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07年第15期目录
读者评刊
《半月谈》抓住要害,敢于曝光半月评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深刻启示本刊特稿内蒙古:走向繁荣富裕的60年迎接十七大股份制改革为国企注入“源头活水”
专题报道乡村,绝非污染转移的乐土污染下乡之痛揭开污染下乡“庐山真容”
叩启农村环保“胜利之门”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保定:一座新能源城市的标本解读
10万失地农民“变身”市民江河湖泊行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滇池与洱海的对话政治观察湖北乡改回头看
董家鸿的“肝胆情”
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引领和谐社会建设经济纵横从数字看当前经济形势中国产品安全:“危”中寻“机”
释放国资活力的“兰州模式”
军事天地从浅海走向深蓝考务之窗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考务分析我是这样备战司法考试的新闻热线银行撤退,山里人遭罪谈天说地
“小官”贪腐也不可小视人民教育岂能崇权崇富校园话题找回“飞走”的体育课百事咨询怎样获知配偶有多少存款读者之页灾区群众生产自救有信心国际时事
2007年世界经济的亮点与隐忧朝核问题如何迈出三大步英俄互逐外交官的背后
《读卖新闻》检证历史塔利班,从游击战转向“游击+恐怖战”
小测验
信息广场国内外半月大事
《半月谈》抓住要害,敢于曝光阅读贵刊“迎接十七大”栏目所刊登的有关新农村建设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两篇文章,我们深深感到,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上下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人信心倍增,干劲更足。希望这个栏目办得更好。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十六大以来,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同时也不回避不足之处。
——山东省邹城市 王代印
第10期“百事咨询”栏日刊登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6种经营行为“亮红灯”》一文对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6个禁止简洁明了。但是在当前,一些学校周边的商店、小摊,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劣质食品的现象依然存在,希望《半月谈》予以关注。
——甘肃省民勤县 潘进东
第10期《透视我国立法与执法“落差”现象》一文写得相当客观、真实,说的全是我们所经历的或是看到的、听到的,读后使人既喜又忧,喜的是《半月谈》抓住要害,敢于曝光;忧的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道路还很长、很艰巨。
——陕西省大荔县 陈庆达
第11期封面浓墨重彩地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地头工作的形象展现出来,给人以强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半月评论”以《赞袁隆平自主创新的精神》为题,客观、翔实、系统地分析归纳了他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巨大成就。文图对照,相得益彰。
——江苏省盐城市 唐经欧
第12期刊登的《太湖水危机过后的反思》,反思得有理有据有深度,文章重点提出了太湖沿岸的一些企业因为缺乏企业责任、环保责任意识,乱排放没有达标的污水,导致了太湖水的恶化。对跨省份、跨区域的江河湖泊,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以有利于促进环境的真正改善。《“草根银行”为农民致富“造血”》一文介绍了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为农民致富提供资金支持的情况。作为一名老家在农村的读者,看到金融组织为农民服务落到了实处,感到兴奋不已,相信新农村建设会越走越顺。
——江苏省常州市 曹建明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深刻启示
———写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本刊评论员
60年前,我们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
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范了中央同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赋予了自主权利和政策空间。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央总的路线方针指导下,结合当地的民族特点和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少数民族的权益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得到切实保障。
60年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内蒙古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做好内蒙古的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内蒙古2300多万群众的福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他指示内蒙古要“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方式逐步转变,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开始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7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7年的5.37亿元增长了196倍。人均生产总值也由1947年的96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47元,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人均指标进入了前10位。
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党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了成功范例,为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这一成功范例,带给我们诸多深刻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会有光明灿烂的前途;只有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才会感受幸福和温暖。这一点对内蒙古的少数民族来说体会尤为深刻。在自治区成立之前,蒙古族人口不断下降,而且生活条件、政治地位、人口素质和现在相比有天壤之别。所以,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跟党走,坚持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是惟一理性、正确的选择。
二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才能更好地满足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三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只有不断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为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只有以开放促发展,才能够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和紧迫感,不断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四是必须把民族团结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维护祖国统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要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分化活动,坚决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只有倍加珍视民族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才能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这些启示既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也是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回顾过去,我们对内蒙古自治区所取得的成就倍感欢欣鼓舞。展望未来,我们对内蒙古的美好明天充满希望!
内蒙古:走向繁荣富裕的60年本刊记者 林双川
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今为乌兰浩特)宣告成立,结束了内蒙古地区的分裂状态,掀开了历史的崭新一页。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0年来,内蒙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
自治区的成立,最大的变化,就是使内蒙古各少数民族站了起来,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已是82岁高龄、亲历当年自治政府成立全过程的高万宝扎布激动地对记者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具有两大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真正当家作主,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各族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贯彻落实,体现在多个方面。
例如,为贯彻各民族平等政策,上世纪50年代,经国务院批准,自治区先后建立了鄂伦春、达斡尔和鄂温克3个人口较少民族自治旗和19个自治乡,保证了自治区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规定,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行使立法、人事管理、管理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等自治权,共制定和批准了449个地方性法规,自治地方行使自主权逐步法制化,自治区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依法治区进程加快。
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为扶持少数民族人口发展,自治区采取允许“少数民族生2胎,控制3胎”的特殊政策,使自治区成立前蒙古族人口不断下降的趋势得到遏止,由1947年的不足90万人,发展到2006年的420多万人……类似例子,举不胜举。
草原深处的“猫步”与“互联网”
当前内蒙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安宁、人民安居乐业。2006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5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342元,分别由2002年的全国第29位和第22位提高到第12位和第16位。
经济的“快速崛起”直接惠及民生,造福各族群众。
,十五”时期以来,自治区各级财政支农支牧资金达304亿元,累计安排就业100多万人,92万农牧民实现稳定脱贫,70多万城镇人口享受低保补贴,40多万特困农牧民得到困难补助。如今,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农牧区全面实施低保,今年覆盖面达60万人。
随着内蒙古产业结构的调整,农牧业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已向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转变,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55岁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蒙古族牧民那木海,5年前从草场搬迁到移民新村。“放牧”改为“圈牧”后,现在他一家5口人养了20头奶牛,月收入1万多元。那木海高兴地说:“过去放牧没有电,吃水靠打土井,照明靠蜡烛。搬迁后用上电话、看上电视,做饭用沼气……与城里基本没有差别,生活方便多了。”
那木海一家的变化,可以说是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高速公路、铁路、飞机、互联网等,使草原不再遥远,草原民族迎来一个精彩的新时代。
记者在内蒙古采访22天,走过12个盟市,无论是西部的阿拉善、鄂尔多斯,还是东部的赤峰、通辽,处处感觉到这种无形的变化。
具有现代环保和生态意识的牧民,从“游牧”状态走向“定居”。传统、落后的放牧方式,逐渐被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基地”等取代。记者在锡林郭勒等草原上看到,草场被一道道围栏划分开来,一排排牧民新居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奶业加工基地遍布各牧区。“休牧”、“轮牧”、“退耕还草”等新词成为农牧民挂在嘴边的热词。
许多牧民“放下牧羊鞭子”后,进城务工或从事第三产业,收入普遍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昔日居住的蒙古包现在成为吸引游客、招财进宝的“摇钱树”。
在鄂温克族自治旗,记者见到一群鄂温克族青年男女在草场上走起“猫步”———为游客进行精彩的民族服饰表演,一招一式,颇有专业模特风采。如今,走进草原深处的牧民新居,你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牧民掏起手机打电话,孩子手指熟练地敲打电脑键盘,用QQ与同学聊天……
草原不再闭塞,她已与整个世界紧紧“链接”。
少数民族人才脱颖而出
60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的阳光下,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才、科技工程人才在内的一大批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成为自治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
今年54岁的杨晶,就是这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一员。在党的培养下,这位“红旗下长大的”的蒙古族干部从基层起步,先后担任过旗委书记、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等职,直至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杨晶告诉记者:“自治区党委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在公开选拔各级领导干部、录用公务员等方面都有倾斜政策。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锻炼。通过各级党校培训、出国深造、到外地学习考察、到中央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等形式,有效提高了少数民族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领导水平,充分发挥了主体民族在自治区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区党政机关少数民族干部接近5万人,占机关干部总数的1/3。其中,厅级干部368人,县处级干部4140人。文化、教育、艺术等社会事业部门中少数民族干部比例更高。
资料显示,目前,内蒙古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73万名,其中蒙古族专业技术人员占很大比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1047人专家中,近53%是蒙古族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48名中青年专家,近53%也是蒙古族。如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被称为“世界试管山羊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内蒙古大学校长旭日干教授,蒙古文“软件先驱”嘎日迪等都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蒙古族科学家。
走向明天:牧区孩子心中充满希望
,推前半个多世纪,内蒙古文盲率很高,像今天这样的记者采访,要有十几个翻译,大家才能听得懂。”这是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何成保给采访团介绍情况时的开场白。
据何副厅长介绍,自治区成立初期,全区仅有4所民族中学和377所民族小学,文盲占总人口的90%以上,而高等教育一片空白。为改变少数民族教育落后的状况,自治区制定了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方针和特殊政策,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截至2006年底,全区101个旗县(市、区)全部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3.03%。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初始阶段。全区36所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接近7万人。
经过60年的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形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民族教育体系。
在通辽,记者参观了内蒙古民族大学和一所蒙古族中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几十年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9万多人。校长王顶柱自豪地告诉我们:“民族大学毕业生遍布自治区,通辽从市长到各旗(县)领导班子主要成员,都是民族大学毕业的,全市各中学90%的教师和校长,也都来自民族大学。”
而我们踏进蒙古族中学,迎面看到的是校门口悬挂着一条红色横幅,上面醒目地写着祝贺今年考入清华大学学生的名字和考分,一股追求知识的热流扑面而来。
这所民族中学具有悠久历史,教学质量优良,每年都有大批学生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名牌大学,是附近蒙古族孩子心中的“重点”学校。记者见到,校园里教学楼、实验室、操场等一应俱全,设施一点不亚于大城市的重点学校。
女校长高娃告诉我们:“牧区孩子上中学、大学的越来越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愿望特别强烈,对自己的明天充满希望。”(编辑:王永前)
股份制改革为国企注入“源头活水”
本刊记者 秦交锋
2000年,广东丝绸集团下属市县两级的丝绸进出口公司负债累累、濒临破产,行业面临全线亏损。而2006年,广东丝绸以23.3亿美元的进出口总值,成为我国最大的丝绸进出口企业。
