拥有草原13.2亿亩,多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畜超载”,草原沙化退化现象严重,不仅制约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对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了威胁。
随着农牧业产业化和品牌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牧民告别传统的“放牧”方式,牛羊走进基地“集中圈养”。目前,内蒙古草原围栏已发展到3.3亿亩,占草原承包到户面积的41%。西乌珠穆沁旗吉仁高勒镇牧民达林太,2005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把自己承包的1万亩草场划分为10个小区,对牲畜进行轮牧。两年后,沙化、退化草场植被明显恢复,牧草的亩产量增加了20多公斤,羊的体重每只平均增加了3.7公斤。他说:“养的羊少了,收入却没减,最让人高兴的是,给子孙留下了一个绿色的草原!”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高锡林告诉记者,全国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表明,内蒙古荒漠化土地比1999年减少2400万亩;沙化土地比1999年减少730万亩。他激动地说:“这是内蒙古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首次实现逆转,与此同时,草原沙化退化现象也出现了‘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局面。”
那山、那林、那人
■ 本刊记者 秦交锋
正在江西、辽宁、福建、浙江等省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是近年来农村多项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我国现有耕地仅18.27亿亩。而集体林地则达25亿亩。把“包田到户、包产到户”延伸到“包山到户、包林到户”,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变革的必然延续,对于拓展农业资源开发、农民增收致富意义重大。浙江省临安市白沙村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保住了“绿水青山”,还拥有了“金山银山”,这对其他地区的林改具有启示意义。
定权——卖山货
白沙村的林改始于1983年的林业“三定”(即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有1.3万余亩山林承包到户。
谈起当时分林到户时的感受,白沙村村民刘雪章说:“一是高兴,二是怕。”高兴不言而喻,刘雪章怕的是“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在别人家改造低产林的时候。刘雪章反其道而行,在自己承包的20亩笋干竹山上没留一支幼笋。几年过去了,看到别人的竹林日渐茂盛,刘雪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开始对自己承包的山地进行改造,低产林变成了丰产林,刘雪章的笋干收人从年2000多元上升到了6000多元。
林产品丰富之后,白沙村出现了专门的山货营销户。人称“王百万”的王世新,以前家里穷得“不像一个家”,近几年靠向山外贩卖山货发家致富。现在,“王百万”已经将山货店开到了邻县安吉。
随着非木质资源(茶叶、笋干、山核桃等)的开发,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到1996年,白沙村村民的收人从主要依靠卖“三木”(木材、木炭、木柴),转变到了非木质林产品收入达90%以上。与此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村民不再靠砍树烧炭谋生,白沙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封山育林,全面保护森林资源。
流转——卖山头
白沙村地处纯山区。耕地资源少,单靠非木质资源实现村民致富存在难度。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白沙村开发生态旅游。随后,临安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王安国等开始对村民进行“利用森林景观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的培训。
但村民最初并不认同开发生态旅游的想法,“谁会跑到我们这个穷沟沟里看风景”。王安国说:“当时给老百姓讲景观树,不懂,我就讲是漂亮树。就说那些歪脖子树不要砍了,以后上海人要来看的。”村民在半信半疑中,勉强接受了开发生态旅游的项目。白沙村将2000多亩山林使用权转让给投资商,流转年限25年,每年由投资商返利给农民作为资源补偿费。1998年,引资建成的太湖源景区终于建成,适逢国家生态旅游年,景区8月开业后当年实现利润100多万元。
白沙村还把地处海拔900米的400亩林地流转给公司种植高山花卉,这样村民不仅可以获得林地租金,而且还能给公司打工,每人每月有800元的工资。
颁证——卖生态
现在,一进入白沙村,除了满目葱翠,一座座小洋楼上挂着的醒目招牌——“农家山庄”、“溪畔人家”等也格外引人注目。
2001年,白沙村在政府和林业部门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延长了农民的山林承包期,并给农民颁发了林权证。手中拿着林权证,白沙村村民致富的信心更大了。为了从生态旅游中“分一杯羹”,白沙村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建山货市场、饭店、茶室等对生态游进行配套。
在白沙村:记者遇到来自上海的瞿姓女游客,她是回头客,这次专陪老父亲过来小住。她说:“这里两面高山,中问一条小溪.是天然的大氧吧。每天早上起来沿着小溪走一走,对身体很有好处。在这里住上半个月,回去还可以带点山货。”
问起经营“农家乐”的收入,白沙村党支部书记夏玉云拿自己为例说:“我们家的‘农家乐’规模在村里算中等的,一个‘五一’长假可以有4万元进账。”目前,白沙村经营“农家乐”特色旅游的农户达到70多户,全村从事“农家乐”项目的劳动力达到70%,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
现在,白沙村从卖木材、木炭变成了卖风景,实现了从“砍树”到“看树”的“产业升级”。◇(编辑:李力)
合作社培育有机蔬菜大产业
■ 本刊记者 董振国
开栏的话: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民致富可走的路很多,发展高效农业当是其中一条重要途径。高效农业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含农业品种的优化,还要有农业科技的支撑、经营模式的创新和信息渠道的开拓,归根结底.高效农业是一种效益好、增收快、前景光明的农业新形态。
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本刊从16期推出“走进高效农业”栏目,将报道焦点对准发展高效农业的先进典型,介绍其发展的新思路、新探索和新成果,以推动高效农业惠及更广大的农民朋友。
有机蔬菜:高质量带来高效益
在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的一块绿菜花地里,看似普通的绿菜花却品质“高贵”:这里是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等授予的“国家级出口产品标准化示范区”、“有机蔬菜栽培基地”。村党支部书记王立军告诉记者:“我们村这样的菜地有1400亩,去年每亩纯收入3900多元,户均收入超过1万元。”据他透露,现在市场上,普通菠菜每公斤只卖6角钱,出口有机菠菜每公斤能卖到10元。
肥城农业基础良好。有耕地91万亩,且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都属于“清洁级”。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肥城深受一些蔬菜加工出口企业的青睐。从一开始零星布点到现在十几万亩,有机蔬菜已成为肥城市增收富民的重要来源。目前,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4.3万亩.年增加农民收入4.9亿元;有机农产品年产量达30多万吨,主要有绿菜花、菠菜、毛豆、青刀豆、芦笋等30多个品种,95%以上出口国际市场。肥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域有机蔬菜基地。
肥城的有机蔬菜有“三多”:一是国际认证多。现在,肥城通过国际0CIA、欧盟BCS、日本JONA等认证机构认证的绿色基地达100多个,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山东省农业厅认证的绿色、无公害产品达111个,这些都是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二是注册商标多。肥城注册了“仙乐”牌肥城桃、“三绿源”和“济河堂”有机菜等100多个农产品商标。三是龙头企业多。弘海、银宝、绿龙、绿源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迅猛崛起,目前农业深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家,年出口有机蔬菜26万吨。
出口国际市场畅通无阻
近年来,国外贸易壁垒不断加高,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严峻挑战。而肥城发展有机蔬菜就是被市场逼出来的。许多人都还记得2002年7月的那场风波。
当时。山东出口到日本的6万吨菠菜因质量不达标滞留口岸无法通关。直接经济损失3750万美元。山东泰安亚细亚蔬菜集团董事长王琳说起这段往事仍心痛不已:“出口的菠菜全倒到海里了,还得交污染费。一下就赔了几千万元。”王琳说,当时日本检测出我国出口的菠菜里杀虫剂“毒死蜱”残留超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菠菜“毒死蜱”的规定限量是0.05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的菜不超标,而日本政府的规定是不准超过0.01ppm。苛刻的标准迫使企业下决心发展有机蔬菜,临近的肥城市是蔬菜之乡,环境质量好,企业决定在这里发展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实际上,一些蔬菜出口企业早就在肥城尝试种植有机蔬菜,但效果不佳。孙伯镇孙东村村支书雷茂春说,过去,也有企业联合我们村种有机蔬菜,但农民一家一户种,根本达不到标准。企业不让农民打农药、施化肥,可眼看着菜叶上虫子爬,村民心里着急。白天不敢打药,夜里12点以后,背上喷雾器偷偷到地里打药。
2003年,孙东村和绿龙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生产有机蔬菜的合同。绿龙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厂方提出,生产有机蔬菜必须成立合作社,一家一户经营不能通过。村里按照厂方要求,组建了“有机蔬菜股份合作社”,并按其规程组织生产。雷茂春说。现在回过头来看,不建合作社就搞不了有机蔬菜。一家一户搞,土地不连片,农户按自己的想法倒腾。那么严格的标准根本落实不了。近几年,随着合作组织的推广普及,肥城有机蔬菜产品未发生一起质量事故,有机蔬菜通过了国际OCIA、欧盟BCS、日本JONA等标准认证,蔬菜出口国际市场畅通无阻。
