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异常孕产妇的护理
第八章 产褥感染妇女的护理
[教学目的]
1.掌握产褥感染及产褥病率的定义。
2.掌握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3.熟悉产褥感染的病因及处理原则。
4.了解产褥感染的辅助检查。
[教学重点]
1.产褥感染及产褥病率的定义。
2.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 讲授法 比较法
[教学内容]
一、概述(30min)
(一)定义
1.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 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变化,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2.产褥病率(puerperal morbidity) 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体温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产褥病率的主要原因是产褥感染。
(二)病因 常见的病原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感染来源于自身感染或外来感染。
(三)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病变以局部炎症为主,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下坠感,脓性分泌物。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轻者表现为低热、下腹疼痛及压痛、恶露量多伴有臭味及子宫复旧欠佳;重者表现为头痛、高热、寒战、心率增快、白细胞增多,下腹部压痛。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病人表现为寒战、高温、厌食、下腹疼痛、下坠感,子宫复旧不良,压痛明显。子宫旁结缔组织充血水肿、增厚或形成炎性肿块。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寒战、高热、全腹剧痛、恶心、呕吐、腹胀,检查可有明显的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可在直肠子宫陷凹形成局限性脓肿。
5.血栓性静脉炎 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呈驰张热型,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受累静脉压痛或触及硬索条状物,出现弛张热及全身症状,下肢出现 “股白肿”。
6.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高热,甚至昏迷、休克而死亡。
产褥感染全身表现有高热、恶心、呕吐、腹胀,防治原则以控制感染,增加抵抗力为主。
二、护理评估(15min)
(一)病史 了解有无泌尿道及生殖道感染病史,有无产褥感染的诱发因素。
(二)身体状况
1.症状 高热、恶心、呕吐、腹胀。
2.体征 外阴伤口有无肿胀、疼痛、脓液,评估恶露情况。
(三)社会心理状态 了解患者有无恐惧、焦虑情绪。
(四)辅助检查
三、护理诊断及目标(3min)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一)知识缺乏 病人具备一定的疾病护理知识和技能。
(二)体温过高 病人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三)疼痛 病人主诉疼痛减轻至消失。
(四)恐惧 病人心态良好。
四、护理措施(35min)
(一)一般护理 注意休息,增加营养。
(二)症状护理
1.体温升高的护理
(1)严密观察体温、脉搏,每4小时测量1次,并记录。
(2)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3)鼓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输液,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疼痛的护理
(1)评估病人疼痛的程度,解释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2)根据病情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
(3)保持外阴清洁 用0.1%苯扎溴铵擦洗外阴,每日2次。
(4)按医嘱给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防止炎症扩散,必要时给止痛剂。
3.乳房护理
(1)指导暂停哺乳的病人定时挤奶,以保持乳腺管通畅。
(2)向病人解释暂停哺乳的原因,告知病人感染控制后可继续哺乳。
4.正确处理局部病灶 会阴伤口感染者,给予局部热敷或红外线照射,已化脓者应拆线引流,产后10天起可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盆腔脓肿可经后穹窿或腹部切开引流。
(三)药物治疗的护理 按医嘱首选广谱高效抗生素,必要时短期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血栓性静脉炎,应加用抗凝、解痉、扩血管药物。
(四)心理护理 解释病情,指导自我护理,提供母婴接触的机会,减轻焦虑。
(五)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教会其识别复发征象,指导正确母乳喂养。
五、护理评价(2min)
[小结](5min)
1.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 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变化,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2.产褥感染分为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血栓性静脉炎,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3.产褥感染症状护理主要包括体温升高的护理、疼痛护理、乳房护理、局部病灶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