从全线亏损到做大做强,老国有外贸企业的生机从何而来?广东丝绸的答案是———改制创新。董事长蔡高声说,对传统的国有外贸企业来说,保持纯国有不行,简单地“一卖了之”也不可行。改制后的广东丝绸子公司中国家、经营班子和员工各占有一定股份,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形成了混合型所有制的格局。
广东丝绸由衰到盛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一个缩影。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户数比2003年减少3.1万户,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实现利润却比2003年增长147.3%,企业资产总额比2003年增长45.7%。就在今年上半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7535亿元,同比增长31.5%。这说明股份制改革为国企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股份制成为激活国有企业的有效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改革关键词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改革开放以来,在每年出台的改革文件或法规中,一半以上与国企改革相关,可以说每年都是国企改革年。国企改革的主题也在逐步探索中不断置换,从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到“承包制”,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则是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股份制改革。
经过多年的理论完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白津夫认为,这是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企改革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是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的政策举措。
随着股份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方向这一思路的明晰,近年来各地重点围绕国企股份制改造,掀起新一轮国企改革高潮。在国企最为集中的东北三省,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相继提出要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地方国有大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山东、河北、陕西等省也开始大规模推进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
目前,各地的国有企业大多数已经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纷纷由单一主体变身为多元主体的股份制企业。专家估计,全国县以下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0%以上,省以下国企改制面达到80%以上。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股份制改革的改革效益初步显现。目前吉林省国资委所属出资企业改制面达到了95%,2006年增加值同比增长20.2%,利润实现翻番;而在西北老工业基地甘肃,2000年省以下国有企业亏损面达41%,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攻坚,2006年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051.44亿元,实现利润110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2倍和10倍。
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户数比重已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2006年的64.2%。2003年以来,共有33家中央企业首次在境内外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已经成为资本市场蓝筹股的中坚。
不拘一格的股权多元化
内容决定形式,全国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情况各异,股份制改革所采取的模式自然也各有不同。成为国企改革发展十大典型的广东丝绸,根据下属企业的不同特点,相继摸索出主体重组、整体改制、整合重组、退出重组等7种改制模式。
,开门改制”是新一轮国企改革过程中各地所采取的主要方式,一时间全国从东到西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呈现风起云涌的态势。在2005年吉林省实行集中改制的816户重点企业中,有40%的企业采取的就是这种形式。
吉镍集团拥有国内第一大的镍盐生产基地,与加拿大CVMR公司和广东华创集团重组。CVMR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金属冶炼技术,华创是亚洲规模最大、产品最齐备的电镀化工原料供应商和金属镍供应商,分别是吉镍集团生产经营的上下游企业。重组后形成国有股、民营资本、外资等混合所有制,真正实现了强强联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外的抗风险能力。
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各地注重引进投资者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以促进改制企业的后续发展。辽宁辽煤集团抚顺安全仪器厂与美国华瑞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后,为产品的技术更新与扩大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沈阳机床收购德国希斯机床后,使自己在重大型镗、铣加工机床技术水平方面站到了世界前沿。最近,合资企业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宣布成立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专家认为这为中国汽车工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探索出了新的模式。
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股份制改革,在实践中内涵不断扩大,形式则趋于多样化。一些地方针对资产状况差、改制成本净缺口大的困难企业,探索出实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承债式收购的形式;一些地方则对一般竞争领域、生产相对稳定的中小企业,探索出实行经营者收购或职工集体持股的改制形式,引入“内部”战略投资者。
产权改革必然关系国有股权的变更,针对企业的不同类型,各地在股份制改革中对股权比例的设置也分外精心。从对基础设施类、资源类企业的绝对控股,到有比较优势企业的相对控股,再到一般竞争企业的参股,各地在股份制改革中认真拿捏国有股的多与少、增与减。
考虑到森林资源储备的战略意义,吉林省在森工集团的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对其采取了国有控股65%、经营者和职工参股35%的改制形式,这样既有利于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筹集改制成本,也有利于保证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绝对控制权。
,由于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引入战略投资者往往遇到控股权的障碍,因而实现股权多元化的主要途径是重组上市。”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这样描述央企股份制改革的特殊路径。央企上市,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而且使企业的管理更加透明化、规范化,强化了对管理层的约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在规范中稳步前行
2006年,吉林镍业集团重组改制,形成国有、民资、外资各占一定股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原定董事会由7人组成,其中国有股东委派2名董事。经过吉林省国资委据理力争,最后确定国有股东委派3人,增强了在董事会的发言权和表决权,从而使董事会决策能够充分体现国有股东的意志。吉林镍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股东人数增加的现象,反映了国资管理部门作为出资人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成方式的主导作用。
几年来,在各级国资委的主导下,股份制改革逐步探索前进。各级国资委对股份制改革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着眼于国有资本的结构布局主导企业改制的模式;着眼于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主导战略投资者的选择;在制定企业改制的同时,主导企业的发展规划。
在主导改革的同时,各级国资委还对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起到规范改革的作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一些人提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停止。此后,国务院国资委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措施对此做出了回应。这实际上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国企改革不存在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怎么改革的问题。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牵扯到国有资本的进退,进退的界限到底如何界定?200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这份综合性、全面性的文件明确了哪些行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国有经济又将如何控制这些行业。这实际上为股份制改革明确了前进的航道。
改革仍需继续推进
目前,国企改革的任务仍然艰难而繁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十分复杂。一方面解决旧有体制性问题的任务还很艰巨,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比如,在产权多元化过程中,国外战略投资者首先瞄准的是我国行业龙头老大,其最大负面效应就在于可能导致垄断,并带来巨额利润向国外转移和技术“空心化”。
困难不少,而国企改革正是在解决一个个困难的过程中走向新阶段的。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新阶段的改革时指出,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同时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在方向确定之后,国企改革的脚步将越来越坚定;在思路明晰之后,国企改革的文章将越做越精彩。(编辑:颜彦 / 摄影:徐家军)
编者按: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污染由东部向西部、由城市向农村转移。污染下乡给农村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一方面,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民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污染也带来了愈演愈烈的环境纠纷,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污染企业为何“青睐”农村?是通过哪些渠道下去的?又是如何扎下根的?带着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
污染下乡之痛本刊记者 周甲禄 项开来 张周来
当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设置环境门槛,限制污染企业时,许多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开始大步走向农村,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污染企业的到来,许多原是青山绿水的村庄,已然成了污染重灾区:作物、苗木被“烧死”,粉尘、浓烟呛人,怪病恶症不断,环境冲突频仍。
噩梦难醒
由于有着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福建省永安市是全省水泥工业重镇。遗憾的是,矿产资源给这个市大湖镇大湖村农民带去的,不是财富而是噩梦。多年来,当地农民一直与粉尘、噪声、废气为伴,全村方圆3公里内不能种庄稼。
进入7月,福建连续多日出现36℃以上的高温,但大湖村民却终日“关窗掩户”,抵御污染的侵扰,闷罐似的屋子让他们昼夜难寐。“门、窗开上半个小时就是一屋子水泥灰,根本不敢开”,村民廖茂婵向记者抱怨道。
大湖村共有10个小组1000多人口,除了种植水稻外,还种果树、养鱼,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无法靠田地为生。水泥粉尘黏性较强,会使土壤板结,导致水果减产,稻谷歉收。村民赖德群告诉记者,过去一亩水稻施10公斤肥,现在要施20公斤,菜只能种芋头一类的,绿叶菜即使种出来也难以洗净,水果的产量减少一半左右。
半月谈记者在一些农村采访发现,类似大湖村农民这样的遭遇并不鲜见。
去年在湖北省石首市采访时,记者在重污染企业楚源公司附近的张城垸社区看到,企业周边的庄稼像被火烧过一样;工厂排出的“牛喝了也拉稀”的废水,肆意流入田间地头;与楚源公司一路之隔的张城垸小学师生经常在浓浓烟雾中捂着嘴巴上课,据了解已有30多名学生转学。
而发生在湖北省浠水县兰溪镇的袁氏赤湖污染,则直接毁坏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源。2004年,该镇引进外地企业在袁氏赤湖内投粪养殖珍珠。附近村民说,湖中每天至少投放5吨人畜粪便,一年下来要投2000多吨,本是百姓生活水源的袁氏赤湖现在成了大“粪池”。永保村村医李鹏说,这两年村民的皮肤病显著增加,原来每年不过10多例,现在每年至少300例……
污染纠纷愈演愈烈
愈演愈烈的污染下乡,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环境纠纷。
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白沙镇,一家砒霜厂(富川冶炼厂)自1997年正式投产以来,其排放的毒气和废水就对周围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2003年9月5日下午至次日凌晨,上百名村民围住砒霜厂要求赔偿,县里调集大批警力冲散群众。9月6日凌晨,奄奄一息的茶山村农民林海辉在富川冶炼厂附近被人发现,送回家后不治身亡。其老父受不了打击,3个月后也含恨而去。林海辉的妹妹林冬妹怒告县政府,申请24万元国家赔偿。2006年12月27日,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依法应3个月审结的案子,但拖了大半年还没有结果。富川县人民法院最近致电《半月谈》:赔偿案还在审理中。
近年来,污染纠纷在全国呈高发态势。
2006年,福建省环保系统接到投诉3.5万多起,仅次于公安“110”接到的投诉量。省环保局受理信访300多件,差不多每天一件。
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在信访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的背景下,环保信访量却在上升。2005年,全国环保系统受理人民来信达60.8万封,受理人民来访8.8万批次。
污染纠纷数量大、增速快。2005年,全国环保系统受理的污染纠纷上访达8.2万批次,占当年环保上访总量的93%,比2001年增加46.4%。
农村上访者数量升速明显。2007年上半年,国家环保总局受理人民来访249批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其中,60%的上访者来自农村,绝大多数问题涉及污染企业。
南京大学张玉林教授认为,这是由于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普遍性突破了环境和社会所能够容许的极限,从而引发受害者有组织或无组织的抗争。令人担忧的是,类似的环境冲突在许多农村已呈迅速上升之势。
揭开污染下乡“庐山真容”
本刊记者 张周来 沈翀 刘海
关于污染下乡,有诸多疑问一直萦绕在记者脑海中:这些污染企业为何涌入农村?是如何突破层层防线在农村“落户”的?对农民生存环境和农村发展构成如此严重的危害,为何还能站得住脚?随着采访的深入,一张污染企业下乡的线路图逐渐清晰地呈现在记者面前。
污染企业找到“战略转移地”
为推动产业升级、发展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从2005年开始,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着手建立环保淘汰机制,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而长三角以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也开始“清剿”污染大户。随着污染企业大量关停和外迁,当时有人就担心,这些高污染项目极有可能会到一些欠发达地区安家落户。
不幸的是,这一担心变成了现实。近年来,随着污染大户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的纷纷转移,随着各地农村环保冲突的频频暴发,人们发现,欠发达地区正在重复发达地区竭力摆脱的噩梦,广大农村正在为污染企业的“战略转移”而付出沉重代价。
污染大户为何能在农村找到落脚之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欠发达地区有着不可遏制的发展冲动。在此起彼伏的“崛起”、“率先”之声中,在“我们不怕污染”、“宁可呛死,不能饿死”、“只要温饱,不要环保”这样的招商引资口号的激荡下,环保一再被边缘化。在某些地方领导眼里,环保成了发展地方经济的障碍。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在“无工不富”思想的指引下,几乎每个地方都在提“工业强市”、“工业富县”的目标,并以此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挥棒。
随着任务的层层分解,一些完全不具备条件的乡镇也纷纷上马“工业区”、“工业园”,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长驱直入。广西兴业县一名镇长对记者说:“乡镇不像城市,条件这么差,招商引资哪还有什么主动权?只要有企业来落户就算不错了!”据了解,去年广西玉林市城北街道55家小纸厂创税约500万元。在加快发展的压力与需求下,很多人都难以割舍如此诱人的业绩。
污染企业转移农村的另一个主因是,农村对污染企业具有诸多“诱惑”。一是农村资源丰富,一些企业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廉;二是使用农村劳动力成本很低,像“小钢铁”、“小造纸”这样一些污染企业,落户农村后,一般都以附近村民为主要用工对象,一个人每月给几百元工钱就行,吃住都在家,福利、社保一概不问,这简直乐坏了企业主。
污染企业还看中了农村低廉的环境成本。城市里空间有限,人口密集,污染企业极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处在农村就好多了。地广人稀,排污隐蔽,即使环保部门来查,也有闪转腾挪的时间。
谁在为污染下乡大开绿灯
根据国家环保法规,要上建设项目,必须先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对违规者,由环保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可处以10万元以下罚款。
污染企业要想进驻农村,依据上述规定,显然很难过关,但污染企业为何能够纷纷扎根农村呢?