土地入股农民分红
记者注意到,孙东村的合作社名字前面冠有“股份”两字。合作社副会长雷印贵介绍说,这个合作社不是光把人组织在一块,村民都以自己的土地入股,并参与分红。这也是按企业要求做的。
雷印贵告诉记者,农民交出经营权,但可以在基地干活。基地在运作上,采取了“四小管理”办法,即“小段计划、小段作业、小段包工、小段检查验收”。公司有常驻的3名技术员,吃住在基地,24小时监控,活怎么干都由他们说了算,合作社负责联系劳力。这几天要干什么活,提前计划好。然后找人。来干活的人可以自己干,也可以再招人帮着干,一套活多少钱是讲好的,就像工厂的计件工资。比如开沟施肥这个活有几个程序。开上沟,施上肥,再封沟,盖上地膜一浇水就完成了。3人能干的,每人收入就多些,5个人干就少一些。这里的农活不断,大部分是本村和外村的老人、妇女,男劳力都腾出功夫出去打工了。
土地入股的合作社模式,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民可以外出打工,获得工资收入。孙东村村民雷凤芹在合作社的菜地里干活,她告诉记者,自己家有2亩地入了股。每年能分得2000元的红利,自己在菜地里干活,一年能有4000多元收入,自己的男人外出到安装队当机工,一天挣四五十元。算起来收入也不少。过去自己种地,这两亩地种玉米、小麦,一年也就收入七八百元,现在啥也不用管,不用投料投工,能拿2000元。
 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在肥城市另有一种合作组织模式,农民的土地不入股,仍由一家一户自己经营。王庄镇有机芦笋合作社就属于这种。
王庄镇副镇长李明介绍说,2004年,镇里与亚细亚蔬菜集团签订合同,发展有机芦笋。镇里以农技站为依托,成立了有机芦笋合作社。合作社下连14个村,每个村自己调整土地,成方连片,成立小农场,每个农场周围设上隔离带。镇农技站站长兼合作社会长杨延林介绍说,每个村设立一名技术员,亚细亚也派出七八个人,常驻合作社,先培训每个村的技术员,再由他们到各村进行技术指导,平时也经常组织种植户办讲座。通过合作社的力量,企业的技术标准也贯彻到生产环节。种出了合格的有机蔬菜。
除合作组织模式外,肥城市还有两种独立农场模式,一是企业直营农场,二是农村家庭农场。企业直营农场就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直接发展种植基地。如绿龙、田园两家企业采取这种方式建设的基地达到5000多亩。企业直接经营管理,但也雇当地农民承担农活。家庭农场则发挥种植大户的作用。汶阳镇砖西村的有机蔬菜基地全部由本村种植大户分片建设。最大的一户经营土地100多亩,年收入15万元以上,既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存在的技术障碍、标准质量问题,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编辑:颜彦)
“点石成金”的林亨云
■ 本刊记者 孟昭丽
林亨云的工作室和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名头相比,实在寒碜:低矮阴暗的房间,两盏简易吊灯,换气扇和电风扇各一。在这个杂乱的房间里,唯有林亨云的雕刻工具整整齐齐地摆放着。
林亨云话不离“石头”。双手还不时把玩着一件件自己的作品。60多年的雕刻之路,他孕育出太多的“石头孩子”:《寒江一霸》、《海底世界》、《锦鳞游乐》……
石缘
林亨云和雕刻有缘。“小时候每次到庙里祭菩萨,我都会学着用泥巴捏,后来用面捏。”如今已经77岁的林亨云回忆起儿时的情景,忍不住笑了。
因家庭贫困,加之对雕刻艺术的热爱,13岁时,林亨云就踏上了从艺之路。一开始跟着舅舅学习龙眼木雕。“刚开始学的时候.买进来的木头。雕刻之后仍以同样的价格卖出去,就为了用卖出去的钱再换新的材料,用来练手。”为了使雕刻作品惟妙惟肖,少年时的林亨云特意观察身边各种小动物的习性和体态,一边看一边模仿。经过十几年的刻苦钻研,20多岁时,林亨云就蜚声艺坛。当时艺术界如此评价青年林亨云:以擅刻动物著称,他所雕刻的熊,比例准确,形象逼真。1970年,40岁的林亨云开始研究寿山石雕艺术。从此,用艺术赋予石头生命,成为他毕生的追求。
石痴
林亨云痴爱着石头。他津津乐道地说:“台湾有个收藏家,睡觉的时候也把石头抱在身边,说石头能安神。’林亨云虽然没有抱着石头睡觉。但一天里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和石头度过的。
每天早上5点起床,运动半个小时后,他就一头钻进了工作室。他说:“晚上做梦都在想这块石头是刻成海豹好呢,还是金鱼好?到了早上最有灵感,趁着兴头,就把最难雕刻的部位刻出来。”
林亨云的心情也会随着石头喜,随着石头悲,“好像我的心都在石头里了”。当选择到了一块难得的好石料时,他就会如获珍宝,抱在怀里仔细把玩,生怕有人伤害它。接着,连续几天几夜,他都会思索如何把这块“宝石”雕刻成一件美丽的艺术品。当他的作品得到参观者的啧啧赞叹时,老人家会开心地抚摸着石头,宛如自己的孩子已长大成人,可以放手了。他也有难过的时候,那就是有的好石头雕刻到了一半却不得不放手,“因为一些石头里有杂质,或者有不配的颜色以及裂痕”。这时,追求完美的他不得不忍痛割爱,将石头暂时放在一边。“为了不让这石头变成废物,我会再去看看书、看看碟,从很多动物及人的身上找灵感,将那块石头挽救回来。”
石技
林亨云说:“我从小就学习龙眼木雕。记得刚开始学艺时,师傅就告诫我首先要做到‘三个心’:决心,即学一行,爱一行,刻苦钻研技术,克服一切困难;耐心,即不要急于求成,要不断观察、构思,反复琢磨;信心.即不怕挫折,作品失败后,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师傅的嘱咐.成了林亨云一生的座右铭。
在创作《锦鳞游乐》作品时,他借鉴了京剧“三岔口”的表演艺术:虽然演员是在灯光明亮的舞台上表演,却给人以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深夜的感觉。“我就运用到了石雕上,即依靠金鱼本身的动态以及周围陪衬的景物,来表现金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欢快游动的情景。”
作品展示到观众面前时,人们不禁惊叹:没有一刀表现水波,却给人波澜荡漾之感。
石传
林亨云一生经历丰富,石雕艺术自成一体,别具风格。他的特点在于不仅掌握了石雕传统技法。而且吸收了木雕、牙雕的艺术长处。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林亨云已经培养了许多弟子,而老人独特技艺的最为地道的继承人是其子林飞,现在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目前,老人的女儿和孙女也加入到了学习石雕的行列。
如今,老人曾经获得的100多项荣誉已经被他锁进了箱子里,也许他觉得过去的终归已经过去。谈到寿山石雕的传承人,他笑了笑说:“雕刻作品的价值在于能够传达一种意境和神韵,我希望年轻人能在这方面多下点工夫。”◇ (编辑:王秀真)
干部家属吃低保?困难群众空嗟叹
江西省丰城市隍城镇一位村民向本刊反映,这个镇的乡村干部在确定低保对象时先亲后疏,把低保名额留给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乡村干部亲属,造成真正需要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群众得不到救助。
7月12日,记者来到隍城镇调查。经过核实,隍城镇主管民政工作的副镇长陈碧连的婆婆周根花确实被纳入了低保,月保金为70元。据了解,陈碧连在隍城镇有栋3层楼房,她的丈夫陈立利在镇集贸市场卖猪肉。周根花的大儿子陈南利也在镇里有房子,生活条件不错。
隍城镇敬老院院长游四清的母亲毛淑媛也被列为隍城镇第一批农村低保对象,月保金为60元。游四清除了任隍城镇敬老院院长外,还兼任隍城镇梁家村支部书记,家里有楼房、手机和摩托车。
隍城镇民政所所长熊景芳向记者证实,游家村村干部万久水的父亲万清选也享受了低保。记者调查获悉,万久水有4兄弟,生活条件都不错。其中,万久水在村头的马路旁边有栋3层楼房,外面贴了瓷砖,家里还开了个杂货店。
熊景芳坦言,一些村干部在确定低保对象时的确有私心,优先考虑亲属。她已经接到圳头、滕坊等几个村村民的相关举报。
与乡村干部亲属违规吃低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生活极其贫困的村民要么被排除在低保之外,要么两三户共享一份低保金。
隍城镇游家村一位名叫周起淦的老人,夫妻俩的年龄加起来超过140岁,膝下无儿无女,仅靠一点薄田糊口。而这样的家庭却没有被纳入低保,也没有得到其他困难补助;大庙村村民邱国胜虽然被列入低保对象,但是每月100元的低保金还要分给同村村民邱顺彩一半;高楼村村民滕朝援要和同村的另外2户共同分享每月100元的低保金。
记者在丰城市民政局低保办了解到,这种低保对象“拼户”现象在这个市的曲江镇也同样存在。
记者在隍城镇游家村、大庙村、清溪村采访了数位村民,村民们反映,村里在确定低保对象时没有经过张榜公示的程序,“低保对象是保密的”。
丰城市民政局低保办王卫贤向记者介绍,市民政局专门为如何确定低保对象出台过文件,要求“三级审核”,即社区(村委会)、街道(乡镇)和市低保办在接到申请对象和下级工作站送达的申请后,各级要对所有对象进行100%的入户调查,实行层层把关,相互监督;“三榜公示”,即各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委会)制作社会救助公示栏,申请对象从申请到办结低保,必须经过3次公示,在群众公认后方可享受低保待遇。
采访时,丰城市民政局低保办的工作人员承认,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他们很难履行审核职责,只有信任乡镇民政所。
隍城镇民政所长熊景芳则表示,低保对象主要由村委会确定。隍城镇低保户有200多户,总人数700多,民政所就她一个正式干部,还要负责婚姻登记和与上级民政部门的沟通、联系。“自己没有时间入户调查,只有相信村委会了。”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原所长王明美认为,丰城市隍城镇乡村干部亲属违规吃低保问题的出现,说明低保审批和监管存在漏洞,“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的规定在具体落实中走了样。
这一问题引起了丰城市有关部门的重视。据市民政局低保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群众申请低保要先经过由老党员代表、老干部代表和老同志代表组成的“三老”评贫理事会入户调查,村委会再进行调查、复议和公示,然后上报乡镇审核,乡镇审核后返回村委会再张榜公布,最后再上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审核后将结果通知乡镇第三榜公布。每一次张榜都要拍照,群众均无异议后,由市民政局收到第三榜照片再正式审批。
城市管理:亟待破解三大难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与汹涌的城市化浪潮同步而来的,是城市版图越铺越大,城区人口越来越多,道路交通越来越拥堵,城市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新旧体制交接、社会矛盾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该如何化解这些棘手的问题?
