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章 财政的本质
2
本章提要
? 1.财政的起源与发展
? 2.财政的含义及其本质
? 3.财政的双重属性
3
引言:国家分配论及其特点
? 什么是国家分配论?
? 我国财政学界主流学说之一;
? 其对财政本质问题的分析,揭示了财政决策中面
临的矛盾和冲突;
? 该学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理论背景。
? 国家分配论的特点
? 强调历史分析方法:不是单纯诉诸于逻辑分析,
而是注重从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归纳并总结
财政活动的规律。
? 强调集体分析方法:从集体而非个人的视角分析
各种财政问题。
4
[美 ]小罗伯特 ·B·埃克伦德,罗伯特 ·F·赫伯特, 经济理论和方
法史(第四版), 中这样评价和比较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经济学的独特性质是它在市场联系中研究人类行为。
市场是一种培育贸易或交换的制度性安排。因此,现代经济
学是对市场如何运行的研究 —— 例如,它研究价值是如何决
定的,投入品如何在生产中互相联系。但它还涉及到更大的
一组问题,即:市场来自何方?它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惟一途
径吗?不同于市场的选择是什么?它们可能如何运行?
经济思想史充满了经济学家,他们有时提出前一组问题
(即市场如何运行),有时又提出后一组问题(即不同于市
场的选择是什么)。有时,但十分罕见,一位经济学家同时
提出这两组问题。马克思就是这样一位学者。然而大多数获
得经济学科设计师盛名的经济学者都仅限于前一组问题。这
种倾向的支配地位十分牢固,以至于被称为主流的或正统的。
相比之下,对第二组问题的探讨则一般被看作是非正统的或
主流之外的。?
5
1.财政的起源与发展
? 1.1 财政的起源
? 1.2 财政的发展
6
1.1 财政的起源
? 原始社会末期 → 出现剩余产品 → 私有制产生 → 阶级
产生 → 国家产生,?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
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
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
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
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在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
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限制在‘秩序’
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
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 马克思、恩格斯
? → 财政产生,国家要实现其职能,必然要消耗一定的物质
资料,但它作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本身并不从事
物质资料的生产,无法通过自身的生产为自己提供这部分物
质资料;不过,国家拥有公共权力,它可以依靠其所有的公
共权力采取捐税等形式,强制、无偿地在物质生产领域以外
再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以履行其满足职能的需要,从而在
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一种由国家凭借其公共权力
直接参与 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7
1.2 财政的发展
? 社会和国家形态的演进
? 奴隶制国家 → 封建制国家 → 资本主义国家 → 社会
主义国家
? 财政的发展
? 奴隶制国家财政 → 封建制国家财政 → 资本主义国
家财政 →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8
2.财政的含义及其本质
? 2.1 财政的含义
? 2.2 两难冲突问题
? 2.3 财政的本质
9
2.1 财政的含义
? 什么是财政?
? 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
取实物、力役或价值开工,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
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
配活动。
10
? 财政的基本要素
? 主体:国家或政府
( 1)任何社会产品与服务的活动都有其主体,都不可能
自发产生。
( 2)就财政分配活动而言,其参与主体并非惟一,但是
鉴于国家与财政的关系,需要强调政府对财政分配
的主体性。
? 客体:一部分国民收入,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是一年)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源泉。
? 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
? 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政府基本职能: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前者指的是政府
所具有的维护国家政权、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正常
秩序的职能;后者是指政府具有维护经济的正常有效运
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职能。
11
2.2 两难冲突问题
? 经济学 (财政学 )不仅要反映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而且要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主要是人
与人之间的两难冲突问题。
? 什么是两难冲突?
? 指两种因素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
? 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12
表 4-1 污染博弈

甲 低污染 高污染
低污染 A (100万元,200万元 ) D (-30万元,120万元 )
高污染 B (120万元,-30万元 ) C (100万元,100万元 )
? 实例:污染博弈
13
2.3 财政的本质
? 什么是财政的本质?
?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它包含着两种基本的分配关系,
( 1)经济体系中个人与国家、企业与国家之间
的分配关系;
( 2)政府机构系统内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各级政
府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
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14
3.财政的双重属性
? 3.1 公共性
? 3.2 利益集团性
15
3.1 公共性
? 什么是公共性?
? 指财政具有满足公共需要的属性。
? 这一属性是财政的共性
? 为满足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特性
? 历史性
? 阶段性
? 地域性
16
3.2 利益集团性
? 什么是利益集团性 (或阶级性 )?
? 指财政反映着参与财政分配活动的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
利益互动关系。
? 这一属性是财政的个性
? 在不同社会形态下,财政体现出不同的利益集团性
?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财政均体现
着阶级性,但随社会形态的演进而减弱。
?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 性位于次要地位,利益集团性
变得显著。
17
本章小结
? 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剩余产
品,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阶级,继而伴随国家的
产生而产生的。
? 财政类型随国家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其递进顺序为:
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
财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 财政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客
体。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
值形式。财政分配的直接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
能的需要。
18
?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主
要体现为两种基本分配关系:一是个人与国家之间、
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
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 财政具有两种属性:一是公共性,二是利益集团性。
前者指财政具有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属性,
它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财政具有的共性。