首先是有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
2005年4月,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因化工园区工业污染问题,引发大规模干群冲突。事件发生不久,江苏、安徽、江西等地一些基层政府便迫不及待地派人前来招商引资。而浙江省永康市在大规模整治小冶炼企业时,江苏省徐州市某镇却在永康本地媒体大做广告:“欢迎小冶炼企业进行异地投资”。苏北一名乡镇干部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明确表示:“我们的优势就是不怕污染。”
其实并不是不怕污染,而是在拉动GDP增长、完成考核任务等实际问题面前,地方政府不愿用环保“门槛”把这些“财神爷”堵在门外。也正是因为有这一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污染企业才得以一路通关,“带病”下村。
其次,相关部门源头把关不严使得污染下乡畅通无阻。
目前,虽然各级环保部门都在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问题仍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越权审批、降级审批和监管缺失,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督、重环评轻“三同时”、重微观办理轻宏观分析等问题。
那么,是不是只要环保部门把严入口,污染企业就没机会下去了呢?也不尽然。记者了解到,一家企业要在当地落户扎根,要盖的公章远不止环保部门一家。在一些地方,环评过不了关却能顺利拿到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而建成投产的污染企业绝对不在少数。这种各自为战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源头防控失灵问题。
再次,“一把手项目”成为污染企业进入农村的通衢大道。
据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队长潘家清介绍,寿宁县过去引进的两个项目———福建鑫盛钢铁有限公司和寿宁兴华型材有限公司,一开始就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还临近村庄,但最终却通过了立项,使项目上马。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两家钢铁厂是县领导引进的项目。“有的县四大班子领导都有挂钩企业,环保部门如何封堵?”
,一把手项目”的威力还不仅于此。在广西富川县白沙镇,就曾发生过村民因反对建砒霜厂生产项目,而被当地镇党委、政府抓起来游街的事情。镇领导还警告反对建厂的群众:“办砒霜厂可以提高我镇财政收入,如果有人搞破坏,就是被挂牌游街的下场。”可以这样讲,在一些地方,有一把手庇护的招商引资项目,哪怕对环境的污染再厉害,也能一路畅通,在农村顺利“安营扎寨”。
污染大户何以能“边污染边生存”
污染企业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它们为何能在农村长期生存下去呢?
,循规蹈矩”,是污染企业能够在农村长期生存的第一个“诀窍”。
为了生存,污染企业可谓“循规蹈矩”,该办的手续一定会办,该交的钱一定会交。记者在广西玉林采访时发现,当地清理整顿的绝大多数小纸厂,土地、环保、工商、税务等部门颁发的相关证照都很齐全,排污许可证甚至被放在很显眼的地方。“办理排污许可证之后,纸厂每年缴纳几千上万元排污费,另外老老实实纳税,基本上不会有太多麻烦。”一个小造纸厂老板私下对记者说。
对村民软硬兼施,是污染企业的第二个谋生“诀窍”。
为避免村民的激烈抗议和环保冲突,一些污染企业往往会刻意树立自己的“友善”形象,比如为村民进厂打工提供机会,让村民有钱赚,借以转移后者对自身生存环境恶化的担忧。
记者曾在广西兴业县卖酒镇询问村民对“小造纸”污染河水的看法,一位村民是这样回答的:“没见过的人觉得很脏,我们见多了就见怪不怪了。我们现在最担心的不是污染,而是没钱赚。如果政府不关停这些企业,我们就有事做,停了我们就没活干了……”
对那些维权意识强烈的村民,污染企业则是拳脚相加,而且每每借助当地政府的力量。记者调查发现,在很多农村环保冲突中,与老百姓打得不可开交的,往往不是企业,而是当地政府。
环保部门执法偏软,这一弱点也被下乡污染企业“巧妙”利用。
基层环保部门执法存在三大“软肋”:人手不足、设施陈旧,这是“硬伤”;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挠,这是“外患”;再就是执法手段有限。
治理农村企业污染,环保部门目前只有限期治理、停产治理的建议权,决定权在同级政府。另外,环保部门目前的排污收费远远低于污染治理成本,对环境违法经济处罚的最高额度仅为10万元,发生特大污染事故也只能处罚100万元。这种处罚力度,对一般小企业还能起一定作用,但对于大企业来讲却无关痛痒,它们宁愿接受处罚也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治污设施。
行政执法手段有限,处罚难以到位,这使得一些企业主常常公然拒绝、阻挠执法人员的现场检查,甚至屡次出现暴力抗法现象。在此情形下,“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已成为一些基层环保部门领导的真实处境。于是,那些想要“站得住”的环保官员便往往选择保护地方利益,与污染企业勾勾搭搭。
司法介入环保维权严重不足,这也为下乡污染企业提供了继续存活的机会。
按照国家现行环保法规,污染纠纷中的受害一方,既可以向环保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现实生活中,污染受害者绝大多数选择逐级、反复向环保部门投诉,而不是找法院。
,因为起诉到法院的老百姓常常遭遇证据不足、不予受理的结局。即使法院受理了,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压力下,老百姓胜诉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老百姓只得选择上访,指望上级环保部门能强制污染企业进行赔偿。但从目前权限看,我们根本无法满足老百姓这样的要求。但老百姓不甘心,还是反复找环保部门,而污染企业和有的地方法院却在一边‘凉快’。”国家环保总局信访办公室副主任彭德富向记者透露。
叩启农村环保“胜利之门”
本刊记者 周甲禄 项开来 刘海
污染下乡危害深重。为此,专家指出,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手段,才能切断其路径,铲除其生存土壤,彻底遏制这一恶劣现象。
把环境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要从源头控制农村污染,首先就是要把环境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为切实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广西”的口号,现在广西各地政府主要领导都成了污染减排的第一责任人,污染减排任务完成情况被列入各级政府考核内容,完不成任务的地方,将被取消评先创优资格。如因领导减排工作不力而发生重大污染事故,被上级通报批评,当地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将被就地免职,相关责任人一律换岗。
在湖南和江苏,GDP已不再是干部政绩考核的惟一标准。江苏把生态环境指标列为干部政绩考核的硬指标,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一旦出现重大环境事故,当地领导将被问责,失职官员丢官“下课”。湖南则把节能降耗、单位工业产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率、工业土地利用效率等指标,列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专家指出,把环境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是防控污染的关键一环,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基层干部就会失去引污下乡的动力。
环保执法要加大力度
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很多,但现实中污染企业西进下乡处处“点火”的严峻现实已充分表明,我们的许多法规基本还停留在纸上。为切实改变这种有法不依的普遍现象,必须加大执法力度。
2006年,半月谈曾对四川省崇州市“巨能焦化”企业污染农村事件进行了曝光。时隔一年,记者再次来到当地———西江村,发现情况已大有好转:工厂的洗煤水全部循环使用,所有排污口全部堵上。噪音较大的机器用隔音设备封闭起来,并确保晚上10点以后不开工。“今年情况好多了,河水清亮了,粉尘还有一些,但不再呛人,关键是晚上能睡得着觉了。”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崇州市环保局副局长黄荣说:“现在我们对农村污染企业加强了排查,一旦发现有违法排污、夜间生产等行为,就实行最严厉的处罚。这样一来,即使污染企业因种种原因混进农村,也难以继续大面积制造污染。”
加大执法力度,仅靠环保一家还不行。治理污染下乡是一个系统工程,多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取得实质性战果。福建省寿宁县引进的两家污染企业,由于是县领导主抓的项目,查处难度很大。最终,福建省环保局联手省监察厅,搞定了这两个“钉子户”,包括县领导在内的多名责任人被查处。福建省环保局的一位人士说,今后省环保局与监察厅将开展经常性的实地暗访,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堵疏结合,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广西各地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全面整治关停了大量“小造纸”、“小钢铁”,招商引资的环保门槛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当地也看到,污染下乡一度最严重的地方,恰恰是发展最迫切的地方。一些带来短期财源和就业机会的污染企业被取缔关停之后,地方经济受到了冲击,必须积极探索“堵疏结合”的方式,化解无序发展带来的阵痛。
广西贺州市对信都、旺高等原有低水平工业园区进行重新规划,重点引进了科技含量高、配套协作功能强的产业项目,努力打造“零排放”产业集群。小纸厂污染一度十分严重的广西兴业县卖酒镇正在筹建一个灯饰城,打造环保产业基地。卖酒镇党委书记说:“关闭纸厂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优势,我们现在有28家厂房空出来,这是厂房优势,我们还有熟练工人和区位优势。如果招商引资顺利的话,解决纸厂工人的就业不成问题。”
(专题策划 / 编辑:叶含勇 王秀真)
夜色降临,灯光照亮了古城保定。
在路边、在街心公园、在休闲广场,一个个造型别致、新颖独特的路灯、景观灯、工艺灯、草坪灯交相辉映,把整个城市装扮得美丽安详。
夏日的夜晚,记者徜徉在河北省保定市街头,被这美丽的夜景吸引。一位过路的老人告诉记者,“这些灯不用电,而是利用太阳能,白天收集能量,入夜的时候就自动照明”。
保定:一座新能源城市的标本解读本刊记者 孙爱东用阳光照亮保定的夜晚,用阳光温暖人民的生活”
在保定采访,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太阳能之城”。其含义就是,在政府的强力推行下,把保定建设成广泛利用太阳能的城市。诗意地表达就是:“用阳光照亮保定的夜晚,用阳光温暖人民的生活”。
为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建设节能环保型城市,保定计划用2年~3年时间,建设国内首座大范围应用太阳能的城市,全面推广太阳能在照明、热水供应、取暖等方面的综合应用。
于是,在市政府的推动下,从2007年开始,保定大规模推广太阳能技术,对市区主干道路灯进行太阳能应用改造。新建生活小区和改扩建的街巷全部使用太阳能路灯,市内所有公共场所照明全部使用太阳能。预计到今年年底,市区公共场所太阳能应用改造完成50%,生活小区完成40%,旅游景区完成40%,其中4A级景区完成100%。
不仅是路灯变成了用太阳能的,交通信号灯也开始使用太阳能。驱车行走在保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街道上,你就会发现,每个信号灯的灯杆上,都安装着一个熠熠发光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把光能变成电能,存储到蓄电池里。信号灯所需要的电能,就源源不断地从蓄电池里获得供应。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太阳能路灯还是信号灯,就设备本身而言比普通设备稍贵一些,但从长远看要划算得多。
保定市交警支队秩序处副处长刘涛说:“太阳能信号灯在完全无自然光的情况下可以连续工作8天以上,不但维修、维护费用大大降低,还省去了一大笔电费开销。如果市区全部用太阳能信号灯的话,一年节约的电费在百万元以上。”
据路灯管理处总工程师赵万增计算,全市太阳能路灯改造完成后,一年可节约电费500万元。
除了路灯、信号灯之外,太阳能应用还广泛地走进了草坪、园林、社区、居民住宅。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取暖在保定已蔚然成风。在保定市高新区,记者看见一座正在施工的商务酒店,从外观看,它和别的建筑没什么不同。保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马学禄对记者说,建成后,酒店的南侧立面将安装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玻璃幕墙,更重要的是这些电能可以直接并入电网。换言之,这家商务酒店也就成了一座小型的发电站。
建设“太阳能之城”对于节能减排大有益处。保定市发改委环资处处长邹峰说,保定市建成“太阳能之城”后,全市每年将节电4.3亿度,节约标准煤11.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10吨。
“中国电谷”助推“太阳能之城”
记者了解到,建设“太阳能之城”所需的相关产品都来自保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个国家级高新区,已被确定为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园区内,太阳能、风能等节能设备企业已超过100家。在多年建设的基础上,保定市于去年提出一个令世人耳目一新的口号,打造“中国电谷”。
马学禄介绍说,“中国电谷”将打造成一个以电力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和企业群,重点发展风力发电的产业链、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节能产业链等七大产业园区;通过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商务服务到产业制造,形成一个全产业链条,为国家提供一个可再生能源和节电产业的战略发展平台。
保定市委书记宋长瑞作为“中国电谷”战略的积极推进者,其认识更为深远:“传统能源所用的原料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有山穷水尽的时候。当前,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以推进可再生能源为突破口,建设‘中国电谷’有着广阔的前景。”
领导层认识的高度统一,使新能源产业建设有了巨大的推动力。在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太阳能产业在保定已快速成长为龙头产业。当产业用地紧张时,保定市委果断决策,把原本用于行政中心的几千亩建设用地用于“中国电谷”建设。
坐落于高新区内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惟一的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光伏企业,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其生产的太阳能产品已遍及国内外。
风力发电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新型能源。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到2010年,中国风电总装机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是现在的8倍。看到这一良好发展前景,保定市政府给予了风能产业极大的支持。保定市市长于群亲自上门说服一家电厂对其所属的储煤灰厂进行搬迁,把这上千亩的土地用于风能产业园的建设。
一场政府推动下的思想革命
节能、环保、便捷,有着诸多优点的太阳能产品,由于成本高的因素,时下在我国并不占据市场优势。马学禄告诉记者,作为太阳能光伏产品专业制造商的天威英利公司,其90%的产品出口国外,国内市场份额很少。“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还十分严重。
,利用清洁能源,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定市领导决心先行一步,通过建设“太阳能之城”,让更多的人了解新型能源、新型节电产品,为“中国电谷”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宋长瑞对记者说:“太阳能之城是中国电谷的一部分。在利用风能方面,保定没有优势,只能输出设备。但太阳能是普照之光,我们可以马上就用,让保定成为率先使用新能源的领军城市。”