城管执法:杜绝一个“乱”字
近年来,城管执法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城管执法失当而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10日,海口市琼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在查扣某烧腊店摆在走廊和门前的桌椅和厨具时,店主率店员将所有物品当众砸烂,以表示对城管不公正执法的不满。据店老板介绍,他开店两年来,城管人员来没收物品已不止20次,但每次都不开单;7月17日傍晚,江苏省句容市城区发生一起城管人员与瓜农的纠纷事件。其中一名妇女当场被城管人员踢得小便失禁,3名瓜农被殴受伤。
在一些地方,城管人员执法惹争议、犯众怒,已经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作为维护城市社会秩序的城管人员,为什么常常成为市民诟病的对象?
湖北读者耿海军来信指出:在不少城市,城管执法被定位为“掀摊子、拆房子、追兔子(沿街叫卖的流动摊点)”。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城管执法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有的甚至按照双重标准执行。比如,平时交了“占道费”,小贩就可以公开经营;没交“占道费”、没有后台的,就没收物品,由此导致“暴力执法”、“执法创收”等乱象丛生。
河南读者周士君认为:城管执法人员和管理对象之问发生的冲突日益升级,其主要肇因就是城管执法职能、执法范围、执法手段不够明晰,甚至缺乏必要而具体的法律依据。于是,这支“借法执法”的队伍,反而拥有了过大的裁断权,致使没收、捣毁商贩的个人财产,打人、伤人以及随便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等,成为城管人员的惯用手段。
江西读者林金芳来信说:城管不是警察,却管得比警察还多:城管也不是工商执法人员,对小摊小贩却可以任意罚款。一旦执法权被泛化。不管怎么大力整顿,都不免产生“失控”的结局。
那么,该如何杜绝城管的执法乱象?耿海军读者认为,包括城管执法在内的一切执法,要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理解,就必须绝对禁止执法创收等非法行为,必须大力提升执法队伍整体和个体的素质,并且将害群之马坚决清理出局。否则,城管执法乱象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城管与商贩剑拔弩张的关系也可能进一步激化。
道路交通:重在一个“疏”字
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人们最常见的措施,就是“禁、限、堵”:除了很多城市早已禁止摩托车通行外,今年又有城市出台规定,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为此,有读者感叹:为什么禁的都是百姓的代步工具?在公共交通不足以作为便捷出行之依靠的情况下,市民选用一些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如电动自行车等,有何不可?
此外,在许多大中城市,还先后出台了限小排量汽车等规定。总之,除了禁、限、堵,有关部门似乎找不到更好的管理办法。其实,种种“禁、限、堵”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相反,有的城市道路的拥堵日甚一日。有人抱怨城市人口太多,有人批评机动车增加太快,面对这些无法改变的现状。我们能否换一种思路——尝试用疏导的办法来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安徽读者邓学志认为,某些“禁”的措施也许会在短时期内见效果。但这些措施往往是城市管理者站在减少运行成本、方便自身管理的角度制定的,落脚点总是在“堵”上。如果我们换一下位,从市民的角度来看一看为什么私家车会大量增长,考虑一下市民为什么需要依赖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出行,就会发现如今大中城市交通存在着的一些“硬伤”。比如,尽管公交花费低,但一是拥挤不堪,无舒适可言;二是速度慢,影响上班或办事;三是线路还不尽合理,路途转车不方便,绕行时间长。
不少读者建议,要切实解决目前大中城市的出行难题,城市管理者还要多做“疏”的工作。首先,要重新整合城市交通资源,以方便市民快速出行为前提,优势互补,形成一个无缝覆盖的城市交通整体。其次,要科学增加车辆,提高速度,优化线路。更重要的是,服务要跟上,比如及时出版更新城市交通指南,尽可能地消除城市交通的“迷宫”现象等。总之,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把简单化的屡受大众诟病的“禁、限、堵”,改为在创造条件基础上的规范和疏导。因为,再多的禁令也无法解决市民出行的问题!
市容管理:讲求一个“实”字
市容市貌,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方面。由于一些城市管理者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借管理之名行收费之实:兰州市七里河区城管大队要求所管辖的每个冷饮摊点交纳3558元。统一新配冰柜及其他设施,如不交钱购买新设备,就要取缔摊点;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城管局规定,县城范围内各店铺以及个体商贩使用的太阳伞,需“统一使用、统一管理”,各摊主在限定日期内不用城管局指定的太阳伞,就不准出摊;广州市花都区将千余名废品收购人员由“游击队”变身“正规军”,统一着装、统一车辆,发给专业从业证。但每个废品回收人员每月要交30元管理费,收编时工具车改造、服装等需要一次性缴纳250元。
江苏读者武洁因此质问:“管理的种子何以结出收费的果子?”武洁认为,对于这些城市底层的服务行当,必须毫无门槛地向公众敞开,而当底层行业的“管理费”、“服装费”架设起一道道“门槛”时,那些原本有望通过自身劳动谋得生计的平民百姓。恐怕只能在这道看似不高的经济“门槛”之外望而兴叹了。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永远都不应成为“借机收费”的堂皇借口;更应警惕“不当管理”所设置的“侵权门槛”。
不少读者表示,城市管理不应只追求形象上的整齐划一和宽敞干净,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弱势群体基本的谋生手段。就当下中国的国情而言.城市本身很难清除小商小贩,成为所谓的“无摊城市”。如果城市管理者能从实际出发,深入体验一下小贩生存和城管执法的双重困难,懂得吃饭问题是民众最大的问题,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再去打量小商小贩,再去打量路边的小车小筐,或许他们会在决策时更加清醒,更加务实。◇(编辑:汤延涓)
探访北京奥组委"总部基地"
月8日,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向奥林匹克大家庭的200多个成员发出了参加奥运会的邀请函。
随后举行的一系列庆祝活动显示:北京奥运,渐行渐近。记者感受着这阵阵奥运热浪,走进北京奥组委总部。
李贺普
奥运大厦人才“挤挤”
位于北京北四环中路的奥运大厦,20层的大楼悬挂着巨大的北京奥运会会徽,鲜红的“中国印”格外引人注目。
走进奥运大厦一楼大厅,迎面矗立的标语牌上写着筹办奥运会五种精神: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006年初,北京奥组委进驻奥运大厦。伴随着奥运工作进程,奥组委不断扩编,大厦已人才“挤挤”。
走进7楼的新闻宣传部,眼前呈现一个大的工作平面,五六十人挤在一起。大家都是一样的工位,一样的配置: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各媒体记者进进出出,大家都是站在狭窄的通道间三言两语地向新闻官了解报道信息。
16楼的媒体运行部显得更拥挤,这个部门的工作是服务境外的数万名采访奥运的记者,工作细致而繁杂。
目前,奥组委设置26个机构,包括秘书行政部、总体策划部、国际联络部、残奥会部、市场开发部、场馆运行部、志愿者部、奥运村部、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票务中心、新闻中心等。此外,还有京外的青岛奥帆委、香港奥马委、足球协办城市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奥组委总部工作人员近2000人,按计划赛时将达到4000人。其中,体育界有三位知名人士在奥组委任职:任奥运村部副部长的乒乓球奥运会冠军邓亚萍、任国际联络部副部长的羽毛球世界冠军李玲蔚、火炬接力中心任项目专家的滑冰世界冠军叶乔波。场馆陆续竣工
体育场馆及相关设施是举办奥运会的硬件基础。
7月28日,北京奥组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北京射击场综合馆工程竣工并验收。两天后,奥组委宣布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北部的曲棍球场和射箭场竣工。
2008年奥运会计划使用37个比赛场馆。其中北京31个,其余6个分别为设在青岛的帆船赛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马术赛场,以及天津、上海、沈阳、秦皇岛4个城市的足球赛场。在北四环路北侧,两座高大的体育建筑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拔地而起,也被人们称为“鸟巢”和“水立方”。这也是北京新建场馆中科技含量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体育设施。除“鸟巢”外,其他所有场馆工程今年年底前都将陆续竣工。“鸟巢”因为也是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主会场,需要搭建特殊的设施,计划明年3月竣工。
此外,与奥运会相关的设施还有奥运村、媒体村、国际会议中心、科技大厦,以及4条轨道交通线、23条道路等,都在按计划顺利建设,并将在奥运会前竣工投入使用。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满怀信心地说:“综合分析奥运会筹办工作,我们感到在硬件建设上心里有把握,因为我们国家有举国体制的优势,干好没有问题。”测试赛检验运转水平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主管竞赛的杨树安介绍说,从8月开始,“好运北京”体育系列赛将陆续举行。奥运会前,北京计划举办40多项测试赛。今年安排26个项目的锦标赛或国际邀请赛,明年还将举办16个项目的国际比赛。在奥运会前举办这些国际赛事,对体育场馆和其他设施运行将是一次全面的测试,同时也是对北京奥组委组织比赛的能力和水平的考验。
体育竞赛是筹办奥运会的核心工作。本届奥运会共设28个大项、38个分项、302个小项,18个比赛日、623个竞赛单元。预计将有1万多名运动员参赛。目前,奥运会每日和单元竞赛日程已经确定。
奥组委主管竞赛的是体育部,绝大部分工作人员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以属地为主的奥运会场馆运行团队已经建立。
通过系列测试赛,来检验“以竞赛为中心、以场馆为基础、以属地为保障”这一基本运行模式。
“公事私办”体现官场异化到极端
“公事公办”,这是官场的一种基本行事规矩。而今,这规矩也因贪欲被一些人给破坏了。前不久,山西省和顺县原县长崔保红利用“公事私办”,大肆索贿、受贿 286万余元被查处。这期间,给崔保红送钱的干部竟达近百名,仅正科级以上干部就有61人,除纪检、组织部门外,县直单位主要领导无一免“俗”。
这个县的城建局原局长,从2001年中秋节开始到2005年春节前,先后分8次送给崔保红现金6.8万元。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局长给县长送钱的缘由,不是因为私事而是因为公事。比如,“为了争取几万元办公经费,局务会决定送县长1万元”;为一笔笔工程款能够下拨,也要给县长送钱。更令人吃惊的是,每次给崔保红送的钱,都是这位局长与单位出纳一起去向一家企业经理借的,打的欠条还加盖了单位公章。
原本职责之内的事,不做便是失职;原本当办之事,不办便是懒政,却要送钱才做才办,权力寻租又被贪腐者玩出了新“花样”。
就日常事务而言,除了私事,就是公事。一些掌权者利用别人私事有求于己而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这成为绝大多数腐败行为的共同特征。而崔保红并不满足于此,开始把目光投向公事领域。私事不能正常办理,需行贿;公事不能公办,也要行贿。两头堵截、两面夹击,这官场异化到了什么地步?
翻开硬币的另一面,与“公事私办”相对应的则是公款行贿,其危害性同样不可小视。受贿的官员收了钱,行贿的单位也可从中渔利,看起来是“双赢”,但其对政府运行规则产生的影响却是颠覆性的。而且,这种“公事私办”具有相当大的欺骗性。因为他们打着“为公”的招牌,更容易让人去“理解”和“同情”、“接受” 和“认可”,人们不仅不会将其与行贿犯罪联系起来,相反,反对者还极有可能因为“公事”告吹而招来“众怒”。可以说,“公款行贿”比“私款行贿”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性质更恶劣。我们呼吁有关部门根据当前腐败新特点,既要紧盯受贿的贪官污吏,又要紧盯“公款行贿”者,对他们予以严查、严惩,把反腐败斗争引向纵深,抓出新的成效。
“计生风暴”莫变成“雷阵雨”
■ 黄兴华
前不久.湖南省向媒体通报了2000多名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等超生甚至“包二奶”的现象。其实,“特权超生”并不是个别现象,湖南省敢于触及这一敏感点,其勇气值得敬佩。但是,社会舆论也担心,湖南掀起的这场“计生风暴”,如果仅仅是刮向超生者。而监管部门不反思、不追究、不问责。“风暴”很可能变成风过云收的“雷阵雨”。有专家指出.那些为超生者的不光彩行为一次次拉起“遮羞布”的计生部门中,应该有人承担责任。
近年来,一些地方“特权超生”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与计生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姑息纵容、提供方便。使超生问题经济化、进而合法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势必会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造成冲击。也会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长期的危害。
在这次被通报的超生者中,郴州市原副市长雷渊利“榜上有名”。雷渊利“包二奶”超生的事实在当地家喻户晓,但计生部门却一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直到雷渊利贪污受贿案发才带出超生事实。如果说,计生部门惧怕雷渊利在位时的权势倒也可理解,但是,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三玩市长”目前已被判刑,当地计生部门却并未落实对其违法生育的相应处罚。作为监督执法机关,当地计生部门的姑息纵容,无异于渎职。
为解决特权超生问题,湖南出台了不少新的举措。如规定超生者不得担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职务,增收巨额社会抚养费等等。这些举措无疑为个别挑战计生政策者敲响了警钟。但是,在计生部门本身没有任何触动的情况下,这些政策能否执行到位仍然令人怀疑。新政策如果仍然停留在公文旅行这个层面,政策执行部门如果仍然“看人下菜”,那么好政策很可能成为墙上的摆设、“寻租”的工具。
制定计生政策,只是搞好计划生育的第一步,好的政策,还需认真落实。而要让这一政策落到实处.必须对各级计生部门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那些在计生问题上热衷于“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庸俗关系行为。对于那些面对违法生育者网开一面的渎职行为,以及见怪不怪的不作为行为,也应该承担法律和纪律上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特殊人群”计生问题上“轰轰烈烈出政策,扎扎实实走过场”的闹剧重演。◇ (编辑:薛凯)
怎样对待“问题学生”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学校、班级可能都有这样的学生,他们也许学习成绩不好,也许品行有缺点。这样的孩子往往会遭到周围人的孤立,而这也往往成为他们走上歧途的诱因。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希望本期的话题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与身边“问题学生”的相处之道,对待他们,我们要从爱出发。
(编辑:王秀真 苏娅)
我们该做什么
班里曾经有个同学是体育尖子。在运动会上,他跳远差一点就破了校纪录;4×100米的接力赛中,他表现优异,为我们班争得第一出了大力。虽然在体育上他非常优秀,可平时,却是老师公认的“问题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成绩“惨不忍睹”,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有时竟然还在教室里喝啤酒。学校忍无可忍,终于将他劝退了。班里有位男同学是他的室友,对他的离开颇有感慨,于是写了一首诗登在校刊上。可是刊物出来时,校领导说这是“反校言论”,硬是要我们班里负责办刊的同学把这页给贴掉。于是最后,校刊的这一页都用胶水给贴了。
我对这件事感触颇多。因为我们平时有些接触,班里的其他同学对他的印象也还不错。虽然他话很少,可是运动会时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他的热情。对于这件事,我一直在思考:对待这样学习不好却有特长的同学,学校和社会是否该耐心教导,给他们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不是动不动就警告、开除,致使他们的专长被埋没。而且,他们流入社会后,很有可能会自暴自弃,变成真正的“问题少年”。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之后,学校的这种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法律,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应该想出更好的办法。
浙江省新昌县鼓山新村刘晟
我和“差生”坐同桌
我曾经有一位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差,考试总是拖班级的“后腿”。而且,她还经常迟到、旷课、打架,扣了班级不少考核分。因此,老师和同学都非常讨厌她,把她看成是“害群之马”。
后来,学校要求各班级做好“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因为我是班长,所以老师就安排我跟她同桌。在“结对帮教”过程中,我发现她的学习并不像考试结果那样差,而且也很渴望和同学们交朋友。之所以有时考试交白卷、破坏班级荣誉,是有意发泄对大家的不满。她身上其实有很多优点,比如,自理能力强、孝敬父母等等。于是,我主持召开了一次“如何提高我们的自理能力”的主题班会,并请她上台为同学们做了洗衣服、钉扣子等家务活表演。同学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他们眼中的“害群之马”竟然也会有如此多的闪光点,从此改变了对她的看法,不再孤立她。
前不久,已经进入不同学校的我和她在街上相遇。她告诉我,这次期末考试,她的总成绩进入了所在学校的年级前10名,并一再感谢我当初“拯救”了她。我很为她感到高兴,由此也想到,所谓“问题学生”可能都是渴望帮助的同学,所以无论老师、家长还是同学,都不应该放弃他们,而应该帮他们点燃希望。
辽宁省普兰店市三十四中学 程歆瑜
应该走进他们的心里
从小学到现在,我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乖孩子。在校这些年,我见到过许多所谓的“问题学生”,但现在想想,虽然他们同样是我的同学,但我好像一点都不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也从来没有试图走进他们的心里。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我的同桌换了班里的一个“问题学生”,学习差,爱惹事。虽然班主任说“学习好的同学要帮助学习差的同学”,但我丝毫不以为然。后来一次单元测验,同桌一直看我的考卷。回到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谁知妈妈当晚就给班主任打了电话。这样,不久我就换了一个新同桌。
现在想起这件事,心里依然有点难过,但更多的却是对老师和父母的不解。如果妈妈那时能教我同学之间应该如何去互相帮助,又如果老师能告诉妈妈应该培养孩子互相帮助的精神,那么也许年幼的我就会诚心诚意地去帮助那位同桌,而不是弄到最后他被撵走。
在中学的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坐着一个学生,那很有可能就是—个“问题学生”。许多老师的这种做法,我觉得必须要改变。歧视所谓的“问题学生”,已经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我呼吁老师们对“问题学生”多—份关爱,少—份冷漠,带他们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江西省定南县 赖贞
宽容拯救了我
我现在是北京科技大学大一学生。3年前,我也曾是一名“问题学生”。
当时,父亲付高价让我成为一所重点中学的旁听生。我成绩差,爱踢球,常常自暴自弃,不是干扰周围同学做作业,就是损坏他们的学习用具。父亲对我非常严厉,曾在教室暴打我一顿后罚我跪着听课。可事后我却变本加厉,老师、同学对我都无可奈何。
有一天,我在校门口踢球,重脚射倒另一个班的同学。那同学的家长不依不饶,索赔医药费1500元,还要我请家长。那时父母双双下岗,新来的班主任伯老师带着我向人家道歉后并为我垫付了医药费。她没有批评指责我半句,只是用平和的语气对我说:“男子汉,你得为今天的行为‘埋单’。参加完高考,请你和你父亲一道来算这笔账。”
 此后,伯老师对我也非常宽容。这种宽容,不知为什么,好像慢慢融化了我的桀骜不驯。我感觉自己变了样,开始尊敬老师,认真听讲。参加完高考后,我打工挣足了那笔钱还给了她。我非常感谢伯老师:她对我的宽容,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她为我“埋单”,让我实现了我一生中的最大转折。
如今,我每当听说一些老师对“问题学生”从严惩罚时,心情就很沉重。事实上,宽容比严厉更能让这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为宽容能消除一个人对批评的戒备心理和不满情绪,能让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进而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造的目的。作为曾经的“问题学生”,我想借“校园话题”说出自己的心声:给我们一分宽容,我们就会有十分的进步。
北京科技大学 朱博
我也曾是“问题学生”
湖南 唐瑛
看到这一期的话题后,不由地想起了多年前的自己。
小学升初中时,我考进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为了在众多的佼佼者中保持以往的优势,我付出了很多努力。然而初三开始后,突然不想再过那样的生活,便执意把座位搬到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课时要么伏桌大睡,要么看课外书,或者干脆逃课在外游荡,成绩自然一落千丈,成了许多人眼中的“问题学生”。考试临近的时候,对失败的恐惧终于使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荒唐,思来想去,我想到了以退学来逃避可以预料的结果。倔强的我,不顾班主任和家人的反对,擅自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学校。走的那天,在学校门口碰到了历史老师,看着我手中大包小包的东西,她下了自行车拦住我,得知我的意图后,她说:“在我眼中你一直都是个上进的学生,无论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我都相信你可以重新开始,我对你没有失望,你为什么要比别人更先放弃自己呢?”