经过充分的调研,一个完整的把保定市建设成为“太阳能之城”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实施意见对领导机构、目标、责任人、具体任务、措施保障规定得详细而具体。一场宏大的太阳能改造计划在古城保定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太阳能之城”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采取财政补助、争取上级支持和生产太阳能产品相关企业出资等方式解决。同时,加大对太阳能产品推广应用的扶持力度。建设部门针对太阳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利用太阳能设施设计、安装实行统一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商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要考虑为太阳能利用提供必备条件。所有新建项目未包括太阳能设计内容和未进行节能审查的,一律不得审批及开工。另外,按照一定标准,对列入全市试点示范及太阳能推广应用的开工项目给予优惠政策。
保定是一个千年古城,改造前城市照明设施已经非常完备。淘汰现有设备,更新太阳能产品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对此,宋长瑞说:“推广使用新能源不是浪费,是节约。人们之所以有异议,是传统思维在作怪。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危害,没有考虑环境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太阳能之城’的建设是对传统能源观念的一场革命。”(编辑:李玲)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在撤县设区以及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中,征地拆迁涉及近10万名农民。面对多种利益冲突引发的拆迁安置矛盾,当地政府坚持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解决失地农民的安居、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创造出了让失地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江宁经验”。
10万失地农民“变身”市民本刊记者 焦然 徐机玲 蔡玉高
位于江宁区秣陵街道中心地段的成山社区,是原成山村7000多征地农民集中居住地。小区内66幢整洁漂亮的多层楼房、精心布局的绿化,以及设施齐全的社区活动中心、幼儿园、警务室、医疗站、超市……堪与毗邻的商品房小区媲美。
5年前因征地拆迁搬进小区的李根秀,现住着三室一厅的宽敞楼房。她告诉记者:“家里原有6亩地和1幢2层小楼,拆迁时拼死也不想搬。谁知按政策全家三代5口人不仅拿到了6.4万元拆迁补偿款,还分到了3套共245平方米的安居房。现在除了2套自住,还有1套房用来出租。”更让李根秀没想到的是,政府“送岗位进社区”,让丈夫成了客运公司的司机,自己也找到了一份社区服务的工作。家里两位老人每人每月还能领到181元的养老金。全家一年的收入(包括工资、养老金和房租)有3万元。“与当农民时相比,现在收入稳定了,生活环境好了,日子过得和城里人一样!”李根秀满意地说。在江宁区,与成山社区一样为征地农民兴建的大规模社区有10多个。李根秀一家的生活变化和切身感受,是全区10万失地农民从征地拆迁中获得实实在在利益的一个缩影。
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刘捍东说,为了让失地农民获得更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空间,逐步从农民转变为市民,江宁区将土地出让金的绝大部分用于失地农民的住房、补偿、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仅安居房一项就累计投入资金70亿元。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要使农民失地不失利,关键是要让他们重新掌握谋生的技能和手段。由江宁区政府牵头,劳动、教育、工商等部门携手推进的“失地农民再就业”工程,成了全区最受关注、群众得益最大的“民心工程”。
由两个街道合并的秣陵街道先后有7.89万人涉及征地拆迁,占全区失地农民的80%。秣陵街道办主任谢从军介绍,以往安置拆迁农户仅付一次性补偿费,结果是钱花完了生活仍无着落。秣陵街道从2004年起采用“土地换保障”的安置方式,除了给征地农户补偿外,还将他们纳入社会养老保障,对所有征地劳力都进行详细登记,对其中年轻有文化的,统一组织职业技术培训推荐上岗;年龄较大文化低的,通过政府买岗等方式,安排从事物业、保洁、绿化等工作;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则提供贷款担保和奖励政策予以扶持。秣陵街道失地农民的就业率达到了91.2%,被评为南京市的“充分就业街道”。
江宁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毕书宏说,全区近年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失地农民经培训就业率达80%以上。政府的激励政策还引导大批失地农民走上了创业之路。去年,全区由失地农民创办、注册的私营企业有498家,个体工商户有1500多个,分别占全区总量的30.2%和35.6%。
,薪金、租金、补偿金,还有养老保障金,我们社区的失地农户几乎家家都有。”江宁区东山街道章村社区居民高国富告诉记者。
章村社委会主任李镇介绍,江宁区征地拆迁是以统拆统建的产权调换方法安置农民,居住房的实际补偿结果是1:1.8(即拆1平方米补1.8平方米),很多人家拿了两三套住房,住不了就出租当房东。养老保障金是2004年“土地换保障”的“新政”,凡失地农转非人员男性年满60岁、女性年满55岁,均可每月领取养老生活补助。对于1992年至2004年的失地农民,江宁区由政府出资,也全部将他们纳入养老保障。
,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全区近年没有出现一起因征地拆迁激化的矛盾和群访事件,经济总量年均增长20%以上,让我们尝到了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甜头。”刘捍东说,“从去年起,江宁已全面实行边拆迁、边安置、边农转非、边促进就业、边发安置费、边进社会统筹的‘六个同步’政策,力求更好更快地将失地农民转变为社区居民。”(编辑:苏娅)
开栏语:水是生命之源。翻开一卷卷古老的书籍,透过考古专家对我们祖先活动探索的一件件成果,人们可以毫无例外地发现,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绿色和生命,哪里就有富饶和欢笑。而今,我国众多的江河湖泊正面临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显示,自2005年松花江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两三天便发生一起。水污染不仅让江河湖泊失去了秀美的面貌,而且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生命健康,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水污染蔓延的趋势必须得到遏制,节能减排的目标必须实现!为此,本刊编辑部推出“江河湖泊行”栏目。从本期开始,我们的记者将走近那些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江河湖泊,记录下她们的真实状况,既发现治污典型,又曝光污染之源,希望以此推动防污治污工作,早日还江河湖泊以美丽清澈。
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
———访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本刊记者 王秀真
《200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巢湖水质为五类,太湖和滇池为劣五类。今年,太湖又暴发蓝藻,严重危及周边群众的饮水安全,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些情况都说明,我国流域经济发展迅速,但增长方式仍然粗放,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相当多的江河湖泊已不堪重负,生态系统急剧恶化,必须实行休养生息。
最近,就江河湖泊的污染治理问题,半月谈记者采访了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
记者: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政策,已经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反响。我们知道,这一政策是从松花江开始实施的,将来是不是要将其实施范围扩大到更多的江河湖泊?这一政策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周生贤:2007年5月10日,我们召开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要求用大约10年的时间让松花江流域休养生息,恢复松花江流域山清水秀的自然面貌。这项重要决策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国内外的积极评价。以后,这些政策措施将延伸到其他重点流域和重点湖泊。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最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水环境容量确定发展方式和发展规模;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改变环境恶化状况;就是要综合运用工程的、技术的、生态的方法,加大治理水环境的力度,促进水生态系统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就是要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既形成严格排放、合理开发的强大压力,又形成主动治理水环境的积极动力,用高效的办法解决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
记者: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是一个重大决策,因为这不仅意味着还江河湖泊以清澈,同时也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等的转变,请问这一决策出台的背景是怎样的?
周生贤:出台这一重大决策,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首先,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生命。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但喝的水却是不合格的,生活的环境是污水横流的,群众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危害,这就违背了发展的目的。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就是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根本出发点,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社会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其次,这是摒弃“先污染后治理”传统治污模式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所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让其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从这一教训出发,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经过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流域环境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内外环境治理的教训反复证明,依靠末端治理缓解环境压力的模式无异于“扬汤止沸”,只有休养生息才是“釜底抽薪”,才能从发展的源头保护环境,改变单纯治理污染的模式,推动经济社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康庄大道。
第三,这是发达国家水环境治理的一条重要经验。日本的琵琶湖是滋贺县1400万人的水源地,也是京都府、大阪府和兵库省水源的重要供给地。但随着战后经济快速增长,排放到湖体的污染物大量增加,水质不断恶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针对琵琶湖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概念,实行了严于日本全国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实践证明,正是由于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既改善了琵琶湖环境质量,又提升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水平。
记者:实施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政策,环保工作下一步将面临哪些新任务、新考验?
周生贤:其一,必须加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快,既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些江河湖泊环境不堪重负的重要原因。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既是优化经济的过程,也是污染减排的过程。
其二,必须全力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环境保护的历史是一部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史。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提出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三个转变”是方向性、历史性、战略性的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消耗的资源多,产生的污染多,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少越好,最好是“零排放”。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就是要以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快优化经济增长,努力做到以环境准入促进生产技术换代升级,以功能分区促进产业布局合理有序,以环境成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其三,必须全面实行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流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就是要在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的同时,实行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全面治理,实现上游、中游、下游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统筹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合理分配,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措施,以及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和谐推进。
希望经过2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江河湖泊的生态系统能够进入良性循环,为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王永前)
滇池与洱海的对话滇池,春城昆明的“母亲湖”,已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之一;洱海,古城大理的“母亲湖”,却仍保持着“中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的美誉。
前不久,记者相继深入到滇池和洱海流域调研,亲睹了这一对高原湖泊“姊妹花”的不同境遇、不同命运。采访归来,记者们展开了一番对话。
往事不堪回首
李承祖(新华社云南分社副社长、总编辑):我从小在滇池边长大,现在的滇池已经完全变了样,苍老得都不敢认了,脏兮兮、臭烘烘的,哪里还像个湖泊!看着如今已不成“湖”样的滇池,真令人心痛。
伍皓(新华社云南分社常务副总编辑l:我在洱海看到的情况却大不相同。这里依然光鲜亮丽,晶莹剔透,水体透明度达到3米~5米。大理人好福气啊。
浦超(新华社云南分社记者):真难想像。现实中的滇池与诗歌中的描述有那么大的差距。从前谁不说咱滇池美?曾有一个叫孙髯翁的痴情人为她写过一个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还有人为她写了首叫《滇池圆舞曲》的情歌,“曙光像轻纱一样漂浮在滇池上,山上的龙门映在水中央……”
李承祖:滇池的噩运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人们围湖造田,在上面建起大量的村庄、工厂和各种建筑,种上成片的庄稼。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农田污水都往滇池里排。
浦超:从那以后。滇池就开始“生疮化脓”,渐渐地浑身上下都发出恶臭。最可怕的是,这些年几乎每年都暴发蓝藻,湖面上长满这东西,绿油油的真吓人,怎么治也治不干净。专家称之为“生态癌”!
伍皓:滇池的这些苦难。其实洱海也曾经历过。1996年和2003年,洱海两次暴发蓝藻,水质也一度下降到Ⅳ类。洱海变清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只要坚持,有信心、有毅力,方法得当,蓝藻并非是不治之症,
洱海的幸福生活
李承祖:蓝藻是湖泊家族的大敌。今年5月以来,太湖、巢湖都相继暴发蓝藻,今年是全国湖泊的大难之年呐!洱海却真的治好了蓝藻。真是不可思议。
伍皓:是的。中央领导同志还要求总结洱海的防治经验,为其他湖泊的治污提供借鉴呢。今年7月12日,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也专门总结了洱海的保护治理经验,国家环保总局明确提出要在今后全国湖泊治理保护中进行推广。
浦超:滇池离洱海这么近,应该好好向洱海取取经。洱海究竟是怎么治好的呢?
伍皓:我举几个采访中了解到的例子吧。多年来,洱海一直被大理和洱源两个县市分割,因为体制不顺,基层政府保护的积极性并不高。后来,州里果断决定把州洱海管理局调整为市属市管,将原隶属洱源县的两个乡镇划归大理市,加大大理市洱海管理的权责。这样,洱海治理保护结束了“踢皮球”的历史。此外,干部的责任也落实到了人头。大理州实行了风险金抵押和“一票否决”制度,从县市到乡镇、村社。主要领导干部都要交纳风险金。在规定时限完不成治理保护任务的,个人所交抵押金全部上交财政。不提拔,不重用,严重失职、渎职的还要给予重惩重处。
还有一个感触,就是大理州特别注重机制创新。以前农村垃圾都往河里扔,最后都冲到洱海里。现在呢?他们把垃圾清运车全部出租出去,驾驶员每天负责清运完垃圾后,就可以自由使用垃圾车跑运输了,3年后清运车还可以归驾驶员所有。今年,他们还尝试向村民收垃圾清运费,只要缴一点费用,就可上门清理垃圾。人工湿地的管理机制也很新。管理员不发工资,但是可以在湿地上采摘一些水芹菜出售,还可以在处理池中养鱼。周围的木瓜树长成结果后,木瓜可以拿去卖钱,收入都归管理员。政府不发一分钱,原来没人干的事现在还都抢着干呢。
浦超:要论经济实力,大理比昆明可差远了。但是大理州委、州政府舍得在洱海治理保护上花钱。生态修复、环湖治污等六大工程总投资30多亿元。说干就干。州里除了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还多渠道筹措治理资金,从每立方米自来水费中提取洱海治理费1元。采用BOT模式建设工程治理项目,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六大工程从2004年全面启动,到现在多数项目都已竣工……
伍皓:这些钱确实没有白花。如果你去洱海边上转一转,会发现,那里到处鲜花绽放,绿树成荫,野鸭嬉戏,鱼虾游弋,环境真是太美了。以前的臭水沟、烂泥塘,现在都成了大理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滇池的梦薯时分
李承祖:其实对滇池的治理,昆明市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比如,开展了“零点行动”。对全流域1630户重点污染企业实施监控;在草海实施了污染底泥疏浚工程,疏挖污染底泥633万立方米,机械清除富藻水780万立方米,打捞水葫芦53万吨。为在源头上减少乃至消除污染,有关部门还采取多项措施,治理主要入湖河流的工业污染,在滇池周边农村建立了数以万计的农村早厕。为此,政府已经花掉47亿多元。
浦超:既然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为何滇池治理仍然很不理想呢?
伍皓:与洱海相比较,我感到滇池治理确实存在不小差距。下的决心还不够大,力度也不够。很多的治理措施都没有落实到位。这种差距至少体现在六个方面:治理还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到现在每天还有很多脏水直接流进滇池;缺乏稳定的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和有效的融资机制:边治理、边污染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乱倒垃圾、偷排废水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开山采石、侵占水面等违法行为依然存在;流域内监管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监管能力不足:滇池自身生态系统脆弱,基本上已经丧失了自净能力。此外,治理片面强调工程技术措施,全民保护意识尚未唤醒,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李承祖:不过,滇池治理的力度还是在加大。前不久,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带队,对滇池治理进行了全面调研。并组织了大批专家进行会诊,决定重点围绕环湖截污、环湖生态、入湖河道治理、底泥疏浚、水源地保护、外流域引水等六大工程,扎实推进对滇池的保护治理,预计还将累计投入80多亿元。
浦超:这确实是个好消息!我们祝愿滇池早日变清变净,像洱海一样,再还百姓一个美丽的“母亲湖”!◇
(编辑:薛凯)
从数字看当前经济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主任 张立群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增长速度高位趋快,货币供给增长加快,物价涨幅加大。因此,人们对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担心普遍增加了。那么,如何看待这种担心呢?我想从几组关键数据切入,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分析和判断。
经济增长趋快,但稳定性也在提高
数字: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创近10年来的新高。
判断: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特点是在高位上稳定运行,而且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在继续改善。在消费活跃、出口趋稳、投资稳定的情况下,预计今年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高位稳定态势,全年GDP增长率在11%左右。
理由:今年以来投资增长总体较为稳定,由于宏观调控的原因,没有像去年出现30%以上的上升;消费需求增长稳定性很高;今年三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导致目前企业抢出口的行为较多,下半年调控政策的效果会逐步显现,出口会有所降温。所以综合看,全年经济增长的幅度不会太大。
具体来说,理由有四:一是今年以来消费和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加大。由于消费与居民家庭支出紧密联系,而个人的自身需要和家庭收支一般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因此消费增长稳定性较高。从出口看,由于发达国家经济运行进入成熟阶段,国际市场比较平稳,而我国经济增长近年来一直稳定在10%~11%之间,因此我国出口增长的稳定性总体也较高。另外,由于消费和出口增长的稳定性高于投资,所以说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了。
二是我国投资增长的稳定性也在提高。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有加快迹象,但主要是恢复性的。我国去年年末投资增幅偏低,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受一系列调控政策影响,投资增幅回落较多。当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项目投资的回报率预期不高,风险较大,因此,市场对投资的引导比较稳定。另一方面,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土地供应、严把准入门槛的基础上,预计行政主导的投资大幅升温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总体看,投资增长的稳定性增强。
三是经济结构矛盾有所缓解。主要标志是: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基本缓解;钢铁、有色、化工、水泥等重化工原材料供给比较充足;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基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给能力的增强,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对稳定物价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是供求总量关系也在改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对供求关系的调节更加灵敏,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及时调整生产规模,既满足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有效避免了产能过剩,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使供求关系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的协调情况都得到改善。
物价涨幅较大,但不会改变供求平衡总体格局
数字:上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其中,粮食上涨6.4%,蛋上涨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
判断:预计今年CPI涨幅可能略高于3%。这样的涨幅,并不表明低通胀的格局已经改变,食品涨价不会蔓延成为全局性通货膨胀,也不会对大多数居民生活形成明显影响,但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值得关注。
理由:物价总水平涨落,短期内决定于经济总供求关系。当前一方面需求增长高位趋稳,另一方面供给增长特别是非农产业的潜力很大。从支持经济增长的要素条件看,资金和劳动力供给都比较充裕;在加强自主创新和全面加入国际产业分工的背景下,应用型技术的供给条件也在改善。因此,只要国内外市场有需求,就会产生相应的供给增长。2003年以来,随着国内消费、投资需求趋旺和外贸出口加快增长,我国重化工原材料、能源、运输等基础产业的增长都在加快,供求紧张状况基本改变。因此,不容易出现供不应求和物价持续较快上涨的局面。
另外,虽然当前资金流动性过剩,但对实体经济中投资、消费需求的扩张和物价上涨的直接影响尚不明显。市场竞争和稳中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投资过快增长形成重要约束;居民家庭收支安排,则是约束消费需求过快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流通中过多的货币,并不必然刺激实体经济的需求过快增长,引起消费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
目前,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有所提高,主要与出口特别是“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长过快有关。随着相关控制措施的落实,预计国内市场生产资料供求关系会逐步改变,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将逐步降低。
今年以来消费物价涨幅提高,是年度内的短期现象。主要是因为国内外粮食转换加工数量迅速增加,加之市场波动周期和疫病影响,国内食用油、肉类、禽蛋等价格上涨较快,但这些并没有改变我国食品供求的总体格局。我国粮食已经连续3年增产,今年夏粮又略有增产。在此背景下,口粮的供给是有保障的。猪肉、禽蛋的生产,有一定的市场波动周期,供求关系会出现一定波动,但生产能力也是能够保障需求的。因此,我国食品供给基础是稳定的,并且逐步加强。采取相应调控措施后,预计食品价格涨幅将会逐步降低。
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
要把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今年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因此今后工作重点应放在协调好各项政策之间的关系,完善政策体系,夯实又好又快增长的基础上。为此,宜适度稳定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控制资源性产品出口,着力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加强证券市场制度建设,控制非食用性粮食需求的扩大,提高农产品价格调节水平。
在资金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稳定需求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主要是有效控制投资,引导和稳定消费。同时,控制出口,特别是“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此外,要高度重视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对股市的不利影响。(编辑:李力)
银行撤退,山里人遭罪本刊记者 苏晓洲
主峰海拔2098米的壶瓶山区是“湖南的屋脊”。盛夏时节,记者从湖南省石门县城出发,乘车赶了4个小时的山路,才抵达壶瓶山海拔1489米的东山峰。近年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形成了国内罕见的万亩高山茶园。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这里的金融服务十分匮乏,给广大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山里人腰包鼓了,银行却撤了
7月的东山峰,山风中飘荡着茶香。东山峰管理区副主任陈鄂告诉记者,山上产出的生态绿茶,长年供不应求,“东山峰有10多万元现金甚至更多家底的农户不在少数。” 东山峰北一村支部书记卞兆庆说,在东山峰茶业兴盛、山里人腰包渐鼓后,原来连村里都有代办点的金融机构却从山上彻底消失了。
记者在东山峰上走了一圈,发现管理区周边的小镇上,原有的信用社改成了“老年活动室”;原来的一家商业银行储蓄所前些年拍卖后变成了餐馆。人们只能从铁栏杆、玻璃门上依稀分辨出当年储蓄所、信用社的模样。当地群众说,从2006年开始,东山峰就没了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也没有了邮政储蓄所。
卞兆庆告诉记者,东山峰人存取款或贷款,必须跑到位于壶瓶山澧水河谷中的壶瓶山镇,因为那里才有一家农村信用社和一家邮政储蓄所。而跑趟壶瓶山镇要走几十公里山路,农民坐每天只有一趟的班车,早上6点出发,晚上摸黑才能回家。如果租微型面包或者摩托车,往返车费要花上50元至100元。如果遇上镇上停电不能存取款,就算白跑一趟,这让老百姓感觉实在不便。不仅如此,由于山路崎岖艰险,有人还因为去镇上取钱而遭遇车祸,导致残疾。
金融网点缺位,山区经济受制约
由于存取款太难,东山峰人只好自己保管现金,办法也是千奇百怪。有的人把钱塞在墙缝里,外面挂一幅年画遮挡;有的人挖空一段房梁或床沿,把钱掖进去。可是这类藏钱土法并不保险,还惹出了不少麻烦:有人将2.5万元茶叶款藏在灶膛里,险些被家人烧掉。还有人将钱埋在地里,结果纸币受潮霉变损失惨重。
山里人本应享受的国家对农民发放的各种补贴也被变相打了折扣。因为国家的各类补贴都通过银行、农信社“打卡”方式发放。在金融机构大规模收缩农村网点后,农民领取补贴的成本日趋“昂贵”,惠农补贴有时反让农民“倒贴”。
在采访中,有人对记者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农民为领12元补贴,光车费就花掉10元,中午在镇上吃了碗米粉又用去2元,就算是国家出钱帮他赶了一趟集。
相关金融部门今年5月份所作的调查显示,2006年国家划拨给石门县的惠农补贴分散到农户后,补贴标准在50元以下的农户占68.1%,50元至100元的占28.8%,100元以上的只有3%。这样,很多农民领一次补贴还不够车钱。