她的一番话,让我的眼泪流下来。回到学校后,为了给我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历史老师把学校分给她的一个小房间腾出来,让我安心复习落下的功课。初中会考肘我考进了本校的实验班,并最终圆了大学梦,我想,这多亏了当时那位老师对我这个“问题学生”的宽容与帮助。
双管齐下效果好
河南省平舆县 赵彦良
去年,儿子因为“行侠仗义”被他的班主任视为“问题学生”。在我和班主任老师的沟通和配合下,他改掉了毛病,进步很快,今年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县重点高中录取。
我儿子性格直爽,爱打抱不平,被同学们视为“敢作敢为”的“英雄好汉”。当然,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对此,我也没少批评他,气极了还会揍他一顿,但收效甚微。去年9月份一个星期日的下午,他的一个同学找他,说有两个学生老跟他要钱,每星期回家拿的钱都被他们要去一半,导致他天天吃不饱,又不敢向老师和家长说,怕那两个学生报复他。儿子听后想都没想就告诉他:“这星期不给他们,就说我说的,过两天我就收拾他们。”儿子是言出必行,两天后他真的找了几个要好的同学给他助威,把那两个学生打了一顿,并扬言今后如果再听说他们欺负同学,一定不轻饶他们。那两个被打同学的家长知道后,向学校反映了情况,学校让班主任一定要严肃处理。班主任把儿子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时,他还理直气壮地说:“人是我打的,但他们该揍,不听话以后还揍他们。”班主任听后非常恼火,让儿子叫我到学校去。我赶到学校,跟老师做了沟通,愿意协助老师好好管教孩子。班主任说儿子是一个聪明、正直的孩子,就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欠妥,要是能改正,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的。
从此以后,我就多次给他讲解一些做人的道理,并经常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孩子的近况。为了让他尽快进步,班主任让儿子当了纪律委员。自从当上纪律委员以后,儿子不但老实了许多,成绩也一天天地进步,仅半年时间成绩就上升到中上等,中考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还被学校评为“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模范班干部”。
用爱温暖那颗受伤的心
河北省高阳县高阳镇北沙中学 闫先君
在一次教研会上,我校一位班主任谈了这样一件事。她中途接班时,班上有一名学生是前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公认的“滚刀肉”,软硬不吃,行为颓废,性格乖戾。见到老师从不主动打招呼,有事时则直呼“喂,你……”。在和同学交往中,动辄以武力相向。问他为什么这样对待同学,他回答说平时在家里,父亲就是这样对母亲的。父亲经常对母亲施以暴力,一次自己实在看不过去,就帮母亲打了父亲一顿,以后只要自己在家,父亲就不敢打母亲。由此,他懂得了“只有靠武力,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了解了这一切之后,班主任没有斥责他,而是给予其更多的关爱,以真情去感化他。在一次校运动会上,这位同学参加了长跑比赛。赛前,班主任从家里带来了葡萄糖,自己还掏钱买了营养品,让这位同学及时补充营养。以后的日子里,老师还经常帮他补习功课,鼓励他将来考体院,慈母般的关爱使他热泪涟涟,从此积极向上。
由此我想到,对待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宽容和谅解,保护那颗受伤的心。
关于“问题学生”产生的思考
重庆市奉节县康乐镇 黄开林
我有一同事,夫妻离异,上初中二年级的儿子因疏于看管,整天沉溺于网吧,学习成绩从进校时的前几名下降至倒数第一名,成为班上同学嘲讽、疏远的对象。他还被一些家长作为“活教材”教育自家的孩子:千万别和××在一起,他是个坏孩子。在各种压力下,绝望的他投水自尽了。在遗书中他写道:“爸爸妈妈,你们知道我需要什么吗?我恨你们,也恨学校。”
的确,在许多学校,“问题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其形成原因也千差万别。仔细想来,其中学校、家庭都有一定的责任。我认为要避免这冲悲剧发生:一是学校应加强学生团结互助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对“问题学生”多关心,正确加以引导,并教育其他学生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让“问题学生”从心底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其走上正确的轨道。二是家长应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监护责任。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所思、所想、所盼,尽管这样显得很麻烦,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家长应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
生产伪劣食品将受重罚
主持人解答如下: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指出,对食品等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的七种违法行为将予以处罚:
(一)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取得许可证照或者经过认证后,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
(三)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四)生产者生产产品不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
(五)销售者没有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的。
(六)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不履行规定义务的。
(七)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其他有关规定的。
处罚标准是: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在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聘用合同应受劳动法保护
主持人:
某音乐学院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03年9月,我到该院做代课老师,并了聘用合同。2005年7月,学院将我辞退。我找院领导,要求按劳动法规定,给予经济补偿,遭到;拒绝。为此,我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后者以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不予受理。随后我又向当地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人事争议仲裁,同样不予受理。请问:我与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是否受劳动法保护?北京 曹娜
主持人请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解答如下:
曹娜遭遇告状无门、无处说理的尴尬处境,主要原因就在于劳动法相关规定不明确。我国劳动法只是规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按劳动法执行。但是对于哪些人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之间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劳动法却没有明确。
但在劳动合同法施行(2008年1月1日)后,曹娜的权益就有法律明确保护了。因为劳动合同法规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适用劳动合同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只要不是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有国家人事编制的),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之间建立的也是劳动关系,受劳动合同法的约束。本案例中,曹娜与某音乐学院的争议。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将被纳入劳动合同争议范畴处理。
占道晾晒农作物引发事故要担责案例:
2006年10月18日,李某驾车返家途中.为躲避晾晒在公路上的花生,将车驶入逆行车道,与迎面而来的无证驾驶者张某的机动车相撞,造成李某所驾车辆报废、李某本人重伤的严重后果。李某伤愈后认为,在公路上晾晒花生的物主也应承担责任。正是因为后者将花生晾晒在公路上,才导致自己驶入逆行车道而引起交通事故。于是李桌便将张某和晾晒花生的农民庄某一并告上法庭,要求双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在这次事故中,原告李某逆道行驶,承担主要责任;张某无证驾驶,负次要责任;庄某在路面上晾晒花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路畅通,是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应按其过错承担赔偿责任。据此,法院判决张某、庄某两被告以其过错程度均按20%比例赔偿原告损失;原告的其他损失由原告自行承担。解析:
本案关键在于认定两被告应承担连带责任还是过错责任。民法通则规定,连带责任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造成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本案两被告的过错行为分别是无照驾车和违章占道,并未直接结合,所以,应按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此案也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要在公路上打场晒粮,以确保自身和过往行人车辆的安全。否则,擅自占道导致交通事故,将被依法追究责任。
山东省昌乐县司法局 张兆利 于洪明
上大学期间承包地应保留案例:
李某1996年考上大学后,户口也从当地村委会迁出。随后,村委会将李某的0.6亩土地收回并发包给村民赵某。2000年9月,大学毕业的李某被分到辖区某镇工作,户口落到镇政府,参加事业单位保险统筹,并有比较稳定的收入。
自1997年以来.李某和父亲一直在向村委会及承包人赵某讨要承包地。2006年,李某将村委会和承包人赵某告上法庭,要求返还承包地并赔偿经济损失。前不久,法院对该案进行了审理。法院最后判决被告村委会赔偿因不当收回原告承包地而给原告造成的各项损失共计6000元,同时驳回原告要求返还承包地的诉讼请求。
解析:
对于现阶段正在求学的农村学生而言,土地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保障这部分学生的土地承包权,也就是在维护其基本生存权,这符合我国的立法精神。本案例中,被告村委会将原告的承包地收回并另行发包给他人。致使原告在求学和找工作期间失去了生存保障。被告村委会收回李某承包地的相关决定,违背了国家立法精神和现行有关规定,因而是无效的。庭审中,被告村委会辩称.原告李某的起诉已超出诉讼时效,因而不同意返还原告承包地,也不同意赔偿原告损失。法院认为:原告失去承包地后,一直都在向有关部门主张自己的权利,因而不存在起诉已超出诉讼时效的问题。
据此,被告村委会理应赔偿因不当收回承包地而给原告造成的各种损失。但我们也注意到,法院没有支持原告想要回承包地的请求,这是因为原告已经被安排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和社会保障,再想要回承包地于法无据。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咋变成了“烦心工程” 等
毁林烧山为哪般广东 群民 图/文
我是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马石村村民。自2006年冬季以来,我村山林连续遭到一伙人焚烧和乱砍滥伐,数万株林木被毁。
 毁林烧山事件发生后,我们多次向地方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举报,但问题始终得不到妥善解决。村民们强烈呼吁,毁林烧山者必须被追究法律责任,并赔偿因此给村民造成的严重损失。有关部门应尽快划清林地权属界线,切实维护林农合法权益。听说当地有老板准备在被毁林地投资搞速生林种植,这种为了牟利而毁坏林地的做法,地方政府应该严禁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咋变成了“烦心工程”
山东 周庆岳
笔者上周回老家,发现村里的自来水又断流了。自从村村通自来水后,不少村庄告别了手提肩挑的吃水方式,村民们拧开龙头就用水,确实方便了很多。但使用中也有问题。自来水泵房的电机经常烧坏,维修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数字。目前,多数村庄都是村民无偿使用自来水,村集体也没什么收入,自来水维修费用很难筹集,断流现象经常发生,花费数万元的自来水工程就这样变成了摆设,民心工程变成了“烦心工程”。
笔者认为,农村基础设施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关键是要建立起一套适应新农村建设形势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比如对于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管理,就应该把城市自来水管理办法“嫁接”到农村,变无偿用水为有偿使用,通过适当征收用水费的办法,来保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日常维护经费,真正实现民心工程的民用、民管、民受益。
请少一“放血式”检查
湖南 云中
在一些地方.上级政府和各部门领导下基层检查,已越来越让乡镇吃不消。据笔者调查,大多数检查一般都要求乡镇分管领导负责接待和汇报。如果来了上级党政要员,还必须由乡镇一把手出面接待和汇报工作。
每次检查一来,乡镇至少要安排三拨人应付:一拨人负责生活接待,务必要安排上级领导吃饱、吃好、玩好,有时还要安排酒量大一点的干部陪餐;一拨人负责加班加点搜集资料和准备书面汇报材料:一拨人负责陪同检查。有土特产的乡镇还要考虑给检查人员每人备上一份。有些地方还有个不成文规定:要给检查人员每人发一包好烟。在乡镇吃饱喝足后,所谓检查也不过就是走马观花,由主要领导发表几句在每个地方都能套用的指示,便算了事。有民谣形容这样的检查干部是“吃吃喝喝像个过年的样子,穿着打扮像个做客的样子,下乡归来像个打猎的样子”,可谓入木三分。主持人点评:
据很多基层干部来信反映,现在的一些下乡检查,动机不纯态度不端,检查不过是幌子,放基层的“血”才是目的。一些乡镇旧债未了,新债又来。负担日趋沉重。希望有关方面能抓紧规范各项检查,切实为乡镇减负。不要让频繁交替的“放血式”检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阻力。
“核盾将军”程天民的未了情
在我国防原医学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教授程天民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我国病理学、防原医学、医学管理和军事预防医学领域的资深专家,他在防原医学研究方面尤其独树一帜,成就斐然,被人们誉为“核盾将军”。
不解之缘:15年间14次进入大漠深处
程天民与防原医学的缘分,还要从多年前说起。
22岁那年,南昌解放,正在上大学的程天民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医大学毕业留校后,很快在病理学教学与研究领域有所建树。1964年秋天,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军队的“三防”工作开始加紧进行。这个历史性的机会,让程天民与防原医学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大漠深处的戈壁滩也就成了程天民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大漠深处的核试验场内条件相当艰苦。初期没有住房,他和战友们只能以帐篷为家。半夜里,大漠的狂风经常会掀翻帐篷,他们就赶紧爬起来,顶着狂风重新搭建,第二天起来,照样精神抖擞地进行紧张的试验准备工作。有一次撤场时,程天民和同事乘坐的车辆半个前轮悬空,差点掉入深谷,他和同事们将车小心拉回后,继续赶往目的地。地面核爆炸效应使得动物身上带有放射性,但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动物进行有效观察、救治和解剖,程天民立即投入工作,不顾自己可能受到射线照射。
在大漠深处生活,对身心都是一种考验。有人说,第一次去试验场心情很激动,第二次感觉还可以,到第三次就不想去了。而从1965年至1980年的15年间,程天民却先后14次进入大漠深处,短则半月,长则半年。每次当他从大漠深处回到家里的时候,妻子胡友梅都会发现丈夫发生的变化:身体更瘦,脸更黑,眼神却更加坚毅,对防原研究工作更加执著。
经过不懈努力,程天民和他的同事们积累了大量核武器损伤病理学实践经验。我国首部《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就出自他们之手。程天民与他的同事们在核试验场多年积累下来的防原资料和研究成果,成为我国防原医学研究的重要财富,“核盾将军”的美名也随之流传开来。
啃“硬骨头”:“复合伤”研究填补国内多项空白
中国上世纪90年代停止核试验后,防原医学研究转入相对冷静状态,一些研究机构转行开展经济效益更好的民用医学研究。但就在这个时期,程天民“不合时宜”地提出了要在防原医学领域加紧进行“复合伤”研究。
所谓“复合伤”,是指由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等引起的两种以上(含)不同的损伤。在平战时多种情况下也会发生“复合伤”。因其发生多、伤情重、救治难而被公认为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多次参加核试验的经历,让程天民深深意识到“复合伤”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虽然大规模的核战争打不起来,但不能排除未来战争中侵略者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即使在和平时期,核事故、核恐怖等依然可能发生,同样需要进行“复合伤”研究。如果不搞防原医学,或在防原医学、创伤医学中不搞“复合伤”研究,就会在战略上留下缺口,一旦发生战争或突发事件,将会付出巨大代价。
与第三军医大学防原医学同行在讨论中取得共识后,三医大防原医学教研室不仅没有放弃专业研究,而且齐心协力继续啃“复合伤”这块“硬骨头”。
他们的努力换来了可喜的成果。继“防原医学”被批准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之后,1993年,“复合伤”研究室被评为全军重点实验室,后来又相继发展成为全军“重中之重”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复合伤分室)。数年间,作为国内惟一的主要研究复合伤的单位,他们阐明的复合伤发病机制和救治原则,获得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成果,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不久前的文献调查表明,国际上放射复合伤的研究论文中,60%来自程天民作为学术带头人的团队。
壮大队伍:热情与人格魅力照亮年轻人的梦想
一份事业要获得长期、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吸引大批年轻人源源不断地投身于此。
防原医学研究虽然意义重大,但由于这个领域“将来如果转到地方工作发展受限”,按理说,许多年轻人对于选择这一专业应该心存顾虑。可事实上,以程天民为代表的专家对于事业的热情和挚诚,就像巨大的磁铁,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吸引到这份事业中来,使得防原医学队伍不断壮大。程天民的许多学生都说,他们最初的梦想,就是被老师的热情和人格魅力照亮的。
程天民的学生、因在军事医学研究领域成绩突出而荣立一等功的余争平教授这样描述第一次听程老师讲课时的情景:那一天,程老师手拿一束冬青树枝走上了讲台,仅仅借助树枝,他就把“核爆冲击波的动压、超压与负压杀伤效应”课讲得活灵活现。学生的思路,仿佛也跟着那些树枝在课堂与大漠深处来回穿行。余争平说,正是程老师发自内心的热情感染了他,使他深深爱上了军事医学。
我国首位防原医学女博士粟永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因爱人出国,孩子幼小,父母多病,加上博士生课题研究困难重重,一度产生了退却的念头。程天民知道后,一方面帮助粟永萍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亲自带着自己当医生的女婿上门给老人治病,令粟永萍感动万分。在成为三医大防原医学学科带头人的今天,粟永萍坦言,没有理由不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职,否则,既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也对不起程院士的一番苦心。
程天民执教多年,培养学生无数,毕业的研究生中有2人获得国家杰出人才奖励,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2人被评为总后系统科技金星,7人成为博士生导师。
主动从学校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程天民将更多精力放在军事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上。2006年,他主编出版了246万字的《军事预防医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院长曹佳告诉记者,这本巨著,是程院士在患有严重青光眼的情况下完成的。他每天需要滴四次眼药水才能缓解眼压升高引发的疼痛,但为了这部新型学科教材的尽早问世,除了自己亲自撰写大量文稿外,对其他许多章节,他每天都拿着放大镜进行细致修改,眼睛疼得不行了,他就让人念稿件,“听”审。当我们提出代他完成审稿时,他拒绝了,他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谋划学科发展上,说这些耗时费力的工作,就由他来做。我们知道,他的心愿就是让这份事业发展得更快,为此,他会贡献出全部力量。(赵建伟 刘胜江 熊学莉编辑:王秀真)
走近中国“反恐精英”
■ 夏晓勇 张红兴 吕明权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东部某地诞生了一支新生力量,这就是以处置突发性事件为主的武警某部特勤中队。近年来,这支中队顺应时代潮流,狠抓信息化建设和部队整体机动作战能力,已打造成为让恐怖分子闻之色变的“反恐精英”。
特勤战士选拔十分严苛
盛夏时节,酷热难耐,就是不动也会出一身汗。然而走进部队营区,记者看到的却是一幅龙腾虎跃的训练场面。远远望去,近百名身着迷彩服的战士正在进行着擒拿格斗训练。随着一名警官的洪亮口令,战士们在水泥训练场上操练起来,接腿、绊摔、夺匕首,个个猛似小老虎。很快.战士们的衣服就湿透了,汗水不断地滴到地上……
接待我们的是中队指导员徐吉亮。这位来自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大汉。长着一张国字脸,满脸英气,举手投足间透出一股军人特有的豪爽和干练。他告诉我们,特勤中队的兵,是铁打的兵。无论是新兵下队,还是调人的老兵,要过的第一关,就是枯燥而艰苦的体能强化训练,每天两次5000米轻装越野,每天200个俯卧撑,每天三趟400米障碍,春夏秋冬,风雨无阻……
作为一支特殊的部队,该部官兵担负的任务主要是:对持枪、持爆、持毒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分子,实施有效打击和捕歼。
徐指导员介绍,美国“9·11”事件、俄罗斯别斯兰劫持人质事件发生以后,国家对反恐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几年部队的武器装备日益精良,先后配置了先进的武器、服装护具、通信器材和特种装备,部队在加强基础科目训练的同时,还重点加强了反爆破、反劫持等特色课目训练。
因为任务的特殊性和艰巨性,该部官兵在思想、文化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正式成为特勤战士之前,他们都必须接受超常的体能、攀登、障碍、射击、军体等军事技能测试。每年,该部中队长、指导员都是第一个到新训大队挑选人员,所以,那些在新训大队军事素质表现突出的战士往往就是“幸运儿”。但这只是第一关,更残酷的还在后面,因为在训练过程中实施的是全程淘汰。
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中队除了对官兵进行高强度的体能、战术训练外,还增设了侦毒、工兵、化学等专业科目,由资深专家执教,同时对官兵进行心理学、谈判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人人都有一手绝活
腰缠绳索神兵般地从高空急降而下,钢筋铁骨般的手掌一掌劈断数块砖头,百米之外一枪毙敌……这些特种战斗的场面惊心动魄,险象环生,让人觉得神秘莫测。然而,这就是该部官兵普通而真实的生活。