东山峰人和银行、农信社打交道,既费时费力,又费钱费神。在壶瓶山镇信用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遇赶集的日子,储户能一直排到大街上。但这里并没有可供休息的坐椅,也没有排号机等城里银行常见的服务设施。不仅如此,有时很多人等一整天都不一定能办上业务,不得不在镇上留宿。
东山峰的茶厂在茶叶产销旺季,要专人雇专车跑山下的银行、农信社,一天跑几趟,每次排上一两个小时队是家常便饭。而从事茶叶出口业务的茶厂,每办一笔业务,只能跑到130多公里外的县城,往返需要两天。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金融网点为啥留不住当地的银行和信用社撤退时,东山峰老百姓反映强烈。而在整个石门县类似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有群众甚至为此上访。但自负盈亏的金融机构的答复是“上山下乡”非不为,是不能。
当地一名金融管理机构负责人说,石门县地域广阔,但山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即使城里的商业银行、农信社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没人愿意“上山下乡”,如果强行指派,有人就干脆辞职。
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办点,银行年终盘点,总是亏损。另外,金融机构也不愿意代办发放补贴的工作。壶瓶山镇信用社职工说,每逢发补贴,信用社全体人员就得一起加班加点,忙起来有时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过了下班时间,农民还不许信用社关门。业务量虽然增加,但做的却是亏本买卖。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石门县在内的很多山区县的金融机构近些年采取了新的经营策略:一方面在城镇特别是县城密集布点,争抢业务;另一方面收缩农村网点,压缩人员和经费开支。据统计,面积达3971平方公里的石门县,目前仅剩下一家商业银行的两家营业所和26个农村信用社,而且基本都设在城镇内。
银行的新战略,虽然苦了山里人,但对全力以赴提高资产质量和效益的银行来说,确实奏效。以壶瓶山镇农村信用社为例,连续3年实现盈利。而这3年,恰恰也是各种金融机构从山里大撤退的3年。
但是,山区的干部群众却认为,从建设新农村,服务“三农”的角度出发,国家应该要求银行、农信社合理布点。因为资金保管、携带的不安全和不便捷,已经严重影响了山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编辑:李力)
人民教育岂能崇权崇富河北省雄县二中录取新生竟看“出身”:公职人员家庭的学生可免试入学,其余学生则要依靠电脑随机抽取。好在当地有关部门在舆论监督下,及时拿出整改措施,该校校长也因违反了当地小学升初中“就近划片免试”入学规定受到了行政记过处分。
在录取新生中,还有一种看“出身”的现象也值得注意,比如去年有消息称,福建省漳州市出台文件,“纳税大户”子女中考加20分。此事一出,受到普遍质疑。不少人表示:这等于有钱就可以买分一样,很不公平。
从上述新闻不难看出,所谓录取新生先看家长“身份”,说白了就是随意改变招生政策,“招生天平”向权力和财富倾斜。其背后不仅隐含着一种歧视思想,更隐含着一种破坏教育公平的错误思维。这是对部分学生法定的公平受教育权利的蛮横剥夺。这种以父母身份分配教育资源的做法,无论是学校所为,还是地方所为,都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应当好好整治。
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含义就在于,把公平公正理念融入教育政策中。谁也没有权力更改这个原则,谁也没有权力拿优质教育资源当人情送,或用优质教育资源牟取不正当利益。
同时,就社会分层而言,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集体排他,二是个体排他。前者指,由一系列制度安排,将某个社会群体整体地排斥于某种社会资源享有之外,使其难以摆脱原有社会地位而进入较高社会层面。后者指,在“上升”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一个人是否能摆脱原有社会地位进入更高社会层面,主要取决于自身能力和自身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尤需要用个体排他取代集体排他。个体排他越通行,社会就越公平公正,也越有利于和谐。而教育公平,则是基础性的公平,对改善每个人的命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回顾近年来诸多新闻焦点便会发现,公共政策不公已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教育领域,一些地方不时会冒出某个“土政策”,把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演变成一种特权。这也启示我们,整治教育崇权崇富病,不能仅仅是对违规者作些处罚就了事,更应从源头上想办法,不让那些“土政策”出台。一个直接途径则是,凡事关公共政策,都应充分吸取公众意见,请公众为公共政策公正公平把关。(刘根生)
帮学生找回“飞走”的体育课
面对升学压力,许多学校的体育课都大大缩水,尤其是对于许多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体育课已经成了一种回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结果是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后,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都有了法律方面的保证。希望各级教育部门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帮学生找回“飞走”的体育课,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学生论坛
别让体育课成为美好的回忆
我今年参加了中考,正准备上高中。我想说说初中三年体育课的情况。
初一的时候,体育课每周都能按课表上,即使遇到阴天下雨,不能到操场去,也要在教室里上室内课;到了初二,体育课就变得时有时无,每次不上体育课,老师总能找到理由,什么体育老师开会去啦,下次再给你们补上啦,教室里一片“哎呀”声;升入初三后,体育课基本上就消失了,体育老师多少天也见不到人影。开始,我们还要求上,老师也勉强答应过几次,后来就不答应了,总是不答应,我们也就不提了。
我们班有70多名学生,初一的时候,只有10来个戴眼镜的,到了初二就增加到20多人。初三体检,绝大多数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近视,有40多人戴上了眼镜。我一直庆幸自己视力不错,可谁知,中考前三个月“晚节不保”,也成了“眼镜一族”。我不知道近视是否与取消体育课有直接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缺乏体育锻炼的确会导致体质下降。
现在,我快上高中了,高中面临的是高考,学习任务更重,压力更大。但我真的希望学校能把体育课重视起来,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上好体育课,别像初中那样,体育课上着上着就没了。希望体育课不要成为我们的奢求,不要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河北省易县高级中学 宋赞
还给我们那些“飞走”的体育课
记得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上体育课,无论是跑步、做操还是跳皮筋、打雪仗,在我们的眼中都是那么有趣,上体育课的操场就像是我们的天堂;到了初中,体育课的范围就仅限于打打篮球,期末时体育课经常会被取消;升入高中后,学校本着素质教育的原则,名义上没把体育课取消,但是,去上体育课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体育老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如今,原本轻松的体育课终于变成了鸦雀无声的自习———因为我们上高三了。可是看看我们的体质,越来越多的人在教室里中暑,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感冒,越来越多的人在高三的这场"战斗"中体力不支。高三的我们,真的“人比黄花瘦”。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钱”都没有了,还拿什么“革命”?在高三这场长跑中,我们没有健壮的身体,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体育课正是我们改善这种状况的最有效手段。让我们大声喊出来吧:“还给我们那些‘飞走’的体育课!”
辽宁省大连市 王一
不要把体育课舍去
我今年6月刚参加完中考。中考前一段时间,确实是又辛苦又紧张,可就是在复习迎考期间,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和每周一节的课外活动课也并没有“飞走”。大家都十分赞同学校的“英明”之举。
早在初三第一学期末,同学间就在讨论“中考前三四个月体育课是否会被取消”的问题。于是,我们就去找体育老师。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同意体育课一直上到中考前,音乐、美术等课程也不会中途结束。的确,在初三第二学期,我们的体育课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直上到中考前一周,而音乐、美术课也上到了最后。学校也许很难想像这一决定让同学们多么高兴,在紧张的学习和复习之余,我们可以由此放松身心,调整心态。
现在有很多小学、中学都把期末大考前一段时间内的体育课让给各门“主课”,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对的。且不说这种做法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就是从让学生保持旺盛精力、提高学习成绩方面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
浙江省湖州市港湖花园 沈群凯
毕业生的悲哀
我就读于一所普通高中,今年刚经历过高考。高三这一年,对于我来说,体育课确实只是一种回忆。
在高考的重压下,大多数同学从早上一进教学楼,就很少再出楼门。由于体育锻炼和休息时间不够,许多同学上课很难集中精神听讲,下课时不是趴在桌上睡觉就是望着一个地方发呆;背东西好多次都记不住,无论多么努力,做题总会在同一个地方“卡住”……这都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啊!我们的课程很紧,只上高考必考的那几科,好像不知在什么时候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毕业班不上体育课是理所当然的。真是太悲哀了!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学校再取消体育课就是违法了!希望所有的学校都能遵守这一规定,保障学弟学妹们的身心健康。
山东省潍坊市 张丽的
学习、运动两不误
我认为,多做运动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我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学习、运动两不误才是明智之举。
学校不应该认为体育课会浪费我们的学习时间。恰恰相反,我们经过运动,身体会更加舒适,思维会更加清晰,学习会更加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命在于运动”,而且许多运动项目还能培养我们团结合作、永不放弃、公平竞争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在学习中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学校规定高三学生每天下午都有一节15分钟的体育课,要求高三全体同学以班为单位绕大操场跑两圈,同时大声喊出自己设计的班级口号,用来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我觉得这样的安排实在太好了,不仅能锻炼身体,释放压力,还能为自己的高中生活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事实证明,这样的体育课并没有拖高考的后腿,反而让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 项吉
老师观点
体育课“飞走”谁之过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前锋镇学校得胜分校 钟乐江
我从体校毕业分配到一所中学担任专职体育教师,开始雄心勃勃,决心把自己所学全部教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运动锻炼习惯,可后来我失望了。起初,每次上课,刚进行完集中训练,准备叫学生分组自由活动时,班主任就来到操场,跟我说,学生自由活动就算了,让他们多做点作业吧,他们天天走路,锻炼机会多着呢!碍于情面,我只好准许。一到期末或毕业前夕,各科教师争相向我要体育课去补习,还调侃地对我说:我帮你上了课,你得请客哟!弄得我哭笑不得。后来,学校干脆安排我上统考科目,学校体育课则搭配给统考科目教师代上了,体育课完全变成了文化课。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分数,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在作怪。要让体育课重新走进课堂,就必须先转变这个观念。“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吹响了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的号角,希望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可以为这一行动“保驾护航”。让学生爱运动,有时间运动,拥有健康的体魄,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任课教师应重视体育课
江西省资溪县高田中学 吴雪彪
去年下半年,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作为班主任,我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们有哪些参赛项目,学生们听了,个个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当我说到投掷铅球这一项目时,有些同学显出不解的样子,问铅球是什么样的?我当时没作解释,只是说:“到时拿出来就知道了。”后来,我带几名报名参加投掷铅球项目的学生去训练,没想到的是,开始学生竟用双手抱住铅球,弯下腰,双手用力往前抛。我看了真觉得好笑,同时又觉得体育课太需要任课教师认认真真上一上了。
现在学校的体育课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体育任课教师总是向“主课”教师兜售体育课,巴不得有其他教师要了他的体育课。实在没人要,任课教师就让学生自由活动,结果经常出现男生自己组织打篮球、乒乓球,女生在教室里做作业的情形。而任课教师说起来就是强调缺少体育场地、设施、器械而难上体育课。其实,我想只要体育任课教师重视了体育课,认真对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体育课还是可以上得有声有色的,既让学生增强了体质,也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但事实上,目前许多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械都放在保管室不用,任其沾灰蒙垢。
家长谈心
给儿子补上体育课
那天,儿子一回到家,立刻瘫在沙发里,满脸的疲惫。我知道今天他们进行期末体育达标检测,便迫不及待地问他怎么样。儿子说这次检测了跳远、仰卧起坐和800米三项,他只有跳远勉强能达标,全班三项达标的人还不足1/2。“哎!”我长叹了一口气,满脸愁云地望着儿子。“爸,没关系的!”儿子面带微笑地安慰我:“我们全年级的情况都这样,老师说毕业考试,体育成绩只作参考,都会让我们‘过关’的!”