在特勤中队,官兵们个个身手不凡,都有一手绝活。1998年秋天,在国内某著名的摩天大厦顶上。一名身着夏常服、满脸刚毅的武警战士,在数百名中外游客热切目光的注视下,不慌不忙地手拈绣花针,运气、发功、飞针。须臾之间,面前的玻璃上出现了一个小孔。目睹如此精彩的“飞针穿玻璃”功夫,人群中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应邀来表演节目的,正是中队的班长吴承立。几度寒暑,当年的班长已成为中队长。在这位曾被评为武警部队“优秀班长”、获得过“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提名奖的中队长的带领下。“头顶开瓶”、“铁掌断砖”等传统的硬气功,官兵们个个都能来一手。
根据训练的要求,野外生存和丛林捕歼战斗是官兵们必训的科目。每年,部队都要拉到野外摔打,安营扎寨在山上。野外生存训练中,官兵们不仅要预防晒伤、冻伤、食物中毒等。同时还要预防泥石流、山洪暴发等常见的自然灾害.更要提防野兽的“侵犯”。
尽管野外生存训练充满危险.但官兵们训练起来毫不含糊。他们爬高山、钻密林、涉江河、卧冰雪,苦练各类环境条件下的捕歼本领。为了锻炼心理素质,中队官兵有时候还专门在坟堆附近宿营。对于深山老林里不时传来的诡异凄厉的动物嚎叫和床边经常出没的蝎子、毒蛇,刚入伍的新战士常常吓得整夜不敢合眼,而经过训练的老兵们却见怪不怪,平静如常。
特殊的训练造就了钢铁般的战士。按照中队长吴承立的说法.这是为了适应“全天候”作战的需要。就是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寒冬酷暑.官兵们时刻都能以饱满的精神、强壮的身体、勇猛的作风、无畏的心态上一线,打头阵,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实战演练显神威
傍晚时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晚饭后,训练了一天的官兵们有说有笑,拿起了换洗衣服,准备去洗澡。突然,一阵紧急集合号响彻天空。
不多时,官兵们集合完毕,整齐地列队在操场上。只见官兵们头戴轻型防弹钢盔,身穿厚实的防弹背心。手中或握微型冲锋枪。或提狙击步枪。夕阳下,枪管泛着微蓝的油光,官兵们脸上神情凝重。
,同志们,有两名歹徒闯入市区××居民区,持枪劫持了2名市民,现又劫持车辆企图逃入深山,上级要求我们立即解救人质,将罪犯缉拿归案!”队列前,徐指导员神情激昂地做战前动员。
官兵们迅速登车赶往事发地域。根据案情通报,两名歹徒在逃窜的路上被堵截,情急之下挟持人质逃人附近的某大楼。同时以杀死人质为要挟,要求警方提供100万元巨款和警车一辆,并放弃追捕行动。
当官兵们赶到出事地点时,大楼附近已经布满了警察,到处都是警灯闪烁。歹徒龟缩在三楼的一个房间,歇斯底里地吼叫:“赶快给我答复,不然我真的杀人了。”并不时朝天开枪,似乎是在向警方示威,又似乎是在给自己壮胆。
利用警方和歹徒谈判的机会,官兵们分两组展开捕歼队形。第一组由排长邹凌枫带领数名战士,以三角队形交叉掩护,悄悄地摸上了大楼的顶部,利用绳索下滑至房间窗台顶部,监视着歹徒的举动;第二组由另一名排长林须虎率领几名战士,绕过大楼墙角,顺着下水管道向上爬,猿猴般地爬到了窗台底部,躲在三楼窗下……
20多分钟后,谈判失败。得到突击命令后,两组队员趁两名歹徒不注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双脚猛地蹬开钢窗,冲人房内发起突击。歹徒顿时凶相毕露,试图做垂死挣扎。没想到全副武装的官兵们身手更敏捷,三拳两脚将歹徒打翻在地,黑洞洞的枪口直抵在他们的脑门上……人质安全获救。
,哗……”,直到身边响起了一片掌声,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演练。目睹官兵们胜利完成任务后欢快的笑脸,我们不禁心生感慨,在这群平均年龄不过20多岁的武警官兵心中。除了战斗、训练和武器,最能触动他们心弦的恐怕就是在血与火中熔铸的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这,就是我们的“反恐精英”。◇
(编辑:薛凯)
军售,把中东变成火药库 
资料图片:这张未标明日期的照片显示了一架飞行中的美制以色列F16战斗机。
前不久,美国国防部官员宣布,将在今后10年内向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巴林、卡塔尔和阿联酋等6个海湾国家出售总价值达200亿美元的军火,并将把向以色列提供的军援额度由240亿美元增加到300亿美元。
在中东地区持续动荡、热点问题不断升温的背景下,美国如此大规模出售军火,遭到多方的强烈指责。连美国军控协会官员也表示,军售计划可能为中东乱局“火上浇油”。
中东已成全球最大军火市场
二战结束以来的几十年间,中东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地位稳步上升,在世界军火进口总额中的比例逐步增加,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军火市场。
近几年,中东地区军火进口有增无减,5个国家进入了世界武器进口国的前10名。据美国蒂尔预测公司2006年底出版的《中东市场分析》称,中东地区用来购买武器装备的防务支出2007年开始达到新的高峰,预计每年支出达550亿美元,几乎是拉美国家现有防务总支出的2倍。
军费开支排在中东首位的是石油富国沙特阿拉伯。美国总审计局的数字显示,沙特在海湾战争后的15年间进口的武器装备总值接近500亿美元,几乎将本国武器库完全更新了一遍。排在第二位的是以色列,平均每年军费为90亿美元,之后是伊朗、阿联酋和埃及等国。
向中东国家出口武器的国家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国,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武器供应国,武器主要销往地区战略伙伴以色列、海湾6国以及埃及等温和的阿拉伯国家。
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加快了军火出口的力度,武器出口额逐年攀升。目前,俄罗斯已牢牢占领了全球低端武器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中东是其重要的销售地区,主要包括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利比亚等北非国家,叙利亚、伊朗以及海湾国家。法国的武器则主要销往中东地区的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
以武器换取支持用军援牵制伊朗
美国的军售向来与其谋霸全球的战略利益息息相关。美国认为,中东地区是滋生恐怖主义的主要策源地,对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2002年,布什提出“大中东民主计划”,旨在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东国家进行全方位改造。但该计划一经推出就受到包括其地区盟友埃及、沙特等国在内的中东国家的反对,迟迟无法推进。
与此同时,美在应对地区恐怖主义威胁、稳定阿富汗和伊拉克局势、解决伊朗核危机以及缓和巴勒斯坦地区局势等问题上束手无策,需要地区盟友的大力协助。
鉴此,美国试图以先进的武器装备作为交换,获得地区盟友对其中东政策的支持,同时还可以增强地区盟友的军事实力,对抗“基地”组织、真主党、叙利亚和伊朗的影响,可谓“一箭双雕”。据报道,美国国防部高官明确表示,向海湾地区国家提供武器是为了应对伊朗的战略威胁,提高海湾国家的防卫能力。
诱人的军火利润和强大的军火利益集团是美国不断向动荡的中东地区售武的内因。美国的大军火商需要一个“持续的动乱年代”,“9·11”事件为其带来了“百年不遇的好光景”,因为他们可以利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大发横财。
2002年,五角大楼80%以上的军火订货差不多被洛克希德-马丁等5家大军火公司席卷一空;2004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销售总额高达355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2%。2006年7月,以色列大举进攻黎巴嫩,美国紧急运送航空燃油和精确制导导弹予以支持,美国军火商成为黎以冲突的真正“赢家”。
,火上浇油”加剧紧张局势军备竞赛后果严重
伊朗核问题、伊拉克问题、巴以问题以及反恐问题,是当前中东的热点问题。美国的大规模军售,无异于“火上浇油”,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不利于这些热点问题的解决。
在伊朗核问题上,近期,美伊双方出现关系缓和的迹象,已就伊拉克问题举行数轮会谈。然而,美国此次售武明确针对伊朗,恶化了双边关系。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称,美国政府的目的是在中东地区制造分裂,“在各国间制造恐慌和担忧,挑拨和损害这些国家之间的良好关系”。鉴于伊朗对美国的强烈敌视态度,军售使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前景更不乐观。
由于伊朗在伊拉克影响深远,美国与伊朗关系恶化也将使美国解决伊拉克问题面临重重困难。
在巴以问题上,由于倚仗美国的支持和强大的军事优势,以色列一直对巴勒斯坦采取强硬立场,不断针对巴方人员及设施实施“定点清除”以及大规模军事行动。此次美国加大军援力度,将使以色列在镇压巴勒斯坦人方面更加有恃无恐。
在反恐问题上,中东是恐怖主义活动的重要地区,多数国家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的程度较高。美国再次向中东温和的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出售大批军火,势必会刺激伊斯兰极端势力,恐怖分子可能借机实施恐怖袭击活动,使地区的反恐形势更加严峻。
军售还会加剧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近年来,美国不断制造“伊朗威胁论”,这既符合其对伊朗进行孤立和重塑的目的,同时还挑起该地区的军备竞赛,以使其军火商坐收渔翁之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面临以色列强大的军事威慑特别是核威慑,以及伊朗不放弃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中东地区核竞赛呈不断加剧之势。埃及、沙特、阿联酋等国计划建造核电站。这将使该地区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也对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稳定与安全产生威胁。
喀麦隆的中国针自1975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向喀麦隆派遣了13批医疗队共400多人次。32年来,来自中国的医护工作者克服万难,用自己的高明医术和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壮美的中国-喀麦隆友谊之歌。
在医疗队主要工作地点雅温得妇儿医院二楼的走廊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3岁的黑人小男孩在欢快地嬉戏,动作轻快,和常人无异。
但有谁能想到,就在10个月前,这个孩子差点失去了右腿。
去年10月,这个名叫乔丹的孩子被火车轧伤,右腿包括胫腓骨六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送进医院的时候已是血肉模糊,命悬一线。经过会诊,喀方外科主任主张截肢,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孩子性命。但骨科龚怀强和外科王率两位大夫,出于对患儿强烈的爱心和对自己职业水准的信心,担着风险,在两个多月中给患儿做了4次手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大家喜出望外的事接连出现:孩子的腿慢慢能动了,孩子能下地站立了,能扶着床走动了,能基本正常走动了……乔丹的母亲激动地说:“送乔丹到医院的时候,我以为他活不了了,但中国大夫让我的孩子起死回生,他们简直太神奇了。”
今年1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喀麦隆期间专门参观了妇儿医院,在听了有关乔丹的情况介绍之后,胡主席亲自扶着乔丹在床上走了几步,高兴地说:“这是中喀友谊的结晶。”
在喀麦隆,现任医疗队队长文洪是一位传奇人物。自2006年7月抵喀后,身为中医大夫的文洪张罗着办起了针灸科,用中国传统医术为患者服务。当地人开始对中医并不了解,最初针灸科只能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但随着病人的口口相传,妇儿医院“中国针”的名声不胫而走,现在的针灸科几乎每天门口都排着长队。
34岁的喀麦隆丰班王国公主恩古杜·阿鲁亚因中风导致偏瘫、失语,她曾绝望地以为,自己后半生注定要在病榻上度过。家人将她送到法国一家有名的大医院治疗了4个月,花了巨额医药费,但医院最后还是宣布无力回天。回到喀麦隆,听说“中国针”的故事后,家人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将她送到了妇儿医院。令人惊喜的是,经过文洪大夫的五次针灸治疗,她不仅开始拄着手杖走路,而且还开口说话了。
从今年1月开始,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通过中国大使馆邀请文洪大夫为他提供医疗服务。在服务期间,比亚总统非常满意,他说:“中国的按摩使我精力充沛、睡眠好,工作效率高。”经过按摩,总统的脚后跟走路疼痛的症状完全消失了,他高兴地告诉文洪大夫:“你是一个伟大的医生。”
在条件艰苦的喀麦隆工作,常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医疗队的大夫们凭着自己的勇气和韧劲,克服各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着祖国交给的任务。
妇儿医院外科大夫李树文,在外科手术器械不全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做手术器械,还经常帮助队里干其他杂活,大家都打趣地说他是二级电工、三级木工、四级水暖工。
医疗队姆巴马约点的骨科大夫王法青、普外大夫石俊喜、麻醉科大夫宋志善在工作中因陋就简,没有手术条件,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半年来完成重大手术31例。
喀麦隆是法语国家,为了更好地与病人沟通,医疗队大夫们在百忙之中还要抽出时间学习法语。妇儿医院眼科主任温灵奇年岁较大,更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他专门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小笔记本随身携带,在工作中一遇到新词和新用法就马上记下,回去后反复温习。
目前,医疗队所有队员都能用简单的法语同病人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医疗队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对于中国医护人员来说,不远万里来到喀麦隆或许只是一次人生历练,但对于许许多多喀麦隆人来说,中国医疗队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正如雅温得妇儿医院院长所说:“如果哪天早上我走进医院,看不见中国医生的笑脸,生活将是多么遗憾!”(驻雅温得记者陆遥)
16.小测验
1.国务院8月13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落实 的各项政策措施。
A.抗洪救灾
B.稳定物价 
C.促进生猪等副食品生产供应
D.打击不法商贩
2.新华社8月13日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 的通知。
A.农村贫困生救助制度
B.城市低收入人群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农村失学女童救助制度
D.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国家主席胡锦涛8月14日赴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并赴俄罗斯观摩上合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演,随后访问 。
A.哈萨克斯坦 
B.白俄罗斯 
C.巴基斯坦 
D.塔吉克斯坦
答案:1.C 2.D 3.A
信息广场
我国超过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
据新华社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8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就业论坛上说,通过稳步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得到拓展,近年来已有超过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领域的转移。“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通过扩大城镇就业空间.转移农村劳动力4500万人。
企业退休养老金将调整到月均963元
据新华社报道,自2005年起到今年。国家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月人均养老金将从现在的714元提高到963元。从明年起,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将再连涨三年.且涨幅高于前三年。全国总算账,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将超过每人每月1200元。
农民工对中国贡献大
据《人民论坛》报道,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一份专家报告指出。改革开放近30年,劳动力流动对GDP贡献率达21%。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已占第二产业的57.6%。商业和餐饮业的52.6%,加工制造业的68.2%,建筑业的79.8%——换言之,如果没有农民工,超过一半的饭店要停业,近七成的生产厂家要关门,近八成的大楼建不起来。
我国近两成耕地成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4406个,接近全国耕地面积的20%,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563个。绿色食品14339个,有机食品2647个,“三品”实物总量约占全国食用农产品商品总量的20%。
国家人口计生委决定在全国清理、规范、更新计生标语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环二扎三罚”、“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灭三胎”,这些冷漠强硬的计生标语将淡出公众的视线。而“地球妈妈太累了,再也擎不起太多的孩子”、“对生命的尊重,从生殖健康开始”等人性化标语,将在城乡亮相。国家人口计生委最近决定,在全国普遍开展一次清理、规范、更新人口和计划生育标语口号工作,推荐190条更富有人情味和时代特色的标语口号。此次清理的范围是:全国各乡(镇)、村、街道、社区、居委会,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交通要道、公共场所等所有悬挂、张贴标语口号的地方。
北京警方将派人驻守清华、人大等10所毫校
据《新京报》报道,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首批10所高校将建立校园警务工作站。辖区内的警方将派警务人员驻守警务站,校园内的师生如果遇到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可以直接到警务工作站报案,将得到及时处理。
我国将实现医保联网管理解决老人异地看病报销难
据新华社报道,为逐步解决老年人异地看病报销难问题,国家将在“金保工程”中增加医疗保险联网管理内容。我国有1.4亿多老年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中有一些异地居住,确实带来医疗保险费用异地报销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地探索了一些办法。一种办法是老年人在居住地看病就医后,由原医保管理地定期给予报销;另一种办法是医保管理地区的医保经办机构,对于异地安置比较集中的地区。委托当地医保经办机构代管。
新型纸电池:
可随意弯曲能生物降解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美国科学家8月12日宣布,他们已发明出一种纸电池。这种纸电池模型面积很小。人们用拇指和食指就可以拈起它,但它却可以发出2.5伏电压,足以发动一个小型风扇或点亮一盏灯。这种电池还可以通过叠加的方式提高电压,来给任何电器供电。纸电池有望替代现在消费电子用品领域常用的锂电池。◇
(编辑:林双川)
国内外半月大事
就朝鲜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胡锦涛向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致慰问电
新华社报道,自8月7日零时至8月12日晚1l时,朝鲜多个道遭遇持续不断的暴雨袭击,造成数百人死亡或失踪,3万多栋房屋倒塌,6.3万多户家庭无家可归。此外,数万公顷农田被淹或被冲毁,800多栋公共建筑、540多座桥梁、70多处铁路路基遭到破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8月17日就朝鲜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致电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表示慰问。
国务院紧急通知,落实促进生猪等副食品生产供应的各项政策措施
新华社报道,国务院8月13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落实促进生猪等副食品生产供应的各项政策措施,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
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新华社8月13日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我国将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湖南凤凰塌桥事故处理
新华社报道,8月13日16时45分许,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沱江大桥发生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严重伤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地方和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各方面做好抢救和善后工作,查明原因,严肃处理。
胡锦涛离京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出席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赴俄罗斯观摩上合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演井访问哈萨克斯坦
新华社报道,应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8月14日乘专机离开北京,赴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七次会议,赴俄罗斯观摩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并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工作
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工作。会议强调,目前我国仍处于主汛期,黄河、海河等流域处于集中降雨期,江南、华南东北部和东北等地旱情还在持续,台风活动正处于活跃期。自然灾害形势还相当严峻,抗灾救灾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继续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工作。
秘鲁强震死亡人数升至510人
新华社8月17日报道,秘鲁南部的伊卡省8月15日发生里氏7.5级地震,截至16日已造成510人死亡、1610人受伤。秘鲁总统加西亚宣布伊卡省进入紧急状态。联合国目前正与秘鲁政府保持着密切联系.随时准备为秘鲁的抗震救灾活动提供各种帮助,其中包括发放紧急救灾资金和向灾区派遣灾害评估小组和协调专家等措施。
国家发改委部署专项检查打击价格串通、哄抬价格
近一段时期,由于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等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以这些产品为原材料的部分行业成本上升压力较大。部分企业借食品价格上涨之机,趁机搭车涨价。有的企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个别经营者囤积居奇、哄抬价格,触犯了价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为此,国家发改委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对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奶及其食品制成品等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以及成品油价格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查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编辑:林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