眼看儿子还有一个学期就要初中毕业了。要说成绩,考个重点高中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提到身体素质,实在令人担忧。于是,我跟儿子讲起“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道理来。儿子沉思了一会儿后,郑重地点点头,同意我给他补上一节“体育课”———每天晨跑一小时。
我相信老师们都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让体育课大大缩水,使得学生得不到良好的锻炼。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后,望有关部门能尽力督促学校改变这种做法。
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 谭亚西
过来人语
老师,其实我们并不是贪玩
湖南怀化学院中文系 严万达
高三那年,体育课突然被学校取消,改为自习,理由是作为一所农村高中,若不争分夺秒,很可能在高考中一败涂地。虽然我们对学校的这一决定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体育课时大家只好乖乖地呆在教室里自习。
终于有一天,我们这群喜欢踢足球的男生熬不住了,相互怂恿着溜出了教室,在足球场上奔跑起来。那场球赛踢得大快淋漓,回教室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平日胸中积蓄的烦恼和升学的压力也不翼而飞,准备以全新的面貌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却发现校长和班主任正等着我们。结果,校长在教室里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我们一通,而校长怒气冲冲地走后,班主任又足足骂了我们半个小时,说我们不求上进,一味贪玩,没有危机意识,高考肯定要栽跟头。最后我们写了三份检讨,还把家长叫了过来签字,保证以后决不再犯。
经过这么一折腾,以后的体育课大家再也不敢出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学校和老师也太过紧张了。我们并非贪玩逃课,也没有低估高考对于前程的重要性,我们只是想在本属于我们锻炼娱乐的时间里放松一下自己,以便轻装前进,更好地学习。
我的体育课“飞”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65447部队75分队 张重阳
我是2006年的高中毕业生。高考结束后,我选择了到部队当兵。看到本期话题,我不禁想起自己“飞走”的体育课。
每学期快到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的体育课就会被其他课所代替,高三更是干脆就没有上过,甚至连课间操都被取消了。面对高考,我们只能每天起早贪黑,经常是一边扒着饭,一边写着作业……我们也曾向老师申请过每天下午2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但是学校要抓成绩,校长不批,班主任也没有办法。上学感觉还不太强烈,到了部队我才知道自己的体质实在是太差了。跑几步就气喘吁吁不说,连一些简单的器械运动都做不了,这让我在班长和战友们的面前抬不起头来。
我不奢求学校再给学生们增加多少体育锻炼时间,只希望不要把体育课一减再减,让学生们成为“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人,这样的“人才”是经不起实际考验的。
孩子改了姓,我可以拒付抚养费吗?
编辑同志:
我们夫妻离婚时,三岁的儿子判给前妻生活,我每月支付抚养费。最近,前妻擅自让孩子改随她姓,请问,我能否以孩子改姓为由,拒付孩子的抚养费? 滑县:宋得福宋得福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你们夫妻离婚后,你前妻可能为以后的家庭生活或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让孩子改随她姓,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只不过她没有与你商量,擅自将孩子改姓的做法有些不妥,但你不能以此为由拒绝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因为抚养、教育孩子是法律赋予父母的权利和义务,父母不能以任何借口不承担抚养孩子的义务。再者,姓名只不过是一个符号,无论孩子姓什么,你还是他的父亲,他仍是你的儿子,你们父子之间的血缘关系是谁也不能改变的。
如何预防雷击?
预防雷击歌
霹雳电闪雷雨天,安全第一莫等闲。
身在屋内关门窗,电器设备断电源。
最好不要打电话,且莫出屋檐下站。
空旷地方身缩卷,尽量减少暴露面。
只使双脚触大地,躲在树下最危险。
人群多时要疏散,跑步摩擦引雷电。
金属物体不触摸,电线杆下不安全。
正在船上要上岸,闪电喜游水连天。
躲进汽车关好门,换件干衣身上穿。
球形闪电虽少见,不要只顾看希罕,
它的能量非常大,慢慢躲闪莫擦边。
农民要学会“抢”市场时下,有些农民种什么、养什么,自己心里没有底,而是看市场畅销什么、看别人种养什么,自己就跟着种养什么。结果经常是慢一拍,辛苦一场没赚到钱,有的还亏了本,而自己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只怨运气不好。
其实,这些农民朋友赚不到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市场的了解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他们只善于“跟”市场,却不善于“抢”市场。市场风云变幻,当某些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扬,刺激该产品的生产,这时,许多农民就会跟着去种养。一段时间后,一大批产品同时进入市场,供应超过了需求,价格下跌,此时生产出的产品,怎能卖出好价钱呢?
因此,市场不能“跟”,只能“抢”。所谓“抢”,就是要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时时关注市场走向,随时做好市场预测,抢时间、抢速度,跟着市场的脉搏跳动。只有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把握住市场的变化规律,确保在价格上升期把农产品生产出来、推向市场,才会卖上好价钱,实现增收的目的。
“村干部问题”信息库建得好
福建陈兴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在全县建立了“村干部问题”信息库。信息库实行微机化管理,主要记载群众反映并经核实后确认的村干部在学习、工作、生活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村干部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是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羊”,村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有少数村干部存在着思想观念滞后、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积极性不高、自律意识不强,或以权谋私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少数村干部身上,但其危害却十分严重,应引起地方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建立“村干部问题”信息库,便于有关部门全面准确地掌握村干部的工作动态和表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增强农村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为村干部任用和奖惩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不失为加强村干部管理教育的好做法,值得借鉴。
说长道短 民意调查不能脱离民意
安徽雨林某地以问卷的形式对7个窗口部门的行风开展民意调查,结果全部获得满分。可调查结果一公布,就引来了一片嘘声,没几个群众表示认同。原来,所有的问卷全都发到了机关科室,被调查的对象也都是“长”字号,民意调查完全成了官意调查。
民意调查目的是全面了解民意,一旦脱离民意,民意调查就变了味。此种做法实在是对民意的背叛和对群众的愚弄。民意调查成了官意调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官智民愚的思想作祟。有的人总觉得干部觉悟比群众高,看问题比群众透,一搞调查,调查表就发放到机关单位的头头脑脑。其二,调查结果已内定。由于害怕群众投反对票或担心问题曝光,有些地方为了保证调查满意率,人为缩小调查范围,问官不问民,甚至通过打招呼、给暗示的方法,要求干部打满意分。其三,投桃报李,互惠互利。一些人深谙此道,说别人好话等于给自己留后路;我给别人打满意分,别人对自己也会笔下留情。有的调查竟然是百份问卷一支笔,专人代填。
笔者认为,民意调查问民意,也许得不到满意分,但听到的却是群众的心里话,对于机关改进工作作风帮助极大,可谓良药苦口,价值千金。倘若变成官意调查,哪怕“满意度”再高,也失去了意义。
2007年世界经济的亮点与隐忧华民 孙时联金砖四国领头,世界经济低通胀中持续增长
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发表《世界经济展望》,预测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4.9%。7月25日,该组织对这一预测进行了更新,将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测上调到5.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预测的主要原因,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现快速增长,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尤为突出。根据最新预测,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将分别增长11.2%和10.5%,印度经济将增长9%和8.4%,俄罗斯经济将增长7%和6.8%,增速均明显超过该组织4月份的预测。
这一波世界经济增长的浪潮,最值得注意的特点是无通胀或低通胀的增长,即通货膨胀并没有随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增加。造成全球经济低通胀增长的原因在于全球化与新经济。经济全球化给中国与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机会:中国的加入使世界商品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印度的加入使世界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成本下降。新经济的发展则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调整,同样价值的产出大量减少了物质资源的消耗数量,经济增长也因此不再伴随这之前与其形影不离的通货膨胀。
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受伤
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重新抬头,将对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和国际投资造成伤害。
导致保护主义在西方重新抬头的原因在于,自由贸易和投资对发达国家带来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
第一,自由贸易必定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工结构的调整,发展中国家因为劳动力丰裕而会专业化地生产劳动要素密集的产品,这会导致劳动要素由丰裕变成稀缺,进而刺激工资上涨;发达国家则会专业化地生产资本与知识要素密集的产品,这会使得原先稀缺的劳动要素逐渐变得过剩,其工资便会出现下降趋势。
第二,自由投资会刺激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套利,由于资本流出,发达国家的劳动就会相对过剩,工资就会下降。由于资本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就会变得相对稀缺,其工资就会上涨。
资本外流、工作机会减少、工资下降引起发达国家民众不满,导致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比如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制造种种新的贸易壁垒,如技术标准壁垒、绿色环保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劳工标准壁垒等。
全球性金融波动影响经济稳定
从2007年看,全球性金融波动集中表现为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上。导致全球性金融波动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的失衡,而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源则在于世界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于美国的消费。
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是靠黄金储备在进口商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今天,则是靠全世界对美元的信心。因此,当美国为进口世界商品而发行过多美元时,就会导致美元大幅贬值,或者要求其贸易伙伴货币升值,而不管该贸易伙伴经济基本面是否需要货币升值。
今年上半年以来,美国管理当局停止采取内部政策来减少国民消费支出,比如不再加息,而把贸易失衡的调整全部转向针对外部世界的汇率调整,比如美元大幅贬值等,我们就可看到,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都出现了升值。这种情况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欧洲经济增长率下降,日本经济复苏被遏制,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也会因人民币的被迫升值而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此外,由于美元是世界主要流通货币,故美元贬值一定会导致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与资源价格的波动,比如世界房产价格与石油价格的波动。这些价格的波动又会使得世界经济的稳定变得更加难以维持。
油价持续上涨可能重新诱发通货膨胀今年上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步步攀升,频频刷新年内新高,其中纽约市场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更是在7月31日创下每桶78.21美元的历史最高收盘价。石油价格上涨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所导致:第一,美国在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使得世界石油供给变得很不确定,从而引发全球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性炒作与价格暴涨;第二,自2002年起,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不断贬值,因为石油期货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贬值必然造成石油价格的上涨。
由此可见,世界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根源在于美国和美元。如果石油价格持续上涨而突破某个临界值,比如中国和印度生产的低价商品与服务不足以抵消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那么世界就有可能重新发生通货膨胀。(编辑:赵利根)
英俄互逐外交官各执一词 两国关系"斗而不破"
7月16日,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宣布,由于俄罗斯拒绝向英国引渡卢戈沃伊,英国将驱逐4名俄外交官。作为回应,俄罗斯外交部7月19日宣布驱逐4名英国驻俄外交官。《半月谈》近日载文指出,由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神秘死亡引发的英俄之争,已升级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外交战争”。双方各执一词,却又互有保留,两国关系“斗而不破”。
争端升级双方各执一词
去年11月,前俄联邦安全局特工利特维年科因钋中毒身亡,他在中毒住院前曾与3名俄罗斯商人在伦敦会面。当时,很多英国媒体猜测事件与俄罗斯有关,使英俄关系骤然紧张。围绕投毒案的调查,英国和俄罗斯没少闹不愉快。
今年5月23日,英国检察部门指控3名商人之一的卢戈沃伊下毒杀害了利特维年科,要求将其引渡至英国受审。俄总检察院以宪法规定本国公民只能在本国受审为由,拒绝了英方的引渡要求。英国于是宣布驱逐4名俄罗斯外交官。
在英国人看来,利特维年科虽然是俄前特工,但他已加入英国籍,是英国公民,并且他又是在英国的土地上被谋杀,属于放射性物质的钋更是让数以百计的英国公民健康受到威胁,英国没有理由让认定的凶手逍遥法外。
俄罗斯也理直气壮。俄宪法不允许卢戈沃伊被引渡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此前三番五次要求引渡在英国流亡的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和车臣分裂分子扎卡耶夫,均被英国人拒绝。
俄罗斯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俄总检察院7月16日发表声明称,过去10年间,俄护法机关曾先后向英方要求遣返21人,这些人被控犯有杀人、恐怖活动、盗窃和洗钱等重罪,但英国未向俄罗斯遣返过任何一人,“英国成了俄罪犯最钟爱的国家之一”。
时机敏感政治色彩浓厚
有分析认为,英国在特工中毒案上之所以如此强硬,是因为布朗政府作为一个过渡政府,其政策重点是要赢得2009年大选,保证工党政府连任,对俄强硬可以显示其维护国内安全的决心,从而获得选民支持。
再者,布朗政府也要利用这一事件,显示其外交政策的微调和转变。一方面,布朗要纠正其前任过于亲美的外交形象;另一方面,德、法等欧洲大陆国家对英仍存有疑虑和戒心。因此,美、欧与英国新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但在对俄关系方面,三方立场较为一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在今年持续转冷。因此,英国要借引渡事件增强其对欧盟影响力。
而在俄罗斯,普京执政以来,俄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国力增强,俄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与民族自豪感也逐渐上升。加之,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选举在即,此事也不失为争取更多选民支持的绝好机会。
因此有分析指出,驱逐事件正赶上两国新旧交替的政治敏感时期,一旦染上政治色彩,事件往往会复杂化。这样看来,双方外交姿态上的强硬,似有“政治作秀”之嫌。
互有保留英俄关系“斗而不破”
事实上,在表面强硬的背后,英俄双方均保留了相当的回旋余地,并不愿让危机进一步升级。
英国方面,在俄罗斯也宣布驱逐4名英国外交官后,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并一再强调重视英俄关系。反观俄方,其反应也是相当谨慎与低调,基本采取的是与英国对等的做法。普京总统在事后的首次公开声明中说,相信俄英会度过“暂时的危机”。可见,双方都发出了避免危机扩大的信号,不愿外交争端影响其他合作。
近年来,英俄在经济、能源以及安全领域的合作,成为维系双边关系的重要纽带。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公司等在俄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2006年英俄贸易额达到150亿美元,同比增长50%。俄罗斯对英国金融市场有很大依赖性,而英国对俄能源的依赖也很大。布朗上台后,伦敦、格拉斯哥等地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英国反恐任务艰巨,俄方的支持不可或缺。
因此,出于政治、经济、安全等利益考虑,英国仍需要维持英俄关系“斗而不破”。而俄罗斯方面,普京政府一直坚持外交为本国安全和经济服务的政策,也不会一味将事件扩大化。正如普京对这次纠纷所作的表态:“俄英关系将正常发展,因为这是彼此利益所在。我认为我们能克服这短暂危机。”
《读卖新闻》检证历史
美国学者奥维尔·谢尔曾说过:要让一个国家诚实地面对曾经制造了战争罪行、种族屠杀、无端入侵其他国家,或者曾经虐待和杀害它自己的国民的痛苦事实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日本也不例外。不过,日本第一大报《读卖新闻》用一年多时间对二战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全面反省,先在报上连载,后结集成书。7月中旬,《检证战争责任》(简称《检证》)中文版摆在了中国读者面前。
到底是谁的责任
出版《检证》的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黄春峰向记者介绍,《检证》中文版约35万字,对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战败全过程进行了回顾和反省。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分析,从日本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天皇、内阁、议会、军部、媒体等,讨论了战争的发生、发展过程;第二部分为事实检证,对从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全过程,进行了叙述和分析;第三部分对不同层面的相关责任者应承担的战争责任进行了具体分析。
东条英机、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近卫文麿、广田弘毅、小矶国昭、铃木贞一、武藤章……这些在日本侵略战争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都被《检证》置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详细论述其应负的责任。
例如“九一八事变”,《检证》认为,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和参谋本部第二部俄罗斯班班长桥本欣五郎等人是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谋,应在这一时期承担主要责任。对于东条英机,《检证》认为他是缺乏国际感觉而开战,从“九一八事变”一直到整个战争的结束,东条英机都负有重大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检证》还对媒体和日本国民应负的责任进行了反思。《检证》认为,战时日本的媒体受制于严厉的言论统制,基本上放弃了应负的监督责任。不仅如此,媒体还做了战争的帮凶,对战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日本国民也确实全力支持过战争,也应对此责任进行反思。
保守派的反思更有力量
在为《检证》中文版撰写的序言中,读卖新闻集团总裁兼总主笔渡边恒雄承认,日本“从来没有以日本国家或日本人民的名义自主追究过战争责任”,并提出“我们对这场战争的非人道性以及其责任的所在必须研究明白,只有本着日本人自身的良心、获得正确的历史认知,才有可能与受害国家进行直率友好的对话”。
在日本报界,渡边恒雄是一个领袖级人物。他1985年任《读卖新闻》主笔,1991年开始出任报社总裁。十几年下来,他把《读卖新闻》打造成集报刊、电视、出版于一体的超级新闻航母,《读卖新闻》发行量高达1400万份,堪称世界第一大报。
,读卖新闻》是日本保守派的一面大旗。该报支持修改和平宪法,曾以社论的方式支持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但是,到了2005年,《读卖新闻》的观点开始出现转变。2005年6月,渡边恒雄亲自撰写社论,呼吁日本主动反省二战,公开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随后又组织《读卖新闻》的编辑、记者组成“战争责任检证委员会”,对日本的战争责任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将其结果编写成《检证》一书。
,读卖新闻社的做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曾经常驻日本的新华社原东京分社社长王大军高度评价读卖的历史检证。他介绍,日本不乏对战争进行反省的书籍,但出自左派的反省往往被人们先入为主地进行了有意或无意的抵制,因而产生影响的范围和力度有限,正因为读卖新闻来自日本保守派内部,其影响更大、更深远。
,具体来说,《检证》对日本大部分战争认识模糊的民众,具有能澄清一些认识的说服力;对日本右派,具有消除其嚣张气焰的威慑力;而对日本政坛,在历史认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引导力;对日本保守系统的思想理论界,具有一定的震撼力。”王大军说。
了解是实现史观和谐的第一步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首席主席、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教授仔细校阅了《检证》中文版,并为中文版撰写了前言。他坦言,作为一名中国学者,他对《检证》中的有些观点并不认同,甚至存有针锋相对的意见。
在为《检证》中文版撰写的前言中,步平指出,《检证》一书侧重于追究个人的战争责任,忽略了日本作为加害国整体的战争责任;在对个人的战争责任进行具体的分析时,基本归纳为政府首脑的“缺乏国际感觉”和“纵容军部独断专行”,军事指导层的“一系列的判断错误”,军队官僚的“鲁莽行事、介入政治、歪曲国策”等等,而普通的日本人则是受这些官僚与军人的愚弄,甚至天皇也是被这些人架空,这样避重就轻的检证,显然无法彻底追究战争责任。
为了不在读者中引起混乱,新华出版社在出版中文版的时候,对原文一些重要史实的叙述,例如卢沟桥事变谁开的第一枪、南京大屠杀中国军民的死伤数字、田中奏折的真伪等,以加“中文编者注”的方式予以说明,提请读者注意鉴别。
步平认为,日本在战败之前并不存在“战争责任”这一概念,当时的战争观认为国家进行战争与取得殖民地是正常的行为。这种模糊的认识又因战后美国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的不彻底而未能得到澄清,这是《检证》追究战争责任细致却不深刻的根源。
,有些问题对我们来说可能很容易理解,甚至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但对在不同历史背景和环境下生活的人来说,感受是不一样的,”步平认为,从渡边的谈话和《检证》一书,可以看到日本人“深刻的内心斗争和矛盾”,看到日本人在战争历史的感情认识中的障碍。
因此,尽管并不认同《检证》的很多内容,步平还是认为中文版的翻译出版很有意义,“无论我们是同意还是反对,首先需要了解对方的见解。没有了解就不会展开讨论,而没有讨论,就没有相互之间的理解,没有相互理解,就没有中日关系的未来。”
,《检证》迈出了读卖新闻追究战争责任的第一步,期待今后能走出第二步、第三步。”步平说。
塔利班:从游击战转向“游击+恐怖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傅小强
7月19日,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在加兹尼省绑架了23名韩国人质,企图胁迫卡尔扎伊政府释放塔利班囚犯和韩国从阿富汗撤军,震动整个国际社会。今年频频发生的绑架事件,显示出塔利班从游击战转向游击战与恐怖战相结合的战术新变化,美国北约军队维护阿富汗安全和稳定的能力令人怀疑。
塔利班武装越剿越多,美国北约越反越“恐”
阿富汗战争以来,塔利班活跃的地带多在阿富汗南部和东部与巴基斯坦相邻省份,但年初以来,塔利班屡次在紧邻喀布尔的加兹尼省策划绑架外国人事件,并在阿富汗北部省份制造了多起自杀性爆炸,显示出由南至北向阿富汗腹地渗透的态势。
据“阿富汗非政府组织安全办公室”统计,今年4月以来,加兹尼省已成为绑架事件多发的地方,先后有60人遭塔利班绑架。加兹尼是通往喀布尔的门户,控制加兹尼就控制了由南方通往喀布尔的道路。塔利班在此先后绑架德国和韩国人质的情况说明,塔利班已在巴阿边境地区站稳脚跟,并且有实力向北挺进,喀布尔下一步也可能成为塔利班的袭扰目标。
塔利班武装近年来出现越剿越多和不断壮大的奇怪现象,颇令美军和北约部队尴尬。近6年来,1万多美国部队和3万多北约部队在阿富汗全力反恐,北约从去年年中起还向阿南部和东部扩防,努力压迫塔利班的生存空间。然而,美国北约专注于军事打击的策略却收效甚微,塔利班逐步扩大在南部和东部部落地区的影响,出现了割据农村对抗美国和北约的情况。
借鉴伊拉克“经验”,塔利班打起恐怖战
从塔利班的战术变化来看,出现了综合运用游击战与恐怖战的情况,这种趋势尤其令人担忧。
去年初开始,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就从伊拉克战场借鉴经验,将游击战和恐怖战相结合,开始使用高性能爆炸装置和自杀性炸弹,并且将袭击对象扩大到学校、医院和政府机构等非军事目标,不再局限于驻阿美军和外国部队。绑架也是塔利班最近一年多来开始频繁使用的手法。
据统计,去年塔利班袭击造成近5000人死亡,是前年的4倍。今年初以来又造成1700多人死亡。塔利班领导人在年初公开声称,已准备2000名“人弹”,可以随时发动猛烈进攻。自杀性爆炸的频繁使用和大量平民伤亡,已使阿富汗有重蹈伊拉克覆辙的危险。
民生问题不解决,塔利班活动就有空间事实上,加兹尼省保守的普什图部落支持塔利班,是因为当地人对几年来的重建进程感到失望。阿南部和东部民众拿起武器参加塔利班,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老百姓找不到可以谋生的合适生计;二是参加阿政府军的薪水还不如塔利班开出的工资高。
总结起来,塔利班之所以能年复一年地发动攻势,一方面与阿富汗独特的民族和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美国北约在阿富汗片面运用武力的战略失误有关。
首先,阿富汗的民生问题没有解决,经济重建不能给阿富汗老百姓提供基本的温饱和就业机会,这使塔利班找到了发动“圣战”攻击阿富汗政府和驻阿外国军队的借口。
其次,阿富汗的鸦片种植已处于失控状态,过去禁毒的塔利班转而全方位开发毒品产业链,来获取武器装备和恐怖资金。
再次,阿富汗国内政局混乱,军阀和各类武装盘踞,中央政府影响力不足,这给塔利班留下较大的活动空间。塔利班目前仍是阿富汗国内纪律严明、意识形态坚定的组织,一旦没有美军撑腰,其他政治力量都不是它的对手。
因此,要解决塔利班问题,根子还在于民生问题,关键是为阿富汗老百姓找到合适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单纯的武力反恐恐怕难以奏效。
(编辑:赵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